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e薄板(帶)表面粗糙度和峰值數(shù)測量方法_第1頁
%9e薄板(帶)表面粗糙度和峰值數(shù)測量方法_第2頁
%9e薄板(帶)表面粗糙度和峰值數(shù)測量方法_第3頁
%9e薄板(帶)表面粗糙度和峰值數(shù)測量方法_第4頁
%9e薄板(帶)表面粗糙度和峰值數(shù)測量方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ics 7704099h 21囝亙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 2523-2008代替gbt 25231990冷軋金屬薄板(帶)表面粗糙度和峰值數(shù)測量方法measuring method of surface roughness and peak countfor coldrolled metal sheet(strip)2008-10-10發(fā)布 2009050 1實施豐瞀鹛紫瓣警糌瞥星發(fā)布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儀19刖再本標準與美國機動車工程師學會sae j91卜1998(冷軋薄鋼板表面粗糙度和波峰數(shù)測量的一致 性程度為非等效。本標準代替gbt 25231990冷軋薄板(帶)表面粗糙度測量

2、方法。 本標準此次修訂對gbt 2523 1990的主要內容作了f列修改:重新編排章節(jié);刪除r r、n等術語及定義;刪除傳輸特性曲線及相關表格; 增加有關峰值數(shù)的術語、定義及測試條件和方法; 增加附錄a“濾波中心線波紋度wcn的測量”; 增加附錄b“標準塊標稱值的驗證示例”。本標準附錄a為規(guī)范性附錄,附錄b為資料性附錄。 本標準由中國鋼鐵工業(yè)協(xié)會提出。 本標準由全國鋼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本標準起草單位: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武漢鋼鐵(集團)公司、冶金工業(yè)信息標準研究院。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李和平、李建龍、周星、馮超、任翠英。 本標準所代替標準的歷次版本發(fā)布情況為:gbt 2523 1990。

3、gbt 2523-2008冷軋金屬薄板(帶)表面粗糙度 和峰值數(shù)測量方法1范圍本標準規(guī)定了冷軋金屬薄板(帶)表面粗糙度和峰值數(shù)的術語和定義、測試要求、測量過程及結果和 測試報告。本標準適用于測量冷軋金屬薄板(帶)表面粗糙度和峰值數(shù)。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目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 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jù)本標準達成協(xié)議的各方研究 足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fi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gbt 3505 2000產品幾何技術規(guī)范 表面結構輪廓法 表面結構的術語、定義及參數(shù)(is

4、()4287:1997,geometric product specifications(gps)surface texture:profile method、terms、deftnitions and surface texture parameters,mod)3術語和定義gbt 3505 2000確立的以及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注:濾波中心線波紋度wc。相關的定義和測量參數(shù)見附錄a。3 1表面平均粗糙度mughnesserage ra 粗糙度輪廓的算術平均偏差,即在取樣長度內粗糙度輪廓偏距絕對值的算術平均值,單位為微米(”m),見圖l。l。評定長度圖1 表面平均粗糙度示意圖32帶寬

5、peak count level與輪廓中心線等間距的上下邊界線間的垂直距離,單位為微米(pm)。gbt 2523-200833怪peak粗糙度輪廓中,一對相鄰的超出帶寬邊界線的峰和谷。上下邊界線是與輪廓中心線等間距的兩條 平行線。34峰值數(shù)peak count rpc(或ppi) 粗糙度輪廓中,每單位長度內峰的個數(shù)。單位長度為厘米時峰值數(shù)表示為rpc,單位長度為英寸時表示為ppi,見圖2。帶寬l限帶寬下限h、pz、r、一 分別為計數(shù)的峰。圖2峰值數(shù)示意圖35測量長度travel length z, 儀器在x軸方向測量的長度。4測試要求41儀器411用觸針直接測量輪廓或具有相同功能的儀器來進行輪

6、廓曲線的數(shù)據(jù)采集和處理。412觸針角度的公稱值及公差見表l(弧度或度)。表1觸針角度公稱值1 05 rad(60。)157 tad(90。)+018 tad(+10。)+009 tad(+5。)觸針角度最大允許偏差009 rad(5。)一一018 tad(10。)413觸針的弧度半徑及公差見表2,觸針的最大測量力不能超過下表所示數(shù)值,最小測量力要足以 使觸針與表面連續(xù)地接觸。表2l觸針針尖半徑公稱值pm2510i觸針針尖半徑最大允許偏差巾m土o5 士1o 土2 5l觸針針尖與試樣表面間的最大力no 000 70004 0016gbt 2523-200842測量條件421測量冷軋金屬薄板(帶)的

