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章中醫(yī)護理學試題答案_第1頁
3.4章中醫(yī)護理學試題答案_第2頁
3.4章中醫(yī)護理學試題答案_第3頁
3.4章中醫(yī)護理學試題答案_第4頁
3.4章中醫(yī)護理學試題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A、黃帝內(nèi)經(jīng)B、肘后備急方C、諸病源候論D傷寒雜病論2. 我國醫(yī)學史上,由張仲景開創(chuàng)臨床辨證施護先河的著作是( D )C、諸病源候論D傷寒雜病論3. 中華護理學會中醫(yī)、中西醫(yī)結(jié)合護理學術委員會成立于( B )4. 、 1979 年B、1984 年C、1993 年D、1995 年4. “對于一個瘡瘍的患者,不僅要看到邪毒局部侵入的情況,還要觀察患者的 舌脈和形體,考慮是否存在消渴的全身病變”,此法最符合中醫(yī)護理基本特點 中的( B)A、B、C、D、5. 為全面展開對病人的護理,中醫(yī)護理的核心是( C )A、對癥護理B、辨病護理C、辨證施護D異病同護6. 夏天人體肌膚疏泄,汗出較多,受風寒而外感時

2、,用藥上宜用辛涼、不能過 用辛溫,以防開泄太過,損傷津氣,此種用藥護理法最符合“三因”制宜中的 (A)A、因時制宜B、因地制宜C、因人制宜D因病制宜7. 最適用于以正虛為主要矛盾的病癥的中醫(yī)護理原則是( A )A、扶正B、驅(qū)邪C、同病異護D急則治標8. 病房的濕度最好維持在( C )A、30%-40%B、40%-50%C、50%-60%D、60%-70%9. 望診通過觀察患者的動靜姿態(tài)及姿體動作,了解病性的寒熱虛實,陰證和虛 證常表現(xiàn)為( D )A、患者臥時喜加衣被,或向火取暖喜熱者B、患者坐而俯首,氣短懶言C、患者臥時仰面伸足,常揭衣被,不欲進火者D患者臥時蜷縮成團,面常向里,精神萎靡不振者

3、10. 理論駢文說到“七情之病者,看書解悶,聽曲消愁,有甚于服藥者矣”, 情志護理中稱之為(C )A、說理開導B、釋疑解惑C、移情易性D發(fā)泄解郁11老老恒言消遣中說“拂塵滌硯,焚香烹茶,插瓶花,上簾鉤,事事不 妨身親之,使時有小勞,筋骸血脈,乃不凝滯?!敝傅氖沁\動養(yǎng)生中的哪個項 目( A )12. A、勞動B、散步C、內(nèi)養(yǎng)功D八鍛錦12. “五禽戲”運動方法的創(chuàng)始人是(C )A、孫思邈B、朱丹溪C、華佗D王燾13. 素問.生氣通天論說“高粱之變,足生大丁”,說明飲食調(diào)護應該(A )A. 飲食宜清淡B. 合理烹飪C. 飲食宜有節(jié)D. 飲食宜隨和14. 常用于休克、虛脫、中暑、昏迷等急重證的穴位是

4、(C )0A、關元B、十宣C、人中D印堂15. 以下關于穴位注射法操作不正確的是(D)A、推藥速度虛寒宜緩慢B、選穴宜少個C、年老體弱藥量宜少D、不可選取阿是穴16. 耳穴埋豆操作不正確的是:(D )A. 進行耳穴探查B. 皮膚消毒C. 對準穴位貼壓D. 每穴揉按35分鐘17. 用手掌大魚際、掌根或拇指指腹著力,腕關節(jié)或掌指做輕柔緩和的擺動,屬 于推拿手法中的(B )A推法B揉法C摩法D.搓法18. 關于腧穴按摩禁忌癥,正確的是( C)A. 失眠B便秘C急性傳染病D.頭痛19. 有關按摩操作步驟說法錯誤的是( A )A操作過程中隨時觀察患者的一般情況,如對取穴、手法的反應,若有不適,仍 繼續(xù)操

