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屆高考語文蘇武傳說課稿復習(教師專用)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頁
2014屆高考語文蘇武傳說課稿復習(教師專用)新人教版必修4_第2頁
2014屆高考語文蘇武傳說課稿復習(教師專用)新人教版必修4_第3頁
2014屆高考語文蘇武傳說課稿復習(教師專用)新人教版必修4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43、蘇武傳背景材料】 一、作者簡介 班固(3292),字孟堅,東漢扶風安陵(今陜西咸陽)人,我國古代著名史學家。班固幼年聰慧好學,9歲即能寫文章、誦詩書,16歲入洛陽太學,博覽群書。性情謙和,深受當時儒者敬重。其父班彪曾作史記后傳,去世后,班固因史記后傳沒有完成,敘事也不夠詳備,于是繼承父志,在史記后傳的基礎上撰寫漢書。因當時有人誣告,班固遂以私改國史的罪名被捕人獄。幸其弟班超上書解釋,漢明帝讀了班固的書稿大為贊賞,召為蘭臺令史,后遷校書郎。利用朝廷良好的藏書條件和工作環(huán)境,班固“潛精積思二十余年”,終于完成了漢書的寫作。漢書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記敘了自漢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90

2、年的史實。漢書體例上全承史記,只是改“書”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傳”,全書有十二本紀、八表、十志、七十列傳,共一百篇,八十余萬字。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馬續(xù)續(xù)寫的。作為一部獨立的斷代史書,漢書不僅在中國歷史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文學史上也有著重要影響,舊時“班馬”并論,“史漢”相提,自然不無道理。二、相關評論(其冬,丁令盜武牛羊)衛(wèi)律為丁令王使人盜之,以困武。冀其終降,以分謗也。(王必欲降武)時陵為右校王,故因其稱。(武所得賞賜,盡以施予昆弟、故人)士未有不廉而能著節(jié)者也。(清何焯義門讀書記卷十七)如以后世史法論,圖畫麒麟閣功臣事,必當屬之霍光傳后

3、矣。此知班氏猶得春秋“微而顯”“志而晦”之旨也。蘇武唯此一事,足以伸眉身后,故班氏特以此事系之傳后,以慰千載讀史者之心。良史用心之苦,非晉、宋以后史家所知。李慈銘漢書札記)三、參考譯文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育目標 1引導學生充分體會文章簡潔整飭的語言、生動入微的細節(jié)。 2了解課文中詞類活用的語言現象、一詞多義的準確運用等文言的基礎知識。二、能力訓練目標 1引導學生學習本文運用簡潔整飭的語言、生動入微的細節(jié)來突出主題、塑造人物的寫法。 2通過與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作比較閱讀,結合課外材料,體會漢書在藝術上繼承史記所取得的成就。 三、德育滲透目標 突出弘揚愛國主題,引導學生探討新時代中如何繼承蘇武的

4、偉大民族精神。 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引導學生學習本文運用簡潔整飭的語言、生動入微的細節(jié)來突出主題、塑造人物的寫法,通過與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作比較閱讀,結合課外材料,體會漢書在藝術上繼承史記所取得的成就,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課時安排課時 學生活動的設計 1課前預習(1)熟讀課文(2)借助字典,正確譯文。(3)歸納文意,記下學習的難點。 2課內采用專題討論的方法。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明確目標 了解課文中詞類活用的語言現象、一詞多義的準確運用等文言的基礎知識。 二、整體感知 1作者簡介 班固(3292),字孟堅,東漢扶風安陵(今陜西咸陽)人,我國古代著名史學家。 班固幼年聰慧好學,9

5、歲即能寫文章、誦詩書,16歲入洛陽太學,博覽群書。性情謙和,深受當時儒者敬重。其父班彪曾作史記后傳,去世后,班固因史記后傳沒有完成,敘事也不夠詳備,于是繼承父志,在史記后傳的基礎上撰寫漢書。因當時有人誣告,班固遂以私改國史的罪名被捕人獄。幸其弟班超上書解釋,漢明帝讀了班固的書稿大為贊賞,召為蘭臺令史,后遷校書郎。利用朝廷良好的藏書條件和工作環(huán)境,班固“潛精積思二十余年”,終于完成了漢書的寫作。 2關于漢書 漢書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記敘了自漢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90年的史實。漢書體例上全承史記,只是改“書”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傳”,全書有十二本紀、八表、十志、七十列傳,共一

