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程序在司法公正的應用 本文作者:王濟東工作單位:商丘師范學院 長期以來,我國實務界和理論界圍繞司法公正的核心價值目標是實體公正還是程序公正的爭論相當激烈。司法實踐中,程序公正確實有利于實體公正的取得,但僅有程序公正并不能必然導致實體公正。因為,無論是程序公正還是實體公正都必須以合法性為前提,認認真真走完了程序規(guī)則所產生的違法裁判也是毫無公正可言的。 一、司法公正的特點 司法是法律系統(tǒng)的一個組成部分。司法公正與法律本身的公正密不可分。法律公正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法律制定上的公正(立法公正);二是法律實施中的公正(執(zhí)法公正和司法公正)。立法公正是法律公正的前提和基礎,司法公正是法律公正的具體實施和
2、保障。司法的目的就是對立法所確定的公正秩序予以保護,當人與人之間公平的秩序發(fā)生了扭曲,失去平衡或者受到損害時,就要通過司法手段予以矯正,使其恢復到法定的合理狀態(tài)。由立法公正到司法公正這一過程并不是自動完成的。在人類社會的發(fā)展進程中,法律公正的這兩個方面會經常脫節(jié)。從我國現(xiàn)階段的法治狀況來看,法律實施顯然落后于法律制定。因此,要想使法律公正落到實處,真正實現(xiàn)依法治國,首要任務就是要加強法律實施尤其是公正司法。就法律實施而言,司法活動是保障法律公正的最后一道關口,也是保障法律公正的最重要和最有效的一種手段。如果一個社會中沒有了司法公正,那么這個社會也就根本沒有公正可言了。因此,司法公正既是司法活動
3、自身的目標和要求,也是依法治國的目標和要求。司法公正是司法改革的終極目標,不能實現(xiàn)司法公正的司法改革是沒有價值的。公正與法律具有天然的聯(lián)系,公正是司法的最高價值。羅馬法學家凱爾斯就把法律定義為公正的藝術。美國學者博登海默認為:公正具有一張海神般的臉,變幻無常,并且具有極不相同的面貌。1(p24)馬克思認為,公正是一種觀念形態(tài),這些觀念要受一定經濟基礎的制約,并最終決定于物質生活條件2(p354)。因此,公正是一個歷史的、相對的概念,它在不同的社會制度、經濟條件和歷史時期內具有不同的形式和內涵。由于個體的差異和時代的變遷,司法公正的價值取向不是一成不變的,司法公正也不會、更不應該是一套簡單的、唯
4、一的、靜止不變的結論和指標。但是,作為評價某種行為的標準,公正仍是人們追求的理想目標,具有強烈的歷史發(fā)展延續(xù)性,尤其在訴訟中,司法公正被看作是實現(xiàn)訴訟目的,合理保護國家、社會和個人權益的一種重要保障。 (一)司法公正的個體性。司法公正為個別性公正,它依程序參加者的尺度衡量司法活動,表現(xiàn)出每一程序參加者的特殊性、個性。無論是當事人,還是法官,任何一個程序參加者其價值認知往往不同甚至常?;ハ鄬α?。對于同一民事訴訟活動,不僅利益對立的當事人之間會作出不同的評價,而且地位中立的法官也會作出不同于當事人各方的價值評價。在現(xiàn)代社會中,程序參加者作為活生生的個人,其自身結構和規(guī)定性都產生對民事訴訟的需要,都
