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黃易書法篆刻藝術淺析 摘 要:“西泠八家”書法纂刻藝術以“書、畫、印”有機結合深受人們喜愛,并對浙江書畫印書法與近代纂刻藝術發(fā)展產生了深遠影響。黃易作為“西泠八家”之一,其書法纂刻具有典型代表性,對黃易書法篆刻藝術進行研究,不僅能夠了解黃易自身書法纂刻藝術風格,也能夠探尋“西泠八家”書法纂刻藝術特色。對此,本文在文獻資料梳理、黃易書法篆刻作品賞析的基礎上,就黃易書法篆刻藝術進行了簡要分析,以供參考。關鍵詞:黃易;書法纂刻;藝術風格一、引言黃易,字大易,號小松,出生于浙江杭州錢塘縣書香門第,精于書法纂刻、熱愛漢碑魏碣,是清代乾嘉時期著名書法纂
2、刻家、金石學家,也是“西泠八家”書法纂刻藝術的典型代表。黃易書法纂刻自然隨意、古拙恣肆、結構巧妙,對浙派書畫印學的發(fā)展具備深遠影響。以下是筆者基于黃易書法篆刻藝術研究的幾點心得體會,意在拋磚引玉。二、黃易書法纂刻藝術之特色(一)特色在作品中的呈現黃易書法理論著作相對較少,在對其書法纂刻藝術進行研究時,需從現有作品鑒賞中進行探尋。就黃易書法而言,楷書、草書、行書作品數量相對較多,對其進行研究后可充分了解到黃易書法纂刻創(chuàng)造水平,挖掘黃易書法纂刻藝術特征。例如,書畫卷。該作品為臨摹作品,創(chuàng)作于乾隆六十年。黃易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融入了王羲之黃庭經書法風格,并根據自身審美理想,在筆法上、布局上進行了改變,如
3、將縱向取勢轉變?yōu)闄M向,在楷書作品創(chuàng)造過程中滲透了隸屬用筆手法,使楷書更具靈動性。與此同時,黃易在布局安排上更具緊湊性,使章法茂密充裕。我們在觀賞書畫卷時,既能夠感受到黃易書法創(chuàng)造的厚重之感,又能感受到黃易書法創(chuàng)造的靈動之感。又如,崇洛訪碑圖。該作品為非臨摹作品,其藝術特征更具黃易本色。就崇洛訪碑圖中的書法創(chuàng)作而言,屬小楷作品,黃易在用筆上保留了隸書厚重之感,又增添了些許行書隨意之感,從而使作品整體既不失穩(wěn)重,又不缺靈動。與此同時,相對于黃易以往小楷作品而言,章法上,橫向取勢所有改變,結體更具開闊性,使茂密緊湊的章法多了幾分肆意,和諧而美好;就崇洛訪碑圖中的纂刻創(chuàng)作而言,奏刀大膽,犀利明快,用一
4、刀將所要刻內容呈現出現,以保證纂刻品質,避免反復用刀影響線條品質。相對于楷書作品而言,黃易隸書作品受漢碑影響較大。書法纂刻既有漢代隸書特征,也有先秦石刻書法特征。觀校管碑可知,黃易在追求隸書宏偉大氣之風的基礎上,通過方正且渾圓的用筆,均勻的線條,使校管碑滲透金石氣息,將貼法與碑法有機融合。(二)特色在評價中的呈現從黃易自我評價及其友人評價中,能夠感受到黃易書法纂刻藝術特征。例如,黃易在其作品中有言:“余宿有金石癖,又喜探討篆隸之原委,托諸手以寄于石,用自觀覽并貽朋好”、“古人鐵筆之如今人寫字結構嚴密,欲其章法如一也參之筆力,以得古人之雄健”;黃易好友阮元曾言:“小松為丁敬先生高弟,篆隸鐵筆實有
5、過藍之譽。嘗謂:刻印之法,當以漢人為宗,萃金石刻之精華,以佐其結構,不求生動而自然生動矣”。由此可見,黃易書法纂刻對漢碑的崇尚,具有審美取向雙重性特征。(三)書法纂刻藝術特色形成原因黃易書法纂刻藝術中書法創(chuàng)造審美取向雙重性與纂刻創(chuàng)造金石氣濃郁形成的主要原因,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其一,時代影響。清代乾嘉時期學術風氣的轉變,使帖學書法審美理念與碑學書法審美理念發(fā)生碰撞,為二者融合提供了條件,營造了環(huán)境。其二,家學影響。黃易出身于浙江書香門第,其父善書法。因此,黃易帖學書法不可避免會受到家學影響。與此同時,由小蓬萊閣金石目可知,黃易收藏的金石刻有十多種來自于其父黃樹穀,為黃易研究金石提供了條件與資
6、源。其三,自身審美理念影響。黃易是金石研究的愛好者,且交友廣泛,使其能夠在書法纂刻中吸收碑學書法特征,吸納友人審美理念。如黃易在“畫秋亭長”中曾言:“余好觀林先生印,得片紙如珠辟”。因此,在纂刻上,黃易受丁敬的影響較大,在臨摹丁敬作品,如“琴棋書畫集”時,吸納了丁敬纂刻手法。并在不斷發(fā)展中形成自身纂刻藝術風格。三、黃易書法纂刻藝術之影響黃易雖然不是書法纂刻領域的開宗立派人物,但其作為“西泠八家”之一,書法纂刻藝術對浙派印風的影響是巨大的,研究其書法纂刻藝術具有重要現實意義。首先,黃易一生交友廣泛,流轉多地,并將經歷、感受等通過書法纂刻作品進行呈現,如得碑十二圖·紫云山探碑圖中,在繪畫
7、、書法、纂刻有機結合下,黃易將與朋友一同到紫云山訪碑的經過進行了描寫,對我們了解黃易,探尋這是時期金石學發(fā)展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其次,黃易書法篆刻藝術風格的形成,受友人影響較大,研究的黃易書法篆刻藝術可從中探尋到浙派印風流派體系的發(fā)展過程,加深對浙派印風流派的認識與理解。此外,從黃易書發(fā)纂刻藝術的審美取向雙重性特征可知,在傳統審美理念與新興審美理念碰撞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包容的態(tài)度,促進兩種不同審美理念的融合。帖派書法與碑學書法分屬于不同體系,但立足各自優(yōu)勢,采用一定創(chuàng)作技巧,使二者進行完美融合,有利于推動書法纂刻藝術的優(yōu)化發(fā)展。四、結論黃易在書法篆刻藝術上的造詣與貢獻是不容忽視的。本文通過分析黃易書法篆刻藝術,了解到:黃易書法創(chuàng)造存在審美取向雙重性特征,在書法纂刻中將篆刻、書法、繪畫技術進行有機結合,形成獨特風格。研究黃易書法篆刻藝術有利于開發(fā)我們藝術思維,加強對“西泠八家”書法纂刻藝術風格的認知,為書法纂刻藝術傳承、弘揚、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奠定良好基礎。參考文獻1黃峰.刀筆相間寓意深刻驚動印界人略談黃易的篆刻藝術j.書法教育,2018(06):108-111.2朱琪.鄧石如與黃易交游新證兼論清中期皖派與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