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排煙設計規(guī)程_第1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6/23/b3e57c9e-ac5b-427c-a027-5734acbe5e39/b3e57c9e-ac5b-427c-a027-5734acbe5e391.gif)
![防排煙設計規(guī)程_第2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6/23/b3e57c9e-ac5b-427c-a027-5734acbe5e39/b3e57c9e-ac5b-427c-a027-5734acbe5e392.gif)
![防排煙設計規(guī)程_第3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6/23/b3e57c9e-ac5b-427c-a027-5734acbe5e39/b3e57c9e-ac5b-427c-a027-5734acbe5e393.gif)
![防排煙設計規(guī)程_第4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6/23/b3e57c9e-ac5b-427c-a027-5734acbe5e39/b3e57c9e-ac5b-427c-a027-5734acbe5e394.gif)
![防排煙設計規(guī)程_第5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6/23/b3e57c9e-ac5b-427c-a027-5734acbe5e39/b3e57c9e-ac5b-427c-a027-5734acbe5e39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 總 則1.0.1 為了控制建筑火災的煙氣流動,有利于人員的安全疏散和消防撲救行動的展開,防止和減少民用建筑火災的危害,保障社會的公共安全,制定本規(guī)程。 1.0.2 本規(guī)程適用于新建、擴建和改建的民用建筑。工業(yè)建筑可參照本規(guī)程執(zhí)行。 1.0.3 民用建筑的防煙、排煙設計與施工,應針對火災時煙氣流動的特點,采取可靠的防煙、排煙措施,做到安全適用、技術先進、經濟合理。 1.0.4 防排煙系統(tǒng)的設計采用新技術、新系統(tǒng)、新設備時,應提出合理的技術依據a 1.0.5 防排煙系統(tǒng)的設計、計算、施工;調試及驗收,除執(zhí)行本規(guī)程外,尚應符合現行有關規(guī)范的要求。 2 術語和符號 2.1 術語 2.1.1 防排煙
2、系統(tǒng)smoke control system防煙系統(tǒng)和排煙系統(tǒng)的總稱。2.1.2 防煙系統(tǒng) smoke protection system 采用機械加壓送風方式或自然通風方式,防止煙氣進入疏散通道的系統(tǒng)2.1.3 排煙系統(tǒng) smoke extraction system 采用機械排煙方式或自然通風方式,將煙氣排至建筑物外,維持煙區(qū)內一定能見度的系統(tǒng)。 2.1.4 機械加壓送風 mechanical pressurization 對樓梯間、前室等部位采用機械送風,使該區(qū)域形成正壓區(qū),防止煙氣侵入的方式。2.1.5 機械排煙 mechanical smoke exhausting采用排煙風機,將煙
3、氣排至建筑物外,維持煙區(qū)內一定的能見度。2.1.6 自然通風 natural ventilation采用可開啟外窗或百葉窗等自然的通風方式。2.1.7 中庭 atrium 三層或三層以上、且短邊不小于6m的大容積空間。 2.1.8 煙縷 smoke plume火災煙氣卷吸四周空氣所產生的混合煙氣流。2.1.9 儲煙倉庫 smoke reservoir,在建筑物頂部由垂壁、梁等形成的用于積聚煙氣的空間。2.1.10 擋煙垂壁 smoke curtain用不燃燒材料或難燃材料制成的固定或活動的擋煙設施。2.1.11 清晰高度 clear height煙層底部至室內地平面的高度。2.1.12 軸對稱
