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課程與教學2112邯鄲_第1頁
信息技術課程與教學2112邯鄲_第2頁
信息技術課程與教學2112邯鄲_第3頁
信息技術課程與教學2112邯鄲_第4頁
信息技術課程與教學2112邯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HEIBEI UNIVERSITY COLLEGE OF EDUCATION河北大學教育學院信息技術課程發(fā)展與教學信息技術課程發(fā)展與教學段愛峰河北大學教育學院E-mail:HBU COLLEGE OF EDUCATION河北大學教育學院活動1:反思活動! 信息技術課程開設的必要性? 對于信息技術教育領域,存在哪些問題亟待解決研究? 信息技術課程的未來發(fā)展如何?HBU COLLEGE OF EDUCATION河北大學教育學院一道中考題引起的思考! 鴉片戰(zhàn)爭中,英軍戰(zhàn)艦皋華麗號使用的是何種動力? 1842年8月29日,皋華麗號成為了清政府與英國簽署南京條約的地方。HBU COLLEGE OF ED

2、UCATION河北大學教育學院深圳中考網深圳中考網 20122012年年6 6月月2323日日 解題思路:解題思路:皋華麗號的建造時間是1813年,對時間敏感的同學應該可以想到,皋華麗號建于第一次工業(yè)革命期間,即18世紀60年代19世紀40年代,而蒸汽機的發(fā)明和應用是工業(yè)革命開始的標志,所以結合這點,可以得出皋華麗號應為蒸汽動力。 http:/ HBU COLLEGE OF EDUCATION河北大學教育學院http:/ COLLEGE OF EDUCATION河北大學教育學院HBU COLLEGE OF EDUCATION河北大學教育學院另一則新聞:南京21所學校將試點iPad電子書包htt

3、p:/ COLLEGE OF EDUCATION河北大學教育學院信息技術課程要培養(yǎng)什么樣的學生?信息技術給學生與教學帶來了什么樣的變化?HBU COLLEGE OF EDUCATION河北大學教育學院主要內容 我國信息技術教育的發(fā)展歷程及趨勢 信息素養(yǎng)信息技術的目標解析 信息技術教學內容信息技術要教什么? 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設計如何教? 信息技術教師自我發(fā)展HEIBEI UNIVERSITY COLLEGE OF EDUCATION河北大學教育學院我國信息技術課程發(fā)展歷程及趨勢HBU COLLEGE OF EDUCATION河北大學教育學院一起來回憶我們正在經歷的歷史 還記得你上過的中、小學信息

4、技術課嗎,是什么時候?講了些什么?HBU COLLEGE OF EDUCATION河北大學教育學院中國信息技術教育發(fā)展歷程 1978 上海、北京等地的少數(shù)小學作為校外活動啟動了計算機教育,主要內容是Basic語言以及簡單的程序設計等 。1978HBU COLLEGE OF EDUCATION河北大學教育學院中國信息技術教育發(fā)展歷程 1981 教育部派代表團赴瑞士洛桑的參加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與世界信息處理聯(lián)合會舉行的第三屆計算機教育會議(WCCE81 world conference on computer in education) 前蘇聯(lián)計算機教育家伊爾肖夫(Ershov)院士 提出:程序設計

5、人類的第二文化(Programming,The second Literacy) 成為我國的計算機教學初始階段的核心思想。 19781981HBU COLLEGE OF EDUCATION河北大學教育學院中國信息技術教育發(fā)展歷程 1982 82年9月,教育部在北大附中、清華附中、北師大附中、復旦附中、華東師大附中進行計算機選修課教學試點計算機選修課教學試點,開創(chuàng)了校內計算機教育的歷史。 BASIC語言選修課 197819811982HBU COLLEGE OF EDUCATION河北大學教育學院中國信息技術教育發(fā)展歷程 1983 教育部召開“全國中學計算機教育試驗工作會議”。 在總結試點學校經

