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焦與調焦的相關資料_第1頁
變焦與調焦的相關資料_第2頁
變焦與調焦的相關資料_第3頁
變焦與調焦的相關資料_第4頁
變焦與調焦的相關資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理想凸透鏡成像公式:1/u + 1/v = 1/f,其中u是物距,v是像距,f是焦距。 “變焦(Zoom)”是指改變焦距f。只有變焦鏡頭的焦距才能被改變,定焦鏡頭的焦距是固定的。 “調焦(Focus)”或“對焦”是指改變像距v,也就是改變鏡頭光心到底片平面的距離。除了一些低檔傻瓜機鏡頭沒有調焦機構,不能改變像距外,所有鏡頭,無論定焦變焦,都可以改變像距。 “焦點對在xxx上面(Focus on xxx)”這個習慣說法,是指通過“調焦”,即改變像距v,使之與景物xxx到鏡頭的距離u、鏡頭焦距f,滿足成像公式 1/u + 1/v = 1/f,也就是景物xxx能在底片上清晰成像。變焦是改變鏡頭的焦距

2、即改變鏡頭的視角,其原理是在鏡頭的鏡片中加一族活動透鏡;對焦是調整像的虛實,即改變透鏡和成像面的距離,達到使影象清晰目的。因而,變焦與對焦意義完全不同。一、調焦原理實際照相時,被照物體與照相機的相對距離,每次總是有變化的。由高斯公式1/l'-1/l=1/f'可知,對于不同的照相距離l,其照相光學系統(tǒng)的象距l(xiāng)'也將隨著變化。為了使不同距離的被攝物體能夠正確地成象在焦平面(即膠片平面)上以得到清晰的影像,必須隨時調整鏡頭與膠片平面之間的距離l'來適應物距l(xiāng)的變化。鏡頭的這種調整過程就稱為調焦。為了正確地進行調焦,一般在調焦前還要測定出被攝物體到膠片平面之間的距離,這

3、個過程便稱為測距。二、照相機鏡頭的調焦方式照相機鏡頭的調焦通常采用下述三種方式來進行:(1)改變象距的調焦方式照相機鏡頭對無窮遠物體對焦時,它成象在鏡頭的焦平面上,即l'=f'。當攝影距離縮短成有限距離時,如7m,3m,(指被攝體到照相機膠平面之間的距離),象距l(xiāng)'都會拉長。實際上135照相機的膠片位置是相對不變的,因此只能將整個鏡頭向前伸出有限距離x',此增大量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象點正確地落實在膠片平面上,以保持象面的清晰度。這種保持鏡頭焦距不變而改變象距的調焦方式又稱整組調焦。此增大量x'稱調焦量。這種調焦方式在使用時,只需轉動鏡頭上的調焦環(huán),調焦環(huán)上

4、刻有與調焦量對應的底片與被攝景物之間的距離標尺,調焦環(huán)帶動鏡筒上的多頭螺紋,讓鏡頭產生軸向移動,使鏡頭的焦點落實在膠片平面上。由于是整組移動鏡頭,鏡片之間的相對位置固定不變,因此能始終保持鏡頭的成象質量處于最佳狀態(tài)。(2)改變焦距的調焦方式這種調焦方式是通過移動鏡頭中某組鏡片的軸向位置,從而稍微變動了鏡頭的焦距,以使物距變化時能保持象距不變。前組調焦是最常采用的調焦方法之一。可以前組單片調焦,也可以前組一齊移動調焦。此外還有采用中組或后組的調焦形式。這種調焦方式的優(yōu)點是調焦時整個鏡頭可保持不動,調焦量小,調焦機構也較簡單。變焦鏡頭由于鏡片多,體積大,整組移動有困難,往往多采用這種方式調焦。(3

5、)固定焦點方式目前市場上供應的簡易型照相機的鏡頭位置大多是固定不變的。即不管物距多少,照相機的鏡頭與膠片之間的距離始終固定不動,這種調焦方法稱為固定焦點法。盡管這樣,由于限制了彌散圓的大小,照相機的拍攝質量也還是有一定保證,實際上此類照相機是利用“景深”調焦,又稱超焦距法。三、照相機的調焦方法無論采用何種調焦方式,我們都必須使被攝體的物距l(xiāng)和象距l(xiāng)'滿足高斯公式,只有這樣才能在膠片平面上獲得清晰的象。通常用下述方法來獲得正確的調焦。1、測距法這種方法是首先測出被攝體至膠片平面之間的距離,根據調焦方式確定此時的調焦量,然后再使整個鏡頭或前組作相應的轉動,以使在膠片平面上獲得清晰的影像。根

6、據測距方式的不同又可分為估測法和三角測量法:(1)估測法就是攝影者根據目測或步量的形式,首先確定攝影距離,并據此來轉動或調節(jié)鏡頭上的調焦環(huán),使其距離刻度或遠景、中景、近景標記與鏡頭上的基準標記對準。這種調焦方法用在鏡頭焦距較短。相對孔徑較小的照相機上,可獲得足夠清晰的照片。(2)三角測量法就是利用數(shù)學中的三角關系來進行測距、調焦。主要應用于帶測距器的照相機中,這種照相機的測距和調焦是聯(lián)動的,只要使取景器中的雙象重合,測距和調焦即告完成。這種方法可以使鏡頭得到準確的調焦,從而保證底片上影像的清晰度。此方法常用在帶有逆伽利略式取景器的照相機上。(3)視差由于旁軸取景器的取景光軸位于攝影鏡頭光軸的旁

7、側,故視界范圍有所偏移,因此有視差存在。設取景器光軸與攝影鏡頭光軸相距為v。當對物距l(xiāng)的物平面攝影時,在膠片上的成象范圍為 TT',而取景范圍卻是SS'。此時取景光軸上的點P通過攝影鏡頭成象,其象點不在膠片中心O,而是偏離一個距離,稱為視差量。由相似三角形關系,有/v=l'/l, =l'v/l。又由幾何光學可知,1/l+1/l'=1/f'。于是可有=vf'/(l-f')式中,v與f'為結構常數(shù),因此視差量隨物距l(xiāng)而變化。l越大,視差就越小。當對無限遠處調焦時,l-> ,由視差->0。2、聚焦檢測法這種方法是通過

