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中醫(yī) 醫(yī)免 病原微生物_第1頁
廣中醫(yī) 醫(yī)免 病原微生物_第2頁
廣中醫(yī) 醫(yī)免 病原微生物_第3頁
廣中醫(yī) 醫(yī)免 病原微生物_第4頁
廣中醫(yī) 醫(yī)免 病原微生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病原微生物 名詞解釋: 滅菌 芽孢 侵襲力 包涵體 冷凝集反應 寄生蟲 問答題: 革蘭氏染色的步驟和意義 病例分析:一個病人,一堆病癥,其中雙側淋巴結腫大為特點 論述題: 霍亂弧菌的致病物質,所致疾病,如果有人疑似得霍亂,應該采取其什么標本? 日本血吸蟲的生活史和致病。 抗病毒的藥物和其機制(干擾素)三、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41.抗原42.T細胞抗原受體(TCR)43.單克隆抗體 44.干擾素45.芽孢46.R質粒47.毒血癥48.核衣殼49.病毒包涵體50.HbsAg四、問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51.細胞因子具有哪些共性?52.簡述I型超

2、敏反應的防治原則。53.簡述對腸熱癥病人的微生物學檢查原則。54.簡述結核桿菌的致病性與免疫性。55.簡述流感病毒的基本結構和流感病毒引起大流行的關系。名詞解釋 1. 微生物 2. 致病微生物(病原微生物3. 條件致病微生物 4. 質粒 5. 芽胞 6. 中介體 7. 性菌毛 8. 菌毛 9. 鞭毛 10. 莢膜 11. 異養(yǎng)菌 12. 熱原質 13. 培養(yǎng)基 14. 菌落 15. 衣殼 16. 殼粒 17. 缺陷病毒 18. 頓挫感染 19.干擾現象 20. 內毒素 21. 類毒素 22. 外毒素 23. 半數致死量(LD50)或半數感染量(ID50) 24. 敗血癥 25. 外源性感染和內

3、源性感染 26. 隱性感染 27. 潛伏感染 28.持續(xù)性感染 29. 慢發(fā)病毒感染 30. 干擾素 二、選擇題 1. 細胞核的分化程度高,有核膜和核仁;胞質內細胞器完整的微生物是 ( ) A. 立克次體 B.真菌 C. 衣原體 D.病毒 E.螺旋體 2. 第一次用顯微鏡觀察到各種形態(tài)的微生物的偉人是( ) A 列文虎克 B. 巴斯德 C. 柯霍 D. 伊凡諾夫斯基 E. 弗萊明 3. 首次研制了炭疽疫苗、狂犬病疫苗的偉人是( ) A. 呂文虎克 B. 巴斯德 C. 柯霍 D. 伊凡諾夫斯基 E. 弗萊明 4. 細菌屬于原核細胞型微生物的主要依據是( ) A. 單細胞,結構簡單 B. 原始核、

4、細胞器不完善 C. 二分裂方式繁殖 D. 有細胞壁 E. 對抗生素敏感 5. 有關原核細胞型微生物錯誤的描述是( ) A. 無核質 B. 無核膜和核仁 C. 細胞器不完善 D. 具有胞漿膜 E. 僅有核質、無核的形態(tài) 6. 細菌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 ) A. 蛋白質 B.磷脂 C.磷壁酸 D.肽聚糖 E.脂多糖 7. G- 菌細胞壁內不具有的成分是( ) A. 粘肽 B. 磷壁酸 C. 脂蛋白 D.脂多糖 E. 外膜 8. G+菌細胞壁內特有的成分是( ) A. 粘肽 B. 脂蛋白 C. 外膜 D. 脂多糖 E. 以上均不是 9. L型細菌是( ) A. 細胞壁缺陷的細菌 B. 無核質的細菌

5、C. 細胞膜缺陷的細菌 D. 質粒丟失的細菌 E. 無致病力的細菌 10. 青霉素類抗菌素導致細菌死亡的機制是( ) A. 破壞磷壁酸 B. 損傷細胞膜 C. 干擾核糖體抑制菌體蛋白合成 D. 裂解細胞壁粘肽中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之間的糖苷鍵 E. 抑制細胞壁粘肽中四肽側鏈上D-丙氨酸和五肽橋之間的聯接 11. G- 菌對青霉素、溶菌酶不敏感,其原因是( ) A. 細胞壁含粘肽少,其外側還有外膜層保護 B. 細胞壁含脂多糖較多 C. 細胞壁缺乏磷壁酸 D. 細胞壁含脂類A E. 以上均是 12. 細菌缺乏下列哪種結構在一定條件下仍可存活( ) A. 細胞壁 B. 細胞膜 C. 細胞質

