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一年級數(shù)學下冊各單元易錯題_第1頁
蘇教版一年級數(shù)學下冊各單元易錯題_第2頁
蘇教版一年級數(shù)學下冊各單元易錯題_第3頁
蘇教版一年級數(shù)學下冊各單元易錯題_第4頁
蘇教版一年級數(shù)學下冊各單元易錯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一年級下冊第一、二單元易錯題易錯題1問診 這是十幾減9 中最容易出錯的三道口算,小朋友經常會把這三題的得數(shù)搞混。究其原因,是在學習 20 以內進位加法時,對9514,9 615,9 716 掌握不夠好 ;或者說, “湊十法”與“破十法”方法的運用在混淆。其實在用 “破十法” 計算時, 牢記從 “10”里面去減 9,肯定會有多余的 “1”,把這個“ 1”與個位上的數(shù)相加,就是最終的得數(shù),這樣思考會更快速準確些。易錯題2問診 這題粗粗一看,肯定會覺著沒什么難度,而且做著做著似乎找到了計算的規(guī)律。于是出現(xiàn)以下答案的小朋友不在少數(shù):仔細觀察,你會發(fā)現(xiàn)最后一個減號前面的數(shù)不是我們以為的“12”,而是“

2、11”。因此, 看清題目再動筆非常重要哦 !易錯題3問診 這一題給人的最初感覺是挺復雜的,不知如何入手去填,小朋友往往會亂填一氣。實際仔細觀察后會發(fā)現(xiàn)每組中左邊一題與右邊三題之間是用“”連接起來的,也就是說它們的得數(shù)是相等的。因此,只要算出左邊算式的得數(shù),再來想右邊算式即可??梢噪S意寫算式,只要得數(shù)相等就行。當然,如果能有順序按規(guī)律寫一寫,那就又準確又省力啦。如,左邊一組可以把減號前、后的數(shù)同時加1;右邊一組可以把減號前、后的數(shù)同時減1。得數(shù)都是不變的哦!易錯題4小文做了 13 朵紙花,小林做了8 朵。小林至少還要做幾朵,才能超過小文?問診 此題小朋友 最容易忽視“至少”“超過”等關鍵詞語,而

3、把這題理解為求“小林再做幾朵就和小文同樣多” 。如果確實是問 “小林再做幾朵就和小文同樣多”,那應該是 1385 (朵) ;而現(xiàn)在是要 “超過”小文的朵數(shù),并且是以最少的朵數(shù)超過,那就只要超出1 朵就行了。所以是1385(朵), 516(朵)。 謹記,讀題時圈劃關鍵詞是非常必要的!易錯題5書法興趣班第一組有16 人,第二組有7 人,第三組有8 人。(1)書法興趣班第二組和第三組一共有多少人?(2)第一組有男生9 人,女生有多少人?問診 這道解決實際問題的已知條件比較多,所求問題也有兩個,對于一年級小朋友來說是比較難的題目了, 最易出錯的地方就在于不知如何選擇合適的條件來列式。其實我們可以從問題

4、出發(fā)來找條件:第一個問題是求“書法興趣班第二組和第三組一共有多少人?”我們就只要找第二組的人數(shù)和第三組的人數(shù)合起來,而第一組的人數(shù)對于解決這個問題而言是“多余條件” ; 第二個問題告訴我們 “第一組有男生9 人” ,求“第一組女生有多少人?”,那我們還要找的是第一組的總人數(shù),從第一組的16 人里面去掉男生9 人,就是第一組女生的人數(shù),在這里第二組、第三組的人數(shù)就是多余條件了。熟悉基本數(shù)量關系,對于解決問題幫助很大的。易錯題6數(shù)一數(shù),有()個三角形。問診 小朋友眼中看到的三角形往往是3 個小三角形和1 個大三角形,共4 個三角形,他們可能不知道還可以由 2 個小三角形拼成大三角形。因此,在數(shù)三角

