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獸》知識點梳理練習題中考真題對比閱讀[共5頁]_第1頁
《河中石獸》知識點梳理練習題中考真題對比閱讀[共5頁]_第2頁
《河中石獸》知識點梳理練習題中考真題對比閱讀[共5頁]_第3頁
《河中石獸》知識點梳理練習題中考真題對比閱讀[共5頁]_第4頁
《河中石獸》知識點梳理練習題中考真題對比閱讀[共5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文檔內容包括:1、 河中石獸學案(2課時)(本課全部知識點)2、 河中石獸對比閱讀(含各地中考真題)1. 河中石獸和賣油翁對比閱讀2. 刻舟求劍3. 河中石獸和紙上談兵對比閱讀4. 黔之驢5. 哀溺文6. 郁離子·捕鼠7.閱微草堂筆記小短文一、學案·知識點(第一課時)(劃線部分必須會?。?、 文題解讀(下空三行)“河中”是地點,“石獸”是對象,“河中石獸”的意思是沉入河中的石獸。題目是文章敘事的線索,本文就是圍繞石獸落入河中以后,人們相繼打撈的情景,展開的描述。二、文學常識1.作者簡介(抄第一段) (必須會) 紀昀(17241805),字曉嵐,清代學者、文學家。 (以下內

2、容做大致了解,自學)紀昀,晚號石云,道號觀弈道人,謚號文達。乾隆十九年(1754)進士,學宗漢儒,博覽群書,工詩及駢文,尤長于考證訓詁。任官50余年,年輕時才華橫溢、血氣方剛。乾隆年間,任四庫全書總纂修官。四庫全書被稱為文化史上的“萬里長城”,對保存中國文化有很大貢獻。他主持編撰四庫全書總目摘要,在目錄學上貢獻很大。晚年時內心世界日益封閉。閱微草堂筆記正是這一心境的產物。2. 閱微草堂筆記介紹(見同步,4個層面分4行寫)閱微草堂筆記是清朝的紀昀編寫成的文言短篇志怪小說。閱微草堂筆記主要搜集狐鬼神仙,因果報應,勸善懲惡等當時流傳的鄉(xiāng)野怪談,或作者親身所聽聞的奇情逸事。它是唯一能夠與聊齋志異相媲美

3、的作品。人們把這兩部作品譽為平代筆記小說中的“雙璧”。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對閱微草堂筆記有過高度的評價:“測鬼神之情狀,發(fā)人間之幽微,托狐鬼以抒己見者,雋思妙語,時足解頤;間雜考辨,亦有灼見。”3. “筆記小說”文體介紹(簡單了解、自學,抄劃線句)筆記小說是一種帶有散文化傾向的小說創(chuàng)作形式,它的特點就是兼有“筆記”和小說的特征?!肮P記”使其在記敘上獲得了一種散文化的記敘空間,在這一空間里,作者可以敘述,也可以表達別人及自己的觀點;而“小說”則是一種帶有故事性的敘述和創(chuàng)作?!肮P記”本身具有的自由空間,使“小說”的創(chuàng)作與散文化“筆記”的敘述相互交叉,從而凸顯出筆記小說的優(yōu)勢。4. 寫作背景(

4、簡單摘抄,可不抄)作為為滿清皇朝服務的漢人,他沒有成為顧炎武、王夫之、黃宗羲等哲學家的條件,特別在動輒用“文字獄”“伺候”漢人知識分子的乾隆朝,紀曉嵐的處境就像伺候貓的老鼠,不能有絲毫差錯,特別是言論。作為飽學之儒,他又不想把他的深刻思想永遠帶入墳墓。于是,他最終采取了“測鬼神之情狀,發(fā)人間之幽微,托狐鬼以抒己見”的方式來表達他觀察當時社會的思想。故在生命的最后十年間,他完成了一部志怪小說式的著作閱微草堂筆記。3、 課文翻譯(分段,逐句寫)第一段: 滄州南一寺臨河干,山門圮于河,二石獸并沉焉。 靠近 倒塌 滄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廟靠近河岸,佛寺的外門倒塌在了河水里,兩個石獸一起沉沒了。第二段:第三