4、型煙縷 axisymmetric plume遠離四周墻壁的火災所產生的煙縷。2.1.13 陽臺型煙縷 balcony spill plume煙氣上升到達建筑空間頂部、陽臺或其它大的水平突出物后,水平向突出物邊沿溢出的煙縷。2.1.14 窗口型煙縷 window plume煙氣從門和窗等墻壁開口處溢出的煙縷。2 術語和符號 2.2 符號 A-每層電梯門及疏散門的總有效漏風面積(m2)A0-所有進氣口總面積(m2)Al-門的面積(m2)AF-送風口總面積(m2)Av-排煙口截面積(m2)Aw -窗口開口面積(m2) As-電梯井前室的側面積之和(m2) A4-電梯井圍護墻的面積(m2)-火災增長系
5、數w-窗口煙縷型的修正系數b-從開口至陽臺邊沿的距離(m)Co-進氣口流量系數Cv-排煙口流量系數Cp-空氣的定壓比熱(kJkgK)d-門的把手到門閂的距離(m)d4-開向電梯井的門的總數db-排煙窗下煙氣的厚度(m)F-每層開啟門洞的總面積(m2)F-門的總推力(N)Fdc-門把手處克服閉門器所需的力(N) F4-電梯井機械加壓送風量系數g-重力加速度(ms2) H-排煙空間的建筑高度(m) H1-燃燒物至陽臺的高度(m) Hw-窗口開口的高度(m)Hq-最小清晰高度(m)K-系數L-加壓送風系統(tǒng)的送風量(m3s) L1-保持加壓部位一定的正壓值所需的送風量(m3s)L2-開啟著火層疏散門時
6、為保持門洞處風速所需的送風量(m3s)L3-送風閥門的總漏風量(m3s)M-煙縷質量流量流量(kg/s)n-指數 Nl-漏風門的數量N2-開啟門的數量 N3-漏風閥門的數量0 -環(huán)境溫度下的氣體密度(kgm3)P-壓力差(Pa) Q-火災的熱釋放率(kw)Qc-火災釋放熱量中的對流部分(kw) t-排煙系統(tǒng)啟動時間(s)T-煙氣的絕對溫度(K)To-環(huán)境的絕對溫度(K)T-煙層平均溫度與環(huán)境溫度之差()v-門洞斷面風速(ms)V-排煙量(m3h)w-火源區(qū)域的開口寬度(m)W-煙縷擴散寬度(m)Wl-門的寬度(m)Z-燃料面到煙層底部的高度(m)Zl-火焰極限高度(m)ZB-陽臺之上的高度(m
7、) Zw-開口的頂部到煙層之間的高度(m)3 防煙設計 3.1 一般規(guī)定3.1.1 下列部位應設置防煙系統(tǒng): 1疏散樓梯間; 2 消防電梯前室;3 避難層(間)。 3.1.2公共建筑中高度超過100m的電梯井宜設置機械加壓送風方式的防煙系統(tǒng)。 3.1.3下列樓梯間或前室可以不設置防煙系統(tǒng): 1 防煙樓梯間設有機械加壓送風時的獨立前室;2 利用敞開的陽臺、凹廊作為防煙樓梯間的前室、合用前室,或前室內有不同朝向可開啟外窗的樓梯間; 3 建筑高度低于100m的居住建筑,前室設有符合要求可開啟外窗的樓梯間: 十八層或十八層以下的居住建筑,樓梯間設有符合要求可開啟外窗的前室或前室設有符合要求可開啟外窗時
8、的樓梯間; 4 消防電梯井設有機械加壓送風的消防電梯前室; 5 走道和前室設有機械加壓送風的樓梯間。 3.1.4 防煙方式可采用自然通風方式或機械加壓送風方式。 3.1.5地下建筑或高度超過50m的公共建筑中的防煙樓梯間及其前室、消防電梯前室及二者合用前室的防煙系統(tǒng)應采用機械加壓送風方式。 3.1.6 建筑高度低于100m的居住建筑,其防煙樓梯間及其前室、消防電梯前室及二者合用前室的防煙系統(tǒng)宜采用可開啟外窗的自然方式,當建筑高度超過100m時,宜采用機械加壓送風方式。 3.1.7 高層建筑的封閉樓梯間應靠外墻,并采用自然通風方式,當不能采用自然通風方式時,應采用機械加壓送風方式。3.1.8 加
9、壓送風機的送風量應由保持加壓部位規(guī)定正壓值所需的送風量、門開啟時保持門洞處規(guī)定風速所需的送風量以及采用常閉送風閥門的總漏風量三部分組成。風機的全壓不宜小于300Pa。3.1.9 采用機械加壓送風的部位不宜設置可開啟外窗或百葉窗。 3 防煙設計 3.2 自然通風方式的要求3.2.1 靠外墻的敞開樓梯間、封閉樓梯間、防煙樓梯間每五層內自然通風面積不應小于2.00m2,并應保證該樓梯間頂層設有不小于.80m2的自然通風面積。3.2.2 防煙樓梯間前室、消防電梯前室自然通風面積不應小于2.00m2,合用前室不應小于3.00m2。3.2.3 避難層(間)應設有兩個不同朝向的可開啟外窗或百葉窗,且每個朝向
10、的自然通風面積不應小于2.00m2。3 防煙設計 3.3 機械加壓送風方式的要求3.3.1 機械加壓送風風機可采用軸流風機或中、低壓離心風機,其安裝位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1、送風機的進風口宜直接與室外空氣相聯(lián)通;2、送風機的進風口不宜與排煙機的出風口設在同一層面。如必須設在同一層面時,送風機的進風口應不受煙氣影響;3、送風機應設置在專用的風機房內或室外屋面上。風機房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5h隔墻和1.5h的樓板與其它部位隔開,隔墻上的門應為甲極防火門;4、設常開加壓送風口的系統(tǒng),其送風機的出風管或進風管上應加裝單向風閥;當風機不設于該系統(tǒng)的最高處時,應設與風機聯(lián)動的電動風閥。 3.3.2 加