7、平均粗糙度和峰值數(shù)的標準取樣長度(。-3c)一般按照表3選用。表3rapm取樣長度f。mm 評定長度nuno006002008 04000201025 125012008 4020100 25 1 2510o80 o 80 400422測量峰值數(shù)的帶寬按相關產品標準或者協(xié)議規(guī)定。423通常測量長度至少要大于等于7。,至少要有大于等于5倍ac的長度參加粗糙度的評定。觸針 移動速度一般為05 mms。43試樣431取樣位置應在能代表整個金屬板(帶)的粗糙度狀態(tài)的位置上截取,一般位于板帶寬度的二分之 一處,也可按相關產品標準或者協(xié)議確定。432試樣一般為邊長(或直徑)100 mm的正方形(或圓形)。

8、433試樣應平坦、無擦傷、無劃痕。試樣表面不應有銹斑、污點和任何表面缺陷。434測量前用丙酮或酒精擦洗試樣,并立即測量。5測量過程及結果51測量前應采用校準塊對儀器進行確認,測量值的相對誤差不得大于5。注:附錄b給出了標準塊標稱值的驗證示例。52測量臺應平穩(wěn),測量應在干燥、無震動和無腐蝕性氣氛的條件下進行。53測量時,將試樣平放在測量臺上,觸針行程方向垂直于軋制方向。54每塊試樣正反面各自評定長度的總和不能小于25倍a。,分幾次測量時,取幾次的算術平均值。55測試應在(2010)的溫度下進行,否則應在測試報告中注明。6測試報告 如適用,測試報告應包括下列內容:a)本標準編號; b)試樣標識;

9、c)測量選擇的。長度; d)ra的算術平均值;e)rpc(或ppi)的算術平均值及所用帶寬(需要測量時);d所有不同于本標準規(guī)定的測量條件。gbt 2523-2008附錄a (規(guī)范性附錄) 濾波中心線波紋度wc的測量本附錄給出了濾波中一tl,線波紋度wcn相關的定義和測量參數(shù)。注:部分冷軋汽車板用戶要求測量此項指標。 a1術語和定義a11 濾波波紋曲線 在原始輪廓中抑制短波部分后得到的曲線。a 12濾波中心線波紋度曲線從濾波波紋曲線中抑制長波部分得到的曲線。a13濾波中心線波紋度 wca 沿濾波中心線波紋度曲線采集長度為的一部分,濾波中一u線波紋度曲線用z一,(z)表示,將取樣部分的中心線作為

10、x軸,其垂直放大的方向作為z軸,則用以下的公式來定義濾波中心線波紋度w。, 單位為微米(pm):wc一一“|,(州cdz(a1)式中:(39 k濾波中-11,線波紋度曲線上對應x位置的z值。a2測試參數(shù)設置用于抑制短波部分的波長一般為08 mm 川于抑制長波部分的波長一般為8 mm; 用于測試w。:“的測量長度一般為25 ram。4gijt 2523-2008附錄b (資料性附錄) 標準塊標稱值的驗證示例本附錄給出r通過計算理論值、核對標稱值、驗證實際測量值,互相對比,提高標準塊標稱值可信度 的一個示例。注:不同實驗室的測量結果有時會出現(xiàn)系統(tǒng)偏差,例如相關實驗室各自按常規(guī)進行標準塊確認粗糙度測

11、量儀可能 都正常,而如交換標準塊后再測量驗證就有可能發(fā)現(xiàn)與標稱值有明顯偏差;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判斷至少有一個 實驗室的標準塊標稱值是不可信的。如何客觀地評價標準塊標稱值的可信度是需要關注的問題。一種評價標準塊標稱值的可信度的方法是采用已知表面輪廓曲線的標準塊。 本例中,采用精密標準塊(precision reference standard),其表面具有三角波輪廓,波形角度為150。,峰谷高度差為12192tm(i80 pin)(見圖b1),該標塊的標稱值:ra一3035 pm(1195腳n),沒有給出rp?;蛘遬pi的標稱值。根據(jù)ra和rp。(或ppi)的定義,可計算得到該標準塊的理論值:ra一3048ftm(120 btin),rp,110(或ppi一279)。驗證時的實際測量值:ra一3048 pm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