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8一體化氧化溝側溝固液分離器分離效果研究_第1頁
1118一體化氧化溝側溝固液分離器分離效果研究_第2頁
1118一體化氧化溝側溝固液分離器分離效果研究_第3頁
1118一體化氧化溝側溝固液分離器分離效果研究_第4頁
1118一體化氧化溝側溝固液分離器分離效果研究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一體化氧化溝側溝固液分離器分離效果研究摘要:對一體化氧化溝側溝式固液分離器的分離效果進行了試驗研究,并對表面負荷、污泥的沉降性能以及側溝分離器設置位置等影響因素進行了探討。實踐證明,側溝式固液分離器工作原理獨特、適應能力強、分離效果好,是一種高效的固液分離設施。一體化氧化溝能否取得良好的出水水質,其技術關鍵是固液分離器。目前,應用于一體化氧化溝上的固液分離器類型較多,但總的來看,應同時具備高效的固液分離和污泥及時回流這兩重功能。本文在一體化氧化溝技術試驗研究的基礎上,就側溝固液分離器的固液分離效果和影響因素進行了探討。1側溝固液分離器構造和機理1.1構造通過對目前各種一體化氧化溝固液分離器進行

2、比較,并結合本研究前期多年所取得的經(jīng)驗, 設計出了側溝式固液分離器 (見圖1)。該分離器具有占據(jù)氧化溝斷面小、阻力損失小、水力 條件好等優(yōu)點,克服了船式分離器和溝內(nèi)澄清器BMTS勺一些弊端。主溝水流方向岀水圖1 溝式液分靑as示通底試驗的一體化氧化溝主溝容積為34.5m3、溝寬1.2m、直段長6.0m、有效水深2.0m,相應的側溝有效尺寸為:長 4.0m、寬0.5m、深1.5m。1.2固液分離機理通過試驗觀察和分析, 側溝固液分離器具有獨特的固液分離機理。主要表現(xiàn)在:由于分離器的特殊構造使混合液在分離器內(nèi)的上升流速逐漸減小,污泥發(fā)生絮凝并靠重力沉降與水分離;絮凝的污泥形成一懸浮污泥層,起到了阻

3、擋作用, 將新進入分離器混合液中的污泥顆粒攔截下來,使泥水分離。這一現(xiàn)象尤如懸浮澄清池的情況,但二者又有不同,分離器內(nèi)的污泥層不是長時間留在分離器中,而是在回流作用的影響下呈循環(huán)流動并回流進入氧化溝主溝中,即不斷有污泥回流,同時又不斷有新的絮凝污泥層形成,污泥在分離器中的停留時間是較短的。試驗結果表明,由于獨特分離機理,使側溝固液分離器的效率較普通二沉池高。2側溝固液分離器的分離效果為考察側溝固液分離器的分離效果, 試驗安排了不同的表面負荷,并且每個負荷都穩(wěn)定運行 10d左右。從表1可以看出,在不同的負荷試驗期間,側溝出水的SS指標始終優(yōu)良,說明側溝具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并且具有更高的泥水分離效

4、率。表1 出水SS的頻數(shù)和頻率SS( mg/L)頻數(shù)頻率(%)0103743.510 202225.920 302023.530 4044.740 5011.250 6011.23表面負荷對側溝出水 SS的影響各試驗負何以及相應的出水 SS平均值如表2,表面負何和出水 SS的關系如圖2。可以看出, 出水SS有隨表面負荷增大而增大的趨勢,這符合一般規(guī)律。但和一般二沉池比較,側溝固液分離器有更大的表面負荷,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側溝內(nèi)存在活性污泥懸浮層,當混合液自下而上通過懸浮層時, 混合液中的污泥顆粒與懸浮層中的污泥顆粒碰撞凝聚,使懸浮層中的污泥密度不斷增高, 重力沉降過程加快, 為保持泥層的穩(wěn)定,

