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屬在土壤-植物體系中遷移及其機制and土壤中農藥遷移轉化_第1頁
重金屬在土壤-植物體系中遷移及其機制and土壤中農藥遷移轉化_第2頁
重金屬在土壤-植物體系中遷移及其機制and土壤中農藥遷移轉化_第3頁
重金屬在土壤-植物體系中遷移及其機制and土壤中農藥遷移轉化_第4頁
重金屬在土壤-植物體系中遷移及其機制and土壤中農藥遷移轉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主要內容主要內容土壤的組成和性質土壤的組成和性質重金屬在土壤重金屬在土壤- -植植物體系中的遷移及物體系中的遷移及其機制其機制土壤的組成土壤的組成土壤的粒級與質地土壤的粒級與質地土壤的吸附性土壤的吸附性土壤的酸堿性土壤的酸堿性土壤的氧化還原性土壤的氧化還原性影響重金屬在土壤影響重金屬在土壤-植物體系中的遷移的因素植物體系中的遷移的因素重金屬在土壤重金屬在土壤- -植物體系中的遷移轉化規(guī)律植物體系中的遷移轉化規(guī)律主要重金屬在土壤中的積累和遷移轉化主要重金屬在土壤中的積累和遷移轉化植物對重金屬污染產生耐性的幾種機制植物對重金屬污染產生耐性的幾種機制土壤中農藥的遷移轉化土壤中農藥的遷移轉化土壤中農藥

2、的遷移土壤中農藥的遷移非離子型農藥與土壤有機質的作用非離子型農藥與土壤有機質的作用典型農藥在土壤中的遷移轉化典型農藥在土壤中的遷移轉化第二節(jié)第二節(jié) 重金屬在土壤重金屬在土壤- -植物體系植物體系中的遷移及其機制中的遷移及其機制 重金屬是土壤原有的構成元素,有些是植物、動重金屬是土壤原有的構成元素,有些是植物、動物和人必需的營養(yǎng)元素。如物和人必需的營養(yǎng)元素。如Zn、Cu、Mo、Fe、Mn等,但由于含量的不同,可導致不同的效應,等,但由于含量的不同,可導致不同的效應,如果含量和有效性太低生物會表現(xiàn)缺乏癥狀,但如果含量和有效性太低生物會表現(xiàn)缺乏癥狀,但過量就會造成污染事件。過量就會造成污染事件。 土

3、壤背景值就是指在土壤背景值就是指在未受污染未受污染的情況下,天然土的情況下,天然土壤中的金屬元素的基線含量。壤中的金屬元素的基線含量。二二.重金屬在土壤重金屬在土壤-植物體系中的遷移及其機制植物體系中的遷移及其機制土壤的重金屬污染土壤的重金屬污染1.1.重金屬不被土壤微生物降解,可在土壤中不斷積重金屬不被土壤微生物降解,可在土壤中不斷積累,也可以為生物所富集,并通過食物鏈在人體內累,也可以為生物所富集,并通過食物鏈在人體內積累,危害人體健康。積累,危害人體健康。2.2.重金屬一旦進入土壤就很難予以徹底的清除。重金屬一旦進入土壤就很難予以徹底的清除。二二.重金屬在土壤重金屬在土壤-植物體系中的遷

4、移及其機制植物體系中的遷移及其機制重金屬污染土壤的特點:重金屬在土壤重金屬在土壤-植物系統(tǒng)的遷移植物系統(tǒng)的遷移 重金屬通過質流、擴散、截獲到達重金屬通過質流、擴散、截獲到達植物根部。植物根部。 植物通過主動吸收、被動吸收等方植物通過主動吸收、被動吸收等方式吸收重金屬。式吸收重金屬。 重金屬通過木質部和韌皮部向地上重金屬通過木質部和韌皮部向地上部運輸。部運輸。 植物對污染物吸收受到土壤性質、植物對污染物吸收受到土壤性質、植物種類、污染物形態(tài)的影響。植物種類、污染物形態(tài)的影響。 二二.重金屬在土壤重金屬在土壤-植物體系中的遷移及其機制植物體系中的遷移及其機制二二.重金屬在土壤重金屬在土壤-植物體系

