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課本 趙國祥 考研_第1頁
心理學課本 趙國祥 考研_第2頁
心理學課本 趙國祥 考研_第3頁
心理學課本 趙國祥 考研_第4頁
心理學課本 趙國祥 考研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章 緒論一、心理學概念:研究心理現(xiàn)象產生、發(fā)展和變化規(guī)律的科學。二、心理學的內容(研究對象)心理現(xiàn)象1心理活動過程:認知過程:注意、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想象等心理活動過程情感過程:情緒、情感等心理活動過程;意志過程:意志動機、意志行為等心理行為過程。2個性:個性心理特征:能力、氣質、性格個性傾向性:需要;動機;興趣、愛好;理想、信念;人生觀、世界觀三、心理學的兩大任務A、進行深入探討。進一步完善自身的理論體系B、解決社會實踐中所存在的問題,并在實踐中不斷吸收營養(yǎng),豐富心理學內容。1理論任務:通過對自身對象的研究,不斷深入地揭示心理與外部世界、心理與腦的關系及其起源的奧秘,從而用最新的研

2、究成果進一步論證辯證唯物主義的正確性。2實踐任務:通過對心理活動及其發(fā)生、發(fā)展、變化規(guī)律的揭示,去解決各個實踐領域中凡是與人的心理活動密切關聯(lián)的問題。四、心理學與教育的關系P9心理學是教育的重要理論依據,也是教育得以實施的基礎條件和前提條件,教育離開了心理學,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水之源,教育也沒有了對象。教育史心理學走向人們生活的重要途徑,也是促使心理學發(fā)展的重要動力源泉,兩者有著非常緊密的關系。1掌握心理學,可以提高教育工作的自覺性、有效性2教育可促進心理學的發(fā)展3當代教改的目的是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挖掘學生的內在潛能,教學生學會學習,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五、心理學的主要研究方

3、法1觀察法:指由研究者觀察和記錄個體或團體的行為,來分析與其有關因素之間的關系。可分為自然觀察法和實驗觀察法。2實驗法:指研究者認為地、有目的地控制和改變某種條件,使被試產生一定心理活動,從而進行分析的一種研究方法??煞譃閷嶒炇覍嶒灧ê妥匀粚嶒灧ā?測驗法:以心理測驗為主要工具,測量個體的能力、人格方面的特征,從而分析它們與其他變量之間的關系。4調查法:就某一問題要求被調查者回答他個人的想法或做法,以此分析、推測團體心理趨向的研究方法??煞譃閱柧矸ê驮L談法。5其他研究方法個案分析法:以個人或一個團體為研究對象的方法。產品分析法:指通過對活動的產品或作品進行分析來揭示人的心理與行為特點的研究方法

4、。檔案研究法:運用以前的相關信息,研究心理與行為問題的方法。六、辯證唯物主義心理觀:心理是大腦的機能心理是大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心理的發(fā)展變化是社會生會實踐的產物(社會實踐有利于大腦功能的開發(fā);社會實踐活動不斷豐富心理內容;社會實踐活動促使心理活動水平不斷提高)七、西方心理學的主要流派(了解):結構主義心理學(馮特奠基、鐵欣納代表)、 機能主義學派(美國詹姆士創(chuàng)始、杜威和安吉爾代表)、行為主義學派(華生創(chuàng)始)、 格式塔心理學(德國韋特海默首創(chuàng)、考夫卡和科勒代表)、精神分析心理學(弗洛伊德創(chuàng)立)。八、當代心理學的研究進展:人本主義心理學(美國馬斯洛和羅杰斯創(chuàng)立于20世紀50年代)、認知心理學(興起

5、于20世紀50年代)、后現(xiàn)代心理學(產生于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第二章 注意一、注意的概念:是心理活動對一定事物或現(xiàn)象的指向和集中。(兩個特征)指向性:指心理活動有選擇的反映一定的對象,而離開其余的對象集中性:指心理活動停留在被選擇的對象上的強度或緊張度,它使心理活動離開一切無關的事物,并且抑制多余的活動。二、注意的功能:1、信息選擇功能(即選擇指向哪些有意義的、符合需要的與當前活動相一致的對象,避開無關的無意義的多余的對象干擾)2、保持功能(即使注意對象在意識中得到清晰、準確、持久而集中的反映)3、調節(jié)和監(jiān)督功能(即對人所從事的活動進行監(jiān)控,既有利于注意的準確與精確,又有利于對錯誤的調整

6、、修正與糾正,此外還能通過想象活動對將來的活動進行期待與預見作用。)三、注意的外部表現(xiàn):適應性動作出現(xiàn) 無關動作的停止 生理狀態(tài)的變化四、注意的分類:(根據產生和保持注意時有無目的及需要努力的程度分類)類型定義產生原因在教學中的應用應用無意注意不隨意注意是沒有預定目的及任務要求,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刺激物本身的特點刺激物的強度、新異性、刺激物間對比關系刺激物的活動和變化運用無意注意規(guī)律組織教學:1、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避免學生分心(教師,教室);2、合理確定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吸引學生注意教學內容新穎豐富(方法力求多樣化,語言準確生動、富于變化;講課時適當改變聲音大小、快慢,加重語氣突出重點

7、,輔以手勢、表情以引起學生注意;掌握和運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人本身狀態(tài)需要和興趣、情緒和精神狀態(tài)、知識經驗有意注意隨意注意是預先有預定目的任務,需要一定意志努力才能保持的注意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件:對目的任務的理解活動組織的合理性間接興趣的穩(wěn)定性意志的堅強性運用有意注意規(guī)律組織教學:1、幫助學生形成明確學習目標;2、使學生了解學習某一學科或某一內容知識的價值和意義,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間接興趣;3、合理組織教學活動4、培養(yǎng)學生意志力隨意后注意事前有預定目標但卻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 有意注意應用兩種注意相互轉化的規(guī)律組織教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當教授學生完成較復雜的智力活動或技能活動的時候,