8、人眼觀察象面或對焦板上的影像是否清晰來判斷聚焦是否合適的方法。它又分為對比法和裂像法。(1)對比法當我們觀察一個景物的輪廓時,影像輪廓邊緣越清晰,則它的亮度梯度就越大,或者說景物邊緣處與它的背景之間的對比度就越大。反之,離焦的象,它的輪廓邊緣就模糊不清,亮度梯度或對比度就下降。如毛玻璃對焦板就是采用這種方法。(2)裂像法在對焦板位置上放置裂像光楔或微棱鏡,當焦點正好位于裂像光楔的交點上或微棱鏡的頂點上的時候,我們看到的只是一個清晰的象點;當焦點偏離上述位置時,通過裂像光楔看到的是兩個分開的象,而通過微棱鏡看到的則是許許多多分開的象,造成一種影像模糊的感覺。用裂像光楔和微棱鏡對焦板對焦就是根據這

9、個原理進行的。因為對焦平面與膠片平面完全共軛,人們只需通過眼睛來觀察相當于膠片成象平面的對焦屏。只要對焦屏上的裂像重合和微棱區(qū)影像是清晰的,則膠片平面上的象必然清晰;反之亦然。對焦屏可以做成不同的結構形式,如毛玻璃表面狀、微圓錐面狀、微棱鏡狀、帶裂像光楔的、帶環(huán)帶透鏡的,等等。聚焦檢測的調焦方法主要應用于單鏡頭反光照相機上。變焦距鏡頭最佳像面位移的調整通過移動變倍組和補償組,在保證所要求的變焦倍率的同時,考慮高級像差對最佳像面的影響,調整各組之間的間隔,使之盡量符合各焦距最佳像面的位移變化(即齊焦),最終達到在各種焦距位置時對高斯像面的嚴格一致。光學變焦倍數(shù)是變焦距鏡頭的重要參數(shù)之一,其倍數(shù)是

10、用該變焦鏡頭的長焦焦距長度和短焦焦距長度度的比值來表示的。變焦倍數(shù)越大,取景范圍的變化就越大,能拍攝的景物也就越遠。如果光學變焦倍數(shù)很大,可以在不改變拍攝距離的情況下以拍到人物的遠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寫等畫面。用到影視攝影上,還可得到連續(xù)變焦效果的畫面,這就是我們在屏幕上經??吹降淖兘雇评R頭畫面。數(shù)碼相機的光學變焦,是和數(shù)字變焦相對而言,比如佳能A710ls數(shù)碼相機,是6倍的光學變焦鏡頭,廣角(短焦)是5.8mm,窄角(長焦)是34.8mm,二數(shù)之比是6,故是6倍光學變焦鏡頭。變焦系統(tǒng)是利用系統(tǒng)中若干透鏡組的移動,使系統(tǒng)的焦距在一定范圍內可以以不同的速度進行連續(xù)改變的系統(tǒng)。由于系統(tǒng)焦距的

11、改變,必然伴隨物像之間的倍率發(fā)生變化,所以變焦系統(tǒng)也稱為變倍系統(tǒng)。多數(shù)變倍系統(tǒng)除了要求改變物像之間的倍率之外,還必須要求保持像面位置不變,即物像之間的共軛距不變。對于單個透鏡組而言,要它只改變倍率而不改變共軛距是不可能的,但是仍有兩個特殊的位置能夠滿足這個要求,即所謂的物像交換位置。在變焦系統(tǒng)中主要造成變倍作用的透鏡組稱為變倍組,它們大多工作在-1倍的位置附近,稱為變焦系統(tǒng)設計中的物像交換原則。但要使變倍組在整個變倍過程中保持像面位置不變,必須另外增加一個可移動的透鏡組,以補償像面位置的移動,這樣的透鏡組稱為補償組。此外,由于物像平面是由變焦系統(tǒng)的實際使用要求所決定,一般不可能符合變倍組要求的

12、物像交換原則,因此必須使用一個透鏡組把指定的物平面成像到變倍組要求的物平面位置上,這樣的透鏡組稱為變焦系統(tǒng)的前固定組。同樣地,如果變倍組所成的像不符合系統(tǒng)的使用要求,也必須用另一個透鏡組將它成像到指定的像平面位置,這樣的透鏡組稱為后固定組。大部分的變焦系統(tǒng)均由前固定組、變倍組、補償組和后固定組4個透鏡組構成,有些系統(tǒng)根據不同的情況可能會省去這四個透鏡組中的1個或2個。變焦距鏡頭及其原理      攝像機的鏡頭可劃分為標準鏡頭、長焦距鏡頭和廣角鏡頭。以16毫米的攝影機為例,其標準鏡頭的焦距是25毫米,之所以將此焦確定為標準鏡頭的焦距,其主要原因是

13、這一焦距和人眼正常的水平視角(24度)相似。在使用標準鏡頭拍攝時,被攝對象的空間和透視關系與攝像者在尋像器中所見到的相同。焦距50毫米以上稱為長焦距鏡頭,16毫米以下的稱為廣角鏡頭。攝像機劃分鏡頭的標準基本與16毫米攝影機相同。但是,目前我國的電視攝像機大多只采用一個變焦距鏡頭,即一個透鏡系統(tǒng)能實現(xiàn)從“廣角鏡頭”到“標準鏡頭”以至“長焦距鏡頭”的連續(xù)轉換,從而給攝像的操作帶來了極大的方便。      變焦距鏡頭的主要特點之一是:在一定范圍內變焦以改變焦距,而成像面位置仍保持不變。       變

14、焦鏡頭由許多單透鏡組成。最簡單的是由兩個凸透鏡組成的組合鏡?,F(xiàn)設定兩個透鏡之間的距離為L,通過實踐可以得知,只要改變兩個凸透鏡之間的距離L的長短,就能使組合透鏡的焦距發(fā)生變化。這是變焦距鏡頭的最基本原理。但是,上述組合透鏡的缺點是,當改變了L的距離后,不僅使焦距發(fā)生了變化,而且成像面的位置也會有所改變。為了使成像面的位置不變,還必須再增加幾組透鏡,并有規(guī)律地共同移動。因此,攝像機中的變焦距鏡頭至少要有三組組合透鏡,即調焦組、變焦組和像面補償組。如果因為像距太長,成像面亮度不適中,需要縮短像距時,還要再增加一組組合透鏡,這組透鏡叫物鏡組。     

