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免疫思考題第一章和第二章1、免疫的三大功能和三大特點是什么?答:三大根本功能:免疫防御;免疫自身穩(wěn)定;免疫監(jiān)視。三大特點:識別自己與非己;特異性;免疫記憶。2、免疫系統(tǒng)的構成骨髓胸腺法氏囊免疫器官什巴結脾臟1外周免疫器官骨髓哈德氏腺 粘膜相關淋巴組織免疫系統(tǒng)/T 淋巴細胞、B淋巴細胞自然殺傷性細胞和殺傷細胞免疫細胞f單核-巨噬細胞系統(tǒng)粒細胞系統(tǒng)J紅細胞抗體免疫相關分子W補體細胞因子等2、簡述免疫及免疫學的概念。答:免疫的概念: 傳統(tǒng)概念:是指機體對病原微生物的在感染有抵抗力,不患疾病,即抗感染。 現(xiàn)代概念:是指機體識別自己與非己,并能將非己成分排出體外的復雜的生理學功能,它可 能對機體產(chǎn)生不同
2、的影響。免疫學概念:現(xiàn)代免疫學是研究機體免疫系統(tǒng)組織結構和生理功能的科學。3、什么是中樞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各有何作用?功能答:產(chǎn)生免疫細胞并誘導其分化成熟的免疫器官稱為中樞免疫器官。其作用是:誘導來自骨髓的造血干細胞分化成熟為具有免于活性的細胞。外周免疫器官又稱二級免疫器官,是免疫活性細胞定居、增殖和對抗原刺激發(fā)生免疫應答的 場所。其作用是:4、與免疫反響有關的免疫細胞有哪幾種?各有何免疫功能?答:淋巴細胞來源:骨髓的多能干細胞: T細胞:多能干細胞 仝化前T細胞 進入胸腺、胸腺素誘導,分化增殖.胸腺依賴性細胞 T細胞 前B細胞 增殖分化稱為免疫效應的致敏T細胞,參與細胞免疫應答; B細
3、胞:增殖分化為漿細胞,通過產(chǎn)生抗體的方式參與體液免疫應答。以上兩種為主要的淋巴細胞,另外還有NK細胞、N細胞、D細胞和K細胞。單核-巨噬細胞系統(tǒng):非特異性免疫防御;去除外來細胞;非特異性免疫監(jiān)視;遞呈抗原;分泌介質IL-1、干擾素、補體C1、C4、C2、C3 C5 B因子 等。樹突狀細胞:無吞噬作用,是一類專職的抗原提呈細胞,也是體內抗原提呈作用最強的一類 細胞。其他免疫細胞:粒細胞系統(tǒng)、紅細胞第三章1、解釋以下名詞:抗原:是指凡能刺激機體產(chǎn)生抗體或致敏淋巴細胞,并能與之結合發(fā)生特異性免疫反響的物質。半抗原:是一類不完全抗原,它只具有反響原性而不具有免疫原性。半抗原-載表達象:半抗原只有結合與
4、初次免疫所用的載體相同的載體時,才能再次與免疫反響,這一現(xiàn)象稱為半抗原-載表達象。抗原性:有免疫原性和發(fā)應原性這兩種特性,這兩種特征稱為抗原性。免疫原性:是指抗原能刺激機體的免疫系統(tǒng)產(chǎn)生抗體或致敏淋巴細胞的特性。反響原性:是指抗原能與相應的抗體或致敏淋巴細胞發(fā)生特異性反響的特性??乖瓫Q定簇:抗原的特異性不是由整個抗原分子決定的,而是由暴露在抗原分子外表具有特殊立體構型和免疫活性的化學基因決定的,這些化學基因稱為抗原決定簇,也稱抗原表位。異噬性抗原:是一類與種族特異性無關的,存在于人、動物、植物、微生物之間的性質相同的抗原。 完全抗原:既具有免疫原性,又具有反響原性的物質稱為完全抗原。2、構成抗
5、原的條件有哪些?答:異源性;大分子物質;分子結構復雜;物理狀態(tài);適當?shù)倪M入途徑。第四章1、解釋名詞抗體Ab:是由抗原致敏的B細胞分化為漿細胞產(chǎn)生的并能與相應抗原發(fā)生特異性結合的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 Ig :具有抗體活性及化學結構與抗體相識的或尚不知是否有抗體活性的球蛋白統(tǒng)一命 名為免疫球蛋白。Fab、Fc 片段: 用木瓜蛋白酶水解 IgG 分子,使絞鏈區(qū) H 鏈間二硫鍵連接部位的 N 側斷裂,產(chǎn)生 3 個大小相似的片段:其中兩個可以與抗原結合,稱為 Fab 片段;另一片段可以結晶, 稱為 Fc 片段。Fab 2:胃蛋白酶酶切位點在 H鏈間二硫鍵連接部位的 C側,可將IgG斷裂為大小不同的兩個
