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驗技術資格考試考點精要——血液學檢驗【臨床血液學檢驗】_第1頁
檢驗技術資格考試考點精要——血液學檢驗【臨床血液學檢驗】_第2頁
檢驗技術資格考試考點精要——血液學檢驗【臨床血液學檢驗】_第3頁
檢驗技術資格考試考點精要——血液學檢驗【臨床血液學檢驗】_第4頁
檢驗技術資格考試考點精要——血液學檢驗【臨床血液學檢驗】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檢驗技術資格考試考點精要血液學檢驗【臨床血液學檢驗】 1. 原粒胞質(zhì)少,透明天藍色,無顆粒,早幼胞質(zhì)多含紫紅色非特異性的天青胺藍顆粒。原 紅邊際有鈍狀或瘤狀突起, 有核周淡染區(qū), 網(wǎng)織紅內(nèi)含嗜堿性物質(zhì), 單核進入組織內(nèi)形成巨 噬細胞。正常骨髓片中原巨核為0, 一張血片中可見巨核細胞為735個。 2. 正常過氧化物酶染色原粒陰性,嗜堿陰性,嗜酸陽性最強,單核只有幼單和單核呈弱陽 性反應,其它除吞噬細胞有陽性外都是陰性反應,異常時急粒原粒陽性。 3. 過碘酸雪夫氏反應:巨核和血小板為紅色斑塊,霍奇金/,戈謝,尼曼 -匹克: / 且空泡中心為陰性反應,腺癌。 4. 堿性磷酸酶染色除成熟中性粒和巨噬外

2、其它都是陰性,積分值(NAP )指100個中性粒 中陽性比例,參考以一個加號為基準,參考值是751。慢粒的 NAP 積分值常為零,類白 血病時 NAP 顯著升高。酸性磷酸酶染色:戈謝氏,尼曼-匹克,多毛細胞白血病 +。 5. 鐵染色可作為診斷缺鐵貧和指導鐵劑的臨床,鐵粒幼貧血時多有環(huán)鐵粒紅細胞,其中難 治性貧血占 15%以上。 6. 2p35表示2號染色體短臂3區(qū)5帶,人類染色體在有絲分裂中期基本特征最典型清晰。 7. 核型:指用顯微攝影的方法得到的單個細胞中所有染色體的形態(tài)特點和數(shù)目,它代表該 個體的一切細胞的染色體組成。其核型中符號代表的意義:t:易位,inv:倒位,iso:等臂 染色體,

3、ins:插入,:丟失,+:增加,p:短臂,q:長臂,接下第一括號內(nèi)是累及染色 體的號數(shù),第二括號內(nèi)是累及染色體的區(qū)帶。畸變分數(shù)目和結構,原發(fā)和繼發(fā)。 8. 培養(yǎng)的羊水細胞有三種形態(tài):上皮,成纖維,羊水。 9. 特異性染色體有: 慢粒時的Ph染色體:急早幼粒:t (15;17) (q22;q21), Burkitt淋巴瘤: t(8;14)(q24;q32)。 10. 貧血指標:極重度: 30g/L ;重度:3060 g/L ;中度:6090 g/L ;輕度:90120 g/L。 11. 血漿游離蛋白 40mg/L,管內(nèi)溶血時上升。血清結合珠蛋白( HP): 0.82.7g/L增高見 于妊娠,慢感

4、,惡性腫瘤,減低見于溶血,肝病,巨幼貧等。 12. AGLT50 :指酸化甘油溶血試驗中溶血率按光密度減至5 0%所需的時間來計算。 13. 蔗糖溶血試驗為 PNH 簡易重要試驗( +),酸化血清溶血試驗是 PNH 的確證試驗。 14. 抗堿血紅蛋白測定又稱堿變性試驗,胎兒血紅蛋白(HbF )具有抗堿和抗酸作用。 15. 總鐵結合力與血清鐵的臨床意義基本相反:缺鐵則總鐵結合力增高,肝臟腎臟疾病時血 清鐵有可能升高血清鐵/總鐵結合力x 100%=轉(zhuǎn)鐵蛋白飽和度(2055%),臨床缺鐵分三期: 缺鐵期;缺鐵性紅細胞生成期;缺鐵性貧血期。 16. 紅細胞既有低色素又有正色素為“雙形性” ,是缺鐵粒幼