15、0; 變焦距鏡頭在變焦時,視角也發(fā)生了改變,但焦點位置與光圈開度不變。通常所說的鏡頭的變焦倍數(shù),是指變焦距鏡頭的最長焦距與最短焦距之比。目前,在一些普及型的攝像機中,其變焦距鏡頭的變焦范圍大體上是從1090(mm),故其倍數(shù)約為68倍。一些廣播級攝像機變焦距鏡頭的倍數(shù)約為1415倍。另外,有些機器上還裝有一個變焦倍率器,使鏡頭焦距可以在最長焦距的基礎上增加一倍,從而延伸了鏡頭的長焦范圍。但是,這種變倍裝置會影響圖像的質量,使用時要格外謹慎。       在實際拍攝時,當把變焦距鏡頭從廣角端漸漸地變?yōu)殚L焦端時,其畫面的視覺效果好像是攝像機離這一景

16、物越來越近,這種效果便是所謂的“推鏡頭”。相反的變化效果便是“拉鏡頭”。      變焦距鏡頭的操作有一定的難度,初學者會更為明顯地感到困難,這是因為影響聚焦清晰的因素如鏡頭焦距、光圈、景深以及主體離攝像機的距離等可能同時都在變化。為了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初學者可以在拍攝中把握這樣一點,即先用變焦距鏡頭最長的焦距對準被攝對象聚焦,然后再恢復到拍攝時所需要的焦距上,這樣就能保證被攝對象的清晰。光學變焦光學變焦(Optical Zoom)依靠光學鏡頭結構來實現(xiàn)變焦。也就是通過鏡片移動來放大與縮小需要拍攝的景物,光學變焦倍數(shù)越大,能拍攝的景物就越遠。

17、焦距與視角的關系焦距與視角的關系光學變焦與數(shù)碼變焦:    光學變焦是通過鏡頭、物體和焦點三方的位置發(fā)生變化而產生的。當成像面在水平方向運動的時候,如下圖,視覺和焦距就會發(fā)生變化,更遠的景物變得更清晰,讓人感覺像物體遞進的感覺。顯而易見,要改變視角必然有兩種辦法:一種是改變鏡頭的焦距。即光學變焦。通過改變變焦鏡頭中的各鏡片的相對位置來改變鏡頭的焦距。另一種就是改變成像面的大小,即成像面的對角線長短。即數(shù)碼變焦。實際上數(shù)碼變焦并沒有改變鏡頭的焦距,只是通過改變成像面對角線的角度來改變視角,從而產生了“相當于”鏡頭焦距變化的效果。光學變焦不會損失圖片的質量 

18、   所以我們看到,一些鏡頭越長的數(shù)碼相機,內部的鏡片和感光器移動空間更大,所以變焦倍數(shù)也更大。如今的數(shù)碼相機的光學變焦倍數(shù)大多在2倍5倍之間,即可把10米以外的物體拉近至5-3米近;也有一些數(shù)碼相機擁有10倍的光學變焦效果。家用攝錄機的光學變焦倍數(shù)在10倍22倍,能比較清楚的拍到70米外的東西。使用增倍鏡能夠增大攝錄機的光學變焦倍數(shù)。如果光學變焦倍數(shù)不夠,我們可以在鏡頭前加一增倍鏡,其計算方法是這樣的,一個2倍的增距鏡,套在一個原來有4倍光學變焦的數(shù)碼相機上,那么這臺數(shù)碼相機的光學變焦倍數(shù)由原來的1倍、2倍、3倍、4倍變?yōu)?倍、4倍、6倍和8倍,即以增距鏡的倍數(shù)和光學變焦

19、倍數(shù)相乘所得。如果C代表可允許的最大模糊圈,那么D就表示焦深可延伸的幅度當對清晰度要求較低時,這就意味著可允許較大的模糊圈,這時,焦深就增大了當光圈縮小時,模糊圈縮小,焦深增大當攝距接近或使用長焦距鏡頭時,焦深也增大焦深的實用價值:當相機鏡頭或放大鏡聚焦時,應開足光圈,這樣既增加了影像的亮度,又減小了焦深,有助于準確聚焦.使用放大鏡觀察焦屏上的影像,也有助于準確聚焦,因為這時放大了模糊圈的效果。對135相機或者畫幅更小的相機來說,準確聚焦就顯得極為重要.因為小型相機可允許的模糊較很小,鏡頭焦距相對來說又短,因而焦深較小.對于高質量的小型相機來說,當聚焦到無窮大時,鏡頭相對于焦平面的位置也就要求

20、高度精確。大畫幅相機相對來說具有較大的焦深。所以,在大幅的技術相機上,可以實施鏡頭板或膠片暗盒的上下或左右轉動的功能,用于控制透視效果,校正匯聚線.如大畫幅相機近距離聚焦時,相機的焦平面既然有所傾斜,也不會明顯影響成像的清晰度。焦深與景深的不同:焦深是針對影像的焦平面可允許移動的距離而言;景深則是針對被攝體被攝錄后,能被記錄得較為清晰的范圍而言。當攝距縮短時,景深減小,焦深則是增加(當物體與影像距鏡頭同樣距離時,即產生了1:1的影像時,焦深與景深是相等的)。當景物的成像比例增大時,如使用長焦鏡頭,縮短攝距等,景深減小,焦深增加。當景物的成像比例減小時,如使用短焦鏡頭,拉大攝距等,景深增加焦深減

21、小。當光圈縮小時,景深和焦深都增大;反之,當光圈增大時,景深和焦深都減小。當降低對影像的清晰度時,景深與焦深都增大;反之,當提高對影像清晰度要求時,景深與焦深都減小。焦深在很大程度上與相機的制造相關;景深在很大的程度上與被攝體的再現(xiàn)有關。景深和焦深的區(qū)別?根據透鏡成象原理,焦點只有一個,唯有調焦,目標才能在感光片上結成清晰的象。在調焦時,目標前后會出現(xiàn)一個清晰區(qū)景深,數(shù)值孔徑越大,景深越小。焦深為焦點深度的簡稱,在使用顯微鏡時,當焦點對準一物體點時,不僅位于該點平面上的各點都能看清楚,而且在此平面上下一定厚度內,也能看的清楚,這個清晰部分的厚度就是焦深,數(shù)值孔徑越大,焦深越小。消色差,半復消色