6、片 段:小片段類似于 Fc片段,但失去了 Fc片段原有功能,故稱為pFc片段;大片段為5S的 Fab 2,有兩個抗原結合部位。絞鏈區(qū):位于兩條H鏈中Chi和CHi之間含1060個氨基酸的可彎曲的區(qū)段稱為絞鏈區(qū)。連接鏈 J 鏈: 指連接兩個單體的一小段富含半胱氨酸的多肽。功能區(qū):H鏈和L鏈上每隔90個氨基酸殘基就通過鏈內二硫鍵連接形成跨度約110個氨基酸的環(huán)形結構區(qū)域,稱為功能區(qū)。同種型: 同種動物所有個體 B 細胞產(chǎn)生的免疫球蛋白包括類、亞類、型、亞型和群等的恒定區(qū)具有 相同的表位,不同種動物之間那么不同,此種表位所決定的免疫球蛋白抗原性稱為同種型。獨特位: 免疫球蛋白分子上能結合抗原決定簇的
7、可變區(qū)本身構成了一個獨特型表位,簡稱獨特位。2、簡述抗體的根本結構及其局部的功能。答:四肽鏈結構:所有單體都具有由4條肽鏈兩條輕鏈和兩條重鏈組成的根本結構??勺儏^(qū)和穩(wěn)恒定區(qū): 可變區(qū):在多肽鏈的N端,約占輕鏈的1/2或重鏈的1/4 ,這個區(qū)域的氨基酸排列順序隨抗體特異性不同而有所變化,故稱為可變區(qū)。 恒定區(qū):此區(qū)在多肽鏈的C端,占輕鏈的其余1/2和重鏈的3/4,其氨基酸數(shù)量、種類、排列順序及含糖量都比較穩(wěn)定,故稱為恒定區(qū)。功能區(qū):H鏈和L鏈上每隔90個氨基酸殘基就通過鏈內二硫鍵連接形成跨度約110個氨基酸的環(huán)形結構區(qū)域,稱為功能區(qū)。功能:Vh和Vl是結合抗原的局部; Ch1為遺傳標志所在; C
8、h2具有補體結合位點,參與活化補體; Chs 或Ch4能與細胞外表的 Fc受體結合,介導調理吞噬、細胞毒作用及超敏 反響。超變區(qū):免疫球蛋白V區(qū)氨基酸序列,有 3個特殊區(qū)域,在這些區(qū)域內氨基酸序列的變化大大超過V區(qū)的其他局部,這些區(qū)域就稱為超變區(qū)。功能:每條L鏈和H鏈的高變區(qū)相互作用形成一個單一的抗原結合位點。絞鏈區(qū):位于兩條 H鏈中Ch1和Cm之間含1060個氨基酸的可彎曲的區(qū)段稱為絞鏈區(qū)。功能:絞鏈區(qū)有利于兩臂的伸展,易與抗原分子上不同位置的表位相結合,也有利于補體結合位點的暴露。連接鏈J鏈:指連接兩個單體的一小段富含半胱氨酸的多肽。3、各類免疫球蛋白的主要特性及其生物學作用是什么?答:i
9、gG: 特性: IgG 是體液免疫應答產(chǎn)生的主要抗體,在血清中含量最高。由脾、淋巴結中的漿液細胞合成和分泌,以單體的形式存在。在人類和某些動物兔,igG 是唯一能從母體通過胎盤轉移到胎兒體內的免疫球蛋白, 成為胎兒和新生兒抗感染免疫的主要物質根底。 功能: igG 是動物機體抗感染免疫的主力,同時也是血清學診斷和疫苗免疫后監(jiān)測的主要抗體,在體內可發(fā)揮抗菌、抗病毒、抗毒素、抗腫瘤等免疫學活性。IgG是引起I型、n型變態(tài)反響及自身免疫病的抗體,在腫瘤免疫中體內產(chǎn)生的封閉因子可能與 igG 有關。 IgA: 特性:有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層的漿細胞合成。血清中主要是單體,稱為血清型IgA
10、 ;存在于外分泌液,稱為分泌型 IgA SIgA 。 SIgA 的功能:在局部通過凝集特異性抗原,中和病毒和毒素,阻止病原體吸附到黏膜表 面而使其喪失黏附和活動能力。 它能抵御微生物的侵襲, 使其不能進入血液, 是黏膜外表 抗感染免疫的第一道屏障。在傳染病的預防接種中,經(jīng)滴鼻、點眼、飲水等途徑免疫,均 可產(chǎn)生相應的黏膜免疫力。 IgM: 特性:分子量大,不能通過血管壁,近存在于血液中,由脾臟和淋巴結B細胞產(chǎn)生的單體。 是初次免疫應答中產(chǎn)生的抗體。 功能:產(chǎn)生早,但持續(xù)短,因此不是機體抗感染免疫的主力,但是最早產(chǎn)生的抗體,因此 在抗感染免疫早期起重要的作用。 IgD: 特性:單體,血液中含量極低
