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珠江百年縮窄200米數十年后大江或變河涌有人說:'這樣填海造陸,要不了多久,廣東不 少城市就會在海中相會?!敝榻?,是廣東省圍填海造地最多的區(qū)域。廣東省海 洋經濟發(fā)展“十二五”規(guī)劃這樣籌劃:至2015年,全省 填海面積8000公頃。這相當于兩個半澳門。廣東省政府今 年1月下發(fā)的廣東省海洋功能區(qū)劃(20112020年)中, 又將圍填海規(guī)??刂品秶⑿碌?3000公頃?!昂I舷鄷辈o戲言,陸地正在向大海無限延伸。而 填江的后果也非聳人聽聞,廣州地理研究所研究員李平日在 近期研究中發(fā)現,珠江正以不可逆的態(tài)勢在縮窄,2000年間, 江寬從2000米縮減到現在的200多米。隨著時間的推移,“珠
2、江在數十年后變成'珠涌'”將 被證明是預言還是危言?80多歲的李平日教授是土生土長的廣州人,1958年畢 業(yè)于北京大學地質地理系,現為中科院廣州分院廣州地理研 究所研究員?!爸榻嬖诳s窄,如今最窄處僅170米,已經快接近 珠江河涌黃埔涌115米的寬度。廣州市區(qū)已經不能再窄了, 再過數十年,人都可以跳過去了。”雖年事已高,李平日對 數據相當敏銳,言語幽默,卻犀利扎人。用古地圖比對研究珠江近年來,珠江總趨勢是變窄變淺。但變窄的具體數據, 卻只能是根據此前的古文記載來大致推測。去年,中山圖書 館的一次老地圖展覽,給研究帶來新契機。經廣州地理研究所一年多時間的研究,珠江變窄的歷程 得
3、到相對完整的呈現。用古地圖研究珠江的寬度,對廣州地理研究所的幾名研 究員來說是創(chuàng)舉。研究員宮清華告訴記者,他們共選取了 7 幅古地圖,分別取自18601979年間?!皼]有現代測量技術,古地圖會存在一些偏差?!睂m清 華說,他們把所有的地圖進行掃描后,還通過專業(yè)地圖矯正 和空間配準,制作了標準數據,使它們具有統(tǒng)一的坐標系和 比例尺。再將地圖進行疊合比較分析,最后得出了具體的數 據。珠江百年縮窄200米地圖比對的數據讓人驚訝!千百年來,珠江的寬度從最 早記錄的2000米,到現在幾乎縮窄到1/10,而最近百年縮 窄了 200米。自漢代以來,廣州市的岸線以平均每年0.60.8米的 速度向珠江推移。從宋代
4、到明代,幾百年間縮窄了 450米, 縮窄率達到60%o李平日介紹說,這是歷史上珠江縮窄比較 嚴重的時期。這與宋代以后人口劇增、到處筑堤使得河道淤 積加劇有直接關系。進入近代百年,珠江的縮窄比較明顯。珠江廣州河道的 北岸線在1936年海珠石并岸后才基本穩(wěn)定,南岸線在1958 年修建沿江路后穩(wěn)定下來?,F今海珠橋處珠江寬約180米,比三四百年前縮窄了 2/3,僅是漢代江面寬的l/10o新中國成立后60多年的時間內,填江速度有快無緩。 李平日指出,現在廣州能看到的珠江北岸從白天鵝賓館、南 方大廈、愛群大廈、江灣大酒店、大沙頭、二沙島、海心沙、 獵德、黃埔、文沖船廠、電廠、黃埔新港、開發(fā)區(qū)、保稅區(qū)、 新
5、沙、虎門;南岸從洲頭咀、石沖口、珠江泳場、珠江廣場、 新中國船廠、珠啤、琶洲會展中心、新洲船廠等等,都是逐 步填江而成。建“白天鵝”白鵝潭縮百米“所有河流都是不斷淤積、收窄,這是一個自然界的規(guī) 律?!痹诶钇饺湛磥?,淤積并不是壞事,但是,如果僅是自 然力量,珠江淤積的速度也就零點幾毫米,而現實并非如此。在對珠江的研究中,李平日說,在古珠江廣州河段中有 海珠石與海印石、浮丘石三個礁石。原本海珠石在江中,距 離北岸250米,在1932年建愛群大廈填了那片江后就躺在 了長堤大馬路的海珠花園下;海印石在東,約在今海印橋、 海印公園附近;浮丘石在今中山七路和西門口之間的位置。如今,這幾個礁石都已消失。19
