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準則第一章總則_第1頁
審計準則第一章總則_第2頁
審計準則第一章總則_第3頁
審計準則第一章總則_第4頁
審計準則第一章總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規(guī)范和指導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執(zhí)行審計業(yè)務的行為,保證審計質量,防范審計風險,發(fā)揮審計保障國家經濟和社會健康運行的“免疫系統(tǒng)”功能,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實施條例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guī),制定本準則。 第二條 本準則是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履行法定審計職責的行為規(guī)范,是執(zhí)行審計業(yè)務的職業(yè)標準,是評價審計質量的基本尺度。 第三條 本準則中使用“應當”、“不得”詞匯的條款為約束性條款,是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執(zhí)行審計業(yè)務必須遵守的職業(yè)要求。 本準則中使用“可以”詞匯的條款為指導性條款,是對良好審計實務的推介。 第四條 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執(zhí)行審計業(yè)務,應當適用本準

2、則。其他組織或者人員接受審計機關的委托、聘用,承辦或者參加審計業(yè)務,也應當適用本準則。 第五條 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執(zhí)行審計業(yè)務,應當區(qū)分被審計單位的責任和審計機關的責任。 在財政收支、財務收支以及有關經濟活動中,履行法定職責、遵守相關法律法規(guī)、建立并實施內部控制、按照有關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編報財務會計報告、保持財務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和完整性,是被審計單位的責任。 依據法律法規(guī)和本準則的規(guī)定,對被審計單位財政收支、財務收支以及有關經濟活動獨立實施審計并作出審計結論,是審計機關的責任。 第六條 審計機關的主要工作目標是通過監(jiān)督被審計單位財政收支、財務收支以及有關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合法性、效益性,維護

3、國家經濟安全,推進民主法治,促進廉政建設,保障國家經濟和社會健康發(fā)展。 真實性是指反映財政收支、財務收支以及有關經濟活動的信息與實際情況相符合的程度。 合法性是指財政收支、財務收支以及有關經濟活動遵守法律、法規(guī)或者規(guī)章的情況。 效益性是指財政收支、財務收支以及有關經濟活動實現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huán)境效益。 第七條 審計機關對依法屬于審計機關審計監(jiān)督對象的單位、項目、資金進行審計。審計機關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對依法屬于審計機關審計監(jiān)督對象的單位的主要負責人經濟責任進行審計。 第八條 審計機關依法對預算管理或者國有資產管理使用等與國家財政收支有關的特定事項向有關地方、部門、單位進行專項審計調查。

4、審計機關進行專項審計調查時,也應當適用本準則。 第九條 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執(zhí)行審計業(yè)務,應當依據年度審計項目計劃,編制審計實施方案,獲取審計證據,作出審計結論。 審計機關應當委派具備相應資格和能力的審計人員承辦審計業(yè)務,并建立和執(zhí)行審計質量控制制度。 第十條 審計機關依據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公開履行職責的情況及其結果,接受社會公眾的監(jiān)督。 第十一條 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未遵守本準則約束性條款的,應當說明原因。第二章 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 第十二條 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執(zhí)行審計業(yè)務,應當具備本準則規(guī)定的資格條件和職業(yè)要求。 第十三條 審計機關執(zhí)行審計業(yè)務,應當具備下列資格條件: (一)符合法定的審計職責和權

5、限; (二)有職業(yè)勝任能力的審計人員; (三)建立適當的審計質量控制制度; (四)必需的經費和其他工作條件。 第十四條 審計人員執(zhí)行審計業(yè)務,應當具備下列職業(yè)要求: (一)遵守法律法規(guī)和本準則; (二)恪守審計職業(yè)道德; (三)保持應有的審計獨立性; (四)具備必需的職業(yè)勝任能力; (五)其他職業(yè)要求。 第十五條 審計人員應當恪守嚴格依法、正直坦誠、客觀公正、勤勉盡責、保守秘密的基本審計職業(yè)道德。 嚴格依法就是審計人員應當嚴格依照法定的審計職責、權限和程序進行審計監(jiān)督,規(guī)范審計行為。 正直坦誠就是審計人員應當堅持原則,不屈從于外部壓力;不歪曲事實,不隱瞞審計發(fā)現的問題;廉潔自律,不利用職權謀取

6、私利;維護國家利益和公共利益。 客觀公正就是審計人員應當保持客觀公正的立場和態(tài)度,以適當、充分的審計證據支持審計結論,實事求是地作出審計評價和處理審計發(fā)現的問題。 勤勉盡責就是審計人員應當愛崗敬業(yè),勤勉高效,嚴謹細致,認真履行審計職責,保證審計工作質量。 保守秘密就是審計人員應當保守其在執(zhí)行審計業(yè)務中知悉的國家秘密、商業(yè)秘密;對于執(zhí)行審計業(yè)務取得的資料、形成的審計記錄和掌握的相關情況,未經批準不得對外提供和披露,不得用于與審計工作無關的目的。 第十六條 審計人員執(zhí)行審計業(yè)務時,應當保持應有的審計獨立性,遇有下列可能損害審計獨立性情形的,應當向審計機關報告: (一)與被審計單位負責人或者有關主管