22、差和復消色差的區(qū)別:消色差或平場消色差物鏡至少能校正軸上點的位置色差(紅、藍兩色)、球差(黃綠光)、正弦差以及消除近軸點慧差。但在綠光和白光下顯微照相時能獲得好的鏡象效果(但不是最佳效果)。半復消色差或平場半復消色差物鏡能校正紅、藍兩色光的球差和色差。在成象質量上,遠好于消色差物鏡。在彩色顯微照相時選用半復消色差物鏡,從成象質量和經濟上都是最佳選擇。復消色差、平場復消色差物鏡,不僅能校正紅、綠、藍三色光的色差,而且在同一焦點平面上造象,達到消除“剩余色差”(又稱二級色譜)的效果,同時能校正紅、藍兩色光的球差。它擁有更大的數(shù)值孔徑,這樣分辨率高,象質好,有更高的有效放大率。復校色差物鏡性能很高,

23、適用于高級研究鏡檢和顯微照相。它的景深要比其他物鏡小,所以它比其它種類物鏡要昂貴。景深的含義從攝影光學的理論上來說,當攝影鏡頭對焦于被攝體的某一點上,只有這一點的物體才能在感光膠片上結成清晰的影像。然而在實際生活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在對焦點的前后一定范圍內的被攝體,也能在照片上結成較為清晰的影像,這種在對焦點前后景物較為清晰的范圍,即為景深。從對焦點至攝影鏡頭前的最近清晰點為前景深,從對焦點至后面的最遠清晰點為后景深,前后景深之和為全景深。前景深的清晣范圍小于后景深,約為全景深的1/3。影響景深的因素及其規(guī)律1.光圈、攝距與焦距對景深的影響 光圈與景深成反比。光圈大,景深?。还馊π?,景深大。即f系數(shù)

24、大,景深也大;f系數(shù)小,景深也小。攝距與景深成正比。攝距遠,景深大;攝距近,景深小。 鏡頭焦距與景深成反比。鏡頭焦距長,景深??;鏡頭焦距短,景深大。2.運用景深的三條要點               (1) 除了光圈、攝距、焦距影響景深大小外,對底片上摸糊圈大小的要求,對景深大小也密切相關。影像允許的模糊圈直徑取決于影像放大倍率、觀看者的視力和觀看距離三個因素。對于同一張膠片,若將影像進行高倍放大,并從近處觀看,那么,膠片上可允許的模糊圈直徑就變小,相對地,景深也變小;相反,

25、若膠片上影像不作高倍放大或觀看距離較遠,膠片上可允許的模糊圈直徑就變大,景深也顯得較大。       (2)光圈、攝距、鏡頭焦距以及可允許模糊圈大小對景深影響的規(guī)律,均是相對而言的,即這四個因素在其中三個因素相同時,另一因素對景深大小的影響規(guī)律成立。否則,這些“規(guī)律”就不一定成立。        (3)如果攝距超出了超焦點距離,攝距與景深成正比的規(guī)律不成立。在這種情況下,攝距越遠,景深越小,與原規(guī)律相反。(參見超焦距) 最小景深與最大景深對景深的控制是攝影的主要技術之一,運用

26、這種控制,我們可以使主體突出,讓不需要的物體虛糊而被隱去;我們也可以使所有的被攝體在畫面上都清晰展現(xiàn),表現(xiàn)它們的每一處細節(jié)。掌握最小景深與最大景深的獲取是最有意義的,因為,只要掌握最小景深與最大景深的獲取方法,對其它大小景深的控制自然會迎刃而解。1.   獲取最小景深            采用小景深拍攝的畫面,往往只有被聚焦的拍攝主體是清晰的,畫面中的其它部分,如前景或背景都呈模糊狀,而這些虛幻、柔和的模糊部分卻更加襯托了拍攝主體的清晰和醒目。小景深拍攝法是一種很有力的突出

27、主體的拍攝方法,在人像、靜物、花卉及一些特寫畫面的拍攝中經常采用此法。 根據景深與光圈、攝距及鏡頭焦距的內在關系,獲取最小景深的方法為:最大光圈+盡可能小的攝距+長焦鏡頭       在獲取最小景深的三種方法中,采用最大光圈是既簡便又效果很好的方法,它不會引起被攝體變形和空間透視失真的效應。適當?shù)乜s小攝距,可以使景深變小,但過分地縮小攝距,則會引起被攝主體形變失真。而采用長焦鏡頭來獲取小景深,同時會帶來空間透視壓縮的效應,而且鏡頭的焦距越長,空間透視壓縮的程度越大。當然,在不考慮空間透視因素時,采用長焦鏡頭來獲取小景深仍不失為好辦法。

28、    采用最大光圈獲取最小景深時,需要同時調節(jié)快門速度,以與最大光圈配合獲得合適的曝光量。但照相機的快門速度是有上限的,當快門速度無法再提高,或會引起曝光互易律失效時,則要采用低感光度膠片或中灰濾光鏡(ND濾光鏡)來解決。      2.獲取最大景深            采用大景深方法拍攝的畫面,其清晰度的范圍非常大,往往從很近到無限遠都清晰。這種大范圍的清晰度對拍攝環(huán)境的描繪,被攝主體在環(huán)境中的位置的交代以及景物透視關系

29、的反映都很有利。在風光、商業(yè)和建筑等攝影領域經常采用大景深法拍攝       獲取大景深較簡便的方法是采用小光圈,但隨著光圈的縮小,曝光量也將明顯減少,為了保持合適的曝光量,必須增加曝光時間,也就是將快門速度放慢,但當快門速度放慢至1/30秒以下,容易造成照相機的晃動而影響影像的清晰度,此時可選用高感光度膠片或三腳架來解決。當快門速度慢于1秒時,應注意曝光互易律失效問題,這時要對曝光及色彩進行補償。此外,當光圈收縮至最小時,還有可能使鏡頭產生繞射現(xiàn)象,對成像質量有一定影響,因此,在景深效果允許的情況下,可將光圈從最小光圈開大12級以保

30、證成像的質量。        獲取最大景深的另一種方法是采用短焦距鏡頭進行拍攝,但要注意畫面的畸變。我們知道在同樣的拍攝狀況下,雖然短焦鏡頭較標準鏡頭和長焦鏡頭能產生較大的景深,但短焦鏡頭會給拍攝畫面造成畸變,并且還會改變畫面中的遠近透視關系,它使近處的物體顯得更大,而遠處的物體變得更小。鏡頭的焦距越短,這種畸變和改變透視的現(xiàn)象就越嚴重。       增加攝距雖然也能增大景深,但是成像也相應減小了。因此,在不影響構圖效果的前提下,“最小光圈+短焦鏡頭+超焦距聚焦”(

