軸承蓋的機械加工工藝規(guī)程及工藝裝備設計說明書_第1頁
軸承蓋的機械加工工藝規(guī)程及工藝裝備設計說明書_第2頁
軸承蓋的機械加工工藝規(guī)程及工藝裝備設計說明書_第3頁
軸承蓋的機械加工工藝規(guī)程及工藝裝備設計說明書_第4頁
軸承蓋的機械加工工藝規(guī)程及工藝裝備設計說明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機 械 制 造 技 術 基 礎課 程 設 計題 目:軸承蓋的機械加工工藝說明書 班級: 姓名: 指導教師: 完成日期: 2011/3/11 一、設計題目LX-31軸承蓋的機械加工工藝規(guī)程及工藝裝備設計二、原始資料(1) 被加工零件的零件圖 1張(2) 生產類型:(中批或大批大量生產)三、上交材料1繪制零件圖 1張2毛坯圖 1張3編制機械加工工藝過程綜合卡片 1套4編制機械加工工藝卡片(僅編制所設計夾具對應的那道工序的機械加工工藝卡片) 1套5繪制夾具裝配圖(A0或A1) 1張6繪制夾具中1個零件圖(A1或A2。裝配圖出來后,由指導教師為學生指定需繪制的零件圖,一般為夾具體)。 1張7編寫課程設

2、計說明書(約5000-8000字)。 1份四、進度安排本課程設計要求在3周內完成。1第l2天查資料,熟悉題目階段。2第37天,完成零件的工藝性分析,確定毛坯的類型、制造方法和機械加工工藝規(guī)程的設計并編制出零件的機械加工工藝卡片。3第810天,完成夾具總體方案設計(畫出草圖,與指導教師溝通,在其同意的前提下,進行課程設計的下一步)。4第1113天,完成夾具總裝圖的繪制。5第1415天,零件圖的繪制。6第1618天,整理并完成設計說明書的編寫。7第19天,完成圖紙和說明書的輸出打印。8第2021天,答辯五、指導教師評語成 績: 指導教師日期 摘要機械制造技術基礎課程設計,是以切削理論為基礎,制造工

3、藝為主線,兼顧工藝裝備知識的機械制造技術基本涉機能力培養(yǎng)的實踐課程;是綜合運用機械制造技術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分析和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一個重要教學環(huán)節(jié);是對學生運用掌握的“機械制造”技術基礎知識及相關知識的一次全面的應用訓練。機械制造技術基礎課程設計,是已機械制造工藝裝備為內容進行的設計。即以給定的一個中等復雜的程度的中小型機械零件為對象,在確定其毛胚制造工藝的基礎上,編制其機械加工工藝規(guī)程,并對其一工序進行機床專用卡具設計。由于能力有限,設計尚有許多不足之處,懇請各位老師給予批評指正。 Abstract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fo

4、undation course design, is the cutting theory as a foundation, manufacturing process as the main line, balancing process equipment knowledge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basic wade machine of cultivating the ability of practical courses, Is the comprehensive use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5、 technology of the basic knowledge, basic theory and basic skill, analyze and solve practical engineering problems an important teaching link, For the students use master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basis knowledge and related knowledge of a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training. Me

6、chanic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foundation course design, is already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for the design of content. Namely in the given a medium-sized complex degree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machinery parts as the object, in determining the blank casts manufacturing t

7、echnology, on the basis of compiling the machining process planning, and one process machine special fixture design. 目 錄前言 1課程設計說明書正文 1一、 零件的分析 1(一)、零件的作用 1(二)、零件的工藝性分析 1二、確定生產類型 2三、確定毛坯 2(一)、確定毛坯的種類 2(二)、繪制鑄造件毛坯圖 2四、工藝規(guī)程設計 2 (一)定位基準的選擇2(二)工藝路線的擬定 3(三),機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確定 4五、工裝設計分析提設計任務書 5六、主要參考文獻 8

8、前言機械制造工藝學課程是在學完了機械制造工藝學包括機床夾具設計和大部分專業(yè)課,并進行了生產實習的基礎上的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這是我們在進行畢業(yè)設計之前對所學課程的一次深入的全面的總復習,也是一次理論聯系實際的訓練。因此,它在今年的學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個人的感想是,希望經歷了這次課程的設計,對自己的將來所從事的工作,進行一次適應性的訓練,通過這次課程設計鍛煉自己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畢業(yè)后的工作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由于自己的理論知識的不完善,實踐能力的缺乏,設計之中不免有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學生我肺腑的懇請各位老師能夠給予指教批評。一. 零件的分析(一).零件的作用 題目所給的是LX-31軸

