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學論文村民自治與農村土地問題_第1頁
社會學論文村民自治與農村土地問題_第2頁
社會學論文村民自治與農村土地問題_第3頁
社會學論文村民自治與農村土地問題_第4頁
社會學論文村民自治與農村土地問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村民自治與農村土地問題 村民自治與農村土地問題是小柯論文網通過網絡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員整理后發(fā)布的,村民自治與農村土地問題是篇質量較高的學術論文,供本站訪問者學習和學術交流參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業(yè)目的,村民自治與農村土地問題的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因網絡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詳,敬請諒解,如需轉摘,請注明出處小柯論文網,如果此論文無法滿足您的論文要求,您可以申請本站幫您代寫論文,以下是正文?!緝热萏嵋恐袊r村集體土地所有制是村民自治的經濟基礎。現(xiàn)行的農村土地所有權主體與村民自治組織具有某種同構關系。在完善現(xiàn)行家庭承包經營責任制中,必須堅持和維護符合國家法律法規(guī)和政策、民主議定、平等互利和協(xié)

2、商一致以及公平合理與誠實信用等一系列原則。由于中國農村土地所有權主體具有凝固性,農民和農戶的土地經營權具有長期性,因此需要特別注意正確處理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轉包、轉讓、繼承以及土地承包經營合同的履行、變更與解除等影響農民根本利益的重大問題。 【關鍵詞】村民自治/土地承包/集體經濟組織 中國的村民自治是建筑在土地集體所有基礎之上的農村社區(qū)自治。農村土地的集體所有不僅是人民公社制度留下的重要遺產,而且成為當前中國農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現(xiàn)實基礎(注:張樂大著:告別理想出版中心,1998年,第510頁人民公社制度研究,東方出版中心,1998年,第510頁。)。隨著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入,要保證這種聯(lián)產

3、承包責任制的長期穩(wěn)定,問題主要取決于與農戶相對應的另一方主體“集體經濟組織”。因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是土地所有權的主體,即聯(lián)產承包合同的發(fā)包方。原來的人民公社雖然已經解體,但是農村的土地集體所有卻被保留下來;“鄉(xiāng)政村治”雖然取代了人民公社制度,但是農村土地所有權主體的三級結構,卻仍然保留著與“三級所有,隊為基礎”的人民公社制度極為相似的“同構關系”;即使在村民自治體內部,村民自治組織與村集體經濟組織也具有某種同構關系;“統(tǒng)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使得村民委員會作為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的執(zhí)行機關,村民小組作為土地所有權的主體,它們既是家庭承包經營關系中的發(fā)包方,同時還負擔著雙層經營體制中“統(tǒng)”的一面。因

4、此,研究現(xiàn)行鄉(xiāng)政村治和村民自治條件下的農村土地關系問題,對于健全和發(fā)展村民自治,促進農村經濟體制進一步改革和完善,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一、村民自治組織與村集體經濟組織的關系根據(jù)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的立法精神和現(xiàn)實的客觀情況,可以看出,村民自治體的內部仍然分為兩個層次:即村和村民小組。村民自治體的成員是全體村民,全體村民所組成的村民會議是村民自治體內部的最高權力機關。由全體村民直接選舉產生的村民委員會是這一自治體的執(zhí)行機關和代表機關;村民小組是村民自治共同體內部的一種形式,是自治的一個層次。全組村民組成村民小組會議,村民小組的組長由村民小組會議推選產生。 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對村民自治體各機

5、關的設置,似乎力求把它們與村集體經濟組織分開。該法第2條規(guī)定:“村民委員會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jiān)督。村民委員會辦理本村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yè),調解民間糾紛,協(xié)助維護社會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見、要求和提出建議。”這一條規(guī)定既是對村民委員會性質的界定,也是對村民委員會基本職能的規(guī)定。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并沒有把村民委員會或者村民會議視之為集體經濟組織。為了進一步區(qū)別自治組織的功能和集體經濟組織的功能,該法第5條規(guī)定:“村民委員會應當支持和組織村民依法發(fā)展各種形式的合作經濟和其它經濟,承擔本村生產的服務和協(xié)調工作,促進農村生