5、中的遷移及其機制植物體系中的遷移及其機制1.影響重金屬在土壤影響重金屬在土壤-植物系統(tǒng)遷移的因素植物系統(tǒng)遷移的因素影響因素影響因素土壤的土壤的理化性質理化性質金屬的種類金屬的種類濃度濃度存在形態(tài)存在形態(tài) 植物的種類植物的種類生長發(fā)育期生長發(fā)育期復合污染復合污染施肥施肥pH土壤質地土壤質地有機質有機質含量含量氧化還原氧化還原電位電位二二.重金屬在土壤重金屬在土壤-植物體系中的遷移及其機制植物體系中的遷移及其機制2. 重金屬在土壤重金屬在土壤-植物系統(tǒng)的遷移轉化規(guī)律植物系統(tǒng)的遷移轉化規(guī)律 1.植物對土壤重金屬的富集規(guī)律植物對土壤重金屬的富集規(guī)律 2.重金屬在土壤剖面中的遷移轉化規(guī)律重金屬在土壤剖面

6、中的遷移轉化規(guī)律 3.土壤對重金屬離子的吸附固定原理土壤對重金屬離子的吸附固定原理a總體來說:土壤中重金屬含量越高,植物體內的重金屬含量也越高;總體來說:土壤中重金屬含量越高,植物體內的重金屬含量也越高;b不同植物的累積有明顯的種間差異:豆類不同植物的累積有明顯的種間差異:豆類小麥小麥水稻水稻玉米;玉米;c重金屬在植物體內的分布規(guī)律:根重金屬在植物體內的分布規(guī)律:根莖葉莖葉果殼果殼籽實。籽實。a大部分重金屬被土壤顆粒吸附;大部分重金屬被土壤顆粒吸附;b遵循垂直分布規(guī)律,可耕層是重金屬的富集區(qū);遵循垂直分布規(guī)律,可耕層是重金屬的富集區(qū);c重金屬有向根際土壤遷移的趨勢。重金屬有向根際土壤遷移的趨勢

7、。a與膠體種類有關:氧化錳與膠體種類有關:氧化錳 有機質有機質 氧化鐵氧化鐵 伊利石伊利石 蒙脫石蒙脫石 高嶺石;高嶺石;b與金屬離子的種類有關:價態(tài)越高,電荷越多,越易吸附;同等價態(tài),與金屬離子的種類有關:價態(tài)越高,電荷越多,越易吸附;同等價態(tài),離子半徑越大,水合半徑相對越小,越易吸附。離子半徑越大,水合半徑相對越小,越易吸附。 來源:煉鋅工業(yè)的副產品;來源:煉鋅工業(yè)的副產品; 旱地石灰性土壤中多以旱地石灰性土壤中多以CdCO3、Cd(OH) 2存在;存在; 在水田中主要在水田中主要CdS存在;存在; 鎘的吸附跟土壤膠體的性質有關。鎘的吸附跟土壤膠體的性質有關。 鎘不是人體的必需元素。鎘不是

8、人體的必需元素。 二二.重金屬在土壤重金屬在土壤-植物體系中的遷移及其機制植物體系中的遷移及其機制3. 主要重金屬在土壤中的累積和遷移轉化主要重金屬在土壤中的累積和遷移轉化 鎘鎘Cadmium 銅是各種生物的必需微量元素;銅是各種生物的必需微量元素; Cu2+容易與腐質酸的羧基和羥基發(fā)生螯合;容易與腐質酸的羧基和羥基發(fā)生螯合; 污染土壤中的銅主要在表層積累,并沿土壤的縱深垂直污染土壤中的銅主要在表層積累,并沿土壤的縱深垂直分布遞減,分布遞減,這是由于進入土壤的銅被表層土壤的粘土礦這是由于進入土壤的銅被表層土壤的粘土礦物吸附,同時,表層土壤的有機質與銅結合形成螯合物。物吸附,同時,表層土壤的有機

9、質與銅結合形成螯合物。 在植物各部分的積累分布:根在植物各部分的積累分布:根莖、葉莖、葉果實。果實。二二.重金屬在土壤重金屬在土壤-植物體系中的遷移及其機制植物體系中的遷移及其機制3. 主要重金屬在土壤中的累積和遷移轉化主要重金屬在土壤中的累積和遷移轉化 銅銅Copper 來源:冶煉廢水、廢渣,汽車尾氣來源:冶煉廢水、廢渣,汽車尾氣 主要以主要以Pb(OH)2、PbCO3、PbSO4存在,存在,Ksp小小 有效性受有效性受pH影響很大,土壤的影響很大,土壤的pH增加,使鉛的可增加,使鉛的可溶性和移動性降低,從而影響植物對鉛的吸收。溶性和移動性降低,從而影響植物對鉛的吸收。 很難遷移、植物吸收后