6、 D. 核質 E. 以上均可 13. 關于細菌的核,錯誤的描述是( ) A. 具有成形的核 B. 為雙鏈DNA分子 C. 是細菌生命活動必需的遺傳物質 D. 無核膜 E. 無核仁 14. 下列哪種結構與細菌的致病力無關( ) A. 磷壁酸 B. 莢膜 C. 鞭毛 D. 普通菌毛 E. 以上均不是 15. 有關莢膜的描述錯誤的是( ) A. 一般在動物體內或含有血清或糖的培養(yǎng)基中形成 B. 可增強細菌對熱的抵抗力 C. 化學成分可以是多糖,也可以是多肽等 D. 具有粘附作用 E. 具有抗吞噬作用 16. 關于菌毛的敘述,下列哪一項是錯誤的( ) A. 多見于革蘭氏陰性菌 B. 分為普通菌毛和性菌

7、毛 C. 用普通光學顯微鏡不能觀察 D. 是細菌的運動器官 E. 普通菌毛與細菌的致病力有關 17. 下列哪項不是性菌毛的特點( ) A. 僅見于少數革蘭陰性菌 B. 數目少,有14根 C. 比普通菌毛長而粗 D. 由F質粒編碼 E. 與細菌的致病性密切相關 18. 觀察細菌動力最常使用的培養(yǎng)基是( ) A. 液體培養(yǎng)基 B. 半固體培養(yǎng)基 C. 血瓊脂平板培養(yǎng)基 D. 巧克力色瓊脂平板培養(yǎng)基 E. 厭氧培養(yǎng)基 19. 芽胞不是細菌的繁殖方式是因為( ) A. 芽胞只在機體外形成 B. 芽胞對外界抵抗力強 C. 并非所有的細菌都能產生芽胞 D. 一個芽胞發(fā)芽只能生成一個菌體,一個細菌的繁殖體也

8、只能形成一個芽胞 F. 以上均是 20. 下列哪項不是細菌生長繁殖的基本條件( ) A. 充足的營養(yǎng) B. 合適的酸堿度 C. 適宜的溫度 D. 必需的氣體 E. 充足的光線 21. 細菌生長所需的無機鹽最主要是( ) A. 鋅 B. 鈷 C. 磷 D. 鐵 E. 銅 22. 細菌生長繁殖的方式是( ) A. 有性繁殖 B. 二分裂法 C. 形成孢子 D. 有絲分裂 E. 復制 23. 能以簡單無機物為原料合成復雜原生質的細菌是( ) A. 異養(yǎng)菌 B. 自養(yǎng)菌 C. 腐生菌 D. 寄生菌 E. 致病菌 24. 下列哪種試驗不屬于細菌的生化反應( ) A. VP試驗 B. 甲基紅試驗 C. 硫

9、化氫試驗 D. 吲哚試驗 E. SPA協同凝集試驗 25. 屬于細菌分解性代謝產物的是( ) A. 熱原質 B. 硫化氫 C. 外毒素 D. 維生素 E. 抗生素 26. 下列哪種物質不是細菌合成代謝產物( ) A. 內毒素 B. 外毒素 C. 抗生素 D. 抗毒素 E. 細菌素 27. 關于熱原質的敘述,下列哪種是錯誤的( ) A. 多由革蘭陰性菌產生,是細胞壁中的脂多糖 B. 可被高壓蒸氣滅菌法破壞 C. 吸附劑和特殊石棉濾板可除去液體中的大部分熱原質 D. 注入人體或動物體內可引起發(fā)熱反應 E. 蒸餾法除去熱原質效果最好 28. 大多數有致病作用的細菌是( ) A. 專性厭氧菌 B. 專

10、性需氧菌 C. 微需氧菌 D. 兼性厭氧菌 E. 以上均不是 29. 下列描述病毒的基本性狀中,錯誤的有( ) A. 專性細胞內寄生 B. 只含有一種核酸 C. 形態(tài)微小,可通過濾菌器 D. 結構簡單,非細胞型結構 E. 可在宿主細胞外復制病毒組裝成分 30. 下列與病毒蛋白作用無關的是( ) A. 保護作用 B. 吸附作用 C. 脂溶劑可破壞其敏感性 D. 病毒包膜的主要成分 E. 免疫原性 31. 下列疾病中與朊粒無關的是( ) A瘙癢病 B瘋牛病 C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 D庫魯病 E傳染性癡呆 32. 病毒的增殖、遺傳與變異的物質基礎是( ) A質粒 B. 衣殼蛋白 C病毒核酸 D結構基因