6、產建設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fā)展。村民委員會應當尊重集體經濟組織依法獨立進行經濟活動的自主權,維護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tǒng)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保障集體經濟組織和村民、承包經營戶、聯(lián)戶或者合伙的合法的財產權和其它合法的權利和利益。村民委員會依照法律規(guī)定,管理本村屬于村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和其它財產,教育村民合理利用自然資源,保護和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1998年在討論修改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草案)時,對于“村民委員會是否具有經濟管理功能”,曾經存在三種不同意見: 一種意見認為,村民委員會既然辦理社會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yè),理所當然要承擔管理經濟的職能,如果不管經濟,村民自治就會受到限制。目前村級集體經濟組織

7、的形式不完善、不穩(wěn)定,應按照有利于經濟發(fā)展的原則探索新的集體經濟形式。而村民委員會管理集體經濟有利于穩(wěn)定土地承包關系和農村集體經濟的發(fā)展。還有人要求進一步明確村民委員會負責管理集體經濟,對集體經濟實施組織、管理和協(xié)調。 另一種意見認為,根據(jù)憲法的規(guī)定,村民委員會的性質是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其職能是辦理本居住地區(qū)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yè),調解民間糾紛,協(xié)助維護社會治安并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見和建議。不能將自治組織的職能與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職能相混淆。因此,必須按照自治組織的性質規(guī)定村民委員會的職能,有關土地等資產管理、生產服務和協(xié)調等職能應交由集體經濟組織承擔。 還有一種意見認為,中國沿海和內地、

8、南方和北方,村集體經濟的發(fā)展和組織形式有很大差異。即使在經濟發(fā)達地區(qū),也有很大不同。有的設有村一級的集體經濟組織,有的則由村民委員會承擔集體經濟組織的職能。所以,應當根據(jù)不同情況做出相應規(guī)定。在沒有1998年修改通過的村民委員會組織法采納了上述具有折衷性質的第三種意見。村民委員會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關系復雜之處在于,它涉及誰對村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和其它資源行使所有權和發(fā)包權。中國村民自治的現(xiàn)實情況是,除了一些發(fā)達地區(qū)建立有獨立于村民委員會的村一級集體經濟組織外,大部分地區(qū)則是由村民委員會代表村民行使所有權。而村民自治組織內部的次級層次村民小組,實際上仍然是人民公社制度中“生產隊”這一集體單位,由

9、于從1962年開始中共中央就確定以“隊為基礎”,農村絕大多數(shù)的農用地都歸現(xiàn)在的村民小組所有(注:孫佑海等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講話,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第45頁。)。由此可見,雖然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試圖劃清村民自治體制下村民自治組織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關系,但是由于農村聯(lián)產承包經營責任制的實施,土地使用權轉移到農戶手中,事實上導致了農村原有集體經濟那種“集體所有、集體經營”組織模式的解體。生產大隊變?yōu)榇澹a隊變?yōu)榇迕裥〗M。但是農村土地集體所有的性質并未改變,因此現(xiàn)行村民自治的兩級組織同時也是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權的主體,因而也就成為土地承包經營合同中的發(fā)包方。只要農村土地集體所

10、有的性質不變,村民自治組織事實上還是集體經濟組織。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人民公社制度瓦解的同時,農村改革實踐中陸續(xù)涌現(xiàn)出一批獨立于原集體經濟組織之外的農民自愿聯(lián)合的新型經濟組織。學術界通常把這些組織統(tǒng)稱為“社區(qū)合作經濟組織”。據(jù)了解,大多數(shù)社區(qū)合作經濟組織是村社合一,實行“兩塊牌子,一套人馬”。造成這一局面的原因是,一般村內各項事務并不多,一套人馬即可承擔行政組織和經濟組織的各項工作,而且各項工作的協(xié)調也比較方便。此外很多地區(qū)農民收入不高,難以承擔更高的費用,也是村社合一普遍存在的原因(注:史萬里等著:中同農村改革20年,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7778頁。)。 村民自治組織與農村

