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層物理復習資料_第1頁
油層物理復習資料_第2頁
油層物理復習資料_第3頁
油層物理復習資料_第4頁
油層物理復習資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砂巖的粒度組成:是指不同粒徑范圍(粒級)的顆粒占全部顆粒的百分數(shù)(含量),通常以質(zhì)量百分數(shù)來表示。(篩析法、沉降法)粒度組成分布曲線:表示了各種粒徑的顆粒所占的百分數(shù)。曲線尖峰越高,表明該巖石以某一粒徑顆粒為主,巖石粒度組成越均勻;曲線尖峰越靠右,表明巖石粗顆粒越多。粒度組成累計分布曲線:上升段越陡表明巖石顆粒越均勻。2.比面:單位體積巖石內(nèi)孔隙總內(nèi)表面積或單位體積巖石內(nèi)巖石骨架的總表面積。(砂巖的砂礫越細,其比面越大,骨架分散程度越高。)3.膠結(jié)物:碎屑巖中除碎屑顆粒以外的化學沉淀物。泥質(zhì)、鈣質(zhì)、硫酸鹽最常見。4.空隙:巖石顆粒間未被膠結(jié)物充滿或未被其它固體物質(zhì)所占據(jù)的空間。5.巖石的孔

2、隙類型 1) 按孔隙大小的分類 超毛細管孔隙孔隙直徑大于0.5mm或裂縫寬度大于0.25mm; 毛細管孔隙孔隙直徑介于0.50.0002mm或裂縫寬度介于0.250.0001mm之間的孔隙; 微毛細管孔隙孔隙直徑小于0.0002mm或裂縫寬度小于0.0001mm的孔隙。2)孔隙按連通性的分類:連通孔隙和死孔隙3)巖石孔隙按生成時間分類:原生孔隙、次生孔隙4)孔隙按組合關系分類:孔道、吼道6.孔喉比:孔隙直徑與喉道直徑的比值??缀肀仍酱髮Σ捎驮讲焕?,滲透率越低。7.孔隙配位數(shù):每個孔道所連同的喉道數(shù),配位數(shù)越高采油越有利。8.巖石的絕對孔隙度(a)是巖石的總孔隙體積Va與巖石外表體積Vb的比值。

3、9.巖石的有效孔隙度(e) 巖石中有效孔隙的體積Ve與巖石外表體積Vb之比。10.巖石的流動孔隙度(f) 在含油巖石中,流體能在其中流動的孔隙體積Vf與巖石外表體積Vb之比。 (絕對孔隙度a有效孔隙度e流動孔隙度f)11.巖石孔隙度的測定 :液體(水或煤油)飽和法,方法及步驟:a.將已洗凈、烘干的巖樣在空氣中稱質(zhì)量為W1;b.將巖樣抽成真空然后飽和煤油,在空氣中稱出飽和煤油后的巖樣質(zhì)量記為W2;c.巖樣飽和煤油后在煤油中稱的質(zhì)量記為W3。12.影響孔隙度大小的因素1. )顆粒的排列方式及分選性:巖石分選差,會降低孔隙度和滲透率2. )巖石的礦物成分與膠結(jié)物質(zhì):在其它條件相同時,一般石英砂巖比長

4、石砂巖儲油物性好。(泥質(zhì)膠結(jié)的砂巖較為疏松,孔隙性好,伴隨膠結(jié)物含量的增加,粒間孔隙度顯著降低)3. )埋藏深度與壓實作用:孔隙度隨著埋深的增加而降低。某種流體的飽和度:儲層巖石孔隙中某種流體所占的體積與巖石孔隙體積的比值。原始含油飽和度Soi 油藏投入開發(fā)以前所測出的含油飽和度。(地層中原始狀態(tài)下含油體積Voi與巖石孔隙體積VP之比。原始含水飽和度(束縛水飽和度Swi) 油藏投入開發(fā)前儲層巖石孔隙空間中原始含水體積Vwi和巖石孔隙體積VP的比值。當前油、氣、水飽和度:是指在油田開發(fā)的不同時期、不同階段所測得的油、氣、水飽和度。殘余油飽和度Sor經(jīng)過某一采油方法或驅(qū)替作用后,仍然不能采出而殘留

