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任安書》教學設計_第1頁
《報任安書》教學設計_第2頁
《報任安書》教學設計_第3頁
《報任安書》教學設計_第4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報任安書教學設計   報任安書教學設計范文一、新課導入一個踟躕獨行的士子,正在人生的旅途跋涉。不料,飛來橫禍,差點葬送了曠世奇才。屈辱,難言的屈辱將他逼向了生命的死角,然而他不屈,不悔!高昂起男兒的頭顱,倔強地甩開了世人嘲諷的白眼,毅然提起筆來,挑起了華夏史傳的千秋偉業(yè)?!鞍偈榔嫒藨胰赵?,千秋孤憤訴晨昏”,你那揮筆疾書的身姿已經(jīng)定格成一幅永遠的風景,令后人高山仰止!皇權可以摧殘你的身體,卻無法剝奪你的思想;命途多舛反而激發(fā)你生命的潛能,殘缺的僅僅是身軀,飛翔的卻是你不朽的靈魂!二、知識介紹身殘志堅的史官奇才司馬遷司馬遷,西漢史學家,文學家,有“史圣”

2、之譽。字于長,左馮翊夏陽(今陜西韓城西南)人。他生于史官世家,祖先自周代起就任王室太史,掌管文史星l。父親司馬談在武帝即位后任太史令達三十年之久。元封三年(前108),司馬遷繼承其父司馬談之職,任太史令,掌管天文歷法及皇家圖籍,因而得讀史官所藏圖書。此后司馬遷開始撰寫史記。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護,獲罪下獄,受腐刑,出獄后繼續(xù)發(fā)憤著書,完成了史記的撰寫。史家之絕唱史記史記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著作。全書130篇,包括本紀12篇,世家30篇,列傳?0篇,書8篇,年表10篇,共526500字。本紀記帝王,世家,述諸侯,列傳敘人臣,書記禮、樂、音律、歷法、天文、封禪、水利、財用。并通過它們之間的相互

3、配合和補充而形成嚴謹完整的體系,完成了新型歷史著作體制“紀傳體”的創(chuàng)造,從而達到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目的。魯迅評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史記原名太史公書,魏晉以后,才改稱史記。三、背景鏈接司馬遷因李陵之禍,被捕下獄,慘遭宮刑。出獄后,任中書令;表面上看,這是宮中的機要職務,實際上卻是以一個宦者的身份在內(nèi)廷侍候,為一般士大夫所鄙視。任安,字少卿,西漢滎陽人。由于衛(wèi)青的薦舉,當了郎中,后遷為益州刺史。征和二年(前91)朝中發(fā)生巫蠱案,江充乘機誣陷戾太子(劉據(jù)),戾太子發(fā)兵誅殺江充等,與丞相(劉屈髦)軍大戰(zhàn)長安,當時任安擔任北軍使者護軍(監(jiān)理京城禁衛(wèi)軍北

4、軍的官),亂中接受戾太子要他發(fā)兵的命令,但按兵未動。戾太子事件平定后,漢武帝認為任安“坐觀成敗”“懷詐,有不忠之心”,論罪腰斬。任安生前曾寫信給司馬遷,希望他“盡推賢進士之義”。直到任安臨刑前,司馬遷才寫了這封著名的回信。在這封信中,司馬遷以無比憤激的心情,敘述了自己蒙受的恥辱,傾吐了他內(nèi)心的痛苦和不滿,說明了自己“隱忍茍活”的原因,表達了他“就極刑而無慍色”,堅持完成史記的決心,同時也反映了他的文學觀和生死觀。四、疏通課文,整體感知通假字(1)被楚受辱(通“棰”。木杖)(2)其次剔毛發(fā)(“剔”通“剃”,剔光)(3)見獄吏則頭槍地(“槍”同“搶”,撞擊)(4)及罪至罔加(“罔”同“網(wǎng)”)(5)

