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信詐騙犯罪中幫助取款人的刑事責任分析_第1頁
電信詐騙犯罪中幫助取款人的刑事責任分析_第2頁
電信詐騙犯罪中幫助取款人的刑事責任分析_第3頁
電信詐騙犯罪中幫助取款人的刑事責任分析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jié)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電信詐騙犯罪中幫助取款人的刑事責任分析摘要:近年來,隨著網(wǎng)絡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人們 在利用網(wǎng)絡便捷性的同時,也提高了自身信息的曝光及使用 率,給不法分子提供了行騙詐騙的可乘之機。而我國對電信 詐騙犯罪中幫助取款人的刑事責任分析尚存在一定的爭議, 導致司法判定標準不一, 嚴重造成了審判執(zhí)行的混亂。 因此, 本文從當前我國在電信詐騙犯罪中對于幫助取款人的刑事 責任判定中存在的問題入手,分析了電信詐騙犯罪中幫助取 款人的刑事責任判定的要點,以期與大家共同交流。關鍵詞:電信詐騙 犯罪 刑事責任中圖分類號: D924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5349(2017)08-0050-01隨

2、著智能手機及網(wǎng)絡通訊媒體的不斷普及和發(fā)展,利用 虛假中獎、低價購物、信用卡消費等信息進行電信詐騙的犯 罪行為逐漸增多,大大侵害了廣大公民的合法權益。1 電信詐騙手段不斷變化,轉(zhuǎn)賬取款過程也越來越謹慎,為司法調(diào) 查及取證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尤其是在對詐騙犯罪中幫 助取款人的刑事責任進行分析及判定時,更是標準不一,極 其困難。因此,對于該項刑事責任的分析探討,已經(jīng)成為刻 不容緩的研究課題之一。一、當前電信詐騙犯罪中幫助取款人的刑事責任判定存 在的問題本文將以 2015 年 8 月份之前的“北大法意”中的 62 個 內(nèi)容幫助取款人刑事責任判定的裁判文書為例,進行整理分 析2 ,得出當前判定存在的以

3、下幾個問題:(一)對于幫助取款人的罪名認定還存在一定的差異 從法院對于這些幫助取款人的罪名認定結(jié)果來看,主要 有隱瞞、掩飾犯罪所得罪和詐騙罪兩種認定。其中,有 17 個案例,其被告人或辯護人對罪名的判定提出了異議,還有 一個案例中,法院最終判定的罪名與公訴機關提起指控的罪 名不一致。 3 梳理分析還發(fā)現(xiàn),這些判定差異,不止體現(xiàn)在 對于不同詐騙案件的幫助取款人罪名判定不一,還體現(xiàn)在對 同一類詐騙案件中對幫助取款人的行為判定為既實施了取 款行為又實施了詐騙行為。這一類的審判,有的法院單純地 判定為詐騙行為,有的則認為是當以數(shù)罪并罰。所以說,目 前對幫助取款人的罪名認定尚存在一定的差異。(二)對于電

4、信詐騙犯罪的主從犯認定尚存在一定分歧 在主從犯認定方面存在的差異,主要還是基于對犯罪行 為認定的差異方面。一般裁判文書對于犯罪行為認定為詐騙 犯罪的,就不會作出主從犯認定的區(qū)別;而對于數(shù)罪并罰的 行為認定,則會作出進一步的關于幫助取款人的主從犯認定 區(qū)別關系,所以總的來說,目前對于電信詐騙犯罪的幫助取 款人主從犯認定上也存在一定的分歧。(三)對于犯罪罪數(shù)形態(tài)判定存在一定的爭議當前司法判定對于幫助取款人的罪數(shù)形態(tài)判定存在不 同的意見。有些司法實踐認為幫助取款人往往會持有多張他 人的銀行卡或信用卡,必然存有詐騙他人巨額錢財?shù)姆缸镄?理,當屬同時觸發(fā)了詐騙罪和妨礙信用卡管理的罪名,需要 予以數(shù)罪并罰

5、;但是另一些司法實踐則認為,幫助取款人所 持有的數(shù)張銀行卡或信用卡,都屬于詐騙服務的工具,因此 不能將二者機械地分割開來,幫助取款人的目的也是唯一的, 就當以詐騙罪這一項罪名處罰即可。二、電信詐騙犯罪中幫助取款人的刑事責任判定之要點 分析(一)幫助取款人“明知”犯罪行為及其判定“明知”是我國刑法中一個廣泛使用的法律術語,表明 的是犯罪主觀方面的構(gòu)成因素。我國目前的司法和刑法解釋, 規(guī)定明知應該包括“知道”和“應該知道”,但是又與共謀有著本質(zhì)的區(qū)別。對于這種主觀方面的明知認定,不僅要根 據(jù)幫助取款人的口供和被告詐騙犯罪相關行為人的供述為 參考依據(jù),同時還要結(jié)合客觀的犯罪情形,對特定環(huán)境背景 以及

6、幫助取款人行為本身的特性予以推定。形成主客觀的共 識,進而對幫助取款人的犯罪行為和刑事責任進行判定。(二)幫助取款人的行為定位以及具體參與時間和地點基于上述論斷,要想認定幫助取款人是否具備一定的明 知犯罪行為,就必 ?對客觀背景進行一定的掌握了解以及推 定。如具體參與的時間和地點,在很大程度上就能夠判定出 幫助取款人的行為定位在事前有無共謀。而處于對當前電信 詐騙行為的嚴懲需求角度出發(fā),應該將客觀背景依據(jù)清晰的 “明知”犯罪行為上升到犯罪聯(lián)絡,進而認定為共同詐騙犯 罪。(三)電信詐騙犯罪實際實行行為及其終點 由于電信詐騙罪的實際實行行為就是利用虛假信息騙 取他人財物,而終點則是被害人的財產(chǎn)損失。因此,在判定 幫助取款人的刑事責任時,也要從這兩方面進行考慮。如果 存在詐騙犯罪的實際實行行為,但是沒有造成終點,那么就 屬于犯罪未遂;如果既實施了實際行為,又造成了終點的發(fā) 生,那么就屬于詐騙罪。三、結(jié)語綜上所述,對于電信詐騙犯罪中幫助取款人的刑事責任 的判定,一定根據(jù)要點展開分析后進行,避免造成犯罪未懲 或判錯嚴懲的現(xiàn)象發(fā)生,真正保持司法處理的公平及公正性, 確保公民的合法利益受到保護,嚴厲打擊電信犯罪行為,確 保社會經(jīng)濟平穩(wěn)健康發(fā)展。參考文獻:1 張建,俞小海 . 電信詐騙犯罪中幫助取款人的刑事責任分析J.法學,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