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學作品閱讀備考策略_第1頁
高考文學作品閱讀備考策略_第2頁
高考文學作品閱讀備考策略_第3頁
高考文學作品閱讀備考策略_第4頁
高考文學作品閱讀備考策略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高考文學作品閱讀備考策略番禺區(qū)石碁第三中學 鄧正光 一、高考怎么考第卷中的文學作品閱讀,散文仍唱主角,選材范圍將進一步擴大,以當代作家作品為主,兼及現(xiàn)代作家作品。內容具有較為豐厚的文化含量和較強的審美趣味。命題大致有如下的設計原則:盡量使考生能夠利用文中語句作為答題的基本材料;盡量照顧考生閱讀和思考的先后順序;努力體現(xiàn)由詞句理解到綜合分析鑒賞的過程;重視對考生理解、概括、篩選等能力的綜合考查;力求題型穩(wěn)定、整齊,即由填空到簡答,最后是多項選擇。試題比較全面地涵蓋了能力考查點:考查對關鍵性詞語的正確理解、判斷及闡釋能力;考查對有效信息的篩選及整合能力;考查對句子語義、段落要旨的把握、感

2、悟和概括能力;考查對全文主旨及內容的分析、歸納、整合能力;考查對文章的表現(xiàn)技法、表達效果的評價鑒賞能力。04年無論是全國卷還是單獨命題的省市卷,都加大了對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e級)的鑒賞能力的考查力度。特別是其中的“表達技巧”題,備受命題人的青睞,共有8套試卷在“表達技巧”上做文章。其命題題干表述多為“這樣寫有什么作用(好處)?”“試分析這樣寫的作用(好處)”等。教育部考試中心余聞認為:“這樣做,更能體現(xiàn)對文藝作品閱讀能力考查的特點。”05年考卷更是如此。見下表:2004年文體理解重要詞語理解并解釋重要句子理解歸納內容鑒賞藝術形式分析概括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北京(春招)小說 北

3、京散文 晉冀魯豫散文  天津散文 重慶散文  福建散文  浙江散文 江蘇散文 湖南散文 湖北散文 遼寧小說 吉黑滇川散文 廣東散文   2005文體理解重要詞語理解并解釋重要句子理解歸納內容鑒賞藝術形式分析概括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北京(春招)散文  全國散文 全國散文 全國散文  遼寧散文 北京散文 天津散文 山東散文 浙江散文 福建

4、散文 湖北散文江西散文湖南小說 重慶散文 上海散文江蘇散文 廣東散文  2005年高考,重慶、廣東、湖南、福建、北京、遼寧、全國、全國、全國共9套試卷取消了選擇題,文學作品閱讀賦分情況為:湖南卷為27分,全國卷三套試卷及上海卷分值為22分,廣東21分,重慶、江蘇、福建20分,其余為18分。05年考題加大了對“理解重要詞語”的考查力度??梢缘贸鲞@樣的印象:分值比例大,越來越注重閱讀主體的主觀體驗(如2005年廣東題閱讀主觀題分值由2004年的14分增加到21分)與人文體驗,注重整體閱讀還閱讀本來面目。這些與新課標強調的語文閱讀教學的整體

5、性(即現(xiàn)代文閱讀教學要著眼于文章的整體,對課文側重于整體理解、整體把握,注重理清內部的相互關系,從宏觀上居高臨下駕馭課文,領會其主旨和內涵,吸收其精髓和養(yǎng)分)是一致的。對散文閱讀能力的考查,通常是圍繞景物與情理、內容與技巧之間的相關聯(lián)系而生發(fā)的,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五個命題熱點:景物與情理、主體與客體、人稱與情感、寫實與務虛、反復與強化等。景物與情理。散文的作者一方面緣情擇景,另一方面借景(物、事)抒情。寫景(物、事)是手段,是依托,抒情才是目的,是歸宿。散文的“情理”往往體現(xiàn)在議論抒情的文字當中,提取散文的精要需要用足用好議論抒情文字。主體與客體。散文凡是寫到主體之外的景、事、物,目的都是為了從側