5、古者富貴而名摩滅(“摩”通“磨”,消磨,磨掉)(6)大底圣賢發(fā)憤之所為作也。(“底”通“抵”,大都)(7)思垂空文以自見(“見”通“現(xiàn)”,現(xiàn)露)(8)則仆償前辱之責(“責”通“債”,此處指下獄受宮刑)古今異義(1)意氣勤勤懇懇(意氣:情意。今指:意志和氣概;志趣和性格;由于主觀和偏激而產(chǎn)生的情緒。勤勤懇懇:誠懇,懇切。今指勤勞而踏實)(2)素所自樹立使然(樹立:立身處世。今指建立)(3)念父母,顧妻子(妻子:妻子和兒女,今指男子的配偶)(4)何至自沉溺縲紲之辱哉(沉溺:落人,埋人。今指陷入不良的境地,難以自拔)(5)恨私心有所不盡(私心:自己的心愿。今指為自己打算的.念頭)(6)唯倜儻非常之人

6、稱焉(非常:不一般。今用作程度副詞,相當于“很”、“十分”)(7)下流多謗議(下流:負罪受辱的處境。今指卑鄙齷齪)(8)仆以口語遭遇此禍(口語:言論。今指談話時使用的言語,與“書面語”相對)詞類活用(1)太史公牛馬走司馬遷再拜言(牛馬:名詞作狀語,像牛馬一樣,這里是作者的謙稱)(2)倡優(yōu)畜之(倡優(yōu):名詞作狀語。像樂師優(yōu)伶一樣)(3)太上不辱先(辱: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受辱)(4)何足貴乎(貴:形容詞作動詞。稱道)(5)且勇者不必死節(jié)(死:動詞的為動用法,為而死)(6)韓非囚秦(囚:動詞的被動用法,被囚禁)一詞多義師若望仆不相師(效法,動詞)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老師,名詞)或師焉,或否焉(從

7、師學習,動詞)吾從而師之(名詞活用為動詞,意動用法,以為師)表而文采不表于后也(顯露,動詞)使人先表雍水(設立標記,動詞)厥左丘失明,厥有國語(才,連詞)思厥先祖父(他們的,代詞)乃今少卿乃教以推賢進士(卻,轉(zhuǎn)折連詞)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然,副詞)家祭無忘告乃翁(你的,代詞)臣乃市井鼓刀屠者(是,就是,表判斷的副詞)傾權傾五伯(超過,動詞)對此欲倒東南傾(倒,動詞)文言句式(1)省略句闕然不報,幸勿過(之)(2)被動句蓋西伯拘而演周易(無被動標志的被動句)雖萬被戮,豈有悔哉(以“被”表被動)下流多謗議(無被動標志的被動句)(3)固定結構無乃與仆私心刺謬乎?(“無乃乎”不是嗎?恐怕吧?)五、重點

8、研討司馬遷在遭受人生的奇恥大辱之后,他踽踽獨行,忍受著恥辱的煎熬、世人的白眼,為了那部“藏之名山,傳之后人”的著作,他,背負著歷史的重任,經(jīng)受著靈與肉的考驗,選擇了一條艱辛的道路。他,終于實現(xiàn)了自己的夢想。他于困厄中喊出了超越時代的呼聲“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請你結合自己對于司馬遷的理解,評述一下他的生死觀。司馬遷是為了人生的信念而活著,這使他的生命更為璀璨奪目。生活在現(xiàn)實中的人們大多不愿談及自己的理想,現(xiàn)實世界讓更多的人歸于平庸。選擇平庸抑或崇高往往就在一念之間,人與人的區(qū)別也往往在人生觀選擇的差異之上。在歷史長河中,我們都是渺小的水滴,但為什么有人能夠不朽,而有的人只是匆匆

