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肩腰腿痛康復ppt課件_第1頁
頸肩腰腿痛康復ppt課件_第2頁
頸肩腰腿痛康復ppt課件_第3頁
頸肩腰腿痛康復ppt課件_第4頁
頸肩腰腿痛康復ppt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頸椎病康復,定義,頸椎病是因頸椎間盤退行性病變及其繼發(fā)性病變刺激或壓迫鄰近的脊髓、神經(jīng)、血管等組織,并引起各種臨床癥狀和體征的綜合征 發(fā)病率約10%-20%,好發(fā)于中老年人,尤其40 60歲為高發(fā)年齡,從事伏案工作者發(fā)病率最高,性別間無差異,好發(fā)部位依次為C5-6,C6-7,C7-T1,病因,頸椎間盤退變、突出,頸椎骨質增生,韌帶增厚、鈣化 另外發(fā)育性頸椎椎管狹窄、頭頸部的慢性勞損、頸椎的先天性畸形、頭頸部外傷與咽喉部炎癥等為頸椎病的誘發(fā)因素,發(fā)病機制,尚不清楚 一般認為與椎間關節(jié)退變、骨質增生壓迫脊髓或神經(jīng)根、椎動脈等因素有關 椎間盤、鉤椎關節(jié)及關節(jié)突關節(jié)的退變是隨年齡增長而進行的長期病理過

2、程 退變的椎間盤含水量及蛋白多糖逐漸減少,膠原類型改變,細胞、基質纖維異變,結構紊亂;髓核及纖維環(huán)失去原來的生物力學性能,椎間盤的承載能力及應力分布異常,椎間隙逐漸變窄 20歲左右椎間盤開始退變,60歲左右的老年人常有多節(jié)段退變,頸椎,椎體小,上下關節(jié)突的關節(jié)面幾乎呈水平面 橫突孔:椎動脈及椎靜脈通過 椎間孔:脊神經(jīng)通過 第6頸椎橫突末端前方的結節(jié)特別隆起稱頸動脈結節(jié),頸總動脈經(jīng)其前方,暫時性止血壓迫此處,鉤椎關節(jié)Luschka,3-7頸椎椎體上面?zhèn)染壪蛏贤黄鸱Q椎體鉤,椎體鉤與上位椎體下面的兩側唇緣相接則形成鉤椎關節(jié) 過度增生肥大,使椎間孔狹窄,壓迫脊神經(jīng)產生癥狀,神經(jīng)根型,累及神經(jīng)根,頸肩臂

3、痛并有神經(jīng)根支配區(qū)感覺和運動障礙為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 好發(fā)于C5、6,C6、7及C4、5間隙 好發(fā)于50歲左右,頸部損傷,長期伏案工作而勞累,或“落枕”常為發(fā)病誘因 頸肩臂痛,向前臂或手指放射,手麻,手或臂無力感,持物不穩(wěn)或失落 頸部僵直,活動受限,頸部肌肉痙攣,受累節(jié)段棘突壓痛,C6:拇指痛覺減退,肱二頭肌力減弱,腱反射減弱或消失 C7或C8:中、小指痛覺減退,肱三頭肌力減弱,握力差,手內在肌萎縮,肱三頭肌反射消失 C5:肩部前臂外側痛覺減退,三角肌力減弱,脊髓型,大多數(shù)發(fā)病在50歲左右,男性多于女性,起病緩慢,逐漸加重或時輕時重 手、足或肢體麻木,僵硬不靈活,握物不穩(wěn),寫字、持筷不方便或行走不

