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招聘-心理學基礎講義_第1頁
教師招聘-心理學基礎講義_第2頁
教師招聘-心理學基礎講義_第3頁
教師招聘-心理學基礎講義_第4頁
教師招聘-心理學基礎講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講 緒論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心理現象。心理現象是多種多樣的,也是非常復雜的。心理學主要研究人的心理現象,也研究動物的心理現象;既研究個體的心理現象,也研究群體的社會心理現象。與物理、化學等現象不同,心理現象不具形體性,是人的內部世界的精神生活,他人無法直接進行觀察。但是通過對行為的觀察和分析,卻可以客觀地研究人的心理。因此,心理學還研究行為及其與心理的關系。 47 / 47第一節(jié) 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心理學是對心理現象的闡述并揭露其本質和規(guī)律的科學。心理現象(心理過程、個性心理、群體心理)一、心理過程人的心理過程就其性質與功能來說可以分為認識過程、情緒過程和意志過程三個方面。(一)認識過程認識過

2、程是指人由表及里、由現象到本質地反映客觀事物的特性與聯系的心理活動。人的認識過程包括對客觀事物的感覺、注意、記憶、思維和想象等過程。(二)情緒/情感過程情緒/情感過程是指人對客觀事物是否滿足自身物質和精神上的需要而產生的主觀體驗的心理活動,它反映的是客觀事物同人的需要之間的關系,包括喜、怒、哀、樂、愛、憎、懼等情緒和情感。(三)意志過程意志過程是指人為了滿足某種需要,在一定動機的激勵下,自覺確定目標,克服內部和外部困難并力求實現目標的心理活動,意志過程是人的意識能動性的表現,即人不僅能認識客觀事物,而且還能根據對客觀事物及其規(guī)律的認識自覺地改造世界。二、個性人的心理活動具有共同規(guī)律的特征。個性

3、是指一個人的整個心理面貌,它是個人心理活動的穩(wěn)定的心理傾向和心理特征的總和。個性的心理結構主要包括個性傾向性和個性心理特征兩個方面。(一)個性傾向性個性傾向性是推動人進行活動的動力系統(tǒng),是個性結構中最活躍的因素。個性傾向性是指人所具有的意識傾向,它決定著人對現實的態(tài)度以及對認識活動對象的趨向和選擇。個性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動機和價值觀。(二)個性心理特征個性心理特征是人的多種心理特征的一種獨特的組合。它集中反映了一個人的精神面貌的穩(wěn)定的類型差異。能力、氣質、性格統(tǒng)稱為個性心理特征。第二節(jié)心理學的任務一、心理學研究的基本任務(一)確定心理事實心理學研究最起碼的一項工作是在質上和量上確定心理生活的

4、具體事實。每一種心理事實都有質上和量上的特點。例如,在研究中學生的成就動機時,就要確定成就動機具有哪些質的和量的特點。學生的成就動機包含回避失敗傾向、學業(yè)達成傾向、克服困難傾向和社會競爭傾向,這四種傾向的組合就表現為成就動機的質的特點。而表示每種傾向強弱的分數則表現為成就動機的量的特點。(二)揭示心理規(guī)律心理學研究的第二類問題是揭示心理規(guī)律??茖W研究不能只限于對心理事實的描述,而應從現象的描述進而探求其規(guī)律。例如,每當某種心理事實的發(fā)生具有相應的條件時,就必然會出現這種心理事實,我們就說,這種心理事實將合乎規(guī)律地發(fā)生。例如, 遺忘的速度,先快后慢”,就是艾賓浩斯用實驗得出的一條規(guī)律。(三)揭示

5、心理的機制心理學研究的第三類問題是揭示心理的機制?!皺C制”一詞,原指機器的構造和動作原理。心理學上借用這一術語是指要了解心理的內在工作方式,包括有關心理結構組成成分的相互關系和變化,以及其間發(fā)生的生理生化性質和相互聯系。對心理機制的探討往往離不開對與之相應的生理機制的探討。但是,對心理機制的探討和對生理機制的探討屬于心理學研究的不同層次。(四)揭示心理的本性心理學研究的第四類問題是揭示心理的本性。這類問題,包括各種心理過程、心理狀態(tài)、個性心理特征和個性傾向性是如何產生的,又如何發(fā)展的?這些心理現象有何作用? 又如何起作用的? 等等??偟膩碚f,就是揭示心理的本性是什么,它涉及到哲學的根本問題。具

6、體地說,它涉及到心理與客觀現實的關系,心理與神經系統(tǒng)、腦的關系,心理與行為活動、社會實踐的關系。因此,從心理學研究的對象和基本任務來看,可以下這樣一個定義:心理學是研究心理現象的事實、本性、規(guī)律和機制的科學。二、心理學的門類現代心理學是一個學科體系。在心理學的學科體系中,包含有多種多樣的心理學分支。這些心理學分支有些擔負理論上的任務,有些擔負實踐上的任務。根據它們擔負任務的不同,可以大致把各分支心理學劃分為兩個大的領域:基礎領域和應用領域。(一)基礎領域基礎領域的心理學分支,研究心理科學中同各分支心理學有關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的方法學問題,研究心理發(fā)生和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問題?;A領域的心理學分支包括

7、普通心理學、實驗心理學、比較心理學、年齡心理學、生理心理學和社會心理學等。普通心理學是研究心理現象一般規(guī)律的科學。它研究心理學的基本理論,闡述正常成人心理(認識、情緒、意志和個性心理等)的一般規(guī)律,同時也概括各分支學科的研究成果。普通心理學為各分支心理學提供了理論基礎,也是學生學習心理學的入門學科。發(fā)展心理學是研究人類個體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的科學。發(fā)展心理學按照人生發(fā)展的各個階段,可分為嬰幼兒心理學、兒童心理學、少年心理學、青年心理學、成年心理學和老年心理學,分別研究各年齡階段的心理特點及其形成規(guī)律。(二)應用領域心理學的應用領域甚廣。可以不夸張地說,凡屬人類的各種社會實踐均涉及到人的問題,都是心理