6、驗的基礎上,制定了計算機選修課的教學大綱計算機選修課的教學大綱,制定了相應內容以及目標:(1)初步了解計算機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它對人類社會的影響;(2)掌握基本的Basic語言并初步具備讀、寫程序和上機調試的能力;(3)逐步培養(yǎng)邏輯思維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課時要求:45-60學時,至少保證不少于三分之一的上機操作。 首部高中計算機選修課教學大綱。1978198119821983HBU COLLEGE OF EDUCATION河北大學教育學院中國信息技術教育發(fā)展歷程 1984年 2月16日,鄧小平 :“計算機的普及要從娃娃做起計算機的普及要從娃娃做起” 全國十所中學開設了計算機選修課;次年

7、,全國各省市自治區(qū)都有不少學校開設了次課程,有的學校還將其作為必修課 。 原國家教委成立了“全國中學計算機教育實驗中心”(1992年改為“全國中小學計算機教育研究中心”,現(xiàn)改為“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研究中心”)。 1984年8月,在各地區(qū)選拔賽的基礎上,舉行了第一次全國青少年計算機程序設計競賽,檢閱了前幾年開展中學計算機教學的成績,為以后我國中學生參加國際奧林匹克信息學競賽奠定了基礎。 19781981198219831984HBU COLLEGE OF EDUCATION河北大學教育學院中國信息技術教育發(fā)展歷程 1985 年 在遼寧省興城召開了“全國青少年計算機教育研討會”,并成立了青少年

8、計算機教育學組,隸屬于中國計算機學會計算機教育與培訓專業(yè)委員會。 組織了第一個包括中學教師參加的計算機教育考察團,赴美參加第四屆世界計算機教育應用大會,并參觀了美國許多中小學計算機教育情況。198119821983198419851978HBU COLLEGE OF EDUCATION河北大學教育學院中國信息技術教育發(fā)展歷程 1986年 在福建召開的第三次全國中學計算機教育工作會議,制定了我國中學計發(fā)展計算機教育的指導方針,通過了普通中學電子計算普通中學電子計算機選修課教學大綱(試行)機選修課教學大綱(試行),據(jù)此,編寫出版了全國通用教材(高級中學選修教材計算機教程)。 19811982198

9、31984198519781986HBU COLLEGE OF EDUCATION河北大學教育學院中國信息技術教育發(fā)展歷程 1987年 原國家教委成立了“全國中學計算機教育實驗中心全國中學計算機教育實驗中心”,設北京研究部和上海研究部(下設計算機輔助教育研究室;計算機教育環(huán)境研究室;計算機課程教材教法研究室;計算機教育理論研究室),分別掛靠北京師范大學和華東師范大學。 正式頒布了普通中學電子計算機選修課電子計算機選修課教學大綱(試行)。19811982198319841985197819861987HBU COLLEGE OF EDUCATION河北大學教育學院中國信息技術教育發(fā)展歷程 199

10、1年 在山東濟南召開的第四次全國中小學計算機教育工作會議。 這次會議是我國中小學計算機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根據(jù)本次會議精神,全國中小學計算機教育研究中心制定了中中小學計算機課程指導綱要小學計算機課程指導綱要和中小學教育工作者計算機培訓指中小學教育工作者計算機培訓指導綱要導綱要,之后,又重新編寫了一套計算機教材,進一步推動了我國中小學計算機教育的規(guī)范化、科學化。198119821983198419851978198619871991HBU COLLEGE OF EDUCATION河北大學教育學院中國信息技術教育發(fā)展歷程 1992年 將84年成立的“全國計算機教育試驗中心”更名為“全國

11、中小學全國中小學計算機教育研究中心計算機教育研究中心”,說明信息技術教育從一次實驗嘗試為核心的階段進入了以研究與實踐為主題的階段,開啟了計算機教育進入小學階段的大門。 教育部頒發(fā)關于加強中小學計算機教育的幾點意見關于加強中小學計算機教育的幾點意見 。1981198219831984198519781986198719911992HBU COLLEGE OF EDUCATION河北大學教育學院中國信息技術教育發(fā)展歷程 1994年 5月,教育部首次對計算機教育先進工作者和先進集體進行了表彰; 中小學計算機課程指導綱要(試行)中小學計算機課程指導綱要(試行)由國家教委基礎教育司頒布,對中小學計算機課