5、可能產生公正與否的評價,正是由于社會主體法律認識能力的差異,以及受主觀期望與司法結果之間反差程度的影響,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公正觀是很正常的。對當事人來說,民事訴訟程序既要保障其充分的參與機會,尊重他的意志和人格,又要有效地發(fā)現(xiàn)真實,確實維護當事人的民事權益。若當事人所關注的某一需要未得到滿足,自然會認為司法不公正。比如,法院基于節(jié)約司法資源的考慮決定對某一民事糾紛適用簡易程序處理,但是當事人為獲得正當程序保障,希望運用民事普通程序審理。如果當事人的要求未獲得法院認可,則當事人將來即使勝訴,也不會就此認為法院的行為是公正的。在法院看來很公正的行為為什么不能得到當事人的認同呢?原因在于,該當事人特別
6、關注程序公正,他只相信看得見的正義;即使在正當程序中敗訴,他也會心服口服。 (二)司法公正的歷史性。既然司法公正具有豐富的個體性,那么它必然隨著司法活動的變化而變化,表現(xiàn)出時間上的過渡或變遷。隨著時間的變化,司法公正的評價標準也會不同。例如,古代社會采用對神宣誓、水審、火審、決斗等顯示神意的神判法解決爭訟。神意本身是虛構的抽象物,是社會普遍接受的公正的象征,因此,古代式的訴訟往往表現(xiàn)出超越人類意志控制而聽憑命運安排的假象,它可以轉化為程序參加者的內在強制力,使程序參加者跪拜在神的腳下。但是,在我們今天看來,古代的神判法是十分愚昧的、非科學的。古代很多國家采用的多是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同態(tài)復仇的
7、懲罰方法。但隨著人類社會文明的進步,同態(tài)復仇則被認為是一種野蠻的刑罰。即便同一個國家的不同發(fā)展階段,司法公正的觀念也是不同的。如一個國家對某一行為是否認定為犯罪,在不同發(fā)展階段就不同。例如,在我國對過去認為是投機倒把的某些行為,現(xiàn)在認為是合法的,甚至是鼓勵的。但是我們不能認為過去定罪錯了、裁判不公,根據(jù)罪刑法定原則的要求,定罪判刑應以行為時生效法律的明文規(guī)定為限,相對于當時的歷史條件和法律規(guī)定,定罪處罰是正確的,也是公正的。另外,不同的法文化背景下,司法公正觀也是不相同的。英美法系與大陸法系國家的法文化背景不同,英美社會的法文化以法律形式合理性為特征,強調程序公正論,司法機關只要嚴格按照訴訟法
8、律規(guī)范處理案件,就是實現(xiàn)了司法公正。而大陸法系國家強調司法機關處理案件的最終結果公正,而對程序公正缺乏應有的重視。 二、司法公正首先體現(xiàn)為程序公正 任何對實體公正的尋求都不得有違程序公正。也就是說,法治意義下的司法公正只能是在程序公正的前提下追求最大限度的實體公正。這便是人們所說的司法公正的體現(xiàn)在于訴訟過程而非訴訟結果的原因所在。長期以來,中國有著重實體,輕程序、重結果,輕過程、重打擊,輕保護、重國家,輕個人的法律傳統(tǒng),訴訟程序的設計方面就存在著立法技術欠缺、程序保障不足的問題,法律程序向來被視為可有可無的規(guī)則,司法審判也一直存在著走過場和流于形式的問題。社會對于司法公正與否的評價標準,往往也
9、是以訴訟的最終結果實體結果的公正與否為主要標準。但結果的公正是裁判活動應有的要求,也是訴訟當事人的期望所在3(p17),這并不意味著這一標準是評價司法公正與否的唯一標準。對程序公正可以作兩方面的理解:一是程序公正對實體公正所具有的保障和促進作用,此為程序公正的工具性價值;二是程序公正對訴訟參與人的人格尊嚴和訴訟權利的一體保護,此為程序公正的目的性價值。以刑事訴訟為例,從社會經驗的角度來看,國家專門機構一旦發(fā)現(xiàn)犯罪發(fā)生,就要進行刑事訴訟活動,啟動刑事訴訟程序,以使犯罪受到準確及時的懲處,從而實現(xiàn)國家的刑罰權。在這里先有犯罪行為,然后才有刑事訴訟活動。刑事訴訟不過是為實現(xiàn)國家懲治犯罪的目標而服務的