5、于油層孔隙中的原油,其體積在巖石孔隙中所占體積的百分數(shù)。剩余油:主要是驅(qū)油劑波及不到的死油區(qū)內(nèi)的原油及驅(qū)油劑波及到了但仍驅(qū)不出來的殘余油。確定油、氣、水飽和度 原始樣質(zhì)量W1 烘干巖樣質(zhì)量W2 抽提的水的體積Vw 達西定律 Q在壓差P下,通過巖心的流量,cm3/sA巖心截面積,cm2;P流體通過巖心的壓力差,10-1MPa;L巖心長度,cm;流體粘度,mPa sK是比例常數(shù),僅與巖性有關,即巖石的絕對滲透率,m2。巖石絕對滲透率:不與巖石發(fā)生任何物理、化學反應的不可壓縮流體,100%飽和巖心后,在線性滲流條件下測得的巖石滲透率。單位:1達西(D)103毫達西(mD) 1 mD 1103m2 1

6、D1m2測定巖石滲透率必須滿足三個條件:巖石中全部孔隙為單相液體所飽和,液體不可壓縮,巖心中流動是穩(wěn)態(tài)單相流; 流體性質(zhì)穩(wěn)定,不與巖石表面發(fā)生物理、化學反應; 通過巖心的滲流為一維直線滲流。氣測滲透率的計算 氣體滑動效應:靠近孔隙壁表面的氣體分子與孔道中心分子流速幾乎沒什么差別,這種滲流特性稱之為氣體滑動效應。氣體滑脫效應的結(jié)果 1.)同一巖石的氣測滲透率大于液測的巖石滲透率;2.)平均壓力愈小,氣測滲透率愈大;3.)不同氣體所測得滲透率值也不同;4.)巖石不同,氣測滲透率與液測滲透率差值大小不同。致密巖心的滑脫效應嚴重。等效液體滲透率(克氏滲透率):當壓力增至無窮大時,氣測滲透率不再變化而趨

7、于一個常數(shù)K,這個數(shù)值一般接近于液測滲透率。影響巖石滲透率的因素 1. )巖石骨架構成、巖石構造(疏松砂巖的粒度越細,分選性越差,滲透率越低)2. )巖石孔隙結(jié)構的影響(粒度細,孔隙半徑小,則巖石比面大,滲透率低)3.)地層靜壓力、膠結(jié)作用和溶蝕作用的影響壓實作用使孔隙通道急劇變小,孔喉比劇增,曲折度增大,滲透率下降;膠結(jié)作用使孔隙通道變小,孔喉比增大,粗糙度增大,滲透率降低;溶蝕作用使孔隙度增大,但對于滲透率不一定。4. )構造作用和其它作用(構造作用形成的斷裂和裂隙使儲層的孔隙度和滲透率都增大)儲層的速敏性:指地層微粒在高速流體作用下在孔隙中的運移并在喉道處堆集,形成“橋堵”,造成孔隙阻塞

8、和地層滲透性降低的現(xiàn)象。儲層的水敏性:與地層不配伍的外來流體進入地層后,引起(蒙皂石 伊利石)粘土礦物膨脹、分散、運移而導致滲透率下降的現(xiàn)象。儲層的鹽敏性:是指對于水敏性地層,當含鹽度下降時導致粘土礦物晶層擴張增大、膨脹增加,地層滲透率下降的現(xiàn)象。儲層的酸敏性:酸化液進入地層后與地層中的酸敏性礦物發(fā)生反應,產(chǎn)生凝膠、沉淀或釋放出微粒,使地層滲透率下降的現(xiàn)象。儲層的堿敏性:是指具有堿性的油田工作液進入儲層后,與儲層巖石或儲層流體接觸而發(fā)生反應產(chǎn)生沉淀,使儲層滲透能力下降的現(xiàn)象。(與堿的反應活性從高到低高嶺石、石膏、蒙皂土、伊利石、白云石、 沸石)儲層的水鎖效應:外來流體進入地層,由于毛細管力滯留