11、集體經濟組織的同構合一性質,村民自治組織同時作為農村土地集體所有的主體,有力地說明中國農村的土地集體所有是村民自治的重要基礎。中國的城市居民自治不同于村民自治,其根本差別也在于城市居民自治與城市土地的所有、使用毫不相關;而村民自治則與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密不可分。由此也可以看出,雖然憲法自1982年以來就同時確定了城市居民自治和農村村民自治,但是城市居民自治迄今尚未產生引人注目的影響和效果,而村民自治不僅取得了舉世矚目 村民自治與農村土地問題是小柯論文網通過網絡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員整理后發(fā)布的,村民自治與農村土地問題是篇質量較高的學術論文,供本站訪問者學習和學術交流參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業(yè)目的

12、,村民自治與農村土地問題的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因網絡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詳,敬請諒解,如需轉摘,請注明出處小柯論文網,如果此論文無法滿足您的論文要求,您可以申請本站幫您代寫論文,以下是正文。的影響,同時也深深改變著中國農村基層的社會結構和經濟結構。 英美國家也存在歷史悠久的鄉(xiāng)村自治,日本也實行市、町、村自治。僅從社區(qū)自治的角度來看,他們的基層社會自治與中國的村民自治極為相似。然而正是由于中國的村民自治是一種以土地集體所有為基礎的自治,是一種同時負擔著經濟、財產關系調整的自治,因此中國村民自治所具有的社會經濟意義遠遠超出了資本主義國家基層社會的社區(qū)自治(注:徐勇等:中國農村村民自治,華中師范大

13、學出版社,1997年,第4648頁。)。 正因為村民自治是以土地集體所有為經濟基礎的自治,國家憲法、法律和政策規(guī)定的“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tǒng)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的實際運作,必然要依賴于土地所有權主體的行為方式,同時還要受到村民自治組織、自治規(guī)則的調整。因此,在現(xiàn)行村民自治制度中,如何保護集體土地所有權、村民土地使用權,維護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健康穩(wěn)定和有序的發(fā)展,就是至關重要的問題。 下面試從廣西玉林地區(qū)平南縣安懷鄉(xiāng)安懷村公所與安懷村三家二隊之間的土地糾紛案來分析村民自治與土地關系問題。 (一)案例內容(注:該案從縣法院訴至玉林地區(qū)法院,玉林地區(qū)法院請示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高級人民法院,最后由最高人

14、民法院做出復函。案例介紹引自馬原主編:民事審判司法解釋及相關案例(第二輯),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年,第582584頁。) 安懷村公所與安懷村三家二隊雙方爭訟的銅鼓嶺,面積約20畝,解放前系地主松山,土改時沒收未作分配,1962年“四固定”時大隊曾明確不劃分給生產隊。但從50年代初期起,三家二隊一些群眾就自發(fā)在該嶺零星開荒,陸續(xù)種植桉樹、柑果、花生、木菇等,大隊均未提出異議。直到1988年發(fā)生糾紛時,三家二隊才將該嶺全部種上甘蔗等作物。安懷鄉(xiāng)政府于1988年在該嶺旁邊建造機磚廠,因用地問題曾于同年3月21日和7月5日兩次請三家二隊社員代表到鄉(xiāng)政府協(xié)商。當時鄉(xiāng)政府提出三種補償辦法,一是每畝減公

15、購糧400斤;二是按生產每塊磚給予1.1厘補償;三是按土地3年產值一次性補償。以上三條由三家二隊社員大會任選其中一條。后因鄉(xiāng)政府未取得縣有關部門批準未果。1989年3月13日,鄉(xiāng)政府直接與安懷村公所簽訂征用該嶺土地協(xié)議,補償給村公所1.8萬元,隨后鄉(xiāng)政府又派員施工,因而引起糾紛。平南縣人民政府做出決定,將該嶺處理給村公所所有。三家二隊不服,向法院提起最高人民法院在“復函”中指出,本案不適用國家土地管理局的上述文件,銅鼓嶺應確認為原所有者安懷村公所所有為宜。至于三家二隊在訟爭之土地上的作物和其它附屬物,可由安懷村公所給予適當補償,并請注意切實做好有關方面和群眾的思想工作(注:參見最高人民法院(9