5、作。B. 安排合適的體位,必要時幫助解開衣服。C向患者解釋穴位按摩的作用、方法,以取得合作。D. 根據(jù)醫(yī)囑準確取穴,并選用適宜的手法和刺激的強度,進行按摩。20. 灸法操作前對患者身體評估的內(nèi)容不包括( B )A. 核對醫(yī)囑,了解臨床診斷、發(fā)病原因、相關因素及既往史。B了解患者用藥史、過敏史、治療效果、不良反應及有無藥物依賴情況等。C了解患者當前的主要癥狀、病情及施灸部位的皮膚情況:顏色、溫度,有無感 染;有無感覺障礙及對熱的耐受程度等。D. 了解患者體內(nèi)有無金屬移植物:起搏器、金屬假關節(jié)、固定鋼釘或鋼板等。21. 艾條灸的類別不包括( C)A.溫和灸B雀啄灸C間接灸D.回旋灸22. 溫和灸操

6、作中艾條應距離皮膚約( B )A. 1-2cmB. 2-3cmC. 3-4cmD. 4-5cm23. 拔罐按拔罐形式分不包括( B )A.留罐B多罐C. 火罐D(zhuǎn). 走罐24. 屬于拔罐法的禁忌癥的是( C)A腰背痛B咳喘C. 出血性疾病D. 痰飲25. 拔罐療法的適應癥有( B )A. 昏迷抽搐B消化不良C各種皮膚病及潰瘍D. 全身水腫26. 不屬刮痧療法適應癥的是( C)B惡心嘔吐C皮膚出疹D. 腹痛腹瀉27. 不屬于刮痧禁忌癥的是( C)A. 過于消瘦B孕婦的腹部C惡心嘔吐D. 五官孔竅處28. 刮痧用具與皮膚的角度最好保持在( C)A. 10-20 B. 15- 30 C. 45-90

7、D. 30- 60 29. 眼部熏洗法的時間最佳為(D)A. 30分鐘B. 10分鐘C. 20分鐘D. 15-30 分鐘30. 全身熏洗法藥液的溫度最好保持在( C)A. 50-60CB. 45-55CC. 38-45CD. 42-56C31. 禁止使用坐浴法的疾病是( D )B痔切除C會陰部手術D.月經(jīng)期32. 下列哪種器具不適宜煎藥: ( B )A. 砂鍋B. 不銹鋼容器C. 瓦罐D(zhuǎn). 陶瓷罐33. 在煎煮青黛時,應選用下列哪種煎煮法: ( D )A. 先煎B. 后下C. 另燉D. 包煎34. 下列宜空腹服用的藥物是: ( C )A. 消導藥B. 安神藥C. 滋補藥D.平喘藥35涂藥法古時

8、又稱擦藥療法,其作用原理不包括:(D )A. 祛風除濕B. 解毒消腫C. 止癢鎮(zhèn)痛D疏經(jīng)通絡36. 涂藥適應癥不正確的是(A )A. 嬰幼兒顏面部B. 蚊蟲咬傷C. 皮膚病D. 水火燙傷37. 濕敷藥液溫度為(C )A. 22-28CB. 30-35CC. 38-40CD. 40-45C38. 濕敷法適應癥不包括(C )A. 扭挫傷B. 急性濕疹C. 丘疹D. 丹毒四、名詞解釋:1. 四氣2.五味3.歸經(jīng) 4. 配伍5.相反6.君藥 7. 八法8. 情志護理9.飲食調(diào)護10.腧穴11.灸法: 13.耳穴壓豆法:14.瘢痕灸:15.刮痧法:16.閃罐:五、問答題1. 病情觀察的方法和內(nèi)容以及目的

9、和要求?2. 生活起居護理的目的有哪些?3. 情志護理的原則及方法以及預防七情治病的方法?4. 闡述飲食護理的基本原則?5. 簡述五味的作用?6. 舉例說明哪些藥需烊化?具體方法是什么7. 如何選擇煎藥的用具?其優(yōu)點是什么?8. 簡述滋補類藥的護理措施。9. 方劑組成的基本原則?10. 簡述灸法的禁忌注意事項11. 簡述拔罐法的禁忌癥12. 腧穴的治療作用有哪些?13. 敘述暈針的臨床表現(xiàn)及預防和護理措施答案:名詞解釋:1. 四氣:指藥物具有寒、熱、溫、涼四種不同的藥性。2. 五味:是指藥物具有酸、苦、甘、辛、咸五種不同的滋味。3. 歸經(jīng):表示藥物的作用部位,就是指藥物對于機體某部分的選擇性作