10、。它只具有工具或手段的價值。而從法律實施的角度來看,前面提及的犯罪不過是一種經驗上或社會層面上的犯罪,而法律意義上的犯罪則是國家對公民實施的某一行為的權威性法律評價。因此,先有刑事訴訟活動,然后才有犯罪的認定。未經法定的刑事訴訟程序,未經法院作出的生效的司法裁判,任何人都不得被認定為罪犯。在這一意義上,刑事訴訟就對裁判結論具有獨立自主的決定權,從而具有完全獨立于刑法的內在價值,即目的性價值。程序公正所具有的工具性價值和目的性價值的有機統(tǒng)一便構成了程序公正的完整內涵。首先,對程序公正的追求不能背離它為實體公正服務的原初目的,能否最大限度地確保和實現(xiàn)實體公正應當成為評價程序公正與否的基本標準;其次
11、,應當重視程序公正的獨立價值,不能將程序公正完全工具化,任何對實體公正的尋求都不得以對當事人的人格尊嚴、訴訟參與人的訴訟權利的犧牲為代價,對這些價值的保護應當成為衡量程序公正與否的基本標準。但陳光中教授認為,保障實體法的正確實施,即程序法的工具作用價值,這是程序法的首要價值和第一價值。如果訴訟法沒有保障實體法實施的作用,在一定意義上說就失去了存在的依托,似有-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之感;再次,程序公正只能在保障和實現(xiàn)自身獨立價值的前提下才能發(fā)揮其成為實體公正的工具性價值,即只能在程序公正的前提下和框架內力求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實體公正,而不能以追求、保障實體公正為借口違反司法程序、犧牲程序公正。在司法
12、實踐中,從實體公正出發(fā),側重于處理結果公正的訴訟程序,通常會對裁判正確與否給以較多的關注,相應地,對生效判決的救濟手段總是唯恐太少,而對程序上的瑕疵則比較寬容,只要這種瑕疵看起來不至于影響到審判結果,一般不予糾正;同時,關于訴訟運作規(guī)程的規(guī)定也常常缺乏剛性,有關訴訟主體即使不遵守訴訟程序,也沒有效的訴訟措施予以制裁。而以程序公正為出發(fā)點即著眼于過程公正的訴訟程序則更多地注重程序的自治和程序的穩(wěn)定性。強調只要程序本身被遵守,實體的處理結果就應當被認為是公正的;其特點是程序剛性,訴訟主體如果違反法律關于訴訟規(guī)程的強制性規(guī)定,就會導致對其不利的后果發(fā)生。在這里程序公正被作為實體公正的前提和基礎,使實
13、體公正成為程序公正下的實體公正。但是,在現(xiàn)實情況中,程序公正并不能被視為一種可以完全決定裁判結果的絕對因素,因為有些案件并不是只要遵循了公平、合理的程序,就可以避免出錯的,甚至,在某些情況下,正當程序的存在還會制約實體公正的求得。從社會主體的主觀評價看,司法公正是社會主體對司法主體將法律平等地適用于相同的行為而得出相同結果的一種滿意程序,即如果依照法律相同的行為產生出相同的結果,人們就會滿意而感到司法的公正性,反之則會感到司法的不公正。由于人們往往將司法判決結果的公正即實體公正作為衡量是否公正的主要標準,所以長期以來在我國的司法活動與司法行為中存在重實體公正而輕視程序公正。正如前文所述,由于評
14、價主體法律認知能力的差異以及受主觀期望與司法結果之間反差程度的影響,相同的結果而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公正感。所以以結果公正為出發(fā)點的實體公正卻是人們主觀最難評價與衡量的。這樣程序公正對于司法公正的界定與維護就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一)程序公正是由司法能力的有限性決定的 雖然從終極意義上來說程序公正與實體公正應該是統(tǒng)一的。受制于人的認知能力和制度的欠缺,確保程序公正與實體公正本應具有的完全的、絕對的一致性幾乎不可能,我們只能將司法公正的重心在實體公正與程序公正之間進行選擇。長期以來的司法經驗和教訓讓我們不得不考慮程序公正的基礎作用,認識程序公正對實現(xiàn)司法公正的優(yōu)先價值。首先,司法是用以解決糾紛的
