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湖北省竹山縣十萬畝生態(tài)有機茶生產基地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目錄一、 社會經濟發(fā)展狀況二、 自然資源狀況三、 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項目建設的必要性項目建設的可行性四、 市場供求分析及預測五、 項目規(guī)劃布局六、 項目建設的指導思想及指導思想目標七、 項目建設內容基地建設配套設施建設八、 投資預算與資金籌措投資概算資金籌措年度投資計劃九、 項目建設步驟與措施項目建設步驟實施措施十、 項目組織管理與運行十一、效益預測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tài)效益十二、結論十三、附件:1、 竹山縣十萬畝生態(tài)有機茶基地建設布局圖2、 有機茶標志準用證3、 有機茶原料生產證書4、 有機茶加工證書5、 中國農業(yè)博覽會金
2、獎證書6、 中國第三屆農業(yè)博覽會名牌產品證書7、 98年中國國際名茶、茶制作、茶文化展覽會名茶推薦產品8、 2001年中國國際農業(yè)博覽會名牌產品證書9、 湖北省商標證書(96年)10、 “鄂茶杯”金獎證書11、 湖北十大名茶精品證書12、 湖北十大名場證書13、 湖北省名優(yōu)茶生產先進單位湖北省著名商標(2002年)一、社會經濟發(fā)展狀況由于工業(yè)嚴重滯后,一直是國家級貧困縣,省定特困縣之一。全縣轄17個鄉(xiāng)(鎮(zhèn)),總人口44.7萬人,其中農業(yè)人口39.3萬人。國土面積3568.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 46.1萬畝,林業(yè)用地404萬畝,草地4.19萬畝,荒坡地20.5萬畝及水域、難利用地、 非生產用地共
3、20.6萬畝。2002年gdp8.87億元,其中農業(yè)總產值4.17億元,人均純收入1438元。農民的溫飽問題已得到解決,但農民收入增長緩慢,農民創(chuàng)收難,農村經濟發(fā)展滯后,一直制約著縣域經濟發(fā)展。二、自然資源狀況據縣志記載,竹山種茶歷史悠久,其品質優(yōu)良,早在盛唐時期,上庸人就有種茶飲茶的習俗,并以“圣水”茶譽為貢茶。長期以來,由于生產力水平的限制,人們的生活水平僅停留在解決溫飽階段,茶葉在農業(yè)、農村經濟中沒有顯著地位,視為多種經營項目的小品種,從而使我縣茶葉經歷了一波三折的發(fā)展階段。1949年至1970年為起步階段,全縣面積由1100畝發(fā)展到2077畝;1970年至1990年為發(fā)展階段,茶葉面積
4、由2000多畝發(fā)展到1.84萬畝,這個階段建成國有圣水茶場、大觀山茶場,鄉(xiāng)(鎮(zhèn))集體的竹坪柳坪,秦古小觀山,擂鼓的小廣山,寶豐新茶、深溝,麻家渡雞公梁,溢水東枧等大、小規(guī)模的茶場近100多個;1991年至1999年為基地建設階段,全縣茶葉總面積達到2.68萬畝,總產量達到200噸。2000年至今為產業(yè)化形成階段,全縣茶葉面積達到5萬畝,年產干茶250噸,產值2500萬,利稅250萬,2001年成立了竹山縣圣水茶葉有限責任公司,形成了圣水為龍頭的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yè)化模式。茶葉產業(yè)正向基地規(guī)模化、生產標準化、產品有機化、市場營銷化方面邁進。自20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竹山已研制開發(fā)了以“圣水翠峰”
