蘇教版高中化學選修四3.2《溶液的酸堿性、pH的簡單計算》參考教_第1頁
蘇教版高中化學選修四3.2《溶液的酸堿性、pH的簡單計算》參考教_第2頁
蘇教版高中化學選修四3.2《溶液的酸堿性、pH的簡單計算》參考教_第3頁
免費預覽已結(jié)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蘇教版高中化學選修四3.2溶液的酸堿性、ph的簡單計算參考教 化學中學學習資料 專題 單元 節(jié)題 知識與技能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情感態(tài)度 與價值觀 專題4溶液中的離子反應 第二單元溶液的酸堿性 第1、2課時溶液的酸堿性 了解溶液ph的定義,能進行ph的簡單計算。 通過實驗聯(lián)想、比較等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 通過溶液ph的測定,何會化學在生產(chǎn)生活中的應用。 ph的簡單計算 ph的簡單計算 討論法 學生主體活動 練習 口答、檢查 25 h+oh= 107=1014=kw 閱讀p71 本質(zhì) 對照表36 大于7顯堿性, 小于7顯酸性 等于7顯中性 學生主體活動 不濕潤 注意:強酸直接由h+總

2、求ph值 強堿由oh總求poh,后再求ph值 (注意)先判斷顯性離子! 教學 課題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教學方法 教師主導活動 教 學 過 程 知識回顧 寫出醋酸、一水合氨溶于水和水的電離方程式: ch3coohch3cooh nh3h2onh4+oh h2o h+oh 水的離子積常數(shù) 完成下表 溶液酸堿性 酸性 中性 堿性 c(h+)與c(oh)關(guān)系 任意溫度 室溫(mol/l) ph值(室溫) 小于7 7 大于7 c(h+)c(oh) c(h+)=c(oh) c(h+)化學中學學習資料 若ph酸+ph堿=14,則完全中和ph=7. 若ph酸+ph堿14,則堿過量phph堿0.3 若ph酸+

3、ph堿14,則酸過量phph酸+0.3 分析 呈中性:即ph=7. nh+=noh 10av1=10(14b)v2 v1 :v2=1014+a+b 10n=10a+b14 n=a+b14 a+b=14+n 若呈酸性. 即ph7 nh+noh 10av110(14b)v2 v1 :v21014+a+b 10n1014+ a+b a+b14+n 若呈堿性,即ph7,同理可知 a+b14+n 教 學 過 程 教師主導活動 學生主體活動 3關(guān)于酸、堿混合時的定性判斷(常溫) 酸與堿混合時發(fā)生中和反應,但不一定恰好完呈中和。即使恰好完全中和,也不一定溶液呈中性,由生成的鹽能否水解及水解情況而定,另外酸堿

4、的強弱不同,提供反應物的量不同也影響著反應后溶液的性質(zhì)。一般酸或堿過量化生成的鹽水解對溶液的酸堿性影響大。 下面把常見的幾種情況分列出來. 等物質(zhì)的量濃度的一元弱酸一元強堿溶液等體積混合溶液ph7(由生成的強堿弱酸鹽水解決定) 等物質(zhì)的量濃度的一元強酸與一元弱堿溶液等體積混合后溶液ph7(由生成的強酸弱堿鹽水解決定) 等物質(zhì)的量濃度的一元強酸與強堿溶液等體積混合后溶液ph=7(因生成強酸強堿鹽不水解) 想一想:若酸或堿之一是多元,情況又怎樣? 當ph=poh的強酸與強堿溶液以等體積混合后ph=7(與酸、堿的幾元性無關(guān)) 當ph=3的某一元酸溶液與ph=11的一元強堿以等體積混合后ph7。(考慮

5、酸有強弱之分,若分弱酸,制反應后酸過量) 當ph=3的某一元強酸ph=11的一元堿溶液的以等體積混合后ph7(同理,弱堿過量) 將ph=3的酸溶液和ph=11的堿溶液以等體積混合后溶液ph=無法確定. 再想一想:與酸、堿的幾元性有無關(guān)系? 例1將0.5l0.1mol/l fe2(so4)3溶液與1l0.6mol/l氨水溶液完全混合并過濾,溶液總體積不變,則所得濾液的ph值與下列選項符合的是_ 了解即可 練習 ph=a的hcl溶液和ph=b的naoh溶液按體積比v1 :v2混合.當混合液分別呈中性、酸性、堿性時,且v1 :v2=10n時,a+b分別為多少? 化學學習 化學中學學習資料 a等于0.