31、詳見第四節(jié))能獲取最大景深效果。 景深表與景深計算公式1.  相機上的景深表      大部分相機上都有簡易的景深表可供查看景深范圍。相機上景深表的位置有的在鏡頭筒上、位于鏡頭上光圈刻度與距離刻度之間,采用對稱的光圈系數(shù)如“16、11、88、11、16”指出每一光圈在某種攝距時的景深,如用f16拍攝,這種景深表上兩個對稱的f16標記所指向的距離刻度,一個是指景深的遠界限,另一個指景深的近界限。相機上的景深表有的位于相機的聚焦鈕上,通常采用一組“U”字型線條,用“U”字的兩端在距離刻度上指出景深范圍。    

32、0; 相機上的景深表只能作為了解景深范圍的一種參考,因為它並不是非常的精確。對要求高清晰度影像、或要高倍率放大時就應該比實際使用的光圈大一二檔來掌握景深范圍。如拍攝時用f11,就按f8或5.6的景深掌握,反過來,當你需要相機上f11所指的景深范圍時,就用f16或f22拍攝。這樣才能在高倍率放大照片上達到預期的景深效果。     2.景深計算公式         景深計算公式如下:   景深的近界限=H×D/H+D-F     景深的遠界限=H&#

33、215;D/H-D-F    H=超焦點距離    D=聚焦距離      F=鏡頭焦距例      如要計算50mm焦距的鏡頭,聚焦于4米處,光圈為f8時的景深范圍,同時我們可知道f8的超焦點距離是6.25米(模糊圈標準為0.05mm),代入前面公式:景深近界限=6.25×4/6.25+4-0.05=2.45(米)景深遠界限=6.25×4/6.25-4-0.05=11.36(米)它的景深范圍應該是2.45米11.36米  模糊圈的含義

34、一幅畫面上的影像看上去清晰或不清晰的直觀原因,在于眼睛對畫面上各部細節(jié)的分辨能力,能分辨則清晰;不能完全分辨則不大清晣;完全不能分辨則虛糊。      影像是由無數(shù)明暗不同的光點組成的,構成影像的光點越小,影像清晰度也就越高。鏡頭聚焦于被攝景物的某一點,該點在膠片上便產生焦點,焦點是構成影像的最小光點。這種最小光點實際上是一種極小的小圓圈,可測量其直徑。相對焦點影像的最小光點而言,其余的影像光點都比它大。離開聚焦點距離越大的景物(包括離鏡頭比聚焦點更遠或更近),在膠片上結成的圓圈(光點)也越大。     在一定范圍

35、內,聚焦點前后景物在膠片上結像的圓圈(光點)盡管在增大,但在視覺效果上仍能產生較為清晰的影像。當這種抅成影像的圓圈(光點)增大到一定程度,便開始構成不清晣的影像了,構成影像的這種圓圈越大,影像也就越虛糊。     在攝影上,把那種能在視覺效果上產生較為清晰影像的最大圓圈稱為“模糊圈”。構成影像的圓圈大于模糊圈時就產生虛糊的影像;反之,構成影像的圓圈只要小于模糊圈,就能產生清晰或較為清晰的影像。(景深的范圍模糊圓)模糊圓圈的實用要點模糊圈的最大直徑的允許值取決于觀看者的視力和觀看照片的距離及對底片要求放大尺寸大小有關。    

36、 實驗證明,視力正常者在光線充足的條件下,距照片25厘米觀看時,對于模糊圈直徑為0.25mm的影像仍能有較為清晰的感覺;而對模糊圓圈直徑大于0.25mm的影像,看上去就不清晰甚至虛糊了。因此,底片上影像所能允許模糊圈的最大直徑,可以用公式“最大模糊圈直徑=0.25mm/放大倍率”計算。例如,用24mm×36mm的底片要放大8英寸×10英寸照片,放大倍率約為8倍,那么拫據上述公式0.25÷80.031mm,這0.031mm就是135底片放大8倍,即放成8英寸×10英寸照片時,底片上影像所能允許模糊圈的最大直徑。 根據模糊圈的含意和實用要點,我們就不難理解為

37、什么同一底片當高倍率放大時,影像清晰度會下降。焦深的含義焦深是指在保持影像原有景深不變的前提下,焦點沿著鏡頭光軸所允許移動的距離。我們知道拍照時要對焦點進行聚焦,當我們用手動聚焦對準某焦點聚焦完畢后,在這基礎上,輕輕地左右轉動聚焦圈,有時會發(fā)現(xiàn)在一定的范圍內焦點還是清晰的,當超過了一定的范圍后,焦點清晰度就下降了,這個范圍就是我們所說的焦深。當焦深很小時,這樣的范圍在我們實際拍攝中就感覺不到了。影響焦深的因素與規(guī)律1. 光圈、攝距與焦距對焦深的影響光圈與焦深成反比。     光圈小,焦深大;光圈大,焦深小。 攝距與焦深成反比。攝距近,焦深大;攝距遠,焦深

38、小。 鏡頭焦距與焦深成正比。鏡頭焦距長,焦深大;鏡頭焦距短,焦深小。2. 運用焦深的兩條要點    除了光圈、攝距、焦距影響焦深大小以外,攝影者對模糊圈的要求也影響焦深大小。可允許的模糊圈大小與焦深成正比。光圈、攝距、鏡頭焦距對焦深的影響規(guī)律,均是相對而言的,即三者中兩者相同時,第三者影響焦深的規(guī)律就成立。否則,這些“規(guī)律”也會出例外。焦深與景深的異同焦深與景深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它們的實用價值也不相同。區(qū)別焦深與景深的要點有以下七點: 1.   焦深是針對影像的焦平面可允許移動的距離而言的;景深則是針對被攝體能被記錄得較為清晣的范圍而言的。2.

39、   當攝距縮短時,景深減小,焦深則是增加(當物體與影像距鏡頭同樣距離時,即產生1:1的影像時,焦深與景深是相等的)。3.   當景物的成像比例增大時,如使用長焦鏡頭,縮短攝距等,景深減小,焦深增大。4.   當景物的成像比例減小時,如使用短焦鏡頭、拉大攝距等,景深增加,焦深減小。5.    當光圈縮小時,景深與焦深都增大;反之,光圈增大時,景深和焦深都減小。6.   當允許模糊圈增大時,景深與焦深都增大;反之,時模糊圈要求更小時,景深與焦深都減小。7.  