10、積累于根部很難遷移、植物吸收后積累于根部 蘚類植物被確定為鉛污染和積累的指示植物蘚類植物被確定為鉛污染和積累的指示植物二二.重金屬在土壤重金屬在土壤-植物體系中的遷移及其機制植物體系中的遷移及其機制3. 主要重金屬在土壤中的累積和遷移轉化主要重金屬在土壤中的累積和遷移轉化鉛鉛-lead鋅是植物、動物和人類必需的營養(yǎng)元素鋅是植物、動物和人類必需的營養(yǎng)元素在還原條件下易形成在還原條件下易形成ZnS在堿性條件下易形成在堿性條件下易形成Zn(OH)2沉淀沉淀酸性土壤溶液中離子態(tài)含量高酸性土壤溶液中離子態(tài)含量高 2ppm對土壤對土壤pH非常敏感非常敏感二二.重金屬在土壤重金屬在土壤-植物體系中的遷移及其

11、機制植物體系中的遷移及其機制3. 主要重金屬在土壤中的累積和遷移轉化主要重金屬在土壤中的累積和遷移轉化 鋅鋅-Zincu三種價態(tài)隨著三種價態(tài)隨著pH和和Eh變化而轉化,變化而轉化,HgS是還原是還原狀態(tài)下的主要形態(tài)狀態(tài)下的主要形態(tài)u土壤的粘土礦物和有機質對汞有強烈的吸附作土壤的粘土礦物和有機質對汞有強烈的吸附作用,因此汞進入土壤后,大部分被土壤吸附或用,因此汞進入土壤后,大部分被土壤吸附或固定,因此汞容易在表層積累。固定,因此汞容易在表層積累。u汞在厭氧微生物作用下可甲基化,毒性增大。汞在厭氧微生物作用下可甲基化,毒性增大。u植物對汞的吸收和積累與汞的形態(tài)有關。植物對汞的吸收和積累與汞的形態(tài)有

12、關。二二.重金屬在土壤重金屬在土壤-植物體系中的遷移及其機制植物體系中的遷移及其機制 汞汞Mercury3. 主要重金屬在土壤中的累積和遷移轉化主要重金屬在土壤中的累積和遷移轉化二二.重金屬在土壤重金屬在土壤-植物體系中的遷移及其機制植物體系中的遷移及其機制4. 植物對重金屬產生耐性的幾種機制植物對重金屬產生耐性的幾種機制 1.植物根系的作用植物根系的作用 2.重金屬與植物的細胞壁結合重金屬與植物的細胞壁結合 3.酶系統(tǒng)的作用酶系統(tǒng)的作用4.形成重金屬硫蛋白或植物絡合素形成重金屬硫蛋白或植物絡合素 植物根系通過改變根際化學性狀、原生質泌溢等作用植物根系通過改變根際化學性狀、原生質泌溢等作用限制

13、重金屬離子跨膜吸收。還可以通過形成跨根際的限制重金屬離子跨膜吸收。還可以通過形成跨根際的氧化還原電位梯度和氧化還原電位梯度和pH梯度等來抑制對重金屬的吸收梯度等來抑制對重金屬的吸收 已經(jīng)證實,某些植物對重金屬離子的吸收能力的降低已經(jīng)證實,某些植物對重金屬離子的吸收能力的降低可以通過根際分泌螯合劑而減少重金屬的跨膜吸收可以通過根際分泌螯合劑而減少重金屬的跨膜吸收二二.重金屬在土壤重金屬在土壤-植物體系中的遷移及其機制植物體系中的遷移及其機制 1.植物根系的作用植物根系的作用 研究結果表明:細胞壁中的金屬大部分以離子形式存在研究結果表明:細胞壁中的金屬大部分以離子形式存在或與細胞壁中的纖維素、木質

14、素結合;或與細胞壁中的纖維素、木質素結合; 由于金屬離子被局限的細胞壁上,而不能進入細胞質影由于金屬離子被局限的細胞壁上,而不能進入細胞質影響細胞內的代謝活動,使植物對重金屬表現(xiàn)出耐性;響細胞內的代謝活動,使植物對重金屬表現(xiàn)出耐性; 不同植物的細胞壁對金屬離子的結合能力是不同的;不同植物的細胞壁對金屬離子的結合能力是不同的; 細胞壁對金屬離子的固定作用不是一個普遍耐性機制。細胞壁對金屬離子的固定作用不是一個普遍耐性機制。即:不是所有的耐性植物都表現(xiàn)為將金屬離子固定在細即:不是所有的耐性植物都表現(xiàn)為將金屬離子固定在細胞壁上。胞壁上。二二.重金屬在土壤重金屬在土壤-植物體系中的遷移及其機制植物體系