12、程的地位、性質、目的以及內容有了比較詳細的要求,首次提出計算機課程將逐步成為中小學的一門獨立的知識性與技能性相結合的基礎性學科。 19811982198319841985197819861987199119921994HBU COLLEGE OF EDUCATION河北大學教育學院中國信息技術教育發(fā)展歷程 1996年 教育部頒發(fā)中小學計算機教育五年發(fā)展綱要(1996-2000) 詳細規(guī)定了我國中小學計算機教育發(fā)展的目標、任務和方針目標、任務和方針,并對師資建設、教育軟件的研發(fā)管理、經費投入等重要問題做了規(guī)劃。1981198219831984198519781986198719911992199

13、41996HBU COLLEGE OF EDUCATION河北大學教育學院中國信息技術教育發(fā)展歷程 1997年 10月15日,教育部頒發(fā)中小學計算機課程指導綱要(修訂中小學計算機課程指導綱要(修訂稿)稿),自1998年9月起實行,是教材編寫和考試的標準。 將計算機課程分為幾個模塊,從小學到高中一直開設。 重點是 “計算機輔助教學和計算機輔助管理,主要是開發(fā)教學軟件、課件和教育教學管理軟件,把計算機作為一種工具與教育教學相結合”。 1981198219831984198519781986198719911992199419961997HBU COLLEGE OF EDUCATION河北大學教育學

14、院中國信息技術教育發(fā)展歷程 1998年 11月,教育部辦法了中小學信息化教育發(fā)展與實施綱要草案 標志著國家開始高度重視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19811982198319841985197819861987199119921994199619971998HBU COLLEGE OF EDUCATION河北大學教育學院中國信息技術教育發(fā)展歷程 1999年 6月1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第4、15條); 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設置及其說明(試驗修訂稿),將信息技術信息技術作為必修課。 11月9日,高中新課程方案中將信息技術納入必修課計劃; 11月26日關于征求對 19

15、8119821983198419851978198619871991199219941996199719981999HBU COLLEGE OF EDUCATION河北大學教育學院中國信息技術教育發(fā)展歷程 2000年 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工作會議,報告抓住機遇,加快發(fā)展,抓住機遇,加快發(fā)展,在中小學大力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在中小學大力普及信息技術教育的報告(陳至立), 三個文件:關于在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的通知、關于在中小學實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 校校通工程啟動 里程碑里程碑19811982198319841985197819861987199119921

16、99419961997199819992000HBU COLLEGE OF EDUCATION河北大學教育學院中國信息技術教育發(fā)展歷程 2001年 6月,教育部頒布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規(guī)定:“從小學至高中設置綜合實踐活動并作為必修課程,其主要內容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qū)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 11月,關于中小學校園網建設的指導意見,是“校校通”工程的后續(xù) 啟動高中新課標制定工作,將信息技術作為一個具有獨立學分的科目 19811982198319841985197819861987199119921994199619971998199

17、920002001HBU COLLEGE OF EDUCATION河北大學教育學院中國信息技術教育發(fā)展歷程 2003年 3月31日,教育部頒布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實驗)標志著我國信息技術課程的系統(tǒng)建設和實施進入了新階段。 標志著我們國家從文本意義上完成了從計算機教育到信息技術教育的轉變。 該標準帶動了初中和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系統(tǒng)建設。19811982198319841985197819861987199119921994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3HBU COLLEGE OF EDUCATION河北大學教育學院中國信息技術教育發(fā)展歷程 2004年 高中信息技術課在

18、廣州、山東、海南、寧夏四個實驗省展開,指出“信息技術課程標準應把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作為信息技術課程的核心目標,課程設計應堅持:(1)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與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相融合的課程目標;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需求的課程內容;有利于學生全體發(fā)展與個性發(fā)展的課程結構形式”。 根據(jù) 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通過五本高中信息技術教材19811982198319841985197819861987199119921994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32004HBU COLLEGE OF EDUCATION河北大學教育學院中國信息技術教育發(fā)展歷程 2008年 在上海舉行

