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大學周易課課件第十三講:中國傳統(tǒng)哲學思維方式定PPT_第1頁
山東大學周易課課件第十三講:中國傳統(tǒng)哲學思維方式定PPT_第2頁
山東大學周易課課件第十三講:中國傳統(tǒng)哲學思維方式定PPT_第3頁
山東大學周易課課件第十三講:中國傳統(tǒng)哲學思維方式定PPT_第4頁
山東大學周易課課件第十三講:中國傳統(tǒng)哲學思維方式定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十三講:中國傳統(tǒng)哲學的思維方式,1,哲學是文化在思維領域的凝結形式,對文化的形成和發(fā)展起著指導作用。哲學表現(xiàn)為一定的思維方式。思維方式不僅是文化的組成部分,而且居于文化的最深層。它對文化的建構具有控制、支配、導向的重要功能。在某種意義上,文化的延續(xù)乃是思維方式的延續(xù),文化的更新首先依賴于思維方式的更新,2,概說,一、思維方式的界定 二、思維方式的內容構成 三、思維方式的功能 四、中西文化比較,3,有關思維方式,思維方式是近代人的用語,亦是從西方哲學中傳譯過來的,在中國傳統(tǒng)哲學中沒有這個概念,但是不能說中國傳統(tǒng)哲學沒有思維方式,4,一、思維方式的界定,思維方式可分為不同的層次:以陰陽五行為例

2、哲學思維方式:思辯的形式 科學思維方式:實證的形式 日常思維方式:感性的經(jīng)驗的形式 思維方式:它是在人類社會發(fā)展的一定階段上,思維主體按照自身的特定需要與目的,運用思維工具去接受、反映、理解、加工客體對象或客體信息的思維活動的樣式或模式,本質上是反映思維主體、思維對象、思維工具三者關系的一種穩(wěn)定的、定型化的思維結構,5,二、思維方式的內容構成,認知結構:事實 本然 價值結構:意義 所以然 思維方法結構:主體通向客體的手段與途徑。 此三者是主體在把握對象世界中所形成的關系,分別從不同的側面構成思維活動的樣式,6,三、思維方式的功能,反映功能:認知功能 解釋功能:認知功能 選擇功能:認知功能 評價

3、功能:價值功能 操作功能:認知功能與價值功能的統(tǒng)一 這些功能的實施依賴于某種特定的認知結構和價值結構。 文化真正的生命力是它的思維方式。每一個特定時代的人或人群,面臨的是一個既定的以思維方式為核心的文化環(huán)境,7,四、中西文化比較,世界文化構成:西方文化、中國文化、印度文化、阿拉伯文化。 中西文化不僅是古今之別,還是一種區(qū)域性差別。這種區(qū)域性的文化差別本質上是文化的民族性差別。它是中西雙方文化的特殊性的最主要的體現(xiàn)。 中西文化優(yōu)劣比較,8,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特點,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本質上屬于一種原生文化,其基礎是封閉的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與宗法政治倫理結構,故質樸厚重,尊祖宗,尚人倫,重情感。這種母體文化在哲學上的結

4、晶,表現(xiàn)為注重人與自然、人與物、人與人之間的統(tǒng)一與和諧,善于對客觀世界加以整體的理解,習慣于以直觀、形象的方式把握對象,具有重視人倫道德的價值取向,9,五、中國哲學與直覺思維,中國哲學之概念: 體、體證、體認、頓悟、禪定、覺、意會、誠明之知、清思之知 儒、道、釋是中國傳統(tǒng)哲學中最重要的三家。儒、道發(fā)軔于先秦時期。從漢魏時期起,佛學作為一種外來文化而為中國本土文化所吸收,與儒、道兩家的哲學三足鼎立,10,道家,老子:滌除玄覽;致虛極,守靜篤 莊子:無思無慮則知道;心齋、坐忘 王弼:體無 郭象:知者,知意之知也。言知者,言不必盡也。今我以誠盡也,11,佛學,禪宗:頓悟 不假文字; 直指本心,12,