15、中的遷移及其機制 2.重金屬與植物的細胞壁結合重金屬與植物的細胞壁結合 耐性植物中的幾種酶的活性在重金屬含量增加時仍能耐性植物中的幾種酶的活性在重金屬含量增加時仍能維持正常水平;維持正常水平; 同時還可以激發(fā)另外一些酶,從而使耐性植物在受重同時還可以激發(fā)另外一些酶,從而使耐性植物在受重金屬污染時保持正常的代謝。金屬污染時保持正常的代謝。二二.重金屬在土壤重金屬在土壤-植物體系中的遷移及其機制植物體系中的遷移及其機制 3.酶系統(tǒng)的作用酶系統(tǒng)的作用 1957年發(fā)現(xiàn),在馬的腎臟中發(fā)現(xiàn)金屬硫蛋白(年發(fā)現(xiàn),在馬的腎臟中發(fā)現(xiàn)金屬硫蛋白( MT ),),能合成能合成MT的細胞對重金屬有明顯的抗性,的細胞對重

16、金屬有明顯的抗性, MT是動物及是動物及人體最重要的重金屬解毒劑人體最重要的重金屬解毒劑 。 后來,在植物中發(fā)現(xiàn)類后來,在植物中發(fā)現(xiàn)類MT或植物絡合素。其作用是與進或植物絡合素。其作用是與進入植物細胞內的重金屬結合,使其以不具生物活性的無入植物細胞內的重金屬結合,使其以不具生物活性的無毒的螯合物形式存在,降低金屬離子的活性,從而減輕毒的螯合物形式存在,降低金屬離子的活性,從而減輕或解除其毒害作用。或解除其毒害作用。二二.重金屬在土壤重金屬在土壤-植物體系中的遷移及其機制植物體系中的遷移及其機制4.形成重金屬硫蛋白或植物絡合素形成重金屬硫蛋白或植物絡合素二二.重金屬在土壤重金屬在土壤-植物體系中

17、的遷移及其機制植物體系中的遷移及其機制4. 植物對重金屬產生耐性的幾種機制植物對重金屬產生耐性的幾種機制 1.植物根系的作用植物根系的作用 2.重金屬與植物的細胞壁結合重金屬與植物的細胞壁結合 3.酶系統(tǒng)的作用酶系統(tǒng)的作用4.形成重金屬硫蛋白或植物絡合素形成重金屬硫蛋白或植物絡合素 第三節(jié)第三節(jié) 土壤中農藥的遷移轉化土壤中農藥的遷移轉化三三.土壤中農藥的遷移轉化土壤中農藥的遷移轉化農藥的種類農藥的種類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按殺滅對象按殺滅對象以化學官能團分以化學官能團分(有機、無機)(有機、無機) 有機氯農藥有機氯農藥降解慢,殘毒大降解慢,

18、殘毒大 有機磷農藥有機磷農藥降解較快降解較快 氨基甲酸酯農藥氨基甲酸酯農藥降解快,殘毒小降解快,殘毒小 擬除蟲菊酯農藥擬除蟲菊酯農藥降解快,殘毒小降解快,殘毒小 化學農藥在土壤中的遷移是指農藥揮發(fā)到氣相的移動以及化學農藥在土壤中的遷移是指農藥揮發(fā)到氣相的移動以及在土壤溶液中和吸附在土粒上的擴散、遷移,是農藥從土在土壤溶液中和吸附在土粒上的擴散、遷移,是農藥從土壤進入大氣、水體和生物體的重要過程。壤進入大氣、水體和生物體的重要過程。 主要方式是通過主要方式是通過擴散擴散和和質體流動質體流動。三三.土壤中農藥的遷移轉化土壤中農藥的遷移轉化1. 土壤中農藥的遷移土壤中農藥的遷移 擴散是由于熱能運動引

