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認識從何而來》學案分析_第1頁
《人的認識從何而來》學案分析_第2頁
《人的認識從何而來》學案分析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人的認識從何而來學案分析 首先是教材的分析; 本是必修四生活和哲學第二單元第六第一框題的內 容。在學習本框題之前,學生們已經學習了唯物論當中物質 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為過渡到本框題的學習起鋪墊作用 從地位看,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認識論首要的基本 的觀點,是區(qū)別于其他舊哲學的根本特點。所以學好該框題 為后面唯物辯證法的學習打下了理論基礎。接下來是學情的分析高二學生已初步具備了自主探究學習的意識和能力,但 有待進一步提高。這階段的學生對事物的認識多停留在感性 階段,缺乏理性的思考。因而我們要注意從現(xiàn)象入手,逐步 培養(yǎng)學生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的意識?;谝陨蠈滩暮蛯W生情況的分析,我確立了以下教學

2、 目標1、知識技能目標: 識記實踐的含義和特點,理解并掌握實踐是認識的基礎2、過程方法目標: 運用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原理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初步確立科學的實踐觀,用實踐的觀點指導自己的學習和生活,讓知識服務于實踐當我們全面分析了教材、學生并確立教學目標后,就不 難理解本節(jié)的重難點了。教學重點是:實踐是認識的基礎這是由于: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是馬克思主義哲學認識 論的一個基本原理,突出地強調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正 確理解該知識點對于學生樹立正確的正確的人生觀,學好下 一階段的知識都具有重要作用。教學難點是:實踐的含義及其特點這塊知識較為抽象,不易理解,學生初步接觸,需要

3、較 高的理論思維能力。為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達到預設的教學目標, 我確立了以下教學方法情景教學法:立足生活實際,從生活中取材,創(chuàng)設情景, 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他們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分析運用能力。討論法:針對某些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討論,促 使學生學會在學習中解決問題。講授法:通過教師對教材有邏輯的分析,引導學生系統(tǒng) 掌握知識;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才是真正的主體,因而在教學過 程中我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這節(jié)指導學生的學法主要采取:體驗式學習、交流合作 學習、分析歸納式學習。下面,我將著重介紹我的整個教學過程環(huán)節(jié):首先是,導入新部分通過播放“中國雜交水稻畝產 900 公斤自主創(chuàng)新”的新

4、聞報道視頻,提問學生:袁隆平院士在雜交水稻上的技術試 驗是一種什么活動?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情境,以激發(fā)起學生的求知欲。從而引出本框題的 學習和對“實踐”概念的介紹。下面是講解新部分 也就是本節(jié)難點的教學 -一、實踐及其特點(板書)難點的突破首先多媒體展示荀子的一段話荀子說:“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 之,知之不若行之。學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 ”設問探究:這里的“行”是指什么? 進一步設問漢語中還有哪些詞與實踐的意思相近?教 師再進一步設問:那么什么是實踐呢?接下來呢運用講授法,讓學生理解1、實踐的含義(板書)并且設置判斷題: 1實踐是人們改造世界的物質性活 動。 2實踐是人們改

5、造自然界的一切活動。(這里教師的講授有助于學生系統(tǒng)科學把握含義,當堂練習有助于知識的強化)下面,另一個難點知識呢2、實踐的特點(板書) 用農民種莊稼的案例把實踐的三個特點貫通起來講解, 以幫助學生對該知識點的理解和把握。教師設問: 1“農民種莊稼” 的實踐中有哪些要素構成?2 這些要素有什么特點? 3 在種莊稼的過程中要不要遵循一 些客觀規(guī)律?學生討論回答,進一步設問 4 農民種莊稼是盲目的還是 有目的計劃的?農民是怎么學會種地的?現(xiàn)在的農民種地和過去有沒 有不同?通過這五個問題的解決,逐步講解實踐的三個特點 客觀物質性、主觀能動性、社會歷史性(板書) (這里通過運用教學資源,尤其是引導學生通

6、過現(xiàn)實生 活中的例子結合分析, 層層創(chuàng)設情景提問, 啟迪學生的思考, 激發(fā)學生興趣。 )接下來,是重點的教學 二、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板書) 問題情境戴嵩的斗牛圖 問題探究: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樣的哲學道理呢? 引導學生掌握、實踐是認識的(板書) 問題探究:列舉一些實踐是認識的名言名句。 學生列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近水知魚性,近山知 鳥音;欲知山中事,須問打柴人;等等。進一步講解 2、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板書) 運用具體例子 古代的天文學、力學和數(shù)學都是在什么樣的背景下產生 的來增強學生的理解。下面展示“打撈石獅子”的故事,并引導學生思考“這 個故事說明了什么樣的哲學道理呢?從而講清知

