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下冊:第12課《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教學設計(北師大版)_第1頁
七年級語文下冊:第12課《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教學設計(北師大版)_第2頁
七年級語文下冊:第12課《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教學設計(北師大版)_第3頁
七年級語文下冊:第12課《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教學設計(北師大版)_第4頁
七年級語文下冊:第12課《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教學設計(北師大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12 生于憂患 死于安樂 教學目標:1理解“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道理。2理解課文的議論層次和議論特色。重點、難點:重點:理解“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深刻道理,從中獲得啟迪。難點:理解本文的議論層次,體會其說理特色。課時安排:2課時。課前準備:1全文至少誦讀三遍,借助工具書認識生字詞。2有條件的從網(wǎng)上查閱有關(guān)作者、作品的資料,以備課堂交流。3搜集古今中外逆境中崛起的真實故事三則,制作成資料卡片,(有條件的,可以利用電腦建立自己的資料庫)準備一則故事進行復述交流。4教師查閱有關(guān)作者和作品的資料、有關(guān)逆境與人的成長的格言和故事、多媒體設備等。教學方法:突出朗讀,從朗讀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開展課堂討

2、論,在辨析中理解課文內(nèi)容。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導入示例。同學們,你們步入人生已經(jīng)十三個年頭了。人生就像走路,有的人只希望走舒適平整的大路,永遠一帆風順。但是,人生之路如果有100條,其中就有99條是崎嶇、泥濘、艱難的。俗話說: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面對逆境,每個人將交出不同的答卷。下面就讓我們走進歷史,走向世界,去領(lǐng)略那些面對逆境奮勇搏斗的英雄的風采。二、引導學生回顧第五單元內(nèi)容,然后相互交流搜集到的古今中外逆境中崛起的故事,并談談自己的認識。有關(guān)逆境中崛起的格言和故事補充:逆境是通往真理的第一條道路。(拜倫唐璜)正路并不一定就是一條平平坦坦的直路,難免有些曲折和崎嶇險阻,要繞一些彎,甚至難免

3、誤入歧途。(朱光潛談美書簡)如果斗爭只是在有極順利的成功機會的條件下才著手進行,那么創(chuàng)造世界歷史未免就太容易了。(馬克思致路庫格曼)華羅庚逆境成才:華羅庚二十歲時得了傷寒病,臥床半年病愈后,左腿致殘。在這種情況下,他堅持自學數(shù)學,發(fā)表了蘇家駒之代數(shù)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的論文,震動了數(shù)學界。后來他到清華大學任教,不輟勞苦繼續(xù)研究數(shù)學,成為舉世矚目的數(shù)學家。一位美國學者在給他的信中說:“您向大家證明了,好的學者即使在最惡劣的逆境中,仍然可以做出出色的成績,您使我們這些生活在安逸和穩(wěn)定環(huán)境中的人們只能感到羞愧?!焙悇P勒與命運搏斗:海倫凱勒誕生在美國南部的一座小鎮(zhèn)。一歲半時,她不幸染病,致

4、使眼瞎耳聾,陷入了茫茫的黑夜之中。在家庭教師的幫助下,她心中燃起了反抗命運的火焰。她什么也聽不見,什么也看不見,只能用手摸著老師的嘴唇和喉嚨發(fā)聲動作,就這樣,她學會了發(fā)音,學會了用盲文寫字作文,并勇敢地考入普通中學。后來又奇跡般地考入美國第一流高等學府哈佛大學,以驚人的毅力學完了文學、歷史、地理、數(shù)學等課程,以優(yōu)異成績從大學畢業(yè),掌握了英、法、德、拉丁和希臘五種文字,成為一名學識淵博的學者和教育家。三、整體感知課文。面對逆境,每個人都可能有不同的回答,現(xiàn)在就讓我們走進兩千多年前的孟子的世界中,去體會他對逆境的態(tài)度。板書課題、作者。(一)讓學生介紹孟子和他的作品。教師補充:孟子(公元前372前2

5、89),名軻,戰(zhàn)國時鄒人,孔子的孫子孔伋的再傳弟子,是孔子以后儒家學派最有權(quán)威的代表人物??鬃釉蛔馂槭ト?,而孟子則被尊為“亞圣”。孟子一書相傳是孟子與他的弟子合著的。它記錄了孟子的言行和他的思想、政治主張,屬于語錄體。孟子散文的特點是氣勢充沛,感情強烈,富于鼓動性,筆帶鋒芒,論辨技巧高明。(二)教師范讀課文或播放課文朗讀錄音。學生體會課文字詞的讀音和正確的停頓。四、探究、鑒賞課文內(nèi)容。(一)探討題目意思。同學們預習過課文,剛才又聽了老師的朗讀(或朗讀錄音),大家覺得這篇課文在表達方式上與愚公移山最大的不同是什么?愚公移山以記敘為主,本文以議論為主。(本問的目的是引導學生區(qū)別文體)議論要有一個

6、話題,大家讀了課文,認為哪個句子是本文的話題呢?題目,即“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解釋課文題目的意思。(參見課文正文的注釋)議論文的題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的中心,議論常常是圍繞這個中心來展開的,同學們學習時要注意體會本文是怎么樣圍繞這個中心來進行的。(二)指導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1請一位學生朗讀本段課文。其他學生注意朗讀的字音、停頓的正確性。(各句停頓應在人名之后)2探究課文文字的意思。學生閱讀課文注釋,小組討論“于”“發(fā)”“舉”的意思。教師明確:于在、從。發(fā)、舉被任用。(應該強調(diào)這兩個詞原來是推舉、任用之意,這里根據(jù)上下文要理解,是被動用法。)3探究課文內(nèi)容。這里一下子舉了六個人的經(jīng)歷,這六