5、細胞貧血的特征,且環(huán)形鐵粒 幼占 15%以上。 17. 急性白血?。耗骋辉技毎笥?30%預后小于 6個月。 慢性白血?。耗骋幌蛋准毎龆嘟咏墒鞛橹?,原始細胞不過10%。 18. 中國急性白血病分型: M1 ,原始粒細胞白血病未分化型,原粒大于或等于90%,早幼粒少,中幼以下階段不見或 少見, POX, SBC( +)的原粒大于 3%。 M2,原始粒細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有M2a, M2b兩型,M2a中原粒大于30%小于90%, 單核小于 20%,早幼粒以下階段大于 10%, M2b 以異常的中性中幼粒增生為主大于 30%, 有 Ph 小體存在 M3 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心顆粒增多的異常

6、早幼粒細胞增生為主,大于 30%可見束狀 Auer 小體,依顆??煞?M3a, M3b。 M4,粒單核細胞白血病,按粒單比例可分M4a , M4b , M4c , M4e (嗜酸性細胞 53% )。 M5,單核細胞白血病,以分化程度分M5a,未分化型,原單大于或等于80%M5b,部分分 化型。 M6紅白血病,紅系大于或等于 50%,紅系PAS陽性,原粒大于30%異常幼紅細胞大于 10% 時也可診斷。 M7,巨核細胞白血病原巨核大于30%。 19. CD :即細胞表面分化抗原。CD7, CyCD3同屬檢測T 急淋的最敏感指標,但只表達 CD7+不能診斷,CD25是激活T, B細胞的標記,Smlg

7、 (細胞膜表面免疫球蛋白)和EM (小 鼠紅細胞受體) 是 B 細胞成熟的特征性標志, CD19 反應譜廣, 是鑒別全 B 系的敏感而又特 異的標記。CD10 ,為診斷Common-ALL的必需標記,CyCD22用于檢測早期 B細胞來源的 急性白血病是相當特異和敏感的,CD14,為單核細胞特有,抗髓過氧化物酶(MPO)為髓 系特有,CD34為造血干細胞標記,CD38為造血祖細胞標志,CD41a, CD41b , CD61,血 小板過氧化物酶(PPO)為巨核系特有,CyIg+ , PC-1+ , PCA+是漿細胞的胞質(zhì)特點。 20. 急淋可分為: L1 , L2, L3 三型, AML1 基因重

8、排可作為本病基因診斷的標志。 21. 漿細胞白血病: WBC 高 BPC 少血片中漿細胞多至 20%以上骨髓增生活躍,糖原與核糖 核酸染色均陽性。 22. 多毛細胞白血?。?全血細胞少,多毛細胞的特征: 胞體大小不一直徑為 1020m (似大淋)毛發(fā)突出的特點是邊緣不整齊有許多不規(guī)則纖絨突起,活體染色時優(yōu)。約有48 60%病例呈干抽, POX, NAP, SB 染色陰性 ACP 陽性。 23. 骨髓增生異常( MDS ):貧血 BPC, WBC 少。有異形粒細胞( Pelger-Huet 樣變),可有 大而畸形的火焰狀血小板。 24.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組織病理:淋巴細胞型,組織細胞型(網(wǎng)狀細胞

9、肉瘤),混合細胞型, 未分化型。 25. 玫瑰花結試驗:綿羊紅細胞陽性為 T 淋,小鼠和 EAC 陽為 B 淋。 26. 多發(fā)性骨髓瘤:單一漿細胞增生,紅細胞常呈“緡錢狀” ,早期骨髓呈灶性分布,異常 漿細胞一般510%。尿中可有漿細胞和 B-J蛋白(除不分泌型),Ca高P和ALP正常或高, 可伴尿毒癥,免疫電泳有“ M”成份:70%IgG , 2327%IgA , IgD少,IgE罕見。 27. 血小板上有鈉泵和鈣泵。細胞器主要有:a顆粒,致密顆粒,溶酶體顆粒。 28. TXA2 是腺苷酸環(huán)化酶的重要抑制劑,促進血管收縮。 29. 血小板功能:黏附,聚集,釋放,促凝,收縮,維護內(nèi)皮完整性。