6、面映襯主體,強化主體特征和作者的情感意念。如2004年全國卷(丙)痛哭和珍中的第19題:“作者在痛哭和珍時,也寫到自己。她是怎樣寫自己的?這樣寫有什么作用?”這里“自己”是作者,顯然是客體,作者寫自己的渺小和膽怯,正是為了襯托劉和珍的偉大和英勇無畏。再如;2005年廣東卷第17題:“第四段中通過主觀感受來寫壺口的黃河,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主要是運用側面烘托(或側面描寫、襯托)的手法。此處通過渲染主觀感受(如心跳、耳聾、眼花、腦子空白等)來寫壺口的黃河,好處主要表現(xiàn)在兩方面:一是給人如臨其境的現(xiàn)場感;二是從側面烘托壺口黃河的氣勢與生命力。人稱與情感。第一人稱以身臨其境的口吻

7、敘述,顯得真實貼近,可以增強可信度;第二人稱以人物對話的口吻敘述,可直接起到擬人化的作用,顯得親切自然,便于交流感情,增強感染力;第三人稱以客觀旁白的形式敘述,張弛自由,便于多角度伸展。第一人稱與第二人稱是站在抒情主體的角度表達,物我一體,抒情散文大都采用這種強化性的表達方式。高考散文很注重人稱使用的考查。如2000年高考長城第22題:這篇散文中,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稱寫長城,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第六段的結尾改用第三人稱它,原因是什么? (作者用第二人稱寫長城的好處是:將長城擬人化,便于與長城對話,便于抒發(fā)感情。這句話承接“人們發(fā)現(xiàn)”而來,陳述的對象不再是作者,而是“人們”,寫的自然是“人們”的感

8、受,因此改用第三人稱“它”。)再如2005年湖北卷土地“試結合文章內容,簡要回答下面的問題(1)本文采用了那種敘述人稱?其作用是什么?(第二人稱。既自由、靈活,又具有真切感,又充滿感情。) 寫實與務虛。寫親身經歷的為實寫,寫間接所得或聯(lián)想想象為虛寫?!皩崱笔俏恼碌能|體,“虛”是文章的神采,“虛”對“實”起著充實、拓展、深化和美化的作用。只有虛實相輔,文章才能相映生輝。2004年全國卷(乙)中孫犁的散文老家第一段,作者詳細描寫了自己各式各樣的夢境,化虛為實,強烈地表達了作者對故鄉(xiāng)難以割舍的感情。這樣寫使文章更形象生動,更真實可信。卷中第18題就是為此而設置的。再如2005年北京卷合歡樹(史鐵生)

9、“文章在對那個看樹影兒的孩子的擬想中結束。作者這樣寫想要表現(xiàn)什么?這種寫法的特點和效果是什么?(本段沒有直接抒情的句子,而是寫這個孩子將來怎么樣,特別是最后一句,“但他不會知道那棵樹是誰種的”,有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使人回自然地聯(lián)想到母親對作者的愛,聯(lián)想到作者對母愛的深深思念,言已盡而意無窮。這種寫法就是“虛寫”,所以答案為“寫作的特點和效果:以一種間接的、含蓄的方式抒情,含而不露、韻味悠長。)反復與強化。散文加強表義性、音樂性與抒情性的一個重要方法,就是反復詠嘆。反復所在,往往也就是強調所在。如2005全國卷一日的春光中“我不信了春天,作者為什么反復這樣說?這樣的寫法有什么好處?”第二問就是