19、的中國教育及科研計算機應用與網絡研討大會 ,教育部副部長趙沁平表示:“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發(fā)展的大趨勢,信息化水平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qū)現(xiàn)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我國黨和政府高度重視信息化工作,信息化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日趨完善,各項建設蓬勃發(fā)展。”在擬定的2008-2012年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 “教育信息化”作為一個獨立專題,正在深入調研,精心謀劃,必將進一步促進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健康、科學發(fā)展。 19811982198319841985197819861987199119921994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320042008HBU COLLEGE OF EDUCAT

20、ION河北大學教育學院中國信息技術教育發(fā)展歷程 2009年 技術課程正式進入浙江省新課程高考技術課程正式進入浙江省新課程高考 三類科目在保持共同科目“語、數(shù)、外”基礎上,側重測試實用技能。 信息技術和通用技術屬于三類科目.先實行由學生在信息技術和通用技術中自主選考一科,以后待條件具備時過渡到兩科必考,按一定比例合成總分。實行全省統(tǒng)考,一年提供2次考試機會,由學生自主決定參加考試的時間和次數(shù),并從中選擇一次考試成績計入總分,成績兩年有效。19811982198319841985197819861987199119921994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320042008

21、20052009HBU COLLEGE OF EDUCATION河北大學教育學院我國信息技術課程發(fā)展階段 以程序設計為主的階段 以計算機作為主要工具的階段 以信息素養(yǎng)培養(yǎng)為中心的階段HBU COLLEGE OF EDUCATION河北大學教育學院以程序設計為主的階段(計算機文化視野下的計算機課程) 進入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在1982年,教育部在五所大學附中開展了中學計算機教育實驗工作,開始了我國中小學計算機教育的歷程。 1984年,教育部頒布了中學電子計算機選修課教學綱要(試行)。 1987年,正式頒布了普通中學電子計算機選修課教學大綱,依然是以程序設計語言教學為主,但是注意了其中的比重,增加

22、了計算機應用方面的內容。HBU COLLEGE OF EDUCATION河北大學教育學院以計算機作為主要工具的階段(計算機工具視野下的計算機課程) 進入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信息技術課程發(fā)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1991年在濟南召開的第四次全國中小學計算機教育的工作會議,成為劃時代的里程碑。 1998年,中小學計算機教育研究中首次將“Curriculum Integration”譯為“課程整合”,并于1999年召開的“計算機與各學科課程整合”項目開題報告會。HBU COLLEGE OF EDUCATION河北大學教育學院以信息素養(yǎng)培養(yǎng)為中心的階段(信息技術教育階段的信息技術課程) 在跨入新世紀后

23、,教育部于2000年3月發(fā)布的關于加快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建設的指導意見(會議討論稿)為信息技術這門新興的發(fā)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2000年以后,按照新的指導綱要的要求,信息課程教材要以計算機和網絡為主,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 2003年普通高中信息及技術課程標準,信息素養(yǎng)核心目標。HEIBEI UNIVERSITY COLLEGE OF EDUCATION河北大學教育學院信息技術教育十年研究文獻窺視 基于Citespace的可視化分析2011年教育技術博士論壇報告朱書慧 河南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博士研究生HBU COLLEGE OF EDUCATION河北大學教育學院Cite

24、Space圖譜HBU COLLEGE OF EDUCATION河北大學教育學院共引文獻頻率前十位排行引用次數(shù)引文文獻聚類編號55何克抗, 2005, 電化教育研究, /信息技術與課程深層次整合的理論與方法/, P2940馬寧, 2002, 中國電化教育,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層次/, P3227何克抗, 2002, N, /教育技術學/, P1624祝智庭, 2001, 中國電化教育, /教育信息化:教育技術的新高地/, P2224李克東, 2001, 電化教育研究, /數(shù)字化學習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核心/, P2022何克抗, 2002, N, /教學系統(tǒng)設計/, P1322南國農, 20