11、 E脂多糖 33 病毒滅活是指在理化因素作用下使病毒失去( ) A 血凝特性 B抗原性 C感染性 D細胞融合性 E誘生IFN的特性 34. 下列病毒基因類型中哪種為半保留形式復制( ) A. 雙股RNA B. 雙股DNA C. 單負股RNA D. 單正股RNA E. 雙正股RNA 35. 單負股RNA病毒本身具有哪種酶( ) A. 解鏈酶 B. 水解酶 C. DNA多聚酶 D. 依賴RNA的RNA多聚酶 E. 依賴RNA的DNA多聚酶 36. 逆轉錄病毒的基因類型是( ) A. 雙股DNA B. 單股DNA C. 單負股RNA D. 兩條相同的正股RNA E. 單正股RNA 37. 病毒本身具

12、有mRNA功能的病毒是( ) A. 負單鏈RNA病毒 B. 雙鏈DNA病毒 C. 逆轉錄病毒 D. 正單鏈RNA病毒 E. 單鏈DNA病毒 38雙股DNA病毒在生物合成過程中翻譯成的早期蛋白主要是( ) A依賴DNA的DNA多聚酶 B依賴DNA的RNA多聚酶 C解鏈酶 D依賴RNA的RNA多聚酶 EDNA多聚酶 39病毒復制周期中隱蔽期是指下列哪個階段( ) A吸附 B穿入 C脫殼 D生物合成 E成熟組裝 40病毒吸附何種易感細胞的決定因素是( ) A. 病毒包膜 B. 刺突 C. 核酸 D. 殼粒及排列 E. 病毒表面的配體位點和敏感細胞表面的特異性受體 41下列哪種病毒能在光鏡下觀察到(

13、) A口蹄疫病毒 B. 乙型肝炎病毒顆粒 C乙腦病毒 D. 痘病毒 E狂犬病病毒 42關于理化因素對病毒的影響,下列哪項的正確的( ) A. 脂溶劑滅活所有病毒 B. 紫外線對病毒影響不大 C. 包膜病毒比無包膜病毒耐熱 D. 37不會滅活病毒 E. 大多數病毒耐冷不耐熱 43病毒感染性核酸是指( ) A. 帶有衣殼的核酸 B. 脫去衣殼的核酸 C. 帶有逆轉錄酶的核酸 D. 進入細胞并能復制的核酸 E. 可直接作為mRNA的核酸 44缺陷病毒本質是指 A. 包膜刺突缺損 B. 衣殼缺損 C. 基因組缺損 D. 復制周期不全 E. 病毒酶缺損 45有包膜的病毒侵入細胞的方式是( ) A. 胞飲

14、 B. 直接穿入 C. 吞噬 D. 膜融合 E. 裂解細胞膜 46病毒的功能蛋白是( ) A. 衣殼蛋白 B. 早期蛋白 C. 刺突糖蛋白 D. 包膜蛋白 E. 晚期蛋白 47有包膜病毒釋放的方式多為( ) A. 裂解細胞 B. 細胞融合 C. 細胞穿孔 D. 出芽 E. 胞吐作用 48病毒的早期蛋白是指( ) A. 衣殼蛋白 B. 膜蛋白 C. RNA/DNA多聚酶 D. 核蛋白 E. 間質蛋白 49關于病毒的包膜敘述中哪項是錯誤的( ) A. 化學成分是脂質、蛋白質和多糖 B. 膜上刺突與吸附有關 C. 具有病毒種、型抗原特異性 D. 腸道病毒多有包膜 E. 包膜保護病毒 50關于頓挫感染

15、,下列敘述中哪項正確( ) A. 因宿主細胞內有相應抑制物 B. 因宿主細胞DNA有關基因激活 C. 因宿主細胞缺乏有關酶 D. 因感染病毒有核酸缺失 E. 因感染病毒抗原性轉變 參 考 答 案 一、 名詞解釋 1. 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體形微小、結構簡單、肉眼直接看不見,必須借助光學顯微鏡或電子顯微鏡放大數百倍、數千倍,甚至數萬倍才能觀察到的微生物。 2. 能夠引起人類、動物和植物的病害,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 3. 在正常情況下不致病,只有在特定情況下導致疾病的一類微生物。 4質粒是染色體外的遺傳物質,存在于細胞質中,為閉合環(huán)狀的雙鏈DNA,帶有遺傳信息;控制細菌的某些遺傳性狀,可獨立復制

