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纜隧道火災危害及其防范措施探討_第1頁
電纜隧道火災危害及其防范措施探討_第2頁
電纜隧道火災危害及其防范措施探討_第3頁
電纜隧道火災危害及其防范措施探討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電纜隧道火災危害及其防范措施探討       4、關于隧道電纜火災防范措施的探討        筆者認為,隧道火災的防范必須立足于防火,同時完善于災情控制措施。即核心思路應該是立足于運行電纜的狀態(tài)監(jiān)測,通過主動防火措施致力于控制電纜隧道火災的發(fā)生,同時完善隧道的被動防火措施即使發(fā)生隧道火災也應有效控制災情,將火災損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4.1 隧道電纜火災的主動防火措施簡述  

2、;      4.1.1 主動防火的管理措施        首先,應當完善隧道電纜預防性試驗管理制度,保證及時發(fā)現(xiàn)電纜絕緣缺陷,并及時對存在隱患的電纜進行修復或改換。值得一提的是,關于目前國內普遍使用的交聯(lián)聚乙烯絕緣電纜,筆者推舉使用低頻交流試驗方法。        其次,關于隧道電纜的供電線路保護設置在保證可靠性的前提下,應盡力提升其靈敏性,例如降低動作電流可靠系數(shù)、降低動作時間等手段。試驗證實,將外力點

3、燃的單根電纜脫離火源后,隨著火焰溫度的降低其蔓延長度不超過1.5m,故在電纜故障發(fā)生的瞬間切斷其電源,可以有效地降低著火點火焰溫度,控制火情的蔓延。        再次,關于隧道內的通風、照明燈等輔助設施的電源電纜,應在鋼管內敷設,關于一些早期建設隧道,輔助設施電源電纜明敷設的,可以縮短分區(qū)供電距離或采納分級串聯(lián)保險或空開的辦法提升保護的靈敏度。        4.1.2 主動防火的技術措施     

4、60;  主動防火的技術措施主要為對隧道電纜的運行溫度的實時監(jiān)測?,F(xiàn)有的光纖測溫技術國內已經(jīng)在電纜防火預警方面的研究,但由于其必須全線附著在電纜上進行測溫,不僅在電纜的施工、檢修中極易于收到破壞,而且造價高昂,有用性還有待進一步改良。因此,對隧道電纜重點隱患部位運行溫度的實時監(jiān)測,成為目前唯一可行的選擇。中鋁山西分公司采用了關于故障相對高發(fā)的隧道電纜中間接頭的實時測溫,其告警判據(jù)采用接頭溫度與本題溫度對比、同一回路不同電纜溫度對比等方法,可以在電纜故障發(fā)展的早期及時發(fā)現(xiàn)其隱患點,并得以消缺。        4.2

5、隧道電纜火災的被動防范措施        電纜隧道的備用防火措施主要有:隧道火災報警、分區(qū)設置防火門和防火隔斷、電纜口封堵、交叉部位電纜刷防火涂料、電纜隧道通風檢修井火災時的封堵、動力通風設施的自動關停等,分別論述如下:        隧道火災報警:筆者推舉使用煙霧探測元件組網(wǎng)的報警系統(tǒng),最正確選擇為離子煙霧探測器,以克服纜式報警系統(tǒng)在隧道電纜施工、檢修中易于損傷的缺陷和光電感煙探測器受粉塵影響誤告警的缺點,探頭安裝間距不應大于25m。 

6、0;      風火門和防火隔斷、電纜口的封堵:防火門安裝間距不應超過200米,且門柱內對電纜的封堵建議采納防火泥,其封堵厚度不小于400mm,并且防火門應采用與火災報警系統(tǒng)連鎖的設置,在火災后可以自動進行關閉,將火災區(qū)域進行封閉;防火隔斷德長度不應低于1.5m,安裝間距不應大于3040m,內部兩側防火泥對電纜的封堵長度不應低于200mm,防火隔斷盒蓋必須固定牢靠;電纜口的封堵應采納防火泥封堵,封堵長度不小于200mm;關于隧道防火封堵采納的防火泥應進行定期檢查,一旦防火泥出現(xiàn)干裂,必須及時進行改換。   

7、0;    交叉電纜的防火涂料:涂料厚度不應小于3mm,長度應在交叉點兩側分別外延不小于2m。        通風檢修井火災時封堵:隧道火災后,通風檢修井會形成咽痛煙筒作用,加劇火情的蔓延,同時使隧道防火門關閉產生的窒息滅火成為空想,因此必須對其進行封堵。國內目前有配合報警系統(tǒng)使用的消防防火閥可以達到此目的,但一方面受口徑影響,另一方面其造價也較高昂,因此在通風檢修的封堵上目前應用極為稀有。在此,筆者建議采納水平安裝的防火門進行封堵,并與火災報警系統(tǒng)聯(lián)動,不僅造價較小,而且可以隨意定制防火門的尺寸。        通風設施的自動關停則要求在隧道火災報警后系統(tǒng)聯(lián)動自動實現(xiàn),其方式較為簡單。        5 結束語        電纜隧道作為一種特別的高火災危險場所,其火災特點和防火措施需要依據(jù)不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