11、壓送風口設置應符合下列要求:1、樓梯間宜每隔2-3層設一個常開式百葉送風口;合用一個井道的剪刀樓梯應每層設一個常開式百葉送風口;2、前室應每層設-個常閉式加壓送風口,火災時由消防控制中心聯(lián)動開啟火災層的送風口。當前室采用帶啟閉信號的常閉防火門時,可設常開式加壓送風口;3、送風口的風速不宜大于7m/s;4、送風口不宜設置在被門擋住的部位;5、只在前室設機械加壓送風時,宜采用頂送風口或采用空氣幕形式。3.3.3 送風管道應采用不燃燒材料制作,當采用金屬風道時,管道風速不應大于20m/s;當采用內表面光滑的混凝土等非金屬材料風道時,不應大于15m/s。3.3.4 當加壓送風管穿越有火災可能的區(qū)域時,
12、風管的耐火極限應不小于1h。3.3.5 送風井道應采用耐火極限不小于lh的隔墻與相鄰部位分隔,當墻上必須設置檢修門時應采用丙級防火門。3.3.6 當系統(tǒng)的余壓超過最大壓力差時,應設置余壓調節(jié)閥或采用變速風機等措施。最大壓力差應由公式5.1.3計算確定。3.3.7 封閉樓梯間、防煙樓梯間的機械加壓送風的風量應由公式5.1.1計算確定,或按表3.3.7-1、3.3.7-2規(guī)定確定;當計算值和本表不-致時;應按二者中較大值確定;前室的機械加壓送風的風量應由公式5.1.1計算確定。表.封閉樓梯間、防煙樓梯間 (前室不送風)的加壓送風量系統(tǒng)負擔層數(層)加壓送風量(m3h)2025000-3000020
13、-3235000-40000表.封閉樓梯間、防煙樓梯間(前室送風)的加壓送風量 系統(tǒng)負擔層數(層)送風部位加壓送風量(m3h)20防煙樓梯間 160002000020-32防煙樓梯間20000-25000注:1.表3.3.7-l與表3.3.7-2的風量按開啟2.00mxl.60m的雙扇門確定。當采用單扇門時,其風量可乘以0.75系數;當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出入口時,其風量應乘以1.一1.75系數。開啟門時,通過門風速不宜小于0.7m/s。2.風量上下限選取應按層數、風道材料、防火門漏風量等因素綜合比較確定。3.3.8 超過32層或建筑高度超過100m的高層建筑,其送風系統(tǒng)和送風量應分段設計。3.3
14、.9 前室均設機械加壓送風的剪刀樓梯間可合用一個機械加壓送風風道,其風量應按二個樓梯間風量計算,送風口應分別設置。3.3.10 封閉避難層(間)的機械加壓送風量應按避難層(間)凈面積每平方米不少于30m3h計算。3.3.11 電梯井的機械加壓送風量可根據電梯井的縫隙量及煙囪效應大小,進行模擬計算或按每層送風量為1350m3h計算。3.3.12 機械加壓送風應滿足走廊一前室一樓梯間的壓力呈遞增分布,余壓值應符合下列要求:1 前室、合用前室、消防電梯前室、封閉避難層(間)與走道之間的壓差應為25-30Pa;2 封閉樓梯間、防煙樓梯間、防煙電梯井與走道之間的壓差應為40-50Pa。注:當走道和前室同
15、時設有機械加壓送風或前室(合用前室)設有機械加壓送風而防煙樓梯間采用自然通風方式時,可不受本條限制。4 排煙設計 4.1 一般規(guī)定4.1.1 下列部位應設排煙系統(tǒng):1 公共建筑的中庭;2 高層建筑和地下建筑的辦公室(局部管理用房除外)、走道;3 設有集中式空氣調節(jié)系統(tǒng)旅館的走道;4 商場、餐廳、公共娛樂場所等人員集中且可燃物較多的活動場所;5 汽車庫;6 舞臺、演播室。4.1.2 下列部位可不設排煙系統(tǒng):1 除旅館外,走道的裝修采用不燃材料,且室內設有符合要求的排煙設施或房門至安全出口的距離小于20m的走道;2 走道或回廊設有排煙設施,單元的建筑面積小于100m2的房間;3 當室內或走道沒有符
16、合要求的排煙設施時,無可燃物或可燃物較少且高度大于30m的中庭、大堂;4 機電用房;5 機械立體汽車庫及建筑面積小于2000m2的單層汽車庫;6 煙縷充滿儲煙倉的時間超過10min的一般場所。4.1.3 排煙系統(tǒng)可采用自然通風方式或機械排煙方式,多層建筑宜采用自然通風方式。4.1.4 無回廊的中庭,其建筑的使用層面宜設機械排煙系統(tǒng);有回廊的中庭,其建筑的使用樓層無排煙系統(tǒng)時,其回廊宜設機械排煙系統(tǒng);中庭與回廊或室內部位之間宜設擋煙垂壁或卷簾。4.1.5 敞開樓梯和自動扶梯穿越樓板的口部,應設擋煙垂壁或卷簾。4.1.6 防煙分區(qū)不宜大于2000m2,長邊不應大于60m。當防煙分區(qū)面積超過2000