5、儒家,孔子: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 程朱:豁然貫通 陸王:先立其大者;存心、養(yǎng)心,則天理自明,13,西方哲學與直覺思維,古希臘畢達哥拉斯:思想高于感官,直覺高于觀察。 中世紀托馬斯 阿奎那:理性、啟示和直覺。 近代斯賓諾莎:直覺高于經(jīng)驗和推論。 現(xiàn)代柏格森:直覺能夠把握宇宙的奧妙。 直覺沒有成為一種普遍性的思維形式,14,中國傳統(tǒng)哲學與西方哲學的根本區(qū)別不在于它有無邏輯思想,而在于它對于直覺思維與邏輯思維的關系處理與對方不同,15,直覺思維與邏輯思維關系問題,中國哲學兩種解決方式: 第一,“以言譴言”法。即通過對邏輯思維的否定達到對直覺思維的肯定。言的過程并沒有說明對象是什么,而

6、只是說明對象不是什么。馮友蘭指出的“負的方法,16,舉例,莊子:齊是非 佛學:僧肇“般若無知無不知,17,第二,“由學而悟”法。把邏輯方法和直覺方法視作是同一認知過程中的兩個階段。認為二者對于把握對象世界各有自己獨特的功能與作用,18,舉例,關于學: 孔子: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孟子:心之官則思 中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 宋儒:格物致知 佛教:漸修,19,舉例,關于悟: 朱熹: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貫通焉,則眾物之表里精粗無不到,而吾心之全體大用無不明矣。(大學集注) 佛教:頓悟,20,中國哲學中的分析方法,先秦墨家:墨子一書中所保存的后期墨家的著作墨經(jīng),對名及名實關系等邏

7、輯方面的問題有精到論說;名家中惠施與公孫龍作為名家的代表人物,善辯,并擅長對“名”即概念的分析。他們的“合同異”、“離堅白”之辯,不僅有辯證思維的特色,而且又表現(xiàn)了邏輯思維的特征。但是,漢代之后幾成絕響,21,直覺思維的特征,超越性 非邏輯性 直接性 跳躍性 突發(fā)性 整體性:中國傳統(tǒng)哲學的獨特之處,22,直覺的途徑,一、意會: 強調本體世界的不可言傳性和不可思議性,認為把握對象不能離開語言文字或概念、邏輯的形式,其特點是表現(xiàn)為邏輯性與超邏輯性、概念性與超概念性的辯證統(tǒng)一。道家佛家多用之,23,舉例,老子:道可道,非常道 莊子:道不言,言者非 王弼:不可道,不可言 禪宗:但有語言,盡傳法之塵垢;

8、但有語言,盡屬煩惱邊收;但有語句,盡屬不了義教;但有語句,盡不許也。(古尊宿語錄,24,直覺的途徑,二、體認: 主體客體似乎融為一體,主體對客體的把握方式是體驗型的,道德情感、道德修養(yǎng)與履踐的因素起著特別重要的作用。儒家重視之。 兩種表現(xiàn)形態(tài):即物求理;發(fā)明本心,25,說明,馮友蘭:“體認就是說由體驗得來的認識,這是具體的,不是抽象的;是一種經(jīng)驗,是一種直觀,不是一種理智的認識?!?體認的方法本質上不是認知式的,不是概念性的。側重于體驗還是側重于概念,是體認方法與認知方法的根本區(qū)別,26,對直覺思維的評價,優(yōu)點:直覺思維能給人的邏輯思維提供巨大的動力,加強和加速思維活動的運轉,使人能夠在問題叢

9、生的雜亂中找到癥結所在和解決困難的突破口,明確思維活動方向。同時在人類思維活動中,直覺方法能排除邏輯思維過程中的一般性分析、比較、分類等概念性的活動,溝通和接通各個要素之間的關系,從而實現(xiàn)突發(fā)式的飛躍,把握對象事物的本質和規(guī)律,27,直覺思維不僅有重要的哲學認識論的價值,而且也有重要的科學方法論的價值。 直覺思維對中國古代的藝術理論和創(chuàng)造確實有重大的影響,28,缺點:不是建立在邏輯分析的基礎上,并且常把認知活動導向道德倫理領域和個體精神生命領域,一方面導致了中國人生哲學的高度發(fā)展,另一方面使直覺思維所獲知識缺乏科學性、精確性,而往往具有跳躍性、非系統(tǒng)性的局限,29,發(fā)展方向,中國人的思維方法是