16、,不是細菌生長必不可少的,失去質粒的細菌仍然能正常生活。 5芽胞是具有芽胞基因的菌體在一定的條件下,能在菌體內部形成一個圓形或卵圓形小體,是細菌的休眠形式,帶有完整的核質。酶系統和合成菌體組分的結構,保存細菌全部生命必須物質。 6中介體為細胞膜的特有結構。由部分細胞膜內陷,折疊卷曲形成的囊狀物,多見于革蘭陽性菌。它能有效的擴大細胞膜的面積,相應的增加酶的含量的能量的產生。功能類似于真核細胞線粒體,又稱為擬線粒體。 7性菌毛比普通菌毛長而粗,呈中空管狀結構。由致育因子質粒編碼。細菌質??赏ㄟ^性菌毛進行接合。 8菌毛 細菌表面的很細、很短、直而硬的絲狀物,與細菌的運動無關。由菌毛蛋白組成,具有抗原

17、性。 9鞭毛存在于所有的弧菌和螺菌,約半數的桿菌的個別球菌,在菌體上附有細長并呈波狀彎曲的絲狀物,為細菌的運動器官。 10莢膜是某些細菌在一定的環(huán)境條件下其細胞壁外形成一層粘液性物質,與細胞壁牢固結合,用理化方法除去后并不影響細菌的生命活動,厚度0.2m,邊界明顯者為莢膜。 11. 異養(yǎng)菌必須以多種有機物為原料,如蛋白質、糖類等,才能合成菌體成分并獲得能量。包括腐生菌和寄生菌。所有病原菌都是異氧菌,大部分屬于寄生菌。 12. 熱原質是細菌合成的一種極微量的注入人體或動物體內能引起發(fā)熱反應的物質。為細胞壁的脂多糖結構,故大多源于革蘭陰性菌。 13. 培養(yǎng)基是由人工方法配制而成的,專供微生物生長繁

18、殖使用的混合營養(yǎng)制品。 14. 菌落是細菌在固體培養(yǎng)基上生長,由單個細菌分裂繁殖成一堆肉眼可見的細菌集團。 15. 為包裹病毒核酸的蛋白質衣殼,是由一定數量的殼粒所組成。它保護病毒核酸,并維持病毒的形態(tài),還能介導病毒進入宿主細胞并具有抗原性。 16為病毒蛋白質衣殼的亞單位,每個殼粒含有一至數個多肽。根據殼粒的多少和排列,將病毒衣殼體分為立體對稱、螺旋對稱和復合對稱型。 17病毒基因組不完整或者因某一基因位點改變,不能進行正常增殖,不能復制出完整的有感染性的病毒顆粒,此病毒稱為缺陷病毒。 18因細胞條件不合適,病毒雖進入細胞但不能復制成有感染性的子代病毒的感染過程稱為頓挫感染。構成頓挫感染的細胞

19、被稱為非容許細胞。 19.兩種病毒感染同一種細胞時,可發(fā)生一種病毒抑制另一種病毒增殖的現象稱為干擾現象。 20.內毒素是革蘭陰性菌細胞壁中的脂多糖組分,當細菌死亡裂解或用人工方法破壞后才能釋放出來。 21. 類毒素具有良好抗原性的外毒素,在0.3%0.4%甲醛作用下,經一定時間,可以脫去毒性,但仍然保留有免疫原性。可用于人工主動免疫,誘發(fā)機體產生抗毒素抗體。 22. 外毒素多為革蘭陽性菌在菌體內合成分泌到細胞外的蛋白質,也有存在于菌體內,待菌體溶潰后釋放出來。具有良好的抗原性。 23. 半數致死量(LD50)或半數感染量(ID50)是指在規(guī)定時間內,通過指定的感染途徑,能使一定體重或年齡的某種

20、動物半數死亡或感染需要的最小細菌數或毒素量。作為判斷細菌毒力的參考。 24. 敗血癥是致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產生毒性產物,引起全身中毒癥狀。 25. 感染來源于宿主體外稱外源性感染。若來自患者自身體內或體表的稱內源性感染。 26. 隱性感染是指當機體抗感染免疫力較強,或侵入病原菌數量不多、毒力較弱,感染后對機體損害較輕,不出現或出現不明顯臨床癥狀者。 27. 潛伏感染是指宿主與致病菌在相互作用過程中暫時處于平衡狀態(tài),病菌潛伏在病灶內或某些特殊組織中,一般不出現在血液,分泌物或排泄物中。一旦機體抵抗力下降,潛伏致病菌大量繁殖,使疾病復發(fā)。 28. 持續(xù)性感染是指顯性或隱性感染后,病毒