17、m2或長邊大于60m時,應采用擋煙垂壁、隔墻或梁劃分防煙分區(qū),其下垂高度應由計算確定,且應滿足疏散所需的清晰高度。最小的清晰高度應由公式5.2.1計算確定。4.1.7 當煙縷的質量流量大于150kgs,或儲煙倉的煙層溫度與周圍空氣溫差小于15時,應重新調整排煙措施。4.1.8 設有排煙系統(tǒng)的部位宜設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并應設補風系統(tǒng)。補風系統(tǒng)可采用機械送風方式或自然進風方式。4.1.9 室內或走道的任一點至最近排煙管道的排煙口或可開啟外窗、百葉窗的水平距離不應大于30m。 4 排煙設計 4.2 火災模型的確定和排煙量4.2.1 各類場所的火災模型可由公式5.2.2計算或按表4.2.1確定。當噴淋
18、設置高度大于10m時,應按無噴淋場所對待。表4.2.1 熱釋放量 熱釋放量Q()設有噴淋的商場設有噴淋的辦公室、客房.設有噴淋的公共場所.設有噴淋的汽車庫.設有噴淋的超市、倉庫設有噴淋的中庭無噴淋的辦公室、客房無噴淋的汽車庫無噴淋的中庭無噴淋的公共場所無噴淋的超市、倉庫注:設有快速響應噴頭的場所可按本表減小40%4.2.2 排煙風量應由公式5.2.5計算確定,但下列場所應按以下規(guī)定確定:1 設有噴淋的客房,其走道或回廊的機械排煙量不應小于9000m3h;具備自然通風條件的走道,當走道兩側自然通風面積均不小于12m2時可不設置機械排煙系統(tǒng);2 無噴淋的客房,或單元的建筑面積小于100m2且設有噴
19、淋的房間,其走道或回廊的機械排煙量不應小于13000m3h;當走道兩側自然通風面積均不小于2m2時可不設置機械排煙系統(tǒng);3 隔間面積小于500m2的房間,其排煙量可按60m3hm2 計算,或設置不小于室內面積2的可開啟外窗;4 設有噴淋的大空間辦公室、汽車庫,其排煙量可按6次h換氣計算且應不小于30000m3h,或設置不小于室內面積2的可開啟外窗或百葉窗。 4 排煙設計 4.3 自然通風方式的要求4.3.1 可開啟外窗或百葉窗應設置在排煙區(qū)域的頂部或外墻,當設置在外墻上時,其設置高度不應低于儲煙倉的下沿或室內高度的l2,并應沿火災氣流方向開啟。4.3.2 可開啟外窗的面積應由公式5.2.6計算
20、確定并符合下個要求:1 當開窗角大于70o時,其面積可按其窗面積計算;2 當開窗角小于70o時,其面積應按其水平投影面積計算;3 當采用側拉窗時,其面積應按開啟的最大窗口面積計算。4.3.3 中庭及建筑面積大于500m2且兩層以上的商場、公共娛樂場所宜設置與火災報警系統(tǒng)聯(lián)動的自動排煙窗;當設置手動排煙窗時,應設有方便開啟的裝置。 4 排煙設計 4.4 機械排煙方式的要求4.4.1 排煙風機應采用離心式或軸流排煙風機(滿足280時連續(xù)工作30min的要求),排煙風機入口處應設置能自動關閉的排煙防火閥,并聯(lián)鎖關閉排煙風機。4.4.2 排煙風機宜設在建筑物的頂部,煙氣出口宜朝上,并應高于加壓送風機的
21、進風口,兩者垂直距離不應小于3m或水平距離不應小于10m。當系統(tǒng)中任一排煙口或排煙閥開啟時,排煙風機應能自行啟動。4.4.3 排煙管道必須采用不燃材料制作,管道內風速,當采用金屬管道時不宜大于20m/s;當采用內表面光滑的混凝土等非金屬材料管道時,不宜大于15ms。4.4.4 當吊頂內有可燃物時,吊頂內的排煙管道應采用不燃燒材料進行隔熱,并應與可燃物保持不小于150mm的距離。4.4.5 排煙系統(tǒng)與通風、空氣調節(jié)系統(tǒng)宜分開設置。當合用時,應符合下列條件:1 系統(tǒng)的風口、風道、風機等應滿足排煙系統(tǒng)的要求;2 當火災被確認后,應能開啟排煙區(qū)域的排煙口和排煙風機,并在15s內自動關閉與排煙無關的通風
22、、空調系統(tǒng)。4.4.6 排煙井道應采用耐火極限不小于1h的隔墻與相鄰區(qū)域分隔;當墻上必須設置檢修門時,應采用丙級防火門;水平排煙管道穿越防火墻時,應設排煙防火閥;當穿越兩個及兩個以上防火分區(qū)或排煙管道在走道的吊頂內時,其管道的耐火極限不應小于1h;排煙管道不應穿越前室或樓梯間,如確有困難必須穿越時,其耐火極限不應小于2h。4.4.7 排煙口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1 排煙口應設在儲煙倉內; 2 排煙口應常閉,火災時由火災自動報警裝置聯(lián)動開啟排煙區(qū)域的排煙口,且在現場設置手動開啟裝置; 3 排煙口的設置宜使煙流方向與人員疏散方向相反,排煙口與安全出口的距離不應小于1.5m(盡量遠離安全出口);