16、1)民他字30號“關于村委會所屬村民小組的土地糾紛應如何適用政策法律問題的復函”。)。 本案所涉及的兩家訴訟主體,一是安懷村公所(相當于村民委員會),二是三家二隊(相當于村民小組)。爭訟標的是銅鼓嶺土地的所有權歸屬。應當注意的是,訟爭起因是鄉(xiāng)政府建造機磚廠需要使用這塊土地。銅鼓嶺這塊荒山自解放以來近40年由三家二隊使有沒有爭議,鄉(xiāng)政府需要時卻引起如此大的矛盾,以至于驚動最高人民法院。很顯然,在傳統(tǒng)的計劃經濟體制下,土地只是發(fā)展經濟可資利用的自然資源,是市場經濟的發(fā)展才把土地作為“不動產”提到“權利歸屬”的議程。銅鼓嶺所有權歸屬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直接涉及不同主體的切身利益。伴隨市場經濟發(fā)展而來

17、的工業(yè)化、城市化過程,使得過去的“農地”具有了更高市場價值的多種競爭性商業(yè)用途。正是在這種背景下,人們的“土地權利”意識空前高漲。改革開放20多年來,不同利益主體由于農地征用、土地使用權、土地經營權而產生的糾紛數(shù)以億計。為此國家先后頒布了一系列有關土地所有權、使用權的法律和法規(guī),但是圍繞土地權利的糾紛,隨著法律法規(guī)和規(guī)章的不斷增多,也日益增加了法律適用的困難,本案就是一例。因此需要進一步分析在解決土地權利糾紛時所應當遵循的基本原則。 (二)在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問題上應確立的基本原則 上述案例的法律適用是否妥當本文不想妄加評論,只是想從村民自治格局下有關土地所有權、使用權歸屬及保護的角度

18、,討論本案所涉及的具有普遍意義的若干矛盾的處理原則。 第一,非出于國家公共利益的需要,不得征收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罢鞯亍北緦儆谝环N國家行為,也是農民對國家應盡的義務。但是根據(jù)國家憲法規(guī)定,“土地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guī)定對土地實行征用?!眹彝恋毓芾矸ǖ?3條規(guī)定,“任何單位和個人進行建設,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須依法申請使用國有土地;但是,興辦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和村民建設住宅依法批準使用本集體經濟組織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 的,或者鄉(xiāng)(鎮(zhèn))村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yè)建設經依法批準使用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除外。” 本案中,安懷鄉(xiāng)政府建造機磚廠的用地性質不能認為是屬于“公共利益的需要”,因此,從法理上說,鄉(xiāng)

19、政府征用銅鼓嶺沒有法律根據(jù)。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雖然通常認為是屬于全鄉(xiāng)集體所有的企業(yè),但實際上大多數(shù)這類企業(yè)的收益與全鄉(xiāng)農民幾乎沒有任何關系,而同鄉(xiāng)政府以及鄉(xiāng)政府的官員或者職員卻關系極大。這種“利益的不對稱”極大地鼓勵了鄉(xiāng)政府以及有關利害關系人辦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的積極性。原銅鼓嶺土地無論是屬于三家二隊還是屬于安懷村公所,顯然不屬于“鄉(xiāng)政府”,也不屬于“鄉(xiāng)集體經濟組織”。安懷鄉(xiāng)政府與機磚廠的關系,根據(jù)“政企分開”的原則,機磚廠需要土地,應當是機磚廠作為企業(yè)法人去與銅鼓嶺土地的所有權人協(xié)商,政府在此可以協(xié)助或促成“這項交易”,但是它既無權力也無義務代表機磚廠去征地。然而安懷鄉(xiāng)政府在此卻是以“政府”的身份充當了“交易的

20、當事人”。仔細考察安懷鄉(xiāng)政府對三家二隊所提出的三個征地補償辦法,可以發(fā)現(xiàn)鄉(xiāng)政府與農民集體經濟組織在征用土地的談判上使用了性質完全不同的手段?!懊慨€減公購糧400斤”實際上是通過減免農民應履行的“公法上的義務”;“生產每塊磚給予1.1厘補償”實際上相當于要求三家二隊農民以土地對機磚廠進行“投資”;“按土地3年產值一次性補償”實際上是比照國家征用土地的“最低補償標準”來進行土地征用。盡管這些方案因“未取得縣有關部門批準”而沒有最終實施,但是從鄉(xiāng)政府所提出的這些方案可以看出,鄉(xiāng)政府為了獲得土地,既可以采用行政權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商人”的方式。這里存在的問題不僅僅是“政企第二,村民委員會無權出售本村