15、,依據(jù)司法程序所確認的事實總是過去已經發(fā)生的。這種追溯過去發(fā)生的事實的認識活動不但要受到人的認識能力的制約,而且還要受到種種客觀條件的限制。當我們運用證據(jù)去重建已發(fā)生的事實時,就會發(fā)現(xiàn)其有時是不成功的,甚至是不可行的。這說明司法活動對實體公正的追求是有限的、相對的,它在客觀上存在著自己的極限。長期的司法實踐表明,如果把實體公正確立為司法的首要價值,傾全力去追求它,不僅是對司法解決現(xiàn)實糾紛的能力有限性的忽視,嚴重浪費司法資源,還會導致對訴訟程序的漠視,造成擾亂司法秩序的嚴重后果。經驗和教訓讓我們不得不承認司法活動的真正使命并不在于追求客觀真實本身,而是在于通過正當程序形成各方都接受的程序事實、證
16、據(jù)事實,在此基礎上適用法律,作出最終的裁判。因此,司法只是一個找尋公正的過程,是在程序公正的前提下尋求最大限度的實體公正的過程。程序公正雖不能確保每一個案件的處理結果的絕對正確,卻可以為普遍案件的公正處理提供制度保障。建立在程序公正基礎上的訴訟過程,即使出現(xiàn)實體不公的后果,由于參與司法活動的各方都受到了應有的尊重,裁判者的行為也是程序要求所應該體現(xiàn)出來的。這種不公正的結果也會被認為是客觀的,因而是可以諒解和接受的,司法判決的的公信力不會被動搖。正如日本法學教授谷口安平所說:我們的世界已經變得越來越錯綜復雜,價值體系五花八門,常常很難就實體上某一點達成一致。一個問題的正確答案因人而異。程序是他們
17、唯一的能達成一致的地方,而且他們能達成一致的唯一程序是能保證程序公正的程序,因為他們一旦同意了程序,則無論是何結果,都必須接受所同意的程序帶來的結果。4(p376)其次,因社會生活的需要而產生的法律,其生命根置于良好地適用,法律離開司法這一運作核心只能停留在紙面上。對于法治社會而言,這一點尤為重要,因為法治的本意就是要以法律管理社會生活,實現(xiàn)法律之下的和諧,因而法治社會的法律應更重視可適用性,而這恰恰需要以司法程序的完善為前提。在西方法治實踐比較成熟的國家,每制定一部實體法前一般總有一部相應的程序法出臺,因為他們知道沒有實體法,但有一部好的程序法仍可解決許多問題,甚至在有的國家,許多重要的實體
18、法內容是從適用正當程序解決糾紛的過程中形成的。反觀我國,盡管法律的制定工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但是由于重實體、輕程序等觀念的影響,其中實體法占了多數(shù),而程序法卻屈指可數(shù),司法能力的有限性在這里表現(xiàn)為因無完備的程序法而使許多實體法律無法有效實施。而程序公正的實現(xiàn)以法律的適用為著眼點,以法律適用過程的正當性為核心,只有制定和完善與實體法相配套的程序法,增強法律的可適用性和可操作性,才能使實體法對公民權利和義務的確立和保護落到實處。 (二)程序公正有利于實現(xiàn)司法公正確保公正是現(xiàn)代司法的基本價值取向,一個社會司法不公,就不可能是法治社會。重實體輕程序的審判實踐已經被充分證明非但難以做到司法公正,而且
