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lj8共生真菌1_第1頁
xlj8共生真菌1_第2頁
xlj8共生真菌1_第3頁
xlj8共生真菌1_第4頁
xlj8共生真菌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共生真菌共生真菌共生真菌第一節(jié)第一節(jié) 地衣地衣1 1 地衣的生物學特性地衣的生物學特性 2 2 地衣共生體相互作用地衣共生體相互作用3 3 地衣的分類地衣的分類 真菌共生現(xiàn)象:一些真菌與其他活的有機體形成互利互惠的合作關系。 地衣地衣:真菌與藻類共生形成的生物體第一節(jié)第一節(jié) 地衣地衣真菌和藻類之間結合而發(fā)展成不同于兩個合作者的形態(tài)學類型,這種結合體稱為地衣地衣。地衣可通過無性繁殖無性繁殖而保存下來。地衣能夠在大多數(shù)植物不能忍受的惡劣環(huán)境下生存大多數(shù)植物不能忍受的惡劣環(huán)境下生存。它們分布極其廣泛分布極其廣泛從南北極到赤道。地衣對大氣污染十分敏感。對大氣污染十分敏感。一、地衣體的組成和營養(yǎng)關系一、

2、地衣體的組成和營養(yǎng)關系 Component: one fungi to one alga or one to two but few多數(shù)為多數(shù)為1真菌真菌1藻類藻類, 少數(shù)為1種真菌2種藻類共生 The fungal component is commonly an ascomycete, but several basidiomycete lichens are known. imperfect fungi are few(多為子囊菌多為子囊菌,少數(shù)為擔子菌,極少數(shù)為半知菌) The fungal hyphae provides most of the lichens mass and gi

3、ves it its overall shape and structure.(真菌為地衣真菌為地衣的主要成分的主要成分,決定地衣的形狀) The algal component usually occupies an inner layer below the lichen surface.(藻位于地衣的內層) 藻類種類:原核藻類的藍藻念珠藻;真核藻類的綠藻共球藻、橘色藻 營養(yǎng)關系:互惠共生互惠共生 真菌包圍藻類細胞,并決定地衣體的形態(tài)二、地衣的形態(tài)結構1、異層型基本地衣結構分為三層:皮層,藻層、髓層皮層:上皮層和下皮層(擬薄壁組織和色素)藻層:參與地衣共生的藻細胞髓層:下皮層和藻層之間三、

4、地衣營養(yǎng)體的結構殼狀地衣葉狀地衣枝狀地衣 殼狀殼狀:緊貼在巖石、樹皮和土表等基質上,無下皮層結構,菌絲直接伸入基質,很難剝離;占全部地衣的80%,在巖石表面呈現(xiàn)不同色彩。 葉狀:下面有菌絲束形成的假根或臍,將地衣固著在基質上,易采下。 枝狀:樹枝狀或須根狀,直立或下垂。三、地衣的營養(yǎng)體結構三、地衣的營養(yǎng)體結構六、地衣的繁殖六、地衣的繁殖 營養(yǎng)繁殖營養(yǎng)繁殖:菌、藻共同進行;地衣體部分斷離,產(chǎn)生粉芽、裂芽等。 無性生殖無性生殖:菌、藻分別進行;菌類多產(chǎn)生分生孢子。 有性生殖有性生殖:僅真菌進行;產(chǎn)生子囊孢子、擔孢子等。前地衣階段、初生地衣階段七、地衣的分布七、地衣的分布 分布很廣,裸露的巖石表面、樹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