8、要利用豐富的教學內容,多樣的教學手段設法增進學生對該項活動的了解和熟悉,引導學生對活動本身發(fā)生興趣。注意的轉移與注意的分散的區(qū)別:注意的轉移是指根據活動任務的要求,主動地把注意從一個事物及時地轉移到另外一個事物。注意的分散式注意穩(wěn)定性相反的表現(xiàn),是指在注意過程中,由于無關刺激的干擾引起的使注意離開當前應當完成的任務的現(xiàn)象,前者是根據任務的需要,有目的、主動地把注意力轉向新的對象,是一種活動合理地為另一種活動所代替,目的是提高活動效率保證活動的順利完成。后者是由于外部刺激或主題內部因素的干擾作用引起的,是自己的注意力離開了原來的對象,而不自覺的轉移到對完成工作有不良影響的無關活動上,是消極被動的

9、。注意的分散違背了活動任務的要求,偏離了應該注意的對象,降低了活動的效率。五、注意的品質特征品質特征定義影響因素穩(wěn)定性(持久性)注意在同一對象或活動上所持續(xù)時間的長短注意對象或活動本身的特點;注意主體的狀態(tài)(人的興趣和意志控制力強弱)范圍(廣度)在同一時間內,人能夠清晰注意到的對象數(shù)量的多寡注意對象的特點;活動的性質和任務;知識經驗分配個體在同一時間內,把注意指向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活動或對象上去同時進行的幾種至少有一種應是非常熟練的同時進行的幾種活動必須有內在聯(lián)系注意的轉移根據活動任務的要求,主動地把注意從一個事物及時地轉移到另一個事物原來注意的緊張度;新注意對象的性質和特點,神經系統(tǒng)的類型;明

10、確的信號提示第三章 感知(感覺與知覺)一、感覺的概念:人腦對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個別屬性或個別方面的反映。 感覺是兩個方面的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a有機體的內外環(huán)境中不斷變化的事物或現(xiàn)象,形成了刺激;b有機體對刺激做出了反應(特點:)感覺反映的是直接接觸到的客觀事物,而不是過去的或間接的事物;感覺反映的是客觀事物的個別屬性,而不是事物的整體;感覺是客觀內容和主觀形式的統(tǒng)一。人的感覺是在社會實踐活動中產生和發(fā)展起來的,它既不是主體自發(fā)形成的,也不是主體對客體的機械反應。二、感覺的種類根據內外感受器及其所反映的內、外環(huán)境刺激的不同,分為:a外部感覺是接受外來刺激,反映外界事物的屬性的感覺,

11、如視覺、聽覺、嗅覺、味覺、皮膚覺。b內部感覺是接受體內刺激,反映身體的位置、運動和內臟的不同狀態(tài),如運動覺、平衡覺、機體覺。三、感覺的規(guī)律1感受性感受性和感覺閾限感受性:感覺器官對適應刺激的感受能力。其大小用感覺閾限來度量。感覺閾限:指能引起感覺且持續(xù)了一定時間的刺激量,是檢驗感受性大小的基本指標,是個臨界值。感受性越強,感覺閾限越低,成反比。每種感覺均有兩種類型的感受性和感覺閾限,即絕對感受性和絕對感覺閾限及差別感受性和差別感覺閾限。絕對感覺閾限:那種剛剛能引起感覺的最小刺激量。絕對感受性就是剛剛能覺察到最小刺激的感覺能力。差別感覺閾限:那種剛剛引起差別感覺的兩個同類刺激物之間的最小差異量。

12、差別感受性是指剛剛能覺察出最小差異量的能力。1834年,韋伯開辟了對最小可覺差的新研究,提出心理學中的第一個自然“定律”韋伯定律。這一定律被描述成刺激之間的最小可覺差與標準刺激強度比值是恒定2感受性變化及其規(guī)律(同一感覺的相互作用:指某一特定感受器的刺激因時間、空間模式的不同而使感受性發(fā)生變化的現(xiàn)象。)感覺適應:指感受器在刺激物持續(xù)作用下所發(fā)生的感受性變化的現(xiàn)象。(嗅覺、聽覺、視覺適應明適應和暗適應)感覺對比:同一感覺器官在不同刺激物的作用下,感覺在強度和性質上發(fā)生變化的現(xiàn)象。同時對比、繼時對比感覺后像:當刺激作用停止后,感覺并不立刻消失,還要保持短暫時間的現(xiàn)象。最明顯的是視覺后像,分正后像和

13、負后像兩種。不同感覺的相互作用:某種感覺器官受到刺激而對其他感覺器官的感受性造成影響,或使其升高或使其降低的現(xiàn)象。其共同規(guī)律是:弱刺激能提高另一感覺的感受性,強刺激能降低另一感覺的感受性。聯(lián)覺:一種感覺兼有另一種感覺的心理現(xiàn)象。不同感覺的補償:當某種感覺受損或缺失后,其他感覺會予以補償。四、感覺產生的過程:來自體內外的刺激(外界對感受器的作用)作用于感受器,引起感受器產生神經沖動,經傳入神經傳導到相應的神經中樞(大腦皮層相應的感覺區(qū)),并激活中樞神經元,信息在這里進行分析、綜合,于是便產生了相應的感覺。五、感覺 知覺的相同點,區(qū)別,聯(lián)系六、知覺的概念:指人腦對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整體

14、反映;知覺是在感覺的基礎上產生的,是對感覺信息的整合和解釋。七、知覺的種類1根據知覺過程中感覺器官所起作用的大小分類可分為視知覺、聽知覺、嗅知覺、味知覺、觸知覺、視聽知覺2、根據知覺的反映對象分類A客體知覺a時間知覺:人對客觀對象的持續(xù)時間、速度和順序的反映。b空間知覺:物體的空間關系(形狀、大小、距離、方位等)在人腦中的反映。c運動知覺:物體在空間位移、移動速度及人體自身運動狀態(tài)在人腦中的反映。又分為真動知覺和似動知覺。B社會知覺:對人(他人、自我)的知覺、對社會事件因果關系的知覺、 對人際關系的知覺 (常見的影響社會知覺的心理效應)a、首因效應:人們在對他人總體印象形成的過程中,最初獲得的

