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生物與環(huán)境_第1頁
第一單元生物與環(huán)境_第2頁
第一單元生物與環(huán)境_第3頁
第一單元生物與環(huán)境_第4頁
第一單元生物與環(huán)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單元   生物與環(huán)境 1、種子發(fā)芽的實驗(一) 實驗開始時間:      班級:          級別       姓名      實驗計劃: 我們提出的問題: 我們的推測: 兩個組相同的條件: 兩個組不同的條件: 實驗的方法: 種子發(fā)芽和       

2、   的關系實驗記錄表 日   期 種子的變化 實驗組 對照組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2、種子發(fā)芽實驗(二) 實驗開始時間:      班級:          級別    

3、0;  姓名      綠豆種子發(fā)芽是否需要量           的實驗記錄 共有(    )個小組參加了這個實驗 種子總數(shù)量 已發(fā)芽量 未發(fā)芽量 我們的解釋 實驗組 對照組 通過實驗我們知道綠豆種子發(fā)芽需要        、        、  

4、    三個條件。 3、觀察綠豆芽的生長 實驗開始時間:      班級:          級別       姓名       我們的研究計劃: 我們想研究的問題: 我們的猜想: 我們實驗的方法:我們要改變的條件:        

5、;                                      我們不改變的條件:           &

6、#160;                                  綠豆芽 的總數(shù)量 莖、葉的顏色 莖的粗細 實驗說明 陽光下的 綠豆芽 黑暗處的 綠豆芽 4、蚯蚓的的選擇 記錄表一: 實驗次數(shù) 呆在明亮一端的蚯蚓數(shù) 可在盒子早間的蚯蚓數(shù) 呆在黑暗一端的蚯蚓數(shù)

7、 我們的解釋 1 2 3 記錄表二: 實驗次數(shù) 呆在干燥土壤里的蚯蚓數(shù) 呆在盒子中間的蚯蚓數(shù) 呆在濕潤土壤里的蚯蚓數(shù) 實驗說明 本 小 組 1 2 3 其 他 組 1 2  3 第二單元    光 1、        陽光下的影子 鉛筆影子的變化: 觀察時間 太陽位置和方向 影長 2、怎樣得到更多的光和熱 紙的種類 剛開始的溫度 2分鐘 4分鐘 6分鐘 8分鐘 10分鐘 我們的發(fā)現(xiàn) 黑色 粉色 藍色 黑色蠟光紙 白紙 第三單元   地球表面及其變化 1、土壤中有什么

8、 尋找土壤的成分: 方法 我在土壤里能看到的 肉眼 放大鏡 倒入水中 土壤的成分有:                                           

9、                                                   2、探索

10、土壤被侵蝕的因素我們小組的研究計劃: 研究題目: 我們的推測: 實驗方法: 器材: 實驗組和對照組要控制不現(xiàn)的條件: 實驗組和對照組要保持相同不變的條件: 土地被侵蝕的水準和哪些因素相關:                                  &#

11、160;                                                  &

12、#160;                                                  

13、                   。 第四單元    運動和力 1、我們的小纜車 掛       個墊圈,剛好能使小車運動起來 拉力大小 (墊圈個數(shù)) 實驗次數(shù) 小車運動快慢 從起點到 終點時間 快慢順序 1 2 3 1 2 3 1 2 3 2、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 物體的名稱 估計重力的大小 實測重力的大小 估計和實測

14、 的差別  3、運動與摩擦力 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光滑水準關系實驗記錄: 不改變條件 要改變的條件 (接觸面光滑水準) 摩擦力大小 摩擦力大小與物體重量關系實驗記錄: 不改變條件 要改變的條件 (         ) 摩擦力大小 光與熱實驗目的光的強弱與溫度 實驗材料溫度計、鏡子 實驗過程觀察一面鏡子和多面鏡子反射的光強弱有什么不同 用溫度計分別測出它們的溫度 將小組數(shù)據記錄在書上的表格中 實驗結論很多光源在發(fā)光的時候也在發(fā)熱光強溫度就高,光弱溫度就低 實驗名稱 怎樣得到更多的光和熱 實驗目的物體的顏色和吸