9、的過客,沒有留下一絲痕跡,這一點值得我們深思。司馬遷為什么要“隱忍茍活”,以“雖萬被戮,豈有悔哉”的決心,發(fā)憤著書?其行為的動機是什么?1繼承父志。司馬遷的父親曾任太史令,他把修史作為自己的神圣使命,可惜壯志未酬而與世長辭。父親臨終授命,讓他完成修史之重任,他想到死去的父親遺命,他要立志繼承父業(yè),于是決定要忍辱負重,頂著極大的壓力和痛楚來完成史記。2司馬遷懂得人生可以創(chuàng)造價值,人只要不死,腳下便有路,盡管他“腐刑”后的軀體是卑微的,然而,他有偉大的思想和滿腹的文才,只要通過奮斗,創(chuàng)造出非凡的人生價值,就可以反卑微為偉大,使生命“重于泰山”。3明圣盛德。司馬遷之所以修史,為的是給西漢以及前的歷史

10、作個總結,頌揚圣君賢臣的德行功績,這是潤色鴻業(yè)自覺舉動。六、片段品讀請你嘗試品析“古者富貴而名磨滅思垂空文以自現(xiàn)”段的內(nèi)容。思考:作者為什么要一口氣列出如此眾多的歷史人物,他的用意是什么?你能從中總結出規(guī)律嗎?“詩可以怨”“憤怒出詩人”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往往是作家痛苦心靈的結晶。飽經(jīng)苦難折磨的作家在痛苦后重生,在烈火中涅磐。因而有了理性的思索,深沉的思考。七、語言評析1句式錯落之美句式參差,長句短句結合,整句與散句搭配,使全文呈現(xiàn)出一種搖曳之美。2情理交融之美司馬遷以一般人對生命的看法襯托出自己的追求。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能擁有一個完整的生命,失去了生命,夢想、成功、希望都無從談起,司馬遷也在為自己

11、求生找出口,這是對生命的尊重,對自己的負責。作為一個有生命尊嚴的知識分子,在命運轉(zhuǎn)折關頭所邁出的堪稱偉大悲壯的步伐,這是何等的英雄氣概一個人踩著自己的影子前進,提著自己的頭發(fā)飛翔!3至情至性之美當言及自己選擇忍受侮辱時說:“仆雖怯懦,欲茍活,亦頗識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縲紲之辱哉!”這里表現(xiàn)了他受辱的痛苦,悲切郁悶之情,溢于言表。4氣勢磅礴之美作者善于用排比、對偶等修辭手法。信中有許多排比句,或兩句、三句為一套,或五句、六句為一套,甚至竟有一連用十句的,如“太上不辱先”以下連用了十個排比句,表達思想一氣貫下,勢如排山倒海,酣暢淋漓,加強了文章的氣勢。5結構嚴密之美全文洋洋灑灑幾千字,但寫得反復

12、曲折,條理十分清楚。作者從任安來信中要他“推賢進士”的話題談起,然后一直圍繞這條中心線索加以陳述,始終不離答書的旨意,或敘述,或議論,或抒情,作者歷敘自己所受的恥辱之深,寫出自己的必死之心,但為了完成史記的著述,決心向圣者先賢學習,忍辱負重,發(fā)憤著書,這才茍活于世,根本無心“推賢進士”,最后一段,重申苦衷,收束全文,文章環(huán)環(huán)相扣,具有極強的說服力?!緢笕伟矔虒W設計范文】報任安書教學設計范文一、新課導入一個踟躕獨行的士子,正在人生的旅途跋涉。不料,飛來橫禍,差點葬送了曠世奇才。屈辱,難言的屈辱將他逼向了生命的死角,然而他不屈,不悔!高昂起男兒的頭顱,倔強地甩開了世人嘲諷的白眼,毅然提起筆來,挑