15、信息比后來獲得的信息影響更大的現(xiàn)象。近因效應:在總體印象形成的過程中,新近獲得的信息比原來獲得的信息影響更大的現(xiàn)象b、暈輪效應:對他人的認知判斷首先主要是根據個人的好惡得出的,然后再從這個判斷推論出認知對象的其他品質的現(xiàn)象。(情人眼里出西施)c、刻板效應:指知覺主體基于個人的經驗而形成的對知覺對象的既定認知模式。3錯覺:對客觀事物歪曲的知覺。視錯覺、聽錯覺。八、知覺的特性(規(guī)律)1知覺的整體性:知覺對象是由許多部分、不多屬性組成的,盡管各部分、各種屬性彼此不同,人們不是孤立的反映刺激物的個別特性和屬性,而是把事物當作整體來反映的特性稱為只覺得整體性。影響因素:客觀刺激物因素 主觀因素 對象本身

16、的特性和個體的知識經驗和主觀狀態(tài)2知覺的選擇性:人在知覺時,從復雜環(huán)境中把某些事物或現(xiàn)象當作知覺對象優(yōu)先選擇而做出進一步加工,而把另一些事物或現(xiàn)象當作知覺背景進行知覺的特性。影響因素:主觀因素:受識覺者的需要、興趣、愛好和知覺經驗的影響。客觀因素:強度大的、對比明顯的刺激物容易成為知覺的對象??臻g位置相近、連續(xù),形狀上相似,輪廓上閉合的刺激物也容易成為知覺的對象。3知覺的理解性:指知覺條件在一定范圍內發(fā)生變化時,客觀事物的印像在人們頭腦中保持不變的特性。影響因素:個人的知識經驗、言語指導、實踐活動任務以及個人興趣、愛好等4知覺的恒常性:知覺的條件在一定情況下發(fā)生改變時,客觀事物的映像在人們頭腦

17、中保持不變的特性。視覺范圍內的恒常性有形狀、大小、亮度、顏色恒常性。九、感覺 知覺的意義 感覺知覺是認知活動的開端,是獲得經驗的源泉感覺知覺是人類一切活動的基礎感知規(guī)律在教學中的應用十、感知規(guī)律在教學中的價值 (一)學生感知發(fā)展的目標價值(二)利用感知規(guī)律是有效教學的基礎十一、提高學生感知效果的教師追求(一)感知效果的依存性 感知效果對刺激強度、感知的對象與背景的差異、感知對象的運動變化具有依存性 多種分析器協(xié)同活動的感知效果由于單一分析器的感知效果 組合律感知效果對活動目的的依賴性 感知效果對知識經驗的依存性 (二)遵循感知覺規(guī)律,提高學生的感知效果1、提高學生聽覺學習效果的策略語言規(guī)范、語

18、言生動、幽默;語言具有連貫性、語言的強度適中、語言具有變化性。2、提高學生視覺效果的策略板書;注意肢體語言的使用和自身的外在形象。3、提高學生綜合感知效果的策略 運用直觀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獲得感性經驗;綜合考慮學生座位的感知差異,提高感知效果。十二、培養(yǎng)學生的感知能力觀察是有目的、有計劃、比較持久的知覺。觀察力是一種能夠隨時迅速而又敏銳地感知到有關事物的各種極不顯著的但卻非常重要的細節(jié)和特征的能力良好的觀察的標準有:客觀性、全面性、準確性、敏捷性、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步驟(1)觀察前的準備。包括心理準備、知識準備和物質準備(2)觀察過程中的方法指導。根據觀察的目的并結合學生的情況進行觀察

19、方法的指導,是學生學會觀察。(3)觀察的善后工作。完整的觀察活動離不開觀察后的總結,這是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基礎,也是觀察能力形成的基礎。第四章 記憶一、記憶的概念:是經歷過的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即人腦對過去經驗的反應。是一種比較復雜的心理過程,包括識記、保持、再認或回憶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二、記憶表象概念:也稱表象,是保持在記憶中的客觀事物的形象,即當感知過的事物不在面前時在腦中再現(xiàn)出來的該事物的形象。 三、記憶表象特征:直觀性 概括性四、記憶的種類1、根據記憶內容的不同可以把記憶分為形象記憶:以感知過的事物形象為內容的記憶,例如人們參觀所得的印象就是形象記憶,情景記憶:語義記憶:情緒記憶:

20、是以體驗過的某種情緒和情感為內容的記憶,例如對以往愉快事情的回記憶運動記憶:以做過的運動或動作為內容的記憶,例如對游泳的記憶2、根據記憶材料在頭腦中保持時間的長短分為瞬時記憶、短時記憶、長時記憶3、根據記憶是意識參與的程度分為A外顯記憶(有意識參與)是指當個體需要有意識的或主動的收集某些經驗用以完成當前任務時所表現(xiàn)出的記憶。B內隱記憶是指在不需要意識或有意回憶的情況下,個體的經驗自動對當前任務產生影響而表現(xiàn)出來的記憶。五、記憶的過程(一)識記就是識別和記住事物的過程,是獲得和積累經驗的過程,也可理解為反復感知的過程。無意識記有意識記機械識記意義識記(二)保持是識記事物在頭腦中儲存和鞏固的過程。

