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七年級上冊311藻類 苔蘚和蕨類植物_第1頁
人教版生物七年級上冊311藻類 苔蘚和蕨類植物_第2頁
人教版生物七年級上冊311藻類 苔蘚和蕨類植物_第3頁
人教版生物七年級上冊311藻類 苔蘚和蕨類植物_第4頁
人教版生物七年級上冊311藻類 苔蘚和蕨類植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綠色植物的分類 ?藻類 ?苔蘚 ?蕨類 ?種子植物 ?其中前三種植物 是不結(jié)種子的, 它們生長到一定 的時期會產(chǎn)生一 種叫做孢子的生 殖細胞。這類植 物叫做孢子植物。 孢子不是種子, 落在溫暖潮濕的 地方就會萌發(fā)成 新的植物體。 第一節(jié)第一節(jié) 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 “ 西湖春色歸,春水綠于染?!?“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春天來了,湖水、江水都泛起綠色。這 是為什么呢? 原來,春天 氣溫升高,陽光 明媚,水中的藻 類植物開始大量 繁殖。這些綠色 的小生物自由地 漂浮在水中,使 春水蕩漾著綠波。 一、藻類植物 分為兩類: ?淡水藻-生活在 河流、湖泊、池塘 中的藻類植物。 ?海藻-

2、生活在海 水中的藻類植物。 衣藻 水綿 衣藻 水綿:多細胞藻 類植物。大量分布于 池塘、溝渠、河流 等 地方。 可作某些魚類 的餌料。 衣藻:分布于水溝、洼 地和含微量有機質(zhì)的 小 型水體中,早春晚秋最 為繁盛。一些含蛋白質(zhì) 較豐富的種類,可培養(yǎng) 作飼料或食用。 圖圖 3-2 海洋藻類海洋藻類 ?1、生活環(huán)境:大都生 活在水中,靠孢子繁 殖后代。 ?2、形態(tài)特征:植物體 有單細胞的,也有多 細胞的,但是沒有根、 莖、葉等器官的分化 。 海 帶 海帶示意圖 葉狀體 柄 固著器 藻類廣泛分布于江 河湖泊和海洋中,它們 種類繁多、形態(tài)萬千。 1、生活環(huán)境: 大多生活在水中 少數(shù)生活在潮濕的陸地上 藻

3、類植物的整個身 體都浸沒在水中,全身 都能從環(huán)境中吸收水分 和無機鹽,都能進行光 合作用,沒有專門的吸 收養(yǎng)料、運輸養(yǎng)料和進 行光合作用的器官。 2、形態(tài)特點: 沒有根、莖、葉的分化 海帶 假根 葉 狀 體 3、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與人類的關系: 釋放氧氣 可供食用 可做魚類餌料 可做藥用 藻類植物含有豐富的優(yōu)質(zhì) 蛋白、氨基酸、維生素和人體 必需的鈣、碘、鋅等礦物質(zhì)。 米、面、肉食等都是酸性食物, 海藻為堿性。經(jīng)常食用海藻, 能有效地維持血液的酸堿平衡, 防止疾病的發(fā)生。 草 色 入 簾 青 。 苔 痕 上 階 綠 , 【 唐 】 劉 禹 錫 陋 室 銘 墻蘚 樹干上 的苔蘚 地面上 的苔蘚

4、大多生活于陰暗潮濕、 背陽的陸地環(huán)境中。 泥炭蘚 葫蘆蘚 葫蘆蘚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假根 莖 葉 孢蒴 觀察葫蘆蘚的莖、 葉、和假根并和 被子植物的莖、 葉、根進行比較, 判斷它適宜生長 在什么環(huán)境中? 潮濕的陸地上 二、苔蘚植物 1、生活環(huán)境: 2、形態(tài)特點: 一般都很矮小, 通常具有類似莖和葉 的分化,但是莖中沒 有導管(即無輸導組 織),葉中也沒有葉 脈,根非常簡單,稱 為假根。 葉 假 根 莖 苔蘚植物的 葉只有一層細 胞,有毒氣體 可背腹入侵。 因此可作為監(jiān) 測空氣污染程 度的指示植物。 苔蘚植物的其它作用苔蘚植物的其它作用 1、加速巖石風化、促進 土壤形成,是大自然的拓 荒者; 2、促使沼

5、澤的陸地化; 3、保持水土,防止水土 流失。 滿江紅:一般生長在池塘或水田, 是一種小型浮水植物。滿江紅幼時呈綠色, 到了秋冬時節(jié),變?yōu)榧t色,遠遠望去,就 像一片紅海,所以叫滿江紅。滿江紅通常 與藍藻中的魚腥藻共生,魚腥藻能固定大 氣中的氮氣。因此,滿江紅可用作水稻的 肥料,也可作魚類或家畜飼料。 滿 江 紅 腎 蕨 卷柏:又名九死還魂草。根能自行從土壤分 離,卷縮似拳狀,隨風移動,遇水而榮,根重新 再鉆到土壤里尋找水份。因其耐旱力極強,在長 期干旱后只要根系在水中浸泡后就又可舒展,故 而得名。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均產(chǎn)。全草有止血、收 斂的效能。和菜油拌起來外用,可治療各種刀傷。 卷柏 卷 柏 鐵線