8、學應用的領域。屬于心理學應用于社會實踐的各分支學科,主要的有教育心理學、勞動心理學、管理心理學、醫(yī)學心理學、商業(yè)心理學、軍事心理學、司法心理學、運動心理學等。教育心理學研究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各種心理學問題,揭示教育教學與心理發(fā)展的相互關系,為教育和培養(yǎng)學生服務。教育心理學包括德育心理學、教學心理學、學科心理學、教師心理學等等。三、心理學的作用(一)心理學的理論作用探明心理現象的各種規(guī)律在理論上具有重大的意義。首先,心理學的研究成果為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和辯證法提供科學論據。心理學研究心理、意識的起源和發(fā)展,研究心理現象對客觀事物的依存性,研究外界的客觀刺激怎樣引起腦的活動而產生主觀的心理現象等問題。

9、這些科學資料,有助于辯證唯物主義者具體地論證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意識是高度組織起來的物質的產物以及意識是客觀世界的反映等基本哲學命題;有助于辯證唯物主義徹底戰(zhàn)勝形而上學和唯心論。其次,心理學的研究對鄰近的社會科學,如文學、藝術、法學、政治學、經濟學等,也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因為這些學科和心理學一樣都要研究人、研究人的心理,只不過研究的側面有所不同。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必然有助于它們深入地認識各自的研究對象。(二)心理學的實踐作用任何實踐活動都是人的實踐活動,都是在人的心理的調節(jié)下完成的。心理學的研究成果能使人們運用已發(fā)現的心理規(guī)律去預測和控制心理現象的發(fā)生和發(fā)展,以提高各種實踐活動的效率。這樣,

10、心理學就可以直接參與到極為廣泛的實踐活動中去,為許多實踐領域服務。在教育實踐領域中,心理學的知識特別重要。例如,教師可以根據知覺的發(fā)展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根據注意的規(guī)律組織好教學,使學生上課時專心聽講;根據思維的規(guī)律使學生正確地理解概念和教材的內容;根據記憶的規(guī)律,指導學生正確地進行復習,牢固地掌握知識和技能??梢愿鶕€性形成和發(fā)展的規(guī)律進行教育,促進學生德智體的全面發(fā)展和個性化成才。心理學的知識對自我教育也是很重要的??茖W地理解心理現象有助于人們改進自己的學習方法,合理地進行腦力工作;有助于認識自己個性品質的優(yōu)缺點,自覺地發(fā)展積極的個性品質,克服消極的個性品質;有助于認識自己的不良情緒,調

11、節(jié)自己的情緒,保證身心健康,等等。心理學的知識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例如,人們可以根據感知過程的特點,改進對勞動工具、勞動對象和產品情況的感知,保障安全生產,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產品質量;也可以根據技能形成和發(fā)展過程的規(guī)律加速技工培訓,盡快掌握新技術,提高技術水平。第三節(jié)心理學研究原則、方法一、心理學的研究原則1客觀性原則:客觀性原則即實事求是的原則,這一原則要求,研究任何心理現象都必須按事物的本來面目加以考察。2系統(tǒng)性原則:從系統(tǒng)論的觀點出發(fā),把各種心理現象放在整體性的、動態(tài)和相互聯系的系統(tǒng)中進行分析。(與實踐性原則等同)3教育性原則:進行心理學的研究時,應從有利于教育,有利于個體身心健康的角度來

12、設計和實施研究。4發(fā)展性原則:把心理現象看作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用發(fā)展變化的觀點去認識人的心理活動。二、心理學研究的方法1、觀察法:是指在日常生活條件下,有目的、有計劃地通過被試(被研究的對象)行為的外在表現以研究其心理活動規(guī)律的方法。 觀察法是科學研究中應用最廣泛的方法,也是心理學研究中最基本的方法。2、實驗法:實驗法是有目的嚴格控制和創(chuàng)設一定條件來引起被試某種心理現象以進行研究的方法。 實驗法三項變量:自變量、因變量、控制變量。實驗法分類:自然實驗法、實驗室實驗法。3、調查法:是以搜集被試各種材料來間接了解其心理活動的一種方法。調查法分為問卷法和談話法。4、測驗法:是通過運用標準化的心理

13、量表對被試的某些心理品質進行測定來研究心理的一種方法。5、個案法 :是對某個人進行深入而詳盡的觀察與研究,以便發(fā)現影響某種行為和心理現象原因的方法。(強調時間的延續(xù)性)第四節(jié)心理學發(fā)展歷程一、心理的發(fā)展歷程(一)心理學的萌芽幾乎自有人類以來,人們就很關心自身的心理現象并且試圖給予解釋。最早的解釋,把心理說成是靈魂的活動。心理學一詞來源于希臘語,是由靈魂和學科二詞構成,即關于靈魂的學問。人類對心理問題的探討,在遠古時代的我國和古希臘的思想家的著作中,都有過不少論述。但是,在很長的時間里對心理問題的探討僅屬于哲學的一部分。亞里士多德(公元前 384 前 322)博學多才。他的心理學思想動搖于唯心論

14、與唯物論之間。他的靈魂論被認為是歷史上第一部論述各種心理現象的著作。亞里士多德把心理功能分為認識功能和動求功能。認識功能包括感覺、意象、記憶、概念等過程。動求功能包括感情、欲望、意志、動作等過程。1879 年,德國著名心理學家馮特于在萊比錫大學建立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實驗室,開始對心理現象進行系統(tǒng)的實驗室研究。在心理學史上,人們把這個實驗室的建立看成是心理學走上獨立發(fā)展道路的標志。他的生理心理學原理一書被心理學界認為是心理學的獨立宣言(二)心理學派別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是心理學中派別林立的時期。在心理學獨立之初,心理學家們在構建理論體系時存在著尖銳的分歧。1.構造主義構造主義的奠基人為