10、要回答“反復”的作用,“反復”的作用,就是強調,突出文意。因此答案為“突出下文的一日的春光”或者回答“反襯了春天的快樂”。二、學生怎么樣我校生源d組,本屆畢業(yè)生除了一個種子選手在番禺區(qū)排名為1800多名外,其余基本排位在5000名之后。結合上個學期幾次月考及畢業(yè)會考文學作品閱讀情況分析,學生在文學作品閱讀這一板塊具有如下特點:1、學生的主觀體驗和人文素養(yǎng)相對薄弱,“理解”、“分析與綜合”尤其“鑒賞與評價”的能力相對不足。無論是形象思維還是邏輯思維能力都制約著他們對文學作品的閱讀。2、學生整體閱讀、整體把握的能力不強,而是就局部而局部,斷章取義,結果往往造成理解上的錯誤,失分較多。3、審題意識薄

11、弱,對題干要求要么理解不準確,要么把握不全面。4、缺乏對重點文段研讀的能力,抓文章重要語句的能力相對欠缺,如結構上體現(xiàn)文章發(fā)展脈絡的重要句子(起始句、問答句、過渡句、總結句),內容上表達情感和觀點的重要句子(中心句、抒情句、議論句、警句),語感不夠敏銳。5、思維不夠嚴謹,有相當一部分同學答題籠統(tǒng),停留在照抄原文的階段,不分點作答,或者分點過多。部分同學有分點作答的意識,但答案不全面。6、答案的語言組織不夠通順,書寫不夠工整,卷面不整潔(沒有養(yǎng)成在草稿之上組織好答案在認真謄寫的習慣)。三、備考怎么辦(一)強化兩種意識:強化文本意識、強化整體閱讀意識。分析當前的現(xiàn)代文閱讀教學與復習,大致有兩種傾向

12、:一種是一味強調課程的“開放”,強調“拓展”“延伸”,強調多元化,強調課堂氣氛的“活躍”,鼓勵學生“借題發(fā)揮”;一種是兜售結論,教師講解,學生聽記。這兩種做法都存在著對文本重視不夠的弊端。眾所周知,閱讀教學的中心任務是要培養(yǎng)學生理解、欣賞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其基礎工程是培養(yǎng)理解能力。這里的“理解”,首先是對文本的解讀。學生解答高考現(xiàn)代文閱讀題暴露出的要點不全、理解偏頗、歸納不準、套用術語、胡亂發(fā)揮等失誤,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他們在平時學習與復習中未能做到扎扎實實地解讀文本,準確理解文中的重要詞語,篩選和整合文中的重要信息,揣摩、分析、概括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與意旨,品味和鑒賞文章語言與表達技巧。由于淡

13、化或脫離文本,就必然導致“空對空”,在高考中解題只能是盲目瞎抓,只能是“跟著感覺走”。而命題的設計原則是盡量使考生能夠利用文中語句作為答題的基本材料;所以,一定要強化文本意識,要讓學生真正走進文本,深入文本,在悟透文本的基礎上加以拓展、延伸,提高閱讀效率和解題的準確性。強化整體閱讀意識。所謂整體閱讀,是說通過閱讀,能從整體上把握語料。文學作品是以寫人、記事、寫景、抒情為主的文章,其主題往往是通過具體可感的形象表達出來的。因此,在閱讀中,應首先從宏觀上分清文體,根據(jù)文體特點來理清所讀之文的物象特征。一般地說,以寫人為主的文學作品,要先把握寫了什么人,該人做了什么事,這些事有什么共同點和意義。以記

14、事為主的文學作品在閱讀中要先搞清是什么人,做了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是怎樣的,這件事情蘊含的深層意義是什么。寫景狀物的文學作品,在閱讀中要理清作者借了什么景或物,抒了什么情,這個情是怎么抒發(fā)出來的。之所以強調整體閱讀、整體把握,是因為學生接受現(xiàn)代文閱讀考查的過程,是一個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個過程可分為兩個明顯部分:前者為認識問題,即認識、了解把握語料;后者為解決問題,即借助認識把握、解決具體問題。沒有前者,或前者做得不夠好,認識理解不到位,后者對具體題目的解答也難以準確到位。(二)加強四項訓練:加強審題訓練、加強篩選整合信息的訓練、加強表達技巧模式化訓練、加強規(guī)范答題的訓練。(