21、是識記的結果。是記憶過程的中心環(huán)節(jié)。遺忘是指識記過的事物不能再認和回憶,或者是錯誤的再認或回憶。(三)再認是指識記過的事物再次出現(xiàn)是能夠把它識別出來?;貞洠菏侵缸R記過的事物不在面前是能夠把它在頭腦中重現(xiàn)出來無意回憶有意回憶直接回憶間接回憶六、記憶的品質記憶的敏捷性(識記的速度和效率的特征)記憶的持久性(記憶的保持特征記憶的準確性記憶的準確性(記憶的正確或精確特征,指對識記材料記得是否正確)記憶的準備性(指能否及時地從記憶的儲備中提取需要的只是經驗);記憶的規(guī)律七、識記規(guī)律=影響識記的因素有哪些?1、識記的目的和任務影響識記效果(確定長久的識記任務,有積極影響)2、識記的方法影響識記效果(理解的

22、基礎上進行識記;機械識記和意義識記結合起來;整體識記和部分識記結合起來)3、識記的態(tài)度和情緒狀態(tài)影響識記效果(積極地識記態(tài)度使注意力集中思維極度活躍)4、識記材料的性質和數(shù)量影響識記的效果。八、保持和遺忘的規(guī)律(一)遺忘的進程(規(guī)律):遺忘的進程是不均衡的,在識記的最初階段遺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步放緩。(艾賓浩斯遺忘取向)(二)遺忘的機制前攝抑制:先學習的材料對識記和回憶后學習的材料的干擾作用。倒攝抑制:后學習的材料對保持和回憶先學習的材料的干擾作用。(三)影響遺忘的因素1、識記材料的意思、作用和性質;2、識記材料的數(shù)量;3、識記材料的序列位置;回憶系列材料時發(fā)生的現(xiàn)象叫系列位置效應:近因效應最

23、后呈現(xiàn)的材料最易回憶;首因效應最先呈現(xiàn)的材料最易回憶4、學習程度是指在學習過程中正確反映所能達到的程度。九、再認和回憶的規(guī)律(一)影響再認的因素對事物識記的精確程度和鞏固程度;當前的事物和經驗果的事物的相似程度。(二)進行良好回憶的條件把學習過的知識加以阻止,使其系統(tǒng)化;善于利用聯(lián)想;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tài)十、記憶規(guī)律在教師教學中的應用:1、合理安排教學活動;避免把性質相近的課程安排在一起;保證學生的課間休息時間;適當?shù)恼{節(jié)教學進度2、教給學生科學的識記方法;3、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心理背景。十一、記憶規(guī)律在學生學習中的應用 (如何防止遺忘?)1、明確識記的目的和任務,不斷提高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2、重

24、視理解并把所學知識系統(tǒng)化3、正確組織復習要及時、經常復習; 合理分配復習時間;反復閱讀和試圖回憶相結合; 采用多樣化的復習方法,動員多種感官參與復習4、設法排除前攝抑制和倒攝抑制的干擾先后學習的兩種材料之間要保持一定的時間間隔; 相似的學習材料不要安排在一起學習;先后學習的兩種材料的難易程度要合理安排; 要加強對學習材料序列的中間部分的識記5、適當過度學習。(在學習達到剛能成誦以后的附加學習)第五章 思維與想象一、思維的概念:人腦對客觀事物本質屬性和內部規(guī)律性聯(lián)系的間接的、概括的反映。二、思維的特點1間接性:思維活動不反映直接作用與感覺器官的事物,而是借助一定的媒介和一定的知識經驗對客觀事物進

25、行間接的反映。2概括性:思維是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礎上,把一類事物的共同的本質的特征和規(guī)律抽取出來,加以概括。3思維是對經驗的改組:思維是一種探索和發(fā)現(xiàn)新事物的心理過程。三、思維與感知覺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同都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同屬于心理活動的認識過程。異感知覺是對客觀事物的直接反映,而且反映的是外在特征或外在聯(lián)系,具有直觀性、形象性;而思維是建立在感知覺基礎上的,并揭露感知覺所不能揭示的事物的本質特征和內部規(guī)律,具有間接性、概括性。前者屬于認識的初級階段即感性認識階段,后者屬于認識的高級階段即理性認識階段。)區(qū)別:思維與感知覺雖然都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但他們分別屬于對事物不同角度和不同水平

26、的認識過程。從反映的內容來看,感知覺反映的是事物的個別屬性、表面現(xiàn)象及事物之間的外部聯(lián)系;而思維反映的是事物共同的、本質的屬性和內部規(guī)律。從反映的形式看,感知覺屬于感性認識;而思維屬于理性認識,是對客觀事物的內在的必然聯(lián)系的間接反映。聯(lián)系:感知是認識的低級階段,是思維的源泉和基礎;而思維則是認識的高級階段,是感知的進步深化,在人的認識中處于核心地位。我們只有通過思維才可能對各種感性材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達到對事物更深刻、更準確、更全面的反映。四、思維的種類直覺動作思維:又稱實踐思維,憑借直覺感知,以實際動作為支柱去解決問題的思維活動。具體

27、形象思維:是用頭腦中的具體表象 形象 為支柱來解決問題的思維活動。抽象邏輯思維:是以概念、判斷、推理的形式來進行的思維,概念是這類思維的支柱。抽象邏輯思維是人類思維的核心。兒童思維的發(fā)展一般都經歷直觀動作思維、機體形象思維和抽象邏輯思維三個階段五、思維和語言的關系聯(lián)系:語言是思維活動的載體;語言是思想交流的工具。區(qū)別:本質屬性不同(思維是心理現(xiàn)象、語言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與客觀事物的關系不同;思維規(guī)律與語法結構雖有聯(lián)系,但又有區(qū)別五、思維過程1分析與綜合:分析在思維中把事物的整體分解為各個部分、個別屬性或個別方面;綜合是在思維中把事物的各個部分、個別屬性或個別方面結合為一個有機整體。2比較與分類