9、作用,地層驅(qū)動力不能將外來流體完全排出地層,造成儲層含水飽和度增加,油氣相滲透率下降的現(xiàn)象。天然氣組成的三種表示方法:摩爾組成、體積組成、質(zhì)量組成。地層水總礦化度:表示水中正、負離子含量的總和。天然氣視分子量:標準狀態(tài)下1mol(0,1atm,22.4l)天然氣具有的質(zhì)量,即平均分子量。天然氣的密度:在一定溫度、壓力下,單位體積天然氣的質(zhì)量。 天然氣的密度,kgm3P天然氣所處的壓力,MPa;M天然氣的分子量,kg/kmol;T天然氣的絕對溫度,K;Z天然氣偏差因子;R通用氣體常數(shù),R = 0.008314MPa*m3/(kmol*K)天然氣的相對密度:在石油行業(yè)標準狀況下(20,0.101M

10、Pa),天然氣的密度與干燥空氣密度之比。偏差系數(shù)(壓縮因子、偏差因子):給定壓力和溫度下,實際氣體所占的體積與等量理想氣體所占有的體積之比。Ppc天然氣的視臨界壓力; Tpc天然氣的視臨界溫度;Vi組分i的摩爾分數(shù);Pci組分i的臨界壓力;Tci組分i的臨界溫度Ppr視對比壓力;Tpr視對比溫度。天然氣中同時含有H2S和CO2兩種非烴成分且濃度較高時,非烴組分的體積含量高于5%時非烴校正-圖版修正法B天然氣中H2S的摩爾分數(shù); 視臨界溫度校正系數(shù),它取決于H2S和CO2的濃度。計算天然氣的壓縮因子Z的步驟:(1)根據(jù)已知天然氣的組成或相對密度計算視臨界參數(shù):Tpc,Ppc;(2)如含有非烴CO

11、2,H2S ,對視臨界參數(shù)進行校正(3)根據(jù)給定的溫度、壓力計算視對比參數(shù):Tpr,Ppr;(4)查圖版求出偏差系數(shù)Z。天然氣的地層體積系數(shù)(Bg):一定量的天然氣在油氣層條件(某一p、T)下的體積VR與其在地面標準狀態(tài)下(20,0.1MPa)所占體積VSC之比。(Bg1)計算天然氣的地層體積系數(shù)天然氣的等溫壓縮率(彈性系數(shù))Cg 在等溫條件下,天然氣隨壓力變化的體積變化率。單組分的天然氣天然氣視對比壓縮系數(shù)多組分的天然氣天然氣視對比壓縮系數(shù)Cpr可由視對比參數(shù)Tpr,Ppr從圖2-9查出,免去求取Z的麻煩。天然氣的粘度:天然氣內(nèi)部某一部分相對另一部分流動時摩擦阻力的量度。(氣體在高壓下的粘度

12、隨壓力的增加而增加,隨溫度的增加而減少,隨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加;在接近大氣壓時,氣體的粘度幾乎與壓力無關,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相圖:將狀態(tài)方程以圖示法表示就是相圖。單組分烴的相圖(pT圖):圖中曲線稱為飽和蒸汽壓線。該曲線將組分的液相區(qū)和汽相區(qū)分開。對于單組分體系相圖特征:一線:飽和蒸汽壓線兩區(qū):汽相區(qū)和液相區(qū)一點:臨界點臨界點:汽、液兩相能夠共存的最高溫度點和最高壓力點。高于臨界溫度的區(qū)域稱為超臨界區(qū),此時無論對體系施加多大的壓力都不會有兩相出現(xiàn),體系為沒有氣體與液體之分的流體。 泡點壓力:在溫度一定的情況下,壓力降低過程中開始從液相中分離出第一批氣泡的壓力。露點壓力:溫度一定時,壓力升高過