23、4 排煙口的風速不宜大于10ms。 4 排煙設計 4.5 排煙區(qū)域排煙時所需的補風要求4.5.1 補風量不應小于排煙量的50,空氣應直接從室外引入,且送風口或空氣入口應設在儲煙倉以下。4.5.2 送風口的風速不宜大于10ms,公共聚集場所不宜大于5ms。4.5.3 設有機械排煙的走道或小于500m2的房間,可不設補風系統(tǒng)。4.5.4 排煙區(qū)域所需的補風系統(tǒng)應與排煙系統(tǒng)聯(lián)動開啟,送風口位置宜設在同一空間內相鄰的防煙分區(qū)且遠離排煙口,兩者距離不應小于5m. 5 防排煙系統(tǒng)設計計算 5.1 防煙系統(tǒng)設計計算5.1.1 前室或樓梯間的機械加壓送風量應按以下公式計算LL1十L2十L3 (5.1.1-1)
24、式中 L-加壓送風系統(tǒng)的總送風量(m3s) L1.827AP1/n1.25N1 (5.1.1-2)式中 L1-保持加壓部位一定的正壓值所需的送風量 (m3s);A-每層電梯門及疏散門的總有效漏風面積(m2);門縫寬度:疏散門,0.002-0.004m;電梯門,0.005-0.006m;P-壓力差(Pa);樓梯間取40-50Pa,前室取25-30Pa;n-指數(一般取2);1.25-不嚴密處附加系數;Nl-漏風門的數量;當采用常開風口時:取樓層數當采用常閉風口時:取1L2FVN2 (5.1.1-3)式中 L2-開啟著火層疏散門時為保持門洞處風速所需的送風量(m3s);F-每層開啟門的總斷面積(m
25、2);v-門洞斷面風速(ms)取0.7-12ms;N2-開啟門的數量;當采用常開風口時:20層及以下取2.20層以上取3當采用常閉風口時:取lL30.083AFN3 (5.1.1-4)式中L3-送風閥門的總漏風量(m3s);AF-每層送風閥門的總面積(m2);0.083-閥門單位面積的漏風量(m3sm2);N3-漏風閥門的數量; 、當采用常開風口時:取0當采用常閉風口時:取樓層數5.1.2 電梯井的機械加壓送風量應按以下公式計算當有前室時 LF40.0014(A3十4) (5.1.2-1)當無前室時 LF4(0.0023d4十0.0014a4) (5.1.2-2)式中d4-開向電梯井的門的總數
26、,當每扇門的周長(c)大于6m時應乘以c6的調整系數;a4-電梯井圍護墻的面積(m2);As-電梯井前室的側墻面積之和(m2);F4-電梯井機械加壓送風量系數,由圖5.1.2查出圖512 電梯井機械加壓送風量系數注:雙開門按兩扇門處理,如門有密封裝置時按12扇門計算5.1.3 機械加壓送風系統(tǒng)最大壓力差應按以下公式計算P2(F-Fdc)(W1-d)(W1A1) (5.1.3)式中A1-門的面積(m2);d-門的把手到門閂的距離(m);F-門的總推力(N),一般取110N;Fdc-門把手處克服閉門器所需的力(N);W1-門的寬度(m) 5 防排煙系統(tǒng)設計計算 5.2 排煙系統(tǒng)設計計算5.2.1
27、最小的清晰高度應按以下公式計算:Hq1.6十0.1H (5.2.1)式中Hq-最小清晰高度(m)H-排煙空間的建筑高度(m)5.2.2 火災熱釋放量應按以下公式計算Qat2 (5.2.2)式中Q-火災熱釋放量(kW);t-排煙系統(tǒng)啟動時間,一般取300s;a-火災增長系數(按表5.2.2取值)表5.2.2 火災增長系數火情典型材料火災增長系數慢0.0029中等棉花聚酯海綿0.012 快滿裝郵袋泡沫塑料疊起的木箱0.047 特快含甲醇酒精的火速燃的軟包家具0.1885.2.3 煙縷質量流量應按以下公式計算:1 軸對稱型煙縷當ZZ1 M0.071Qc353十0.0018c (5.2.3一1)ZZ1
28、 M0.035Qc (5.2.3-2)ZZ1 M0.032 Qc35Z (5.2.3一3)Z10.166Qc25 (5.2.3-4)式中 Qc-熱釋放量的對流部分,一般取值為0.7Q(kW) z-燃料面到煙層底部的高度(m) z1-火焰極限高度(m) M-煙縷質量流量(kgs)2 陽臺型煙縷 M0.4l(QW)(Z十0.3H)1十0.063(B十0.6H1)W3(5.2.3-5)式中 H1-燃料至陽臺的高度(m);Z-陽臺之上的高度(m); W-煙縷擴散寬度(m);Ww+b W-火源區(qū)域的開口寬度(m) b-從開口至陽臺邊沿的距離(m)當Z13W,陽臺型煙縷的質量流量可使用公式(5.2.3-1