28、:比較在頭腦里把各種對象和現(xiàn)象加以對比,確定它們的相同點、不同點及其關系;分類在頭腦里根據事物屬性的異同,把事物分為不同的種類。3抽象與概括:抽象把事物的共同的,本質的特征抽取出來,而舍棄其個別的、非本質的特征的過程;概括把抽象出來的事物的共同的本質的特征綜合起來,并推廣到同類事物中去的過程。4系統(tǒng)化與具體化:具體化把概括出來的一般認識推廣運用到同類其他事物中去的思維過程;系統(tǒng)化把本質屬性相同的東西,分成一定的類別并歸納到一定的類別系統(tǒng)中去,使之建立聯(lián)系的過程。六、思維的品質思維的邏輯性;思維的廣闊性與深刻性思維的靈活性與敏捷性思維的獨立性與批判性七、想象的概念:人腦對已有表象進行加工、改造而

29、形成新形象的心理過程。其特點是形象性和新穎性。八、想象的功能:預見功能補充功能代替功能九、想象的種類1.無意想象:沒有預定目的,在一定刺激作用下自然而產生的想象。其極端形式是夢。2.有意想象:有一定的目的,在意識的控制下,自覺進行的想象。A再造想象是根據語言的描述或非語言的描繪,在頭腦中產生事物新形象的心理過程。B創(chuàng)造想象是根據一定的目的任務獨立地在頭腦中創(chuàng)造出事物新形象的心理過程。C幻想是與個人的生活愿望相結合并指向未來的想象?;孟胧莿?chuàng)造想象的準備階段和特殊形式。它不同于再造想象,因為它比再造想象有更多的創(chuàng)造成分;它也不同于一般的創(chuàng)造想象,因為一般的創(chuàng)造想象不一定是主體所追求向往和憧憬的事物

30、;另一方面,幻想不與當前的創(chuàng)造活動直接發(fā)生聯(lián)系,不一定產生現(xiàn)實的創(chuàng)造成果,僅是未來創(chuàng)造活動的前奏和準備,而一般的創(chuàng)造想象與創(chuàng)造性活動緊密相連。十、概念形成的策略:同時性掃描;繼時性掃描;保守性聚焦;博弈性聚焦十一、正確推理的制約因素(推理理論)氣氛效應理論 換位理論 證真和證偽十二、問題解決的心理活動(一) 問題解決的思維過程發(fā)現(xiàn)問題 明確問題 提出假設 檢驗假設 (二) 影響問題解決活動的因素有哪些?知識表征的方式 遷移作用 原型啟發(fā) 定式的影響動機和情緒狀態(tài) 十三、想象加工的方法:粘合夸張擬人化典型化十四、指導學生正確地掌握概念,理解知識配合運用正例和反例提供豐富多樣的變式科學進行比較啟發(fā)

31、學生自覺進行概括十五、幫助學生進行問題解決能力的訓練十七、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保護好奇心,激發(fā)求知欲;創(chuàng)設有利于創(chuàng)造精神形成的氛圍;加強發(fā)散思維和知覺思維的訓練;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型人格;善于激發(fā)和捕捉靈感十六、創(chuàng)造性思維:定義:是指以新穎獨特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并產生首創(chuàng)的、具有重大社會價值的思維成果的思維過程。特征:1、新穎性,創(chuàng)造性思維最突出的特征;2、發(fā)散思維和集中思維的有機結合,創(chuàng)造過程中發(fā)散思維(求異思維,是沿不同方向,從多種聯(lián)系、多種角度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的思維活動)集中思維(從眾多選擇中選擇最佳的集中聚斂的思維活動)是相輔相成、交替進行的;3、創(chuàng)造想象的積極參與,創(chuàng)造想象可以彌補事實

32、鏈條上的不足和尚未發(fā)現(xiàn)的環(huán)節(jié),提供未知事物的新形象,并使創(chuàng)造性思維成果具體化;4、靈感狀態(tài),靈感是人集中全部精力解決問題時,由于偶然因素的觸發(fā)而突然出現(xiàn)的頓悟現(xiàn)象,在靈感狀態(tài)下人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活動的效率極高?;具^程:準備階段、醞釀階段、豁朗階段、驗證階段。第六章 情緒情感一、概念:情緒是人各種的感覺、思想和行為的一種綜合的心理和生理狀態(tài),是對外界刺激所產生的心里反應以及附帶的生理反應。情感:是同人的社會性需要相聯(lián)系的主觀體驗,是人類所特有的心理現(xiàn)象之一。情緒調節(jié):是個體管理和改變自己或他人情緒的過程。二、分類情緒狀態(tài):1.心境:是一種微弱而持久的、影響人整個精神生活的情緒狀態(tài)。有彌散性和持久性

33、的特點。2.激情:是一種強烈而短促的情緒狀態(tài)。具有激動性和沖動性。3.應激:人對意外的環(huán)境刺激所作出的適應性反應。社會性情感的分類1.道德感:根據社會道德準則對自己或他人的思想和行為進行評價時所產生的主觀體驗。2.理智感:在智力活動中認知和評價事物時所產生的情感體驗。3.美感:根據一定的審美標準評價事物時所產生的情感體驗。情緒、情感、感情之間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又是什么?(1)一般把與人的特定主觀愿望或需要相聯(lián)系的感情性反應統(tǒng)稱感情,感情一般包括情緒和情感的綜合過程。情感是對感情性過程的體驗和感受,情緒是這一體驗和感受狀態(tài)的過程。(2)情緒廣義上包括情感,或視為情感的同義詞代表著感情性反應的過程。(3

34、)情感這一術語的基本內涵是感情性反應的覺知方面,集中表達情感的體驗和感受。但是情緒和情感在具體人身上他們彼此交融不可分離。三、情緒情感的生理變化、 外部表現(xiàn)面部表情 身勢表情 語調表情四、情緒和情感的動能:適應和動力功能; 調節(jié)功能; 信號功能;組織功能; 感染功能。五、情緒調節(jié)的概念和特點1.概念:個體管理和改變自己或他人情緒的過程。2.特點:無論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具體情緒若超出個體的承受能力或與環(huán)境不相適應都需要調節(jié);情緒調節(jié)不僅針對強烈感受和過高生理喚醒的情緒,較低強度的、需要增強的情緒也要調節(jié);情緒調節(jié)具有一定的目標或目的,并可以區(qū)別良好調節(jié)和不良調節(jié);情緒調節(jié)過程是在一些策略和機制作用