7、人員有夫妻關系、直系血親關系、三代以內旁系血親以及近姻親關系; (二)與被審計單位或者審計事項有直接經濟利益關系; (三)對曾經管理或者直接辦理過的相關業(yè)務進行審計; (四)可能損害審計獨立性的其他情形。 第十七條 審計人員不得參加影響審計獨立性的活動,不得參與被審計單位的管理活動。 第十八條 審計機關組成審計組時,應當了解審計組成員可能損害審計獨立性的情形,并根據具體情況采取下列措施,避免損害審計獨立性: (一)依法要求相關審計人員回避; (二)對相關審計人員執(zhí)行具體審計業(yè)務的范圍作出限制; (三)對相關審計人員的工作追加必要的復核程序; (四)其他措施。 第十九條 審計機關應當建立審計人員

8、交流等制度,避免審計人員因執(zhí)行審計業(yè)務長期與同一被審計單位接觸可能對審計獨立性造成的損害。 第二十條 審計機關可以聘請外部人員參加審計業(yè)務或者提供技術支持、專業(yè)咨詢、專業(yè)鑒定。 審計機關聘請的外部人員應當具備本準則第十四條規(guī)定的職業(yè)要求。 第二十一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外部人員,審計機關不得聘請: (一)被刑事處罰的; (二)被勞動教養(yǎng)的; (三)被行政拘留的; (四)審計獨立性可能受到損害的; (五)法律規(guī)定不得從事公務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二條 審計人員應當具備與其從事審計業(yè)務相適應的專業(yè)知識、職業(yè)能力和工作經驗。 審計機關應當建立和實施審計人員錄用、繼續(xù)教育、培訓、業(yè)績評價考核和獎懲激勵制度

9、,確保審計人員具有與其從事業(yè)務相適應的職業(yè)勝任能力。 第二十三條 審計機關應當合理配備審計人員,組成審計組,確保其在整體上具備與審計項目相適應的職業(yè)勝任能力。 被審計單位的信息技術對實現審計目標有重大影響的,審計組的整體勝任能力應當包括信息技術方面的勝任能力。 第二十四條 審計人員執(zhí)行審計業(yè)務時,應當合理運用職業(yè)判斷,保持職業(yè)謹慎,對被審計單位可能存在的重要問題保持警覺,并審慎評價所獲取審計證據的適當性和充分性,得出恰當的審計結論。 第二十五條 審計人員執(zhí)行審計業(yè)務時,應當從下列方面保持與被審計單位的工作關系: (一)與被審計單位溝通并聽取其意見; (二)客觀公正地作出審計結論,尊重并維護被審

10、計單位的合法權益; (三)嚴格執(zhí)行審計紀律; (四)堅持文明審計,保持良好的職業(yè)形象。第三章 審計計劃 第二十六條 審計機關應當根據法定的審計職責和審計管轄范圍,編制年度審計項目計劃。 編制年度審計項目計劃應當服務大局,圍繞政府工作中心,突出審計工作重點,合理安排審計資源,防止不必要的重復審計。 第二十七條 審計機關按照下列步驟編制年度審計項目計劃: (一)調查審計需求,初步選擇審計項目; (二)對初選審計項目進行可行性研究,確定備選審計項目及其優(yōu)先順序; (三)評估審計機關可用審計資源,確定審計項目,編制年度審計項目計劃。 第二十八條 審計機關從下列方面調查審計需求,初步選擇審計項目: (一

11、)國家和地區(qū)財政收支、財務收支以及有關經濟活動情況; (二)政府工作中心; (三)本級政府行政首長和相關領導機關對審計工作的要 求; (四)上級審計機關安排或者授權審計的事項; (五)有關部門委托或者提請審計機關審計的事項; (六)群眾舉報、公眾關注的事項; (七)經分析相關數據認為應當列入審計的事項; (八)其他方面的需求。 第二十九條 審計機關對初選審計項目進行可行性研究,確定初選審計項目的審計目標、審計范圍、審計重點和其他重要事項。 進行可行性研究重點調查研究下列內容: (一)與確定和實施審計項目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和政策; (二)管理體制、組織結構、主要業(yè)務及其開展情況; (三)財政收支、財

12、務收支狀況及結果; (四)相關的信息系統(tǒng)及其電子數據情況; (五)管理和監(jiān)督機構的監(jiān)督檢查情況及結果; (六)以前年度審計情況; (七)其他相關內容。 第三十條 審計機關在調查審計需求和可行性研究過程中,從下列方面對初選審計項目進行評估,以確定備選審計項目及其優(yōu)先順序: (一)項目重要程度,評估在國家經濟和社會發(fā)展中的重要性、政府行政首長和相關領導機關及公眾關注程度、資金和資產規(guī)模等; (二)項目風險水平,評估項目規(guī)模、管理和控制狀況等; (三)審計預期效果; (四)審計頻率和覆蓋面; (五)項目對審計資源的要求。 第三十一條 年度審計項目計劃應當按照審計機關規(guī)定的程序審定。 審計機關在審定年

13、度審計項目計劃前,根據需要,可以組織專家進行論證。 第三十二條 下列審計項目應當作為必選審計項目: (一)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每年應當審計的項目; (二)本級政府行政首長和相關領導機關要求審計的項目; (三)上級審計機關安排或者授權的審計項目。 審計機關對必選審計項目,可以不進行可行性研究。 第三十三條 上級審計機關直接審計下級審計機關審計管轄范圍內的重大審計事項,應當列入上級審計機關年度審計項目計劃,并及時通知下級審計機關。 第三十四條 上級審計機關可以依法將其審計管轄范圍內的審計事項,授權下級審計機關進行審計。對于上級審計機關審計管轄范圍內的審計事項,下級審計機關也可以提出授權申請,報有管轄權的上