19、起分子的不規(guī)則運動而使物質分子擴散是由于熱能運動引起分子的不規(guī)則運動而使物質分子發(fā)生發(fā)生由高濃度向低濃度方向由高濃度向低濃度方向轉移的過程。轉移的過程。 影響農藥在土壤中擴散的主要因素:影響農藥在土壤中擴散的主要因素: 1.土壤的水分含量土壤的水分含量 2.吸附吸附 3.土壤的緊實度土壤的緊實度 4.溫度溫度 5.氣流速度氣流速度 6.農藥的種類農藥的種類三三.土壤中農藥的遷移轉化土壤中農藥的遷移轉化擴散擴散 物質的質體流動是由水或土壤微?;蚴莾烧吖餐饔盟?。物質的質體流動是由水或土壤微?;蚴莾烧吖餐饔盟?。 影響農藥在土壤中質體流動的因素:影響農藥在土壤中質體流動的因素: (1)農藥與土

20、壤之間的吸附)農藥與土壤之間的吸附 (2)土壤有機質的含量)土壤有機質的含量 (3)土壤黏土礦物的含量)土壤黏土礦物的含量 (4)農藥的種類)農藥的種類三三.土壤中農藥的遷移轉化土壤中農藥的遷移轉化質體流動質體流動農藥分為離子型和非離子型農藥,農藥分為離子型和非離子型農藥,應用品種、數(shù)量最多的是應用品種、數(shù)量最多的是非離子型農藥非離子型農藥,如有機氮、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等農藥。,如有機氮、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等農藥。研究者認為:非離子型有機物在土壤研究者認為:非離子型有機物在土壤-水體系中的吸附主要是水體系中的吸附主要是分配作用分配作用。主要表現(xiàn)的下面幾個方面:。主要表現(xiàn)的下面幾個方面: (1)

21、吸附等溫線呈線性)吸附等溫線呈線性 (2)不存在競爭吸附)不存在競爭吸附 (3)分配作用與溶解度的關系為:分配系數(shù)隨著在)分配作用與溶解度的關系為:分配系數(shù)隨著在水中溶解度的減小而增大。水中溶解度的減小而增大。三三.土壤中農藥的遷移轉化土壤中農藥的遷移轉化2.非離子型農藥與土壤有機質的作用非離子型農藥與土壤有機質的作用土壤濕度對分配過程的影響土壤濕度對分配過程的影響土壤濕度是影響非離子型有機物在在土壤中吸附行為的關鍵土壤濕度是影響非離子型有機物在在土壤中吸附行為的關鍵因素之一。因素之一。三三.土壤中農藥的遷移轉化土壤中農藥的遷移轉化2.非離子型農藥與土壤有機質的作用非離子型農藥與土壤有機質的作

22、用 極性水分子和礦物質表面發(fā)生強烈的偶極作用,使非離子性有機物很難占據(jù)礦物表面的吸附位,因此對非離子性有機化合物在土壤表面礦物質上的吸附起著一種有效的抑制作用。圖414說明,隨土壤水分相對含量的增加,吸附(分配)作用減弱,當相對濕度在50時,水分子強烈競爭土壤表面礦物質上的吸附位,使吸附量降低,分配作用占主導地位,吸附等溫線為線性 圖415說明,干土壤中吸附的強弱還與吸附質(農藥)的極性有關,極性大的吸附量就大;而且分配作用也同時發(fā)生。因此,非離子型有機物在干土壤中表現(xiàn)為強吸附(被土壤礦物質)和高分配(被土壤有機質)的特征。三三.土壤中農藥的遷移轉化土壤中農藥的遷移轉化 典型農藥在土壤中的遷移

23、轉化典型農藥在土壤中的遷移轉化3.1有機氯農藥有機氯農藥ClClClClCl含有一個或幾個苯環(huán)的氯的衍生物含有一個或幾個苯環(huán)的氯的衍生物DDT HCH:六六六:六六六 ClClClClClClClClClClClClAldrin:艾氏劑:艾氏劑ClClClClClClClHeptachlor:七氯:七氯OClClClClClClDieldrin:狄氏劑:狄氏劑有機氯農藥是目前造成污有機氯農藥是目前造成污染的主要農藥。染的主要農藥。化學性質穩(wěn)定,殘留期長,化學性質穩(wěn)定,殘留期長,易溶于脂肪,并在其中積易溶于脂肪,并在其中積累。累。 只有對位異構體有強烈的殺蟲性能。只有對位異構體有強烈的殺蟲性能。