40、0; 焦深在很大程度上與相機的制造有關;景深在很大程度上與被攝體的再現(xiàn)相關。 焦深的實用價值焦深的實用價值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二方面。(1)當用相機鏡頭或放大機鏡頭聚焦時,應開足光圈,這樣既增加了影像亮度,又減小了焦深,有助于準確聚焦。對于高質量的小型相機來說,當聚焦到“無限遠”時,鏡頭相對于焦平面的位置也就要求高度精確。 (2)大畫幅相機相對來說具有較大的焦深,所以,在大畫幅的技術相機上,可以實施鏡頭扳或膠片暗盒的上下或左右轉動的功能,用于控制透視效果,校正匯聚線。         當使用大畫幅相機近距離聚焦

41、時,相機的焦平面即使有所傾斜,也不會明顯影響成像的清晰度。超焦距的含義“超焦距”又稱“超焦點距離”,它是指鏡頭聚焦到時,從鏡頭到景深近界限的距離。(鏡頭筒上的景深表得到)當聚焦在超焦距上,景深便擴大為1/2超焦距至。     超焦距并不是指某一種固定的距離,而是會隨著光圈、鏡頭焦距和模糊圈變化而變化。光圈越小,超焦距越近(景深大)。鏡頭焦距不同,即使光圈相同,超焦距也不同。鏡頭焦距越長,超焦距越遠(景深?。?。攝影者對模糊圈的要求不同,即使光圈、鏡頭焦距相同,也有不同的超焦距,要求的模糊圈越小,超焦距就越遠。超焦距的調節(jié)與計算公式對于帶有景深表的相機來說,調節(jié)超焦距

42、只要把距離刻度的“”對準實際所用光圈的景深遠界限即可。這時,相機上指出的聚焦距離就是針對你的拍攝條件的超焦距。      對于相機上沒有景深表的相機來說,可以在攝影書籍上查找。     鏡頭上各級光圈的超焦距,可用下列公式進行計算: H=50F÷fd H=超焦距 F=鏡頭焦距 f=光圈系數(shù) d=模糊圈直徑 例如,50mm鏡頭、f8光圈、模糊圈直徑0.05mm時, H=50×50÷8×0.05=6.25(米)超焦距的實用價值超焦距的運用是

43、一種擴大景深的聚焦技術,通常用于獲取最大景深的拍攝。例如拍攝靜止的大景深的風景畫面,可利用超焦距來確定自已所需的景深范圍。另一方面在捕捉運動物體時,可預先測定動體的活動范圍,利用超焦距,把他控制在景深范圍內,只等捕捉精彩的瞬間影像。曝光對影像質量的影響曝光對影像質量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影像的密度、影像的清晰度與影像的色彩三方面。1.       密度           對負片來說:曝光過度,密度越大,俗稱“底片厚”;曝光不足,密度就小,俗稱“底片薄

44、”。彩色反轉片的情況與負片正好相反;曝光過度,膠片密度就小,色彩淺淡、透亮;曝光不足,膠片密度大,色彩濃重、暗黑。要注意曝光與密度的這些變化規(guī)律是以正常的沖洗條件為前提的。具體可參考膠卷。 透鏡與加膜在上一節(jié),我們已經提到鏡頭是用來聚集影像的。雖然簡單的針眼照相機,它的針眼也能完成鏡頭的基本功能,但成像的清晰度遠遠要比鏡頭差。同樣,鏡頭的材料、工藝的不同也會影響成像的質量。 1.透鏡的種類與片組      1)凸透鏡     中間厚、邊緣薄的透鏡稱為凸透鏡,又稱“正透鏡”,因為它具有會聚光線的性能,所以也稱“匯聚透

45、鏡”。凸透鏡按其形狀不同,又分“雙凸透鏡”、“平凸透鏡”、“凸凹透鏡”。(2)凹透鏡      中間薄、邊緣厚的透鏡稱為凹透鏡,又稱“負透鏡”,因它具有發(fā)散光線的性能,所以也稱“發(fā)散透鏡”。凹透鏡按其形狀不同又分“雙凹透鏡”、“平凹透鏡”、“凸凹透鏡”。(3)透鏡片組    照相機的鏡頭是由鏡片組成的,而由多少片鏡片組成,這要根據鏡頭的性能、質量而定的。相機或鏡頭的說明書上都為用戶標明了鏡頭透鏡片組的情況,如“幾片幾組”等,這是表示鏡頭的光學結構。一片可稱為一組,一片以上也可稱為一組,“幾片幾組”是根據鏡頭各自的構

46、造而定的,如圖。(4)非球面透鏡    凸透鏡、凹透鏡的鏡面通常是制成球面狀的,照相機的鏡頭大部分都是由這類鏡片所組成。這類鏡片有個共同點:從透鏡中心到周邊有一定的曲率,我們把這類透鏡稱為球面透鏡。球面透鏡成像時會出現(xiàn)球差,它是像差中的一種,像差直接影響著成像質量。我們在下面“鏡頭與像差”里會作進一步探討。    非球面透鏡的特點是:從透鏡中心到周邊曲率是連續(xù)變化的,能有效克服球差。非球面透鏡又有單面非球面和雙面非球面兩種。使用非球面透鏡組成的鏡頭,有以下幾方面的優(yōu)點:1.能理想地克服球差,可以制成大口徑高像質鏡頭;2.能全面提高鏡頭

47、的成像質量;3.能減少鏡頭的透鏡片數(shù),減少鏡頭的長度,有利于鏡頭小型化。但是,非球面透鏡的工藝加工要求較高,含有非球面透鏡的鏡頭,相對要比一般不含非球面鏡片的同類鏡頭,價格要高。 (5)其它透鏡    透鏡的性能一方面與它的加工工藝有關,另外還與它的材料有關。采用高科技技術,對原材料的開發(fā)研制,同樣也是提高鏡頭質量的一種途徑。    螢石透鏡是用人工方法將氟化鈣經過結晶而得到一種光學材料來制成的。超低色散透鏡(簡稱UD透鏡)是含有某種稀土原材料如氟化物的光學玻璃來制成的。采用這兩種透鏡制成的鏡頭,具有成像更清晰、更明朗、色彩

48、還原更鮮明的優(yōu)點。這些效果在長焦距鏡頭上比短焦距鏡頭更為明顯。2.透鏡加膜       鏡頭是由一組或一組以上的透鏡組成的,隨著透鏡片數(shù)的增加,它的透光能力也會隨之下降。因此,現(xiàn)代照相機鏡頭大部分都經過加膜處理,我們看到的鏡頭表面呈藍紫色、微紅色、暗綠色等現(xiàn)象,就是加膜的結果。(1)     未加膜鏡頭對光線的損失    鏡頭的透鏡除能透光,也能反光,還能吸收光。以單片透鏡的鏡頭為例,光線進入鏡頭時約有5%的光線被反射了,出鏡頭時又有5%的光線被反射,透鏡本身又吸收了2%的光