6、31年,大沙頭北面河道被填平,使其與現東山連成一 片。李平日說,白鵝潭因沙面白天鵝賓館的修建縮窄近百米; 江灣橋江面,因江灣酒店的修建,1993年的河道斷面比1979 年縮窄100米。而海心沙島作為亞運會開閉幕式場館被開發(fā) 利用,面積從9公頃變成17公頃,幾乎擴大了 一倍。數十年后珠江變“珠涌” ?“當年投資建白天鵝賓館和江灣大酒店時,地學界、水 利界、航道界一片反對之聲?!崩钇饺照f,最后還是"頂不 過利益”。在整個珠江沿線,更是一片“填江之聲”。“下游的人 工填江更明顯,如20世紀7080年代在東江口以北填江建 黃埔新港,又在獅子洋東岸建新沙港區(qū)。”這些建設帶來的 直接后果就是影響
7、了珠江口的進潮量、納潮量和排洪。廣州人熟知赤崗塔曾是一座江中塔,如今已離岸300米, 這意味著珠江以每年1米的速度在收窄?!叭粢猿鄭徦淖匀挥俜e和人為作用為參照,按每年收 縮1. 7米的速度計算,不出數十年,珠江就會變成'珠涌'”。 李平日斷言,'在自然狀態(tài)下,珠江口現在仍甚為寬闊的伶 仃洋約241年后會淤積成伶仃河”。變窄影響的不僅是景觀近日來暴雨連連,水浸街成為李平日的心頭隱患。珠江縮窄成“珠涌”,不僅是景觀改變,而是在上游洪水、下游潮水基本不變的常態(tài)下,由于珠江變窄,納潮能力 縮小,同量的洪、潮水將招致廣州水災害大增。珠江在汛期洪潮混雜,歷來是水災的多發(fā)區(qū)。同時,
8、白云山麓坐落于廣州城北,每年一遇暴雨,全靠市內河涌向珠江河道宣泄,若不能及時泄流,水浸街在所難免。廣州水位將大升。“廣州'水淹七日,那樣的嚴重情景將會出現” o據廣州市地方志記載,在1915年,廣州曾被“水浸7天”、“西關水深丈余”,最高水位達3. 48米, 珠三角災民378萬人。李平日說,最近一次教訓就在眼前。2005年6月24日, 珠江廣州段遭遇天文大潮,沿江路水深近1米;沙面連續(xù)水浸3天,被人戲稱為“水面”;全市10萬學生停課,地勢 低洼處居民無法出入;番禺去沙灣水道全線洪水浸堤。 宮清華說:“珠江變窄之后,水動力條件減弱,水體循環(huán)更 新慢,受污染水體不容易及時排出,污染會進一步
9、加重或惡 化?!边B鎖反應必然導致城市水生態(tài)廊道生態(tài)功能退化,也 會影響水體微氣候效應的發(fā)揮,加劇城市熱島效應。珠江變窄,或許只是冰山一角,其背后牽涉和反映地理、氣候因素并非不可估量。然而,很多時候,“最終是眼前利 益戰(zhàn)勝了長遠利益?!崩钇饺罩毖?。從廣州90年來最高水位的變化可發(fā)現:從20世紀初 1. 86米到2008年2. 85米,百年基本升高1米。最高水位變 化實際反映了珠江河底淤積泥量,淤泥的形成有機械原因、 化學原因、生物原因,也有人為因素。此外,“廣州位于沉降區(qū),在自然條件不變的情況下, 每年以12毫米的速度沉降”。今年7月底,廣東省氣象局發(fā)布的華南地區(qū)氣候報告 對1961年以來的華南
10、氣候進行了分析。報告顯示:珠三角 地區(qū)每10年升溫0.3°c,預計未來30年華南沿海海平面較 2010年將上升78130毫米。加上降雨量的持續(xù)增勢,根據 預測,在21世紀最后10年,降雨量會增加6%7%,未來極 端溫度和降水事件將會更多地影響華南區(qū)域。這些看似不相干的數據,聯系在一起得出的結論卻是讓 人害怕的?!澳阆胂笠幌拢@是很簡單的道理:珠江底在升 高、江面在變窄、土地在下沉,海平面在上升、雨量在增加, 兩岸不就淹沒了嗎? ”李平日說,“現實就是這樣?!鼻昂?年后退2公里,前海灣由“海”變成“河”。深圳前海灣,到處是望不見盡頭的工地,工程車來回穿 梭,塵土飛揚。10年前,人們腳踏