10、30. 血小板糖蛋白測定:GP I b缺乏見于巨大血小板綜合征,GP n b/m a缺乏見于血小板無 力癥。 31. 依賴維生素K凝血因子:F n,FW,FIX,FX。接觸凝血因子:F劉,F(xiàn)幻,PK (激肽 釋放酶原)。對凝血酶敏感的凝血因子:F I, F V, F忸,F(xiàn)XIII。 32. 內(nèi)源途徑指FXII被激活到FX a-W a-Ca-PF3。外源途徑指從 TF到TF-F W a-Ca。 33. PT參考值為1114s,超過3s為異常。PTR (凝血酶原比值,受檢值 /正常對照),INR (國際標準化比值):要先求ISI (國際敏感指數(shù)):所用組織凝血活酶與 ISI已知的國際參 比品相比較

11、的值。ISI=已知ISI X斜率。ISI值低,試劑敏感度高。INR=PTR X ISI。 34. 血友病是W,X,幻因子異變。 35. DIC時,優(yōu)球蛋白溶解時間(ELT)??s短小于70min,血漿魚精蛋白副凝固試驗(3P) 在DIC失代償時為陽性,血清 FDP高大于40mg/L,是DIC診斷中最敏感指標之一。 36. ATTP是監(jiān)測普通肝素的首選指標。PT是監(jiān)測口服抗凝劑的首選指標。 檢驗技術資格考試考點精要臨床檢驗 【臨床檢驗基礎】 1. RBC稀釋液(Hayem液)中:硫酸鈉用于提高相對比密防止粘連,氯化高汞是防腐劑。 2. HiCN法的缺點:KCN有毒,HbCO轉(zhuǎn)化慢,高白血球和高球蛋

12、白易混濁。 3試驗后廢液處理:應先用水稀釋,再用次氯酸鈉混勻敞開放置15h使CN-氧化為N2和 CO2,或水解成 CO32 -和 NH4 +。 4. 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癥的小細胞中生理性中心淡染區(qū)消失。 堿性點彩紅細胞多見于鉛鉍汞中毒,是鉛中毒的篩選指標。 卡波氏環(huán)是胞質(zhì)中脂蛋白變性所致,常與染色體小體同在,見于巨幼紅和鉛中毒。 5. LFR、MFR、HMR 分別是:低、中、高熒光率。 6. 良性腫瘤 ESR 多正常, 惡性腫瘤 ESR 多增加, 低色素性貧血, 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癥, 鐮狀貧血時 ESR 減低。 7. 桿狀核超過 5%或有幼稚細胞為“核左移” ,中性粒分葉 5葉以上超 3

13、%為“核右移”。 8. 鉤蟲病時嗜酸性粒細胞可達 90%以上,嗜酸性粒細胞白血病時亦可,但以幼稚為主。 9. 嗜酸性粒細胞(Eos)計數(shù)中乙醇或丙酮是保護Eos而破壞其它,伊紅或石楠紅是使Eos 著色, 1h 內(nèi)計數(shù)。 10. 中性粒細胞毒性變化有:中毒顆粒,空泡, Dohle 小體,退行性變。 11. 異形淋巴細胞多為 T 淋,分空泡,不規(guī)則,幼稚三型。 12. 淋巴細胞有衛(wèi)星核,即微核,是射線損傷后較為特殊的形態(tài)。 13. 白血病時血小板 MPV 增高是骨髓恢復的第一征兆。 14. ABO 遺傳基因位于第 9 號染色體長臂三區(qū)四帶。 15. 腦脊液中無血型物質(zhì)。 16. 抗 A 與抗 B

14、主要是 IgM , O 型血中以 IgG 為主。 17. 新生兒不宜做反向定型。 18. 新生兒溶血的直接實驗依據(jù):紅細胞直接抗人球蛋白( Coobms)試驗陽性。 19. HLA分型的方法主要有:1.淋巴細胞毒試驗,1類抗原用T或外周淋,H類抗原用 B ; 2. 混合淋巴細胞培養(yǎng)試驗 3. HLA 基因分析。 20. 強直性脊椎炎有 91%帶有 B27 抗原而正常人只有 6%。 21. 血液保存液有:1. ACD (A枸櫞酸 C枸櫞酸三鈉 D葡萄糖)2. CPD ( C枸櫞酸三鈉 P 磷酸鹽 D 葡萄糖腺嘌呤枸櫞酸) 。枸櫞酸是防止葡萄糖在消毒時焦化,腺嘌呤促進 ATP 合 成延長紅細胞壽命

