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年七年級下期中考試試卷_第1頁
2016-2017年七年級下期中考試試卷_第2頁
2016-2017年七年級下期中考試試卷_第3頁
2016-2017年七年級下期中考試試卷_第4頁
2016-2017年七年級下期中考試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_:名姓 線_: _ 號 訂學:級班裝_2016-2017 學年度下學期七年級漢語期中考試試題(滿分 100 分)一.基礎知識( 30 分)1.下列句子中加點的漢字注音正確的一項是()。(2 分)A. 我用手撫一撫它細膩的絨 (l ng) 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兩下我的手指。B. 經(jīng)歷了許許多多的挫( cu)折和苦難。C. 失敗并不可怕, , 只有怯( qua)懦才是可悲的。D. 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 zh)的。2.下列漢字,書寫有誤的一項是()( 2 分)A.朗潤俠客無畏B.宛轉碰壁高僧C.打挎流泄文豪D.清脆暴躁戰(zhàn)役3.下列句子中多音字注音有錯誤的一項是()(2 分)A. 傍晚時

2、候,上燈了,一點點黃暈(yn)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靜而和平的夜。B. 躲進農(nóng)舍的草堆里避風雨,又痛苦,又懊喪(sng)。C. 能踏著血泊( p)穿過硝煙走向勝利的人。D. 我很少扒( p)開葉蔓瞧它們,它們便漸漸敢伸出小腦袋瞅瞅我。4. 下列加點漢字、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2 分)A. 我不動聲色(顏色)地寫,默默享受著這小家伙親近的情意。B. 人生是不斷栽(摔倒,跌倒)跟頭而又不斷爬起來前行的漫長過程。C. 他不禁熱淚盈(充滿)眶,從別人的贊賞中,重新認識了自我。D. 若為自由故 二者皆(都,都是)可拋。5下面詞語不能成為同義詞的一項是()(2 分)A. 人們總是很吝嗇(慷慨)對別人的欣賞

3、。B.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這時候也成天嘹亮(響亮)地向著。C. 那座古橋,是我要拜訪( 拜見)的第一個老朋友。D. 不知碰多少回壁,挨多少次批評,作多少番深刻的反省(檢討)6.下列各組詞語 , 搭配有錯誤的一項是()( 2 分)A.克服困難歌聲嘹亮B.贏得責罵聯(lián)系熱切C. 敞開大門英勇善戰(zhàn)D.高尚情操異常茂盛7選擇恰當?shù)膯我艄?jié)動詞,正確的一項是()( 2 分)(1)忽然有一個更小的腦袋從葉間出來。(2)帶著滿懷的好心情,幾段小曲,一條幽徑,獨自去訪問我的朋友。(3)樹葉兒卻綠得發(fā)亮,小草兒也青得你的眼。A. 鉆哼跑逼B.探唱走捅C.探哼踏逼D.鉆唱走刺8.下面句子成語使用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

4、 分)A.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B. 歲月是一去不返的逝川,惟有你堅持著。C. 這小家伙一會兒落在柜頂上,一會兒神氣十足地站在書架上。D. 一個中學生高考失敗 , 灰心喪氣 , 于是 , 帶上所有出去旅游 , 準備花完錢就自盡。9、下面句子標點符號使用不當?shù)囊豁検牵ǎ?2 分)A. 在力量、速度、技巧的較量中遙遙領先,能贏得金牌和獎杯的人。B. 另一條是吸取教訓、 奮起拼捕的路, 這條路通向再夫敗或失敗的反面成功。C. 一年之計在于春,剛起頭,有個是工夫,有的是希望。D. 測驗不及格,升學考試不到錄取分數(shù)線,比賽不出線 , 這都叫失敗。10、下列加點關聯(lián)詞使用有誤的一項是(

5、)(2 分)A. 如果只有沉默,那生活就一定會索然無味。B. 我呢?連添食加水也不睜大好奇的眼睛去驚動它們。C. 失敗的下一站是“痛苦” ,但不是終點站,就是岔道口。D. 假如你在思想上、作風上、性格上、氣質上、心理上、身體上戰(zhàn)勝自己的弱點,你便是一個真正的強者。11、下列句子中量詞使用有誤的一項是()(2 分)A. 一枚郵票一層薄煙一面明鏡B. 一彎海峽一團綠蔓一支蜘蛛C. 一卷干草一株樹一方墳墓D. 一盆吊蘭一場演出一位禪者12、下列每組句子中,意思完全相同的是( )(2 分)A他的英勇救助,觀者無不為他的勇氣和出色的泳技鼓掌。他的英勇救助,觀者不得不為他的勇氣和出色的泳技鼓掌。B信賴,往

6、往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難道信賴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嗎?C威靈頓將軍的故事,不正好說明失敗并不盡是最終結果這個道理嗎?威靈頓將軍的故事,正好說明失敗并不盡是最終結果這個道理。D. 高大的樹干被風吹得低下了頭。高大的樹干把頭吹得低下了。13、排列語序正確的一項是()(2 分)1. 地里還有工作的農(nóng)民,披著蓑戴著苙。2. 在鄉(xiāng)下,小路上,石橋邊,有撐起傘慢慢走著的人,3. 傍晚的時候,上燈了,一點點黃暈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靜而和平的夜。4. 他們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靜默著。A. 34 21B.314 2C.14 32D.3 21414、用下面的成語造句。 (字數(shù)不少于 18 個字)(2 分)毫不氣餒:

7、15、根據(jù)課文內容,在田字格里補寫完整,字跡要工整、標點符號要規(guī)范。( 2 分)“”,不錯,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二.語言交際( 10 分)16、下面各句中語氣最委婉的一項是()(3 分)A、請你把書借給我看。B、請你把書借給我看一下,好嗎?C、你必須把書借給我看一下。D 、你把書借給我看下,不行嗎?17、某城市開設了租車自駕旅游項目。駕車人發(fā)動汽車時,車內自動放音裝置就會放一段錄音:“閣下,駕駛汽車時速不超過30 英里,你就可以飽覽本地的美麗景色;超過 60 英里,請你到法庭做客;超過80 英里,歡迎光顧本地設備最新的急救醫(yī)院;上了100 英里,請君安息吧!”(1)對當?shù)匾?guī)定的駕車最高時速理解

8、正確的一項是()( 1 分)A、30 英里B、 60 英里C、80 英里D、100 英里(2)若用簡明的語言直截了當?shù)乇磉_錄音的內容,在說“閣下,請您”后接續(xù)正確的一項是()( 2 分)A、飽覽美景B 、駕車慢行C、不要超車D、熱愛生命18、根據(jù)情境,完成下列對話。 (4 分)_。明:明天漢語課就要講古代故事了,我可一點哲:你不是看過水滸傳 、三國演義電視劇了嗎?明:看是看了,可是我怕。哲:講得好壞是水平問題 ,講不講可是態(tài)度問題 !你可以講三國演義的“三顧茅廬”的故事呀。明:那我就。哲:我相信 _。三.閱讀理解( 30 分)閱讀 ( 一) (14分)請欣賞別人(節(jié)選)人們總是很吝嗇對別人的欣

9、賞。其實欣賞別人有什么不好呢?幾下掌聲,幾句贊譽,或者一個眼神一個微笑也可以。但別人卻從你的欣賞里,得到了對自我的肯定,得到了鼓勵、歡樂、信心和力量。欣賞的力量是神奇的。有一個中學生高考失敗,萬念俱灰,于是,帶上所有儲蓄出去旅游,預備花光錢就自盡。半路遇上兩個小孩兒溺水,他奮勇救助,觀者無不為他的勇氣和出色的泳技鼓掌。小孩兒父母更是拉他到家中,感謝之余,贊嘆不已。他不禁熱淚盈眶,從別人的贊賞中,重新認識了自我,覺得生活還是值得( )的,于是輕松地踏上了歸途。我有一個很好的朋友,常常捧著我那只能“發(fā)表”在本子上的習作欣賞,一番點評之后,是一句“這里有黃金” ,包含了所有的期待和鼓勵,使我戰(zhàn)勝自卑

10、,練筆不止。社會是一個大舞臺,也是一個競技場。人生是表演,也是奮斗。每個人都需要別人的關注、喝彩和鼓掌,就像需要批評一樣。如果只有沉默,那生活就一定會索然無味。欣賞不同于阿諛,它是出于真誠,它是對別人人生意義的肯定,它是一種高尚的情操,是一種現(xiàn)代人應該具備的修養(yǎng)。我們欣賞別人,別人也會欣賞我們。生活會因為有了欣賞而變得更加美麗。19、第四自然段括號里選擇恰當?shù)脑~語,正確的一項是()(2 分)A、回顧B 、 迷戀 C 、 回味D 、留戀20、請寫出欣賞別人的幾種方式。 ( 2 分)21、根據(jù)第段論證了作者提了的什么觀點?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4 分)觀點:論證方法:22、“欣賞”與“阿諛”有什么

11、不同?(4 分)23、第段中畫橫線的“一種現(xiàn)代人應該具備的修養(yǎng)”是指()( 2 分)A、吝嗇B 、阿諛C 、漂亮D 、欣賞閱讀(二) (16 分)送報的少年放暑假的時候 , 給我家送報的換成了一個十七八歲的少年 . 我家住 6 樓, 每天清早 8 點多鐘的時候 , 便有一陣輕捷的腳步聲急急地上樓來了。不論晴天雨天 , 他都來得很準時。門沒開的時候 , 他輕輕地把報紙塞進報筒 . 門虛掩著的時候 , 他便會禮貌地喊一聲 : 萬老師 , 報紙來了 !我曾與他閑聊過 , 得知他每天凌晨 5 點就起床 , 每天要為兩百多戶人家送報 , 而且都是樓房住戶 , 他每天要爬一萬八千多級臺階。驕陽似火 , 送