14、級審計機關審批。 獲得授權的審計機關應當將授權的審計事項列入年度審計項目計劃。 第三十五條 根據中國政府及其機構與國際組織、外國政府及其機構簽訂的協(xié)議和上級審計機關的要求,審計機關確定對國際組織、外國政府及其機構援助、貸款項目進行審計的,應當納入年度審計項目計劃。 第三十六條 對于預算管理或者國有資產管理使用等與國家財政收支有關的特定事項,符合下列情形的,可以進行專項審計調查: (一)涉及宏觀性、普遍性、政策性或者體制、機制問題的; (二)事項跨行業(yè)、跨地區(qū)、跨單位的; (三)事項涉及大量非財務數據的; (四)其他適宜進行專項審計調查的。 第三十七條 審計機關年度審計項目計劃的內容主要包括:

15、(一)審計項目名稱; (二)審計目標,即實施審計項目預期要完成的任務和結 果; (三)審計范圍,即審計項目涉及的具體單位、事項和所屬期間; (四)審計重點; (五)審計項目組織和實施單位; (六)審計資源。 采取跟蹤審計方式實施的審計項目,年度審計項目計劃應當列明跟蹤的具體方式和要求。 專項審計調查項目的年度審計項目計劃應當列明專項審計調查的要求。 第三十八條 審計機關編制年度審計項目計劃可以采取文字、表格或者兩者相結合的形式。 第三十九條 審計機關計劃管理部門與業(yè)務部門或者派出機構,應當建立經常性的溝通和協(xié)調機制。 調查審計需求、進行可行性研究和確定備選審計項目,以業(yè)務部門或者派出機構為主實

16、施;備選審計項目排序、配置審計資源和編制年度審計項目計劃草案,以計劃管理部門為主實施。 第四十條 審計機關根據項目評估結果,確定年度審計項目計劃。 第四十一條 審計機關應當將年度審計項目計劃報經本級政府行政首長批準并向上一級審計機關報告。 第四十二條 審計機關應當對確定的審計項目配置必要的審計人力資源、審計時間、審計技術裝備、審計經費等審計資源。 第四十三條 審計機關同一年度內對同一被審計單位實施不同的審計項目,應當在人員和時間安排上進行協(xié)調,盡量避免給被審計單位工作帶來不必要的影響。 第四十四條 審計機關應當將年度審計項目計劃下達審計項目組織和實施單位執(zhí)行。 年度審計項目計劃一經下達,審計項

17、目組織和實施單位應當確保完成,不得擅自變更。 第四十五條 年度審計項目計劃執(zhí)行過程中,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按照原審批程序調整: (一)本級政府行政首長和相關領導機關臨時交辦審計項目的; (二)上級審計機關臨時安排或者授權審計項目的; (三)突發(fā)重大公共事件需要進行審計的; (四)原定審計項目的被審計單位發(fā)生重大變化,導致原計劃無法實施的;(五)需要更換審計項目實施單位的; (六)審計目標、審計范圍等發(fā)生重大變化需要調整的; (七)需要調整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六條 上級審計機關應當指導下級審計機關編制年度審計項目計劃,提出下級審計機關重點審計領域或者審計項目安排的指導意見。 第四十七條 年度

18、審計項目計劃確定審計機關統(tǒng)一組織多個審計組共同實施一個審計項目或者分別實施同一類審計項目的,審計機關業(yè)務部門應當編制審計工作方案。 第四十八條 審計機關業(yè)務部門編制審計工作方案,應當根據年度審計項目計劃形成過程中調查審計需求、進行可行性研究的情況,開展進一步調查,對審計目標、范圍、重點和項目組織實施等進行確定。 第四十九條 審計工作方案的內容主要包括: (一)審計目標; (二)審計范圍; (三)審計內容和重點; (四)審計工作組織安排; (五)審計工作要求。 第五十條 審計機關業(yè)務部門編制的審計工作方案應當按照審計機關規(guī)定的程序審批。在年度審計項目計劃確定的實施審計起始時間之前,下達到審計項目

19、實施單位。 審計機關批準審計工作方案前,根據需要,可以組織專家進行論證。 第五十一條 審計機關業(yè)務部門根據審計實施過程中情況的變化,可以申請對審計工作方案的內容進行調整,并按審計機關規(guī)定的程序報批。 第五十二條 審計機關應當定期檢查年度審計項目計劃執(zhí)行情況,評估執(zhí)行效果。 審計項目實施單位應當向下達審計項目計劃的審計機關報告計劃執(zhí)行情況。 第五十三條 審計機關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建立和實施審計項目計劃執(zhí)行情況及其結果的統(tǒng)計制度。第四章 審計實施第一節(jié) 審計實施方案 第五十四條 審計機關應當在實施項目審計前組成審計組。 審計組由審計組組長和其他成員組成。審計組實行審計組組長負責制。審計組組長由