11、。 功能:主要是作為成熟 B 細胞膜上的特異抗原受體之一而存在。4、McAb與常規(guī)血清抗體有何不同?何謂雜交瘤技術?其根本原理是什么?答:McAb單克隆抗體:把單個漿細胞從體內別離出來,使其大量增殖,形成一個群體,即單克 隆,由其產(chǎn)生的抗體, 就是結構相同, 識別單一抗原表位的特異性抗體, 即單克隆抗體。常規(guī)血清抗體: 將免疫原接種給動物, 采集其血清, 或采取患過某種傳染病的后的動物血清。 雜交瘤技術:用經(jīng)抗原免疫后的小鼠脾細胞淋巴細胞與特定的骨髓瘤細胞融合,經(jīng)過 培養(yǎng)、篩選和克隆化,建立既能分泌針對預定抗原特異表位的抗體,又能無 限增殖的雜交瘤細胞系,用來生產(chǎn)McAb的技術,稱為單克隆抗體
12、技術,又稱為雜交瘤技術。合成核苷酸,進而合成DNA而該途徑可以被葉酸物氨基喋呤所阻斷。另一條為旁路途徑,當葉酸代謝被阻斷,即不能通過主要途徑合成DNA時,細胞仍能通過HGPRT!和TK酶利用次黃嘌呤和胸腺嘧啶核苷的能力, 將核苷酸 前體合成核苷酸,進而合成 DNA第五章1、名詞解釋細胞因子CK:是指一類由免疫細胞淋巴細胞、單核-巨噬細胞等和相關細胞成纖維細胞、內皮細胞等產(chǎn)生的調節(jié)細胞功能的高活性多功能多肽或蛋白質分子。白細胞介素IL:是由活化的單核-巨噬細胞或淋巴細胞產(chǎn)生的一類主要負責信號傳遞,聯(lián)絡白細 胞群,調節(jié)細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作用的細胞因子。干擾素INF:是由干擾素誘生劑誘導動物細胞
13、后所產(chǎn)生的具有高活性、多功能的可溶性糖蛋白。 腫瘤壞死因子TNF:是一類含微量葡萄糖、半乳糖胺、唾液酸及果糖的糖蛋白,其氨基酸組成和分子質量因種屬不同而差異很大,但功能上無明顯種屬特異性。集落刺激因子CSF:是一類作用于處于不同分化階段的骨髓造血前體細胞,促進其增殖和分化以 形成各種血細胞的蛋白質。2、細胞因子有什么共同特點?答:細胞因子產(chǎn)生的多源性:一種細胞因子可由多種不同來源、不同類型的細胞產(chǎn)生。 生物學功能的多樣性:一種細胞因子可具有多種生物學功能,并且作用于多種不同的靶細胞。 生物學活力的高效性:細胞因子的半衰期短,在動物體內含量少,活性高,10-12mol/L水平就能發(fā)揮顯著的生物學
14、效應,這與細胞因子同靶細胞外表特異性受體之間具有極高的親和力有關。 合成分泌的快速性:細胞因子是一種分泌型多肽或蛋白質,當細胞因子產(chǎn)生細胞接受刺激作用后,迅速合成。 生物學作用的雙重性:細胞因子不僅具有生理性作用,還具有病理性作用。1、簡述補體系統(tǒng)的概念、組成。答:概念:一個由多種蛋白組成的限制性蛋白酶解系統(tǒng),稱為補體系統(tǒng)。組成:根據(jù)補體成分的生物學功能不同,將補體系統(tǒng)的成分分為3類,即補體系統(tǒng)的固有成分、調節(jié)和控制補體系統(tǒng)激活的成分、補體受體和膜結合蛋白。2、試比較三種補體激活途徑的異同點。三種補體激活途徑: 抗原一抗體復合物結合 C1q啟動激活的經(jīng)典系統(tǒng)。答:補體激活的三途徑,既有共同之處
15、,又各有特點。共同點主要為C5的激活到膜攻擊復合物的形狀過程相同,損傷和溶解細胞的機制相同。不同點主要在于激活原和參與的補體成分不同,C3轉化酶和C5轉化酶的形成和組成不同,特別是替代途徑與經(jīng)典途徑、MBL途徑之間。3、試述補體系統(tǒng)的生物學作用。答:溶解細胞:補體系統(tǒng)被激活后,可在靶細胞外表形成膜攻擊復合物從而導致靶細胞溶解 參與炎癥反響:補體系統(tǒng)激活過程中產(chǎn)生多種具有炎癥介質作用的活性片段。 調理吞噬作用:含有 C3b和C4b片段的免疫復合物作為調理素可與巨噬細胞或中性粒細胞表面相應受體結合,從而促進吞噬細胞的吞噬作用和殺傷活性。 加速去除免疫復合物:補體激活過程中產(chǎn)生的片段,結合免疫復合物