24、 DDT易被土壤膠體吸附,故其在土壤中移動不明顯,但易被土壤膠體吸附,故其在土壤中移動不明顯,但DDT可通過植物根際滲入植物體內??赏ㄟ^植物根際滲入植物體內。 DDT在土壤中的在土壤中的生物降解生物降解主要按主要按還原還原、氧化氧化和和脫氯化氫脫氯化氫等機理進行。等機理進行。 另一降解途徑是另一降解途徑是光解光解三三.土壤中農藥的遷移轉化土壤中農藥的遷移轉化(1)DDTClClClClClp-pDDT的光解的光解ClClClClClClClClHp,p-DDEp,p-DDDClClClClClp,p-DDT吸收290-310nm的紫外光(ClC6H4)2C=Op,p-二氯二苯基甲酮二氯二苯基甲

25、酮ClC6H4C6H4Cl多氯聯(lián)苯多氯聯(lián)苯 磷酸的酯類或酰胺類化合物。磷酸的酯類或酰胺類化合物。三三.土壤中農藥的遷移轉化土壤中農藥的遷移轉化3.2有機磷農藥有機磷農藥(organophosphorpus pesticides,0Ps) RXPYAA(1) 磷酸酯磷酸酯(2) 硫代磷酸酯硫代磷酸酯(3) 膦酸酯和硫代膦酸酯類膦酸酯和硫代膦酸酯類(4) 磷酰胺和硫代磷酰胺類磷酰胺和硫代磷酰胺類按結構按結構POH3COOCH3OCHCH2POHOOHOH(1) 磷酸酯:磷酸酯:磷酸中三磷酸中三個氫原子被有機基團置個氫原子被有機基團置換所生成的化合物,如換所生成的化合物,如 敵敵畏、二溴磷等。敵敵畏

26、、二溴磷等。三三.土壤中農藥的遷移轉化土壤中農藥的遷移轉化典型有機污染物典型有機污染物(2) 硫代磷酸酯:硫代磷酸酯:硫代磷酸分子中硫代磷酸分子中的氫原子被甲基的氫原子被甲基等基團所置換而等基團所置換而形成的化合物。形成的化合物。PH3COH3COOSNO2磷酸磷酸甲基對硫甲基對硫磷磷敵敵敵敵畏畏磷酸分子中一個羥基被有機磷酸分子中一個羥基被有機基團置換,即在分子中形成基團置換,即在分子中形成C-P鍵,稱為鍵,稱為膦酸膦酸。如果膦。如果膦酸中羥基的氫原子再被有機酸中羥基的氫原子再被有機基團取代,即形成基團取代,即形成膦酸酯,膦酸酯,如敵百蟲。如果膦酸酯中的如敵百蟲。如果膦酸酯中的氧原子被硫原子取

27、代,即為氧原子被硫原子取代,即為硫代膦酸酯硫代膦酸酯。三三.土壤中農藥的遷移轉化土壤中農藥的遷移轉化典型有機污染物典型有機污染物(3) 膦酸酯和硫代膦酸酯類膦酸酯和硫代膦酸酯類PH3COH3COCHOOHCCl3敵百敵百蟲蟲(4) 磷酰胺和硫代磷酰胺類磷酰胺和硫代磷酰胺類三三.土壤中農藥的遷移轉化土壤中農藥的遷移轉化典型有機污染物典型有機污染物乙酰甲胺磷乙酰甲胺磷磷酸分子中羥基被氨基取磷酸分子中羥基被氨基取代的化合物為代的化合物為磷酰胺磷酰胺;磷;磷酸胺分子中的氧原子被硫酸胺分子中的氧原子被硫原子所取代形成原子所取代形成硫代磷酰硫代磷酰胺胺,如甲胺磷。,如甲胺磷。PH3COH3CONHCOCH

28、3OSPH3COH3COSSHCH2CCOOC2H5COOC2H5馬拉硫磷馬拉硫磷二硫代磷酸酯二硫代磷酸酯PH3COH3COSSH2CCONHCH3樂果樂果二硫代磷酸酯二硫代磷酸酯三三.土壤中農藥的遷移轉化土壤中農藥的遷移轉化典型有機污染物典型有機污染物對硫磷(對硫磷(1605)H5C2POSOOH5C2NO2 有機磷農藥是為取代有機氯農藥而發(fā)展起來的,但是其毒有機磷農藥是為取代有機氯農藥而發(fā)展起來的,但是其毒性較高,性較高,大部分對生物體內膽堿酯酶有抑制作用大部分對生物體內膽堿酯酶有抑制作用; 較有機氯農藥容易降解。較有機氯農藥容易降解。 (1)有機磷農藥的非生物降解過程)有機磷農藥的非生物

