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較全有練習題 PPT課件_第1頁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較全有練習題 PPT課件_第2頁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較全有練習題 PPT課件_第3頁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較全有練習題 PPT課件_第4頁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較全有練習題 PPT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文言句式文言句式判斷句判斷句倒裝句倒裝句被動句被動句省略句省略句賓語前置賓語前置狀語后置狀語后置定語后置定語后置主謂倒置主謂倒置常見文言文句式常見文言文句式:倒裝句語法公式倒裝句語法公式: :(定語)(定語)主語主語 狀語狀語 謂語謂語( (補語補語) )(定語)(定語)賓賓語語( (補語補語) )定語后置定語后置狀語后置狀語后置定語后置定語后置賓語前置賓語前置主謂倒置主謂倒置第1頁/共40頁判斷句判斷句(1 1)主語后用)主語后用“者者”,謂語后用,謂語后用“也也”表示判斷。表示判斷。 如:陳勝者,陽城人也。 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2 2)主語后單用)主語后單用“者者”,或謂語后單

2、用,或謂語后單用“也也”表示判斷。表示判斷。 如: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 1、用、用“者者”或或“也也”表示表示判斷。這是典型的文言判斷判斷。這是典型的文言判斷形式。形式。(3 3)“者也者也”在句尾連用表示判斷。在句尾連用表示判斷。 如: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蓮,花之君子者也。 第2頁/共40頁判斷句判斷句 2 2、用副詞、用副詞“乃乃”、“則則”、 “悉悉”“”“皆皆”“”“為為”、“本本”等表示判斷。這種形式也比較等表示判斷。這種形式也比較多見。多見。 如: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中峨冠而多髯為東坡。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環(huán)滁皆山也。當立者乃公子扶蘇

3、臣本布衣第3頁/共40頁3、用“是”作判斷動詞,文言文中也有,但很少見。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特別提醒】判斷句中謂語前出現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斷詞,而是指示代詞“這”,作判斷句的主語。 如:是進亦憂,退亦憂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第4頁/共40頁4、用否定副詞“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斷 如: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第5頁/共40頁省略句省略句1 1、省主語。、省主語。( 有承前省、蒙后省,有承前省、蒙后省,自述或對話中也常常省略)自述或對話中也常常省略)如:如: 見漁人,乃大驚。村人便舍船,從口入。漁人由是先主遂詣

4、亮, 凡三往, 乃見 。先主先主諸葛亮第6頁/共40頁省略句省略句 2 2、省謂語動詞、省謂語動詞(無論是古代(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省略謂語的現象還還是現代,省略謂語的現象還是比較少的)是比較少的)。如:如:一鼓作氣,再 而衰,三 而竭。鼓鼓第7頁/共40頁2、省略句、省略句3 3、省略省略動詞或介詞的動詞或介詞的賓語賓語。(賓語常見的是代詞(賓語常見的是代詞“之之”)此誠不可與 爭鋒。之便要 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漁人如:如:第8頁/共40頁2、省略句、省略句4 4、省介詞。、省介詞。(較常見的是?。ㄝ^常見的是省“于于”、“以以”,這些介詞與后面的賓語組,這些介詞與后面的賓語組成成介賓結構。當

5、這個介賓結構作補語介賓結構。當這個介賓結構作補語時,這個介詞常常被省掉。時,這個介詞常常被省掉。如:如:山水之樂,得之 心而寓之 酒也。于于 翻譯文言省略句時,省略的詞語,翻譯文言省略句時,省略的詞語,特別是在現代漢語中不能省略的部分,特別是在現代漢語中不能省略的部分,要補充翻譯出來。要補充翻譯出來。第9頁/共40頁3、倒裝句文言文在語意表達中,常常改變詞序或句序,形成倒裝句式,而這里的倒裝主要是針對現代漢語的表意語序而言的。 分為賓語前置、定語后置 狀語后置、主謂倒裝。第10頁/共40頁(一一)賓語前置賓語前置賓語一般是在動詞(介詞)的后面,但為了強調賓語,在一定的條件下,就把它放在動詞(介

6、詞)有四種情況第11頁/共40頁1、翻譯下列句子,找出它們的特點。、翻譯下列句子,找出它們的特點。微斯人,我誰與歸?微斯人,我誰與歸?宋何罪之有?宋何罪之有?問:問:“何以戰(zhàn)?何以戰(zhàn)?”“誰與” “與誰” “何罪之有”“有何罪”“何以”“以何”特點: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時,特點: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時,賓語前置。賓語前置。(即:疑問代詞+賓語+動詞)第12頁/共40頁疑問代詞有疑問代詞有 “何、誰、胡、惡、安、奚”等第13頁/共40頁2、翻譯下列句子,找出它們的特點。、翻譯下列句子,找出它們的特點。忌不自信。忌不自信。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古之人不余欺也!古之人不余欺

7、也!“不自信”“不信自”“弗之怠” “弗怠之”“不余欺”“不欺余”特點:特點: 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時,賓語前置。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時,賓語前置。(即:否定詞+代詞賓語+動詞)第14頁/共40頁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時,賓語前置常見的否定詞:不、莫、勿、弗、未不、莫、勿、弗、未常見的代詞:之、余、吾、已、自、之、余、吾、已、自、汝、爾汝、爾第15頁/共40頁孔子云:何陋之有? 宋何罪之有? 唯你是問唯利是圖(唯問你) (唯圖利)有何陋有何罪第16頁/共40頁第17頁/共40頁二、定語后置通常定語應該放置于中心詞的前面,但文言語句中卻有很多句子將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后。第18頁/共40頁1、“中心詞之定語