25、04, N, /信息化教育概論/, P1621李藝, 2001, 教育研究,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文化內化問題/, P3621徐萬胥, 2003, 電化教育研究,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理念與策略/, P1820陳至立, 2000, 中國教育報, /抓住機遇,加快發(fā)展,在中小學大力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在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工作會議上的報告/, P14HBU COLLEGE OF EDUCATION河北大學教育學院中心性(度)值排行中心性系數(shù)引文文獻聚類編號0.25何克抗, 2005, 電化教育研究, /信息技術與課程深層次整合的理論與方法/, P290.22李克東, 2001, 電化教育研究,

26、 /數(shù)字化學習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核心/, P200.19馬寧, 2002, 中國電化教育,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層次/, P320.11何克抗, 2002, 電化教育研究, /E-learning的本質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 P270.10李藝, 2001, 教育研究,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文化內化問題/, P360.09徐萬胥, 2003, 電化教育研究,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理念與策略/, P180.07教育部, 2003, N, /普通高中技術課程標準(實驗稿)/, P260.06何克抗, 2002, N, /教育技術學/, P160.05祝智庭, 2002, N, /信息

27、教育展望/, P280.05祝智庭, 2002, N, /現(xiàn)代教育技術走向信息化教育/, P36HBU COLLEGE OF EDUCATION河北大學教育學院突發(fā)節(jié)點值排行激增系數(shù)引文文獻聚類編號10.55李克東, 2001, 電化教育研究, /數(shù)字化學習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核心/, P209.72陳至立, 2000, 中國教育報, /抓住機遇,加快發(fā)展,在中小學大力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在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工作會議上的報告/, P148.16何克抗, 2005, 電化教育研究, /信息技術與課程深層次整合的理論與方法/, P296.63李藝, 2003, N, /信息技術課程設計與建設/,

28、P175.79李克東, 2001, 電化教育研究, /數(shù)字化學習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核心(上、下)/, P155.47教育部, 2003, N, /普通高中技術課程標準(實驗)/, P185.14黎加厚, 1999, 中國電化教育, /基于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信息教育/, P25.0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2003, N, /普通高中技術課程標準(實驗)/, P384.91南國農, 2004, N, /信息化教育概論/, P164.84陳至立, 2000, 中國教育報, /抓住機遇,加快發(fā)展,在中小學大力普及信息技術教育/, P10HBU COLLEGE OF EDUCATION河北大學教育學院C

29、iteSpace圖譜HBU COLLEGE OF EDUCATION河北大學教育學院CiteSpace圖譜分析信息技術教育十年來的研究主題詞集中在“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教學或學習模式”、“課程整合模式”、“教材編制”、“教師培訓”、“教育資源建設”、“發(fā)展性評價”、“信息技術文化”、“創(chuàng)新型人才”、“學科教學”、“教育生態(tài)學”等主題詞范圍內。2000年至2003年是信息技術教育研究的熱潮開端,并且研究成果顯著。2005年至2006年又一次有個小幅度的研究熱潮;2007年至2008年平穩(wěn)過渡;2009年至2011年有下滑的趨勢;HBU COLLEGE OF EDUCA

30、TION河北大學教育學院CiteSpace圖譜 十年間信息技術教育的研究還是與課程整合緊密的聯(lián)系在一起,幾乎沒有跳出這個范圍;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在中小學教育領域研究較為集中,學科分布較為均衡,常與案例分析方法結合在一起; 信息技術教育在幼兒或學前領域涉足較少,至于它在中小學及高中、高等教育中的銜接問題研究較少;HEIBEI UNIVERSITY COLLEGE OF EDUCATION河北大學教育學院信息技術課程發(fā)展趨勢HBU COLLEGE OF EDUCATION河北大學教育學院世界信息技術教育發(fā)展歷程示意圖計算機教育 信息技術教育 信息教育計算機素養(yǎng) 信息技術素養(yǎng) 信息素養(yǎng) 計算機科學

31、與技術 信息技術 信息學科群學科背景學科發(fā)展學科目標HBU COLLEGE OF EDUCATION河北大學教育學院信息技術教育演進的簡要模型CEITE LETEICTE IELE表示圖書館教育(Library Education),CE表示計算機教育(Computer Education),TE表示技術教育(Technology Education),ITE表示信息技術教育(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ICTE表示信息與傳播教育(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IE表示信息教育(I