49、線。這樣約有12%的光線被損失了,只有88%的入射光線到達膠平面。這只是單片透鏡對光的損失情況,透鏡的片組越多,光線的損失也就越嚴重。 (2) 單層加膜與多層加膜    鏡頭的加膜有“單層加膜”和“多層加膜”兩種,以多層加膜為好。因為鏡頭加膜的原理是應用光的干涉作用,即在透鏡表面鍍上某一色光波長1/4厚度的薄膜,就可將該波長的光反射減小到最低限度。例如一只7 片6組的標準鏡頭,不加膜的透光率為59,單層加膜為81%,多層加膜則使透光率上升到97%。有些相機鏡頭圈上刻有“MC”就是表示“多層加膜”,也有的多層加膜鏡頭在鏡圈上不標明的,可查閱相機鏡頭說明書。

50、總之,鏡頭加膜、尤其是多層加膜后,能提高色彩的還原能力及影像清晰度。鏡頭的像差像差它能造成影像清晰度下降或影像“失真”的現(xiàn)象。鏡頭的像差有六種,這就是球差、色差、彗差、場曲、像散和畸變。      色差又分為縱向色差與橫向色差。而在這些像差中,“球差”和“縱向色差”是影響整幅畫面上影像質量的像差。     在這里我們只對“球差”和“縱向色差”進行介紹。1.       球差       

51、    物體反射的光線通過透鏡后折射結成清晰的像點(即焦點),這就是透鏡成像的基本原理。一個物體是由無數(shù)個光點組成的,這些光點通過透鏡后,折射會聚成一個一個清晰的點(焦點),形成了影像。球差是由于透鏡是球面而引起的一種像差。它是指與鏡頭光軸平行的光束,通過球面透鏡后,因折射情況不同而不能聚焦于同一焦點的現(xiàn)像。假設從無限遠處射向透鏡的一束光,可把它看成是一個點,按照透鏡成像的基本原理,當它通過通透鏡后應在主光軸上的某一點形成焦點,但由于透鏡是球面的,因此光束通過透鏡中心與通過透鏡邊緣所聚焦的焦點不在同一點上,通過透鏡邊緣的光朿所聚成的焦點離透鏡近;通過透鏡中心的光束

52、所聚成的焦點離透鏡遠,參看圖。這樣就導致了影像整體的清晰度下降。鏡頭球面的凸度越大,球差越大。        消除或減小球差的方法主要有三種。(1)采用非球面透鏡。(2)采用多片透鏡組合,使多片凹、凸透鏡的不同透光特性相抵消、減小球差的影響。(3)對存在球差的鏡頭,使用時縮小光圈也是減小甚至消除球差的常用方法。2.       縱向色差    縱向色差它是指平行于透鏡光軸射入透鏡的光線,因所含色光不同而導致聚焦點前后不一的一種像差。波長的光線折射

53、率小,聚焦點離透鏡最遠;波長短的光線折射率大,聚焦點離透鏡最近;例如無限遠的一束白光,它包含著紅、橙、黃、綠、青、藍、紫七種波長的色光,通過透鏡折射后,由于色差的關系,它所結成的像點不是白色點,而是有色圓環(huán)圍成的白點。因此,它也會導致影像清晰度的下降。采用多片透鏡的設計,在不同程度上能夠消除或減小縱向色差。焦距與成像效果鏡頭焦距的含義從實用的角度可以理解為“鏡頭中心至膠片平面的距離”。理論上對焦距的計算是指“無限遠的景物在焦平面結成清晰影像時,透鏡(或透鏡組)的第二節(jié)點至焦平面的垂直距離”。第二節(jié)點的位置與鏡頭中心十分接近,通常位于鏡頭中心略偏后一點點。    “第二節(jié)點”

54、亦即“光學中心”。鏡頭光學中心也有可能位于鏡頭體外。以這種原理設計的鏡頭又稱為“后焦點鏡頭”?!昂蠼裹c鏡頭”是現(xiàn)代鏡頭發(fā)展中的一個關鍵。這也就是為什么同一焦距的鏡頭可以有不同長短的原因所在。    現(xiàn)代相機鏡頭焦距的變化幅度己經短至6mm,長至2000mm。面對同樣的被攝體,對面幅相同的相機來說,焦距變化所帶來的成像效果變化可歸納為以下兩條規(guī)律。1.焦距與視角成反比焦距長,視角??;焦距短,視角大。視角小意味著能遠距離攝取較大的影像比率;視角大能近距離攝取范圍較大的景物。2.焦距與景深成反比焦距長,景深??;焦距短,景深大。景深大小指縱深景物的影像清晰度??趶脚c大口徑

55、的優(yōu)點1.口徑的含義    鏡頭的口徑表明該鏡頭的最大光通量,它與鏡頭焦距共同說明該鏡頭的主要性能。焦距告訴你這只鏡頭是標準、廣角還是長焦距;口徑告訴你它的采集光線的能力??趶皆酱螅‵系數(shù)越小),鏡頭的性能越好,越能在暗弱光線下拍攝。一只口徑F1.4的鏡頭比口徑F4的鏡頭能多采集8倍的光線。            口徑是鏡頭最大進光孔直徑與焦距的比值。例如,如果一只鏡頭的焦距是50mm,最大進光孔直徑是25 mm,該鏡頭的口徑就是25: 50=1

56、:2,用“1:2”表示該鏡頭的口徑;當它的最大進光孔直徑為35 mm時,即,35:50=1:1.4,用“1:1.4”表示該鏡頭的口徑??趶酵ǔS肍系數(shù)標示,如“1:1.4”簡稱為F1.4,“1:2” 簡稱為F2。顯而易見,這種系數(shù)越小,表示口徑越大。要注意的是:無論是鏡頭焦距還是最大進光直徑,都不能具體地指明鏡頭的光通量,只有當二者其一確定了具體的數(shù)值之后,其余的一方面才具有意義。2.大口徑的優(yōu)點 從使用的角度來說鏡頭的口徑越大,使用價值越大。大口徑鏡頭的主要優(yōu)點可歸納為以下三方面。 (1)便于在暗弱光線下手持相機用現(xiàn)場光拍攝。 (2)便于攝取小景深,虛實結合的效果。 (3)便于使用較高的快門