21、可在機體內持續(xù)數月至數年、甚至數十年,可出現癥狀也可不出現癥狀而成為長期帶病毒,引起慢性進行性疾病,成為重要的傳染源。是病毒感染中的一種重要類型。 29. 慢發(fā)病毒感染是指感染后有很長潛伏期,既不能分離出病毒也不表現出癥狀,幾年或幾十年后發(fā)生進行性疾病,并導致死亡,如極個別人感染麻疹病毒后引起的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 30. 病毒或其他干擾素誘生劑刺激人或動物細胞所產生的一類分泌性蛋白,具有抗病毒、抗腫瘤和免疫調節(jié)等多種生物學活性。 二、 選擇題 1 5 B A B B A 610 D B E A E 1115 A A A A B 1620 D E B D E 2125 C B B E B 26

22、30 D B D E C 3135 C C C B D 3640 D D A D E 4145 D E D C D 4650 B D C D C 三、 問答題 1. 根據微生物的大小、結構和組成,可將其分為三大類。非細胞型微生物,無典型的細胞結構,無產生能量的酶系統,只能在活細胞內生長增殖。核酸只有一種類型RNA或DNA。原核細胞型微生物,具備原始細胞核,呈裸露DNA環(huán)狀結構,無核膜、核仁。細胞器不完善,只有核糖體,兩類核酸同時存在。真核細胞型微生物,細胞核分化程度較高,有核膜和核仁,細胞器完整。 2. G+菌與G- 菌細胞壁的化學組成中的共同點和不同點如下表: 細胞壁結構 革蘭陽性菌 革蘭陰

23、性菌 肽聚糖組成 聚糖骨架、四肽側鏈、五肽交聯橋 聚糖骨架、四肽側鏈 結構類型 三維立體結構 二維立體結構 層數 50層左右 僅12層 占細胞壁干重 50%80% 5%20% 糖類含量 約占45% 1520% 脂類含量 約占2% 11%22% 磷壁酸 有 無 外膜 無 有 脂多糖 無 有 3. 細胞壁的主要功能有:1)維持菌體固有形態(tài)。2)保護細菌抗低滲環(huán)境,使其在相對低滲的環(huán)境中生存。3)參與菌體內外的物質交換。4)具有抗原性,誘發(fā)機體免疫應答。5)屏障作用,使菌體不易受到菌體外有害物質的侵入。6)重要的致病物質,可引起機體多種病理表現。7)某些細菌的表面蛋白具有,可與宿主細胞粘付,為致病因

24、素之一。 4. 細菌的合成代謝產物有:1)熱原質,是細菌合成的一種極微量的注入人體或動物體內能引起發(fā)熱反應的物質。大多源于革蘭陰性菌,為細胞壁的脂多糖結構。耐高溫,高壓蒸氣滅菌法不能使其滅活,250高溫干烤才能破壞熱原質,蒸餾法最好。在制備和使用注射藥品過程中應嚴格防止細菌污染。2)毒素與侵襲性酶,毒素包括外毒素和內毒素,外毒素是多數革蘭陽性菌和少數革蘭陰性菌在生長過程中釋放到體外的一種蛋白質性物質。具有抗原性強、毒性強、特異性強的特點。具有明顯的宿主細胞親和性,毒性較強。內毒素是革蘭陰性菌細胞壁的脂多糖,當菌體崩解后游離出來。其毒性成分主要為脂質A,物種屬特異性,故其引起的病癥臨床表現基本類

25、似,毒性較弱。某些細菌可產生具有侵襲性的酶,能損傷機體組織,是細菌重要的致病物質。3)色素,某些細菌能產生不同顏色的色素,對細菌的鑒別有一定的意義??煞炙苄陨睾椭苄陨?。4)抗生素,某些微生物代謝過程中產生的一類能抑制或殺滅某些其它微生物或腫瘤細胞的物質。臨床應用廣泛。5)細菌素,某些菌株產生的一類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質。其作用范圍窄,僅對產生菌有親緣關系的細菌有殺傷作用??捎糜诩毦中秃土餍胁W調查。6)維生素,細菌合成的某些維生素除供給自身需求外,還分泌到周圍環(huán)境中,可被人體吸收利用。 5. 人工培養(yǎng)細菌具有重要作用,用于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學診斷、細菌學的研究、生物制品的制備。 6. 病