4、穩(wěn),足下踩棉花感等是常見主訴,有些有尿急、尿頻或排尿困難及胸或腹部束帶感 肌力減弱,但肌張力增高,四肢肌腱反射亢進,有時出現(xiàn)髕陣攣或踝陣攣,大多數(shù)Hoffmann征Rossolimo征,部分有Babinski征陽性,針刺覺及溫覺減退,深感覺往往正常,一般為不完全性的,常常累及兩或三個節(jié)段,損害也可能偏于一側 臨床癥狀與體征并非完全相同,上下肢或左右側的體征常有程度差異,交感神經(jīng)型,40歲左右發(fā)病者居多,女性多見,會計,打字員,描圖員,計算機操作者等伏案工作人員好發(fā)病 主觀癥狀多,客觀體征少 頭昏頭痛,頸肩背痛,頸椎及上胸椎棘突壓痛,面部麻木或半身麻木,發(fā)涼感,無汗或多汗,針刺覺遲鈍,眼部脹痛,

5、干澀或流淚,視物不清或彩視,耳鳴或耳聾,心動過速或過緩,心律不齊,情緒不穩(wěn)定,睡眠不好,對疾病恐懼多慮等,椎動脈型,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 典型癥狀為轉頭時突發(fā)眩暈,天旋地轉,惡心、嘔吐,四肢無力,共濟失調甚至跌倒,但意識清醒 臥床休息數(shù)小時,多至數(shù)日癥狀可消失,癥狀嚴重者或病程長久者可出現(xiàn)腦干供血不足,進食嗆咳,咽部異物感,說話吐字不清,以及一過性耳聾、失明等癥狀,混合型,具有2組以上癥狀者,通常以某型為主,伴有其他型的部分表現(xiàn),診斷原則,確立頸椎病診斷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具有比較典型的癥狀和(或)體征 頸椎的X線片及其他檢查證明椎間分級退變,并壓迫神經(jīng)、血管 影像學檢查存在神經(jīng)、血管壓迫與刺激

6、,同臨床表現(xiàn)具有明確的因果關系,一般狀況評定,頸椎活動范圍測定 肌力測定 感覺和反射 疼痛與壓痛點的測定 肌電圖和神經(jīng)傳導測定 影像學評定 ADL評定,專項評定,頸椎穩(wěn)定性評定、頸椎間盤突出功能損傷的評定和脊髓型頸椎病的功能評定 日本骨科學會(JOA)對脊髓型頸椎病的17分評定法應用較為普遍,17分為正常,分數(shù)越低表示功能越差 上肢運動功能4分(持筷),下肢運動功能4分(行走),感覺6分,膀胱功能3分,壓頸試驗Foraminal Compression(Spurlings test,又稱椎間孔擠壓試驗 患者坐位,頭向患側傾斜,檢查者立于患者背后,雙手十指交叉按于患者頭頂,雙肘屈曲使兩前臂貼于患

7、者頭頸兩則,然后雙手掌向下按壓頭頂,若患者頸痛并有上肢串痛和麻木感為陽性,提示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臂叢牽拉試驗,患者坐位,頸部微前屈。檢查者立于側后,一手扶頭,一手握患手,兩手配合向相反方向牽拉,若患者有頸痛并有上肢串痛和發(fā)麻為陽性,提示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引頸試驗Distraction test,即椎間孔分離試驗,患者端坐,檢查者立于患者身后,雙手分別托住患者枕頜,向上用力牽拉頸椎,如上肢麻痛癥狀減輕為陽性,提示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椎動脈扭曲試驗,患者坐位,頭頸放松,檢查者站在患者身后,雙手抱住患者頭部兩側,將頭后仰并轉向一側,使椎動脈突然發(fā)生扭曲,如出現(xiàn)頭暈、惡心、欲倒為陽性,提示為椎動脈型頸椎病,D

8、ifferentiating between middle ear and VBI,VBI test(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Sustained(30) neck and head extension Sustained neck and head rotation one can see lumbar vertebrae 2 through 5 and finally the S1 vertebra which is the Sacral #1 vertebrae. The discs are in-between the vertebrae and ar

9、e number accordingly. For example, the L3/4 disc has a black arrow pointing to it. The discs always have 2 numbers for identification. The Red arrow points to the fluid in spinal canal; this fluid appears as a whitish color on the MRI. The Blue arrow points to a nerve roots in the canal,Herniated lu