9、承蓋. 其主要作用是軸承外圈的軸向定位;防塵和密封,除它本身可以防塵和密封外,它常和密封件配合以達到密封的作用.(二).零件的工藝分析零件的材料為HT150,灰鑄鐵生產工藝簡單,鑄造性能優(yōu)良,但塑性較差、脆性高,不適合磨削,零件的主要技術要求分析如下:(1).由零件圖可知,零件的底座底面、內孔、端面及軸承座的頂面有粗糙度要求,其余的表面精度要求并不高,也就是說其余的表面不需要加工,只需按照鑄造時的精度即可。底座底面的精度為Ra6.3、內孔、端面及內孔的精度要求均為12.5。軸承座在工作時,靜力平衡。(2).鑄件要求不能有砂眼、疏松等缺陷,以保證零件的強度、硬度及疲勞度,在靜力的作用下,不至于發(fā)

10、生意外事故。二、確定生產類型 已知此軸承蓋零件的生產綱領為5000件/年,零件的質量是100Kg/個,查機械制造工藝設計簡明手冊第2頁表1.1-2,可確定該軸承蓋生產類型為中批生產,所以初步確定工藝安排為:加工過程劃分階段;工序適當集中;加工設備以通用設備為主,大量采用專用工裝。三、確定毛坯1、確定毛坯種類零件材料為HT150。考慮零件在機床運行過程中所受沖擊不大,零件結構又比較簡單,生產類型為中批生產,故選擇木摸手工砂型鑄件毛坯。查機械制造工藝設計簡明手冊第41頁表2.2-5,選用鑄件尺寸公差等級為CT-12。2、確定鑄件加工余量及形狀:查機械制造工藝設計簡明手冊第41頁表2.2-5,選用加

11、工余量為MA-H級,并查表2.2-4確定各個加工面的鑄件機械加工余量,鑄件的分型面的選用及加工余量.其中平面加工1端面的加工余量為4,2端面3,4和5端面4,7端面4,8和9端面3,孔加工26孔的加工余量是4, 孔加工120的加工余量是4.3、繪制鑄件零件圖四、工藝規(guī)程設計(一)選擇定位基準:根據零件圖紙及零件的使用情況分析,知50的孔,軸承蓋外端面、26的孔均需正確定位才能保證。故對基準的選擇應予以分析。(1)粗基準的選擇 按照粗基準的選擇原則為保證不加工表面和加工表面的位置要求,應選擇不加工表面為粗基準。根據零件圖所示,故應選軸承蓋下表面為粗基準.(2 )精基準的選擇考慮要保證零件的加工精

12、度和裝夾準確方便,依據“基準重合”原則和“基準統一”原則,以粗加工后的底面為主要的定位精基準,即以軸承蓋的下底面為精基準。(二)制定工藝路線:根據零件的幾何形狀、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等技術要求,以及加工方法所能達到的經濟精度,在生產綱領已確定的情況下,可以考慮采用萬能性機床配以專用工卡具,并盡量使工序集中來提高生產率。除此之外,還應當考慮經濟效果,以便使生產成本盡量下降。查機械制造工藝設計簡明手冊第20頁表1.4-7、1.4-8、1.4-11,選擇零件的加工方法及工藝路線方案如下:工序01 粗刨54端面3 mm,半精刨54端面1 mm,以50孔為定位基準,采用龍門刨床加專用夾具;工序02 粗刨5

13、0上端面3 mm,以軸承蓋下底面為定位基準, 采用龍門刨床加專用夾具;工序03 鉆22 mm孔至24 mm,擴24 mm孔至26, 以50孔為定位基準,采用Z525立式鉆床加專用夾具;工序04 粗刨軸承蓋下端面3 mm,半精刨軸承蓋下端面1mm, 以50孔為定位基準,采用龍門刨床加專用夾具;工序05 粗刨軸承蓋左右端面3 mm, 精刨軸承蓋左右端面3 mm, 以50孔為定位基準,采用龍門刨床加專用夾具;工序06 粗鏜116mm孔至118mm,半精鏜118mm孔至119.3mm, 精鏜119.3mm孔至120mm, 以50孔為定位基準,采用臥式鏜床加專用夾具;工序07 粗刨軸承該前后端面3mm,

14、 以50孔為定位基準, 采用龍門刨床加專用夾具;工序08 去毛刺;工序09 終檢。(三)機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確定:1、圓柱表面工序尺寸:54孔的上表面的加工余量為4,粗刨3,精刨1;50孔的上表面的加工余量為3,粗刨3;140孔的下表面的加工余量為4,粗刨3,精刨1.2.平面工序尺寸:軸承蓋下端面的加工余量為4,粗刨3,精刨1;軸承蓋前后端面的加工余量為3, 粗刨3.3.孔加工工序尺寸: 120孔的加工余量為4,粗鏜2,半精鏜1.3,精鏜0.7; 26孔的加工余量為4,鉆4.3其他尺寸直接鑄造得到 由于本設計規(guī)定的零件為大批量生產,應該采取調整加工。因此在計算最大,最小加工余量時應按