26、毒依靠其表面的特殊結構與宿主細胞表面的特異性受體結合完成過程,不同的病毒通過不同的方式穿入,包膜病毒多數通過包膜與宿主細胞膜融合方式進入細胞,無包膜病毒多通過細胞膜吞飲方式吞入;脫去衣殼并釋放出病毒基因組;進行生物合成,雙鏈DNA病毒其核酸是以半保留方式進行復制,而蛋白質的合成基本分兩個步驟,先合成早期蛋白即病毒復制所需的酶等功能蛋白,再在早期蛋白的作用下以子代核酸為模板合成晚期蛋白;最后在特定的部位裝配成熟并釋放。 7. 裸露病毒體由核心和衣殼兩部分組成,又稱核衣殼。包膜病毒由包膜包裹核衣殼組成。病毒的核心由一種類型核酸組成RNA/DNA,為病毒的基因組,儲存著病毒的全部遺傳信息,控制病毒的

27、一切性狀。有些病毒去除衣殼后仍可進入宿主細胞并復制病毒,稱感染性核酸。病毒衣殼是包圍在核心外的蛋白質結構,由殼粒組成,可保護病毒核酸免受核酸酶及其它理化因素的破壞,同時可特異性吸附與易感細胞受體上促使病毒穿入細胞,是決定病毒對靶細胞親嗜性的重要因素。病毒衣殼作為病毒特異性抗原結構,激發(fā)機體免疫應答。病毒包膜表面有糖蛋白組成的釘狀突起稱刺突或包膜子粒,與病毒特殊功能有關。包膜的功能可維持病毒體的完整性、增強病毒的致病性、具有病毒種及型的特異抗原性,激發(fā)機體免疫反應,用于病毒分類及病毒疾病的特異診斷。 8. 細菌內、外毒素的不同點有: 區(qū)別要點 外毒素 內毒素 來源 革蘭陽性菌與部分革蘭陰性菌 革

28、蘭陰性菌 存在部分 從活菌分泌出,少數菌崩解后釋出 細胞壁組分,菌體裂解后釋放出 化學成分 蛋白質 脂多糖 穩(wěn)定性 6080,30min被破壞 160,24h才被破壞 毒性作用 強,對組織器官有選擇性毒害作用,引起特殊臨床表現 較弱,各菌的毒性效應大致相同,引起發(fā)熱、白細胞增多、微循環(huán)障礙、休克、DIC等 抗原性 強,刺激機體產生抗毒素;甲醛液處理脫毒形成類毒素 9. 致病菌感染人體后,臨床可出現以下常見的幾種全身中毒癥狀:1)毒血癥 致病菌侵入機體后,只在機體局部生長繁殖,病菌不進入血循環(huán),其產生的外毒素經血到達易感的組織細胞,引起特殊的毒性癥狀。2) 內毒素血癥 革蘭陰性菌侵入血流,并在其

29、中繁殖崩解釋放大量內毒素,也可由病灶內革蘭陰性菌死亡釋放內毒素入血所致。3) 菌血癥 致病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其中生長繁殖,只是一過性通過血循環(huán)到達機體適宜部位再繁殖引起疾病。4) 敗血癥 致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產生毒性產物,引起全身中毒癥狀。5) 膿毒血癥:指化膿性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過血流擴散至宿主體的其他組織器官,產生新的化膿性病灶。 10. 主要機制如下:(1)病毒感染對宿主細胞的直接作用殺細胞效應;穩(wěn)定狀態(tài)感染,細胞融合,細胞表面出現病毒基因編碼的抗原;包涵體形成;細胞凋亡;基因整合與細胞轉化;(2)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 抗體介導的免疫病理作用,細

30、胞介導的免疫病理作用;免疫抑制作用。 11. 根據有無癥狀,分為隱性感染和顯性感染;根據病毒在機體內感染的過程、滯留的時間,分為急性感染和持續(xù)性感染;持續(xù)性感染又分為慢性感染、潛伏感染、慢發(fā)病毒感染和急性感染的遲發(fā)并發(fā)癥。(各種感染的概念略) 12. 病毒或其他干擾素誘生劑刺激人或動物細胞所產生的一類分泌性蛋白,具有抗病毒、抗腫瘤和免疫調節(jié)等多種生物學活性。 其抗病毒特點為:1)發(fā)揮作用迅速;2)廣譜抗病毒作用;3)有相對種屬特異性; 4)無直接滅活病毒作用,而是通過誘導細胞合成抗病毒蛋白發(fā)揮效應。 抗病毒機理是干擾素不能直接抗病毒,而是通過與敏感細胞的干擾素受體結合,觸發(fā)信號傳導等一系列生化