8、”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馬說(日行千里的馬,一頓有時能吃掉一石小米。)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第19頁/共40頁2、“中心詞+數量詞” 嘗遺余核舟一。(核舟記) 為人五,窗八為手卷、為念珠各一第20頁/共40頁3、“中心詞定語+者” 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核舟記) 吳兒善泅者數百( 觀潮) 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愚公移山)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記承天寺夜游)第21頁/共40頁黃一濤林怡菁張默瑤許高祥陳進偉鄭莉莉李 娜黃一濤林怡菁張默瑤許高祥陳進偉鄭莉莉李 娜(三)、狀語后置(介詞結構后置)(用“以”和“于”組成介詞短語和狀語,在文言文中可以放在謂語之后) 1、此

9、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鄒忌諷齊王納諫2、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曹劌論戰(zhàn)3、徐噴以煙 童趣 4、為壇而盟,祭以尉首。 陳涉世家5、屠懼,投以骨。狼第22頁/共40頁(四)主謂倒裝。在文言文中,有時為了突出謂語或表達某種在文言文中,有時為了突出謂語或表達某種感情,可以把主語謂語的順序顛倒過來。感情,可以把主語謂語的順序顛倒過來。 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正常語序:汝之不惠/甚矣, 翻譯成:你不聰明太厲害了,但由于現代漢語的習慣這樣不順,因此翻譯成:你太不聰明了。古漢語中為了強調某個部分,經常把強調的部分放到前面?!吧跻印狈旁谇懊嬗袕娬{的意味. 第23頁/共40頁 文言倒裝句譯成現代漢語時,要依現代漢語

10、的句子成分的排列規(guī)律 ,將其 “順裝”過來。第24頁/共40頁4、被動句古漢語中,主語和謂語屬于被動式關系的敘述句叫被動句。 第25頁/共40頁l.用“為所”、“為所”表示被動。 (1)二蟲盡為所吞童趣 (2)山巒為晴雪所洗。(滿井游記2.用“為+動詞”表示被動。 (1)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陳涉世家 (2)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守株待兔 3.用介詞“于”放在動詞后,并引出施動者。 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內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屈原列傳) 受制于人第26頁/共40頁4. 用“見”來表示被動關系。 在動詞前用“見”或又在動詞后加“于”引進主動者。例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5、沒有表示被動詞語

11、的被動句,這是一種意念上的被動句,可以根據上下文的意思補出。 檣傾楫摧??勺g為:船上的桅桿被吹倒了,船槳被折斷了。(岳陽樓記) 王之弊甚矣。(鄒忌諷齊王納諫) 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第27頁/共40頁1 1、下列句子的句式與其他三項、下列句子的句式與其他三項不同的是不同的是:( )A A、何陋之有何陋之有B B、時人莫之許也、時人莫之許也C C、馬之千里者、馬之千里者 DD、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而城居者未之知也2、下列與“可以為師矣”一句句式相同的一項( ) A.此先漢之所以興隆也B.而城居者未知之也C. 菊之愛,陶后鮮有聞D.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練習:第2

12、8頁/共40頁3、選出不屬于判斷句的一項( )A、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B、中軒敞者為艙。 C、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D、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4、選出不屬于被動句的一項( )A、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B、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C、傅說舉于版筑之間。 D、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第29頁/共40頁初中六冊語文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匯總第30頁/共40頁一、主謂倒裝(謂語放在主語前)1、甚矣,汝之不惠。 2、瀟瀟暮雨。 3、簾卷西風。二、賓語前置(賓語放在動詞前)1、何以戰(zhàn)? 2、微斯人,吾誰與歸? 3、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4、孔子云:“何陋之有?” 5、時人莫之許也。 6、問女何所思。

13、7、會賓客大宴。 8、何苦而不平? 9、宋何罪之有? 10、忌不自信11、弗之怠第31頁/共40頁三、介賓短語(狀語)后置(介賓短語本應放在謂語前作狀語)1、祭以尉首。(以尉首祭) 2、咨臣以當世之事(以當世之事咨臣)3、戰(zhàn)于長勺(于長勺戰(zhàn))4、信義著于四海 5、屠懼,投以骨6、蒙辭以軍中多務 7、有時朝發(fā)(于)白帝8、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9、胡不見我于王 10、受地于先王11、醒能述(之)以文者 12、負者歌于途 13、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第32頁/共40頁四、定語后置(定語本應放在名詞中心語的前面,為了強調定語所表達的內容,臨時置后。)1、馬之千里者2、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

14、遠則憂其君 3、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4、嘗貽余核舟一(枚)。 5、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第33頁/共40頁五、被動句。1、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 2、帝感其誠,3、若為傭耕,何富貴也?4、傅說舉于版筑之間。5、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 6、陳涉乃立為王。 7、陳勝、吳廣皆次當行。8、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 9、小信未孚,神弗福也。第34頁/共40頁六、判斷句。1、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 2、牡丹,花之富貴者也。 3、此為何若人? 4、中軒敞者為艙。 5、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6、當立者乃公子扶蘇。 7、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8、魚,我所欲也9、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10、此岳陽樓之大觀也11、忠之屬也 12、夫戰(zhàn),勇氣也13、環(huán)滁皆山也 14、醉翁亭也15、此先漢所以興隆也第35頁/共40頁七、省略句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再而衰,三而竭可以一戰(zhàn)客從外來,與坐談坐譚上林盡水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第36頁/共40頁1、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2、一鼓作氣,再而衰3、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4、微斯人,吾誰與歸?5、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6、戰(zhàn)于長勺7、當立者乃公子扶蘇。8、奐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9、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10、太丘舍去,去后乃至11、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判判斷斷文文言言句句式式第37頁/共40頁12、林盡水源。 1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