5、茶、“永勝劍”茶、“玉泉龍井”茶、“霍河碧云綠”茶四大地方名牌產品,在全國榜上有名,在全省有地位,在全市有優(yōu)勢?!笆ニ迸葡盗忻麅?yōu)茶曾連續(xù)兩次獲得中國農業(yè)博覽會金獎,榮獲“湖北十大名茶”稱號,“圣水”商標被譽為湖北省著名商標,茶葉產品主要銷售于華中、西北地區(qū)的各大中城市,由于內質優(yōu)良、外形秀美、價格適中,深受消費者的青睞,歷年生產的干茶制品都是供不應求。圣水茶場生產的有機茶于2002年10月通過國際有機食品組織認證,為我縣茶葉打入國際市場奠定了良好基地,使我縣茶葉向高科技、高水平發(fā)展。三、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項目建設的必要性1、山區(qū)農民脫貧致富的需要。竹山縣地處鄂西北秦巴山區(qū),這里山大人稀
6、,交通不便,信息閉塞,工業(yè)嚴重滯后。長期以來農民完全依靠種植糧、油來獲得收入。但由于山高、氣候條件差,糧油生產效益一直處于豐產不豐收狀態(tài),農民僅停留在夠吃有余的溫飽階段,經濟十分貧困,伴隨著我國wto的加入,糧油價格將會出現(xiàn)下跌, 農民收入將進一步降低。為此,要解決農民增收問題,必須依托山區(qū)資源優(yōu)勢,做好山水文章,加大結構調整力度,大力發(fā)展適宜本地氣候特點的骨干項目,而茶葉又是我縣傳統(tǒng)農產品,種植歷史悠久,加上山區(qū)落后的工業(yè),生態(tài)環(huán)境污染較輕,發(fā)展有機茶生產將成為富民強縣的必然選擇。2、保護環(huán)境,是國家實施南水北調工程凈化水源的需要。漢江上游最大的支流堵河,縱貫竹山全鏡,其流域面積達3585平
7、方公里,流經12個鄉(xiāng)鎮(zhèn),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主水源區(qū)之一,竹山是堵河的發(fā)源地。切實有效的保護漢江水質,必須做好上游生態(tài)植被的保護,而建生態(tài)有機茶基地正是綠化荒山,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舉措。因此,建設該項目是國家實施南水北調工程凈化水源,走可持續(xù)發(fā)展之路的需要。項目建設的可行性1、良好的氣候條件,為生產花香型有機茶提供了營養(yǎng)。竹山縣地處東徑10943-11026,北緯3131-3237之間,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 年平均氣溫15.6度,四季分明,雨熱同步。早春回溫 快,夏季濕度大,秋季延秋長,冬季無明顯極限低溫,產區(qū)茶葉呈四季生長態(tài)勢,而且竹山縣屬山區(qū)縣,自 然環(huán)境因群山疊起形成切割度深,造就了小
8、氣候垂直分布十分明顯,晝夜溫差大,有利于茶葉細胞內淀粉的積累,為提高品質必不可少的氨基酸轉化奠定了物質基礎。同時,根據茶樹光合作用規(guī)律表明,一年有春冬之差,一天內有早晚之別,其光合速率遠遠低于一般木本植物,其漫射和散射光,天然地高山云霧,使茶葉植物在紫外光下光合作用產物中氨基酸、蛋白質明顯增多。因此竹山縣在高山或二高山地區(qū)建設生態(tài)茶園,在茶樹栽培學和茶葉生理學上提高茶葉品質鑄就了良好的天賦營養(yǎng)基礎。2、豐富多樣的植被資源,為生產花香型生態(tài)有機花提供了物質基礎。根據茶樹葉片氣孔開閉和呼吸規(guī)律,葉片在散展時期呼吸速率最高,葉片在定型后時呼吸作用逐漸下降,同時,在一天中,早晨起隨氣溫上升而增強,中午
9、11-12時達到最高峰,到下午4 時左右再回升,晚8-10時又出現(xiàn)一次高峰,晚 11- 次日3時之間呼吸強度最低。根據這一規(guī)律, 我縣森林覆蓋率達到73.6,且喬木灌木立體共生,刺梅花等多種野生花卉植物為茶葉香氣提供了諸多天然芳香型有益物質,并在已有的竹山茶葉制品中得到中國茶科所專家實地論證和科學檢驗,這是竹山縣建設生態(tài)有機茶基地和名優(yōu)茶葉制品的獨特的內在決定因素。3、科學的水氣分布,有利于高水平生產花香型有機茶。竹山縣年降雨量800-1200mm之間, 并且分布在春秋季,早春降雨充足,夏季降雨分散,秋季降雨秋遲,冬季降雨集中,有利于茶園冬季田管、春季早發(fā)、夏季平穩(wěn)生長和延秋生產制作名優(yōu)茶葉制