31、過程,激活細胞內基因合成多種抗病毒蛋白(2-5A合成酶、磷酸二酯酶及蛋白激酶等),降解mRNA,抑制多肽鏈的延伸和抑制轉譯等環(huán)節(jié)阻斷病毒蛋白的合成,使病毒復制終止而起到抗病毒的作用。 13. 質粒DNA的特征有:1)質粒有自我復制能力。2)質粒DNA 編碼的基因產物可決定細菌的某些性狀特征。3)可自行丟失與消除,但細菌仍存活。4)轉移性,可通過接合、轉導和轉化等方式在細菌間轉移。5)可分為相容性和不相容性兩種。 14. 普遍性轉導與局限性轉導的主要區(qū)別有: 區(qū)別要點 普遍性轉導 局限性轉導 基因轉導的發(fā)生時間 裂解期 溶原期 轉導的遺傳物質 供體菌染色體DNA任何部位或質粒 噬菌體DNA及供體

32、菌DNA的特定部位 轉導后果 完全轉導或流產轉導 受體菌獲得供體菌DNA特定部位的遺傳特性 轉導頻率 受體菌的10-7 受體菌的10-4 15. 細菌遺傳變異的應用:(1)可用于疾病的診斷和防治。 因為細菌的變異可發(fā)生在形態(tài)、結構、染色性、生化特性、抗原性及毒力等方面, 故在臨床細菌檢查中不僅要熟悉細菌的典型特性, 還要了解細菌的變異規(guī)律, 去偽存真作出正確的診斷。(2)可用于微生物基因組研究。(3)可應用于某些致癌物質的測定, 如細胞內遺傳物質發(fā)生的變化 , 可使正常細胞變?yōu)檗D化細胞,因此凡能誘發(fā)細菌發(fā)生突變的物質都有可能是致癌物質。根據此原理設計檢查,證明被檢物的致癌性。(4)可應用于流行

33、病學方面的應用。(5)在基因工程方面的應用也相當廣泛。 16. 標本采集與送檢應符合下列幾項原則:1)采集標本應注意無菌操作,避免細菌污染。2)根據患者病期不同,采集不同部位標本。3)采集標本應在使用抗菌素之前,否則應在分離培養(yǎng)時加入藥物拮抗劑;在采集時不可用消毒劑,必要時可用生理鹽水沖洗,擦干后取材。4)盡可能采集病變明顯部位的材料。5)標本必須新鮮,采集后及早送檢。6)送檢過程種多數菌需冷藏送運,少數不耐寒細菌需保溫,糞便標本常置于甘油緩沖鹽水保存液中。 17. 人工主動免疫和人工被動免疫的不同點有: 區(qū)別要點 人工主動免疫 人工被動免疫 免疫物質 抗原 抗體或細胞因子等 接種次數 13次

34、 1次 免疫出現時間 慢(注射后24周) 快(注射后立即出現) 免疫維持時間 長(數月數年) 短(23周) 主要用途 多用于預防 多用于治療或應急預防 18. 用于預防病毒感染的疫苗有:(1)死疫苗,如乙腦,狂犬病等滅活疫苗;(2)活疫苗。如脊髓灰質,流感和麻疹等減毒活疫苗;(3)新型活疫苗;(4)基因工程疫苗;(5)重組載體疫苗;(6)合成疫苗;(7)亞單位疫苗;(8)DNA疫苗;(9)轉基因植物疫苗,如乙肝疫苗;(10)治療疫苗。 19. 致病物質主要有血漿凝固酶、葡萄球菌溶素、殺白細胞素、腸毒素、表皮剝脫毒素和TSST-1,其他有耐熱核酸酶、葡激酶、透明質酸酶、脂酶、莢膜、粘附素等。 2

35、0. 所致疾病包括侵襲性和毒素性疾?。磺忠u性疾病有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如:癤、敗血癥等。 21. 致病物質有:菌體表面物質,如:LTA,FBP,M蛋白;毒素,有鏈球菌溶素、致熱外毒素;酶類,有透明質酸酶、鏈激酶和鏈道酶。所致疾病分為化膿性、中毒性和超敏反應性疾病。 22 破傷風感染的重要條件是傷口形成厭氧微環(huán)境;傷口深而窄,有異物、泥土、血凝塊、壞死組織等堵塞傷口,局部組織缺血,同時有需氧菌或兼性厭氧菌混合感染的傷口,均易造成厭氧微環(huán)境。破傷風梭菌致病的主要物質是破傷風痙攣毒素。防治原則包括三方面:一要正確處理傷口及清創(chuàng)擴創(chuàng);二要進行特異性預防,一般以注射類毒素主動免疫為主,以注射TAT作緊急