19、已經對司法公正的實現(xiàn)造成十分嚴重的消極影響。首先,從人民法院審判權的行使來看,先有程序運作后有實體結果,程序在一定意義上決定著實體。訴訟當事人首先接觸和感覺到的是程序是否公正,然后才是訴訟結果是否公正。因為對于任何參與訴訟程序的訴訟主體來說,訴訟程序都更具直觀性,既能親眼看到,又能親身體驗,人們往往先以程序公正與否作為衡量司法公正與否的標準。顯而易見,刑訊逼供、秘密審判產生的判決,即使符合客觀真實,也因其訴訟過程的野蠻、落后、專制,很難為當事人和社會所接受,并還可能使公眾通過訴訟這個司法窗口對社會公正產生懷疑,對現(xiàn)實社會失去信心,甚至產生對抗5(p119-12)。而只有當人們相信、接受司法裁決
20、時,司法的權威才能形成6(p2-3)。公正、充分的訴訟程序則會使當事人以及其他訴訟參與人隨著程序的進行、深化而逐步消除主觀偏見接近真實,對于審判結果從心理上形成不同程度的預知、預受狀態(tài),從而吸收當事人對實體結果的不滿,當事人因親身經歷了使訴訟結果正當化的公正程序,其對結果的不滿也會因失去客觀依據(jù)而轉為接受,從而消除因對不利的實體結果不滿而產生的司法偏見。其次,實體不公影響的只是個案,程序不公傷害的是整個訴訟機制。訴訟機制遭到破壞,則會導致無數(shù)個案實體不公。發(fā)現(xiàn)實質的正確并非現(xiàn)代司法之所長,即使存在一個實質正確的答案,但有時通過司法活動也無法獲得,這時程序公正便成為不二選擇。這是因為一方面法官不
21、能為了獲取案件事實而不擇手段,法律在這方面的規(guī)定無疑極大地束縛了法官的手腳;另一方面法官的活動范圍也被牢牢地限制在法庭之上,其所獲得的有關案件事實的信息完全來源于雙方當事人的描述和舉證,司法不可能完全做到重現(xiàn)案件事實,人們在很大程度上或者是很多情況下只能滿足程序公正。一般情況下,公正程序往往能夠使程序結論盡量接近實質的正確。正如分蛋糕理論所闡釋的那樣。但是,由于司法活動價值取向的多元性,追求實質正確已不是司法的唯一目的。如果程序公正與個案的實體公正發(fā)生沖突,應當犧牲個案的實體公正,維護程序公正。因為人們之所以選擇訴訟,正是由于實體權利處于一種不穩(wěn)定或不安定狀態(tài)的結果,如果訴訟程序常常因案或因人而變,則人們會感到他們沒有一個安定的場所爭取并保護他們的合法權益,進而對司法失去信心。所以,對于司法來說,穩(wěn)定性是較實體正確更高的價值。如果為了追求實體公正而采取的手段與程序公正的要求背道而馳,或者為了確保實體公正必然要以犧牲程序公正為代價,則這種犧牲會使司法公正的基礎不復存在。第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房屋租賃合同范本協(xié)議書格式
- 大學生臨時實習協(xié)議書
- 2024學徒制合作協(xié)議
- 廣告公司長期合作合同范本
- 錄音合同協(xié)議書2024年
- 經典使用權買賣契約
- 無效合同的法定情形分析
- 2024版委托檢驗協(xié)議書范例
- 2024年商業(yè)綜合體物業(yè)管理合同
-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糧食作物種子交易合同
- 新《安全生產法》的“八不傷害”原則
- 外貿PI形式發(fā)票模板樣本
- 人民調解業(yè)務知識
- 康復中心轉讓協(xié)議書樣本
- 漏電防護和事故處置培訓
- 農場規(guī)劃方案
- 專利許可三方協(xié)議
- 常用保險術語(中英對照版本)
- 馬術十大品牌簡介
- 文學翻譯的接受美學觀
- 墻面繪畫策劃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