16、后可通過促進單核-巨噬細胞系統(tǒng)對免疫復合物的去除。 調節(jié)免疫應答:補體成分可在免疫應答的多個環(huán)節(jié)發(fā)揮作用,加強免疫應答和免疫效應。第七章1、白細胞分化抗原CD分子的概念是什么?答:是指白細胞還包括血小板、血管內皮細胞等在分化成熟為不同譜系和分化的不同階段及細胞活化的過程中,出現(xiàn)或消失的一類細胞外表分子。2、 參與T、B細胞抗原識別與活化的重要 CD分子有哪些?各有何生物學功能?答:參與T細胞抗原識別與活化的重要 CD分子: TCR-CD3復合物TCR和 CD3的符合物:是成熟的T細胞的特征性標志;TCR是 T細胞外表的標志。CD3的作用:1穩(wěn)定TCR的結構,傳遞T細胞活化信號;2 當TCR識別
17、并結合抗原后,CD3參與將信號轉導到 T細胞胞漿內,誘導T細胞活化??偟膩碚f,TCR識別抗原后,刺激信號通過 CD3傳導入T細胞,引起T細胞活化、增值。 CD2-CD58:CD2是T細胞分化過程中出現(xiàn)的第一個特異性標志。CD58參與細胞間黏附即信號傳遞。CD2與CD58之間的黏附功能對于 TCR識別外來抗原與APC細胞外表MHC抗原復合物、腫瘤 抗原、病毒感染靶細胞以及同種異體抗原均有重要的輔助作用。 CD4: CD4與MHC-H類抗原結合可增強 CD4細胞與APC或靶細胞的結合,促進T細胞的TCR-CD3復合物識別抗原,并參與細胞激活的信號傳遞。 CD6 CD8:CD8分子與MHC-I類分子
18、結合可以穩(wěn)定 MHC-I類分子限制的 T細胞與帶有 MHC-I類分子與抗原復合物的靶細胞結合。同時參與TCR/CD3介導的信號轉導,并進而啟動MHC-I類限制性T細胞的免疫應答。參與B細胞抗原識別與活化的重要 CD分子: BCRM合物:BCR能識別可溶性Pr抗原分子,所識別的是位于分子外表的決定簇,故抗原無需經(jīng)APC處理,亦無需與 MHC分子結合,這與 TCR的識別過程明顯不同。 Fc受體:大多數(shù)B細胞有IgG的Fc受體。可與IgG的Fc片段結合。B細胞外表的IgG的Fc受體與抗原-抗體復合物結合,有利于B細胞對抗原的捕獲和結合, 激活B細胞和抗體產(chǎn)生。 補體受體CR:大多數(shù)B細胞外表存在能與
19、 C3b和C3d發(fā)生特異性結合的受體,分別稱為CR1和 CR2 CR有利于B細胞的捕捉和結合。 BT-CD28/CTLA4:BT細胞表達于B細胞的外表。BT-CD28結合的信號可發(fā)揮協(xié)同刺激作用,并參與CTL的殺傷效應。CD28表達于T細胞、漿細胞以及5%勺CD3胸腺細胞;CTLA4主要表達于激活的 T細胞外表, 亦可表達于 CTL細胞。BT-CD28/CTLA4共同刺激作用主要表現(xiàn)為在抗原提呈過程中激活CD4T細胞。此外,還在誘導CD8CIL產(chǎn)生中發(fā)揮作用。第八章1、MHC勺全稱和概念是什么?答:全稱:組織相容性復合體概念:是一個與機體的免疫反響密切相關的基因群。2、MHQ類分子的主要功能是
20、什么?答:在移植排斥反響中,1類分子是誘導免疫應答的主要抗原;I類分子是CTL識別靶細胞的標志之一,誘導CTL直接殺傷靶細胞。3、MHffl類分子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答:參與免疫應答與免疫調節(jié); H類分子是Tb細胞活化的必需信號; T細胞、B細胞和巨噬細胞的相互作用,均需識別相同的H類分子,即所謂MHC艮制性。第九章1、參與機體非特異性免疫的細胞包括哪些?在抗感染免疫中各自發(fā)揮什么作用?答:吞噬細胞: 巨噬細胞:可主動吞噬、殺傷和消化病原微生物等抗原性物質,是機體非特異性免疫的重要組成局部,同時在特異性免疫應答的各個階段也起重要作用。MHI類分子表達即可殺 中性粒細胞:具有強大的非特異性吞噬殺菌