15、1)訓練學生審讀題目的能力,使學生形成自覺對題目進行細察深思的意識,從中發(fā)現(xiàn)題干的隱含要求和角度暗示。經過強化訓練使學生能審清題干要求,明確答題角度,從而做到“問什么”就“答什么”,減少無謂的失分。(2)加強篩選整合信息能力的訓練。近幾年文學作品閱讀題的解答往往不是僅從原文就能找到貼切的答案,需要學生學會篩選,將重要的詞語加以整合,需要對文本內容去粗取精,去偽存真。2004年廣東卷說樹出了一道能直接從原文摘取到答案的信息篩選整合題?!皬奈恼碌牡诙慰?,作者為什么欣賞冬天的樹?”而在2005年廣東卷中“信息篩選整合題”加大難度:“為什么說壺口的黃河才是中國的河(6分)?請聯(lián)系全文作答?!保ū绢}考

16、查分析、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首先要求從整體上把握文章,此文通過寫壺口黃河,來寫中華民族(中國人),其次抓住第8段“這才是中國的河”一句。這個句子是一個過渡句,是對上文的總結,充分理解“這”一詞,結合文章,分清結構,就可看出作者從哪幾個方面來寫壺口黃河,才得出答案“有中國人的膚色;有中國人強大的生命力;有中國人的自信和決心;聯(lián)系著中國悠久的歷史”)綜觀2005年17套試卷都分別設計了相關試題進行考查。如全國設計的題:文中這一靈性表現(xiàn)在哪些地方?(請從第三段、第四段各舉一例回答)”(4分);全國春天的夢中“作者感受到的家鄉(xiāng)的春天是什么樣的?請簡要概括。(6分)”“信息歸納整合”考點在2005年文學

17、作品閱讀題中設計的題數(shù)及分值情況如下:考卷廣東全國全國全國北京春招江蘇上海重慶湖南江西湖北福建浙江山東天津北京遼寧題數(shù) 1112111312222111分值6分4分4分6分7分6分4分4分12分2分8分6分8分10分8分4分4分而我們d類學校的考生經過訓練解答這種題應該是有把握的,因此我們要在備考中精選材料(高考題)進行“篩選整合信息能力”的專項題組訓練,盡最大努力搶得該考點的分。(3)加強表達技巧相關基礎知識的積累,特別是修辭知識(比喻、擬人、排比、夸張、反復等)、表達技巧(敘述的技巧,如順敘、倒敘、插敘、補敘;描寫的技巧,如人物描寫、事件描寫、環(huán)境描寫;抒情技巧,如直接抒情、間接

18、抒情;以及議論、說明的技巧)、表現(xiàn)手法(如象征、對比、烘托、反襯以及人稱的變化等)、布局謀篇的技巧(線索設置、過渡、詳略安排、埋伏筆、設懸念、鋪墊、照應等),以課本或訓練材料為例子,牢記這些表達技巧的特征及其表達效果,形成模式化的答案,在具體的閱讀中只需聯(lián)系文本內容稍加處理,就能準確作答。如同是“擬人”修辭格,即使在不同的文章中,所產生的表達效果都一樣,(形象生動,充滿感情)解答時只需結合具體內容作答即可。當然要告誡學生千萬不能只套用術語。04、05年加大對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特別是“表達技巧”)(e級)的鑒賞能力的考查力度,在這種客觀前提下,教師總結該考點的命題規(guī)律讓學生熟記模式

19、化答案(如前文提到的五個命題熱點),我覺得下工夫做這項工作是值得的。(4)加強規(guī)范答題的訓練。規(guī)范操作程序。從高考現(xiàn)代文閱讀題解題的失誤來看,一些考生可能面對整篇的文章不知從何入手,陷入“老虎吃天”的尷尬境地,情急之中只好隨意作答。如果我們在備考時注重了現(xiàn)代文閱讀程序的訓練,并使學生養(yǎng)成了良好的操作習慣,學生就不至于在考場上抓耳撓腮了。當然,每個人的閱讀方式方法有所不同,但是一般應遵循的規(guī)律是:感知整體理清思路全面掃描篩選信息整合信息概括要點綜合分析鑒賞評價。這幾道基本的步子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關系,前一步未做好會直接影響到后一步,比如“信息的整合”必須在“信息篩選”的基礎之上,“篩選”不當“整合