7、識點 3、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 一標準(板書)最后還將展示陶行知改名的一則材料 問題探究:陶行知為何從“陶知行”改為“陶行知”? 教師給與學生一定點撥,從而講清知識點4、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板書) 講完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PPT 進行小結,并用選擇題形 式進行堂演練。(這里重點的講清主要運用一些材料,豐富學生視野, 有助于知識的掌握和理解,經過討論交流,培養(yǎng)學生與他人 合作學習和溝通的良好品質,也鍛煉了學生綜合能力、語言組織歸納表達能力。 ) 接下來呢是堂小結,引導學生根據板書鞏固知識,并布 置簡單習題(這里我運用的是提綱式板書:這種形式的板書能夠突 出文的重點,便于學生抓住要領、把

8、握內容、加深印象,培 養(yǎng)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謝謝大家,我的說就到這里。懇請大家批評指正。 板書設計:人的認識從何而來一、實踐及其特點1、實踐的含義2、實踐的特點 客觀物質性、主觀能動性、社會歷史性 二、實踐是認識的基礎1、實踐是認識的2、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3、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4、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 模擬上:二、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問題情境戴嵩的斗牛圖 (多媒體展示) 相傳唐朝著名畫家戴嵩善于畫牛。他精心繪制了一幅斗牛圖 ,被人們視為珍品。一次,收藏家把這幅畫拿出 來曬,恰巧被一個牧童看到了,牧童不禁哈哈大笑。藏主問 他為什么發(fā)笑,牧童答道: “牛在角斗時,尾巴總是夾在兩

9、 腿中間,決不會翹起來。這畫上的牛尾巴翹得像一根豎起來 的棍子,叫人不由得發(fā)笑。 ”問題探究: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樣的哲學道理呢? 學生:實踐出真知,實踐是認識的。教師總結:回答得非常好。牧童之所以能指出大畫家的 錯誤,是因為他是放牛的,親身實踐過。板書: 1 實踐是認識的(唯一) 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的反映,這種反映只有在實踐 中,在主體和客體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在實踐活動中, 人們借助于一定的工具作為手段,同客觀事物發(fā)生關系,使 客觀事物發(fā)生某種改變,并從中獲得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實踐是認識的。 獲得認識的途徑有兩條: 一是直接經驗, 二是間接經驗。無論是直接經驗還是間接經驗都于實踐

10、,所 以只有一個,那就是實踐。問題探究:列舉一些實踐是認識的名言名句。 學生列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近水知魚性,近山知 鳥音;欲知山中事,須問打柴人;等等。板書: 2 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根本動力) 問題探究:恩格斯說: “社會一旦有技術上的需要,則 這種需要就會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 ” 問題探究:是什么力量推動了科學的發(fā)展 ? 想一想,古代的天文學、力學和數(shù)學都是在什么樣的背 景下產生的 ?學生:實踐的力量。 教師總結:回答得很正確。古代的天文學、力學和數(shù)學 都是在人們實踐的過程中產生的,而且它們隨著實踐的發(fā)展 而發(fā)展。實踐的需要,尤其是生產實踐的需要推動了科學的發(fā)展。 古代天

11、文學的發(fā)展是由于農業(yè)發(fā)展需要知“農時” ,力學的 發(fā)展是由于制作生產工具的需要,數(shù)學的發(fā)展則是計數(shù)的需 要,如丈量土地促進了幾何學的產生和發(fā)展。結論:辯證唯物主義認為,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對 此,我們可從以下三方面理解:人們在實踐中不斷遇到的新問題、產生的新要求,推動 著人們進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實踐的發(fā)展為人們提供日益完備的認識工具,這些工具 延伸了人類的認識器官,促進人類認識的發(fā)展。實踐鍛煉和提高了人的認識能力,因為人類在改造客觀 世界的同時,也改造著自己的主觀世界,提高自己判斷和推 理的能力,從而推動認識的不斷深化。板書: 3 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問題情境打撈石獅子(多媒體展