11、的地方還是海水和灘涂,10年后則 將一躍成為珠三角的“曼哈頓”。這個美好愿景催促深圳在 過去30多年里填出近70平方公里陸地。經歷滄海桑田,這話用在梁立平身上一點也不為過。世 代都是漁民的他,洗腳上田后就直接到海邊工地上打工??亢3院?,這也是城市發(fā)展的選擇。梁立平和前海灣的 命運被同時改變。梁立平回憶說:“六七年前,村里的漁民還能在腳下海 里撈到牡蠣,現在已經是踏踏實實的土地了,村民們要走2 公里才能看到海。”從陸地流進前海灣的小河,從西到東一共有5條。填海 之前,前海灣的海水還非常干凈。當大面積灘涂被填成陸地 之后,這些小河的入??谠絹碓秸倌嘣椒e越厚,河水變 得越來越臭。正在進行填海的區(qū)
12、域,橫臥著一條髙速公路大橋,這座 大橋是深圳至廣州沿江高速的前海灣段,預計將于今年年底 通車。橋墩密密麻麻地立在海里,每隔30米左右就有一組 橋墩。據報道,沿江高速前海灣段橋梁長度約2公里,最大 橋面寬達143米,矗立于海水中的橋墩有300多個。深圳寶安區(qū)規(guī)劃辦一位負責人介紹說,大橋將前海灣和 珠江口的景觀割裂開來,使得前海灣成了一條河,影響景觀 還算其次。在填海和大橋橋墩的雙重作用下,海灣內外海水 交換功能減弱,海灣內水體循環(huán)周期延長,從最初的3天一 循環(huán),增加到目前的11天一循環(huán)?!叭绻卫磉M度跟不上, 前海灣可能變成一潭死水?!彼f。填海加速海灣消失破壞生態(tài)廣州地理研究所研究員、國務院特
13、殊津貼享受者李平日 認為,前海灣是珠江入??谝阅系牧尕暄?,今后將完全消失。海洋生態(tài)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丁德文 在一次論壇上透露:我國海岸海域806個小島消失,海岸線 縮短近2000公里,濱海濕地損失近半。'這是把雙刃劍,如果是在開闊平直的海岸進行填海, 就利大于弊,再生土地創(chuàng)造價值。但如果是在河口、海灣, 破壞就是無可挽回的。”李平日分析道,"20世紀30年代 的汕頭港,貨運吞吐量排在全國第三位,現在衰落了。正是 因為20世紀5070年代嚴重填海,淤積嚴重無法恢復?!?據他介紹,當年李嘉誠試圖對汕頭港進行清淤,結果難度太 大,最后只好放棄。李平日說,填海造地短期
14、內固然解決了土地緊張問題, 但留下嚴重的生態(tài)問題。"治理速度永遠趕不上破壞速 度?!遍L此以往,濕地消失,加重旱情;填海區(qū)附近海水的 自凈功能下降,海水污染加重,會破壞生物多樣性,減少沿 岸漁業(yè)資源;誘發(fā)洪災,加重赤潮等多種自然災害。在華南氣候報告中,有一段觸目驚心的數字:20世 紀5090年代,氣候變化特別是長期人為破壞,華南三省 (區(qū))紅樹林面積減少65%以上,華南三?。▍^(qū))海域均發(fā) 現了不同程度的珊瑚白化和死亡現象。原廣東內伶仃福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管理局局長王勇 軍一直致力于紅樹林的保護。當年,深圳濱海大道是填海而 建,最初方案要穿過紅樹林保護核心區(qū)域,通過多方呼吁, 規(guī)劃北移2