29、降解過程 a.吸附催化水解吸附催化水解 b.光降解光降解 (2)有機磷農藥的生物降解過程)有機磷農藥的生物降解過程 a.綠色木霉(綠色木霉(tricboderma viride) b.假單胞菌(假單胞菌(pseudomonas sp ) 三三.土壤中農藥的遷移轉化土壤中農藥的遷移轉化吸附催化水解吸附催化水解PH3COH3COSSHCH2CCOOC2H5COOC2H5馬拉硫磷馬拉硫磷二硫代磷酸酯二硫代磷酸酯(RO)2PSOR,+H2O (H+或OH-)(RO)2PSOH+ R,OH堿性或中性堿性或中性光降解光降解有機磷的光解過程中,有可能生成比其自身毒性更有機磷的光解過程中,有可能生成比其自身毒

30、性更強的中間產物。強的中間產物。(C2H5O)2PSONCCN(C2H5O)2POSNCCN(C2H5O)2POOPO(OC2H5)2(C2H5O)2POP(OC2H5)2S(辛硫磷)(辛硫磷感光異構體)(特普)(一硫代特普)(辛氧磷)(C2H5O)2POONCCN微生物降解微生物降解 土壤中微生物(包括細菌、霉菌、放線菌等各種微生物)對有機農藥的降解起著重要的作用,在國外已有文獻報道,發(fā)現(xiàn)假單胞菌對于 4 ppm 的對硫磷的分解只要 20 小時即可全部降解,我國專家實驗證明,辛硫磷在含有多種微生物的自然土壤中迅速降解,二周后消退 75% , 38 天可全部降解,而在無菌的土壤中 38 天后僅

31、有 1/4 消失。假單胞菌屬代謝產物為羧酸衍生物馬拉硫磷綠色木霉,假單胞菌1、土壤污染及其判斷(1)土壤污染的概念 是指人類活動產生的污染物進入土壤,并積累到一定程度,使土壤的組成和性質等發(fā)生變化,導致土壤的自然功能失調,土壤質量惡化的現(xiàn)象。土壤環(huán)境容量:是指一定環(huán)境單元,一定時限內遵循 環(huán)境質量標準,即保證農產品質量和生物學質量,同時也不使環(huán)境污染時,土壤能容納污染物的最大負荷量??梢哉J為i,當進入土壤的污染物量不超過土壤環(huán)境容量時,就不會引起土壤污染。(2)土壤污染的的判斷與評價 土壤本底值;生物指標。土壤污染及其凈化土壤污染及其凈化 2、土壤污染的特點(1)土壤污染的隱蔽性(2)土壤污染

32、的持久性(3)土壤污染的間接有害性土壤污染及其凈化土壤污染及其凈化3、土壤凈化作用 是指進入土壤的污染物,經(jīng)過一系列的物理、化學或生物化學過程,使其含量減少或存在形式改變,從而污染危害降低以致消失的現(xiàn)象。狹義的理解土壤凈化,主要是指土壤中有機污染物的降解過程。廣義地理解土壤凈化作用,應包括污染物遷移出土體或因轉化分解而使其在土壤中含量降低的過程,以及因吸附或沉淀等造成形態(tài)改變,使污染物不能被植物吸收而脫離食物鏈的過程。土壤污染及其凈化土壤污染及其凈化治理土壤污染有兩種方式:一是原位修復,即在原地進行、不對土壤做大的擾動的原位修復,二是將土壤挖出后處理的異位修復。異位修復破壞了原土壤結構,很難治理污染較深的區(qū)域,并且操作成本高,除在小規(guī)模治理的情況下,一般很少施用,主要是原位修復為主。常用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化學法和生物法。土壤有機污染的修復土壤有機污染的修復生物方法:指利用生物的生命代謝活動減少土壤中有毒有害物的含量或使其完成無害化,從而使污染土壤部分或完全地恢復到原有狀態(tài)的過程。生物修復包括微生物修復、植物修復、菌根修復和動物修復,意義較大的是前兩者。優(yōu)勢是成本低、可原位處理、不破壞土壤、不產生二次污染、處理效果好等。土壤有機污染的修復土壤有機污染的修復(1)微生物修復早期的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