21、能力,在機體抗感染免疫中起重要作用。自然殺傷細胞:NK細胞是一類不需特異性抗體參與或不用靶細胞上傷靶細胞的淋巴細胞。作用:NK細胞在非特異性免疫應答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其天然殺傷作用不依賴抗體,無MHC限制性,除可殺傷腫瘤細胞外,還可殺傷病毒感染的細胞、較大的病原體如真菌和 寄生蟲、自身的某些組織細胞、同時異體移植組織細胞等。嗜酸性粒細胞:可吞噬抗原 -抗體復合物,同時釋放出一些酶類,如組胺酶、芳香硫酸酯酶B和磷脂酶 D 等,具有 IgEFc 受體。內含主要堿性蛋白,能直接殺傷寄生蟲。 其組胺酶、芳香硫酸酯酶對變態(tài)反響有負調節(jié)作用。嗜堿性粒細胞:被刺激的嗜堿性粒細胞發(fā)生脫粒作用并釋放各種介質引起
22、超敏反響。細胞質 中含有不同大小的嗜堿性顆粒,顆粒中含有肝素、組胺、白三烯等,能釋放 到炎癥組織中或者介導I型變態(tài)反響。M細胞:是一種扁平上皮細胞,散布于腸道粘膜上皮細胞間的一種特化的抗原轉運細胞。M細胞的非特異性脂酶活性很高。2、試述吞噬細胞吞噬異物的過程和機理。答:過程:吞噬細胞黏附于炎癥部位的血管內皮;穿過內皮細胞間隙進入組織,趨向侵入的微生 物;識別和吞噬微生物,吞噬細胞內形成吞噬小體和吞噬溶酶體,并發(fā)生脫顆粒;殺滅 和消化微生物。機理: 趨化作用:是指吞噬細胞隨所處的環(huán)境中某種客觀性的物質濃度的梯度,由低濃度向高濃度方向定性運動的現(xiàn)象,能吸引吞噬細胞發(fā)生定向運動的化學物質的稱為趨化因
23、子, 急性炎癥期可見大量中性粒細胞浸潤,而慢性期趨化因 子濃度下降,使中性粒細胞游走減少,但是單核巨噬細胞繼續(xù)游走浸潤。 識別:吞噬細胞接觸顆粒狀物質,通過區(qū)分外表某種特征,從而選擇性的進行吞噬。 吞入:吞噬細胞與異物性顆粒接觸之后,結合處細胞膜內陷伸出偽足,在其遠端合攏,合攏的偽足將異物性顆粒包圍起來,兩端的膜互相融合,形成的囊 狀空泡成為吞噬小體。這種反轉的細胞膜形成吞噬小體逐漸與細胞膜脫離,并向細胞漿內游。 消化殺滅:吞噬小體向細胞中心移動,同時溶酶體像吞噬小體移動,與之形成吞噬溶酶體,溶酶體內的多種蛋白水解酶,進入吞噬小體而形成消化空泡,稱脫顆粒。消化空 泡內的酶類有消化某些細菌細胞壁
24、成分,黏多肽的作用,并由于糖酵解作用產(chǎn)生 大量具有殺傷作用的乳酸或碳酸,能殺滅和消化細菌的作用,并且能促進H2Q的產(chǎn)生,增強殺菌作用。3、正常組織和體液中的抗菌物質包括哪些?其主要功能是什么?答:補體:經(jīng)抗原-抗體復合物經(jīng)典途徑激活物、細菌脂多糖和酵母多糖等旁路途徑激活物活化后形成多種生物活性片段,可導致趨化、黏附,促進吞噬,引發(fā)炎癥等,增強抗 感染作用。 是機體重要的防御系統(tǒng),可導致趨化黏附,促進吞噬,引發(fā)炎癥等,增強抗感染作用, 而且與免疫監(jiān)視有關。在特異性抗體形成之前就發(fā)揮防御作用。 乙型溶素:血液凝固時血小板釋放,可破壞革蘭氏陽性菌細胞膜,產(chǎn)生非酶性破壞作用,對革蘭陰性菌無作用。 溶菌
25、酶:作用于格蘭陽性菌細胞壁肽聚糖,可使細菌溶解。在有抗體和補體同時存在時,那么對革蘭氏陰性菌也有溶解作用。 干擾素IFN: IFN主要作用于病毒 mRNA勺轉錄和翻譯,從而抑制病毒蛋白合成,而對宿主蛋白合成無影響。IFN對細胞免疫有調控作用, 能活化NK細胞和T細胞,增 強其殺傷靶細胞勺能力。4、免疫應答勺概念是什么?答: 是指動物機體免疫系統(tǒng)受到抗原物質刺激后,免疫細胞對抗原分子勺識別并產(chǎn)生一系列復雜勺 免疫連鎖反響和表現(xiàn)出一定勺生物學反響過程。5、試述免疫應答勺根本過程。答: 致敏階段抗原識別階段 : 是抗原物質進入體內,抗原遞呈細胞對其識別、捕獲、加工處理和提呈以及抗原特異性淋 巴細胞T
26、細胞和B細胞對抗原的識別階段。 反響階段增殖分化階段 : 此階段是指抗原特異性淋巴細胞識別抗原活化后,進行增殖與分化,以及產(chǎn)生效應性淋巴 細胞和效應分子的過程。 效應階段: 此階段是由活化的效應性細胞一一CIL與TD細胞和效應分子一一抗體與細胞因子發(fā)揮細胞 免疫效應與體液免疫效應的過程,這些效應細胞和效應分子共同作用去除抗原物質。第十章至第十二章1、簡述外源性抗原和內源性抗原的提呈過程。答: 外源性抗原的提呈過程:又稱MHC衛(wèi)類限制的抗原提呈途徑,該途徑主要涉及抗原提呈細胞對外源性抗原的加工、 處理,抗原被提呈給 CEf T細胞識別。 APC對外源性抗原的攝取和加工:外源性抗原被APC通過吞噬