5、段:四、字詞積累1.注音河干 圮棹數(shù)小舟 曳 木杮 湮于沙上 嚙沙 臆斷歟 2.寫字石shòu( ) 鐵pá( ) 木fèi( ) yn( )于沙上 sù( )流4、 重點詞語臨 圮 閱 求 竟 棹 曳 爾輩 是 為wéi 暴漲 湮 顛 嚙 不已 遂 溯流 臆斷臨:靠近。圮:倒塌。閱:經歷。求:尋找。竟:最終棹:劃(船)。曳:拖爾輩:你們這些人是:這為wéi:表被動,譯為“被”暴漲:兇猛的河水,指洪水。暴,突然。湮:埋沒顛:顛倒,錯亂。嚙:咬,這里是侵蝕、沖刷的意思。臆斷:主觀地推斷已:停止遂:于是蓋:因為溯流:逆流。臆斷:主觀地判斷

6、5、 段落大意第段:交代石獸沉落河中的地點和寺僧在石獸沉落處和下游尋找石獸及結果。第段:講學家認為石獸埋在沙里只能越埋越深。第段:老河兵講解應當?shù)缴嫌握业睦碛?按照他的話果然找到了石獸。第段:由事到理,闡明遇事不能主觀判斷的道理。6、 整體感知1. 用自己的話說說本文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一個廟門口的石獸倒塌在河里,十幾年后,人們找石獸的故事。2. 得出一個什么道理?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據(jù)理臆斷。7、 結構脈絡一、學案(第二課時)(劃線部分必須會?。┮?、課文分析1.比較文中人物尋找石獸的位置.各自的理由.最終結果。人物尋找的位置(四種方法)理由(原文回答)結果寺僧原地水中水

7、不能沖石竟不可得河的下游以為順流下矣尋十余里,無跡講學家原地沙中乃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漸沉漸深耳。眾服為確論(實則找不到)老河兵河的上游蓋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水不能沖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如是再嚙,石又再轉。轉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果得于數(shù)里外2.寺僧.講學家.老河兵三人產生各自認識的原因是什么?(或問:為什么老河兵的判斷是正確的?或問:請你分析三人尋找石獸的方法成敗的原因)寺僧起初按一般的思維模式和慣例,沒有考慮流水.石獸.泥沙的關系,從山門倒塌的位置找起,結果一無所獲,接下來又過高預計了水流的推力而忽視了“石性堅重,沙性松

8、浮”,結果還是“尋十余里無跡”;(第一、二種)講學家則只注意到“石性堅重,沙性松浮”,卻忽視了水流的運動規(guī)律。 (第三種)老河兵既有理論又有實踐,準確把握了水.沙.石三者的性質及相互關系。 (第四種)3.本文通過對寺憎.講學家.老河兵尋找石獸的不同見解的敘述,寓理于事,揭示了什么道理?(或問:本文的主旨(中心思想)是什么?)許多自然現(xiàn)象的發(fā)生往往有著復雜的原因,我們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僅根據(jù)常理或自己的一知半解主觀地判斷,而要根據(jù)實踐情況正確分析、綜合考慮,做出判斷。4.如何理解寺僧、講學家、老河兵這三個人物形象?在打撈一事上,寺僧顯得考慮不周,忽而原地打撈,忽而沿河而下,代表的是不深思熟

9、慮而盲目行動的態(tài)度;講學家空談事理,不切合實際,代表的正是“據(jù)理臆斷”的態(tài)度;唯有老河兵能綜合考慮各種因素,提出符合實際的結論,代表的是實事求是的作風。寺僧:“閱十余歲”“募金重修”“求二石獸于水中”,說明寺僧毅力堅定但經驗不足。講學家:“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是神態(tài)描寫、語言描寫,講學家的“笑”,足顯講學家一知半解而好為人師,自視清高而驕傲自滿,輕視他人的性格特點。老河兵:富于實踐經驗,善于總結和思考。老河兵的“笑”流露出了他對講學家自恃博學的否定,也表現(xiàn)出老河兵的自信。5.從尋找石獸的結局來看,為什么老河兵的觀點是正確的?從中你得出了怎樣的道理?寺僧和講學家都犯了(脫離實際、主觀臆斷)的