10、直覺的,西方人的思維方法是理智的,人類思維發(fā)展的方法應該是二者的有機結合與統(tǒng)一。 直覺理智直覺,30,中國傳統(tǒng)哲學的思維方式觀念,論語里仁:“吾道一以貫之?!?系辭:“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地道焉,有人道焉?!?荀子臣道:“禮義以為文,倫類以為理,喘而言,臑而動,而一可以為法則。” 老子二十二章:“圣人抱一為天下式。,31,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如何理解和解決二者的關系? 西方人歷來強調人與自然之間的區(qū)別,他們往往把自然界當作一個外在于主體自我的獨立對象,表現(xiàn)出一種“天人對立”的二極性思維傾向。受這一思維傾向的控制,西方人非常注重對于客觀世界的邏輯分析,以獲取關于外物的知識為哲學思維

11、的根本目的,32,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整體性思維一直在中國傳統(tǒng)思維方式的最根本的特征。在中國傳統(tǒng)哲學中,不能說沒有分析性思維或邏輯性思維,例如在先秦名家和后期墨家那里,其思維方式就有這樣的性質。但是他們的思維方式未能得到社會的承認,因此,也未能形成一種足以控制人心的精神力量。在中國哲學中發(fā)展起來的是整體性的思維方式,中國的先哲一直強調把自然界當作一個整體而從總的方面來觀察。也不能說沒有人與自然區(qū)別或對立的觀念,但未能獲得普遍性,33,中國傳統(tǒng)哲學的整體性思維模式,一、系統(tǒng)整體觀 二、系統(tǒng)過程觀 三、系統(tǒng)和諧觀,34,系統(tǒng)整體觀:“天人合一”的整體性思維方式,其特點是不僅把自然界當作一個整體而從

12、總的方面來觀察,而且更重要的是把天和人當作一個整體而從總的方面來觀察?;卮鹗澜缡恰霸趺礃印钡膯栴},更重要的還包括世界“應當怎樣”或“應該如何”的問題,確立一個意義世界。天人合一的思維方式在內容上是“事實”和“意義”、世界觀和價值論的統(tǒng)一,35,解讀“天人合一,萬物一體的整體結構: 呂氏春秋 有始:“天地萬物一人之身也,此之謂大同?!?莊子 天下篇:“泛愛萬物,天地一體也?!?傳習錄上:“天地萬物為一體?!?阮籍:“萬物一體?!保ㄟ_莊論,36,解讀“天人合一,萬物的最高理論形式: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的含義: 第一,宇宙整體的本然的客觀狀態(tài)。 第二,理想的精神境界,37,系統(tǒng)過程觀:崇尚變易的致思傾

13、向,張岱年先生:“中國哲學有一個根本的一致傾向,即承認變易是宇宙中之一根本事實。變易是根本的,一切事物莫不在變易之中,而宇宙是一個變易不息的大流?!保ㄖ袊軐W大綱,38,先秦諸子言論,老子: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第25章) 莊子:萬物之化。(人間世) 惠施: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天下篇 孔子:四時行焉,百物生焉。(論語) 荀子:列星隨旋,日月遞炤(zhao),四時代御。(天論) 易傳: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39,系統(tǒng)過程觀:生化日新模式,流行:變易過程的連續(xù)特性 生生:變易過程的生命特性 日新:變易過程的新陳代謝的發(fā)展趨勢,40,流行,流于天地之間。(管子) 氣塊然太虛,升降飛揚,未嘗止息。(正蒙)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論語,41,生生,系辭下:天地氤氳,萬物化醇;男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