6、3mol/l氨水的溶液的ph值 b等于0.2mol/l氨水溶液的ph值 c大于0.3mol/l氨水溶液的ph值 d小于0.2mol/l氨水溶液的ph值 解析:先考慮反應,寫出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fe3+ + 3nh3h2o=fe(oh)3+3nh4+ 1mol 3mol 0.1mol 0.3mol 0.3mol由此可知氨水過量0.3mol,但體積已為1.5l,此時氨水濃度為c=1.5l=0.2mol/l 請注意,上反應還生成了0.3ml nh4+,但nh3h2o的電離會產(chǎn)生抑制作用,故后成性沒有0.2ml/l的純氨水強,本題應選d. 例2求下列混合溶液的ph:(1)ph=3和ph=5的兩強酸等體

7、積混合;(2)ph=8和ph=10的兩強堿等體積混合。 分析 酸溶液混合后,h+的物質(zhì)的量等于原來兩酸溶液h+的物質(zhì)的量之和,從而求出h+及溶液的ph,堿溶液混合后,oh的物質(zhì)的量等于原來兩堿溶液oh的物質(zhì)的量之和,從而求出oh,根據(jù)kw換算出h+,最后求出溶液的ph。在第(2)題中,切不可直接將兩堿溶液中的h+的物質(zhì)的量相加,不能認為這是混合溶液的h+的總量,否則就會造成很大錯誤。 10?3mol/l?1?10?5mol/l?11?1 解:(1)h+= =5104mol/l ph=lg(5104)=3.3 10?6mol/l?1?10?4mol/l?11?1 (2)oh= =5105mol/

8、l 1?10?14?5h+=5?10=21010mol/l ph=lg(21010) =9.7 總結(jié):兩種強酸等體積混合的ph等于混合前ph數(shù)值小的加上0.3;兩種強堿等體積混合的ph等于混合前ph數(shù)值大的減去0.3。(2)必須按顯性離子計算。 例3常溫下有體積為v1l,ph值為m的稀硫酸和體積為v2l、ph值為n的naoh溶液混合后. (1)如果v1=v2時. 當m+n=13時,則混合后溶液呈_性. 當m+n=15時,則混合后溶液呈_性. (2)如果混合后ph=7時; 當m+n=14時,則v1 :v2=_. 當m+n=13時,則v1 :v2=_. 化學學習 化學中學學習資料 當m+n14時,

9、則v1 :v2=_.(填表達表),且v1_v2(填、或= 解析 h2so4盡管為二元強酸,但當用ph值表示時,與幾元則無關(guān). (1)根據(jù)上文提及的特例,可知 當m+n=1314,即混合液呈酸性. 當m+n=1514,即混合液呈堿性,ph7. (2)若混合后溶液ph=7,即中性. 根據(jù)上文提到,a+b=14+n,可推知 當m+n=14時,則v1 :v2=1 1當m+n=13時,則v1 :v2=10 當m+n14時,則nh+=noh 10mv1=10(14n)v2 v1 :v2=1014+n+m=10m+n14 m+n14,v1 :v21 即v1v2 例4ba(oh)2和naoh混合溶液的ph=1

10、4,取該溶液100ml,持續(xù)通入co2,當co2通入0.56l時生成沉淀最多(體積指標準狀況,設溶液體積不發(fā)生改變),試通過計算回答: (1)ba(oh)2和naoh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各為多少? (2)當通入co2的體積為2.24l時,溶液中各種離子(除h+、oh)物質(zhì)的量濃度各為多少? 解析:(1)混合液中總oh=1mol/l, n(oh)=0.1mol當co2道入0.56l時沉淀最多,此時發(fā)生如下反應: ba(oh)2 + co2=baco3+h2o 1mol 1mol 0.025mol 0.025mol 0.025molcba(oh)2=0.1l=0.25mol/l n(naoh)= n(oh)總2 nba(oh)2 =0.120.025=0.05(mol) 0.05molc(naoh)=0.1l=0.5mol/l (2)當n(co2)=0.1mol時,發(fā)生下列反應 co2 + oh = hco3 0.1mol 0.1mol 0.1mol 此時溶液中無沉淀,故n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