20、審計機關確定,審計組組長可以根據需要在審計組成員中確定主審,主審應當履行其規(guī)定職責和審計組組長委托履行的其他職責。 第五十五條 審計機關應當依照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向被審計單位送達審計通知書。 第五十六條 審計通知書的內容主要包括被審計單位名稱、審計依據、審計范圍、審計起始時間、審計組組長及其他成員名單和被審計單位配合審計工作的要求。同時,還應當向被審計單位告知審計組的審計紀律要求。 采取跟蹤審計方式實施審計的,審計通知書應當列明跟蹤審計的具體方式和要求。 專項審計調查項目的審計通知書應當列明專項審計調查的要求。 第五十七條 審計組應當調查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相關情況,評估被審計單位存在重要問題的可

21、能性,確定審計應對措施,編制審計實施方案。 對于審計機關已經下達審計工作方案的,審計組應當按照審計工作方案的要求編制審計實施方案。 第五十八條 審計實施方案的內容主要包括: (一)審計目標; (二)審計范圍; (三)審計內容、重點及審計措施,包括審計事項和根據本準則第七十三條確定的審計應對措施; (四)審計工作要求,包括項目審計進度安排、審計組內部重要管理事項及職責分工等。 采取跟蹤審計方式實施審計的,審計實施方案應當對整個跟蹤審計工作作出統(tǒng)籌安排。 專項審計調查項目的審計實施方案應當列明專項審計調查的要求。 第五十九條 審計組調查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相關情況,為作出下列職業(yè)判斷提供基礎: (一

22、)確定職業(yè)判斷適用的標準; (二)判斷可能存在的問題; (三)判斷問題的重要性; (四)確定審計應對措施。 第六十條 審計人員可以從下列方面調查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相關情況: (一)單位性質、組織結構; (二)職責范圍或者經營范圍、業(yè)務活動及其目標; (三)相關法律法規(guī)、政策及其執(zhí)行情況; (四)財政財務管理體制和業(yè)務管理體制; (五)適用的業(yè)績指標體系以及業(yè)績評價情況; (六)相關內部控制及其執(zhí)行情況; (七)相關信息系統(tǒng)及其電子數據情況; (八)經濟環(huán)境、行業(yè)狀況及其他外部因素; (九)以往接受審計和監(jiān)管及其整改情況; (十)需要了解的其他情況。 第六十一條 審計人員可以從下列方面調查了解被

23、審計單位相關內部控制及其執(zhí)行情況: (一)控制環(huán)境,即管理模式、組織結構、責權配置、人力資源制度等; (二)風險評估,即被審計單位確定、分析與實現內部控制目標相關的風險,以及采取的應對措施; (三)控制活動,即根據風險評估結果采取的控制措施,包括不相容職務分離控制、授權審批控制、資產保護控制、預算控制、業(yè)績分析和績效考評控制等; (四)信息與溝通,即收集、處理、傳遞與內部控制相關的信息,并能有效溝通的情況; (五)對控制的監(jiān)督,即對各項內部控制設計、職責及其履行情況的監(jiān)督檢查。 第六十二條 審計人員可以從下列方面調查了解被審計單位信息系統(tǒng)控制情況: (一)一般控制,即保障信息系統(tǒng)正常運行的穩(wěn)定

24、性、有效性、安全性等方面的控制; (二)應用控制,即保障信息系統(tǒng)產生的數據的真實性、完整性、可靠性等方面的控制。 第六十三條 審計人員可以采取下列方法調查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相關情況: (一)書面或者口頭詢問被審計單位內部和外部相關人員; (二)檢查有關文件、報告、內部管理手冊、信息系統(tǒng)的技術文檔和操作手冊; (三)觀察有關業(yè)務活動及其場所、設施和有關內部控制的執(zhí)行情況; (四)追蹤有關業(yè)務的處理過程; (五)分析相關數據。 第六十四條 審計人員根據審計目標和被審計單位的實際情況,運用職業(yè)判斷確定調查了解的范圍和程度。 對于定期審計項目,審計人員可以利用以往審計中獲得的信息,重點調查了解已經發(fā)生

25、變化的情況。 第六十五條 審計人員在調查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相關情況的過程中,可以選擇下列標準作為職業(yè)判斷的依據: (一)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和其他規(guī)范性文件; (二)國家有關方針和政策; (三)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 (四)國家和行業(yè)的技術標準; (五)預算、計劃和合同; (六)被審計單位的管理制度和績效目標; (七)被審計單位的歷史數據和歷史業(yè)績; (八)公認的業(yè)務慣例或者良好實務; (九)專業(yè)機構或者專家的意見; (十)其他標準。 審計人員在審計實施過程中需要持續(xù)關注標準的適用性。 第六十六條 職業(yè)判斷所選擇的標準應當具有客觀性、適用性、相關性、公認性。 標準不一致時,審計人員應當采用權威的和公

26、認程度高的標準。 第六十七條 審計人員應當結合適用的標準,分析調查了解的被審計單位及其相關情況,判斷被審計單位可能存在的問題。 第六十八條 審計人員應當運用職業(yè)判斷,根據可能存在問題的性質、數額及其發(fā)生的具體環(huán)境,判斷其重要性。 第六十九條 審計人員判斷重要性時,可以關注下列因素: (一)是否屬于涉嫌犯罪的問題; (二)是否屬于法律法規(guī)和政策禁止的問題; (三)是否屬于故意行為所產生的問題; (四)可能存在問題涉及的數量或者金額; (五)是否涉及政策、體制或者機制的嚴重缺陷; (六)是否屬于信息系統(tǒng)設計缺陷; (七)政府行政首長和相關領導機關及公眾的關注程度; (八)需要關注的其他因素。 第七