35、下,情緒被管理和調整的過程。六、情緒調節(jié)的方法:理智調節(jié); 轉移調節(jié); 積極的自我暗示; 合理宣泄; 自我安慰; 幽默調節(jié); 身心放松調節(jié); 自然陶冶調節(jié); 音樂調節(jié); 熱愛學習和工作。七、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情緒情感應用情感的良好榜樣,以感情教育感情;優(yōu)化環(huán)境氛圍,引發(fā)積極情緒和情感;參加實踐活動,豐富情緒和情感體驗;克服消極情緒,建立積極地心理防御機制。(克服負面情緒推理 超越自卑、促進升華 培養(yǎng)健康的幽默感)八、情緒情感在教學中的作用(一)在學生學習中的作用:對學生學習行為的激發(fā)功能;對學生學習行為的維持功能;對學生學習效果的促進作用;(二)教師的情緒情感作用:教師情緒情感的親切功能,可促使學

36、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教師情緒與情感的感染功能,可引起學生心理上的共鳴;教師情緒情感的遷移功能,可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情緒情感的內化功能,可使學生效法教師。九、情緒智力概念:在提高學生整體心理素質中的作用。內省情緒智力(主要指個體對自己情緒情感的感知、體驗、表達、評價、調控的能力)人際情緒智力(主要表現(xiàn)的是人際交往方面的能力,它相對于內省情緒智力而言是轉向外部或其他個體)環(huán)境情緒智力(環(huán)境情緒智力主要指個體對自然環(huán)境、人工環(huán)境、人際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等靜態(tài)存在和動態(tài)變化的各種情景和氛圍的認知、評價、描述、調控的能力)情緒智力在提高學生整體的心理素質中也有重要的作用。第七章 行為動力人類行為動力產生

37、和運行的基本規(guī)律是什么?把一切引起、支配和維持個體行為的因素統(tǒng)稱為行為動力。需要是一切行為動力產生的源泉,但需要只有轉化為動機才能成為現(xiàn)實的行為動力,個體意志直接影響動機的形成和行為調控。一、需要:1、 概念:是個體自身或外部生活條件的需求在大腦中的反映。它是個體感到某種缺乏時出生的主觀狀態(tài)是個體活動積極性的源泉。2、 種類根據需要的起源分為生理性需要和社會性需要;按指向的對象可分為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3、 需要的理論 馬斯洛層次理論內容:把人的需要分為七個層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需要、審美需要、自我實現(xiàn)需要。各層次之間關系:人的需要有高級和低級之分,需要由低

38、級到高級逐級實現(xiàn);在個體的成長中,低級需要出現(xiàn)較早,高級需要出現(xiàn)較晚;人的各層次需要在人類中所占比例由低級到高級逐漸減少,越是低層次需要,越是大多數(shù)人所共有;人的各層次需要的作用由低級到高級逐漸減弱。前四個需要屬于基本需要,也叫缺失需要,后三個層次的需要屬于成長需要。評價:雖然在實踐中產生重要影響但是也有一些缺陷:需要層次理論沒有擺脫本能論的影響,把人的需要統(tǒng)統(tǒng)說成是先天的、與生俱來的,這就模糊了人的生理需要和社會需要的差別,降低或否認了后天社會環(huán)境和教育對人需要發(fā)展所起的作用;需要層次理論從抽象的人性出發(fā),沒有顧及到自我實現(xiàn)與社會生活之間的關系;此外,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雖然反應了一些客觀事

39、實,但缺乏實驗依據和客觀測量指標,他的需要層次理論帶有假設的性質。在教學中要誘發(fā)合理需要;關注缺失需要;平衡需要結構;提升需要層次4、 需要的特性與規(guī)律A多樣性(需要種類繁多、層次復雜)與優(yōu)選律(優(yōu)勢需要戰(zhàn)勝劣勢需要);B驅動性(推動人從事活動,尋求需要的滿足)與恒動率(發(fā)揮永恒的動力作用);C發(fā)展性(需要不是孤立地靜止的)與遞進律(需要在量的反面要求越來越多,質上越來越好,不斷向前遞進的發(fā)展)D變化性與可控律(需要的滿足受客觀外在因素與主觀內在因素的雙重制約稱為可控律)5、 導學生的需要合理發(fā)展與輔青少年的需要合理發(fā)展的標準 需要結構、內容、實現(xiàn)手段的合理性 學生需要發(fā)展的調節(jié) 誘發(fā)合理需求

40、 關注缺失需求 平衡需要結構 提升需要層次 二、動機1、 概念:推動人們進行某種活動,以達到一定目的的內在原因或內部動力。2、 功能:激發(fā)功能、引導功能、維持功能、調節(jié)功能3、 產生:和需要和誘因兩個因素有關。由需要引發(fā)動機,動機引發(fā)活動和行動,通過活動和行為獲取物質產品和社會生活條件以滿足需要,這一連續(xù)的過程揭示了動機產生的內在機制。而能夠引起動機的外部條件和刺激物就是誘因4、 動機理論A強化動機理論:是行為主義心理學派的一個核心概念。所謂強化就是指能增加反應概率的刺激或刺激情境。主要觀點是:個體之所以產生某種動機,是因為先前行為與刺激通過強化而建立起了牢固的聯(lián)系,當某種行為發(fā)生后給與強化,

41、就可以增加該行為再次出現(xiàn)的可能想,任何行為都是強化的結果。正強化是指因增加刺激而增加反應的概率,負強化是因減少或撤銷刺激而增加反應的概率。懲罰是在不良行為出現(xiàn)后,給予刺激儀減少反應概率。B 成就動機: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是指激勵個體從事自認為重要有價值的活動,并力求獲得完滿結果的一種內在推動力量。這種動機是后天獲得的具有社會意義的動機。麥克利蘭發(fā)現(xiàn),成就動機對個體的活動和職業(yè)選擇有重要的做用,成就動機高的人,喜歡選擇任務難度大,富有開創(chuàng)性的工作或職業(yè),并且在工作中勇于作出決策,對問題承擔自己的責任,并從完成任務中獲得滿足感,反之,成就動機低的人,傾向于選擇風險小,獨立決策少的任務或