5、形的個數(shù)時要有序地數(shù),先數(shù)單個小三角形有3 個,再數(shù)由 2 個小三角形拼成的三角形有2 個,最后數(shù)由3 個小三角形拼成的三角形有1 個,共 3216(個)。 有序思想在解決問題時真的很重要,它可以幫助我們不重復、不遺漏地完成任務。易錯題7照樣子接著畫下去。問診 這題容易使人看得眼花繚亂,找不出圖形排列的規(guī)律,而無法照樣子畫下去。找規(guī)律關鍵要會觀察、會比較。在已有的圖形中,是一個隔一個出現(xiàn)的,第一次隔的是,第二次隔的是,因此題中后面定是,而后面又會跟,后會再次出現(xiàn),再跟個。當然,我們也可以把“”這四個圖形為一組圈起來,每次都是一組四個這樣的圖形排列出來,這樣看起來會更清楚。易錯題 8用一個長方體

6、最多能畫出幾個不同的長方形?問診 在讀題時,小朋友往往會理解為“用一個長方體最多能畫出幾個長方形?”對于題中難以理解的字詞,會進行無意識地忽略。因為他們對長方體僅是一個整體認識,因此這題應當充分動手操作、直觀感知。 在長方體 6 個面上寫 16 的數(shù)字,分別把每一面畫在白紙上,也標好相應數(shù)字,再進行比較分析。從而知曉長方體上、下面是一樣的長方形,左、右也是一樣的,前、后也是一樣的,這樣最多就只有三個不同的長方形。當然,對于有兩個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也可進行畫一畫、比一比的操作實踐。第三單元 易錯題易錯題 149 添上 1 是()個十,是() 。問診 小朋友在做這題時容易看丟括號后面的字,而理解

7、成是求“49 添上 1 是()”,然后就很爽快地填成“ 49 添上 1 是(50 )個十,是(50 )”。要知道,讀題時一些關鍵字詞是起決定性作用,要養(yǎng)成邊讀題邊圈劃關鍵詞的好習慣。本題中49 是由 4 個十和 9 個一組成的,再添上1 后,又可以組成 1 個十,一共是5 個十,是 50 。易錯題 2依照百數(shù)表,猜出框中另外的數(shù)。問診 小朋友拿到此題,往往會腦中一片空白,無從著手。究其原因,是對“百數(shù)表”中各數(shù)排列的規(guī)律了解不透。其實在“百數(shù)表”中,各數(shù)排列既整齊又有規(guī)律:橫著看,從左往右依次大1;豎著看,從上往下依次大10 。那么,對于上述左圖來說,“15”右邊一個數(shù)應比“15”大 1,是“

8、 16 ”;“ 15”下邊一個數(shù)應比“ 15”大 10,是“25”;那“25”右邊一個數(shù)自然是“26”了。對于上述右圖來說,“23”左邊應是“ 22”,右邊應是“ 24”;“ 23 ”上邊應是“ 13”,下邊應是“ 33 ”。對于下面框中另外的數(shù),你也能依照百數(shù)表中各數(shù)排列的規(guī)律很快推算出來嗎?易錯題 340 比()大 1,比()小 1。問診 第一次遇到這樣的題,好多孩子會任性地把答案掉個個兒!因為在他們的眼中,這題應該是長這個樣:比 40 大 1 的是(),比 40 小 1 的 是()。他們會一邊讀題一邊改編題目。而對題意的不理解,是出錯的最大原因。對于這種反敘的題目,可以先補充完整,變?yōu)椋?/p>

9、40 比()大 1 ,40 比()小 1 。再把“ 40 比()大 1”變?yōu)椤埃ǎ┍?40 小 1”,即比 40 小 1 的數(shù)是()。而“ 40 比()小 1”可以變?yōu)椤埃ǎ┍?40 大 1”,即比 40 大 1 的數(shù)是()。如此一來,思路就清晰多啦。填入之后,還要仔細檢查一下,比一比數(shù)與數(shù)之間的大小,那就ok 啦!易錯題 480 是()前面的一個數(shù)。問診 此題又是反敘的問題,小朋友理解起來比較難。因此,看到“80”、看到“前面”,就會誤認為是“80 前面的一個數(shù)是幾” 。所以,遇到這類問題還是要善于把“反敘” 變?yōu)椤罢龜ⅰ?。即變?yōu)?“()是 80 后面的一個數(shù)”,80 后面的一個數(shù)當然是8