27、十條 審計人員實施審計時,應當根據重要性判斷的結果,重點關注被審計單位可能存在的重要問題。 第七十一條 需要對財務報表發(fā)表審計意見的,審計人員可以參照中國注冊會計師執(zhí)業(yè)準則的有關規(guī)定確定和運用重要性。 第七十二條 審計組應當評估被審計單位存在重要問題的可能性,以確定審計事項和審計應對措施。 第七十三條 審計組針對審計事項確定的審計應對措施包括: (一)評估對內部控制的依賴程度,確定是否及如何測試相關內部控制的有效性; (二)評估對信息系統(tǒng)的依賴程度,確定是否及如何檢查相關信息系統(tǒng)的有效性、安全性; (三)確定主要審計步驟和方法; (四)確定審計時間; (五)確定執(zhí)行的審計人員; (六)其他必要

28、措施。 第七十四條 審計組在分配審計資源時,應當為重要審計事項分派有經驗的審計人員和安排充足的審計時間,并評估特定審計事項是否需要利用外部專家的工作。 第七十五條 審計人員認為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測試相關內部控制的有效性: (一)某項內部控制設計合理且預期運行有效,能夠防止重要問題的發(fā)生; (二)僅實施實質性審查不足以為發(fā)現重要問題提供適當、充分的審計證據。 審計人員決定不依賴某項內部控制的,可以對審計事項直接進行實質性審查。 被審計單位規(guī)模較小、業(yè)務比較簡單的,審計人員可以對審計事項直接進行實質性審查。 第七十六條 審計人員認為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檢查相關信息系統(tǒng)的有效性、安全性:

29、(一)僅審計電子數據不足以為發(fā)現重要問題提供適當、充分的審計證據; (二)電子數據中頻繁出現某類差異。 審計人員在檢查被審計單位相關信息系統(tǒng)時,可以利用被審計單位信息系統(tǒng)的現有功能或者采用其他計算機技術和工具,檢查中應當避免對被審計單位相關信息系統(tǒng)及其電子數據造成不良影響。 第七十七條 審計人員實施審計時,應當持續(xù)關注已作出的重要性判斷和對存在重要問題可能性的評估是否恰當,及時作出修正,并調整審計應對措施。 第七十八條 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審計組應當及時調整審計實施方案: (一)年度審計項目計劃、審計工作方案發(fā)生變化的; (二)審計目標發(fā)生重大變化的; (三)重要審計事項發(fā)生變化的; (四)被

30、審計單位及其相關情況發(fā)生重大變化的; (五)審計組人員及其分工發(fā)生重大變化的; (六)需要調整的其他情形。 第七十九條 一般審計項目的審計實施方案應當經審計組組長審定,并及時報審計機關業(yè)務部門備案。 重要審計項目的審計實施方案應當報經審計機關負責人審定。 第八十條 審計組調整審計實施方案中的下列事項,應當報經審計機關主要負責人批準: (一)審計目標; (二)審計組組長; (三)審計重點; (四)現場審計結束時間。 第八十一條 編制和調整審計實施方案可以采取文字、表格或者兩者相結合的形式。第二節(jié) 審計證據 第八十二條 審計證據是指審計人員獲取的能夠為審計結論提供合理基礎的全部事實,包括審計人員調

31、查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相關情況和對確定的審計事項進行審查所獲取的證據。 第八十三條 審計人員應當依照法定權限和程序獲取審計證據。 第八十四條 審計人員獲取的審計證據,應當具有適當性和充分性。 適當性是對審計證據質量的衡量,即審計證據在支持審計結論方面具有的相關性和可靠性。相關性是指審計證據與審計事項及其具體審計目標之間具有實質性聯(lián)系??煽啃允侵笇徲嬜C據真實、可信。 充分性是對審計證據數量的衡量。審計人員在評估存在重要問題的可能性和審計證據質量的基礎上,決定應當獲取審計證據的數量。 第八十五條 審計人員對審計證據的相關性分析時,應當關注下列方面: (一)一種取證方法獲取的審計證據可能只與某些具體審

32、計目標相關,而與其他具體審計目標無關; (二)針對一項具體審計目標可以從不同來源獲取審計證據或者獲取不同形式的審計證據。 第八十六條 審計人員可以從下列方面分析審計證據的可靠性: (一)從被審計單位外部獲取的審計證據比從內部獲取的審計證據更可靠; (二)內部控制健全有效情況下形成的審計證據比內部控制缺失或者無效情況下形成的審計證據更可靠; (三)直接獲取的審計證據比間接獲取的審計證據更可靠; (四)從被審計單位財務會計資料中直接采集的審計證據比經被審計單位加工處理后提交的審計證據更可靠; (五)原件形式的審計證據比復制件形式的審計證據更可 靠。 不同來源和不同形式的審計證據存在不一致或者不能相