10、錯誤。老河兵有豐富的實踐經驗,綜合考慮了各方面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確的看法。由此可知,實踐出真知,實踐也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6.課文闡述的事理對我們平時的生活、學習有什么啟示? 答: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調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觀臆斷,而應當遵循客觀事物的規(guī)律。在生活和學習中要注意理論聯(lián)系實際,不可做空頭理論家。2、 寫作特色1.語言平易,風格簡淡。作者吸取了先秦記事散文的優(yōu)點,敘述精到明快,沒有多余的修飾。例如第1段寫打撈石獸,連用“棹”“曳”“尋”等動詞領起三個短句,簡述事情經過,以“無跡”交代結果,簡潔之至,又很生動。2.善于在敘述中制造節(jié)奏波瀾,平而不板。作者先寫打撈石獸無

11、果,再寫講學家的議論領“眾服為確論”(豈止讀者也幾乎以為這就是定論了),誰知作者又引出了老河兵的“又笑曰”,謎底這才揭曉。3.寓意于事,立意高遠。作者的興趣所在,不是渲染尋找石獸的神奇過程,而是引出最后的深層思考。3、 結構脈絡2、 河中石獸對比閱讀(文末附答案)比較點河中石獸賣油翁文體筆記小說文言志怪小說人物刻畫的方法神態(tài)、語言神態(tài)、動作、語言引出道理的方式寓理于事對比1下列加點詞語意思有誤的一項是( )(3分)A山門圮于河 圮:倒塌 但微頷之 頷:下巴B閱十余歲 閱:經歷,經過 不亦顛乎 顛:顛倒,錯亂C爾輩不能究物理 物理:事物的道理.規(guī)律 但手熟爾 但:只,只是D可據(jù)理臆斷歟 臆斷:主

12、觀地判斷 康肅笑而遣之 遣:打發(fā)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1)是非木杮,豈能為暴漲攜之去?(2)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3下面對文章內容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甲文講學家嘲笑和尚們的方法,并從石性.沙性以及水流的沖擊力的角度分析,認為應該在石獸落水處的沉沙中尋找。B 乙文以陳堯咨的善射但驕傲自矜,襯托賣油翁雖也身手不凡,但沉著.冷靜.自信的特點。C甲乙兩文都通過人物的語言描寫.神態(tài)描寫突出人物的特點,乙文還運用了動作描寫,故而更加生動形象。D兩文都通過一個故事告訴人們一個道理:甲文通過作者的議論總結道理:實踐出真知;乙文借買油翁的嘴告訴人們熟能生巧的道理。【參考答案】

13、1A頷:點頭2(1)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帶走呢?(2)將一枚銅錢蓋住葫蘆口,(然后)用勺舀起油慢慢滴入葫蘆。3A講學家沒有從水流的沖擊力的角度分析刻 舟 求 劍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15.刻舟求劍選自_ ,作者_,戰(zhàn)國末秦國人。(2分)16.與而劍不行的而用法相同的是( )(2分)A.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B.至之市,而忘操之 C.拔山倒樹而來 17.文中點明中心的句子是,這句話的意思是(4分)18.這個故事使你悟出的道理是:_【參考答案】15.呂氏春秋.呂不韋 16.C 17.舟已

14、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18.不要用靜止的眼光看問題,而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問題譯文:楚國有個渡江的人,他的劍從船里掉入水中,他急忙在劍掉下去的地方刻了個記號,說:“這兒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贝O聛砗?他便從自己刻記號的地方下水去尋找劍。船已經向前走了,而劍沒有,像這樣找劍,豈不是太糊涂了嗎?【甲】河中石獸(略) 【乙】趙括(人名,戰(zhàn)國時期趙國的將領)自少時學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當。嘗與其父奢(人名,趙奢,趙括之父,趙國良將)言兵事,奢不能難,然不謂善。括母問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壁w括既代廉頗(人名,趙國名將),悉更