10、1 啦,所以“ 80 是( 81)前面的一個數(shù)”。易錯題 5爺爺?shù)臍q數(shù)比65 大,比 70 小,又是個單數(shù)。爺爺可能多少歲?問診 解答此題時,小朋友容易把關注點落在“比65 大,比 70 小”之上,而忽略“單數(shù)”這一要點;或者注意到了“單數(shù)”,卻把“單數(shù)”和“雙數(shù)”混淆起來了,由此造成錯誤。確定爺爺?shù)臍q數(shù),要同時符合兩個條件:一是“比65 大,比 70 小”;二是“單數(shù)”。因此,可先確定“比65 大,比 70 小”的數(shù)為: 66、67、68 、69。再思考“單數(shù)”是指個位上是1、3、5、7、9 的數(shù),而“雙數(shù)”是指個位上是0、2、4、6、8 的數(shù)。因此,綜上所述,只有67 和 69 符合題目的

11、要求。正確區(qū)分“單數(shù)”和“雙數(shù)”,并能靈活運用,才能順利解題。易錯題 6在計數(shù)器上撥4 個珠,可以表示出哪些兩位數(shù)?最大的是多少?最小的呢?問診 此題易錯在兩個地方:一是小朋友最易用4 個珠子撥出最大的數(shù)是“40”,而最小的數(shù)則為 “4”(如下圖),忽略題中表示“兩位數(shù)”的要求;二是撥出的兩位數(shù)有遺漏。要求用4 個珠撥出兩位數(shù),既是“兩位數(shù)”,可知十位上至少要有一個珠子。而且要想不重復不遺漏地撥出所有符合要求的數(shù),比較好的方法就是“有序思考,有序撥珠”。(如下圖),先把這4 個珠子都撥在十位上,就能表示出最大的兩位數(shù)“40“,然后有序地每次撥動一個珠子到個位,當然個位最后得留一個珠子,這樣就能

12、把所有情況一一列出。易錯題 7十個十個地數(shù),40 前面一個數(shù)是() ,90 后面一個數(shù)是() 。問診 此題容易在兩個地方出錯:一是把“十個十個地數(shù)”誤認為是“一個一個地數(shù)”;二是把“40前面一個數(shù)是(),90 后面一個數(shù)是()”誤認為是“ 40 前面一個數(shù)是(),40 后面一個數(shù)是()。因此,審題細致格外重要,千萬不要被自己的思維定勢所左右。十個十個地數(shù),40 前面一個數(shù)應比 40 少 10,是 30 ;十個十個地數(shù),90 后面一個數(shù)應比90 多 10,為 100 。易錯題 8爺爺今年七十幾歲,奶奶今年六十幾歲。爺爺?shù)哪挲g最小是()歲,奶奶的年齡最大是()歲。問診 此題出錯的原因多為對“七十幾

13、”和“六十幾”含義的不理解。要知道,“七十幾”是指71、72、73 、74、75、76、77、78、79 這些數(shù),即比“七十”大,同時比“八十”小的數(shù)。其中最小的應該是“ 71”。而“六十幾”就是指從61 到 69 的數(shù),其中最大的就是“69”。易錯題 9下面是 4 個小朋友收集畫片的情況,請在合適的答案上面寫上他們的姓名。姓名畫片張數(shù)29103036小剛說:“我收集的畫片最多。 ”方方說:“我收集的畫片和小軍差不多。”紅紅說:“我收集的畫片最少。 ”小軍說:“我收集的畫片張數(shù)是個單數(shù)?!眴?診這題的信息量相當大,要想順利找到相應畫片的主人,關鍵是要找到解題的“突破口”,并理清其中的聯(lián)系,這樣

14、才能一一揭曉姓名。細細讀這4 個小朋友所說的4 句話,不難看出,其中小剛和紅紅畫片張數(shù)的特點很明顯,一個是最多的,一個是最少的,先從這里入手,在這4 個數(shù)中找出最大的數(shù)和最小的數(shù)就行了。 所以小剛是36 張,紅紅是 10 張。排除掉這兩人之后,剩下方方和小軍的畫片就好找些了。但“方方的畫片和小軍差不多”,看來只有先找出小軍的畫片才行。而小軍的畫片張數(shù)是個單數(shù),就決定了小軍是29 張,則方方為30 張。填好各自的姓名之后,還得用這4 句話作一檢查,看是否符合題目要求才行。第四單元易錯題 1不計算,在里填“”“”或“”。(1)542 24 5 (2)653 65 3 (3)564 56 40 問診