27、、受體介導的內吞或胞飲作用攝入胞內,與體內融合后被轉運至溶酶體。溶酶體中含有多達40 余種酶,在酸性環(huán)境下有利于分解抗原,所形成的局部肽段長度為 1318個氨基酸,適于與MHC-H類分子的抗原結合 凹槽結合。 抗原-MHC-n類分子復合物的形成和轉運:MHC-n類分子在 APC內質網(wǎng)中被合成,經(jīng)糖基化后折疊形成異二聚體, 借助疏水的跨膜段插在內質網(wǎng)膜上??乖呐cMHC-n類分子結合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在粗面內質網(wǎng)中新合成的 MHCn類分子以異九聚體的形式存在。該復合物通過胞內轉運或胞吐作用而表達于APC外表,并被提呈給 cD+ T細胞的TCR識別。內源性抗原的提呈過程:又稱MHC-I類限制的抗原
28、提呈途徑,所涉及的抗原是在細胞內合成的,內源性抗原被加工、處理,并被提呈給 CD T細胞。 內源性抗原在胞質中加工和處理:泛素是存在于胞漿中的一種蛋白質。胞內合成的內源性抗 原進入胞漿后,能與胞漿中的泛素共價結合,使抗原蛋白去折疊而逐漸伸展,然后脫去泛素 呈線狀。 抗原肽-MHC-I類分子復合物的形成和轉運:在LMP作用下,進入胞質的內源性抗原被水解為短肽。這些抗原與胞漿中某些伴隨分子如HSP70HSP9Q結合,最后被轉運至內質網(wǎng)腔。經(jīng)LMP處理的抗原肽經(jīng)抗原加工關聯(lián)運轉體進行轉運。2、什么叫免疫突觸?答:T細胞在免疫識別過程中,TCR-CD3復合體可識別 APC呈遞的MHC肽復合物,并且在
29、T細胞與APC之間形成復雜的超分子結構,稱為免疫突觸。3、簡述T細胞的活化過程。答: T 細胞的活化途徑除蛋白酪氨酸激酶途徑之外,還包括經(jīng)典的磷脂酰肌醇代謝途徑以及T 細胞活化旁路途徑。 磷脂酰肌醇代謝途徑可在T細胞及其他多種細胞類型中發(fā)揮作用,通過磷脂酰4,5-二磷酸肌醇的水解以及 1,4,5- 三磷酸肌醇和 1,2- 二?;视偷诙攀沟男纬?, 導致細胞內鈣離子的流 動,從而活化絲氨酸 -蘇氨酸特異的蛋白激酶 C。 蛋白酪氨酸激酶途徑是一種不同于磷脂酰肌醇代謝途徑的新的T 細胞活化途徑,主要是通過蛋白酪氨酸激酶以及一些調控PTK的酶而活化T細胞的。 T細胞活化旁路途徑是指由 T細胞外表多種
30、分子參與活化參與活化信號傳遞的途徑,在小鼠T細胞參與旁路途徑活化的外表分子有Ly-6、Thy-1和Qa-2;在人類有 CD2 CD5 CD28 CD55CD59 CD73和 VLA-5CD49e/CD29等。請同學們再看看書本 128 頁4、簡述CTL細胞CD8 T細胞的效應機制。答:Tc主要通過兩種途徑殺傷靶細胞,即穿孔素/顆粒酶途徑和死亡受體途徑。 穿孔素/顆粒酶途徑:穿孔素主要由CD8T細胞、NK細胞和丫3 T細胞產(chǎn)生,以70ku的非活性前體形式存在。在酸性環(huán)境中,C端發(fā)生裂解,成為60ku的活性形式。穿孔素以單體形式分泌于細胞外,進入效應細胞 -靶細胞連接空隙處。穿孔素單體分子與靶細胞
31、膜相接觸,其構 型就發(fā)生改變,在 CaT存在的條件下,插入靶細胞膜中,聚集為1218個大分子構成的多聚體,形成直徑為1020 nm的圓柱形孔道。 死亡受體途徑:死亡受體DR是指與相應的配體結合后可引起死亡受體表達細胞凋亡的一類跨膜受體,包括Fas、TNFRt、DR、DR、DR等,它們的共同特征是胞漿區(qū)都有一段6080個氨基酸殘基組成的同源結構域。死亡受體通過這個結構域與胞漿中介導細胞凋亡的蛋白質 結合,通過后者啟動細胞內部的凋亡程序,引起細胞凋亡。5、機體對抗原的初次應答和再次應答有何特點。答:初次應答的特點:具有潛伏期;初次應答最早產(chǎn)生的抗體為IgM,接著才產(chǎn)生IgG, IgA產(chǎn)生最遲;產(chǎn)生