13、程中開始從氣相中凝結(jié)出第一批液滴的壓力。飽和蒸汽壓線:是體系的相分界線;汽、液兩相共存線;泡點和露點共同軌跡線。臨界點C:飽和蒸汽壓線的終點(C),它所對應的溫度為臨界溫度(Tc),它所對應的壓力臨界壓力(Pc)。雙組分體系的相圖是一開口的環(huán)形曲線。泡點線的上方為液相區(qū),露點線的下側(cè)為汽相區(qū),泡點線和露點線所包圍的區(qū)域為兩相區(qū),兩相區(qū)內(nèi)的虛線為等液量線。CT點:兩相共存的最高溫度點,CP點:兩相共存的最高壓力點雙組分體系相圖特征:兩線:相包絡線、等液量線三區(qū):液相區(qū)、汽相區(qū)、兩相區(qū) 三點:臨界點C、臨界凝析壓力點CP、臨界凝析溫度點CT等液量線:體系中液相含量相等的點的連線。包絡線位置特征 任

14、何雙組分混合物的兩相區(qū)必位于兩個純組分的飽和蒸汽壓曲線之間。雙組分烴類體系的相圖特征:1. )PT相圖的兩相共存區(qū)(環(huán)形區(qū))無論組分的組成如何,泡點線、露點線均位于兩純組分的飽和蒸汽壓曲線之間。2.)氣液兩相區(qū)(環(huán)形區(qū))所占的面積與體系組成有關: 組分分布越單一兩相共存區(qū)所占面積越窄小,組分分布越均勻兩相共存區(qū)所占面積越寬大;3.)臨界點不是兩相共存的最高溫度和壓力點:4.)臨界點的位置與系統(tǒng)的組成有關,臨界點C總是偏向于組分含量高的一方的純組分的飽和蒸汽壓曲線;5.)雙組分分子量差異越大,臨界點軌跡越高,差異越小越平坦。油藏飽和壓力:在油層溫度下,使石油中溶解天然氣量達最大時對應的最小壓力,

15、或從石油中開始分離出第一批氣泡的壓力。凝析氣藏:在溫度不變條件下,隨壓力降低從氣相中凝析出液體的氣藏。干氣相態(tài)圖C點在臨界凝析壓力點最左下側(cè)。兩相區(qū)環(huán)形區(qū)面積最窄;等液量線密集地分布于泡、露點線之間且很密集地靠近泡點線。露點線右側(cè)的氣相區(qū)很大,地層溫度和油氣分離器溫度均在露點線外側(cè)。濕氣相態(tài)圖C點在臨界凝析壓力點的左下側(cè)(與干氣氣藏相比,向臨界凝析壓力點靠近)。環(huán)形區(qū)面積較窄, 等液量線較密集地靠近泡點線。在分離器條件下,體系處于兩相區(qū)內(nèi)。在分離器內(nèi),會有液態(tài)烴析出。一次脫氣(閃蒸分離、接觸分離、接觸脫氣):在等溫條件下,將體系壓力逐漸降低到指定分離壓力,待體系達相平衡狀態(tài)后,一次性排出從油中

16、脫出的天然氣的分離方式。特點:1. 一次性連續(xù)降壓,一次性脫氣; 2. 油氣分離過程中體系總組成不變,油氣兩相始終保持接觸。多級脫氣:在脫氣過程中,分幾次降低壓力,直至降到最后的指定壓力為止,而每次降低壓力時分離出來的氣體都及時地從油氣體系中放出。特點:1. 分次降壓,分次脫氣; 2.每次脫氣類似于一次獨立的閃蒸分離; 3.脫氣過程中體系組成要發(fā)生變化。一次脫氣和多次脫氣對比:多次脫氣比一次脫氣得到的氣更干,氣量更少;多次脫氣比一次脫氣得到的油更重,油量更多。微分分離:在脫氣過程中,微小降壓后立即將從油中分離氣體放掉,使汽液脫離接觸,保持體系始終處于泡點狀態(tài)的分離方式。特點:1.氣油分離在瞬間