21、集體經濟組織的土地。本案中,安懷村公所實際上是安懷村村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從性質上說屬于村民自治組織中的執(zhí)行機關,村民自治的范圍不包括“出售本村集體經濟所有的土地”事項。農民之所以稱之為農民,就是因為他們是依靠土地為生的人,他們一旦失去了對土地的占有和使用權,在中國仍然實行戶籍制度的條件下,也就意味著失去了生存的基礎。出售土地是涉及全體村民生存空間的大事,顯然應當由村民會議決定,而不能由村民委員會決定,更不能由村民委員會某些人決定。 第三,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的變更,必須保護土地使用權人的合法利益。在中國,自人民公社制度實行以來,無論是國有土地還是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均未建立完善的登記制度。國家土

22、地管理法規(guī)定,國家實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并建立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登記制度。但是目前的實際情況是,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歸屬仍然存在相當混亂的局面。本案訟爭的焦點是土地所有權歸屬問題,即銅鼓嶺土地應當屬于三家二隊所有還是屬于安懷村公所所有。即使銅鼓嶺最后由 村民自治與農村土地問題是小柯論文網通過網絡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員整理后發(fā)布的,村民自治與農村土地問題是篇質量較高的學術論文,供本站訪問者學習和學術交流參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業(yè)目的,村民自治與農村土地問題的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因網絡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詳,敬請諒解,如需轉摘,請注明出處小柯論文網,如果此論文無法滿足您的論文要求,您可以申請本

23、站幫您代寫論文,以下是正文。最高人民法院確認屬于安懷村公所所有,該村三家二隊(即村民小組)從50年代初起就一直對銅鼓嶺土地進行管理使用。這一事實顯然表明三家二隊對銅鼓嶺享有“土地使用權”。銅鼓嶺土地所有權歸屬的確權,是否就一定意味著三家二隊的使用權自動終結呢?最高人民法院的復函中并未明確,只是模糊地指出,“對三家二隊在訟爭土地上的作物和其它附屬物,可由安懷村公所予以適當補償,并請注意切實做好有關方面和群眾的思想工作?!睆姆蛇m用上來看,這種安排似乎是適用中國民法通則第93條關于“無因管理”制度。即“沒有法定的或者約定的義務,為避免他人利益受損失進行管理或者服務的,有權要求受益人償付由此而支付的

24、必須費用?!逼鋵嵾@里根本不能適用無因管理制度。因為從50年代以來,國家法律和政策一直是鼓勵農民開荒。安懷村三家二隊農民自發(fā)開墾銅鼓嶺荒山,不能說沒有法律原因。無論是否承認其對該土地的所有權,他們對該土地享有使用權不容否認。安懷村公所出售該土地,土地所有人必須對該土地的原使用權人做出補償。 保護農地使用人的權利,不僅僅具有保護農民財產權的意義,應當說對于遏制縣、鄉(xiāng)政府、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亂占農地這種愈演愈烈的情況也具有特殊的意義。在本案中,為什幺鄉(xiāng)政府與三家二隊反復協(xié)商不能達成協(xié)議,而找到安懷村公所,盡管每畝土地價格只有900元,就立即“成交”,個中原因值得深思。目前城市近郊的土地由農地轉變?yōu)榻ㄔO用地,從

25、而成為房地產開發(fā)商爭奪的“熱點”,一條簡便的捷徑就是“買通”縣(市區(qū))政府、鄉(xiāng)政府、村委會,至于土地使用權人農民的利益,村民委員會可以通過形式上的“自治”去“抹平”甚至“抹煞”。因此,應該從法律上規(guī)定,集體土地被征用,不僅應對土地所有者進行充分補償,同時也必須對土地使用權人進行充分補償。 二、村民自治與統(tǒng)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是指以家庭為一個生產經營單位,向農業(yè)集體經濟組織承包土地或者其它生產項目,取得生產經營的自主權,其勞動成果在完成國家稅收、集體統(tǒng)籌、提留后,余下的全部歸農戶家庭所有的制度。統(tǒng)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是指農業(yè)集體經濟組織的統(tǒng)一經營層次與農業(yè)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農