36、預防;三要治療,包括使用特異性抗毒素及抗生素。 23. 乙型肝炎病毒主要有3個抗原抗體系統:1)HBsAg和抗-HBs系統:HBsAg為病毒體外殼蛋白、小球形顆粒及管形顆粒成分,包含PreS1、PreS2蛋白。HBsAg是檢查乙肝感染的主要標志,并刺激機體產生特異性抗-HBs(中和抗體)。表面抗原始于感染后19天即在潛伏期早期便可檢出,它分多個亞型,各亞型間有部分交叉免疫,其分布有地區(qū)性。2)HBcAg和抗-HBc系統:HBcAg為大球形顆粒的外衣殼成分,因為它被外衣殼蛋白包裹,在感染者血清中難以監(jiān)測到HBcAg,它有很強的抗原性,刺激機體產生抗-HBcIgM類和IgG類兩種非中和抗體,前者于

37、發(fā)病早期,但一過性感染者其持續(xù)時間短,在IgM高峰后IgG出現并持續(xù)多年。3)HBeAg和抗HBe系統:HBeAg與HBcAg 同時出現,HBeAg陽性與抗-HBcIgM陽性均為HBV復制活躍的指標。一過性感染患者,HBeAg持續(xù)時間較短,一般在其陰轉后,出現對應的抗-HBe,為感染后時間較長以及有一定的保護作用,預后較好的征兆。診斷意義見下表: 24. 乙肝傳染源包括急性、慢性和無癥狀攜帶者。肝炎患者可分臨床型和亞臨床型,而臨床型又分黃疸型和無黃疸型。作為傳染源,意義較大的為無癥狀攜帶者,其次為慢性患者、急性患者。在急性患者中,亞臨床傳染源意義大于臨床型,而在臨床型中又以無黃疸型大于黃疸型。

38、依其傳播途徑重要性依次為母嬰傳播,經血液、日常密切接觸及性接觸傳播。HBsAg陽性的母親導致母嬰傳播率40%50%,如母親HBsAg和HBeAg雙陽性,則母嬰傳播率高達90%100%。人群中至少占40%HBsAg攜帶者由母嬰傳播而來。乙肝病例中約50%有血液暴露史。母嬰傳播、日常生活密切接觸及性接觸傳播,共同構成HBV感染的家庭內聚集性分布。人感染HBV后。由于不同個體的免疫應答反應不同及HBV毒株及數量的差異,造成轉歸的多樣性。HBV的外衣殼PreS2和PreS1抗原 與肝細胞多聚白蛋白受體、IgA受體等結合并吸附于肝細胞膜表面,繼而侵入肝細胞內進行病毒復制并釋放子代病毒體至循環(huán)血液中。在血

39、液中被抗病毒抗原致敏CD8+細胞毒T細胞(CTL)可選擇性殺傷受感染的肝細胞。當受感染肝細胞較少,而機體免疫應答反應又正常,則細胞外HBV易被中和抗體(抗-HBs)所清除,表現為一過性感染或自限性急性乙肝。當大量肝細胞被HBV感染,機體的免疫應答又超常,則發(fā)生CTL大量破壞肝細胞,引起重癥肝炎。如果胎兒宮腔內感染或新生兒HBV,由于其機體免疫功能低下,被HBV感染的肝細胞僅有一部分被CTL殺傷,則造成肝細胞內外持續(xù)存在HBV ,表現為HBsAg攜帶狀態(tài)或慢性肝炎。當成人免疫力功能低下或感染HBV免疫逃逸變異株,也可發(fā)生持續(xù)性感染。此外,免疫復合物及自身免疫反應,在HBV致機體肝臟病理損傷方面也起重要作用。 25 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均為以糞口途徑傳播為主的傳染病,預防策略首要以切斷傳播途徑,改善水源和飲食衛(wèi)生為主的綜合性措施。目前,已研制成功甲肝減毒活疫苗和滅活疫苗,均有良好的免疫效果,適用人群主要為學齡兒童及抗-HAVIgG陰性的高危暴露職業(yè)的特殊人群,如幼托保育員、醫(yī)生、環(huán)保工人等。戊型肝炎尚缺乏特異性預防措施。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均為腸道外傳播,由于目前已研制成功乙肝基因工程疫苗,接種疫苗能有效的預防乙肝和丁肝。接種乙肝疫苗要放在阻斷母嬰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