32、抗體總量低,維持時間短。再次應答的特點:潛伏期顯著縮短;抗體含量高,持續(xù)時間長;產(chǎn)生的抗體大局部為IgG,而IgM很少。另外,可以看一下書本 141 頁的表格。6、解釋MHC的限制性。答;所謂的MHC限制性,是指CD8T細胞只能識別那些外表具有與自身相同MHC-I類分子的APC或靶細胞上的抗原肽復合物;而 cd4t細胞只能識別那些外表具有與自身相同的MHC-n類分子的APC而攜帶的抗原肽復合物。第十八章1、變態(tài)反響與免疫反響有何不同?答: 高等動物或人類有時會發(fā)生一種異常增高的免疫反響,導致生理功能紊亂或組織損傷,稱之為 變態(tài)反響。變態(tài)反響的機理仍屬于免疫應答的范疇,但是反響過程、反響強度和反
33、響結果不同。請同學們自己找答案2、在變態(tài)反響發(fā)生過程中有哪些類型的抗體參與?答:lgE I型變態(tài)反響、IgG或lgM n型變態(tài)反響、IgG和lgM川型變態(tài)反響、淋巴因子型 變態(tài)反響。3、各型變態(tài)反響的發(fā)生機理是什么?答:I型變態(tài)反響過敏反響:是由過敏原進入機體后,誘導B細胞產(chǎn)生IgE抗體。IgE與靶細胞有高度的親和力,牢固地吸附在肥大細胞、嗜堿性粒細胞外表。當相同抗原再次進入致敏 的機體,與 IgE 抗體結合,就會引發(fā)細胞膜的一系列生物化學反響,啟動兩個平行發(fā)生的過 程:脫顆粒與合成新的介質。 n型變態(tài)反響細胞毒型:是由體內存在的天然血型抗原,或由外來抗原、半抗原和自身組織細胞外表抗原刺激機體
34、產(chǎn)生的抗體, 與相應靶細胞外表抗原作 用后引起的。 參與反響的抗體多 屬IgG,少數(shù)為IgM,當抗體與靶細胞本身的外表抗原或與靶細胞外表吸附的抗原、半抗原結 合,或抗原與抗體以免疫復合物的形式吸附于靶細胞外表后,通過三個不同的作用途徑損傷破 壞靶細胞: 1激活補體系統(tǒng),使靶細胞溶解;2通過免疫調理被吞噬細胞吞噬溶解破壞;3通過抗體依賴細胞介導的細胞毒作用使靶細胞溶解破壞。 川型變態(tài)反響免疫復合物型:是由存在于循環(huán)中或組織間隙的免疫復合物激活了補體,并吸引嗜中性粒細胞釋放溶酶體酶,導致組織損傷和炎性反響,本性抗體在血液循環(huán)或體液中與抗 原結合。 W型變態(tài)反響遲發(fā)型:是由致敏T淋巴細胞與相應致敏抗
35、原結合而引起的,以單核細胞浸潤和細胞變性壞死為特征的局部變態(tài)反響性炎癥。反響發(fā)生較緩慢,需要經(jīng)過48-72h ,故也稱為遲發(fā)型變態(tài)反響。W型變態(tài)反響的發(fā)生過程和作用機制與細胞免疫反響根本一致,首先機體接受抗原刺激,使 T淋巴細胞致敏,然后致敏 T淋巴細胞與相同抗原或帶有相同抗原的靶細胞再 次接觸,即可通過釋放淋巴因子,發(fā)揮特異性殺傷作用產(chǎn)生免疫損傷效應。第二十三章1、何謂獲得性免疫?答:是動物體在個體發(fā)育過程中受到某種病原體或其有毒產(chǎn)物刺激而產(chǎn)生的防御機能。2、獲得性免疫有哪些類型,各有何特點,舉例說明。僅供參考,自己翻書對照答:被動免疫獲得性免疫主動免疫天然被動免疫母源抗體等、人工被動免疫一
36、一免疫血清、細胞因子等天然主動免疫一一自然感染病原等人工主動免疫一一接種免疫抗原等天然被動免疫:通過胎盤,初乳或卵黃從母體獲得的抗體,稱為母源抗體。 不同動物的母源抗體的傳遞方式不同:反芻動物一一胎盤呈結締組織絨毛膜型,馬、驢、 豬一一胎盤為上皮絨毛膜型,具有這兩種胎盤的動物,母源抗體必須從初乳獲得,不能通 過卵黃。人和其他靈長類動物一一胎盤是血絨毛膜型,通過胎盤過的母源抗體。禽類的抗 體是通過卵黃獲得。 母源抗體有抗感染保護作用。母源抗體對弱毒疫苗有干擾作用。人工被動免疫:發(fā)揮作用快、無誘導期,但維持免疫力的時間較短,一般為14 周。天然主動免疫:持續(xù)時間長,有的終身免疫。人工主動免疫:與人