15、題目的要求是“不計算”,也就是說要根據(jù)算式中各數(shù)的特點及運算的要求進行直接比較。那在比較中就要格外關注“數(shù)據(jù)”及“運算符號”,切忌匆忙一瞥就下結論。第(1)題:如果粗粗一看,很容易覺得兩個加法算式是一樣的。其實這兩個加法算式中雖然有一個加數(shù)都是“ 5”,但另一個加數(shù)是不同的,一邊是“42”,而另一邊是“24 ”。第( 2)題:此題雖然兩邊的數(shù)據(jù)相同,但運算符號不同。第(3)題:當被減數(shù)58 相同的時候,減去的越小,剩下的反而越大;減去的越大,剩下的反而越小。一定要找準算式中各部分的特點,明確規(guī)律,才能快速比較。易錯題 238() 20,()里可以填什么數(shù)?比 18 小的數(shù)18 比 18 大的數(shù)

16、問診小朋友經常練習的是類似“38() 20”的題目,因而那些讀題不細致的小朋友往往抓起筆就選“ 18”;也有小朋友發(fā)現(xiàn)了算式中的“”,但是卻糾結于不知選“比18 小的數(shù)”還是選“比18大的數(shù)”。遇到這類題,首先考慮用“”連接時應該填幾,毫無疑問應該為“18”;再看 38 ()的得數(shù)要比 20 小,因為被減數(shù)不變時,只有去掉得越多,剩下的才越少,所以應該選“比18 大的數(shù);最后,不妨選幾個比18 大的數(shù)代入算式算一算、比一比,就能更加確定所選答案的正確性了。易錯題 3商店里有一批雨傘,3 天賣出 54 把,還剩 5 把。這批雨傘原來有多少把?問診此題出錯的直接原因就是一下子出現(xiàn)了3 個條件,小朋

17、友理不清條件之間的關系,不知選什么數(shù)據(jù)進行列式。其實可以讓小朋友經歷如下的思考過程:原來的傘被分成了兩部分,一部分是賣出的54 把,另一部分是還剩的5 把。而問題要求的是“這批雨傘原來的把數(shù)”,那就應該把賣出的和還剩的合起來。顯然,所求問題與“3 天”這個條件是沒有關系的,這就是個多余條件。根據(jù)問題來選擇適用的條件,需要小朋友慢慢熟悉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易錯題 4飛機場上午飛走24 架飛機,下午飛走10 架。一共飛走多少架?問診此題易錯在“飛走”兩字,由于小朋友的思維定勢,看到“飛走”意識中就是要把它去掉,用減法進行計算。其實解決問題不能以個別字詞來決定方法,而應該從整體上把握解題的思路。求“一共

18、飛走多少架”,應該把上午飛走的和下午飛走的合起來,用加法計算。這題還可以跟“飛機場一共有24 架飛機,飛走10 架,還剩多少架”進行比較,明確這兩題在解題方法上的不同。知曉求“一共飛走的”應把兩部分合起來,而求“還剩的”應從總數(shù)里去掉飛走的。易錯題 5小力和小芳看同一本童話書。幾天后,小芳還剩26 頁沒有看,小力還剩32 頁。誰看的頁數(shù)多?問診此題小朋友看到問“誰看的頁數(shù)多”,就覺著比哪個數(shù)據(jù)大就行了,于是往往直接比較26 頁和 32頁的大小,而得出“小力看的頁數(shù)多”。審題馬虎,操之過急,是最不可取的。要啟發(fā)小朋友結合實際理解題意:看同一本書,說明書的頁數(shù)是相同的;看的頁數(shù)越多,剩下的頁數(shù)就越

19、少。題中的“26 頁”是小芳還剩的,“ 32 頁”是小力還剩的,小芳剩的少,因而小芳看得多。當然,此題還可以借助畫圖來理解題意。易錯題 6有 58 人來開會,每人一桌一椅。桌子已經搬來了34 張,椅子才搬來21 把。還要再搬幾張桌子和幾把椅子?問診此題難在對題意的理解上,要善于從已有的信息中發(fā)掘隱藏的條件?!坝?8 人來開會,每人一桌一椅”,這個條件也就意味著需要58 張桌子和 58 把椅子。而現(xiàn)在已經搬來了一些桌椅,要求還要再搬幾張桌子和幾把椅子,只要從58 張桌子里去掉已搬來的34 張,從 58 把椅子里去掉已搬來的21 把即可。易錯題 7爸爸買了 28 個梨,第一天吃掉了一些, 第二天又