10、用,是 以臟腑經(jīng)絡為基礎的藥物作用的定位,即主要對某一經(jīng)(臟腑及其經(jīng)絡)或某 幾經(jīng)發(fā)生明星的作用,而對其他經(jīng)則作用較小,甚至沒有作用。4. 配伍:是根據(jù)病情需要和藥物性能,有目的地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藥物配合 應用。5. 相反:指兩種藥物合用,能產(chǎn)生或增強毒性反應或副作用。6. 君藥:是針對主病或主癥起主要治療作用的藥物,藥力居方中之首,又稱主 藥。7. 八法:通常指汗法、吐法、下法、和法、溫法、清法、消法、補法。8. 情志護理:指以中醫(yī)理論基礎為指導,以良好的護患關系為橋梁,應用科學 的護理方法,改善和消除患者不良情緒狀態(tài),從而達到預防和治療疾病的一種 方法。9. 飲食調(diào)護:指在日常生活和治療

11、護理疾病的過程中,根據(jù)辯證施護的原則, 對患者進行營養(yǎng)和膳食方面的護理和指導。10. 腧穴 : 臟腑經(jīng)絡之氣血輸注于人體表面的特殊部位。11. 灸法:用某些燃燒材料熏灼或溫熨體表的一定部位,借灸火的熱力和藥物的 作用,通過刺激經(jīng)絡腧穴達到溫經(jīng)通絡、活血行氣、散寒祛濕、消腫散結(jié)、回 陽救逆及預防保健的作用。13. 耳穴壓豆法:用膠布將藥豆或磁珠準確的粘貼于耳穴處,適度給予度的揉、 按、捏、壓 ,使其產(chǎn)生熱、漲、麻、痛等刺激感應、以達到治療目的的一種外 治療法。14. 瘢痕灸 :施灸時, 每壯必須燃盡,然后去除灰燼,繼續(xù)易炷燃灸,一般灸7 到 9 壯,灸后局部起包化膿,愈后留有瘢痕,稱作瘢痕灸。1

12、5. 刮痧法:應用邊緣鈍化的器具蘸取一定的介質(zhì),使患者體表一定部位或者穴 位上的皮膚反復刮動,使局部皮下出現(xiàn)瘀斑或痧癍,使臟腑穢濁之氣經(jīng)腠理通 達于外,從而促使氣血流暢,達到防治疾病的一種治療方法。16. 閃罐:將罐拔住后立即起下,反復多次地拔住、起下,直至皮膚潮紅、充血 或瘀血即可。問答題1. 病情觀察的方法和內(nèi)容以及目的地和要求? 病情觀察的方法 :(1) 運用四診方法觀察病情 (2) 運用辯證方法分析病情 病情觀察的內(nèi)容 :1). 一般狀況 ; 神色形態(tài),頭面,五官,四肢,皮膚,體溫,脈搏,血壓,呼吸, 睡眠,飲食,排泄物,體重,大小便,婦女經(jīng)帶等2) 主要癥狀與體征 3) 舌象 4)

13、脈象 5) 各種排泄物6) 藥物效果與反應 7) 情志變化 病情觀察的目的 : 為制定護理計劃提供依據(jù) 判斷疾病的轉(zhuǎn)歸及預后 及早發(fā)現(xiàn)危重證候和并發(fā)癥 了解治療效果和用藥反應 病情觀察的要求: 觀察內(nèi)容重點明確 觀察方法科學有效 結(jié)果記錄客觀真實2. 生活起居護理的目的有哪些? 目的:保養(yǎng)患者的正氣,調(diào)整機體內(nèi)外陰陽的平衡,增強機體抗御外邪的能 力,促進疾病的治療和康復3. 情志護理的原則及方法以及預防七情治病的方法 ? 情志護理的原則:誠摯體貼,全面照顧因人施護,有的放矢樂觀豁達,怡情養(yǎng)性避免刺激,穩(wěn)定情緒情志護理的方法:說理開導順情從欲移情解惑發(fā)泄解郁以情勝情暗示法藥食法預防七情治病的方法

14、:清靜養(yǎng)神情志舒暢修身養(yǎng)性平和七情4. 闡述飲食護理的基本原則?(一)飲食有節(jié),適時定量(二)合理膳食,不可偏嗜(三)重視脾胃,注意衛(wèi)生(四)辯證施食,相因相宜5. 簡述五味的作用? 答:五味是指藥物具有辛、甘、酸、苦、咸五種不同的滋味。 這五味具有的功效不同,具體如下: 辛,能散,能行,具有發(fā)散、行氣、行血、開竅、化濕等作用。 甘:能緩,能補,能和,具有補益、緩急止痛、調(diào)和藥性、和中的作用。 酸:能收,能澀,具有收斂固澀的作用??啵耗苄?,能燥,能堅,具有清熱瀉火、降逆止嘔、通泄大便、燥濕祛濕、瀉 火存陰等作用。咸:能軟,能下,具有軟堅散結(jié)和瀉下通便的作用。6. 舉例說明那些藥物需烊化,具體方