29、)。3 窗口型煙縷M0.68(AwHw2)3(w十w)53十1.5AwHw(5.2.3-6)w2.4Aw25Hw5-2.1Hw (5.2.3-7)式中 Aw-窗口開口的面積(m2) Hw-窗口開口的高度(m) Zw-開口的頂部到煙層的高度(m) w-窗口煙縷型的修正系數5.2.4 煙氣層溫度應按以下公式計算或查表5.2.4:T Qc/( MC)式中 T-煙氣平均溫度與環(huán)境溫度的差()Cp-空氣的定壓比熱,一般取1.02(kJkgK)表.火災煙氣速查表Q1MW火災煙氣Q1.5MW火災煙氣2.5MW火災煙氣M(kgs)TV(m3s)M(kgs)TV(m3s)M(kgs)TV(m3s)4 1755.
30、32 4 263 6.32 6 292 9.986117 6.98 6 175 7.99 10 17513.318 88 6.66 1010511.3215117 17.4910 7010.311570 15.482088 21.6812 5811096205319.68 25 7025.815 47 14.5125 4224.533058 29.942035 18.64303527.963550 34.1625 28 22.8 353032.16 40 44 38.3230 2326.940 2636.28503546.635 20 31.15 50 21 44.65 60 29 54.96
31、401835.3260 18 53.175 2367.435014 43.6751465.481001888.560 12 52 100 10.5 86.0 12015105.1續(xù)表. Q3MW火災煙氣Q4MW火災煙氣5MW火災煙氣M(kgs)TV(m3s)M(kgs)TV(m3s)M(kgs)TV(m3s)826312.64835014.64952521.51021014.31028016.312417241514018.451518720.4815333262010522.642014024.641827829258426.82511228.82420834307030.96309332.
32、943016739356035.14358037.143613943405339.32407041.285010055504249.05505649.65657767603555.92604758.02806379752868.48753770.35955391.51002189.31002891.311045103.512018106.212023107.881303812014015122.614020124.615033136QMW火災煙氣 QMW火災煙氣 2MW火災煙氣M(kgs)TV(m3s)M(kgs)TV(m3s)M(kgs)TV(m3s)826312.64835014.6495
33、2521.51021014.31028016.312417241514018.451518720.4815333262010522.642014024.641827829258426.82511228.82420834307030.96309332.943016739356035.14358037.143613943405339.32407041.285010055504249.05505649.65657767603555.92604758.02806379752868.48753770.35955391.51002189.31002891.311045103.512018106.21202
34、3107.881303812014015122.614020124.6150331365.2.5 排煙量應按以下公式計算或查表5.2.3: V=(5.2.5)式中 V-排煙量(m3s);o-環(huán)境溫度下氣體的密度(kgm3)通常t020,o1.2kgm3;To-環(huán)境的絕對溫度(K);T-煙氣的絕對溫度(K),TTo十To5.2.6 采用自然排煙方式所需通風面積的計算(5.2.6)式中Av-排煙口的截面積(m2);Ao-所有進氣口的總面積(m2);Cv-排煙口流量系數(通常選定在0.5-0.7之間);Co-進氣口的流量系數(通常約為0.6);o-環(huán)境溫度下氣體的密度(kgm3);g-重力加速度(m