17、完成,氣油兩相接觸極短; 2.不斷降壓,不斷排氣,系統(tǒng)組成不斷變化 。溶解度:某一溫度、壓力下單位體積液體溶解的氣量(標況下的體積)。天然氣在石油中的溶解量與壓力的關系天然氣在石油中的溶解規(guī)律體系壓力越高,天然氣的Rs 越大。體系溫度越低,天然氣的Rs 越大;油越輕,氣越重,天然氣的Rs 越大地層原油的溶解氣油比 Rs一定量的地層原油在地面降壓脫氣(標準狀態(tài)下),平均單位體積的脫氣原油所分離出來天然氣的體積。1. 油藏原始條件下的Rs稱原始溶解氣油比Rsi2.PPb:P Rs3.PPb:RsRsi天然氣在石油中的溶解量與地層原油的溶解氣油比曲線的形態(tài)不同:1.氣油比曲線有最大值平緩段,溶解度曲

18、線無最大值;2.PPb時,兩者數(shù)值上相等:氣油比Rs溶解度Rs;3.油層PPb時,數(shù)值上氣油比Rs Rs(多級脫氣)地層原油的體積系數(shù)(Bo)指原油在地下的體積(即地層油體積)與其在地面脫氣后的體積之比。Bo1PPb:P Bo (Rs )PPb:P Bo Rs=Rsi PPb:Bo= Bomax最大地層油氣兩相體積系數(shù)Bt:當油層壓力低于飽和壓力時,地層中原油和析出氣體的總體積與它在地面脫氣后原油體積之比。BtP 曲線特點:1 Bt 在ppb時才存在2 PBt 快速3PPb時,Rs= Rsi4 Bt 最?。築tminBob兩相體積系數(shù)最小值等于單相體積系數(shù)最大值地層原油的壓縮系數(shù)Co:是指地層

19、原油隨壓力變化的體積變化率。地層原油壓縮系數(shù)的影響因素:1.)溶解氣油比:地層溶解氣油比大,壓縮系數(shù)也大。2.)溫度:溫度越高,石油越輕,密度越小,壓縮系數(shù)也越大。3.)壓力:在不同的壓力區(qū)間,壓縮系數(shù)不同。地層原油的粘度影響因素 內(nèi)因:1)原油的化學組成:分子量越大,粘度越高。 2)溶解氣油比:溶解氣油比越大,粘度越低外因:溫度提高,原油粘度降低; 壓力如下:oP 曲線的特點 1 PPb:Po 2 PPb:o最小 3 PPb:Po地層水中天然氣的溶解度Rw:地面條件下單位體積地層水,在地層溫度、壓力下溶解的氣量在標態(tài)下的體積。地層水的體積系數(shù)Bw:等量的地層水在地下壓力溫度條件下的體積與其在

20、地面條件下的體積之比值。(BoBwBg)地層水的壓縮系數(shù)Cw:當溫度恒定時,單位體積地層水當壓力改變單位壓力時其體積的變化率。 (CwCoCg)地層水的粘度:w g液-汽液-液)吸附:溶解于某一相中的物質(zhì),自發(fā)地聚集到兩相界面層,并急劇減低該界面層的表面張力的現(xiàn)象。表面活性物質(zhì)或表面活性劑:被吸附在兩相界面層上、能大大減低表面張力的物質(zhì)。潤濕現(xiàn)象:當不相混的兩相流體與巖石固相接觸時,其中的一相流體沿著巖石表面鋪開,其結(jié)果使體系的自由表面能降低的現(xiàn)象。潤濕相:能沿巖石表面鋪開的那一相。接觸角(潤濕角):過氣-液-固(或液-液-固)三相交點對液滴表面所做切線與液固界面所夾的角。并規(guī)定從極性大的流體

21、一側(cè)算起。90,水可以潤濕巖石,巖石親水性好,水濕;90,油可以潤濕巖石,巖石親油性好,油濕;=90 ,油、水潤濕能力相當,稱為中間潤濕。潤濕反轉(zhuǎn):固體表面在活性物質(zhì)吸附的作用下潤濕性發(fā)生轉(zhuǎn)化的現(xiàn)象。潤濕滯后:在外力作用下開始運動時,三相周界沿固體表面移動遲緩而使?jié)櫇窠佑|角改變的現(xiàn)象。接觸角間關系:(前進角)12(后退角)靜潤濕滯后:油、水與巖石表面接觸的先后次序不同,即水驅(qū)油或油驅(qū)水過程時產(chǎn)生的滯后現(xiàn)象。動潤濕滯后:在水驅(qū)油或油驅(qū)水過程中,當三相周界沿固體表面向前移動時,由于油、水界面各處運動速度不同而使接觸角發(fā)生變化的現(xiàn)象。附著功:是指在非濕相流體(如氣相)中,將單位面積的濕相從固體界面拉