5、 上升流速也相應增大,從而提 高了產(chǎn)水量,使側溝具有較大的表面負荷。3040so70表2側溝表面負荷與岀水SS表面負荷m3/(m2.d)70.267.148.945.845.844.437.330.229.8出水 SS( mg/L)12.928.117.012.36.411.89.55.57.2喪2表面負荷和出朋SSS的塊爲圖2中還可看出,表面負荷為50m3/(m2?d)左右時,側溝出水 SS一般穩(wěn)定在20mg/L以下。由于側溝固液分離器能夠承受較大的表面負荷,因而顯著地縮小了固液分離所需的面積,提 高了固液分離效率,同時也增強了一體化氧化溝運行的靈活性。4污泥沉降性能對側溝出水 SS的影響污

6、泥沉降性能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側溝固液分離效果,污泥的沉降性能可用污泥指數(shù)SVI來反映。一般認為,正常的活性污泥SVI在70100范圍內(nèi),SVI值越大,沉降性能越差,當SVI 200時,可能出現(xiàn)污泥膨脹,污泥難于沉降。同時可以查看中國污水處理工程網(wǎng)更多 技術文檔。對于一般二沉池,由于其固液分離是依靠重力沉降,污泥的沉降性能對其分離效果影響非常顯著,SVI值高時,出水水質顯著變差。而本試驗的側溝固液分離器則對污泥沉降性能的變 化有較強的承受能力,表3反映了在表面負荷為 50m3/(m2?d)時SVI的變化和側溝出水 SS情況。從表3可以看出,SVI值處于正常范圍時,側溝出水SS優(yōu)良;SVI超過正常范

7、圍時,側溝出水SS相應增大,但仍然穩(wěn)定和良好。從機理上分析,當SVI偏高,污泥沉降性能變差,但污泥的絮凝性能并未改變,沉降性能變差僅僅影響到側溝固液分離機理中靠重力沉降作用的那一方面,但是只要在側溝內(nèi)污泥絮凝形成懸浮層,則阻擋攔截作用就存在,其機理的另一方面并未受到影響,同時隨著懸浮層密度增大,重力沉降性能還有所改善。因此,側溝固液分離器對污泥沉降性能的變化有較強的承受能力。表面負荷33m /(m .d)SVI出水 SS(mg/L)SVI出水 SS(mg/L)507111154167231601272141601375217747921711510418200101527243225側溝位置對

8、固液分離的影響由于側溝內(nèi)懸浮污泥層對固液分離起到了重要作用,而懸浮污泥層能否形成且是否穩(wěn)定,與氧化溝主溝和側溝是否能提供良好的水力條件有關。從前期研究的經(jīng)驗分析,由于主溝的水力條件在氧化溝建成后已確定,因此側溝位置成為主要影響因素。為探討側溝在氧化溝中的理想位置,曾進行了小試。試驗是在一容積為300L的模型氧化溝中進行的,將側溝模型分別置于氧化溝中的不同位置進行觀察(見圖3)。將分離器置于第二直段前部 (圖3中a位置),由于液流經(jīng)過彎道后紊動強烈, 有較強的沖擊作用,且分離器內(nèi)上升氣泡較多,翻動較厲害,污泥層難于形成。對固液分離器將分離器置于第二直段中部 (圖3中b位置),主溝中水流結束彎道流

9、動后流過一段直段距離, 流動趨于穩(wěn)定,紊動有所減弱,分離器內(nèi)上升氣泡減少, 但液流上升流速仍然很大,雖有泥 層形成,但泥層與水之間的界面不清楚,回流趨勢不明顯。將分離器置于第二直段后部 (圖3中c位置),這時主溝中的流動趨于均勻,紊動較弱,泥層形成,且界面清晰,回流的規(guī)律性明顯。由以上試驗觀察可知, 分離器的設置位置對于固液分離及回流的效果影響較大,當主溝流速大、紊動較劇烈時,分離器底部入流流量分布不均,某些局部上升流速大,污泥層形成較為困難。因此,分離器不宜設在水流紊動強烈的位置,主溝的流態(tài)越均勻越穩(wěn)定,側溝的分離效果就越好,并且側溝應離轉刷有足夠的距離,以保證氣水充分分離,避免氣泡在側溝內(nèi)釋放。6結論 側溝固液分離器是一種具有獨特工作原理的高效固液分離設施,有較高的表面負荷,出 水SS指標優(yōu)良,對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變化有較強的承受能力。 分離器宜設置在氧化溝流態(tài)較好的區(qū)段內(nèi),若分離器前設有轉刷,則二者之間的距離應足以使氣水分離,且二者之間應考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