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古代畫論中筆墨的發(fā)展特色_第1頁
淺談古代畫論中筆墨的發(fā)展特色_第2頁
淺談古代畫論中筆墨的發(fā)展特色_第3頁
淺談古代畫論中筆墨的發(fā)展特色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淺談古代畫論中筆墨的發(fā)展特色    無論國畫理論的研究者,還是國畫的創(chuàng)作者,都對筆墨的問題有過不少思考和爭論,且歷代不休,各有說法,然并未取得公認的突破性的成果。本文意不在討論筆墨之學理或畫理,而是從古代畫史中涉及筆墨問題的、具有較大影響的言論中,梳理出筆墨的發(fā)展線索及其特色,追本溯源,以期對當代國畫的研究和創(chuàng)作有所助益。一、繪畫媒介筆墨,本義是中國畫作畫的媒介,即用什么工具、材料來畫中國畫。眾所周知,對于用毛筆畫出的線條的重視,是公認的中國畫的基本特色。而早期,畫論中并未曾直接提及線條的運用,而是代之以“骨”“骨法”,即強調描線用的工具毛筆?,F(xiàn)

2、在可知,這兩者是同義。如,東晉顧愷之論畫在品評人物畫時,多次提及“骨”“骨法”“骨趣”“奇骨”“天骨”,即用筆描畫出來的人物的形貌特征。南齊謝赫所提“六法”之一的“骨法用筆”,即對人物畫中用筆的強調。其后,宗炳畫山水敘中提到“豎劃三寸,當千仞之高,橫墨數(shù)尺,體百里之態(tài)”,“豎劃”“橫墨”,都是指用筆。而王微在敘畫中則直接講到用毛筆作畫,“以一管之筆,擬太虛之體”。值得一提的是,王微在敘畫中還談到了運用不同的筆墨方法來描畫不同的表現(xiàn)對象的問題。這一點,被認為是中國畫“筆墨情趣的濫觴”。如“曲以為崇高,趣以為方丈;以叐之畫,齊乎太華;以枉之點,表夫隆準”,也就是說,“用筆上下?lián)]動,曲狀以表達嵩山之

3、峰;用筆縱橫奔放,可以表達出神仙境界那樣的美景;用筆急起疾猝,易于表現(xiàn)華山那樣險峻挺拔之勢;用筆邪曲一點,可以表現(xiàn)山上突出的大石頭”。從中可以看出,應根據表現(xiàn)對象的特征,創(chuàng)造并使用不同的筆法。二、繪畫技法、效果隨著繪畫實踐的豐富,人們對筆墨的認識也逐步深入。晚唐五代時期的荊浩在其筆法記中,賦予筆墨以新意,此后,筆墨不再是單指作畫的工具,而是成為中國畫的技法和效果,影響深遠。如他提出山水畫“圖真”的“六要”,其五曰筆,其六曰墨?!肮P者,雖依法則,運轉變通,不質不形,如飛如動”,就是說,要根據對象的形體特征和規(guī)律靈活用筆,同時又不能被形質所束縛;“墨者,高低暈染,品物淺深,文采自然,似非因筆”,就

4、是說用濃淡不同的墨法來表現(xiàn)物象的高低深淺,使其形體轉折自然,無斧鑿痕跡。荊浩在繼承了王微對筆法認識的基礎上又有所深化,同時提出用墨,以替代謝赫“六法”中的“賦彩”。這表明,這一時期的水墨山水畫中,用墨的技巧已能超越于用色之上了,水墨所呈現(xiàn)的藝術效果,已得到了當時人的重視。的確如此。從荊浩對前代及當時畫家的評價中,可以進一步看到這種審美風尚。他對無筆無墨或有筆無墨的繪畫,并不給予過高評價。如:品評張僧繇的沒骨山水,因沒有筆墨技法的運用,被他評價為“甚虧其理”;品評李思訓的青綠山水,“筆跡甚精,雖巧而華,大虧墨彩”;品評吳道子,也是有筆無墨,“吳道子筆勝于象,骨氣自高”,“但亦恨無墨”。相反,他所

5、贊賞的,都是有筆有墨之作。如:王維的水墨山水,“筆墨宛麗,氣韻高清”;項容的水墨山水,“用墨獨得玄門,用筆全無其骨”;張璪的水墨山水,“氣韻俱勝,筆墨積微,真思卓然”。通過以上評價,我們可以看出當時山水畫發(fā)展的新變化,即水墨山水畫日漸重要,同時也可以看到當時人對于筆墨內涵的新認識。所以荊浩說:“隨類賦彩,自古有能,如水暈墨彰,興吾唐代”。三、玩弄筆墨1.墨戲。前文曾提及荊浩對筆墨技法的重視,然而,他還提出“忘筆墨而有真景”。也即筆墨技法需要強調,但同時也需要超越;作畫時不能“為技法而技法”,這樣才能畫出有真情真景的作品??上?,荊浩的這一提醒,在其后米芾的作品中并未得到很好的實踐。相反,米芾的“