35、s2);db-排煙窗下煙氣的厚度(m);T-煙氣的絕對溫度(K),TT十To;To-環(huán)境的絕對溫度(K)。注:公式中AvCv在計算時應采用試算法 6 防排煙系統(tǒng)施工 6.1 一般規(guī)定6.1.1 防排煙系統(tǒng)必須按批準的設計圖紙施工,修改設計應有設計單位的變更通知或認可。6.1.2 防排煙系統(tǒng)所使用的主要材料、設備等產品應具有出廠檢驗合格證和由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中心出具的檢驗報告。6.1.3 防排煙系統(tǒng)施工、調試除應符合本規(guī)程外,尚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規(guī)范的規(guī)定6.1.4 防排煙系統(tǒng)的設備安裝,應符合其產品說明書的有關要求。 6.2送風、排煙管道施工6.2.1 送風、排煙管道可采用鍍鋅鋼板等金屬
36、材料,或采用混凝土砌塊等非金屬材料制成。6.2.2 金屬送風、排煙管道的制作和安裝應符合下列要求:1 金屬送風、排煙管道的最小壁厚應按表6.2.2-1選用:表.金屬送風、排煙管道的最小壁厚(mm)類別風管直徑或長邊尺寸圓形風管矩形風管送風系統(tǒng)排煙系統(tǒng)80-3200.50.50.8340-4500.60.60.8480-6300.80.60.8670-10000.80.80.81120-12501.01.01.01320-20001.21.01.22500-40001.21.21.22 風管法蘭材料規(guī)格應按表.-、.-選用 表.-圓形風管法蘭 風管直徑(mm)法蘭材料規(guī)格扁鋼角鋼14020x4-
37、150-28025x4-300-500-25x3530-1250-30x41320-2000-40x4 表.-矩形風管法蘭 風管長邊尺寸(mm)法蘭用料規(guī)格(角鋼)63025x3670-1250 30x41320-250040x43000-400050x53 風管支、吊架的間距,應符合下列要求:1)風管水平安裝,其直徑或長邊尺寸小于400mm時,間距不應大于4m;大于或等于400mm時,不應大于3m;2)風管垂直安裝,間距不應大于4m,但每根立管的固定件不應少于2個;4 機械防排煙系統(tǒng)的矩形風道的接縫應采用咬口形式,接逢處須保持密封;金屬送風、排煙管道的單位面積允許漏風量應符合通風與空調工程施
38、工及驗收規(guī)范GB50243-97中表3.1.14規(guī)定。送風管道的工作壓力500Pa時,漏風量按低壓系統(tǒng)的規(guī)定;500Pa時,按中壓系統(tǒng)的規(guī)定。排煙管道均按中壓系統(tǒng)的規(guī)定。5 管道的連接采用法蘭連接;6 管道與風機的連接,宜采用法蘭連接,或采用不燃燒材料的柔性連接;7 管道穿越隔墻時,管道與隔墻之間的空隙,應采用水泥沙漿等非燃燒材料嚴密填塞; 8 排煙管道的隔熱層應采用厚度不小于40mm的不燃絕熱材料進行隔熱(如礦棉、巖棉、硅酸鋁等); 6.2.3 非金屬管道的制作要求應符合下列要求:1 當采用混凝土或磚砌塊等非金屬材料風道時應保證管道的氣密性,灰縫必須飽滿。2 管道的內表面采用磚砌或混凝土時應
39、用水泥沙漿抹平;采用玻璃鋼等其它材料時,內壁要求平整。6.3 送風機、排煙風視的安裝6.3.1送風機、排煙風機應設在混凝土或鋼架基礎上,但不設減震裝置。6.3.2 若排煙系統(tǒng)必須與空調系統(tǒng)共用,需要設置減震裝置時,不應使用橡膠減震裝置。6.3.3 送風機、排煙風機外殼至墻壁或其它設備的距離不應小于600mm.6.3.4 排煙風機宜設在該系統(tǒng)最高排煙口之上。機房圍護結構的耐火極限應不小于2.5h,機房的門應采用乙級防火門。 6.4 送風機、排姻風機與管道的連接6.4.1 送風機、排煙風機與管道的連接方式應恰當,以減少風量的損失。6.4.2 送風機與管道連接時,在管道轉彎處宜加裝導流葉片,保證氣流
40、順暢。 6.5 送風口、排煙口的安裝6.5.1 送風口、排煙口應可靠地固定在設計位置上。6.5.2 送風口(閥)與排煙口(閥)的機械傳動部件應不脫落、不松弛、運行可靠。6.5.3 消防控制中心給出的動作信號或現場手動操作,必須能使送風口、排煙口可靠的動作。6.5.4 走道排煙閥及前室常閉送風閥手控纜繩安裝,其長度應不大于6m,90o彎曲應不多于3個,半徑不小于300mm ;預埋管不應有死彎及癟陷。6.5.5 風口與風管的連接應嚴密、牢固,邊框與建筑裝飾面貼實,外表面應平整。 7 防排煙系統(tǒng)試運轉及調試7.1 一般規(guī)定7.1.1 防排煙系統(tǒng)在安裝完畢投入使用前,必須進行系統(tǒng)的測定和調試。7.1.
