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垣升清陽理論與風藥的運用_第1頁
李東垣升清陽理論與風藥的運用_第2頁
李東垣升清陽理論與風藥的運用_第3頁
李東垣升清陽理論與風藥的運用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李東垣升清陽理論與風藥的運用李東垣擅長從脾胃著手治療內傷雜病,更擅用風藥升舉脾胃陽氣,治療 各種脾胃內傷所致的氣虛、氣陷、氣郁等證。本文就其升清陽理論及風 藥的運用試作淺析。升清陽理論提出的時代背景及理論依據(jù)東垣升清陽理論的提出,是在重脾胃的基礎上形成的。東垣生活的年代,戰(zhàn)亂頻仍,百姓流離失所,饑飽無時,故飲食不節(jié)、勞役所傷導致的內傷脾胃病者較多,內外傷辨惑論“大抵人在圍城之中,飲食不節(jié)及勞役所傷胃氣虧z久矣。此時應當顧護脾胃,但醫(yī)不辨察,妄用克伐之約,致脾傷陽陷,正氣愈虛,病者百無一生,為了針眨時弊,李東垣提出了“內傷脾胃,百病由生叩勺內傷致病說,重視顧護脾胃正氣,強調升舉脾胃清陽。東垣升清

2、陽理論的提出,除了特殊的社會歷史背景外,亦有其重要 的學術淵源及理論依據(jù)。東垣升清陽思想同時受其師張元素的影響,張 氏在醫(yī)學啟源中關于約物升降浮沉、歸經理論的精要論述,對其學 術思想產生了重要影響,4升清陽"思想就直接受張氏所創(chuàng)“枳術丸''的啟 發(fā)。內外傷辨惑論辨內傷飲食用藥所宜所禁篇曰:“(枳術丸)荷葉 一物,中央空虛,象震卦之體。震者,動也,人感之生足少陽甲膽也。 甲膽者,風也,生萬物z根蒂也。荷葉色青,形中空,青象風木,食 藥入體,感此氣之化則春夏令行。東垣認為,脾氣的上升與肝膽春生之 令的升發(fā)有著密切關系,“春氣升則萬化安",肝膽行春生z令則脾能升

3、清,故在風藥的運用中,多用升發(fā)肝膽春生之藥以升提脾陽。升舉陽氣與運用風藥z關系東垣在重脾胃的基礎上,發(fā)揮升舉陽氣的理論,在脾胃論脾胃虛 實傳變論中,闡發(fā)黃帝內經六節(jié)藏象論“凡十一臟取決于膽"理論, s:"膽者,少陽春生之氣。春氣升則萬化安,故膽氣春生,則余臟從 之脾陽之升有賴于少陽春生之氣的帶動,若少陽春生之氣不行,則 清陽不升,而致“饗瀉、腸潞不一而起矣"。因此針對脾胃虛弱、清陽不 升的病變,在補中的基礎上,當注重升發(fā)少陽春生之令。東垣以風藥生發(fā)人體陽氣,宗法于張元素醫(yī)學啟源。張元素對 風藥的闡釋集中于篁風升生”類屮,心風升生,意謂風藥氣溫,其性上行, 有如春氣

4、上升,有利于生長發(fā)育。這些藥物為味之薄者,為陰中之陽j “味薄則通",東垣在其所創(chuàng)制的升陽諸方中普遍運用了防風、升麻、柴 胡、羌獨活等風藥,以生發(fā)肝膽春升之令,進而提舉清陽。風藥的具體運用東垣重視脾胃清陽,其治療內傷雜病,常在健脾補屮的基礎上,廣 泛運用風藥以發(fā)揮其生發(fā)、升陽、散火、燥濕等獨特功效。升陽以散火東垣認為脾胃虛弱則清陽不升,郁留于下,久而生熱 化火。指出篁火與元氣不兩立s此火不除,久則耗傷人體正氣,所謂“一 勝則一負"是也。他宗法黃帝內經“勞者溫之j “損者益之'依“火郁 發(fā)旨,提出了“唯當以辛甘溫z劑,補其屮而升其陽,甘寒以泄其 火'啲治則,即

5、后世所謂的“甘溫除熱"、“益氣升陽"法。代表方劑有補中 益氣湯、升陽散火湯等。如東垣以補中益氣湯治氣虛發(fā)熱,方以術參罠 等益氣之品,補其5卑胃氣虛二可謂治本。以當歸和血養(yǎng)陰,以補陰火 所耗z血,更用升麻、柴胡兩風藥升舉陽氣,調達氣機。東垣云:“升 麻引胃氣上騰而復其本位,柴胡引清氣行少陽之氣上升s兩藥合用, 可助脾升舉陽氣,截斷“陰火”產生的途徑,且具“火郁發(fā)之"之意?;鹩舭l(fā)熱或陽郁發(fā)熱,東垣治之以升陽散火湯。東垣以人參、甘草 甘溫益氣補中焦,白芍苦寒泄熱益陰血,三笏合用,益氣補中,酸甘化 陰,且無燥熱之弊。方中又以防風、升麻、葛根、羌獨活、柴胡等大量 風藥,將中

6、焦郁火一并發(fā)之。且升麻入胃經,防風入脾經,羌獨活入太 陽經,柴胡入少陽經,具分經而治之妙。升陽以除濕 濕邪困體,多因脾虛不運,水津不布,停蓄而成。風 能除濕,風藥氣性多燥,故東垣在健脾的基礎上多以風約升陽除濕。脾 胃論腸潞下血論中,東垣以升陽除濕防風湯治“大便閉塞,或里急后 重,屬至囿而能便,或少有白膿或少有血叩勺濕停腸腑之證。東垣認為“舉 其陽則濁陰自降j治療的關鍵在于升舉清陽。故在術芍益氣和血的基 礎上,以防風z升藥升下陷z陽,除滯下z濕。佐以茯苓滲濕于下。升陽以解郁 脾胃主升清降濁,是人體氣機升降之樞紐。肝生疏泄, 調暢人體氣機。金匱要略云“見肝z病,知肝傳脾",肝失疏泄,則 中土壅滯,氣機不通。脾胃論脾胃損在調飲食適寒溫中,東垣以散滯氣湯治“因郁氣 結屮月完,腹皮底微痛,心下痞滿,不思飲食叩勺肝郁、氣滯中焦z證。 方以半夏、生姜等約辛開苦降,以除中燒之痞,更以柴胡、陳皮行氣導 滯。柴胡兼具疏肝升清z功。如此則肝氣疏、氣滯行,胃月完痞脹可除。升清以助陽脾胃虛弱,陽氣陷而不升,春夏之令不行,日久正氣更傷,脾胃論三焦元氣衰旺云:“三焦元真衰憊,皆由脾胃先虛,而氣不上行之所致也二若專于補陽益氣,必壅而不行,郁而成熱,東垣云“只升陽之劑以助陽,猶勝加人參j故治療陽氣虧虛之證,東垣多與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