6、墨戲”,正是落入了荊浩所擔憂之處。米芾的山水畫為畫史上的“別派”。他作畫,“目無前輩,高自標樹”,甚至不用筆,“其作墨戲,不專用筆,或以紙筋子,或以蔗渣,或以蓮房,皆可為畫”。他畫山不使用線條,自稱“云山草筆”,山石全用墨水漬點,濃淡交融,未畫云霧就已有云霧之氣,一片濕潤、朦朧之感。墨成為了他畫面的主要形式因素,并且被他玩到了一定的境界,后人稱其為“米點”,達到了“神閑筆簡意自足”“寄興游心”的審美效果。米芾“墨戲”的山水畫“意過于形”,“不足為后人示范”,但卻具有將墨從形象的束縛中解脫出來的積極意義。此外,他對董源、巨然山水畫所透露的“平淡天真”的美學趣味的重視,和對其在畫史上的地位的重新認

7、識,都成為明代董其昌“南北宗”論的重要源頭。2.以書入畫。以書入畫,即以書法的筆法來作畫。從畫史來看,早在唐代,張彥遠就提出了“書畫同源”的問題,這為其后“以書入畫”奠定了理論基礎。宋元時期,大量文人參與繪畫創(chuàng)作,他們提出了“不求形似”“以書入畫”的創(chuàng)作主張。如蘇軾的論畫詩:“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賦詩必此詩,定知非詩人。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庇捎趥鹘y(tǒng)文人以讀書、寫字為主業(yè),因而他們作畫純屬業(yè)余之雅好,不要求拘泥于法度,不要求形似,而是“逸筆草草,聊抒胸臆”,筆墨間流露一種寫意化的筆墨情趣。寫書法是文人的長項,他們很容易就將書法中的筆法用于作畫。如元代趙孟 有題畫詩云:“石如飛白木如籀,

8、寫竹還應八法通。若也有人能如此,須知書畫本來同?!边@里是講,趙孟 善用書法的飛白來畫石頭,用大篆筆法畫樹干,用寫“八”字的方法畫竹葉??戮潘几蔷唧w地寫道:“寫竹,干用篆法,枝用草書法;寫葉,用八分法,或用魯公撇筆法;木石用折釵股、屋漏痕遺意?!笨梢?,一幅竹石圖中,竹子的枝干、竹葉,木石等,都應用不同的書法筆法來表現(xiàn)?!皶嬐础钡睦碚?,為文人“以書入畫”的實踐奠定了基礎,從而形成了文人畫獨特的筆墨意味,與畫匠的繪畫區(qū)別開來。文人畫這種講究筆墨情趣、玩弄筆墨的繪畫實踐,在萬力青看來,是繪畫史上的一大進步:“文人畫系統(tǒng)中,董其昌以前,僅米芾、元中后期的元四家及方從義等少數(shù)人,可以說是不同程度地進

9、入玩弄筆墨的境界,而董其昌之后,玩弄筆墨則蔚然成風?!彼?、筆墨的深化期萬力青曾言:“董其昌之后文人畫筆墨進入深化期?!彼^筆墨深化期,當指沿著“師法造化、師法自然”的正確方向,注重主觀精神與客觀物象的結合,創(chuàng)造出代表先進文化的筆墨風格。遺憾的是,清代“四王”的畫風,是董其昌“南北宗”論的踐行者,他們的繪畫以平淡為宗,一味泥古,“不僅平地增加三百余年的糾葛,并發(fā)生了非常不良的影響?!贝送?,在“四王”的畫風被尊為“畫苑正宗”之后,其筆墨趨于精致,流于形式化,最終背離了生活。他們不重視對自然山水的觀察和師法,造成筆墨中沒有真山水之趣,沒有個人面目,“下筆便可與古人齊驅”,“宛然古人”。這既束縛了他們自己的創(chuàng)作,也造成了畫壇積貧積弱、萬馬齊喑的局面。傳統(tǒng)中國畫,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需要一場從筆墨內部出發(fā)的自我的變革?!咀⑨尅筷悅飨褐袊剿嬍?,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1年,第15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