32、nformation Education)。 HEIBEI UNIVERSITY COLLEGE OF EDUCATION河北大學教育學院信息技術課程目標 信息素養(yǎng)解析HBU COLLEGE OF EDUCATION河北大學教育學院關于信息技術課程目標的爭論 教師一:信息技術不能培養(yǎng)信息素養(yǎng)! 信息技術,僅僅是一個工具而已,它起一個催化劑的信息技術,僅僅是一個工具而已,它起一個催化劑的作用,但對于信息的分析、處理而言,它并不起一個作用,但對于信息的分析、處理而言,它并不起一個決定性的作用,所以它是不可能培養(yǎng)信息素養(yǎng)的。決定性的作用,所以它是不可能培養(yǎng)信息素養(yǎng)的。 HBU COLLEGE OF

33、EDUCATION河北大學教育學院關于信息技術課程目標的爭論 教師二:對于信息技術課程,我困惑已久! 一者一者,信息技術課程是由原來的計算機課演變而成,信息技術課程是由原來的計算機課演變而成,所有的教學內容徹底更改。這情形恐怕沒有任何一門所有的教學內容徹底更改。這情形恐怕沒有任何一門學科可以媲美。我困惑的是,信息技術課程到底要讓學科可以媲美。我困惑的是,信息技術課程到底要讓學生學到什么樣的東西?學生學到什么樣的東西? 二者二者,信息技術課程重在技術教育,傳授的是技藝或,信息技術課程重在技術教育,傳授的是技藝或技巧。我們很多教材都是重在講解某個軟件或某門技技巧。我們很多教材都是重在講解某個軟件或

34、某門技術如何使用的層面上,難道除了這些,就沒有更深層術如何使用的層面上,難道除了這些,就沒有更深層次的內涵?課程要不要關注技術的價值以及道德觀問次的內涵?課程要不要關注技術的價值以及道德觀問題人文修養(yǎng)問題呢?題人文修養(yǎng)問題呢?HBU COLLEGE OF EDUCATION河北大學教育學院 信息技術課程目標應從何而來? 信息技術課程目標應該是什么? 由目標而來的內容與方法。HEIBEI UNIVERSITY COLLEGE OF EDUCATION河北大學教育學院信息技術課程目標從何而來?如何確定信息技術課程的目標?你的觀點?HBU COLLEGE OF EDUCATION河北大學教育學院信息

35、教育目的與意義1 社會理由 信息疲乏綜合癥;殺手武器;教學困惑;終身學習2 政治理由 信息教育的研究價值;信息教育的市場3 經濟理由 全球知識經濟的時代興起;信息業(yè)的角色;信息業(yè)的經濟業(yè)績4 教育改革理由 21世紀教育改革特點;面向未來的人才品質:全新的教育價值觀;知識經濟需要創(chuàng)造教育;信息素養(yǎng)與創(chuàng)造教育5 個人發(fā)展理由 信息素養(yǎng):基本的生存技能;21世紀的新型技能;21世紀的個人生活需要祝智庭.信息教育展望.第二章 信息教育目的與意義.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45-75HBU COLLEGE OF EDUCATION河北大學教育學院信息素養(yǎng)的重要性 國家增強競爭力的需要 信息、信息技術

36、的重要 信息化競爭 社會成員生存與發(fā)展的需要 工作方式 學習方式 交往方式 娛樂方式 生產方式李藝. 2005HBU COLLEGE OF EDUCATION河北大學教育學院信息技術課程目標的形成與制約 信息技術課程目標的形成 取決于當今社會的人才觀 個人:信息素養(yǎng)是個人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 國家:國民綜合素質的重要指標,國際競爭力的保證 信息技術課程目標形成的制約因素 學生發(fā)展規(guī)律與需要 社會需要 學科體系董玉琦.信息技術課程與教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52HEIBEI UNIVERSITY COLLEGE OF EDUCATION河北大學教育學院信息素養(yǎng)的內涵定義紛繁復雜,如何理解?信