26、戶家庭承包經營作為分散經營的層次有機結合形成的機制(注:王存學、駱友生主編:中國農村經濟法律基本問題,法律出版社,1998年,第127頁。)。1993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yè)法(以下簡稱農業(yè)法)第6條規(guī)定:“國家穩(wěn)定農村以家庭聯(lián)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完善統(tǒng)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1999年的憲法修正案進一步把農村的集體經濟體制確定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實行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tǒng)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1999年3月9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田紀云在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草案)的說明中指出:“關于憲法第八條第一款,增加規(guī)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實行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tǒng)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

27、相應地刪去家庭聯(lián)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的提法。統(tǒng)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是指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實行的集體統(tǒng)一經營和家庭承包經營相結合的經營體制,家庭承包經營是雙層經營體制的基礎。在憲法中對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tǒng)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做出規(guī)定,有利于這一經營制度的長期穩(wěn)定、不斷完善和農村集體經濟的健康發(fā)展?!保ㄗⅲ褐腥A人民共和國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文件匯編,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8990頁。)由于中國現(xiàn)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與村民自治組織的同構性,特別是在農地關系問題上,村民自治組織不僅負擔著維護家庭承包經營這一基礎層次,而且也負擔著在由土地所有權歸屬意義上的“集體”范(一)村民自治與家

28、庭承包經營合同的維護 家庭承包經營合同是家庭承包經營責任制的基礎,然而家庭承包經營合同與一般的經濟合同很不相同。國家頒布的統(tǒng)一合同法并未具體把它作為典型合同類型加以規(guī)定,也是因為它具有獨特的性質和內容。1998年10月,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在對合同法草案做說明時指出:“有的地方和部門提出,合同法應規(guī)范農村土地承包合同、企業(yè)承包合同。黨的十五屆三中全會提出,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tǒng)分結合的經營制度,必須長期堅持,要抓緊制定確保農村土地承包關系長期穩(wěn)定的法律法規(guī)。我們考慮,農村土地承包合同可以適用合同法總則的規(guī)定,同時建議抓緊研究制定專門法律,賦予農民長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權?!保ㄗⅲ簩O禮海主編:中

29、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立法資料選,法律出版社,1999年,第9頁。) 1.承包經營合同的特點 第一,承包經營合同的雙方主體同處于一個集體經濟組織。在一些地方頒布的農業(yè)(村)承包合同管理條理或辦法中,通常強調承包經營合同的這一特征,即承包人主要限于本社區(qū)或集體經濟組織內部成員。如北京市、遼寧省規(guī)定,“承包合同是農業(yè)集體經濟組織與其內部成員之間的合同”;山東省、廣州市規(guī)定,“承包合同是村集體經濟組織與其內部成員及其它承包者簽訂的合同”(注:同上,第277頁。)。 第二,承包經營合同體現(xiàn)著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分工關系。集體經濟組織作為發(fā)包人是通過給予承包人土地承包經營權以及與經營成果相聯(lián)系的預期報酬來

30、實現(xiàn)發(fā)包人(乃至政府)的經營目標。在這一承包經營合同中,農民或農戶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的代價,并非簡單意義的“傭金”,而是包含著具有復雜意義的“聯(lián)產”,它意味著承包人必須根據(jù)發(fā)包人的意思完成規(guī)定的生產任務,如在承包土地上種什幺、種多少,達到什幺產量等等,都是承包人取得或繼續(xù)享有土地經營權的對應義務(注:梁慧星主編:中國物權法研究,法律出版札,1998年,第706頁。)。 第三,承包經營合同不僅要符合國家法律、法規(guī)、政策,還要符合本集體經濟組織或自治組織的章程。也就是說,承包經營合同作為集體經濟組織內部關系的調整方式,同時要受到組織章程的約束。比如,土地承包經營權是否可以繼承、何種條件下可以轉讓等