15、馮特,著名的代表人物為鐵欽納。這個派別主張心理學應該研究人們的直接經驗即意識,并把人的經驗分為感覺、意向和激情狀態(tài)三種元素。在研究方法上,構造主義強調內省方法。在他們看來,了解人們的直接經驗,要依靠被試者對自己經驗的觀察和描述。2.機能主義創(chuàng)始人:詹姆士(William James)代表人物:詹姆士、杜威、安吉爾觀點:“意識流”研究要回答的關鍵問題是:“行為的機能或目的是什么?”主張研究意識,意識的作用就是使有機體適應環(huán)境。3.行為主義(behaviorism)代表人物:華生、斯金納反對研究意識,主張研究行為。反對內省,主張用實驗方法。4.格式塔心理學(認知主義流派)創(chuàng)始人有德國的韋特海默、柯

16、勒、科夫卡。反對把意識分析為元素,而強調心理作為一個整體。格式塔在德文中的意思是“整體”。5.精神分析學派代表人物: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由奧地利的維也納精神病醫(yī)生弗洛伊德創(chuàng)立的一個學派。重視研究成年人的異常行為分析。并且強調心理學應該研究無意識現象。重視動機和無意識現象的研究。二、當代心理學現狀(一)生理心理學研究:研究對象主要是心理現象的生理機制,也可以說是研究在大腦中產生的心理活動的物質過程。(二)行為主義的研究:程序學習;行為治療;生物治療(三) 心理分析的研究精神分析是指一種臨床技術,它通過釋夢和自由聯想等手段,發(fā)現病人潛在的動機,使精神宣泄,從而

17、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四)認知心理學的研究現代認知心理學誕生后,很快在世界范圍內掀起了認知的浪潮。心理學內各個分支的研究都打上了認知的烙印,并引發(fā)和推動了相關學科的研究。當代心理學發(fā)展1.人本主義走向;2.科學走向;3.西方心理學的危機和東方心理學的崛起第二講 感覺一、感覺概述(一)概念感覺是人腦對當前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個別屬性的反映。感覺器官就是我們的眼、口、鼻、眼鏡、皮膚等,我們就是首先用這些感覺器官去認識我們周圍的客觀事物,比如感覺他們的顏色、形狀、聲音、氣味、溫度、軟硬程度、質地筆,當事物的屬性直接作用于我們的感覺器官時,感覺便產生了。感覺是人們認識世界的開端、知識的源泉,

18、是一切心理活動的基礎。感覺不僅反映事物的個別屬性,也反映人身體各部分的運動和狀態(tài)。如:我們可以感覺到手臂的彎曲,感覺到身體的傾斜和腸胃的劇烈收縮等。把握感覺概念,需要明確兩點:一是感覺反映的客觀事物,必須是當前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那些間接作用的或者是過去直接作用的客觀事物,所產生的心理現象并非感覺,前者是思維,后者是記憶。二是感覺所反映的是客觀事物的個別屬性,而不是客觀事物的全貌或整體。在現實生活中,只有新生兒對客觀世界的反映才是最典型的感覺。對于成年人來說,純粹的感覺反映是很少見的。只有當成年人進入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huán)境中,那里有各種的聲音和氣味,但是,他分不清氣味來自何處,找不到聲音發(fā)自何

19、方,此時他對聲音、氣味產生的反映,便是真正的感覺。(二)作用感覺是最初級的認識過程,是一種最簡單的心理現象,但它在人的生活和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義。1、提供了內外環(huán)境的信息2、保證了機體與環(huán)境的信息平衡3、是一切較高級、較復雜心理現象的基礎,也是人的全部心理現象的基礎。(三)分類“感覺”一詞是多種感覺的總稱,在心理學上最受重視的是視覺與聽覺,其次是嗅覺、味覺、膚覺,它們合稱 5 大感覺。事實上,人的感覺不只是這 5 種。根據引起感覺的刺激物和產生感覺的分析器的不同,感覺可以分為兩大類:外部感覺和內部感覺。1.外部感覺:指接受外部刺激,反映外部事物屬性的感覺,包括視覺、聽覺、嗅覺、味覺、皮膚覺等。

20、2.內部感覺:指接受機體內部的刺激,反映身體的位置、運動和內臟器官的。不同狀態(tài)的感覺。它包括運動感覺、平衡感覺、內臟感覺等。二、感覺的一般規(guī)律(一)感受性和感覺閾限1.感受性是指感覺器官對適宜刺激的感覺能力。當外界一定強度的刺激作用于分析器時,就會產生感覺。分析器的敏銳程度是不同的,即人們對刺激的感受性不同。如一種極其微弱的刺激,一些人能夠引起感覺,另一些人則不能引起感覺,前一種人的感受性要高些,后一種人的感受性要低一些。感受性的高低與大小,心理學上用感覺閾限的值來度量。2.感覺閾限感覺閾限是指能引起感覺的持續(xù)一定時間的刺激量。(1)絕對感覺閾限和絕對感受性感覺是由刺激物引起的,但并非所有的刺

21、激物都能引起人的感覺,除刺激物的性質適宜外,還必須有數量限度。例如:在一般情況下,我們不能感受到落在皮膚上的塵埃,聽不見戴在手腕上手表的滴答聲,這就是因為刺激物的數量限度還沒有達到引起我們感覺的程度。如果要產生感覺,刺激物就必須達到一定的量。那種剛剛能引起感覺的最小刺激量叫絕對感覺閾限。凡是沒有達到這個數量的刺激物,都處于感覺閾限之下。把這種對最小刺激量的感受能力叫做絕對感受性。它的強弱是用絕對感覺閾限值來衡量。例如,把一粒粒非常輕的灰塵慢慢放在被試的手掌上,被試不會有感覺,但是一次次慢慢增加重量,當達到一定數量時,就會引起被試的感覺,這個剛剛引起被試感覺的最小刺激量(這里指塵埃的數量)就叫絕