15、,磷酸鹽提高 pH。 22. 輸粒細胞時用 ABO和Rh血型相同的血液,一般 BPC小于20X 109/L時可輸血。 23. 糖尿病酮癥:爛蘋果味;泌尿系感染和膀胱癌:腐敗臭味;苯丙酮尿癥:老鼠尿味。 24. 尿液滲透濃度(Osm )是檢查尿中可滲透溶質(zhì)各質(zhì)點實際濃度的一種指標,與粒子大小 及電荷無關,主要取決于小分子物質(zhì)的濃度,是評價腎濃縮功能的良好指標。 25. 晨尿比密不過1.018,或差值在0.0010.002間,或恒定在1.010時說明腎濃縮功能已完 喪失。 26. 低血鉀堿中毒尿酸性高,高血鉀酸中毒呈堿性尿,變形桿菌感染呈堿性,腎小管性酸中 毒時尿 pH 值不低于 6。 27. 本

16、-周氏蛋白多見于多發(fā)性骨髓瘤,尿肌紅蛋白多見于骨骼肌嚴重創(chuàng)傷、大面積心梗。 28. 選擇性蛋白尿指數(shù) (SPI)即測定尿及血中IgG或白蛋白的比值來求得,大于0.2為選擇 性差,小于 0.1 為選擇性好,尿中白蛋白 /球蛋白大于 5時為選擇性蛋白尿。 29. 80%飽和硫酸銨可沉淀其它蛋白而不能沉淀肌紅蛋白可用來鑒別。 30. 管型的基質(zhì)蛋白為 Tamm-Horsfall 蛋白。 31. 腎靜脈血栓形成時紅細胞管型可能是唯一的表現(xiàn)。 32. 尿pH (甲基紅或溴麝香草酚),尿比密(多聚電解質(zhì):甲乙烯酸馬來酐),尿蛋白(溴 酚藍),尿糖(色原:碘化鉀,鄰甲聯(lián)苯胺) ,尿酮體(亞硝基鐵氰化鈉) ,

17、尿膽紅素( 2, 4 二氯苯胺重氮鹽) ,尿膽原(二甲氨基甲醛)尿亞硝酸鹽(對氨基苯砷酸和1,2,3,4-四羥基對 苯喹啉 -3-酚)尿白細胞(吲哚酚酯)尿血紅蛋白(過氧化氫茴香素或過氧化氫烯鈷和色原) 尿 Vit C (中性紅,緩沖劑,二氯酚靛酚鈉) 。 33. 產(chǎn)后 9 天或人流 25 天后 HCG 恢復正常,產(chǎn)后 4 天、人流 13 天后 HCG 應小于 1000, 男性尿中 HCG 增高要考慮睪丸腫瘤。 34. 鏡檢糞便中脂肪小滴大于6個/HP視為脂肪排泄過多。 35. 正常糞便中G +球菌與G 桿菌比值約1:10。 36. 隱孢子蟲是 AIDS 和兒童腹泄重要病原,診斷要查到卵囊。

18、37. 正??崭?12h 后胃液殘余量為 50ml。 38. 腦脊液抽取時:第 1 管:作細菌學檢查;第 2 管:作生化免疫學檢查;第 3 管:作細胞 計數(shù)。 39. 單純皰疹腦炎時腦脊液中淋巴樣細胞中可發(fā)現(xiàn)胞質(zhì)內(nèi)包涵體。 40. 粒細胞淋巴細胞漿細胞同時存在是結核性腦膜炎的特點。 41. 蛋白細胞分離現(xiàn)象( Froin 綜合癥)是蛛網(wǎng)膜下腔梗阻所致梗阻腦脊液的特征。 42. 髓鞘堿性蛋白( MBP )增高見于多發(fā)性硬化癥。 43. 神經(jīng)性梅毒檢查首選試驗是密螺旋體熒光抗體吸收試驗( FTA-ABC )。 44. 漿膜積液常規(guī)及細胞學用 EDTA 抗凝,生化用肝素,一管不加抗凝用于觀察有無凝固

19、。 45. 漏出液以淋巴,間皮細胞為主;滲出液以中粒,淋巴,嗜酸性為多。 46. 如見到纖毛柱狀上皮和塵細胞可確認為痰液標本。 47. 夏科-雷登結晶常與Eos、庫施曼螺旋體共存,見于支氣管哮喘和肺吸蟲病。 檢驗技術資格考試考點精要臨床化學檢驗(上) 【臨床化學檢驗】 1. 糖酵解:葡萄糖至乳糖。葡萄糖t葡萄糖6磷酸(已糖激酶,不可逆,1ATP)t果糖6 磷酸(磷酸已糖異構酶)7 1 , 6果糖二磷酸(6磷酸果糖激酶,最重要點,不可逆,1ATP) t磷酸丙糖(醛縮酶,可逆3磷酸甘油醛t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經(jīng)丙酮酸激酶烯 醇式丙酮酸和 ATP (不可逆)??缮?分子ATP。 2. 糖有氧氧化:糖酵