20、吃掉了一些, 還剩 20 個。兩天一共吃掉了多少個?問診要求“兩天一共吃掉了多少個”,按常規(guī)思路是要知道 “第一天吃掉的個數(shù)” 和“第二天吃掉的個數(shù)” ,再把它們相加即可。但題中并未告訴我們這些信息,所以小朋友常常會不知所措。我們不妨可以換個角度思考,要求吃掉的,如果知道總數(shù),知道還剩的,不就可以解決了嗎?而條件正好告訴了我們梨的總數(shù)及吃剩的個數(shù),所以用28 個去掉還剩的20 個,就可以求出兩天一共吃掉的個數(shù)了。其實此題無論告訴你吃了幾天都沒關系,緊抓數(shù)量關系“總共的個數(shù)還剩的個數(shù)吃掉的個數(shù)”即可。此題還是屬于求減數(shù)的實際問題。易錯題 8小林送給小軍15 張畫片后,兩人畫片的張數(shù)同樣多。原來小

21、林比小軍多多少張?問診小朋友容易出現(xiàn)的錯誤是:原來小林比小軍多15 張。而且他們對自己的理解常常堅定不移。對此,可以先引導學生由此出發(fā),進行思考:如果原來小林就是比小軍多了15 張畫片,那當他給了小軍15 張后,他的畫片變少了,而小軍的畫片卻變多了,兩人的畫片還是不一樣多(如圖1)。據(jù)此說明小林比小軍多 15 張畫片是錯誤的。在此基礎上, 繼續(xù)引導畫圖理解其中的數(shù)量關系。要使小林送給小軍15 張畫片后兩人畫片同樣多,那一開始小林要比小軍多2 個 15 張,1 個 15 張給小軍,還有1 個 15 張留給自己,這樣兩人的畫片才能同樣多。也就是說,小林比小軍多1515 30(張)(如圖2)。第五單

22、元易錯 13 分 7 分()角問診 小朋友容易填為:3 分 7 分( 10)角,這是由于做題時的想當然,沒有注意后面的單位名稱變?yōu)椤敖恰绷?。3 分 7 分10 分,而 10 分可以轉化為1 角。易錯 2(1)小軍買這架玩具飛機,付的都是10 元,他至少要付幾張10 元?如果小軍付的都是20 元,他至少要付幾張 20 元?(2)小明的錢正好夠買這架玩具飛機,小明最多有幾張10 元?問診 這是 認識人民幣付幣中最容易混淆的兩類題。都是買 48 元的飛機, 由于條件不同,問題不同,思考的方法也就不同。第( 1)題,小軍買這架玩具飛機付的都是10 元, 沒有其他面值的人民幣,那么付 1 張就是 10

23、 元,付 2張就是 20 元如果付4 張就是 40 元,但 40 元買不到 48 元的玩具飛機,所以還得再付1 張,即共付5張 10 元才能買到。如果小軍付的都是20 元的人民幣,沒有其他面值的,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思考:付1張就是 20 元,2 張就是 40 元,還是買不到,那得付3 張即 60 元才能買到 48 元的玩具飛機。第(2)題, 這里關鍵要理解“正好夠買”的意思,“正好夠買”說明小明的錢不多也不少就是48 元。那在 48 元里,最多就只有4 張 10 元啦。易錯 3問診 這題應屬于“計幣”,就是計算一共有多少錢。小朋友一般會把幾元的與幾元的合起來,把幾角的與幾角的合起來,往往就會出

24、現(xiàn)“(11)元( 15)角” 。但在實際生活中是沒有這種說法的,一般滿 10角就要轉化成1 元, 所以應是“( 12)元( 5)角”。在計幣時,可以把滿10 角或滿 10 分的人民幣圈起來,提醒自己可以轉化成大一點的單位,這樣就不容易出錯了。易錯 4問診 這題應屬于 “換幣”。兌換人民幣的準則是公平,因此,換幣前后人民幣的總面額不能發(fā)生變化。這兩題看似相同,實則說法不同,要細細體會題意。第( 1)題是把 100 元換成又有 50 元的,又有20 元的,又有10 元的三種不同的面值,合起來是100 元。因而可以是 1 張 50 元、1 張 20 元和 3 張 10 元,也可以是1 張 50 元、