42、職業(yè)。另外阿特金森認為個體的成就動機由追求成功的傾向和避免失敗的傾向構成。C 歸因理論:對行為的歸因有兩種:一種是環(huán)境歸因,即將原因歸為他人的影響、運氣,對應的是外控型的人;另一種是個人歸因,即將行為的原因歸為人格、努力等。對應內控型的人。個體的歸因傾向性將影響其對未來活動的選擇、堅持性、動機強度。如果一個人將失敗歸結為努力不夠,那么他就有可能在失敗的情況下堅持努力,并相信將來一定能取得成功;相反,如果把失敗歸結為能力和工作難度,那么他就不會相信自己能改變現(xiàn)狀,也就不會再堅持下去。D自我效能感理論: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們對自己能否成功的從事某一成就行為的主觀判斷,最早由班杜拉提出。班杜拉認為,人的

43、行為受兩個因素影響或決定:一是行為結果的影響及強化,一個是行為的先行因素即期待。他認為行為的出現(xiàn)不是隨后出現(xiàn)的強化,而是人認知了行為與強化之間的關系后對下一步強化的期待。期待分為兩種:一種是結果期待,即人對自己的某一行為會導致某一結果的推測。如果個體預測某一特定行為會導致某一特定的結果,那么這一行為就可能被激活和被選擇;一種是效能期待,即個體對自己能否實施某種成就行為的能力判斷。當個體相信自己有能力進行某一活動時,就會產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積極投入到這一活動中去。人們獲得了相應的知識、技能后,自我效能感就成了行為的決定因素。5、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合理設置目標; 及時反饋與評價學習結果;

44、 充分發(fā)揮強化功能;增強自我效能感; 適時進行歸因訓練6、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學習動機強度與學習效率的關系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的關系 一般認為動機越強學習的積極性越大,學習的效率會越高。相反學習動機越弱,學習的積極性就越小,學習的效率就會越低。學習動機存在著一個最佳水平。即在一定范圍內學習效率隨著學習動機的增大而提高,學習動機超過一定限度后,學習效率不僅不再提高反而會出現(xiàn)下降情況。所以要提高學習效率。學習動機既不能過弱,也不能過強,只有動機處于最佳狀態(tài),其他因素恒定的情況下,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學習效率。需要說明的是學習動機強度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不變的。一般來說。隨著學習任務困難程度的增加,動機的

45、最佳水平呈逐漸下降的趨勢。學習任務比較簡單時動機的最佳水平高,學習任務比較困難時動機水平偏低。另外學習效果還與學生學習的行為質量有關,學習動機強,行為質量高,學習效果好;學習動機強,行為質量不高,學習效果差;學習動機弱,行為質量好,學習效果好,學習動機弱,行為質量不好,學習效果差。三、意志1、概念:自覺地確定目的,并根據目的來支配和調節(jié)自己的行為,克服困難,從而實現(xiàn)預定目的的心理過程。2.、特征:有明確的目的;與克服困難相聯(lián)系; 對行動的調節(jié)作用 3、心理活動規(guī)律分為采取決定階段經歷動機沖突、目標確立、選擇行為方法、制定行為方案等環(huán)節(jié)。執(zhí)行決定階段包括適時行動、克服內外困難、經受成敗考驗等環(huán)節(jié)

46、。4、堅強的意志品質有哪些?以及如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A自覺性:指一個人在行動中具有明確的目的能認識到行動的社會意義并主動地支配行動使之符合于目的和社會要求的意志品質與之相反的是受暗示性和獨斷性培養(yǎng)它首先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確立遠大的理想和正確、高尚的行為目標;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自覺制定學習計劃并獨立完成,避免過多的對他們進行監(jiān)督,提供太多的幫助,以鍛煉其獨立性。B果斷性:是指一個人善于明辨是非,適時而合理的采取,并執(zhí)行決定的意志品質。與之相反的是優(yōu)柔寡斷和草率意志的果斷性以許多重要的心理品質為必要前提以大膽無畏和深思熟慮為條件首先以思維的廣闊性、深刻性、靈活性為基礎;其次以良好的記憶品質

47、為前提;此外果斷性還必須依賴于高度發(fā)展的觀察力,以及良好的注意力等品質。C堅持性:是指為實現(xiàn)既定目標而持續(xù)努力拼搏的意志品質。與之相反的是動搖和執(zhí)拗。首先要使自己有自信,同時可利用學習、工作等緊張、艱苦的智力活動來培養(yǎng)自己堅定、頑強的品質。D自制性:是指能夠自覺調節(jié)和控制自己的情緒,善于約束自己言行的意志品質。與之相反的是任性和懦弱。對于自制力差的學生要鍛煉他們學會調節(jié)和控制自己的情感,學會預料挫敗和失敗帶來的后果,使他們有足夠的忍受湊著和失敗的思想準備,從而減弱激情的反映,同時,從小事磨練意志。 第八章 智力 智力開發(fā)一、智力概念:是一種綜合性的心理能力,是進行學習,處理抽象概念,處理新情境

48、和解決問題以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二、1、智力與能力2、智力與知識智力與知識有什么關系?智力是個體的一種心理現(xiàn)象,它是人順利完成某種活動所不可缺少的認知因素的總和,以抽象思維能力為核心。知識是個體通過與環(huán)境相互作用后獲得的信息和結構。智力以知識的獲得為基礎,沒有知識的支持,智力不可能發(fā)展,而知識的獲得也必須有一定水平的智力作為保障,并且知識越復雜、越抽象,所需要的智力水平越高3、智力與創(chuàng)造力 4、智力與非智力因素的關系三、智力理論 (一)心理測量學取向的智力理論 1、二因素論 2、群因素論 3、智力層次結構模型 4、智力的三維結構模型5、流體智力和晶體智力流體智力:指在信息加工和問題解決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