10、品。同時,由于森林覆蓋率很高,水土保持良好,不僅空氣濕度大,而且徑流水質好,灌溉用水符合gb50841992標準要求, 因此能高標準滿足全年侯茶樹發(fā)芽展葉需求。據記載近四年來竹山現(xiàn)有茶屬名茶比重平均為27,名優(yōu)茶比重為65,高出全省平均水平, 就是因為小氣候奠定了出好茶多出茶的物侯條件。4、空氣清新無污染,為生產有機茶提供了前提條件。竹山縣因屬山區(qū),交通不夠便利,人口住居大多集聚在沿河或公路邊,僅農村人口密度為78人/ 平方公里。工業(yè)十分落后,鄉(xiāng)鎮(zhèn)無污染企業(yè)的存在,據 環(huán)保部門觀測,常年空氣污染指數均在24以下,符合國家環(huán)境質量gb3095-1996的一級標準要求。5、土壤適宜,礦物質含量豐富
11、,為提高有機茶鮮葉質量奠定了品質保障。根據竹山縣土壤普查資料,境內土壤理化性質良好,ph值大多在4.5-6之間,富含茶葉生長的氮、磷、鉀、鈣、鐵、鎂、硫、硒等多種元素,不僅均能滿足茶樹植株生長的生理需要,同時大部分地塊還含有抗人體細胞衰老的硒元素,而這種硒元素全世界就中國湖北最豐富。因此,竹山縣建設生態(tài)茶園開發(fā)有機茶制品。長期飲用,延年益壽,保健抗癌。6、技術力量雄厚,為竹山縣發(fā)展有機茶提供了技術保證。全縣專職茶葉技術人員65名,其中高級農藝師1名,農藝師25名,助理農藝師19名,技術員 20名。有各類農民技術員120余人。有省級頒證的特級、高級制茶能手45人,他們長期從事茶葉生產與管理,已積
12、累了一定經驗。并聘請了湖北省農業(yè)廳茶葉理事會理事長、高級農藝師、著名茶葉專家李傳友同志為竹山縣茶葉產業(yè)顧問,因此,雄厚的技術力量,完全可以保證生態(tài)茶園和有機茶制品的科學開發(fā)。7、有充足的勞力資源,保證有機茶項目開發(fā)建設的勞力投入。到1999年底,農村閑置勞力達8萬之眾,開發(fā)和建設有機茶,不僅為農村閑置勞力提供了勞動就業(yè),而且還可以引導他們通過資金、技術、勞力、山場的股份合作,培育和壯大我縣茶葉產業(yè)。8、交通便利?!跋尻P”省道橫穿東西,“漢白”公路、“鮑竹”公路、“竹向”公路將全縣連于一體,國家即將動工的“十渝”公路途徑竹山,竹山將成為中西部公路的交通樞紐。9、水電資源豐富,為生產加工有機茶提供
13、了充足的能源保障。竹山水能資源位于全國第四位,堵河流域已建成了黃龍電站、霍河電站、邱家榜電站三座,正修建的松樹嶺電站、浪鷹巖電站、龍背灣電站即將竣工,潘口電站也正處在國家計劃立項之中。竹山的電力資源不僅能源充分滿足本縣的工農業(yè)生產用電需求,而且大量輸向華中、西北地區(qū)10、市場需求與日劇增,國際國內購銷兩旺。隨著經濟全球化推進發(fā)展中國家的生活水平也再不斷的提高,人們自我保健意識逐步增強,有機茶正在成為 21世紀全球性主導飲品。同時, 發(fā)達國家由于勞力資源和勞動報酬的因素,遠不可比我國勞力多,生產成本相對低下。因此,全球茶葉市場空置的44空間 和有機茶市場新一輪重新搭配,都必將因我們質量上乘、成本
14、低廉的茶葉傳統(tǒng)大國而后來居上。(三)項目建設的依據1、鄂計農經2003257號關于組織申報湖北省優(yōu)質農產口生產基地的緊急通知。2、鄂計2001639號關于竹山縣十萬畝生態(tài)有機茶基地建設的批復。3、竹山縣“十五”國經經濟發(fā)展綱要。四、市場供求分析及預測目前世界產茶大國首推中國和印度,其次還有斯里蘭卡、日本、肯尼亞。但隨著“茶文化”急劇從高雅“品位”向健康“品味”逐潮而升,產茶大國傳統(tǒng) 的非有機茶正隨著有機茶的開發(fā)呈加速淘汰之勢。而有機茶在日本、印度、肯尼亞等國家從80年代后期蓬勃展開,不斷嚴重沖擊而且正迅猛搶占我國固定的國 際市場,據資料表明,二十世紀初全世界的茶葉需求總量480萬噸,實際貿易總