33、互印證時,審計人員應當追加必要的審計措施,確定審計證據的可靠性。 第八十七條 審計人員獲取的電子審計證據包括與信息系統(tǒng)控制相關的配置參數、反映交易記錄的電子數據等。 采集被審計單位電子數據作為審計證據的,審計人員應當記錄電子數據的采集和處理過程。 第八十八條 審計人員根據實際情況,可以在審計事項中選取全部項目或者部分特定項目進行審查,也可以進行審計抽樣,以獲取審計證據。 第八十九條 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審計人員可以對審計事項中的全部項目進行審查: (一)審計事項由少量大額項目構成的; (二)審計事項可能存在重要問題,而選取其中部分項目進行審查無法提供適當、充分的審計證據的; (三)對審計事項中

34、的全部項目進行審查符合成本效益原則的。 第九十條 審計人員可以在審計事項中選取下列特定項目進行審查: (一)大額或者重要項目; (二)數量或者金額符合設定標準的項目; (三)其他特定項目。 選取部分特定項目進行審查的結果,不能用于推斷整個審計事項。 第九十一條 在審計事項包含的項目數量較多,需要對審計事項某一方面的總體特征作出結論時,審計人員可以進行審計抽樣。 審計人員進行審計抽樣時,可以參照中國注冊會計師執(zhí)業(yè)準則的有關規(guī)定。 第九十二條 審計人員可以采取下列方法向有關單位和個人獲取審計證據: (一)檢查,是指對紙質、電子或者其他介質形式存在的文件、資料進行審查,或者對有形資產進行審查; (二

35、)觀察,是指察看相關人員正在從事的活動或者執(zhí)行的程序; (三)詢問,是指以書面或者口頭方式向有關人員了解關于審計事項的信息; (四)外部調查,是指向與審計事項有關的第三方進行調查; (五)重新計算,是指以手工方式或者使用信息技術對有關數據計算的正確性進行核對; (六)重新操作,是指對有關業(yè)務程序或者控制活動獨立進行重新操作驗證; (七)分析,是指研究財務數據之間、財務數據與非財務數據之間可能存在的合理關系,對相關信息作出評價,并關注異常波動和差異。 審計人員進行專項審計調查,可以使用上述方法及其以外的其他方法。 第九十三條 審計人員應當依照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取得被審計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提供資料真實

36、性和完整性的書面承諾。 第九十四條 審計人員取得證明被審計單位存在違反國家規(guī)定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行為以及其他重要審計事項的審計證據材料,應當由提供證據的有關人員、單位簽名或者蓋章;不能取得簽名或者蓋章不影響事實存在的,該審計證據仍然有效,但審計人員應當注明原因。 審計事項比較復雜或者取得的審計證據數量較大的,可以對審計證據進行匯總分析,編制審計取證單,由證據提供者簽名或者蓋章。 第九十五條 被審計單位的相關資料、資產可能被轉移、隱匿、篡改、毀棄并影響獲取審計證據的,審計機關應當依照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采取相應的證據保全措施。 第九十六條 審計機關執(zhí)行審計業(yè)務過程中,因行使職權受到限制而無法獲取適當

37、、充分的審計證據,或者無法制止違法行為對國家利益的侵害時,根據需要,可以按照有關規(guī)定提請有權處理的機關或者相關單位予以協(xié)助和配合。 第九十七條 審計人員需要利用所聘請外部人員的專業(yè)咨詢和專業(yè)鑒定作為審計證據的,應當對下列方面作出判斷: (一)依據的樣本是否符合審計項目的具體情況; (二)使用的方法是否適當和合理; (三)專業(yè)咨詢、專業(yè)鑒定是否與其他審計證據相符。 第九十八條 審計人員需要使用有關監(jiān)管機構、中介機構、內部審計機構等已經形成的工作結果作為審計證據的,應當對該工作結果的下列方面作出判斷: (一)是否與審計目標相關; (二)是否可靠; (三)是否與其他審計證據相符。 第九十九條 審計人

38、員對于重要問題,可以圍繞下列方面獲取審計證據: (一)標準,即判斷被審計單位是否存在問題的依據; (二)事實,即客觀存在和發(fā)生的情況。事實與標準之間的差異構成審計發(fā)現的問題; (三)影響,即問題產生的后果; (四)原因,即問題產生的條件。 第一百條 審計人員在審計實施過程中,應當持續(xù)評價審計證據的適當性和充分性。 已采取的審計措施難以獲取適當、充分審計證據的,審計人員應當采取替代審計措施;仍無法獲取審計證據的,由審計組報請審計機關采取其他必要的措施或者不作出審計結論。第三節(jié) 審計記錄 第一百零一條 審計人員應當真實、完整地記錄實施審計的過程、得出的結論和與審計項目有關的重要管理事項,以實現下列

39、目標: (一)支持審計人員編制審計實施方案和審計報告; (二)證明審計人員遵循相關法律法規(guī)和本準則; (三)便于對審計人員的工作實施指導、監(jiān)督和檢查。 第一百零二條 審計人員作出的記錄,應當使未參與該項業(yè)務的有經驗的其他審計人員能夠理解其執(zhí)行的審計措施、獲取的審計證據、作出的職業(yè)判斷和得出的審計結論。 第一百零三條 審計記錄包括調查了解記錄、審計工作底稿和重要管理事項記錄。 第一百零四條 審計組在編制審計實施方案前,應當對調查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相關情況作出記錄。調查了解記錄的內容主要包括: (一)對被審計單位及其相關情況的調查了解情況; (二)對被審計單位存在重要問題可能性的評估情況; (三)