22、對感覺閾限,當引起感覺的刺激量不斷增加,達到一定限度時,感覺受到破壞,引起痛覺。絕對感覺閾限可因刺激物的性質和有機物的狀態(tài)不同而有所不同。(2)差別感覺閾限和差別感受性差別閾限:剛剛能引起差別感覺的刺激物間的最小差異量。差別感受性:對最小差異量的感覺能力。引起感覺的刺激量是經常變化的。但微小的變化往往不被人覺察。只有減少或增加到一定數量時,才引起我們新的感覺。比如原刺激量是 100 克,加上 1 克,覺察不到 100 克與101 克之間有什么差別。只有增加到 103 克時,才能覺出 100 克和 103 克之間有差別。這種剛剛能引起新感覺的兩個刺激的最小差別量叫差別感覺閾限(differenc

23、e threshold)。這里指的是引起的新感覺,而這種感覺最小差別量的能力,叫做差別感受性。差別感覺閾限和差別感受性之間也是反比關系,即人的差別感覺閾限越大,說明人的差別感受性越低,反之,人的差別感覺閾限越小,差別感受性越高。(二)感覺的相互作用感覺的相互作用有兩種形式:一是同一感覺中的相互作用;二是不同感覺之間的相互作用。1、同一感覺的相互作用:A 感覺的適應。這是相同的刺激物持續(xù)地作用于某一特定感受器面使感受性而發(fā)生變化的現象,可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也可以引起感受性的降低。視覺適應。視覺適應包括明適應和暗適應兩種。如從明亮的陽光下進入正在放映的電影院內,起初感到一片漆黑,但經過一段時間就可

24、以看清周圍的輪廓了。這種由明到暗的適應叫暗適應。反之叫明適應。實驗證明:人們在暗處停留一小時,對光的感受性可提高 20 萬倍。需要注意的是,暗適應時間較長,全部完成大約需要 3040 分鐘;而明適應進行很快,時間很短暫,在 5 分鐘左右,明適應就全部完成了。聽覺適應。一般不太明顯,但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可以觀察到聽覺適應現象。例如,在工廠里強烈的機器聲長時間持續(xù)作用于人,就會引起聽覺感受性的降低,甚至出現感受性明顯的喪失。嗅覺適應。“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就是嗅覺適應的表現。嗅覺適應表現為嗅覺感受性降低的過程。味覺適應較為明顯。例如,飯店的廚師由于連續(xù)的品嘗,到后來

25、做出的菜會越來越咸。味覺適應也表現為味覺感受性的降低現象。觸壓覺的適應更為常見。例如,冬天,我們剛剛穿上棉衣時,會感覺有壓力,隨著時間的延續(xù),這種壓力的感受性會很快降低,甚至最終消失。溫度覺適應也十分明顯。例如,我們下到河里游泳時,起初感到河水是冰涼的,但經過三四分鐘之后,就會感到河水不再是那樣冰涼了。相反,我們在熱水中洗澡,剛開始感到水很燙,經過幾分鐘之后,就會感到水不再是原先那樣燙了。B 感覺的對比。兩種不同的刺激物作用于一種感受器而使感受性發(fā)生變化的現象,可以分為同時對比和繼時對比。兩種刺激物同時作用于一種感受器時,產生同時對比。例如,同樣一個灰色矩形,處在白色背景上看上去暗淡些,處在黑

26、色背景廠看上去明亮些。兩種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種感受器時,產生繼時對比。如,吃了糖后接著吃橘子,覺得柑橘很酸。感覺對比可用于教學。如教學方法可以對比,外語單詞可以對比。工業(yè)生產中的機器設備、工藝管道的色彩設計,都要考慮到感覺的對比現象,機器的重要操作部分采用淺黃色或白色,目的是與沉重、色重的機器加強對比,便于識別,以提高效率。2、不同感覺的相互作用: 對某種刺激物的感受性因其他感受器受到刺激而發(fā)生變化的現象,叫不同感覺之間的相互作用。例如,用刀子沿著玻璃邊劃出來的吱吱聲會使不少人的皮膚產生寒冷的感覺,暖色調的衣物在冬天給人溫暖的感覺。微弱的聽覺刺激能提高視覺對顏色的感受性。美國康乃爾大學心理學

27、家達倫巴赫(Dallenbach km)等人做過的盲人能借助耳朵“看”路行走的實驗,他們把盲人的頭部用毛呢面罩和帽子蓋住,盲人仍然可以走近墻壁時停下來。但若是將其耳朵堵上,他就一直向前走而撞到墻上,這說明聽覺可以補償盲人的視覺喪失。3、感受性和練習:感受性可以通過練習而得到提高。專門從事某種特殊職業(yè)者由于長期使用某種感覺器官,相應的感覺就發(fā)展起來。例如,專門從事織造黑色織品的工人能分辨出 40 多種深淺不同的黑色,而普通人只能分辨出 23 種黑色。第三講 知 覺一、第一部分宋體五號字,宋體五號字。重點部分宋體,五號字,加粗。二、第二部分1. 結構化面試2. 無領導小組討論面試3. 情景模擬面試