15、調整法加工方式予以確認。(四)、確定切削用量及時間定額:工序三的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時的確定:鉆,鉆22通孔。鉆孔22mm選擇3號莫氏錐柄麻花鉆F機=0.43mmrV查=15mminn查=1000V查D=1000*15*23=208(rmin)按機床選取:n機=195rmin實際切削速度:V機=Dn機1000=*23*195/1000=14.08(m;/min)基本工時;t=(l+l1+l2)/n機f機=(43+8+3)/195*0.43=0.64min;五、夾具設計為了提高勞動生產率,保證加工質量,降低勞動強度,需要設計專用夾具。(一)問題的提出本夾具主要用來鉆22孔,在本工序加工時還應考慮如何

16、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勞動強度,而其位置尺寸為自由公差,精度不是主要問題。(二)夾具設計如下圖: 六.參考文獻 1、趙家奇,機械制造工藝學課程設計指導書(2版),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6年.2、曾志新,呂明主編,機械制造技術基礎,: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1年.3、李益明主編,機械制造工藝設計簡明手冊,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93年.4、肖詩綱主編,切削用量手冊,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93年.5、金屬切削機床夾具設計手冊.上海柴油機廠工藝設備研究所編,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87年.6. 公差配合與測量技術,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總結這次課程設計,由于理論知識的不足,再加上平時沒有什么設計經驗,一開始的時候

17、有些手忙腳亂,不知從何入手。在老師的諄諄教導,和同學們的熱情幫助下,使我找到了信心。現在想想其實課程設計當中的每一天都是很累的,其實正向老師說得一樣,課程設計沒有那么簡單,你想copy或者你想自己胡亂蒙兩個數據上去來騙騙老師都不行,因為你的每一個數據都要找到出處。雖然種種困難我都已經克服,但是還是難免我有些疏忽和遺漏的地方。完美總是可望而不可求的,不在同一個地方跌倒兩次才是最重要的.抱著這個心理我一步步走了過來,最終完成了我的任務。三個星期的課程設計結束了,在這次實踐的過程中學到了一些除技能以外的其他東西,領略到了別人在處理專業(yè)技能問題時顯示出的優(yōu)秀品質,更深切的體會到人與人之間的那種相互協調

18、合作的機制,最重要的還是自己對一些問題的看法產生了良性的變化. 在社會這樣一個大群體里面,溝通自然是為人處世的基本,如何協調彼此的關系值得我們去深思和體會.在實習設計當中依靠與被依靠對我的觸及很大,有些人很有責任感,把這樣一種事情當成是自己的重要任務,并為之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不斷的思考自己所遇到的問題.而有些人則不以為然,總覺得自己的弱勢.其實在生活中這樣的事情也是很多的,當我們面對很多問題的時候所采取的具體行動也是不同的,這當然也會影響我們的結果.很多時候問題的出現所期待我們的是一種解決問題的心態(tài),而不是看我們過去的能力到底有多強,那是一種態(tài)度的端正和目的的明確,只有這樣把自己身置于具體的問

19、題之中,我們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 在這種相互協調合作的過程中,口角的斗爭在所難免,關鍵是我們如何的處理遇到的分歧,而不是一味的計較和埋怨.這不僅僅是在類似于這樣的協調當中,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需要我們有這樣的處理能力,面對分歧大家要消除誤解,相互理解,增進了解,達到諒解.也許很多問題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復雜,關鍵還是看我們的心態(tài),那種處理和解決分歧的心態(tài),因為畢竟我們的出發(fā)點都是很好的. 課程設計也是一種學習同事優(yōu)秀品質的過程,比如我組的楊哲同學,人家的確有種耐得住寂寞的心態(tài).確實他在學習上取得了很多傲人的成績,但是我所贊賞的還是他追求的過程,當遇到問題的時候,那種斟酌的態(tài)度就值得我們每一位學習,人

20、家是在用心造就自己的任務,而且孜孜不倦,追求卓越.我們過去有位老師說得好,有有些事情的產生只是有原因的,別人能在諸如學習上取得了不一般的成績,那絕對不是僥幸或者巧合,那是自己付出勞動的成果的彰顯,那是自己辛苦過程的體現.這種不斷上進,認真一致的心態(tài)也必將導致一個人在生活和學習的各個方面做的很完美,有位那種追求的鍥而不舍的過程是相同的,這就是一種優(yōu)良的品質,它將指引著一個人意氣風發(fā),更好走好自己的每一步. 在今后的學習中,一定要戒驕戒躁,態(tài)度端正,虛心認真.要永遠的記住一句話:態(tài)度決定一切.經過幾周的奮戰(zhàn)我的課程設計終于完成了。在沒有做課程設計以前覺得課程設計只是對這幾年來所學知識的單純總結,但是通過這次做課程設計發(fā)現自己的看法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