6、蕨鐵線蕨 根根 莖莖 葉葉 蕨類植物有 根、莖、葉的 分化,且具有 輸導組織。但 莖多藏于地下, 地上部分為葉 片和葉柄。 三、蕨類植物 1、生活環(huán)境: 陰濕的陸地上陰濕的陸地上 2、形態(tài)特點: 比苔蘚高大得 多,葉常呈羽狀, 莖大多長在地下。 有根、莖、葉的分 化,具有專門的輸輸 導組織。 葉 莖 根 為什么為什么蕨類植物比比苔蘚植物長得長得高高? 因為蕨類植物有專門吸收水 分和無機鹽的器官根,有專 門運輸水分、無機鹽和有機物 的管道輸導組織。 所以蕨類植物長的高,適應 陸地環(huán)境的能力也比苔蘚植物 更強。 3、與人類的關系:、與人類的關系: 鱗 木 卷柏 腎 蕨 滿江紅 可供觀賞 可供食用和

7、藥用 可供綠肥和飼料 形成煤,提供燃料 蕨類 植物 孢子囊群 有多個孢子囊 有很多孢子 綠色 植物 藻類 苔蘚苔蘚 蕨類 種子植物 孢子植物:孢子繁殖 :種子繁殖 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對比對比 多數(shù)在 水生 沒有根、 莖、葉 釋放氧氣、魚類餌料、 食用、藥用 潮濕的 陸地 有莖、葉、 假根,沒有 導管和葉脈 都沒有花、 果實、種子, 繁殖方式都 是靠孢子繁 殖。都是孢 子植物。 陰濕的陸 地 有根、莖、 葉,還有輸 導組織 觀賞、食用和藥用、 綠肥和飼料、煤 提供燃料 監(jiān)測空氣污染程度 的指示植物、泥炭 提供燃料 1、下列藻類植物中,屬于單細胞的是( ) A

8、.紫菜 B.海帶 C.水綿 D.衣藻 2、下列各項中不屬于苔蘚植物主要特征的 是( ) A.利用孢子進行繁殖 B.一般具有莖和葉,但沒有輸導組織 C.有根、葉、莖的分化,里面有輸導組織 D. 適于生活在潮濕的地方 鞏固練習鞏固練習 D C 3、苔蘚植物有了分化的器官是( ) A.根、莖、葉 B.果實、種子 C.莖、葉 D.花、種子 4、與苔蘚植物相比,蕨類更適于在陸地上生活的原因是( ) A.長的高大 B.根、葉、莖里面有木質(zhì)部和機械組織 C.根、葉、莖里有輸導組織 D.用孢子進行繁殖 C C 5、下列植物中有根、莖、葉分化的是( ) A.海帶 B.葫蘆蘚 C.水綿 D.鐵線蕨 6、地球上大氣

9、中氧氣的主要來源是( ) A.種子植物 B.裸子植物 C.蕨類植物 D.藻類植物 7、形成地層中的煤的植物是( ) A.遠古時期的苔蘚 B.遠古時期的蕨類 C.遠古時期的藻類 D.遠古時期的種子植物 B D D 8、下列哪種植物不是苔蘚植物( ) A葫蘆蘚 B墻蘚 C地錢 D紫菜 9、苔蘚植物的植株長得十分矮小,主要原因是( ) A葉子太薄 B莖太細小 C沒有真正的根 D靠孢子繁殖 C D 10、藻類植物大多數(shù)生活在( ) A陸地上 B淡水中 C水中 D空中 11、與苔蘚植物相比,蕨類植物適應陸地 A.全身都能吸收水分和無機鹽 B.有莖、葉分化,能密集生長 C.根、莖、葉具有輸導組織 D.葉片

10、下面能產(chǎn)生大量孢子 生活的能力較強,原因是( ) C C 12、將一定量的二氧化硫通往種有以下四種 A、藻類植物 B、苔蘚植物 C、蕨類植物 D、種子植物 13、在樹林中迷失了方向,看到樹干的一面 A.南 B.北 C.東 D.西 植物的環(huán)境中,最先死亡的植物是( ) 長滿了苔蘚,而對面沒有。據(jù)此可判斷生 長苔蘚的一面是( ) B B 14、在潮濕的樹林里發(fā)現(xiàn)一株植物,有根、莖 A.蕨類植物 B.藻類植物 C.種子植物 D.苔蘚植物 、葉,葉背面有小隆起,這一植物屬于( ) A 課本 P:77 練習答案 魚缸長期不換水,魚的排泄物 使得魚缸中的養(yǎng)料增加, 藻類植物 大量繁殖,因此養(yǎng)魚缸中的水會變 成綠色,缸的內(nèi)壁就會長出綠膜。 2、 3、 因為苔蘚植物要生活在 潮濕的 環(huán)境中,而陰面比較潮濕,所以長 有苔蘚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