13、起了華夏史傳的千秋偉業(yè)。“百世奇人懸日月,千秋孤憤訴晨昏”,你那揮筆疾書的身姿已經(jīng)定格成一幅永遠的風景,令后人高山仰止!皇權可以摧殘你的身體,卻無法剝奪你的思想;命途多舛反而激發(fā)你生命的潛能,殘缺的僅僅是身軀,飛翔的卻是你不朽的靈魂!二、知識介紹身殘志堅的史官奇才司馬遷司馬遷,西漢史學家,文學家,有“史圣”之譽。字于長,左馮翊夏陽(今陜西韓城西南)人。他生于史官世家,祖先自周代起就任王室太史,掌管文史星l。父親司馬談在武帝即位后任太史令達三十年之久。元封三年(前108),司馬遷繼承其父司馬談之職,任太史令,掌管天文歷法及皇家圖籍,因而得讀史官所藏圖書。此后司馬遷開始撰寫史記。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

14、陵辯護,獲罪下獄,受腐刑,出獄后繼續(xù)發(fā)憤著書,完成了史記的撰寫。史家之絕唱史記史記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著作。全書130篇,包括本紀12篇,世家30篇,列傳?0篇,書8篇,年表10篇,共526500字。本紀記帝王,世家,述諸侯,列傳敘人臣,書記禮、樂、音律、歷法、天文、封禪、水利、財用。并通過它們之間的相互配合和補充而形成嚴謹完整的體系,完成了新型歷史著作體制“紀傳體”的創(chuàng)造,從而達到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目的。魯迅評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史記原名太史公書,魏晉以后,才改稱史記。三、背景鏈接司馬遷因李陵之禍,被捕下獄,慘遭宮刑。出獄后,任中書令;表

15、面上看,這是宮中的機要職務,實際上卻是以一個宦者的身份在內(nèi)廷侍候,為一般士大夫所鄙視。任安,字少卿,西漢滎陽人。由于衛(wèi)青的薦舉,當了郎中,后遷為益州刺史。征和二年(前91)朝中發(fā)生巫蠱案,江充乘機誣陷戾太子(劉據(jù)),戾太子發(fā)兵誅殺江充等,與丞相(劉屈髦)軍大戰(zhàn)長安,當時任安擔任北軍使者護軍(監(jiān)理京城禁衛(wèi)軍北軍的官),亂中接受戾太子要他發(fā)兵的命令,但按兵未動。戾太子事件平定后,漢武帝認為任安“坐觀成敗”“懷詐,有不忠之心”,論罪腰斬。任安生前曾寫信給司馬遷,希望他“盡推賢進士之義”。直到任安臨刑前,司馬遷才寫了這封著名的回信。在這封信中,司馬遷以無比憤激的心情,敘述了自己蒙受的恥辱,傾吐了他內(nèi)心

16、的痛苦和不滿,說明了自己“隱忍茍活”的原因,表達了他“就極刑而無慍色”,堅持完成史記的決心,同時也反映了他的文學觀和生死觀。四、疏通課文,整體感知通假字(1)被楚受辱(通“棰”。木杖)(2)其次剔毛發(fā)(“剔”通“剃”,剔光)(3)見獄吏則頭槍地(“槍”同“搶”,撞擊)(4)及罪至罔加(“罔”同“網(wǎng)”)(5)古者富貴而名摩滅(“摩”通“磨”,消磨,磨掉)(6)大底圣賢發(fā)憤之所為作也。(“底”通“抵”,大都)(7)思垂空文以自見(“見”通“現(xiàn)”,現(xiàn)露)(8)則仆償前辱之責(“責”通“債”,此處指下獄受宮刑)古今異義(1)意氣勤勤懇懇(意氣:情意。今指:意志和氣概;志趣和性格;由于主觀和偏激而產(chǎn)生的

17、情緒。勤勤懇懇:誠懇,懇切。今指勤勞而踏實)(2)素所自樹立使然(樹立:立身處世。今指建立)(3)念父母,顧妻子(妻子:妻子和兒女,今指男子的配偶)(4)何至自沉溺縲紲之辱哉(沉溺:落人,埋人。今指陷入不良的境地,難以自拔)(5)恨私心有所不盡(私心:自己的心愿。今指為自己打算的.念頭)(6)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非常:不一般。今用作程度副詞,相當于“很”、“十分”)(7)下流多謗議(下流:負罪受辱的處境。今指卑鄙齷齪)(8)仆以口語遭遇此禍(口語:言論。今指談話時使用的言語,與“書面語”相對)詞類活用(1)太史公牛馬走司馬遷再拜言(牛馬:名詞作狀語,像牛馬一樣,這里是作者的謙稱)(2)倡優(yōu)畜之