31、等,不僅各地方存在不同規(guī)定,而且同一地方村與村之間也有差別。 2.承包經營合同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第一,符合國家法律、法規(guī)和政策的要求。比如,國家為了保證土地承包經營的穩(wěn)定性,曾對承包合同做出規(guī)定:承包經營合同的承包期30年不變、“增人不增地、減人不減地”等等,均屬于維護承包人農戶利益的強制性規(guī)定,村民委員會、村民小組作為發(fā)包方不得隨意變更。 第二,符合農業(yè)集體經濟組織章程和民主議定原則。村民既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也是村民自治組織的成員,有關生產經營項目的承包方式、承包指標、雙方基本權利義務的確定,應由村民會議在遵循自治章程的前提下民主討論決定。 第三,遵循平等互利、協(xié)商一致的原則。合同關

32、系的本質在于,發(fā)包方和承包方都具有平等的民事主體資格、雙方當事人在合同中既有共同利益,也有獨自的利益。如果沒有承包人自己的利益,或者不尊重承包人的合法權益,承包合同就完全成為多余的東西,也就等于退回到人民公社制度那種統(tǒng)制經濟時代。家庭承包經營責任制之所以在中國具有活力,正在于這種合同是建立在當事人平等、自愿和互利基礎之上的。承包經營合同的協(xié)商一致原則,不僅表現(xiàn)在合同締結之時,更體現(xiàn)在合同的變更、解除的情形。 第四,公平合理、誠實信用的原則。一是合同規(guī)定的權利和義務,對雙方當事人都應該合理,任何一方均不得采取欺詐、脅迫等手段,強迫對方違背自己的真實意愿接受片面的合同條款;另一方面,在合同的履行中

33、,雙方互相負有恪守信用和協(xié)作的義務,在遇到自然災害、政策變 村民自治與農村土地問題是小柯論文網通過網絡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員整理后發(fā)布的,村民自治與農村土地問題是篇質量較高的學術論文,供本站訪問者學習和學術交流參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業(yè)目的,村民自治與農村土地問題的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因網絡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詳,敬請諒解,如需轉摘,請注明出處小柯論文網,如果此論文無法滿足您的論文要求,您可以申請本站幫您代寫論文,以下是正文?;忍厥馇闆r時,應根據(jù)實際情況,由雙方當事人協(xié)商變更或者解除合同,并免除合同責任(注:1986年最高人民法院專門頒布關于審理農村承包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其中規(guī)定

34、:“山現(xiàn)下列情況之一時,應當允許變更或者解除承包合同:(一)當事人雙方協(xié)商同意,并且不損害國家、集體利益的;(二)訂立承包合同依據(jù)的計劃變更或者取消的;(三)因國家的稅收、價格等政策的調整,致使收益情況發(fā)生較大變化的;(四)由于自然災害等不可抗拒的原因,致使承包合同無法繼續(xù)履行的;(五)因發(fā)包方或承包方不履行承包合同規(guī)定的義務,致使承包合同無法繼續(xù)旅行或者沒有必要繼續(xù)履行的;(六)承包人喪失承包能力的;(七)承包人進行破壞性、掠奪性生產經營經發(fā)包人勸阻無效的。因變更或者解除合同使對方遭受損失的,應當負責賠償,但依法可以免除責任的除外?!保?。 3.土地所有權主體的凝固由于在大多數(shù)地區(qū)存在著集體經

35、濟組織與村民自治組織的同構性,當前屬于村一級的集體土地所有權實際上由村民委員會行使,而村以下的集體土地所有權主體基本上以村民小組為單位。而且除非因為土地征用,這種土地所有權主體以及他們所享有的土地所有權范圍很少發(fā)生變動。因此可以把這種情況稱之為農村土地所有權主體的“凝固性”。由此可知,土地承包經營合同主要發(fā)生在土地所有者與隸屬于該土地所有者的成員“農戶”之間;國家當前對土地承包經營合同采取30年長期不變,實行“增人不增地、減人不減地”的政策,以期穩(wěn)定土地承包關系。30年間土地所有權主體可以也可能不會發(fā)生變化,但是作為承包人“農戶”的實際情況則會由于多種原因而經常發(fā)生變化。這些原因包括,老、弱、