40、確定的審計事項及其審計應對措施。 第一百零五條 審計工作底稿主要記錄審計人員依據審計實施方案執(zhí)行審計措施的活動。 審計人員對審計實施方案確定的每一審計事項,均應當編制審計工作底稿。一個審計事項可以根據需要編制多份審計工作底稿。 第一百零六條 審計工作底稿的內容主要包括: (一)審計項目名稱; (二)審計事項名稱; (三)審計過程和結論; (四)審計人員姓名及審計工作底稿編制日期并簽名; (五)審核人員姓名、審核意見及審核日期并簽名; (六)索引號及頁碼; (七)附件數量。 第一百零七條 審計工作底稿記錄的審計過程和結論主要包括: (一)實施審計的主要步驟和方法; (二)取得的審計證據的名稱和來

41、源; (三)審計認定的事實摘要; (四)得出的審計結論及其相關標準。 第一百零八條 審計證據材料應當作為調查了解記錄和審計工作底稿的附件。一份審計證據材料對應多個審計記錄時,審計人員可以將審計證據材料附在與其關系最密切的審計記錄后面,并在其他審計記錄中予以注明。 第一百零九條 審計組起草審計報告前,審計組組長應當對審計工作底稿的下列事項進行審核: (一)具體審計目標是否實現; (二)審計措施是否有效執(zhí)行; (三)事實是否清楚; (四)審計證據是否適當、充分; (五)得出的審計結論及其相關標準是否適當; (六)其他有關重要事項。 第一百一十條 審計組組長審核審計工作底稿,應當根據不同情況分別提出

42、下列意見: (一)予以認可; (二)責成采取進一步審計措施,獲取適當、充分的審計證據; (三)糾正或者責成糾正不恰當的審計結論。 第一百一十一條 重要管理事項記錄應當記載與審計項目相關并對審計結論有重要影響的下列管理事項: (一)可能損害審計獨立性的情形及采取的措施; (二)所聘請外部人員的相關情況; (三)被審計單位承諾情況; (四)征求被審計對象或者相關單位及人員意見的情況、被審計對象或者相關單位及人員反饋的意見及審計組的采納情況; (五)審計組對審計發(fā)現的重大問題和審計報告討論的過程及結論; (六)審計機關業(yè)務部門對審計報告、審計決定書等審計項目材料的復核情況和意見; (七)審理機構對審

43、計項目的審理情況和意見; (八)審計機關對審計報告的審定過程和結論; (九)審計人員未能遵守本準則規(guī)定的約束性條款及其原 因; (十)因外部因素使審計任務無法完成的原因及影響; (十一)其他重要管理事項。 重要管理事項記錄可以使用被審計單位承諾書、審計機關內部審批文稿、會議記錄、會議紀要、審理意見書或者其他書面形式。第四節(jié) 重大違法行為檢查 第一百一十二條 審計人員執(zhí)行審計業(yè)務時,應當保持職業(yè)謹慎,充分關注可能存在的重大違法行為。 第一百一十三條 本準則所稱重大違法行為是指被審計單位和相關人員違反法律法規(guī)、涉及金額比較大、造成國家重大經濟損失或者對社會造成重大不良影響的行為。 第一百一十四條

44、審計人員檢查重大違法行為,應當評估被審計單位和相關人員實施重大違法行為的動機、性質、后果和違法構成。 第一百一十五條 審計人員調查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相關情況時,可以重點了解可能與重大違法行為有關的下列事項: (一)被審計單位所在行業(yè)發(fā)生重大違法行為的狀況; (二)有關的法律法規(guī)及其執(zhí)行情況; (三)監(jiān)管部門已經發(fā)現和了解的與被審計單位有關的重大違法行為的事實或者線索; (四)可能形成重大違法行為的動機和原因; (五)相關的內部控制及其執(zhí)行情況; (六)其他情況。 第一百一十六條 審計人員可以通過關注下列情況,判斷可能存在的重大違法行為: (一)具體經濟活動中存在的異常事項; (二)財務和非財務

45、數據中反映出的異常變化; (三)有關部門提供的線索和群眾舉報; (四)公眾、媒體的反映和報道; (五)其他情況。 第一百一十七條 審計人員根據被審計單位實際情況、工作經驗和審計發(fā)現的異?,F象,判斷可能存在重大違法行為的性質,并確定檢查重點。 審計人員在檢查重大違法行為時,應當關注重大違法行為的高發(fā)領域和環(huán)節(jié)。 第一百一十八條 發(fā)現重大違法行為的線索,審計組或者審計機關可以采取下列應對措施: (一)增派具有相關經驗和能力的人員; (二)避免讓有關單位和人員事先知曉檢查的時間、事項、范圍和方式; (三)擴大檢查范圍,使其能夠覆蓋重大違法行為可能涉及的領域; (四)獲取必要的外部證據; (五)依法采