6、百篇,八十余萬字。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馬續(xù)續(xù)寫的。作為一部獨立的斷代史書,漢書不僅在中國歷史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文學史上也有著重要影響,舊時“班馬”并論,“史漢”相提,自然不無道理 三、重點、難點的孝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一)預習課文 1借助字典,通讀,通譯課文。 2標出課文結構層次,歸納文意。 (二)落實有關文言語言知識 第二課時 一、明確目標 1引導學生充分體會文章簡潔整飭的語言、生動入微的細節(jié)。 2引導學生學習本文運用簡潔整飭的語言、生動入微的細節(jié)來突出主題、塑造人物的寫法。 3通過與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作比較閱讀,結合課外材料,體會漢書在藝術上繼承

7、史記所取得的成就。 二、整體感知 蘇武傳是漢書中最出色的名篇之一,它記述了蘇武出使匈奴,面對威脅利誘堅守節(jié)操,歷盡艱辛而不辱使命的事跡,生動刻畫了一個“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愛國志士的光輝形象。作者采用寫人物傳記經常運用的縱式結構來組織文章,以順敘為主,適當運用插敘的方法,依時間的先后進行敘述,脈絡清晰,故事完整。 為了表現蘇武的性格、氣節(jié)及始終不渝的愛國精神,文章在記“行”時又著力于環(huán)境及細節(jié)的描寫。如蘇武自刺一節(jié),被置于地坎溫火之上,“蹈背出血,氣絕復蘇”,充滿悲壯色彩。而周圍人的反應是“衛(wèi)律驚,自抱持武”“惠等哭,輿歸營”“單于壯其節(jié)”。這一驚、一哭、一壯的細節(jié)描寫充分襯托出蘇武的錚

8、錚鐵骨及高尚情操。文章語言千錘百煉,儉省精凈,刻畫人物入骨三分,將史家筆法與文學語言較好地結合起來。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理清課文的基本思路。 【明確】文章大致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即文章的第1、2段,介紹了蘇武的身世、出使的背景及原因。文章一開始寫道:“時漢連伐胡,數通使相窺觀。匈奴留漢使郭吉、路充國等前后十余輩。匈奴使來,漢亦留之以相當?!碧K武出使匈奴的這一背景,表明蘇武出使時的嚴酷歷史環(huán)境,同時交代了匈奴盡管“盡歸漢使路充國等”卻只是因為“且鞋侯單于初立,恐漢襲之”的緩兵之計,并非真心和好。所以當漢武帝派蘇武護送扣留在漢朝的匈奴使者還朝,并“厚賂單于”時,“單于益驕”,

9、這也是后來單于悍然扣留蘇武一行的原因 第二部分即文章第37段,重點記述了蘇武留胡十九年備受艱辛而堅持民族氣節(jié)的事跡。這部分也是文章著力描寫的部分,以精彩的筆墨描寫了蘇武反抗匈奴統(tǒng)治者招降的種種斗爭情形。具體描寫到匈奴招降共有三次:第一次是衛(wèi)律軟硬兼施想迫使蘇武投降,被蘇武正氣凜然的怒斥所喝退,雙方矛盾斗爭激烈,場面緊張。接著寫匈奴企圖用艱苦的生活條件來消磨蘇武的斗志,把他囚禁于地窖中,使他備受饑寒,接著流放蘇武到荒無人煙的北海讓他牧羊。然而在極端惡劣的環(huán)境中,蘇武不可磨滅的愛國精神再一次粉碎了匈奴的險惡用心。他手握漢節(jié)國家民族的象征,在九死一生中維持著一個使者的使命。這時斗爭是相對緩和的,直接

10、表現的是蘇武與自然環(huán)境做斗爭。第三次是故友李陵勸降。這段描寫不但表現了蘇武可貴的氣節(jié),同時也刻畫了叛將李陵的復雜心態(tài)。他那尚未泯滅的愛國之情、羞惡之心在蘇武的崇高境界面前被喚醒了,其內心剖白真實感人。李陵在勸蘇武時曾說:“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滅者數十家”,這是作者借李陵之口表達對漢武帝動輒殺戮大臣的殘忍行為的不滿,也是漢書中少有的表現批判統(tǒng)治者的進步思想傾向之處。而蘇武與李陵的對答針鋒相對,波瀾起伏,非常精彩,人物之聲氣躍然紙上。此處蘇武的斗爭對象是交情很深而今已是敵對陣營的故友,雙方的心態(tài)都比較復雜,而作者的描寫也很到位,是這部分最出彩之處。 第三部分即文章最后兩節(jié),介紹了蘇武被