20、解產(chǎn)物 NADH進入線粒體t丙酮酸經(jīng)其脫氫酶復合體氧化脫羧t乙酰 CoA (關鍵不可逆)是進入三羧酸循環(huán)的開端(特點:檸檬酸合成a-酮戊二酸為不可逆), 故三羧亦不可逆,無凈分解也無凈合成,氧化乙酰 CoA 的效率取決于草酰乙酸的濃度,限 速步驟是異檸檬酸脫氫酶,是變構酶 ADP 是激活劑, ATP 和 NADH 是其抑制劑??缮?36 或 38ATP。 3. 糖異生:非糖物質(zhì)轉(zhuǎn)為葡萄糖。肝臟,是體內(nèi)單糖生物合成唯一途徑,有4 個關鍵酶: 葡萄糖 6 磷酸酶,果糖 1 , 6 二磷酸酶,丙酮酸羧化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激酶。 4. 血糖受神經(jīng),激素,器官調(diào)節(jié)。升高血糖:胰高血糖素,糖皮質(zhì)激素,

21、生長激素,腎上 腺素。降低血糖:胰島素( B 細胞分泌,其靶細胞受體是酪氨酸特異蛋白激酶) 。 5. 糖尿病分型: 1 型:內(nèi)生胰島素或 C 肽缺乏,易出酮癥酸中毒,高鉀血癥,多發(fā)于青年 人。 2 型:多肥胖,具有較大遺傳性,病因有生物活性低,基因突變,分泌功能障礙。3 型 特異型。 4 型妊娠期糖尿病。 6. LPL (脂蛋白脂肪酶)活性依賴胰 /胰高比值。慢性糖尿病人可有:a-晶體蛋白糖基化而 導致白內(nèi)障,并發(fā)血管病變以心腦腎最重。 7. 糖尿病急性代謝合并癥有:酮癥酸中毒( DKA ,高血糖,高酮血癥,代謝性酸中毒) ,高 血糖高滲性糖尿病昏迷( NHHDC 腎功能損害,腦血組織供血不足

22、) ,乳酸性酸中毒( LA )。 8. 血漿滲透壓 =2( Na K )+血糖濃度。 9. 靜脈血糖毛細血管血糖動脈血糖。 10. 不能立即檢查應加含氟化鈉的抗凝劑。 11腎糖閾:8.829.92mmol/L。了解腎糖閾的方法:6點空腹取血、尿,餐后 7點,8點再 取血、尿分別測血糖、尿糖。如果 3 次血糖都小于 8.82 而測出血糖,說明腎糖閾低,如果 都大于 11.02 而無尿糖,則高。 12. 口服糖耐量試驗(OGTT):禁食1016h, 5min內(nèi)250ml 75g葡萄糖水,每30min取血 一次。 13. 糖化蛋白與糖尿病血管合并癥有正相關。 14. 糖化Hb:可分為HbA1a, H

23、bA1b , HbA1c (能與葡萄糖結合),測定時主要測 HbA1組 份或HbA1c (4%6%),反映前8周水平,主要用于評定控制程度和判斷預后。 15. 糖化血清蛋白:類似果糖胺, 2 3 周,用硝基四氮唑藍法或酮胺氧化酶法, 16. C 肽的測定可以更好地反映 B 細胞生成和分泌胰島素的能力。 17. 孚L酸測定時加入 L-谷氨酸使之與丙酮酸反應隨時除去反應產(chǎn)物使反應向右。 18. 血糖恒定主要是保證中樞神經(jīng)供能(腦細胞用能完全來自糖)。 19. 血糖降低反應的閾值是: 4.6。低血糖癥狀是指腦缺糖和交感神經(jīng)興奮。胰島B 細胞瘤 臨床特點:空腹或餐后 45h發(fā)作,腦缺糖比交感神經(jīng)興奮明

