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31分析:對于pmos和nmos管二極管連接形式的cs放大電路,最大的區(qū)別在于pmos做負載無體效應,所以這里應該考慮gmb的影響。同時,由于l=0.5,溝道長度比較短,所以,溝長調制效應也應該考慮進去。同理 vo = 1.46v 輸出電阻:增益 m2換為pmos管,則可忽略m2的體效應,同理可得增益 3.2(a) 又 精品. 增益 (b)求輸出電壓的最大擺幅及求輸出電壓最大值與最小值之差分析可知,當m1管處于臨界三極管區(qū)時輸出電壓有最小值vomin,此時有:有以上兩式可推得 vomin=0.27當m2管處于臨界三極管區(qū)是輸出電壓有最大值vomax,同理有:vsdmin = 0.99 vom
2、ax = vdd-vsdmin = 2v輸出電壓的最大擺幅為vomax - vomin = 1.73v3.3(a) 增益 (b)m1工作在線性區(qū)邊緣 由以上兩式可得 , 精品. 增益 (c)各區(qū)域主要由決定,進入線性區(qū)50mv即三極管臨界區(qū)的減小50mv 臨界區(qū)的所以進入線性區(qū)50mv時的=0.39v 又 三極管區(qū) 增益 3.12分析:已知各支路電流及m1寬長比,可求得m1過驅動電壓即,從而由m2的及電流可求得其寬長比。 m1處于臨界三極管區(qū)有: 對m2分析可得:此時小信號增益為:3.14分析:已知支路電流可求得電路輸出電阻,由增益表達式可知m1跨導,從而可求得m1寬長比精品.;又由輸出擺幅可
3、推出m2寬長比。 由又因為輸出電壓擺幅為2.2v,可得: 3.15略3.19略3.20分析:小信號等效電路圖不便繪制,一下解答皆用大信號分析然后對輸入求偏導得出小信號增益。(a)對點列節(jié)點電流方程:上式對求偏導得:(b)對點列節(jié)點電流方程:上式對求偏導得:(c)對點列節(jié)點電流方程:精品.上式對求偏導得:3.21(a)輸出短路求等效跨導從m2漏端看上去的電阻為 輸出電阻 小信號增益為(b)m1、m3為二極管連接,等效為一個電阻設m1、m3等效電阻分別為、 小信號分析,求得等效跨導: 輸出電阻為: 小信號增益為(c)m1、m3為二極管連接,等效為一個電阻設m1、m3等效電阻分別為、 做小信號等效電路分析得: 精品.由上式可得:(d)與(b)題類似m1、m3為電流源連接等效電阻分別為、 小信號分析,求得等效跨導: 輸出電阻為: 小信號增益為3.24(a) 考慮體效應與溝道長度調制效應有: 又 帶源極負反饋的共源極放大器的等效跨導: 又 輸出阻抗 小信號增益為精品. (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數(shù)字化時代下的客戶分析與銷售策略
- 現(xiàn)代辦公技術與應用實踐培訓
- 數(shù)學圖形在兒童智力開發(fā)中的作用
- 科學實驗教學對小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策略
- 項目突發(fā)環(huán)境事件應急預案
- 二手車批發(fā)合作合同協(xié)議
- 個人向個人臨時借款合同模板
- 上海市租賃合同模板及示例
- 不銹鋼期貨電子交易合同
- 個人房屋銷售合同簡易范本
- 許小年:淺析日本失去的30年-兼評“資產負債表衰退”
- 典范英語2b課文電子書
- 大數(shù)據(jù)與會計論文
- 17~18世紀意大利歌劇探析
- 微課制作技術與技巧要點
- β內酰胺類抗生素與合理用藥
- 何以中國: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圖景
- 第一章:公共政策理論模型
- 中藥審核處方的內容(二)
- GB/T 4513.7-2017不定形耐火材料第7部分:預制件的測定
- GB/T 10205-2009磷酸一銨、磷酸二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