15、量270萬噸,占56。其中綠茶在年產17%速增,綠茶呈上升態(tài)勢,而中國茶葉年生產總量僅68萬噸,出口23萬噸。尤其是有機茶全球需求量600萬噸以上,實際生產能力才6000 噸。國際市場上有機茶貨源緊俏,供不應求,年均以25-30 銷量劇增,有機茶價格比現(xiàn)在系統(tǒng)管理方式所生產的普通茶葉要高出80-300,而我國,到二十世紀初僅有20多個生產單位獲得了有機茶頒證,巨大的有機茶買方市場迫切希望產茶大國中國的有機茶貨源保障。因此,國際市場巨大需求空間和有機茶豐厚利益,就是我們項目建設的根本取向,也是世界經濟貿易全球化為我們貧困山區(qū)提供的千載難逢重大機遇。所以,開發(fā)有機茶既是竹山縣充分利用山地資源、生態(tài)
16、環(huán)境、培植財源的主要方向,也是發(fā)展茶業(yè)、振興經濟、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一項重要舉措,更是世貿時尚的朝陽產業(yè)。目前,我國產茶大省(如浙江、福建)多數處于工業(yè)發(fā)達地區(qū),環(huán)境污染較重,難以達到有機茶要求的生態(tài)指標,由于有機茶生產量小,茶葉總量出口受到一定限制?,F(xiàn)有我國通過認證的面積僅6000畝,產量不足3000噸。通過實施該項目,到2010年我縣茶葉產品達5000噸,僅占全國現(xiàn)有總量68萬噸的0.73%,占全省現(xiàn)有總量17萬噸的2.94%,隨著入世關稅的降低,更有利于出口。五、項目規(guī)劃布局根據有機茶對環(huán)境條件的要求,有機茶基地建設在植被豐富、土壤有機質含量較高、海拔在500米至800米的區(qū)域,結合我縣實
17、際,擬建三大茶區(qū),即一是以九華山為中心的九華山茶區(qū),覆蓋田家、深河兩鄉(xiāng)(鎮(zhèn));二是以九里崗為中心的九里崗茶區(qū),覆蓋寶豐、麻家渡、溢水三鄉(xiāng)(鎮(zhèn));三是以大觀山為中心的大觀山茶區(qū),覆蓋秦古、得勝、竹坪、大廟四鄉(xiāng)(鎮(zhèn)),初步形成“兩山一崗”格局。總規(guī)模10萬畝,其中過渡轉換常規(guī)茶園5萬畝,新建5萬畝。六、項目建設的指導思想及目標指導思想生態(tài)有機茶產業(yè)發(fā)展指導思想是: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以西部開發(fā)為契機,以科學技術為基礎,以財政增收農民致富為目標,在商品生產基地、名牌茶葉產品、精深加工、茶資源開發(fā)、主導產業(yè)帶動上實行區(qū)域化布局、專業(yè)化生產、規(guī)?;ㄔO、系列化加工、一體化經營、社會化服務。通過有
18、機茶產業(yè)化建設的推動,使竹山茶葉產業(yè)逐步達到建園標準化、品種良種化、施肥科學化、防治生物化、產品有機化、品牌規(guī)?;?、采制機械化、營銷國際化、企業(yè)民營化、完美茶文化。目標1、基地建設目標:從現(xiàn)在開始,到2008年,全縣計劃完成生態(tài)有機茶園建設10萬畝,其中現(xiàn)有常規(guī)茶園過渡轉換5萬畝,新建5萬畝。2、產量目標:根據茶樹生長特性分析和生產實踐經驗的總結,達到科學投入、管理得當,一年建園、三年見收、五年豐產。竹山縣有機茶基地建設順利完成,如期投產,到2007年采摘面積6萬畝,單產50公斤,總產量達3000噸,2010年投產面積10萬畝,單產50公斤,總產可達5000噸。3、加工增值目標到2010年,1
19、0萬畝有機茶基地全部投產后,通過收購鮮葉,進行加工,年可實現(xiàn)加工增值1.4億元。10萬畝基地年實現(xiàn)增值測算表單位:公斤、元項目鮮葉收入加工后收入增值鮮葉產量收購價收入干茶產量均售價收入畝平2008160050603000140010萬畝2000萬816000萬500萬6030000萬14000萬4、出口創(chuàng)匯目標項目建成后,年產干茶5000噸,計劃年出口占總量的30%,年出口干茶1500噸,出口價30元/公斤,年實現(xiàn)創(chuàng)匯540萬美元。5、輻射帶動能力項目建成后,可使項目區(qū)9個鄉(xiāng)(鎮(zhèn))農民人均增收1600元,從而輻射帶動10個鄉(xiāng)(鎮(zhèn))216個村中1萬戶4萬農民達到小康生活水平。七、項目建設的內容基