24、顯,有嗜睡或昏迷,30%自身 進食可緩解故多肥胖。 20. 糖分解代謝異常:丙酮酸激酶( PK )缺乏癥,丙酮酸脫氫酶復合物缺乏癥,磷酸果糖代 謝異常。 .血脂由中性脂肪和類脂。電泳圖:乳糜微粒,B-脂蛋白,前B脂蛋白,a -脂蛋白。超速 離心法:乳糜微粒( ApoB48 ), VLDL , IDL , LDL , LP( a), HDL (密度從小到大,分子 從大到?。?22. CM 90%含TG,VLDL中TG占一半以上,IDL (膽固醇含量最高)中載脂蛋白以 ApoB100 為主,LP (a)由一分子的Apo B100和Apo (A)以單個雙硫鍵相連, 與纖溶酶原有同源性, 可作為動脈

25、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獨立危險因素指標,直接在肝中產(chǎn)生。HDL(Apo A1 和 Apo A4 )中脂質(zhì)和蛋白質(zhì)各占一半。 23. 肝臟是載脂蛋白合成部位。脂蛋白受體是位于細胞膜上能與脂蛋白結合的蛋白質(zhì)。 24. LDL 受體: ApoB/E 受體, VLDL 受體:肝中未發(fā)現(xiàn), ApoE 受體:僅存于肝細胞表面。 25. 肝素引起LPL酶釋放入血稱為肝素后現(xiàn)象,ApoC H是激活劑,ApoC川是抑制劑。 26. LCAT (卵磷脂膽固醇?;D(zhuǎn)移酶)最優(yōu)底物是新生的 HDL 。 27. HDL 的代謝是膽固醇逆轉(zhuǎn)運途徑。 LDL 是血液中主要攜帶膽固醇的脂蛋白。 膽固醇是膽 汁酸唯一前體和所有類固醇

26、激素包括性激素和腎上腺素的前體。 28. LDL 是冠心病的危險因素,是血脂異常防治的首要靶標。高 TG 血癥中,小而密的 LDL ( B 型)增高,則 ApoB (是動脈粥樣硬化標志物)多 CHOL 少,出現(xiàn) LDL-C 不高而血清 ApoB 高的“高 ApoB 脂蛋白血癥”。 29. 前白蛋白: 5.4 (分子量) /4.7(等電點),運載維生素 A。 30. 白蛋白: 6.64/45.8 內(nèi)源性氨基酸營養(yǎng)源, 酸堿緩沖能力, 載體, 維持血漿膠體滲透壓。 31. a 1-酸性糖蛋白:4.0/2.74包括等分子的已糖,已糖胺,唾液酸。a 1-抗胰蛋白酶5.5/4.8。 32. 血紅素結合蛋

27、白:5.7/兩對肽鏈(a和3)a 2 3 2四聚體。 33. a 2-巨球蛋白:80/5.4分子量最大。 34. 銅藍蛋白: 16/4.4 糖蛋白,單鏈,有氧化酶活性,協(xié)助診斷“肝豆狀核變性” 。 35. 3 2微球蛋白:1.18存在于有核細胞表面,特別是淋和腫。CPR: 12/6.2。 36. 醋酸纖維素薄膜及聚丙稀酰胺凝膠電泳最常用。 蛋白電泳后正極起: 白蛋白, a 1,a 2, 3, 丫球蛋白。肝硬化時出現(xiàn)3和丫難以分開而連在一起叫:3-丫橋,是由于肝纖維化導 致 IgA 增高所致。 37. 疾病急性相時,前白蛋白,白蛋白,轉(zhuǎn)鐵蛋白相應低下。 38. CK 和 GGT 都是男性高于女性,且酒后 GGT 升高明顯。 39. 酶釋放的速度與其分子量成反比(可分析各種酶在病理時進入血液的先后)。 40. 酶活性監(jiān)測方法有:分光,旋光,熒光,電化學,化學法,核素測定,量熱法。 41. 用免疫法測酶的優(yōu)點是靈敏度和特異性高。 42. 酶反應動力學中所指速度就是反應的初速度。 Km 值只與酶性質(zhì)有關,與濃度無關,最 小 Km 值的底物叫最適底物或天然底物。 43. LD , ALP 在融凍時被破壞, LD 在低溫反不如室溫穩(wěn)定的現(xiàn)象為“冷變性” 。 44. 在實驗規(guī)定的條件下(溫度,最適pH,最適底物物濃度時),在1min內(nèi)催化1mo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