36、病、殘、鰥、寡、孤、婚喪嫁娶,外出打工、經商等等。遇到這些情況,土地承包經營合同必然發(fā)生調整。發(fā)生這種調整時,如何維持合同當事人之間、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利益平衡,是必須認真對待的。 (1)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轉包與轉讓 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轉包即土地承包人在保留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前提下,將所承包的土地轉包給其它人經營。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轉讓是指原土地承包人放棄自己對土地的承包經營權,而由受讓方享有原土地承包人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并履行原承包經營合同所規(guī)定的義務。對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轉包與轉讓,目前國家法律規(guī)定包括:第一,必須經發(fā)包人同意。即“承包人將承包合同轉讓或者轉包給第三人,必須經發(fā)包人同意,并不得擅自改

37、變原承包合同的生產經營等內容.否則轉讓或轉包合同無效?!保ㄗⅲ鹤罡呷嗣穹ㄔ海ń洠┌l(fā)198613號關于審理農村承包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1986年4月14日。另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yè)法(1993年)第13條,該條第二款規(guī)定,“在承包期內,經發(fā)包方同意,承包方可以轉包所承包的土地、山嶺、草原、荒地、灘涂、水面,也可以將農業(yè)承包合同的權利和義務轉讓給第三人?!保┑诙D讓或轉包,在同等條件下本集體組織成員享有優(yōu)先權。第三,禁止“轉包漁利”。即“承包人承包后自己既不從事經營或生產活動,又不承擔任何風險,坐收管理費或者高價轉包的,屬于轉包漁利?!保ㄗⅲ和白?。)地方性法規(guī)對轉包和轉讓的規(guī)定包括:“

38、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允許承包方轉包或者轉讓:(一)老、弱、病、殘、鰥、寡、孤、獨戶和經商做工戶平均分得而無力承包經營的耕地、果樹等農業(yè)生產項目;(二)承包方已經治理開發(fā)利用的荒山、荒地、草場、水面、沼澤、灘涂。”(注:孫禮海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立法資料選,法律出版社,1999年,“地方性法規(guī)等規(guī)范性文件關于農村聯(lián)產承包合同的規(guī)定”,第278279頁。) 從上述規(guī)定可知,對于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轉包和轉讓,法律法規(guī)原則上允許,但是“須經發(fā)包方同意”則是一項重要的限制條件。而這一限制條件實際上等于對村民小組、村民會議或者村民委員會等自治組織的授權。村民自治組織如何適當行使這種授權,直接關系到農戶利

39、益、集體經濟組織利益和全體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利益的保護。同時也關系到土地資源的整體有效利用問題。 自治組織在其權限范圍內行使土地承包經營權轉包或轉讓的“同意權”時,應當考慮如下原則問題:第一,土地經營承包權一經“承包經營合同”確立,它實際上屬于承包人“農戶”個人的財產權利,這種權利包括承包經營權的轉包和轉讓。因此,除非基于重大正當事由,不應當對轉包和轉讓施加過多限制;第二,對于仍然被拘束于土地的農民和農戶而言,對土地承包經營權的保護,事實上隱含著對農民、農戶生存權的保護,而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轉讓在很多情況下是處于弱者地位。因此,自治組織在行使同意權時,應當注意保護弱者的原則;第三,這種同意權屬于團

40、體權力,行使這一權力貫徹民主議定原則,不得由村民小組長和村民委員會少數(shù)人決定。 (2)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繼承問題 對于土地承包經營權是否允許“繼承”,1993年農業(yè)法未頒布之前,國家法律對此沒有規(guī)定,各地的實際做法不一,大多數(shù)地區(qū)允許繼承,也有少數(shù)地區(qū)禁止繼承。國家現(xiàn)行農業(yè)法第13條明確規(guī)定:“承包人在承包期內死亡的,該承包人的繼承人可以繼續(xù)承包?!币婪ɡ?,“土地承包經營權”從其性質上說,是具有物權性質的“土地使用權”,原承包人死亡,當然允許繼承,也無須發(fā)包人同意或施加任何限制。禁止繼承實際上是對公民個人權利(財產繼承權)的一種剝奪,自治組織章程不得限制和剝奪農民或農戶的個體財產權,章程明文規(guī)定禁止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繼承,于法無據(jù)。 (3)土地承包經營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