37、息素養(yǎng)對信息技術課程的關系?HBU COLLEGE OF EDUCATION河北大學教育學院The phrase information literacy first appeared in print in a 1974 report by Paul G. Zurkowski Zurkowski used the phrase to describe the techniques and skills known by the information literate for utilizing the wide range of information tools as well as p

38、rimary sources in molding information solutions to their problems Paul G. Zurkowski, The Information Service Environment: Relationships and Priorities, National Commission on Libraries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Nov 1974,P6 HBU COLLEGE OF EDUCATION河北大學教育學院1989年,美國圖書館協(xié)會(年,美國圖書館協(xié)會(American Library Assoc

39、iation)的)的“信息素養(yǎng)總統(tǒng)委員會信息素養(yǎng)總統(tǒng)委員會” The report defined information literacy as the ability to recognize when information is needed and have the ability to locate, evaluate, and use effectively the needed information and highlighted information literacy as a skill essential for lifelong learning and the p

40、roduction of an informed and prosperous citizenry. Presidential Committee on Information Literacy: Final Report/ala/mgrps/divs/acrl/publications/whitepapers/presidential.cfmHBU COLLEGE OF EDUCATION河北大學教育學院1992, Doyle Outcome Measures for Information Literacy Within the National Edu

41、cation Goals of 1990. Final Report to National Forum on Information Literacy. Summary of Findings.信息素養(yǎng)全美論壇的總結報告信息素養(yǎng)全美論壇的總結報告 信息社會的信息素養(yǎng):信息時代的概念信息社會的信息素養(yǎng):信息時代的概念中得到較為系中得到較為系統(tǒng)的闡述統(tǒng)的闡述Doyle, Christina. (1994) Information Literacy in an Information Society : A Concept for the Information Age. ISBN: 093759

42、7384 An information literate person is one who: recognizes that accurate and complete information is the basis for intelligent decision making; recognizes the need for information; formulates questions based on information needs; identifies potential sources of information; develops successful searc

43、h strategies; accesses sources of information including computer-based and other technologies; evaluates information; organizes information for practical applications; integrates new information into an existing body of knowledge; uses information in critical thinking and problem solving. 能認識到準確、完整的

44、信息是明智決策的基礎。 能識別信息需求。 能在信息需求的基礎上闡明問題。 能確定潛在的信息來源。 能形成成功的(信息)查詢策略。 能利用計算機技術或其他技術訪問信息源 能評估信息。 能根據(jù)實際的應用需要組織信息。 能將新信息整合到現(xiàn)有的知識體系中。 能在批判性思維和問題解決的過程中使用信息。HBU COLLEGE OF EDUCATION河北大學教育學院19981998年年 美國中小學圖書管理員協(xié)會(美國中小學圖書管理員協(xié)會(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chool Librarians , AASL )和教育傳播與技術協(xié)會和教育傳播與技術協(xié)會(Association f

45、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Technology,AECT)在在信息的力量:建設學習伙伴信息的力量:建設學習伙伴 (Information Power: Building Partnerships for Learning)中提出了未來)中提出了未來20年美國中小學學生所需的信年美國中小學學生所需的信息素養(yǎng)。息素養(yǎng)。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chool Librarians and the 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46、Literacy Standards for Student Learning, 1998. HBU COLLEGE OF EDUCATION河北大學教育學院Information Literacy Standard 1: The student who is information literate accesses information efficiently and effectively. Standard 2: The student who is information literate evaluates information critically and competent

47、ly. Standard 3: The student who is information literate uses information accurately and creatively.HBU COLLEGE OF EDUCATION河北大學教育學院信息素養(yǎng)信息素養(yǎng) 標準1:具有信息素養(yǎng)的學生能夠有效和高效地獲取信息。 標準2:具有信息素養(yǎng)的學生能夠批判性地并按要求評價信息。 標準3:具有信息素養(yǎng)的學生能夠準確地、有創(chuàng)造性地利用信息。HBU COLLEGE OF EDUCATION河北大學教育學院Independent Learning Standard 4: The studen