28、4. 文件筐處理5. 正反方辯論三、第三部分四、第四部分第一節(jié)知覺概述一、知覺的概念知覺是人腦對當前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整體屬性的反映。感覺是知覺的基礎。二、感覺和知覺之間的關系(一)感覺和知覺之間的聯系感覺和知覺是不可分割相互聯系的。感覺是知覺的有機組成部分,是知覺產生的前提和基礎。它們都是客觀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在頭腦中產生的對當前事物的直接反映。而且,它們的主觀映像都是具體的感性形象,同屬感性認識階段。感覺和知覺密不可分,純粹的感覺只有在新生兒中才有,而在兒童和成年人實際的心理活動中,單純的感覺是很少的,總是以知覺的形式來反映事物的。由于感覺和知覺的密不可分,因此,常將兩者

29、統(tǒng)稱為感知。(二)感覺和知覺之間的區(qū)別感覺是對事物個別屬性的反應,而知覺是對事物整體屬性的反應。舉例說明比如一只蘋果、依靠視覺,我們只能看到各點的不同顏色或明度;依靠嗅覺,我們只能感受到其散發(fā)的某種氣味;依靠味覺,我們只能感受到它有某種味道但卻沒有一個綜合其多方面屬性的“整體印象”。幸運的是、我們可以依靠腦神經系統(tǒng)接收來自各種感覺器官傳遞的信息,并在大腦皮層上將這些信息整合在一起,于是我們看到了一個完整的事物蘋果,這就是知覺。三、知覺的種類1.根據知覺過程中起主導作用的分析器來劃分時知覺的種類根據知覺過程中起主導作用的分析器來劃分,知覺可以分為視知覺(以視分析器為主)、聽知覺(以聽分析器為主)

30、、嗅知覺、味知覺和觸知覺等。知覺是各種分析器協同活動而產生的,如學生聽課的知覺是由聽覺、視覺、動覺等協同活動而產生的結果,而聽覺起主導作用2.根據知覺對象不同來劃分時,知覺的種類根據知覺對象不同劃分時,知覺可分為空間知覺、時間知覺、運動知覺和社會知覺(1)空間知覺空間知覺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空間特性的反映。它包括形狀知覺、大小知覺、距離知覺及方位知覺等。它是通過人的視覺、觸摸覺、動覺等多種分析器的協同活動產生的,也是人在后天的實踐和學習中不斷與事物接觸后逐漸形成的。對于人們在生活和實踐中認識事物的形狀、大小、方位、遠近等特性有重要作用。日常生活中,空間知覺隨處可見,如上下臺階、穿越馬路、工具操作以

31、及在擁擠的人群中與人保持適當的距離等。(2)時間知覺時間知覺是人腦對客觀現象的延續(xù)性(時間長短)和順序性(時間先后)、周期性的反映。它和空間知覺一樣,對人的實踐活動也具有重要意義。人們對時間的知覺總是以某種客觀現象作為參照物的。獲得時間知覺的線索有許多種,如自然環(huán)境的變化(太陽的東升西落、月圓月缺等),生活中的工作程序(工作完成了多少,寫了多少字,走了幾里路等) ,內在線索(生理上的日節(jié)律,生物鐘,身體上的代謝作用等)。(3)運動知覺運動知覺是對物體在空間位置移動的反映。它也是多種分析器協同活動的結果,參與運動知覺的有視覺、動覺、平衡覺,有時還有聽覺和膚覺的成分。如當我們看到飛機在天空中飛行,

32、火車在鐵軌上奔馳時,就產生了對飛機、火車的運動知覺。運動知覺與時間知覺和空間知覺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影響運動知覺的因素有如下三個方面:第一,運動知覺依賴于物體運動的速度。物體運動的速度快,看起來也快;運動得慢,看起來也慢,但是非常緩慢的運動和非常高速的運動,我們都不能直接覺察到。例如鐘表上的分針和時針,雖然我們可以根據間隔一段時間后它們的位移來推測它們在運動,但我們不能直接感知分針和時針的位移。光的運動速度太快,我們卻看不出來它們在運動。第二,運動物體距觀察者的遠近,也直接影響著運動速度。以同樣的速度運動著的物體,距離我們近的,看起來速度快;距離我們遠的,看起來速度慢;距離我們非常遠的,似乎看

33、不出它在運動。第三,觀察者本身所處的狀態(tài)(運動或靜止),也是影響運動知覺的一個重要條件。有時觀察者自身是運動的卻誤認為是靜止的。運動有真動和似動之分,如人坐在停下的火車上,另一列火車從車窗外駛過,這時如果沒有不動的物體作為參照物,就會覺得自己坐的火車在運動,這就是似動運動。似動指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條件下,人們在靜止的物體間看到了運動,或者在沒有連續(xù)位移的地方,看到了連續(xù)的運動。()社會知覺社會知覺是對社會對象的知覺。它是人們在社會活動中對人、對己、對群體認識的過程。它不僅是對人的外部特征(外貌、姿態(tài)、行為舉止等)的知覺,而且要在人與人的交往過程中,通過對人外部特征的知覺,判斷人的內部動機、興趣

34、、個性和心理狀態(tài)等,從而形成對人的認識、印象和評價。包括對他人的知覺、自我知覺、人際知覺、角色知覺等。在社會知覺中人們常出現的四種偏差:第一印象:它是指與陌生人初次相見時給自己留下的印象。它鮮明、深刻而牢固,會給人一種固定的看法,它影響甚至決定著今后的交往關系,在社會知覺中起著重要作用。暈輪效應:它是指在對人的某些品質、特征形成了清晰、鮮明的印象后,掩蓋了其余品質、特征的知覺。這是以偏概全,“一俊遮百丑” 、“一壞百壞” 。即當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主要品質、特征形成良好或不良印象后,就會影響他對這個人的其余一切不良或好的看法,好像一個人的頭一旦被照亮了,全身都是光亮的一樣。刻板印象:這是對社會上

