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新媒體時代的新聞真實_第1頁
淺談新媒體時代的新聞真實_第2頁
淺談新媒體時代的新聞真實_第3頁
淺談新媒體時代的新聞真實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淺談新媒體時代的新聞真實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6)166-0009-01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fā)展,新聞的產生方式和傳播途徑都發(fā)生了重大變革,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進入到了一個全民新聞的時代。人人都可以是新聞的發(fā)布者和傳播者,我們比以往更多且更容易獲取到各類新聞訊息。但超載的信息量也時常讓我們感到困惑,我們似乎離真實很近,但往往又很難追蹤到事實真相。新媒體時代,我們離真實究竟更近還是更遠?這已然成為一個值得深入探究的問題。1 新媒體的傳播特征對新聞真實的影響新媒體與傳統媒體最大的區(qū)別在于傳播狀態(tài)的改變,傳統媒體是一對多的傳播,而新媒體則是多對多的傳播。

2、在傳統媒體時代,新聞的傳播者是廣大的新聞媒體從業(yè)者,傳播對象則是社會上的一般大眾。從傳播過程的性質來看,傳統媒體時代的新聞傳播是單向的,受眾只能在特定時間內被動的接受信息發(fā)布者所發(fā)布的信息,成為所謂的“容器人”。而新媒體時代的新聞傳播則打破了這一局面。在web1.0時期,受眾不再受時間的限制,只要通過搜索引擎進行搜索,就可以自主地選擇所要閱讀的信息;進入web2.0時期后,受眾的地位有了更為顯著地改變,只要配備相應的設備,人人都能隨時隨地地成為信息的發(fā)布者和傳播者。傳播狀態(tài)的改變也使新聞的產生方式發(fā)生了改變。新媒體的發(fā)展為受眾創(chuàng)造出了一個可以發(fā)聲的平臺,人人都可以在網絡上發(fā)表言論,發(fā)布信息,并

3、且?guī)缀鯖]有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新聞發(fā)布變得十分自主便捷,新聞的時效性也大大提高。然而,時效性提高的背后,則是對信息真實性考量的缺失。在傳統媒體時代,所發(fā)布的各類新聞都要經過把關人的嚴格審核,把關人會對事件內容進行篩選、過濾和加工,然后再決定事件能否成為新聞繼而傳播,這在一定程度上確保了新聞的真實性。新媒體時代“把關人”概念的弱化嚴重影響了新聞的真實性。在人人都能發(fā)布新聞的時代,公民卻缺少了新聞發(fā)布者應有的“新聞素養(yǎng)”1。所謂新聞素養(yǎng)是指新聞發(fā)布者在發(fā)布新聞之前對各類未經核實的信息應該具備一定的辨別能力,能夠批判性的識別解讀和運用信息。知名歌手于文華2015年10月27日在微博發(fā)文聲稱著名詞作家閆

4、肅老師逝世的消息,網民隨后大量轉載此篇微博以示哀悼,然而沒多久于文華再次發(fā)文稱閆肅老師只是病情加重并未去世,引起一片嘩然。從此案例可以看出,無論是信息發(fā)布者還是信息閱讀者都缺少了辨別真相的能力,這也為新媒體時代虛假信息的滋生提供了土壤。2 新媒體的受眾特征對新聞真實的影響新媒體受眾作為一個不斷壯大的社會群體,它具有自身鮮明的特色。在林剛所著的新媒體概論中提出了新媒體的三大特點:隱蔽性與公開性;廣泛性與窄眾性;干擾性與嚴謹性2。這些特點也深深地影響到了新媒體時代的新聞真實。2.1 新媒體受眾的隱蔽性對新聞真實的影響新媒體受眾的隱蔽性主要體現在用戶在公開網絡下的匿名狀態(tài)。網絡為新媒體構建了一個虛擬

5、世界,在這個虛擬世界里人們可以對自己的身份進行偽裝,很多人因此會覺得在網上發(fā)表言論是自由的,也是可以不負責任的,而且,網絡世界比現實世界具有更大的想象空間,更加劇烈了網友的獵奇心理。在此種認知的引導下,互聯網產生了大量的虛假信息?;ヂ摼W雖然具有隱蔽性,但新媒體用戶在使用互聯網時所留下的痕跡都被記錄在后臺,一個人使用互聯網的時間越久,所留下的痕跡就越多。因此某種程度上來說,新媒體受眾具有公開性。而此種公開性也為新媒體時代追求新聞真相提供了便利,多名政府官員因為人肉搜索而落馬就是最好的例證。2.2 新媒體受眾的廣泛性對新聞真實的影響新媒體受眾遍布全世界各處,覆蓋面十分廣泛,他們也為新媒體時代提供了

6、大量的一線新聞,大大提高了新聞傳播的時效性。也正由于新媒體受眾數量眾多,覆蓋面廣泛,很多在傳統媒體時代會被議程設置所忽略掉的事件、環(huán)節(jié)和細節(jié)得以廣泛傳播,這使得更多的新聞真相更容易被大眾所知曉。但由于新媒體的發(fā)展是依附于技術發(fā)展之上,新媒體受眾更多的是一些特定人群,很多無法掌握新媒體技術的人就無法參與到新媒體的新聞傳播中來,因此很多謠言的澄清都無法及時廣泛地深入群眾,這也延長了虛假信息的傳播時間。2.3 新媒體受眾的干擾性對新聞真實的影響新媒體受眾在發(fā)布消息時通常都會對所發(fā)布的消息帶有既定的價值認知,而其他受眾由于對信息的真?zhèn)螞]有識別能力,往往會不加以思考,不知不覺中與信息發(fā)布者產生共鳴。正如

7、真相:信息超載時代我們該如何知道該相信什么一書中所說:21世紀真正的信息鴻溝,不是接入互聯網和沒有接入互聯網人群之間的差距;它是有能力創(chuàng)造知識和只會肯定先入之見、故步自封、不再學習的人之間的差距,這是理性與迷信之間的鴻溝。但新媒體傳播的雙向性對新媒體的新聞傳播具有監(jiān)督作用,受眾的及時反饋讓信息傳播者可以第一時間發(fā)現并澄清虛假消息。由此可見,新媒體受眾身份的變化對新媒體時代新聞的真相來說是一把雙刃劍。它既能導致虛假信息泛濫,又可以對虛假信息起到監(jiān)督作用。3 新媒體的市場化特征對新聞真實的影響網絡技術在帶來了新的傳播模式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盈利模式,新媒體在全新理念的引導下正迅速拓展著傳媒市場3。盈

8、利是所有媒體的天然追求和屬性,新媒體也不例外,新媒體本身就是市場的產物,追求盈利是新媒體與生俱來的天性。因此,很多管理新媒體的新聞單位為了在短時間內能夠獲得更多的收益,忽略了新聞最重要的東西真實。盲目追求時效性、過分注重點擊率成、新聞編輯新聞素養(yǎng)的缺失等原因導致虛假信息更容易產生和傳播。然后,新媒體只有依靠不斷積累起來的公信力才能獲得用戶的信賴,才能保持長久的盈利。這就要求新媒體經營者所發(fā)布的信息必須是真實可信準確無誤的。對于“新媒體時代,我們究竟是離真實更近還是更遠?”這個問題,似乎并沒有確切的答案。新媒體時代是信息超載的時代,面對每天的海量新聞信息,作為受者,我們應該要有甄別與防范的能力;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