22、(離)開所作的功。角越小,附著功W越大,也即濕相流體對固體的潤濕程度越好。對于油、水、巖石三相體系:1)當附著功大于油水界面張力時,巖石親水;2)當附著功小于油水界面張力時,巖石親油;3)當附著功等于油水界面張力時,巖石為中性潤濕。巖石潤濕性類型1. 斑狀潤濕:又稱部分潤濕或斑塊潤濕,是指在同一巖樣的表面上由于礦物組成不同表現(xiàn)出不同的潤濕性,油濕或水濕表面無特定位置。2. 混合潤濕:是指大小不同的孔道其潤濕性不同,大孔隙親油,小孔隙保持水濕不含油。3.水濕:巖石孔道表面被薄層水膜覆蓋4.油濕:巖石孔道表面被薄層油膜覆蓋影響儲層巖石潤濕性的因素1.巖石的礦物組成 主要礦物親水性強弱次序: 粘土石

23、英石灰?guī)r白云巖長石粘土礦物對巖石的潤濕性影響較大2.流體組分不同原油主要成分中不同烴類(非極性)的影響隨碳原子數(shù)的增加,接觸角增大;原油中的極性物質(zhì)(各種含O 、S 、N的化合物)對潤濕性影響程度不同;原油中活性物質(zhì)(膠質(zhì) 瀝青)容易吸附在巖石的表面上使其表面成為油濕;3.表面活性物質(zhì)可引起潤濕反轉(zhuǎn);4.礦物表面粗糙度造成潤濕滯后。油水在巖石孔隙中的分布與哪些因素有關?1.儲層巖石潤濕性 潤濕相總是附著于顆粒表面,并力圖占據(jù)較窄小的粒隙角隅,而把非潤濕相推向更暢通的孔隙中間。2.流體飽和度的大小 油、水飽和度均較高時,油、水各自形成獨立的渠道,以渠道流的方式流動。3.飽和度變化的方向(即濕相驅(qū)

24、替非濕相還是非濕相驅(qū)替濕相)驅(qū)替過程:非濕相驅(qū)出濕相的過程。吸吮過程:濕相驅(qū)出非濕相的過程。潤濕性決定著孔道中毛管壓力的大小和方向,親水毛管:毛管力Pc的方向與注入驅(qū)替壓差P方向一致,是動力;親油毛管:與之相反,是阻力。直接法接觸角法親水:接觸角075; 中間潤濕:接觸角75105;親油:接觸角105180 毛管力(毛細管壓力,毛管壓力):毛細管中產(chǎn)生的液面上升或下降的曲面附加壓力。氣液體系毛管力A附著張力,A=cos;r毛細管半徑;水的表面張力;接觸角。油水體系毛管力(兩相界面上的壓力差,即:PcP 非濕相P 濕相,方向為潤濕相指向非潤濕相。)毛管滯后: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由于飽和順序不同,毛管中吸入過程中產(chǎn)生液柱的高度小于軀體過程產(chǎn)生的液柱高度的現(xiàn)象。毛管壓力曲線:毛管壓力與巖樣中濕相飽和度的關系曲線。巖石毛細管壓力曲線的基本特征初始段AB:PcS非濕相緩慢;中間平緩段BC:Pc 稍S非濕相,主要進液段BC 段越平緩、越長巖樣孔喉分選越好;BC 段位置越低巖樣平均孔喉r 越大。尾部上翹段CD:Pc 急劇S非濕相極小排驅(qū)壓力PT:指非濕相開始進入巖樣的最小壓力。(將Pc曲線中間平緩段延長至S非濕相=0與縱軸相交,交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