11、放回國的經過。課文最后一句“留匈奴凡十九歲,始以強壯出,及還,須發(fā)盡白”,看似平實記述,細細品味卻包含著作者諸多感情。人生不過百年,十九年何其太長!蘇武“強壯出”,出使時正當壯年,及回歸故國時已是“須發(fā)盡白”,一生大好時光都在煎熬中過去了,作者的嘆惋之情溢于言表,而能為信念堅執(zhí)如此確實令人敬佩!幸而雖歷盡磨難,終于完成了使者的任務,維護了國家尊嚴,保持了民族氣節(jié),且榮歸故里,作者欣慰之感也顯而易見??梢哉f這句表達的是作者與讀者共同的心聲。 2【提問】本文在寫作上有什么特點? 【明確】首先,以典型環(huán)境和細節(jié)描寫表現人物。蘇武留胡十九年,經歷坎坷曲折,漢與匈奴的關系錯綜復雜。作者抓住蘇武經歷中的關

12、鍵之處,運用典型環(huán)境和細節(jié)描寫,使蘇武這個人物躍然紙上。蘇武出使匈奴,因突發(fā)事變,被扣幽禁。在他的周圍,有操生殺予奪之權的單于和衛(wèi)律的屠刀,有貪生怕死的副使張勝的屈降,有曾為同事、朋友的李陵的聲淚俱下的勸降。而冰天雪地廩食不至的北海牧羊,蘇武更是被置之死地。這些典型環(huán)境,把蘇武這個人物推到了矛盾斗爭的風口浪尖上,讓人物一展風采。作者又通過一些細節(jié)描寫,表現了蘇武不屈的民族氣節(jié)。如寫蘇武的兩次自殺,第一次被“勝、惠共止之”;第二次又被救活。又如寫蘇武被幽禁在大窖中,“臥嚙雪,與旃毛并咽之”;流放北海,“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杖漢節(jié)牧羊,臥起操持,節(jié)旄盡落”等。蘇武的語言也具有典型意義。如衛(wèi)律逼降時

13、,說:“副有罪,當相坐。”蘇武斥責說:“本無謀,又非親屬,何謂相坐?”使衛(wèi)律啞口無言,只得無恥地“舉劍擬之”,但蘇武巋然不動。又如,李陵勸降,蘇武仍然不為其情所動,表示“雖蒙斧鉞湯鑊,誠甘樂之”,表現出至死不屈的品德。 其次,為了突出表現蘇武的民族氣節(jié),文中著重寫了三個叛徒,與蘇武形成鮮明對比:一個是副使張勝,一個是為虎作倀的衛(wèi)律,一個是曾為朋友的李陵。他們都在匈奴的威勢面前喪失了民族氣節(jié),拜倒在敵人腳下。唯獨蘇武大義凜然,為了民族尊嚴和漢王朝的利益,寧死不屈。作者為我們塑造了一個豐滿的、動人的、高大的民族英雄形象。 3【提問】蘇武在被囚禁流放以前兩度要自殺,后來又想方設法要活下去。這是否矛盾? 【明確】并不矛盾。蘇武在胡地以維護國家民族尊嚴作為自己的崇高使命和行為準則。我們不難明白,匈奴對蘇武等人的勸降實際上是匈奴與漢朝的一次對峙,關乎國家尊嚴、民族氣節(jié)。事發(fā)時他已經意識到“事如此,此必及我,見犯乃死,重負國”?!爸刎搰笔且驗槭孪葲]有發(fā)現副使張勝的陰謀而導致禍及國家,蘇武意識到,一旦被匈奴審訊,就會給國家?guī)硇呷?,所以要自殺以避免受審。后來,在審訊時被衛(wèi)律威逼利誘,他在說完一番大義凜然的話后引刀自刺,一是以行動表示堅決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