18、(倡優(yōu):名詞作狀語。像樂師優(yōu)伶一樣)(3)太上不辱先(辱: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受辱)(4)何足貴乎(貴:形容詞作動詞。稱道)(5)且勇者不必死節(jié)(死:動詞的為動用法,為而死)(6)韓非囚秦(囚:動詞的被動用法,被囚禁)一詞多義師若望仆不相師(效法,動詞)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老師,名詞)或師焉,或否焉(從師學習,動詞)吾從而師之(名詞活用為動詞,意動用法,以為師)表而文采不表于后也(顯露,動詞)使人先表雍水(設立標記,動詞)厥左丘失明,厥有國語(才,連詞)思厥先祖父(他們的,代詞)乃今少卿乃教以推賢進士(卻,轉(zhuǎn)折連詞)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然,副詞)家祭無忘告乃翁(你的,代詞)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19、(是,就是,表判斷的副詞)傾權傾五伯(超過,動詞)對此欲倒東南傾(倒,動詞)文言句式(1)省略句闕然不報,幸勿過(之)(2)被動句蓋西伯拘而演周易(無被動標志的被動句)雖萬被戮,豈有悔哉(以“被”表被動)下流多謗議(無被動標志的被動句)(3)固定結構無乃與仆私心刺謬乎?(“無乃乎”不是嗎?恐怕吧?)五、重點研討司馬遷在遭受人生的奇恥大辱之后,他踽踽獨行,忍受著恥辱的煎熬、世人的白眼,為了那部“藏之名山,傳之后人”的著作,他,背負著歷史的重任,經(jīng)受著靈與肉的考驗,選擇了一條艱辛的道路。他,終于實現(xiàn)了自己的夢想。他于困厄中喊出了超越時代的呼聲“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請你結合自己對于

20、司馬遷的理解,評述一下他的生死觀。司馬遷是為了人生的信念而活著,這使他的生命更為璀璨奪目。生活在現(xiàn)實中的人們大多不愿談及自己的理想,現(xiàn)實世界讓更多的人歸于平庸。選擇平庸抑或崇高往往就在一念之間,人與人的區(qū)別也往往在人生觀選擇的差異之上。在歷史長河中,我們都是渺小的水滴,但為什么有人能夠不朽,而有的人只是匆匆的過客,沒有留下一絲痕跡,這一點值得我們深思。司馬遷為什么要“隱忍茍活”,以“雖萬被戮,豈有悔哉”的決心,發(fā)憤著書?其行為的動機是什么?1繼承父志。司馬遷的父親曾任太史令,他把修史作為自己的神圣使命,可惜壯志未酬而與世長辭。父親臨終授命,讓他完成修史之重任,他想到死去的父親遺命,他要立志繼承父業(yè),于是決定要忍辱負重,頂著極大的壓力和痛楚來完成史記。2司馬遷懂得人生可以創(chuàng)造價值,人只要不死,腳下便有路,盡管他“腐刑”后的軀體是卑微的,然而,他有偉大的思想和滿腹的文才,只要通過奮斗,創(chuàng)造出非凡的人生價值,就可以反卑微為偉大,使生命“重于泰山”。3明圣盛德。司馬遷之所以修史,為的是給西漢以及前的歷史作個總結,頌揚圣君賢臣的德行功績,這是潤色鴻業(yè)自覺舉動。六、片段品讀請你嘗試品析“古者富貴而名磨滅思垂空文以自現(xiàn)”段的內(nèi)容。思考:作者為什么要一口氣列出如此眾多的歷史人物,他的用意是什么?你能從中總結出規(guī)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