15、00米,這片紅樹林才被保護下來。盡管保留了下 來,當初150公頃的原生紅樹林卻因各種填海項目毀掉過半。高地價高房價是內驅填海熱情高漲不止的原因,“其實很簡單,無非是利 益”。有專家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坦言。'在國外,填海區(qū)通 常經歷30年左右,經過海水沖刷和地表充分沉積才可大規(guī) 模建設,然而,近年來,房地產急劇擴張,導致有的填海區(qū) 完工不足10年就進行房地產開發(fā),土地根基不穩(wěn),地表或 繼續(xù)緩慢沉降?!睋襟w報道,圍海一畝的成本一般為20萬元,填海一 畝為30萬元,而當地土地價格為每畝至少100萬元,利潤 最少也達到每畝50萬元。目前,填海造地屬于“未定性的新增土地”,不會觸及 國家耕地紅線
16、。此前,國家海洋局負責人曾表示,實施嚴格 的土地管制措施和18億畝耕地紅線,使得沿海地區(qū)向大海 要地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多位專家透露,新中國成立至今,經歷了四次填海造地高峰一一第一次是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圍海曬鹽;第二次是20 世紀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的圍墾海涂,擴展農業(yè)用地;第 三次從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中期,主要是在灘 涂上圍墾養(yǎng)殖;最近一輪發(fā)生在過去十幾年,也是填海造地 最快最多的一輪。劃定海洋生態(tài)紅線免走彎路近年來,我國國家海洋局以及地方海洋漁業(yè)部門開始正 視填海造地的問題,并已對填海造地的規(guī)模進行總量控制。 目前,我國每年圍填海面積控制在120150平方公里。除控制規(guī)模,各地也開始更多采用離岸人工島的方式。 目前,山東省煙臺龍口灣正在興建中國最大的離岸人工島 群,總面積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小學合唱社團秋季活動計劃
- 初中生物課堂討論復習計劃
- 以茶為媒:茶藝教學在泰國公立健華學校漢語文化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與實踐
- 以藝潤心:武漢市某幼兒園傳統(tǒng)節(jié)日文化教育的藝術領域探索
- 機場建設施工安全文明施工監(jiān)督管理措施
- 機械傷害防范及預防措施他
- 建筑機電安裝質量控制與保證措施
- 冬季工業(yè)自動化施工安全保障措施
- 居家隔離辦公管理辦法
- 監(jiān)理單位薪酬管理辦法
- (考研資料加)山東建筑大學考研真題-山東建筑大學
- 餐飲業(yè)安全生產教育培訓(最全面)課件
- 2024屆內蒙古重點中學生物七下期末質量檢測試題含解析
- 煤礦新工人入井須知培訓課件2024
- RAZ-AbcReading記憶曲線閱讀計劃表
- 有效時間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培訓課件
- 國家開放大學2023年7月期末統(tǒng)一試《11376機械制造裝備及設計》試題及答案-開放本科
- 九年級英語完形填空(word版含答案)
- 質量管理體系品質保證體系圖
- 山東省各地市地圖課件
- 啦啦操訓練計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