15、約束,易置軍吏。秦將白起(人名,秦國將領)聞之,縱奇兵,佯敗走,而絕其糧道,分斷其軍為二,士卒離心。四十余日,軍餓,趙括出銳卒自搏戰(zhàn),秦軍殺趙括。括軍敗,數(shù)十萬之眾遂降秦,秦悉坑之。(選自史記)【注釋】言兵事:議論用兵打仗的事。難:駁倒。兵,死地也:用兵打仗,本是危險的場合。易言之:把它說得很輕易。使:假使。趙:趙國。易置:撤換。縱奇兵:調遣派出變化莫測的軍隊。絕:截斷???kng):活埋。7.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2分)(1)滄州南一寺臨( )河干。 (2)轉轉不已( ),遂反溯流逆上矣。 (3)括母問奢其故( )。(4)佯敗走( )。8.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B

16、 )(2分)A.然則天下之.事 秦將白起聞之.B.然.后能自反也 然.不謂善C.是.非木杮 是.故學然后知不足D.豈能為暴漲攜之去.? 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9.翻譯句子。(2分)(1)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jù)理臆斷歟?(2)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10.分析【甲】文最后一段所運用的表達方式及其作用。(2分)11.根據(jù)這兩段文字的內容,你認為講學者的話與趙括的“談兵”有什么相同點?從中你受到怎樣的啟發(fā)?(2分)講學家是一個雖一知半解,但好為人師,自視甚高而輕視他人的人。趙奢是一個熟知用兵之道,了解兒子并能作出客觀評價,有遠見的人?!咀g文】趙括從小就學習兵法,談論兵事,認為天

17、下沒有比得上他的。曾經和他的父親趙奢談論兵事,趙奢都難不倒他,但是并不稱贊他。趙括的母親問趙奢其中的原因,趙奢曰“打仗,是生死攸關的地方,而趙括太輕率的討論它了。如果趙王不讓他當將軍就罷了,如果一定要讓他當將軍,打敗趙軍的人一定是趙括自己?!?趙括代替了廉頗以后,全部變更了軍法,輕率的任用軍官。秦國的將軍白起聽說以后,指揮奇兵,假裝打敗撤退,而斷絕趙軍的糧道,把趙軍一分為二,趙軍士氣不能統(tǒng)一。被困四十多天,趙軍非常饑餓,趙括親自指揮精兵博戰(zhàn),秦軍用箭射死了趙括。 趙括的軍隊大敗,數(shù)十萬趙軍投降了秦國,秦國全部將它們活埋了。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⒁娭?龐然大物也,以為

18、神。蔽林間窺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他日,驢一鳴,虎大駭,遠遁,以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益習其聲,又近出前后,終不敢搏。稍近,益狎,蕩倚沖冒,驢不勝怒,蹄之。虎因喜,計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斷其喉,盡其肉,乃去。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或短語。(1)龐然大物也()(2)蔽林間窺之()(3)益習其聲()(4)盡其肉()2.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文句子的意思:驢一鳴,虎大駭,遠遁,以為且噬己也,_3.文中充分表明驢虛弱本質已暴露無遺的句子是:“_”4.本文寓意深刻,后來由此演化出了一些成語,請寫出其中的一個并仿照示例寫一段話。示例:狐假虎威,出自戰(zhàn)國策,本義是說狐貍利用老

19、虎的威力嚇唬百獸,后來比喻借別人的威勢嚇?;蚱蹓喝??!緟⒖即鸢浮?(1)巨大的樣子(2)躲在樹林里(3)逐漸地熟悉,慢慢地了解(4)吃光(4分) 2驢一聲長鳴,老虎(聽了)非常害怕,逃到遠處,認為(驢)將要咬自己。(4分。有小缺憾的不扣分)3驢不勝怒,蹄之。(2分。如只答“驢不勝怒”不得分,僅答“蹄之”得1分。答“虎因喜,計之曰:技止此耳!”的也可以得1分)4(1)黔驢技窮,出自黔之驢,本義是說貴州地區(qū)的那頭驢子僅有的一點本領也用完了,后來比喻僅有的一點伎倆也用完了。(2)黔驢之技,出自黔之驢,本義是說貴州地區(qū)的那頭驢子僅有的一點本領,后來比喻虛有其表,本領有限。(3)龐然大物,出自黔之驢,本