15、法是什么? 答:膠質(zhì)類或粘性大且易溶的藥物為防止同煎粘鍋煮糊,或黏附于其他藥而 影響藥效,需單獨加溫溶化,趁熱服下。如阿膠、鹿角膠等。7. 如何選擇煎藥的用具,其優(yōu)點是什么? 答:通常選擇以能帶蓋的陶瓷砂鍋、瓦罐為佳。優(yōu)點:此類容器不易與中藥 發(fā)生化學反應,且導熱性能溫和,受熱均勻。此外,搪瓷類、玻璃器皿也可以用來煎藥。優(yōu)點:性質(zhì)穩(wěn)定,不易與藥物 成分發(fā)生化學反應。 煎煮中藥禁用鐵、錫、鋁、銅等容器,因此類容器易與中藥發(fā)生化學反應,對 人體產(chǎn)生副作用,從而影響療效。8. 簡述滋補類藥的護理措施? 答:滋補藥一般宜在飯前空腹服用,以利藥物吸收,但急癥除外。服藥期間 禁忌辛辣、油膩、生冷和纖維素多

16、的食物以及蘿卜、茶葉等。9. 方劑組成的基本原則? 答:方劑的組成應遵循“君、臣、佐、使”的組方原則,一般由君藥、臣藥、 佐藥、使藥四部分組成。君藥:是針對主病或主癥起主要治療作用的藥物,藥力居方中之首,又稱主 藥。臣藥:又稱輔藥,臣藥的作用根據(jù)情況可分為兩種:一是輔佐君藥加強治療 主病或主癥的藥物,二是針對重要的兼病或兼癥起主要治療作用的藥物。 佐藥:其作用根據(jù)情況可分為三種:一是協(xié)助君、臣藥加強治療作用或直接 治療次要兼癥的藥物,可稱為佐助藥;二是用以消除或減緩君、臣藥的毒性 與烈性的藥物,可稱為佐制藥;三是根據(jù)病情的需要,用以君藥性味相反的 而又能在治療中起相成作用的藥物,可稱為反佐藥。

17、使藥:根據(jù)情況可分為兩種: 一是能引導方中之藥直達病所, 可稱為引經(jīng)藥, 二是調(diào)和諸藥,協(xié)調(diào)藥性,可稱為調(diào)和藥。.10簡述灸法的禁忌注意事項 灸時應防止艾火脫落,燒傷皮膚和點燃衣服被褥。 施灸順序, 臨床上一般是先灸上部, 后灸下部;先腰背部,后胸腹部,先頭身,后四肢。壯數(shù)是先少而后多,艾柱是先小而后大。 黏膜附近、顏面、五官和大血管的部位,不宜采用瘢痕灸。實證、熱證、陰虛發(fā)熱、孕 婦腹部和腰骶部也不宜施灸。 灸后局部出現(xiàn)微紅灼熱屬正?,F(xiàn)象,無需處理。11簡述拔罐法的注意事項 冬季拔罐注意保暖,留罐時蓋好衣被。 拔罐時應采取合適的體位,使之舒適持久。并盡量選擇肌肉豐厚的部位拔罐。骨骼凹凸不平和

18、毛發(fā)較多處不宜拔罐。 皮膚有過敏、 水 腫、潰瘍、腫瘤、 大血管處,孕婦腰骶部、腹部均不宜拔罐。 根據(jù)部位不同。 選擇大小合適的罐, 并檢查罐口周圍是否光滑, 有 無裂痕。 拔罐時,動作要快、穩(wěn)、準,起罐時切勿強拉。用火罐時應注意勿灼傷或燙傷皮膚。若燙傷或留罐時間太長而皮膚起水泡時,小的無須處理,僅敷以消毒紗布,防止擦破即可。水泡較大時,用消毒針 將水泡刺破放出水液,涂 以甲紫,或用消毒紗布包敷,以防感染。 凡使用過的罐,均應消毒處理后備用。12腧穴的治療作用 近治作用 遠治作用 特殊作用:雙向良性調(diào)整作用,腧穴治療作用的相對特異性13敘述暈針的臨床表現(xiàn)及預防和護理措施 臨床表現(xiàn):患者突然出現(xiàn)精神疲倦,頭暈目眩,面色蒼白,惡心欲吐,心慌,汗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