48、t who is an independent learner is information literate and pursues information related to personal interests. Standard 5: The student who is an independent learner is information literate and appreciates literature and other creative expressions of information. Standard 6: The student who is an ind

49、ependent learner is information literate and strives for excellence in information seeking and knowledge generation.HBU COLLEGE OF EDUCATION河北大學教育學院獨立學習獨立學習 標準4:作為獨立學習者的學生是具有信息素養(yǎng)的并能捕捉與個人興趣相關的信息。 標準5:作為獨立學習者的學生是具有信息素養(yǎng)的并能欣賞作品和對信息內容進行的其他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 標準6:作為獨立學習者的學生是具有信息素養(yǎng)的并力爭在信息搜索和知識生成方面具有杰出能力。HBU COLLEGE OF

50、 EDUCATION河北大學教育學院Social Responsibility Standard 7: The student who contributes positively to the learning community and to society is information literate and recognizes the importance of information to a democratic society. Standard 8: The student who contributes positively to the learning communi

51、ty and to society is information literate and practices ethical behavior in regard to inform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tandard 9: The student who contributes positively to the learning community and to society is information literate and participates effectively in groups to pursue and gener

52、ate information.HBU COLLEGE OF EDUCATION河北大學教育學院社會責任社會責任 標準7:對學習共同體和社會做出積極貢獻的學生是具有信息素養(yǎng)的并能認識到信息對民主社會的重要性。 標準8:對學習共同體和社會做出積極貢獻的學生是具有信息素養(yǎng)的并能踐行有關信息和信息技術的合乎倫理的行為。 標準9:對學習共同體和社會做出積極貢獻的學生是具有信息素養(yǎng)的并能有效參與到捕捉和生產信息的群體中。HBU COLLEGE OF EDUCATION河北大學教育學院2007年AASL 拓展并重建了這一標準Standards for the 21st Century Learner ad

53、dress several literaci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visual, textual, and digital. These aspects of literacy were organized within four key goals: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chool Librarians, /ala/mgrps/divs/aasl/guidelinesandstandards/learningstandards/AASL_LearningStandards.pdf Standa

54、rds for the 21st Century Learner, 2007. HBU COLLEGE OF EDUCATION河北大學教育學院four key goals learners use of skills, resources, & tools to inquire, think critically, and gain knowledge; to draw conclusions, make informed decisions, apply knowledge to new situations, and create new knowledge; to share know

55、ledge and participate ethically and productively as members of our democratic society; and to pursue personal and aesthetic growth HBU COLLEGE OF EDUCATION河北大學教育學院2000年 美國高等教育圖書研究會(the Association of College and Research Libraries ,ACRL )發(fā)布“Information Literacy Competency Standards for Higher Educat

56、ion ”。該標準分為標準、執(zhí)行標準和效果三部分,其中包括5大標準。Association of College and Research Libraries, Information Literacy Competency Standards for Higher Education, /ala/mgrps/divs/acrl/standards/standards.pdf Jan 2000. Standard One: The information literate student determines the nature and extent of

57、the information needed. Standard Two: The information literate student accesses needed information effectively and efficiently. Standard Three: The information literate student evaluates information and its sources critically and incorporates selected information into his or her knowledge base and v

58、alue system. Standard Four: The information literate student, individually or as a member of a group, uses information effectively to accomplish a specific purpose. Standard Five: The information literate student understands many of the economic, legal, and social issues surrounding the use of infor

59、mation and accesses and uses information ethically and legally. HBU COLLEGE OF EDUCATION河北大學教育學院2003年 信息素養(yǎng)國際論壇(the National Forum on Information Literacy)、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 、國家圖書館與信息(情報)科學委員會(the National Commission on Libraries and Information Science)在布拉格舉行來自于23個國家參與的國際會議, 發(fā)表了布拉格宣言:走向信息素養(yǎng)的社會 The Prag

60、ue Declaration Toward an Information Literate SocietyInformation Literacy Meeting of Experts, The Prague Declaration Toward an Information Literate Society,Sept 2003 HBU COLLEGE OF EDUCATION河北大學教育學院The resulting Prague Declaration described information literacy as a “key to social, cultural and econ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