20、地建設1、過渡轉換現(xiàn)有茶規(guī)茶園5萬畝;2、新建有機茶基地5萬畝,其中無性系茶園2萬畝,種子繁殖3萬畝;3、建母本園1000畝;4、建無性系苗圃1000畝。配套設施建設1、建加工生產線100條(按每500畝建一條),每條生產線廠房500平方米,機械設備20臺(套)。2、低溫保鮮庫4000立方米。八、投資概算與資金籌措待添加的隱藏文字內容3投資概算5萬畝新建有機茶基地建設分五年實施,共需投資7163萬元。單位:畝、元項目名稱規(guī)模投資額母本園1000458萬苗圃地1000240萬新建園500001935萬配套設施4530萬合計金額7163萬1、 1000畝母本園,共需投入458萬元。單位:畝、元、公
21、斤、株項目名稱規(guī)模單位價格投資額備注改土1000505萬肥料及管理費按5年累計測算建路及水利設施100020020萬有機肥料投入150萬0.575萬茶苗投入900萬0.12108萬管理費5000500250萬合計458萬改土:抽槽換土1000畝,用于購買炸藥三材配套物資,每畝50元,計需5萬元。興修道路、灌渠及水利設施:按200元/畝配套,1000畝需投入資金20萬元。有機肥料投入:建園時每畝投入餅肥300公斤,單價5元/公斤,畝需資金150元,1000畝五年共需投入資金75萬元。茶苗投入:每畝4500穴,每穴2株,單價0.12元/株,畝需資金1080元,1000畝需投入資金108萬元。母本園
22、管理費:按每畝每年投工25個,單價20元/工日,計500元計,五年1000畝母本園共需投入資金250萬元。2、 1000畝苗圃共需投入資金240萬元。單位:畝、元、公斤、立方米項目名稱規(guī)模單位價格投資額備注租地100020040萬租地、肥料投入及管理費按兩年累計測算建路及水利設施100020020萬有機肥料投入60萬0.530萬遮陽網66.7萬0.7550萬管理費2000500100萬合計240萬土地租金:每畝按200元/年計,1000畝兩年共需投入資金40萬元。興建道路、排水渠及水利設施:按每畝配套200元計,1000畝需投入資金20萬元。有機肥料投入:每畝投入餅肥300公斤,單價0.5元/
23、公斤,畝需資金150元,1000畝兩年需投入資金30萬元。遮陽網:每畝投入按500元計,1000畝需投入資金50萬元。苗圃管理費:按每畝每年投工25個,單價20元/工日,計500元,兩年1000畝苗圃需投入資金100萬元。3、 5萬畝新建茶園共需投入資金1935萬元。單位:畝、元、公斤項目名稱規(guī)模單位價格投資額備注改土5萬50250萬其中種子直播3萬畝,扦插幼苗2萬畝。建路及水利設施5萬70350萬有機肥料投入3000萬0.25750萬茶種投入225萬2.60585萬合計1935萬改土:抽槽換土5萬畝,用于購買炸藥三材配套物資,每畝50元,計需250萬元。興修道路、灌渠及水利設施:按70元/畝
24、配套,5萬畝需投入資金350萬元。有機肥料投入:建園時每畝投入餅肥300公斤,單價0.5元/公斤,畝需資金150元,5萬畝共需投入資金750萬元。茶種投入:每畝用種75斤,單價2.6元/公斤,畝需資金195元,3萬畝(已有2萬畝用無性苗繁殖)需投入資金585萬元。4、配套設施建設共需投資4530元500畝建一條生產線,每一條生產線需投資39.3萬元,5萬畝共需建100條生產線,共需投入資金3930萬元。低溫保鮮庫4000立方米,貯量500噸,需投入資金600萬元。單位:元名稱內容單位數量單價金額備注廠房平方米50050025萬殺青機臺380002.4萬揉捻機臺360001.8萬整形機臺2500