57、速度。    大口徑鏡頭的制造工藝復雜,因而價格也就昂貴。通常,對于同類鏡頭,口徑大一檔,價格約要翻一番。對于一般的攝影任務來說,口徑F2的鏡頭也就夠用了。變焦鏡頭變焦鏡頭的焦距可以在它本身限定的最短和最長焦距之間任意調整,因而,一只變焦距鏡頭,能夠當作許多只不同焦距的鏡頭使用。 1.變焦鏡頭的種類:      現(xiàn)代變焦鏡頭的種類繁多。選擇時,首先應注意自己所持相機的卡口、是自動聚焦相機還是手動聚焦相機、還要考慮變焦范圍、變焦倍率及變焦方式。         

58、60;    (1)     手動與自動。變焦鏡頭有兩大類,即自動聚焦變焦鏡頭與手動聚焦變焦鏡頭。自動聚焦變焦鏡頭用于相應的自動聚焦相機,手動聚焦變焦鏡頭則用于相應的手動聚焦相機,不可混淆。       (2)     變焦范圍。指的是鏡頭的取景視角的變化。無論是手動還是自動聚焦變焦鏡頭,基本種類有廣角變焦鏡頭、標準變焦鏡頭、中遠變焦鏡頭、遠攝變焦鏡頭。也有不少變焦鏡頭的變焦范圍包括了廣角至中焦的范圍,如表1-1。自己應拫據主

59、要用途進行選擇。       (3)  變焦倍率。指每個變焦鏡頭的最長焦距與最短焦距之比。如:35-105mm(3倍)、28-200 mm(7倍)等。變焦倍率越大,既有一只鏡頭能發(fā)揮幾只鏡頭功能的優(yōu)勢,也有體積相對較大、像質相對略低、口徑相對稍小之不足。       (4)  變焦方式。指的是用什么樣的方法去變動鏡頭的焦距。它可分為兩大類型:一種是自動變焦、一種是手動變焦。所謂自動變焦是指操作時只要輕輕按下相機上的變焦鈕,相機便自動伸縮鏡頭,完成變焦。所謂

60、手動變焦是指操作時需要拍攝者轉動或推拉鏡頭的變焦環(huán)來完成變焦。2.變焦鏡頭的優(yōu)缺點       變焦鏡頭最大的優(yōu)點是一只變焦鏡頭能替代若干只定焦鏡頭的作用,因而攜帶方便,既不必在拍攝中頻繁更換鏡頭,也不必為攝取同一對象不同景別的畫面而前后跑動。        變焦鏡頭的主要缺點是它的口徑通常較小,常會因此而給拍攝帶來麻煩,如想用高速快門時,想用大光圈時等,往往不能滿足需要。使用變焦鏡頭后的取景屏也不如定焦鏡頭明亮,還常常會使景像聚焦指示失靈。此外,在質量技術水平相同的前提下,

61、變焦鏡頭的成像質量總比定焦鏡頭要差些。2.       曝光與影像清晰度          提到影像清晰度,人們自然會聯(lián)想到聚焦。聚焦準確與否,無疑對影像清晰度起決定性作用,它是解決影像的焦點在哪里的問題。除此之外,曝光也與影像清晰度有關,表現(xiàn)在曝光量、實際使用的光圈大小與快門速度的快慢。 (1)     曝光量。曝光量過度或不足都會導致影像清晰度下降。曝光嚴重過度時,由于光線在膠片乳劑層中的散射,導致影像輪廓線被柔

62、化而顯得不夠清晰;還會引起乳劑顆粒增粗,也使影像細節(jié)表現(xiàn)的清晰度下降;嚴重時會缺乏構成影像的必要密度,就無法清晰顯像了。(2)     光圈大小。光圈的大小形成了不同的景深。光圈大時,縱深景物被記錄得較為清晰的范圍就小;光圈小時則相反。(3)    快門速度??扉T的開啟時間稱為快門速度,即進光時間。在一定的照明條件下,膠片要想獲得正確的曝光,必須在改變光圈的同時改變快門速度??扉T速度的高低構成動體影像的不同清晰程度。攝影中如果自身持相機的手抖動或被攝物體運動時,快門速度越慢造成影像清晰度也會越模糊。3.  

63、;     曝光與色彩             在彩色攝影中,準確的色彩再現(xiàn)需要以準確的曝光為前提,曝光過度或不足都會導致影像的偏色。這是因為彩色膠卷分別感受紅光、綠光和藍光的三層感光乳劑,對曝光過度或不足時受到的影像不是一致的,色彩平衡也遭到了破壞。為了增大焦深,通常的做法是縮小相對孔徑,但這種做法會降低光學系統(tǒng)的光通量、調制傳遞函數(shù)(MTF)及分辨率,而大焦深成像系統(tǒng)通過在光學系統(tǒng)光路中加入一特殊設計的非球面掩模板,并用圖像處理技術對相位掩模

64、板編碼后的圖像進行解碼得到清晰圖像,保證了光學系統(tǒng)在維持原有相對孔徑的同時擴大其焦深范圍,使光學系統(tǒng)在離焦范圍內有好的圖像質量.調焦過程可分為調節(jié)物距、調節(jié)像距和移動鏡頭三種情況.基于幾何光學關系,推導了三種情況下的彌散斑半徑和橫向放大率與離焦量的關系.利用數(shù)字圖像處理方法,模擬了這兩個因素對自動調焦評價函數(shù)的作用,表明彌散斑的擴散在焦前焦后呈現(xiàn)對稱影響,而橫向放大率的影響則沿光軸單調下降,二者疊加,造成峰值兩側的不對稱.當光學系統(tǒng)F數(shù)增大時,調焦評價函數(shù)變得平緩,從而使橫向放大率的影響變得顯著,最佳像面因此向焦前偏移.利用CCD成像的實驗證明了上述觀點.從像的角度來推測景深。設定彌散圓的大小是D,那么從透鏡的最邊緣射出的光線在底片上面也應該剛好位于彌散圓的邊界。畫景深的示意圖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要明確一點,那就是透鏡的邊緣對應于彌散圓的邊緣。如果沒有特別說明這一點都是不正確的。因此透鏡邊緣射出的光線可以分別匯聚在底片前后的A和B兩點,這兩個點到透鏡邊緣的連線在底片上形成的照射范圍剛好是彌散圓的邊界。如圖中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