20、義是說貴州地區(qū)那頭驢子在老虎看來是頭巨大的動物,后來形容很大很笨的一些東西或表面上很大而實際脆弱的東西。(4分。成語、出處、本義、后來義各1分。本義、后來義意思對即可)【譯文】黔這個地方沒有驢子,有個喜好多事的人 用船運載了一頭驢進入黔地。運到后卻沒 有什么用處,便把它放置在山下。老虎見 到它,一看原來是個巨大的動物,就把它 當作了神奇的東西。于是隱藏在樹林中偷 偷地窺探它。老虎漸漸地走出來接近它, 很小心謹慎,不了解它究竟有多大本領。一天,驢子一聲長鳴,老虎大為驚駭,頓 時遠遠地逃跑;認為驢子將要吞噬自己, 非??謶?。然而老虎來來往往地觀察它, 覺得驢子好象沒有什么特殊的本領似的; 漸漸地習

21、慣了它的叫聲,又靠近它前前后 后地走動;但老虎始終不敢和驢子搏擊。 慢慢地,老虎又靠近了驢子,態(tài)度更為隨 便,碰擦闖蕩、沖撞冒犯它。驢禁不住發(fā)怒,用蹄子踢老虎。老虎因此而欣喜,盤算此事。心想到:“ 驢子的本領只不過如此罷了!”于是跳躍 起來,大聲吼叫,咬斷驢的喉嚨,吃完了 它的肉,才離去。哀溺文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絕湘水。中濟,船破,皆游。其一氓盡力而不能尋常。其侶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為?”曰:“吾腰千錢,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應,搖其首。有頃,益怠。已濟者立岸上,呼且號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貨為?”又搖其首。遂溺死。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

22、大貨之溺大氓者乎?【注】永:唐代地名,今永州。氓:民,百姓。尋常:古代計量單位,八尺為尋,十六尺為常,這里指平時。大貨:非常多的財物。大氓:有錢有勢的人。1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永之氓咸善游 ()中濟,船破,皆游 ()有頃,益怠 ( )又搖其首。遂溺死 ()1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其一氓盡力而不能尋常。 何不去之? 汝愚之甚,蔽之甚。 13.文中所寫落水之人為何被溺死?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參考答案】11.【答案】咸:都。濟:渡,渡河。怠:疲憊。遂:于是,就?!驹u分】每題1分,共4分。12.【答案】其中一個人雖然竭盡全力也沒游多遠。為什么不丟掉它呢?你太愚蠢了,太不懂道理了?!?/p>

23、評分】每句2分,共6分。意思對即可。13.【答案】不肯放棄腰中錢財而被溺死。它告訴我們不要過分看重錢財,要重視生命或在金錢和生命面前要懂得取舍等。【譯文】永州的百姓都善于游泳。一天,河水突然上漲,有五六個人乘著小船橫渡湘江。渡到河中間時,船破了,人們都奮力游向對岸逃生。其中一個人盡力游泳也不能像平常那樣游得遠。他的同伴們說:“你平時最會游泳,現(xiàn)在為什么會落在后面?”他回答說:“我腰上纏著千文錢,太重了,所以落后了?!蓖橛终f:“為什么不丟掉它呢?”他沒有回答,只是搖了搖頭。過了一會兒,他越來越疲憊了。已經游到岸上的同伴大聲地向他喊叫道:“你愚蠢到了極點,蒙昧到了極點!自己快淹死,性命都將要保不