35、各類人的固定看法,或是對人概括泛化的看法。刻板印象能潛在于人的意識之中,比如人們普遍認為山東人身材魁梧、正直豪爽,能吃苦耐勞,浙江人聰明伶俐,能隨機應變。這是一種刻板印象,一旦形成后,在對人的認知中就會不自覺地簡單地把某個人歸入某一群體的刻板印象中去。近因效應:它是指最近獲得的信息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強烈的影響。在與熟悉的人的交往中,近因效應起很大的作用,在熟人的行為上表現出來的某種新異性,會影響或改變對這個人的原有看法,可以幫助人改變第一印象的影響,我們認識一個人既要看他過去的行為,更要看他現在的表現。3.錯覺錯覺是指不正確的知覺。常言道,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其實,即便是在靜態(tài)下進行觀察,觀

36、察者有足夠的思想準備,知覺仍然會產生錯誤,這就是我們要說的“錯覺”。錯覺現象看來近似荒謬,但卻是人人都會體驗到的正?,F象。錯覺是對客觀事物不正確的知覺。只要客觀條件具備,錯覺就會發(fā)生,主觀努力難以避免。錯覺有時給生活和實踐帶來麻煩,造成損失,但也可以根據錯覺 發(fā)生的 規(guī)律 ,運用錯覺為實踐服務 。利用錯覺最突出的事例是軍事上的偽裝和隱蔽,使敵人分辨不清我方情況,借以消滅敵人和保存自己。藝術上利用錯覺使觀眾產生逼真的效果,從而產生應有的藝術效果。如舞臺美術、化妝、影視中的特技等。第二節(jié)知覺的基本特性一、知覺的整體性我們對客體的知覺總是以自己的過去經驗來補充當時獲得的感覺信息,使其形成具有一定結構

37、的整體。二、知覺的理解性所謂理解性是指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對感知的事物進行加工處理,并用言語把它揭示出來的特性。人的知覺,總是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對感知的事物進行加工處理,直覺地理解其意義,并用詞的形式把它揭示出來。三、知覺的選擇性作用于人的客觀事物是紛繁多樣的,人不可能在瞬間全部清楚地感知到;但可以按照某種需要和目的,主動而有意地選擇少數事物(或事物的某一部分)作為知覺的對象,或無意識地被某種事物所吸引,以它作為知覺對象,對它產生鮮明、清晰的知覺映象,而把周圍其余的事物當成知覺的背景,只產生比較模糊的知覺映象。知覺的選擇性既受知覺對象特點的影響,又受知覺者本人主觀因素的影響,如興趣、態(tài)度、

38、愛好、情緒、知識經驗、觀察能力或分析能力等。知覺的選擇性與知覺的其它特性是密不可分的,被選擇的知覺對象通常是完整的、相對穩(wěn)定的和可以理解的。四、知覺的恒常性當距離、角度或光線的明暗在一定范圍內發(fā)生了變化時,我們的直覺印象仍然不變。不論坐在哪一個座位上,我們看到的教室的房門總是長方形的,不會因為觀看角度不同造成它在視網膜上像的不同而變成了菱形或梯形。這是形狀恒常性現象。不論在中午的強光下或是傍晚的暗淡光線下,我們看到的煤炭總是黑的、粉筆總是白的國旗總是紅的不會因光照的不同而變化。這是亮度和顏色恒常性現象。知覺的恒常性也是過去經驗作用的結果。第三節(jié)感知覺在教學中的應用一、感知依賴于一定刺激強度也就

39、是說作用于感覺器官的刺激物必須達到一定的強度,才能被人們清楚地感知到,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聲音、PPT 中字的大小、使用直觀教具的大小等,要能使全班的學生都能很好的感知到。二、知覺中對象和背景的相關規(guī)律對象和背景在顏色、形態(tài)和強度等的差別愈大,知覺的對象就愈容易被清晰地感知到,因此巧用對比,突出重點,給感知覺以清晰的認識。三、感知與訓練的關系觀察,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比較持久的并且有思維和語言參與的知覺過程。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觀察力的最可貴品質是從平常的現象中發(fā)現不平常的東西,從表面上貌似無關的東西中發(fā)現相似點或因果關系。人們在觀察力的發(fā)展水平上有很大的個別差異,凡是

40、在事業(yè)上卓有成就的人物,如科學家、發(fā)明家、教育家、作家和畫家等,他們的觀察力發(fā)展水平都比平常人。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可以通過下列途徑來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1、明確觀察的目的和任務,激發(fā)學生的觀察興趣。觀察的效果決定于觀察的目的任務明確到何種程度。觀察的目的任務愈明確,觀察者對知覺對象的反映就愈完整,愈清晰因而觀察的效果就愈好;反之,觀察的目的任務不明確,學生就會東看看,西望望。2、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在培養(yǎng)學生觀察力的時候,教給他們觀察的方法,如學生在觀察之前做好必要的知識準備,中、小學學生特別是小學低年級學生,無意注意占主導地位,他們往往容易為對象中的強烈刺激或他們感興趣的現象所吸引,而忘記了觀察

41、的目的和任務,因此,教師應當指導學生制定好觀察計劃,要求他們嚴格按照計劃、有系統(tǒng)、有步驟地進行觀察,使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習慣。觀察不等于消極的注視,必須進行積極的思維活動,因此,教師要根據知覺對象的特點引導學生開動腦筋。要指導學生做好觀察總結。觀察告一個階段后,要進行總結。3、對學生進行觀察訓練。實踐活動是觀察力發(fā)展的基礎。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知識水平,提出不同的觀察要求,對他們進行觀察訓練。例如,讓小學低年級學生通過郊游觀察自然景色,進行說話或寫作,讓高年級學生觀察那些特點不外露、需要仔細鉆研的人和事物,寫比較復雜的觀察日記或記敘文。通過有計劃、有目的的訓練,學生的觀察力就會逐步地發(fā)