20、”便有誤。學生能規(guī)范操作,也就可避免一些失誤。規(guī)范操作程序,還包括訓練學生掌握正確的解題程序:首先要認真審題,弄清楚問的是什么,然后根據(jù)問題從閱讀材料中尋找相對應的范圍,最后選用合適的語句作答。這樣,可避免因操作失誤(不少考生解題都暴露出這一點)而失分。 練好表述內功。產生表述不當?shù)脑虼笾掠袃煞N:一是認識不明,理解不透或不正確;二是明于心,卻難以“言傳”或語言錯誤多。前者要求我們平時要多訓練學生針對問題來分析判斷文章的內容,從整體上把握作者寫作意圖,理解作者的情感及其表現(xiàn)形式,善于抓住文章的關鍵語句,準確地整合相關的信息。后者要求我們平時多練語言功,訓練學生針對問題把話說明白,根據(jù)要求把話說

21、準確,糾正語病把話說順暢,做到不茍簡,無贅語。練好表述內功關鍵在于一個“練”字,教師“講”得太多,學生懶于思考,惰于動筆,是不可能達到目標的。(三)遵循四項備考原則精講多練,簡單有效的原則。精心選擇設計符合學生實際的訓練材料,巧妙地引導學生有效地“練” ,我們d類學校的學生要求“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是不現(xiàn)實的,能做到舉三反一就是很幸福的事,教師千萬不要急于求成,也不要寄希望于學生訓練能一步到位,要耐心地抓基礎,練反復。課內和課外相結合的原則。會考過后,許多同學甚至老師把語文課本上的文學作品(現(xiàn)代文)丟在一邊,認為高考與課本是根本脫鉤的,認為此時再花力氣用課本是浪費時間,高考文學作品肯定選擇課外

22、的,在備考時當然要精挑細選訓練題,除了經典的高考題或有價值的模擬題外,課本上的鮮活的例子千萬不能丟,尤其對于我們這一類學校的學生而言,課本上的例子其價值更加不可忽視。我們花了兩年多時間學習文學作品,一直以來在閱讀教學中重視學生閱讀的感悟、閱讀知識的積累,備考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就是重視學生閱讀應試技巧的訓練。曾經有過的知識積累和閱讀經驗有充分調動起來,充分發(fā)揮教材的實用價值。幫助學生用好課本中的鮮活例子,幫助學生梳理課文中的觀點,幫助學生熟記課本中的精彩語段,幫助學生借鑒課文中的明晰框架,幫助學生認識課文中的人文素養(yǎng)。高中語文第一冊(荷塘月色我的空中樓閣等12篇)、第三冊(紀念劉和珍君故都的秋等8

23、篇)都是經典散文,充分利用好,將有利于學生調動自己的閱讀儲備,遷移解答文學作品閱讀題。如:講解“比喻”修辭的表達效果時,用荷塘月色中第46段作為例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薄霸鹿馊缌魉话悖o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叭~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讓學生找“本體”“喻體”“相似點”,說出比喻的表達效果。如:講“托物言志”的藝術手法,結合我的空中樓閣設計:“空中樓閣”到底寄托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這種“借客觀事物抒發(fā)主觀志向”的表現(xiàn)手法,我們稱之為什么?(明確:寄寓了作者對“獨立的安靜的自由的”生活的向往,表現(xiàn)了他熱愛大自然的情懷。文中暗含著對“回歸自然、返璞歸真”的真切呼喚!托物言志)如:講到鑒賞文學作品的語言時,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