25、01萬鮮葉脫水機臺260001.2萬龍井鍋臺109000.9萬自動包裝生產線套1300003萬精制茶生產線套1400004萬合計39.3萬資金籌措由于我縣屬國家級貧困縣,無力支付基地所需全部資金,本著盡力而為,采取農民自籌、地方財政配套、國家扶持相結合的辦法解決。1、農民自籌一是新園建設農民投工不計報酬;二是幼園管理費用不計投總投資。2、地方自籌3136萬元,占44。3、申請國家扶持4000萬元,占56%。其中中央財政扶貧資金500萬元;省以工代賑資金1000萬元;銀行貸款2500萬元。年度投資計劃單位:萬元名稱總投資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國家扶持400055483
26、68607501000地方自籌3163369611.5827.5502.5852.5合計71639231447.51687.51252.51852.5九、項目建設步驟與措施項目建設步驟項目分為兩步進行,五年完成。第一步驟:由縣茶葉產業(yè)發(fā)展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具體負責實施。從2004年-2008年,爭取利用國家扶貧資金、地方自籌和群眾投資等措施扶持農戶建園 5萬畝,其中2004年1萬畝基地、1000畝母本園,2005年1萬畝基地、苗圃1000畝,2006年1萬畝,2007年1萬畝,2008年1萬畝和在城關地區(qū)建一座4000m3,貯量500噸左右的低溫保鮮庫用于調節(jié)市場,保持茶葉品質的原質。第二步驟
27、:由圣水茶業(yè)集團公司具體負責籌建加 工車間及配套設施。從2004年起啟動加工車間,其規(guī)模在新建園面積中,考慮到人員、貯葉、加工量等因素,每500畝建條生產線,每年建設25 條生產線,從2004年開始到2007年,4年時間合計新建100條生產線,各車間設計生產能力2萬公斤左右。實施措施1、名牌精品戰(zhàn)略措施。竹山縣境內傳統(tǒng)栽培茶葉歷史悠久,名聲蜚揚。其中圣水茶場生產的圣水牌系列綠茶多次獲得國際食品博會金獎和國家級名優(yōu)茶評比金獎,湖北省著名商標,湖北十大茶葉名場等稱號,在全國知名,在湖北享有盛譽,為此依托圣水茶場,制定竹山縣圣水系列綠茶技術質量標準,制定竹山縣茶葉行業(yè)管理辦法,按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組建“竹
28、山圣水茶業(y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實行統(tǒng)一建園管理標準,統(tǒng)一生產原料標準、統(tǒng)一制作技術工藝、統(tǒng)一使用圣水品牌、統(tǒng)一開發(fā)和享有市場、統(tǒng)一制定銷售指導價格,由精品名牌向規(guī)模效益型方向發(fā)展,使“圣水”綠茶大家族成為竹山經濟擎天柱。2、市場占領措施。搶住國內西部大開發(fā)和我國入世機遇,發(fā)揮圣水茶業(y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市場主 體作用,積極開發(fā)大中城市,發(fā)展精品名牌茶;開拓中小城市,發(fā)展名優(yōu)高中檔茶;開辟西北城鄉(xiāng)市場,發(fā)展普通綠茶和紅茶,努力開發(fā)東北地區(qū)引導飲用綠茶,圍繞有機茶開發(fā)與知名高校、知名專家、知名外 貿企業(yè)合作主攻國際市場,在國內實行地級市直銷并逐步建成全國連接,省市聯(lián)銷的經營網絡。3、產業(yè)化經營戰(zhàn)略。
29、在穩(wěn)定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原則下,在項目鄉(xiāng)鎮(zhèn)實行農戶帶山帶地入股,集體或個人集中建園,國家扶持或信用貸款投入種子、廠房機械,科技集團承包開發(fā),企業(yè)法人治理,自愿結成集團,進而在產業(yè)內部建成健全的技術、物質、產品開發(fā)、服務、營銷專業(yè)公司,達到農戶負責茶園管理和采葉銷售給加工公司,加工企業(yè)收貯鮮葉進行加 工干茶制品,集團公司負責產業(yè)的產前、產中和產后經營服務,這樣農民一心一意抓茶園管理,企業(yè)一心一意搞加工銷售,集團一心一意搞產品和市場開發(fā),延長和壯大有機茶產業(yè)鏈,達到農戶和企業(yè)雙贏利,農民和財政雙增收的基地建設最佳目的。十、項目組織管理與運行項目由竹山縣茶葉發(fā)展領導小組牽頭,組織協(xié)調各相關成員單位履