15、熱實驗材料各種不同顏色的彩色紙 實驗過程物體的顏色與吸熱 1)物體的顏色與吸熱相關嗎?請學生自學書上的要求 )師生討論這個對比實驗的注意事項 除了紙的顏色和光滑水準不同,其他條件如擺放的地點、方式、時間等盡量保持一致2) 學生實驗、記錄 實驗結論 物體的顏色與吸熱的本領相關,深色物體比淺色物體吸熱塊 實驗名稱土壤成分分析 實驗目的 尋找土壤的成分 實驗材料土壤、杯子、水、放大鏡、玻璃棒 實驗過程 、觀察新鮮濕潤的土壤。把土倒在紙上實行觀察。我們能夠用什么方法實行觀察?我們觀察到了什么? 、觀察干燥的土壤。把干燥的土壤捻碎,用牙簽把土壤顆粒分開,借助放大鏡仔細觀察,土壤的顆粒大小一樣嗎?我們能描

16、述它們的大小嗎? 小組觀察后交流,并做好記錄。 實驗結論 土壤包含巖石風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顆粒(小石子、沙、黏土)動物、植物的殘留物,以及腐殖質、水和空氣等。 實驗名稱 拉力大小與小車的運動 實驗目的做拉力大小與小車運動快慢關系的實驗;用實驗數(shù)據驗證自己的推測。 實驗材料小車、墊圈、繩子、擋板 實驗過程1、提問:要把這輛小車改裝成小纜車,能改裝嗎?2、學生動手操作:將粗線綁在小車上。 、提問:這樣的小纜車需要什么力量才能把它拉動?人 、提問:請你仔細想一想,能夠用其它力量代替人的力量嗎?說說為什么。5、學生交流討論:在繩子上掛重物,讓重物拉動小車。6、出示掛鐵墊片的鉤子和墊片,讓學生安裝小車。

17、實驗結論一定的拉力能夠使靜止的小車運動起來,拉力越大,小車運動得越快。 實驗名稱橡皮筋驅動的小車 實驗目的探究橡皮筋纏繞的圈數(shù)與小車行駛的距離 實驗材料小車、橡皮筋、尺子 實驗過程、每個小組的橡筋動力小車都裝好了來比賽,比一比哪個小組的小車跑的最遠。、交流討論,發(fā)現(xiàn)問題(1、起點、終點不固定()、橡皮筋繞斷了(3)、橡皮筋纏繞的圈數(shù)多的跑的遠 實驗結論 用橡皮筋給小車安裝動力;做橡皮筋繞的圈數(shù)與小車行駛距離關系的實驗。 實驗名稱 像火箭那樣驅動小車 實驗目的 研究小車的反沖運動。 實驗材料 小車、氣球、筆桿 實驗過程 1、調試小車。 2、測量小車能行駛多遠。 )討論測量方法(2)測量 3、提問

18、:如何讓小車行駛得更遠?說說為什么? 實驗結論 組裝氣球小車和研究小車的反沖運動。 實驗名稱 測量力的大小 實驗目的 理解彈簧測力計,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 實驗材料 彈簧測力計、木塊、鉤碼、書本 實驗過程 1、觀察理解了彈簧測力計,那你用過彈簧測力計嗎?你會用它來物體的重力大小嗎?2、學生嘗試使用測量一個砝碼的重力大小。3、匯報測量數(shù)據,發(fā)現(xiàn)問題,引出如何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 實驗結論 力的大小是能夠測量的;彈簧測力計是利用彈簧“受力大,伸長長”的特征制成的 實驗名稱 測量摩擦力 實驗目的 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 實驗材料 彈簧測力計、木塊、鉤碼、書本 實驗過程 、提問:一個物體摩擦力的大小能夠怎么測量呢?2、學生交流、討論 出示:我們用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一個物體,剛好能使這個物體運動起來的力就是它受到的摩擦力。3、測量鉤碼、筆袋等物體的摩擦力。4推測:摩擦力的大小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