37、工被動免疫相比免疫力產(chǎn)生慢,但持續(xù)時間長,免疫期可達數(shù)月甚至數(shù)年。有回憶反響布氏桿菌19號菌株。需要一定的誘導期,出先免疫力的時間與抗原的種類有關,例如病毒抗原需34d,細菌抗原需57d,毒素抗原需 23周。第二十四章1、簡述血清學反響的一般規(guī)律。答:抗原抗體結合的膠體形態(tài)變化:抗體是球蛋白,大多數(shù)抗原亦是蛋白質,它們溶解在水中皆 為膠體溶液,不會發(fā)生自然沉淀??乖贵w的結合力:由于兩者在化學結構和空間結構上呈互補關系,所以抗原與抗體的結合 具有高度的特異性??乖c抗體不是通過共價鍵,而是通過很弱的短距引力而結合,如范德 華力、靜電引力、氫鍵及疏水作用力。 抗原抗體結合的比例:在抗原抗體特異性
38、反響時,生成結合物的量和反響物的濃度有關,只 有兩者分子比例適宜才出現(xiàn)最強的反響。 抗原與抗體結合的可逆性:抗原與抗體為非共價鍵結合,不形成穩(wěn)定的共價鍵,在一定條件 下可以解離。 抗原抗體反響的階段性:第一階段為抗原抗體特異性結合,需時短。第二階段為可見反響階 段,需時長,表現(xiàn)為凝集、沉淀、細胞溶解等。2、影響血清學反響的因素有哪些?答:抗體:影響反響主要來自抗原的來源、抗體的濃度、抗體的特異性與親和性等方面??乖浩淅砘誀睢⒖乖瓫Q定簇的數(shù)目和種類等均可影響血清學反響的結果。 電解質:它可使免疫復合物出現(xiàn)可見的沉淀或凝集現(xiàn)象。 酸堿度:抗原抗體反響必須在適合的 PH下進行,但不同類型的抗原抗
39、體反響有不同的PH范圍。 溫度:抗原抗體反響的溫度適應范圍比較寬,一般在1540C的范圍內均可正常進行。高于 56C,可導致解離甚至變性或破壞。 時間:實驗過程中觀察結果的不同可能會看到不同的結果,時間因素主要由反響速度來表達,反響速度取決于抗原抗體親和力、反響類 型、反響介質、反響溫度等因素。3、血清學反響的類型有哪些?答:直接凝集試驗:將顆粒性抗原直接與相應抗體反響出現(xiàn)肉眼可見凝集塊的現(xiàn)象; 間接凝集試驗:將可溶性抗原或抗體吸附于與免疫無關的小顆粒載體外表,此吸附抗原 或抗體的載體顆粒與相應抗體或抗原結合,在有電解質存在的適宜 條件下發(fā)生凝集反響。 絮狀沉淀試驗:抗原、抗體在試管內混合,有電解質存在時,抗原-抗體復合物可形成渾濁狀或絮狀的沉淀物。環(huán)狀沉淀試驗:在小口徑試管內參加抗血清,參加待檢抗原于血清外表,使之成為分解 明顯兩層,數(shù)分鐘后,兩層界面出現(xiàn)白色環(huán)狀沉淀,即為陽性反響。 免疫擴散試驗:以瓊脂凝膠為載體,在1河下的瓊脂凝膠中可形成大于 85nm的微孔,可溶性抗原或抗體在其中能自由擴散,并由近及遠形成濃度梯度。 免疫電泳試驗:是將區(qū)帶電泳與雙向免疫擴散相結合的一種免疫化學分析技術。 對流免疫試驗:是用電泳來加速抗原抗體定向擴散的雙向免疫電泳擴散技術。 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是將抗原或抗體吸附于固相的載體,在載體上進行免疫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安全門安裝工程合同
- 勞務分包合同標準格式2篇
- 居民供暖供氣合同范本
- 二手挖機出售協(xié)議案例3篇
- 學徒勞務合同范本3篇
- 利潤分成合作協(xié)議合同3篇
- 勞動合同中的試用期管理3篇
- 小型超市合作協(xié)議合同范本共3篇
- 學生宿舍后勤服務招標3篇
- 安居房施工合同簽訂地點法律規(guī)定
- 小學高年級語文復習講座
- 商砼安全生產(chǎn)風險分級管控制度
- 強酸強堿燒傷及中毒的處理方法
- 廠家管道吹掃方案(參考)
- 超深水油田開發(fā)及水下生產(chǎn)系統(tǒng)概述-37頁的簡介
- 軋鋼高線車間裝配工工藝規(guī)程
- 法制副校長聘書模板52426
- 鋼板樁施工專項方案
- 水土保持常用監(jiān)測表格(共9頁)
- PPT翻書動畫效果的制作
- 病理學第十六章-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