30、行其各自職責,制定有利于項目實施的相關政策,負責組織項目的實施。農業(yè)局、茶葉辦負責項目前期的準備工作,主要搞好項目的設計、規(guī)劃、項目的基地建設和技術服務。計劃局負責做好項目年度的實施計劃,根據年度計劃安排,制定資金使用計劃。財政局負責項目資金的籌措、管理和使用,并負責項目工程的預、決算工作。茶區(qū)的九個鄉(xiāng)(鎮(zhèn))負責組織農民按照項目年度計劃建基地??h圣水茶業(yè)有限責任公司負責項目實施過程中配套物資的采購,負責茶葉加工廠的建設,配套機械的安裝,項目竣工投產后,負責項目資產的管理,茶葉的生產、加工與營銷。十一、效益預測經濟效益靜態(tài)分析本項目2007年建成,2010年達到設計目標:單產50公斤,年產量25
31、00噸。茶葉基地按40年一個生產周期計算、總收入40年50公斤/畝50000畝60元 /公斤=60億元,年均1.5億元,年畝均3000元。、成本:包括茶園管理費、有機肥投入、采茶工資、加工費、稅收、包裝及其它費用,合計2240元/畝。約占畝收入的74.67,總成本44.8億元,年費用1.12億元。有機茶基地畝平生產成本估算表(單位:元)項目名稱單位數量金額備注茶園管理費畝1200有機肥斤30090采茶工資畝1560加工費公斤50280包裝費公斤50600其它費用150收入0.5%計稅收畝1360收入12%計合計2240、利潤:40年總利潤15.2億元,年純利3800萬元。、稅收:占總收入的12,40年總稅收7.2億 元,年均創(chuàng)稅收1800萬元。、單位產品增長量年產量增長量/投資額按總投資計300萬公斤/716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自考00259 公證與律師制度 考前強化練習試題庫(含答案)
- 第九屆“雄鷹杯”小動物醫(yī)師技能大賽考試題庫(含答案)
- 2025年江蘇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高職單招語文2018-2024歷年參考題庫頻考點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武漢航海職業(yè)技術學院高職單招語文2018-2024歷年參考題庫頻考點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新疆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高職單招語文2018-2024歷年參考題庫頻考點含答案解析
- 房地產獨家銷售代理合同范本
- 全新外包服務合同中英文下載年
- 借款合作協(xié)議合同范本
- 兼職健身教練聘用合同
- 皮卡車租賃合同
- 2024年全國職業(yè)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研學旅行賽項)考試題庫(含答案)
- 電器儀表人員培訓課件
- 2025年中小學春節(jié)安全教育主題班會課件
- 計量經濟學練習題
- 2025年全國高考體育單招考試模擬政治試卷試題(含答案詳解)
- 傳統(tǒng)春節(jié)習俗
- 反走私課件完整版本
- 四年級下冊數學知識點總結
- (人衛(wèi)版第九版?zhèn)魅静W總論(一))課件
- 《批判性思維原理和方法》全套教學課件
- 經歷是流經裙邊的水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