49、來的能力:晶體智力:指獲得語言、數(shù)學知識的能力,它決定于后天的學習,與社會文化有緊密的關系。流體智力和晶體智力有著不同的發(fā)展曲線,流體智力隨著集體的衰老而衰退,隨著生理生長的變化,在14歲左右時達到頂峰,以后逐漸下降,晶體智力的衰退很慢,它隨著棉鈴的增加不僅能夠保持而且還能有所怎張,一般到60歲左右才開始緩慢衰退。6、多元智力理論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加德納于1983年提出的。加德納通過對腦損傷病人的研究及對智力特殊群體的分析,提出人類的神經系統(tǒng)經過100多萬年的演變,已經形成互不相干的多種智力。他認為智力的內涵是多元的,它由七種(語言智力;邏輯數(shù)學智力;空間智力;音樂智力;身體運動智力;人際智力;

50、自知智力)相對獨立的智力成分所構成,每個智力都有其獨特的解決問題的方法,都有其自身的符號系統(tǒng)。這七種智力在每個人身上的組合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有的人可能在某一兩個方面是天才,兒其余方面卻是蠢材,有人可能各種智力都很一般,但如果他擁有的智力被巧妙地組合在一區(qū),則可能在解決某些問題時會顯得很出色。教育應該是開發(fā)多種智能并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適合其智能特點。(二)信息加工取向的智力理論1、三元智力理論:1985年由美國心理學家斯滕伯格提出,認為人的智力包括成分智力、經驗智力和環(huán)境智力。其中成分智力是這人們在計劃和執(zhí)行一項任務時的心理機制;經驗智力是應用經驗處理新問題以及形成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能力;環(huán)境智力是一種幫助

51、個體適應和應對環(huán)境的能力。斯滕伯格任務正是個體在三個成分上的差異導致了人們信息加工的差異,從而造成了個體間智力的差異。 2、PASS模式四、智力測驗 (一) 具備的條件1、標準化與常模: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測驗題目; 選擇具有代表性的被試;施測程序標準化; 統(tǒng)計結果建立常模。2、信度和效度:信度是指測驗的可信度,效度是指一個測驗的正確度。實施程序與積分方法:客觀、正確、經濟、實用(三) 智力的種類個被測驗和團體測驗 文字測驗和非文字測驗 速度測驗和難度測驗(四) 常見的智力測驗五、影響智力發(fā)展的因素1、生物因素(一種是來自父母;另一種是后天的各種人為的生物因素,如胎兒在胎內的環(huán)境);2、環(huán)境與教育

52、;3、個體的主觀努力和實踐活動??傊镆蛩厥侵橇Πl(fā)展的自然前提,它決定了智力發(fā)展的潛在可能范圍;而環(huán)境、教育、個體事件及主觀努力等后天因素則決定了智力發(fā)展的程度。六、智力發(fā)展的特征1、智力發(fā)展的一般趨勢(智力發(fā)展的速度是不均衡的,一般經歷增長、穩(wěn)定、衰退三個階段);2、智力發(fā)展的穩(wěn)定性與可變性;3、智力發(fā)展的差異性(發(fā)展水平的差異;發(fā)展類型的差異;發(fā)展速度的差異)七、智力開發(fā):早期教育、學校教育、實踐活動人的智力發(fā)展速度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這一事實告訴我們,人的早期經驗是非常關鍵的,關鍵期指某種心理發(fā)展的最佳年齡,所以要重視早期教育,抓住關鍵期;學校向學生展示的智力領域是全方位的,課堂中基本

53、知識和基本概念的教學涉及多個智力領域,從不同角度,通過不同的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理解和學習,充分調動學生多方面的智力潛能,因此要注重學校教育;智力是在實踐活動中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離開了實踐活動,及時有良好的遺傳素質和環(huán)境,智力也難已形成和發(fā)展。第九章 氣質 性格 一、氣質1、概念:是個人心理活動的穩(wěn)定的動力特征。2、特點A動力性(氣質是表現(xiàn)在心理活動的速度強度指向性方面的動力特征)、B天賦性(氣質較多的受到神經系統(tǒng)先天特征的影響)、C穩(wěn)定性(一個人的氣質類型在一生中比較穩(wěn)定)與可塑性(氣質穩(wěn)定但是又不是一成不變的,氣質在生活和教育條件下發(fā)生著緩慢的棉花,以符合社會實踐的要求)3、類型與學說 體液說

54、、體型說、血型說、激素說、高級神經活動類型學說4、特性:感受性 耐受性 敏捷性 可塑性 興奮性、指向性5、氣質類型的外在表象與特征膽汁質:面臨擇業(yè)時,往往有很高的積極性,主動出擊,求職和競爭意識很強。傾向于選擇且適合于競爭激烈、冒險性和風險意識強的職業(yè)或者社會服務型的職業(yè),如運動員、航空、勘探、演說家、教師等;多血質:情緒豐富,求知欲強,興趣廣泛,工作能力較強,容易應付和適應新的環(huán)境,善交際。在職業(yè)市場受青睞,有較廣的選擇范圍和機會。如記者、律師、藝術工作者等;粘液質:易養(yǎng)成自制、鎮(zhèn)靜、安靜、有耐心而不急躁的品質。適合于醫(yī)務、圖書管理、教師等;抑郁質:感情細膩和敏感,觀察力敏銳,悟性很高,但因孤僻遲緩和不善言辭,常給人以木訥和大智若愚的感覺,適合詩人、作家、畫家等。二、性格1、概念:是指人對現(xiàn)實的穩(wěn)定態(tài)度和習慣化了的行為方式中具有核心意義的個性心理特征2、特性:穩(wěn)定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