42、展起來。第四講 注意(上)一、注意的概念注意是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是大家都熟悉的一種心理現象,例如,學生在上課時專心致志地聽教師講課,仔細地觀察掛圖,聚精會神地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這里講的“專心致志” 、“仔細地” 、“聚精會神”,都是描述學生在上課時的注意狀態(tài)。二、注意的特點注意的特點是:指向(選擇性)和集中。注意的指向性:是指人在每一瞬間的心理活動或者意識選擇了某個對象,而忽視了其余對象。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動或意識在一定方向上活動的強度或緊張程度。指向性和集中性是同一注意狀態(tài)的兩個側面:指向性是集中性的前提和基礎,集中性是指向性的體現和發(fā)展,兩者是不可分割的統(tǒng)一體。例

43、如,上課時,你在認真地聽講,專心地做筆記,此時有陌生人從你身邊的窗戶旁走過,而你的心理活動指向并集中在教師講課的內容,你并沒有覺察到陌生人的經過,這就是你的注意?!翱春诎濉本褪墙處熢谠O法使學生的注意指向和集中于黑板。當我們的注意指向某個對象時,其他事物就不在注意之內。例如“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有這樣一個例子:阿伯特卡米洛先生是一位著名的心算家,不管你給他出多么復雜的難題,他都能立即得出正確的答案。在他的心算歷史上,還從來沒有被人難倒過。這天,一位年輕的心理學家從遠方慕名而來,他要親自考一考這位著名的心算家,許多人知道了都前來觀看。年輕的心理學家微笑著和心算家打過招呼后,心算家很客氣地請他隨便

44、出題?!耙惠v載著 285 名旅客的火車駛進車站,這時下去 35 人,又上來 85 人” ,心理學家不緊不慢地開始出題了。心算家聽后微微一笑。 在下一站上來 101 人,下去 69 人;再下一站下去 17 人,上來 15 人;再下一站下去 40 人,只上來 8 人;再下一站又下去 99 人,上來54 人?!边@時主考人已說得喘不過氣來?!斑€有嗎?”心算家非常同情地問主考人?!斑€有”主考人透了口氣說:“請您接著算?!彼旨涌焖俣日f:“火車繼續(xù)往前開,到了下一站 再下一站 ” ,他突然叫道:“完了,卡米洛先生!”心算家輕蔑地笑著說:“您馬上要知道結果嗎?”“那當然” ,心理學家點點頭,同樣微笑著說:“

45、不過,我現在并不想知道車上還有多少乘客,我想知道的是這趟車究竟停靠了多少站?”這時心算家一下子呆住了。三、注意的功能1.選擇功能2.保持功能3.調節(jié)和監(jiān)督功能。四、注意的外部表現(一)適應性運動人在注意某個對象時,常常伴隨特定的生理變化和表情動作:人在注意狀態(tài)下,感覺器官一般是朝向注意對象的,并做出相應的動作來。如“側耳傾聽”,這種現象是適應性運動。(二)無關運動停止當人們集中注意時,就會高度關注當前的活動對象,一些無關動作或起干擾作用的動作就會相應減少甚至停止,多余的動作暫時被抑制。(三)呼吸運動的變化人在集中注意時,呼吸變得輕微而緩慢;到最緊張時,呼吸甚至會暫時停止,即所謂“屏息”現象。五

46、、注意的品質1、注意的廣度/范圍:是指在單位時間內注意到的對象的數量。如一目十行等。關于注意廣度的研究很早就受到心理學家的關注。心理學家耶文斯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在黑布上放置了一個白盤子,然后在上面撒黑豆,讓被試迅速判斷盤內黑豆的數量。實驗表明,當黑豆在 粒以內時,正確判斷率為 100 ;當盤子內有 5 粒黑豆時,開始發(fā)生估計上的錯誤;在不超過 8 9 粒時,估計還比較正確,錯誤次數在 50 以下;但超過 8 9 粒時,錯誤明顯上升,大于 50 。2、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時進行兩種或幾種活動時,把注意指向不同對象的品質。例如:教師上課時有注意的分配,教師要一邊講課,一邊觀察學生的表現

47、;學生上課時一邊聽一邊記,還一邊思考;汽車司機在雙手操縱方向盤的同時,兩眼還要注意道路上的行人、車輛和燈光信號等。這與對事物的熟練程度有關,也與同時進行的幾項活動之間的聯系有關。3、注意的穩(wěn)定性注意的穩(wěn)定性是指注意在同一對象或同一活動上所能持續(xù)的時間。這是注意在時間上的特征。時間越長,注意的穩(wěn)定性越高,時間越短,注意的穩(wěn)定性越差。盡管注意穩(wěn)定性的標志是在某一段時間內注意的高度集中,但人的注意不可能長時間保持穩(wěn)定狀態(tài)。如我們將一只表放在離耳朵一定距離(剛剛能隱約地聽到滴嗒聲) ,這時會發(fā)現滴嗒聲有時聽到,有時聽不到,或者有時強有時弱。注意的這種周期性的加強和減弱的變化,稱為注意的起伏,又稱注意的

48、動搖。注意的起伏在視覺中較為明顯。如當你注視“注意起伏圖(一) 、(二)”時,會發(fā)現位于中間的小正方形時而凸起(位于大正方形之前),時而凹進去(位于大正方形之后) ,不管我們如何集中注意,大小正方形總這樣跳躍式地變更著。4、注意的轉移注意的轉移是指個體根據新的任務,主動把注意從一個對象轉移到另一個對象上的品質。注意的轉移是注意的動力特征。注意轉移的好壞在于轉移的快慢。例如:上課鈴聲結束了,有些學生還在繼續(xù)聊天,注意停留在話題上。第五講 注意(下)一、注意的分類根據注意產生和維持是否有預定的目的和保持注意時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以把注意分為無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種。(一)無意注意無意注意