12、示)從前,河北滄州城南,有一座靠近河岸的寺廟。有一年 運河發(fā)大水,寺廟的山門經不住洪水的沖刷,倒塌了。一對 石頭雕刻的大獅子也跟著滾到河里去了。過了十幾年,寺廟的和尚想重修山門,找了許多人,要 把那一對石獅子打撈上來??墒?,河水渾濁、湍急,終日奔 流不息,隔了這么長時間,到哪里去找呢?開始,人們在山門附近的河水里打撈,沒有找到。大家 又推測,準是讓河水沖到下游去了。 于是,出動了幾只小船, 拖著鐵耙,像篦頭發(fā)似的,從上到下,從左到右,找了十幾 里路遠,還是沒找到。在寺廟里教書的一位老先生聽說了,走來對打撈的人說:“你們真乃不明事理!石獅子非木頭所刻,怎能被沖之下游? 石獅堅固而沉重,河沙疏松而

13、輕浮,石獅湮于泥沙之中,只 會越沉越深,你們反到下游去找,豈不枉費了工夫?”大家聽了老先生的話,覺得在理,就準備動手在山門倒 塌的地方挖掘。正在這時,一位看河守堤的老河工走過來,說:“在原地方是挖不到的,應該往上游去找?!崩舷壬宦?,連連搖頭,嘴里說著“荒唐,實在荒唐”, 悻悻地走了。大家對老河工的話也只覺得好笑,沒有一個人理睬他。 倔強的老河工,像是受了很大的屈辱,他只身一人,撐船下 河。只用了吃頓飯的工夫,在石獅沉沒的上游方向就找到了。這可出乎大家的意料。 水往下流,一個石獅有幾千斤重, 自己又沒長腿,怎么會跑到上游去呢?問題探究:這個故事說明了什么樣的哲學道理呢?學生:實踐出真知,實踐是

14、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教師總結:回答得非常正確。石獅子究竟是在上游、中 游還是下游?石獅子自身不會告訴我們,這三種觀點也不能 說自己是正確的,只有經過打撈的實踐,才能證明這三種觀 點中哪個是正確的。結論:辯證唯物主義認為,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 唯一標準。對此,可從以下三方面理解:一種認識是否是真理,不能由這一認識本身來回答。要 檢驗一種認識是否正確地反映了客觀事物,就必須超出認識 的范圍,從認識之外尋找判斷認識是否與客觀事物相符合的 標準??陀^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認識是否正確地反映了它。主觀認識和客觀事物自身都不能作為判斷真理的標準, 只有把主觀和客觀聯(lián)系起來加以比較和對照的東西,才能檢

15、 驗主觀認識與客觀事物是否相符合。唯一能夠滿足這一要求 的,就是處在主觀和客觀交匯點上的實踐。通過實踐,人們 可以把自己頭腦中的觀念的存在變?yōu)楝F(xiàn)實的存在。在這一過 程中,人們把指導自己實踐的認識和實踐所產生的結果加以 對照,從而檢驗認識是否正確地反映了客觀事物。此時,我們可以水到渠成地得出一個結論:實踐是檢驗 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教材第 46 頁“相關鏈接”引用了哥白尼的太陽系學說 論證了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今天,我們之 所以說哥白尼的太陽系學說是真理,就是因為它經過了勒維 烈科學實驗的證明。這一欄目再次以實例強調實踐是檢驗認 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這一道理,同時激發(fā)我們努力學

16、習, 將來檢驗和證實一系列科學假說。板書: 4 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問題情境陶行知改名(多媒體展示)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原名陶文浚。在大學求學時期,由于 深受王守仁 “知是行之始” 的影響,他把自己的名字改為 “陶 知行”。后來,他在實踐中總結出“教學做合一”的教育方 法,主張從實踐中、 從做事中去學習真知識。 有一次演講后, 有人在他征求意見的本子上寫道: “先生相信行是知之始, 為何仍名為知行呢?”他看后不但不生氣,反而毅然將自己 的名字改為“陶行知” 。后來,他還在自己的三代詩中 說:“行動是老子,知識是兒子,創(chuàng)造是孫子 問題探究:陶行知為何從“陶知行”改為“陶行知”?學生:“行動是老子,知識是兒子,創(chuàng)造是孫子。 ”所以 先有了行動,后有了知識。教師總結:是的,實踐是認識的,同時也是認識的目的 和歸宿。我們學習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獲得知識,最終目的 是為了更好地生活、 工作,更好地進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辯證唯物主義認為,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認識從 實踐中來,最終還要回到實踐中去。認識本身不是目的,改 造世界才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如果有了正確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