25、 2 張 20 元和 1 張 10 元。第( 2)題是把 100 元換成都是 50 元的,或者都是20 元的,或者都是10 元的。因而可以換2 張 50 元,或者換 5 張 20 元,或者換 10 張 10 元。易錯 5在里填、或。(1)70 角5 元(2)40 角40 元(3)56 元65 元(4)7 元 2 角7 元 9 角問診 做人民幣比大小的題目,元、角、分之間的進率要非常熟悉,“1 元10 角, 1 角 10 分, 1 元100 分”。 熟記了進率,才能很好地進行不同人民幣單位之間的換算及比較。一般采用 先統(tǒng)一單位再比較的方法 ,但有時也可以根據(jù)具體題目靈活采用方便快捷的比較方法。第

26、( 1)題,經常有小朋友誤認為70 角 5 元,因為感覺后面單位是“元”的都比較大。其實這里單位不同,數(shù)據(jù)也不同,一般先統(tǒng)一單位再比較,70 角 7 元,比 5 元大。第(2)題,常有小朋友看到兩邊都是40,就認為是相等的。 其實數(shù)據(jù)相同時, 還要關注所跟的單位大小??梢圆捎谩皵?shù)據(jù)相同比單位”的方法,即40 和 40 相等,但“角”比“元”小,所以40 角40 元。第( 3)題,這題如果讀題粗心,就會誤認為兩邊是相等的,其實一個是“56”,另一個是“ 65”哦。這里單位相同,但數(shù)據(jù)不同,可以采用“單位相同比數(shù)據(jù)”的方法。第( 4)題, 這題如果先統(tǒng)一單位再比較,可能會比較麻煩。其實可以采用先比

27、“幾元”,再比“幾角”的方法 。兩邊都有“ 7 元”,但 2 角 9 角,所以 7 元 2 角比較小。易錯 6小文買一輛35 元的玩具小汽車,售貨員找回5 元,小文付了多少元?問診 此題小朋友極易列式為:35530(元),究其原因是沒能理解“付了多少元”是什么意思,沒能理清“付出的錢”、“用去的錢”與“找回的錢”三者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這題小文買35 元的玩具小汽車,“ 35 元”即為“用去的錢”,“5 元”是“找回的錢”,而問題要求“付出的錢”,其實就是求小文“原來的錢”。所以應該用“用去的錢”“找回的錢”才是“付出的錢”。易錯 7在括號里填“元”“角”或“分”。一支鋼筆 12()一枚郵票 80

28、()一塊橡皮 9()一袋面粉 32()問診 由于小朋友日常生活中與人民幣接觸甚少,并且親自參與購物的經歷不多,因而對商品的價格缺乏認識。 因此,要適時引導小朋友參與購物實踐活動,積累經驗,才能對人民幣有更充分的認識與體驗。當然,在填單位時,還要提醒小朋友注意小陷阱 ,比如“一枚郵票80()”,這里應填“分”;但若變?yōu)椤耙幻多]票8()”,則應填“角”了。第六單元易錯題 1在得數(shù)比 50 小的算式后面畫“”。549 42 8 7440594 6423630問診 此題中既有不進位加、進位加,又有不退位減、退位減,因而經常會出現(xiàn)判斷失誤??梢栽试S小朋友先算一算、再比較,但更鼓勵他們根據(jù)退位不退位、進位不進位來判斷算式中兩位數(shù)的十位上的數(shù)有沒有變化,從而確定得數(shù)是不是比50 小。如, 549 個位不夠減,要從十位退1 作十,所以得數(shù)是四十多,比 50 小。但千萬要注意的是“428”這個算式,得數(shù)正好是50 ,因為題目要求比50 小的算式才能畫“”,因而這題絕對不能畫“”。易錯題 2如果 2431,里應填()。比 7 小的數(shù)7 比 7 大的數(shù)問診 此題易受思維定勢的影響,把題目當成是“2431”,因而會填“7”。讀題時要看清符號,明確算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