12、報的少年每天大汗淋漓地騎著車子穿街過巷 . 一大早 , 他的短袖襯衣就濕透了一大截 , 但他的車鈴卻撥弄得很快活 , 小圓臉上閃著一雙清亮的眼睛 , 見人就靦腆地笑著。他的日子似乎無憂無慮。 7 月下旬的一天 , 少年來送報時對我說 : 今天報上刊登了高考錄取分數(shù)線 ! 我說了聲謝謝。少年便下樓去了。這時 , 我那兒子聞聲從床上翻起 , 接過報紙急匆匆地翻閱 , 高興地說 : 媽. 我可以上郵電大學了 ! 我既高興 , 又對兒子的那種少爺做派很不滿意 .8 點多鐘了還穿著睡衣 , 臥室里空調還在呼呼作響 . 每天幾乎都是這樣 , 千呼萬喚才起床洗漱 , 然后 , 打開電視 , 靠在沙發(fā)上一邊飲

13、酸牛奶 , 一邊不停地換電視頻道 , 我說 : 高考完了可以休整休整 , 但不能天天這樣睡懶覺 , 一個青年有沒有志氣抱負 , 就看他能不能早起床 !兒子不屑地說 : 你那觀念早過時了 !我說 : 你看看人家那送報的少年 , 每天 5 點就起床了 !兒子笑得更囂( xi o)張 : 他是干什么的,我是干什么的?我是新世紀的第一代天之驕子 , 我進了大學 , 還要攻讀碩士 , 博士 , 還要出國留學 !一個大雨日子 , 送報的少年頭一次誤點了。 上午 9 點半鐘 , 才出現(xiàn)在我家門口 ,他渾身衣服濕透了 , 像一個落湯雞 , 胳膊肘上有一道摔傷的血痕 , 報紙也打濕了一角 . 他像一個做了錯事的

14、孩子般囁嚅( ni a r )著說: 對不起 , 我摔了一跤 , 自行車也不能轉了 , 連報紙也弄濕了 , 我剛說了聲 沒關系 , 兒子卻奪過報紙狠狠地一摔 : 換份干的來 , 這份不能看 ! 我一邊解圍 , 一邊把兒子推進房里。轉眼到了 8 月底 , 兒子接到郵電大學的入學通知書 , 高高興興地清點行囊準備上學了。這天 8 點剛過 , 送報的少年準時出現(xiàn)在門口了, 他把報紙交給我后 , 笑吟吟地說 : “萬老師 , 從明天起 , 這報紙還是由我爸爸送?!?我隨口問 : “那你呢 ?”少年說 : “我被北京大學錄取了 , 明天去上學?!?我驚訝得不知說什么好。那少年又補充道 : 我爸是個下崗工

15、人 , 身體不大好 ,以后若送遲了 , 您多包涵 !少年深深地朝我鞠了一躬, 便下樓去了。24、在文中找出顯現(xiàn)小說情節(jié)發(fā)展表示時間的語言。( 3 分)25、“門沒開的時候, 人輕輕地把報紙塞進報筒;門虛掩著的時候, 他便會禮貌地喊一聲:萬老師,報紙來了! ”此句說明( 2 分)26、文章第段中“靦腆地笑著”與第段中“笑吟吟”有何區(qū)別?()( 2 分)A、“靦腆地笑著”說明送報少年剛開始送報不好意思;“笑吟吟”表達了送報少年終于可以去上學而不用送報的喜悅心情。B、“靦腆地笑著” 說明送報少年的性格內向; “笑吟吟” 說明少年性格變得開朗了。C、“靦腆地笑著”說明送報少年因剛開始送報而害羞,不好意

16、思;“笑吟吟”則說明送報少年因考上北大而充滿著自信和自豪。D、 這兩種笑沒區(qū)別,是作者為了文章的生動而使用的詞語。27、第四自然段 “對兒子的那種少爺做派很不滿意” 中“不滿意”具體指的是哪些內容?( 2 分)28、從“我”兒子的言行中可以看出()( 2 分)A、學校應當重視德育教育。B、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起重要作用。C、學生應該好好學習,考上重點大學。D 、沒有抱負的人不會成功。29、第段“你那觀念早過時了!”中“那觀念”指什么?( 2分 )30、這篇文章向我們塑造了送報少年的哪些形象?(3 分)四、習作( 30 分)從下面題目中任選一題寫作.1. 我的2. 我最好的朋友要求:(1)立意正

17、確,中心明確,內容具體、完整,表達真實情感。(2)語言通順,結構完整;書寫規(guī)范、工整,卷面整潔。(3)注意不寫錯別字,正確使用標點符號;字數(shù)不少于350 字。(4)文中出現(xiàn)的姓名、校名、人名,一律用“”代替,否則扣110 分2016-2017 學年度下學期七年級漢語期中考試試題(答案)基礎(各2 分)30 彬彬有禮吃苦耐勞積極進取(3 分)1 B2 C3 D4 A5 A6 B7 C8 D9 C10 C11 B12 C13 D14 造句:15 吹面不寒楊柳風口語交際16 B (3 分)17 A (1 分) , B (2 分)18 完成對話。( 4 分)閱讀課內19 D (2 分)20 幾下掌聲,幾句贊譽,或者一個眼神一個微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