49、是指沒有預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自然而然發(fā)生的注意。例如,我們正在教室里聚精會神地聽老師講課,突然從教室外邊闖進來一個人,這時大家會不約而同地把視線轉向這個闖進來的人,不由自主地引起對他的注意。引起無意注意的條件:一方面:客觀刺激物本身的特點,包括:1.刺激物的強度。一聲巨大的聲響、一道強烈的光,都會不出自主地引起我們的注意。刺激物的相對強度,夜深入靜的時候,屋內時鐘的滴答聲。2.刺激物之間的對比關系。刺激物之間的任何顯著的差異,都容易引起人們的注意。比如,教師用紅顏色的筆批改作業(yè),“萬綠叢中一點紅”3.刺激物的運動變化。變化活動的刺激物比無變化活動的刺激物更容易引起人們的注意。如忽明忽

50、暗的光線、忽高忽低的聲音、有規(guī)律地一亮一閃的霓虹;教師的聲音抑揚頓挫;有經驗的老師,當遇到課堂秩序不好時,常常巧妙地停課一剎那。4.刺激物的新異性。刺激物的新異性是指刺激物在內容和形式上具有不同尋常的特性。例如,原來的老師全副新裝地走進教室,都會引起學生們的注意。另一方面:主體本身的狀態(tài)。同樣一個客體可引起這個人的注意,卻不能引起另一個人的注意,這說明,引起無意注意還與人的主觀狀態(tài)有關:1.對事物的需要、興趣凡是能滿足人的物質需要或精神需要,或者引起人的興趣的事物,必然會成為注意的對象。例如,饑腸轆轆的人不會去注意大街上的朗的霓虹燈,而只會注意食物。2.人的情緒狀態(tài)和精神狀態(tài),當一個人當時心胸

51、開朗、心情舒暢,平常不大容易引起注意的事物,此時也很容易引起他的注意。如果一個人郁郁寡歡、無精打采,即使平常容易引起注意的事物,此時也不會引起他的注意。3.人的知識和經驗。新異刺激容易引起人們的注意,但如果新異刺激不被人們所理解仍然不能引起人的注意比如,一張內存豐富的宣傳單能引起大家的注意,但是如果是文盲的話,就會把它丟棄在一邊,因為他不理解其中的內容。(二)有意注意有意注意是指定預定的目的、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注意,例如學生處于疲勞狀態(tài),但為了完成作業(yè),會將注意維持在作業(yè)上,作出意志努力。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條件有:1.活動目的、任務的理解。有意注意是有預定目的的注意。人們對活動的目的、任務

52、的重要意義理解得越清楚、越深刻,那么就越有意識的調整自己的注意,使自己的注意專注于省完成任務有關的對象。2.培養(yǎng)間接興趣。間接興趣是指對活動本身沒有興趣,但對活動的結果有興趣的心理現象。培養(yǎng)對事物的間接興趣,有助于提高有意注意的水平。例如,有的人可能對一門課程不感興趣,但對學習該課程的結果成績一一感興趣,因為成績和能否畢業(yè)或者能否得獎有關,所以雖然課程本身不能吸引他,但他仍然能努力學習。3.進行實際操作。在進行智力活動的時候,把頭腦中的智力活動和外部的實際活動結合起來,對于保持有意注意有重要的作用。比如對于計算機、物理、化學等實驗課程,教師把講授和學生的操作結合起來列降生的注意力就會高度集中,

53、并保持始終,從而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在其他課程中,教師適當地采用提問、討論等方式來組織教學,即把單向的講授變成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也可以提高學生的注意水平,增進學習效果。(三)有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是指有預定目的但是不需要做出意志努力的注意。比如:學生在從事有興趣的活動時,有清晰的目的,同時又無需意志努力。有意后注意是人類特有的一種高級的注意形式,它具有高度的穩(wěn)定性,是人類從事創(chuàng)造性活動的必要條件。一切有成就的科學家和藝術家都會高度專注于自己的事業(yè),廢寢忘食地為科學或藝術作出創(chuàng)造性貢獻。引起有意后注意的條件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1.對活動有濃厚的興趣有意后注意是心理活動對有意義、有價值的事物的指

54、向和集中,它的產生主要依賴于對事物的濃厚興趣。只有個體對某一活動發(fā)生了濃厚興趣,才可能不需要意志努力而保持長久注意。2.活動的自動化如果個體對某一活動特別熟練,活動達到了自動化的程度,就不需要意志努力也能長久保持注意。無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在實踐活動中緊密聯系、協同作用。三種注意各有自身的特點和作用,完成任何一項活動都必須有三種注意的共同參與,缺一不可。只憑無意注意去學習和工作,雖然不易疲勞,但由于缺乏目的性和計劃性,一旦遇到困難和干擾就會分心,難以完成任務。單憑有意注意去學習和工作,雖然能有目的地進行,但長時間的意志努力,也很容易疲勞,影響任務的順利完成。有意后注意雖然兼有無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優(yōu)點,能依靠它很好地完成活動和任務,但脫離了無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也難以真正形成有意后注意。有意注意可以發(fā)展為有意后注意,而無意注意在一定條件下也可以轉化為有意注意。例如,開始時人們偶然為某種活動所吸引而去從事這種活動,后來通過實踐認識到它的重要意義,便自覺地、有目的地去從事這種活動,并克服一定的困難,堅持對活動的注意,這時無意注意就轉化為了有意注意??傊?,有意后注意是注意的最佳形式,既符合外在的目的,又不需要意志努力,注意既專注又輕松,有意后注意是人們從事創(chuàng)造性活動的必要條件。二、注意在教學中的應用為了克服上課時學生注意力的渙散,除了從根本上消除學生注意力渙散的原因之外,教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