7、個人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學生討論,教師引導明確:六個都是名人。都被提拔到很高的權(quán)力地位上,作出了巨大的社會貢獻。都是來自下層社會,都有過苦難的經(jīng)歷。(板書:六個名人的經(jīng)歷)從這六個人的經(jīng)歷中可以得到什么共同的道理?學生討論,教師補充:六個人的經(jīng)歷本來是個別的,但是直接并列起來,就顯示出一種普遍性:老天要把重大的任務交給一個人之前,一定要讓他受苦,也就是“生于憂患”的意思。這幾個句子來說,結(jié)構(gòu)是同樣的,但是它們從內(nèi)容到句法形式,卻都平行的,或者叫做排比的。這種排比是雙重的排比,不僅是句子形式排比,而且內(nèi)容也排比。這就不僅不單調(diào),相反讓人讀來更有氣勢,有了一點震撼性。4根據(jù)課文的意思,有表情地朗讀課

8、文。補充:朗讀是一種再創(chuàng)作,體現(xiàn)著朗讀者對原作的理解。朗讀的表現(xiàn)手段主要有兩個速度的緩急和語音的輕重,一般在強調(diào)時要讀得重一些,要引起注意時可以停頓。本段中人名后可以略加停頓,“畎畝”等詞可讀得略重些。學生自由朗讀,體會課文內(nèi)容。五、課外作業(yè)(一)朗讀全文,背誦第一自然段。(二)翻譯第一自然段。第二課時一、導入示例。這節(jié)課繼續(xù)研討課文。要闡明一個道理,要讓讀者、聽眾被我們說服,要做到有理有據(jù),而且這個“據(jù)”即事實或道理還要很充分,才能達到目的。第一自然段只舉了幾個事例,對于說服讀者顯然是不夠的,今天我們就來研討孟子是怎樣從不同的角度來充分證明自己的論點的。二、繼續(xù)探究、鑒賞課文內(nèi)容。(一)學習

9、課文第二自然段。1學生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課文。2探究課文文字的意思。學生閱讀課文注釋,質(zhì)疑,小組討論,準備翻譯課文。教師巡視,答疑。補充:(1)強調(diào)“苦”、“勞”、“餓”、“空乏”等詞是主語使賓語具有這些詞語的性質(zhì),即形容詞的使動用法。(2)“所以”與現(xiàn)代漢語中“所以”的不同。(3)“曾”通“增”,通假字。3學生討論本段與第一自然段的不同與聯(lián)系。教師明確:第一自然段是敘述事例,本段為議論。在內(nèi)容上與第一自然段有緊密的聯(lián)系。第一自然段連續(xù)舉例,這一段為對事例加以歸納,在邏輯上,這叫做枚舉式的歸納,即直接從感性材料,抽象出共同的特點(也就是論點)來。這個論點就是“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10、(板書:歸納必先苦其心志)為了加強氣勢,又是一連串的排比,直至“空乏其身”。這樣的排比也加強了說服力。但如果從頭到尾都一樣的句式,也不免單調(diào),所以為了為了防止單調(diào),孟子改用了另外一種句法,避免呆板:“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边@樣,順著一個觀念,一條思路,一連用了七個短句,有嚴整的排比,有參差的遞進,這就構(gòu)成了一種思緒和語言滔滔不絕的效果,就叫做氣勢用孟子自己的話說就叫浩然之氣。4學生根據(jù)內(nèi)容朗讀第二自然段課文。要求讀出感情,讀出氣勢。先由學生自由讀,揣摩體會,然后單人讀,學生集體討論評價優(yōu)劣。教師提示:“故”字為上文的總結(jié),也起承上啟下的作用,讀時應略重些,并作停頓?!按笕?/p>

11、”“苦”“勞”“餓”“空乏”“動心忍性”“曾益”等詞要讀得略重些,因為“大任”突出其要達到的目標,其余幾個詞強調(diào)要經(jīng)受苦難、困難。(二)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第12步驟同上。要強調(diào)的詞語:“然后”這樣以后?!坝凇痹??!胺鳌蓖僮?,通“弼”,輔佐。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推選代表翻譯課文,其他同學糾正不足。3學生討論第三自然段說理的層次。教師明確:這一段從兩個方面對論點加以證明。先從個人的角度、從正面說:人有了過錯,才能改正。就是說,沒有過錯,也就沒有苦其心志的由頭。這是一個層次。思想受到堵塞,才能奮起。說明沒有堵塞,也就不可能受到忍性的磨煉。這第二個層次。(板書:從個人、正面寫)然后從國家的角度、從反面

12、說:在國內(nèi)沒輔佐的賢士,在國外沒有敵人,也就是沒有威脅,則國家必然滅亡。這是第三個層次。(板書:從國家、反面寫)4學生有表情地朗讀第三自然段課文。由學生討論確定必須加強語氣的詞語。教師提出參考意見:“人”“過”“改”“困”“衡”“作”“征”“發(fā)”“喻”“入”“法家拂士”“出”“敵國外患”“國”“亡”。這些詞語一是主語,一是謂語,前者突出陳述的對象,后者表現(xiàn)作者的觀點不論是個人還是國家,都要經(jīng)歷苦難,才能成功。(三)在前面論述的基礎上,最后從理性上把第一個結(jié)論作更深邃的概括:“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保ò鍟航Y(jié)論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三、討論“閱讀練習”第二題,理解本文的議論層次和議論特色。層次分析見上文,教師可以加以小結(jié)復述,加深學生的印象。重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