46、取保全措施; (六)提請有關機關予以協(xié)助和配合; (七)向政府和有關部門報告; (八)其他必要的應對措施。第五章 審計報告第一節(jié) 審計報告的形式和內容 第一百一十九條 審計報告包括審計機關進行審計后出具的審計報告以及專項審計調查后出具的專項審計調查報告。 第一百二十條 審計組實施審計或者專項審計調查后,應當向派出審計組的審計機關提交審計報告。審計機關審定審計組的審計報告后,應當出具審計機關的審計報告。遇有特殊情況,審計機關可以不向被調查單位出具專項審計調查報告。 第一百二十一條 審計報告應當內容完整、事實清楚、結論正確、用詞恰當、格式規(guī)范。 第一百二十二條 審計機關的審計報告(審計組的審計報告

47、)包括下列基本要素: (一)標題; (二)文號(審計組的審計報告不含此項); (三)被審計單位名稱; (四)審計項目名稱; (五)內容; (六)審計機關名稱(審計組名稱及審計組組長簽名); (七)簽發(fā)日期(審計組向審計機關提交報告的日期)。 經濟責任審計報告還包括被審計人員姓名及所擔任職務。 第一百二十三條 審計報告的內容主要包括: (一)審計依據,即實施審計所依據的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 (二)實施審計的基本情況,一般包括審計范圍、內容、方式和實施的起止時間; (三)被審計單位基本情況; (四)審計評價意見,即根據不同的審計目標,以適當、充分的審計證據為基礎發(fā)表的評價意見; (五)以往審計決定執(zhí)行情

48、況和審計建議采納情況; (六)審計發(fā)現的被審計單位違反國家規(guī)定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行為和其他重要問題的事實、定性、處理處罰意見以及依據的法律法規(guī)和標準; (七)審計發(fā)現的移送處理事項的事實和移送處理意見,但是涉嫌犯罪等不宜讓被審計單位知悉的事項除外; (八)針對審計發(fā)現的問題,根據需要提出的改進建議。 審計期間被審計單位對審計發(fā)現的問題已經整改的,審計報告還應當包括有關整改情況。 經濟責任審計報告還應當包括被審計人員履行經濟責任的基本情況,以及被審計人員對審計發(fā)現問題承擔的責任。 核查社會審計機構相關審計報告發(fā)現的問題,應當在審計報告中一并反映。 第一百二十四條 采取跟蹤審計方式實施審計的,審

49、計組在跟蹤審計過程中發(fā)現的問題,應當以審計機關的名義及時向被審計單位通報,并要求其整改。 跟蹤審計實施工作全部結束后,應當以審計機關的名義出具審計報告。審計報告應當反映審計發(fā)現但尚未整改的問題,以及已經整改的重要問題及其整改情況。 第一百二十五條 專項審計調查報告除符合審計報告的要素和內容要求外,還應當根據專項審計調查目標重點分析宏觀性、普遍性、政策性或者體制、機制問題并提出改進建議。 第一百二十六條 對審計或者專項審計調查中發(fā)現被審計單位違反國家規(guī)定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行為,依法應當由審計機關在法定職權范圍內作出處理處罰決定的,審計機關應當出具審計決定書。 第一百二十七條 審計決定書的內容主

50、要包括: (一)審計的依據、內容和時間; (二)違反國家規(guī)定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行為的事實、定性、處理處罰決定以及法律法規(guī)依據; (三)處理處罰決定執(zhí)行的期限和被審計單位書面報告審計決定執(zhí)行結果等要求; (四)依法提請政府裁決或者申請行政復議、提起行政訴訟的途徑和期限。 第一百二十八條 審計或者專項審計調查發(fā)現的依法需要移送其他有關主管機關或者單位糾正、處理處罰或者追究有關人員責任的事項,審計機關應當出具審計移送處理書。 第一百二十九條 審計移送處理書的內容主要包括: (一)審計的時間和內容; (二)依法需要移送有關主管機關或者單位糾正、處理處罰或者追究有關人員責任事項的事實、定性及其依據和審

51、計機關的意見; (三)移送的依據和移送處理說明,包括將處理結果書面告知審計機關的說明; (四)所附的審計證據材料。 第一百三十條 出具對國際組織、外國政府及其機構援助、貸款項目的審計報告,按照審計機關的相關規(guī)定執(zhí)行。第二節(jié) 審計報告的編審 第一百三十一條 審計組在起草審計報告前,應當討論確定下列事項: (一)評價審計目標的實現情況; (二)審計實施方案確定的審計事項完成情況; (三)評價審計證據的適當性和充分性; (四)提出審計評價意見; (五)評估審計發(fā)現問題的重要性; (六)提出對審計發(fā)現問題的處理處罰意見; (七)其他有關事項。 審計組應當對討論前款事項的情況及其結果作出記錄。 第一百三十二條 審計組組長應當確認審計工作底稿和審計證據已經審核,并從總體上評價審計證據的適當性和充分性。 第一百三十三條 審計組根據不同的審計目標,以審計認定的事實為基礎,在防范審計風險的情況下,按照重要性原則,從真實性、合法性、效益性方面提出審計評價意見。 審計組應當只對所審計的事項發(fā)表審計評價意見。對審計過程中未涉及、審計證據不適當或者不充分、評價依據或者標準不明確以及超越審計職責范圍的事項,不得發(fā)表審計評價意見。 第一百三十四條 審計組應當根據審計發(fā)現問題的性質、數額及其發(fā)生的原因和審計報告的使用對象,評估審計發(fā)現問題的重要性,如實在審計報告中予以反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