24、住了,還要錢干什么?”(那個人)還是搖了搖頭。于是淹死了。我很可憐他。況且如果是這樣,難道更多的人不會因為巨額錢財而淹死嗎?于是我寫下了哀溺這篇文章?!炯住亢又惺F(略)【乙】趙人患鼠,乞貓于中山,中山人予之貓。善捕鼠及雞。月余,鼠盡而雞亦盡。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無雞。夫有鼠,則竊吾食,毀吾衣,穿吾垣墉,毀傷吾器用,吾將饑寒焉。不病于無雞乎?無雞者,弗食雞則已耳,去饑寒猶遠。若之何而去夫貓也!”【注釋】盍去諸:何不把它趕走呢?垣墉:墻壁。(選自劉基郁離子·捕鼠)1.選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的詞性與用法不相同的一組( D )(3分)A

25、.聞之.笑曰 B.沿河求之. C.當求之.于上流 D.吾之.患在鼠2.解釋加點的字或短語。(4分)山門圮于河( )棹數(shù)小舟( )遂反溯流逆上矣( )其子患之(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兩個句子。(6分)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jù)理臆斷歟?無雞者,弗食雞則已耳,去饑寒猶遠。 沒有雞,只不過不吃雞罷了,離饑寒交迫還很遠。4.我們看問題需要正確的方法,請你談談甲.乙兩則故事給我們的啟發(fā)。(4分)我們看問題需要正確的方法,請你談談甲、乙兩則故事給我們的啟發(fā)。(4分)我們看問題不能只看表象,憑自己的主觀推斷;同時又要看到問題的兩面性,凡事有利亦 有弊,要善于做出正確的判斷?!咀g文】趙國

26、有個人家發(fā)生了鼠害,他到中山國去討貓。中山人給了他一只貓,貓善于捕捉老鼠和雞。一個多月過去了,老鼠沒有了,雞也沒有了。他的兒子對此很發(fā)愁,對他的父親說:“為什么不把貓送走呢?”他的父親說:“這個道理不是你所能明白的。我所擔憂的是老鼠,而不在乎沒有雞。我有了老鼠,(它)就偷吃我們的糧食,毀壞我們的衣服,穿破我們的墻壁,啃壞我們的器具,我們就會挨餓受凍,為不比沒有雞更有害嗎?沒有雞,只是不吃雞罷了,距離挨餓受凍還遠著呢,像這樣為何要送走那只貓呢?”【點評】欲思其利,必慮其害,欲思其成,必慮其敗?!炯住亢又惺F(略)【乙】余十一二歲時,聞從叔燦若公言:里有齊某者,以罪戍黑龍江,歿(mò死)

27、數(shù)年矣。其子稍長,欲歸其骨,而貧不能往,恒蹙(cù)然如抱深憂。一日,偶得豆數(shù)升,乃屑以為末,水摶成丸,衣以赭(紅褐色)土,詐為賣藥者以往,姑以紿(dài欺哄)取數(shù)文錢供口食耳。乃沿途買其藥者,雖危癥亦立愈。轉相告語,頗得善價,競藉是達戍所,得父骨以篋負歸。歸途于窩集遇三盜,急棄其資斧,負篋奔。盜追及,開篋見骨,怪問其故,涕泣陳述,共憫而釋之,轉贈以金。方拜謝間,一盜忽擗砞mò(捶胸頓足)大慟曰:“此人孱弱如是,尚數(shù)千里外求父骨,我堂堂丈夫,自命豪杰,顧及不能耶?諸君好住,吾今往肅州矣?!闭Z訖,揮手西行。 其徒呼使別妻子,終不反顧。蓋所感者深矣。 (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22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語。(4分)湮于沙上( ) 不亦顛乎( )雖危癥亦立愈( ) 終不反顧( )23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2分)A求之下流,固顛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B轉贈以金 扶蘇以數(shù)諫故C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 歸途于窩集遇三盜 D以篋負歸 負勢競上24翻譯下列句子(4分)(l)如其言,果得于數(shù)里外。(2)此人孱弱如是,尚數(shù)千里外求父骨,我堂堂丈夫,白命豪杰,顧及不能耶?25你從這兩則故事中得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