41、2 防排煙系統(tǒng)的測定和調試應包括下列項目:1 設備單機試運轉及調試;2 系統(tǒng)聯(lián)動試運轉及調試。 7.2 設備單機試運轉及調試7.2.1 逐個進行前室常閉送風口的手動開啟、手動復位試驗。執(zhí)行機構動作應靈敏,脫扣鋼絲的連接應不松弛,不脫落。7.2.2 手動開動送風機(排煙風機),風機應正常運轉30min,無異常聲響。7.2.3 送風機(排煙風機)入口處風量應與銘牌值相符。7.2.4 逐個檢查送風口(排煙口)與風道連接處,不應有風量泄漏。7.2.5 逐個檢查送風口(排煙口),應牢固安裝在指定位置上。7.2.6 在低、中、高區(qū)各選一層面為模擬火災層,開啟送風機和該層的送風口,測試該層送風口處的風速應達
42、到設計要求。設置常開送風口的樓梯間或前室直接開啟送風機。7.2.7 在低、中、高區(qū)各選一層面為模擬火災層,測試該層排煙口處的風速應達到設計要求。 7.2.8 調試記錄按表7.2.8規(guī)定執(zhí)行。序號系統(tǒng)編號設備名稱設置位置風量(m3/h)功率(kW)速度(r/min)電流(A)生產廠家額定值實際值額定值實際值額定值實際值額定值實際值調試結果調試人員:建設單位: (公章) 施工單位: (公章)代表: 年 月 日 代表: 年 月 日 7.3 系統(tǒng)聯(lián)動試運轉及調試7.3.1 進行前室的常閉送風口與送風機的聯(lián)動試驗,當任何一個送風口開啟時,送風機均能自動啟動。7.3.2 與火災報警系統(tǒng)聯(lián)動調試:當前室設置
43、常閉送風口時,接受聯(lián)動指令后,應能開啟該層的送風口;當前室或樓梯間為常開送風口時,接受聯(lián)動指令后,應能直接啟動送風機。7.3.3 進行排煙口與排煙風機的聯(lián)動試驗:任何一個排煙口開啟時,排煙風機均能自動啟動。7.3.4 與火災報警系統(tǒng)聯(lián)動調試:排煙口平時應保持關閉狀態(tài),當接受聯(lián)動指令時,應能開啟火災層的排煙口。8 防排煙系統(tǒng)的驗收8.1 一般規(guī)定8.1.1 系統(tǒng)竣工后,建設單位應向公安消防機構提出工程消防檢收申請。8.1.2 申請驗收時,建設單位應提交下列技術文件:1. 建筑消防設施檢測單位出具的技術測試報告;2. 系統(tǒng)竣工圖;3. 設計變更文字記錄;4 開通調試記錄;5 送風機、排煙風機、送風
44、口、排煙口、排煙防火閥等產品合格證和由國家質量監(jiān)督驗中心出具的檢驗報告; 6 管理、維護人員登記表。 8.2 防排煙系統(tǒng)設備外觀驗收8.2.1 送風機、排煙風機的安裝情況應符合本規(guī)程第6.3節(jié)的要求;8.2.2 送風機、排煙風機與管道的連接情況應符合本規(guī)程第6.4節(jié)的要求;8.2.3 送風口、排煙口的安裝情況應符合本規(guī)程第6.5節(jié)的要求。8.3 防排煙系統(tǒng)設備功能驗收8.3.1 設備手動功能驗收1 送風機、排煙風機應能正常手動開啟和關閉;2 前室送風口、排煙口應按實際數量的 10-20%進行手動開啟和復位功能檢查;8.3.2 設備聯(lián)動功能驗收任一樓層的探測器或手動按鈕報警,送風機開啟、(火災層)送風口開啟、排煙風機開啟、(火災層)排煙口開啟。8.4 防排煙系統(tǒng)技術性能驗收8.4.1 具有可開啟外窗的防排煙系統(tǒng)驗收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鴨苗產業(yè)鏈上下游協(xié)同發(fā)展合作合同
- 2025年度二零二五年度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施工合同
- 2025年度攪拌樁施工環(huán)境保護責任合同
- 2025年度環(huán)保型混凝土銷售合同示范文本
- 2025年度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招投標項目管理合同
- 2025年捻線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度智能交通信號系統(tǒng)安裝承包合同
- 2025年度酒店設施設備承包經營與維護服務合同
- 2025年度數據科技公司兼職數據分析師勞動合同
- 2025年度專業(yè)鍋爐安裝供暖服務合同范本
- 山東省濟寧市2025屆高三歷史一輪復習高考仿真試卷 含答案
- 五年級數學(小數乘法)計算題專項練習及答案
- 交通法規(guī)教育課件
- 產前診斷室護理工作總結
- 6S管理知識培訓課件
- 醫(yī)院培訓課件:《猴痘流行病學特點及中國大陸首例猴痘病例調查處置》
- 氫氣-安全技術說明書MSDS
- 產科護士臨床思維能力培養(yǎng)
- 開曼群島公司法2024版中文譯本(含2024年修訂主要內容)
- 市政工程人員績效考核制度
- 公園景區(qū)安全生產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