10、mbar disc,診斷要點,腰痛伴下肢放射痛 腰椎局限性側凸伴運動受限 椎旁壓痛并向下肢放射 直腿抬高試驗加強試驗陽性 下肢有感覺、運動、反射改變 X線片有椎間盤退行性改變 CT或MRI可見椎間盤突出影象,鑒別診斷,脊柱結核 脊柱腫瘤 椎管內腫瘤:癥狀進行性發(fā)展,無緩解期 椎管狹窄癥 第3腰椎橫突綜合征 強直性脊柱炎,康復治療,臥床休息 腰椎牽引 推拿 關節(jié)松動術 康復訓練,麥肯基姿勢療法,持續(xù)伸展:利用治療床在5-10分內慢慢強制上半身抬起,保持最大伸展10分鐘,然后用2-3分回到原位 伸展俯臥位:用前臂支撐,保持5分鐘 臥位伸展:用手腕支撐,然后下壓,反復10回,能產生泵的作用,改善關節(jié)

11、囊內的液體流動,促進纖維環(huán)的修復,物理治療,直流電藥物導入 中頻電療 超短波 紅外線 溫水浴 髓核化學溶解療法:骶管注射膠原蛋白酶,適合于椎間盤突出較輕,無鈣化、無椎管狹窄者,腰背肌練習,五點支撐法:仰臥,頭、雙肘、雙足跟著床,抬臀 三點支撐法:雙手抱頭,以頭和雙足跟支撐身體抬臀 飛燕式 腹橫肌練習(生物反饋治療儀,恢復期練習,體前屈練習 體后伸練習 弓步行走 后伸腿練習 提髖練習:髖骶關節(jié)扭動 伸腰練習 懸腰練習:雙手懸扶門框或橫桿,高度以足尖剛能觸地為宜,使身體呈半懸垂狀,身體用力使臀部左右繞環(huán),手術治療適應證,癥狀重、病程長,經(jīng)過至少6周以上非手術治療無效或反復發(fā)作者 首次發(fā)作,但突出物

12、較大,疼痛劇烈,采取強迫體位,影響行走及睡眠 有神經(jīng)根或馬尾神經(jīng)麻痹表現(xiàn)者 合并有側隱窩、椎間孔、腰椎管狹窄者 適于手術者均屬于較明顯的突出型或脫垂游離型 經(jīng)后路髓核摘除(經(jīng)椎板間隙,開骨窗,半椎板切除,全椎板切除)和經(jīng)腹髓核摘除,降低危險因素(環(huán)境設計,避免將物品放置過高或過低 降低物品的重量和大小 安裝把手 減少腰椎旋轉 設計機械助力以減少彎腰的姿勢,降低危險因素(舉起的技巧,盡量將物體靠近身體 保持腰椎的生理彎曲度(屈膝、臀部后伸) 旋轉小腿和足部,不要旋轉或側彎腰部 避免突然運動,搬動特大或特重物品時請求幫助 一足在另一足稍前方以增大支撐平衡面 開始舉起時腹肌收縮 .緩慢地放下物品,用

13、“推”不用“拉” 用整個手掌抓握不用手指 在物品與放置位置之間保持清晰的視線 放低物品時保持腰椎生理彎曲 將物品放在臺子的邊緣然后推進合理位置,不要將物品舉過肩部水平 不要抓掉下的物品,降低危險因素(家庭活動,當彎腰時需保持脊柱處于中立位(刮胡須、刷牙、給孩子洗澡、修車、用鏟等 合理設計舉起的動作(幫助、或用機械設計等,Preventing Back Injury,RULES FOR LIFTING,Never Bend, Lift, and Twist at the same time! Use mechanical aids or assistance when possible. Bend your knees and use your legs to lift,Proper Lifting,牽伸練習,有些牽伸練習有時可以加重癥狀,當出現(xiàn)不適感時不要堅持 因人而異選擇適當?shù)臓可炀毩?Everyday Protection for Your Back,Everyday Protection for Your Back,Artificial di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