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在眼科臨床檢查中的應用實用教案_第1頁
OCT在眼科臨床檢查中的應用實用教案_第2頁
OCT在眼科臨床檢查中的應用實用教案_第3頁
OCT在眼科臨床檢查中的應用實用教案_第4頁
OCT在眼科臨床檢查中的應用實用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簡簡 介介 OCT 新的影像學檢查方法 非創(chuàng)傷性、非接觸性 高分辨率橫截面成像 圖像直觀、清晰(qngx) 可進行微米級的定量分析第1頁/共43頁第一頁,共44頁。原原 理理 類似B超,但使用光波 參照光 短脈沖(michng)光源 干涉物理現(xiàn)象 光敏探測儀 測量光 眼內組織 分 光 鏡 第2頁/共43頁第二頁,共44頁。超聲波與超聲波與OCTOCT比較比較(bjio)(bjio) 超聲波 OCT 分辨率 10MHz 150m 1020m 測量原理 高頻聲波經眼內不同微結構的 光經眼內不同光學特性的組織 交界面被反射,探頭接受反射 層面被反射和散射,不同組織 聲波,通過對不同回聲的時間 結構的

2、距離和大小(dxio)可通過測量 的測量得出眼內不同層面的距 光線在不同的縱軸上的反射和 離 散射回所需的“回音” 操作 與眼睛直接接觸 無需與眼睛接觸第3頁/共43頁第三頁,共44頁。儀儀 器器 Zeiss - Humphrey 2000 OCT成像儀 低相干光干涉儀 眼底(ynd)攝象機 監(jiān)視器 計算機及圖像顯示器第4頁/共43頁第四頁,共44頁。參數參數(cnsh)及檢查方式及檢查方式 光 源: 840nm近紅外光 掃描深度: 2mm 掃描寬度: 隨病變范圍而調整 圖像像素(xin s): 500500 掃描方式: 環(huán)形、放射狀、線性、重復 注視方式: 內注視、外注視第5頁/共43頁第五

3、頁,共44頁。第6頁/共43頁第六頁,共44頁。第7頁/共43頁第七頁,共44頁。圖圖 像像 顯顯 示示 二維黑白圖像 偽彩色、標準彩虹順序 最強反射 由紅色或白色(bis)表示(-50db) 最弱反射 由藍色或黑色表示(-100db)第8頁/共43頁第八頁,共44頁。正常眼底正常眼底(ynd)結構的結構的OCT圖像圖像 視網膜前后界兩個高發(fā)射層面(紅白色)視網膜神經纖維層(RNFL)、色素上皮與脈絡膜毛細血管層 低反射層面(暗區(qū)) 光感受器外節(jié)、內外(niwi)顆粒層 中等反射層面(黃綠色) 內外(niwi)叢狀層 中心凹較薄 第9頁/共43頁第九頁,共44頁。第10頁/共43頁第十頁,共4

4、4頁。 表 1. 正常人黃斑區(qū)不同部位視網膜厚度(XSD,m)距中央小凹 175 m距中央小凹 750m RNL PRL RPEL RNL PRLRPEL鼻側155.5 9.889.17.1105.08.2250.013.071.910.3106.29.5顳側156.110.189.56.9104.56.6246.011.171.09.0106.610.4上方154.9 9.989.77.2105.57.7258.514.070.610.4108.010.2下方155.811.189.57.4104.96.3257.414.270.39.2106.69.9平均155.610.289.47.21

5、05.07.2253.0 14.170.78.9106.8 10.0注:RNL=神經上皮層 PRL=光感受器層 RPEL=色素上皮層(下同)第11頁/共43頁第十一頁,共44頁。表2. 正常人不同眼別黃斑區(qū)視網膜厚度(XSD,m)項 目 右 眼 左 眼t值P值RNL (foveola)146.27 8.45146.56 7.59-0.280.78 (175m)155.83 10.67155.22 9.440.650.52 (750m)250.27 13.90249.75 12.130.300.76PRL(foveola)91.437.7791.837.69-0.620.54 (175m)88.

6、816.0989.428.03-0.670.51 (750m)72.089.4070.338.040.180.86RPEL(foveola)106.0610.66107.959.33-1.220.30 (175m)105.90 8.70104.107.321.270.21 (750m)105.8510.25106.568.80-0.380.7.8 第12頁/共43頁第十二頁,共44頁。 表 3. 正常人不同性別黃斑區(qū)視網膜厚度(XSD,m)項 目男 性(n=72)女 性(n=74)t 值P 值RNL (foveola)145.71 7.86147.13 8.14-0.87 0.39 (175m

7、)155.02 9.15155.88 10.44-0.430.67 (750m)247.96 11.96244.10 10.011.710.09PRL (foveola)90.44 7.8592.83 7.43-1.540.64 (175m)88.38 6.7990.29 7.38-1.020.99 (750m)70.06 9.7471.21 11.09-0.540.64RPEL(foveola) 107.56 9.94106.4610.150.540.59 (175m)105.92 7.68104.08 8.721.090.28 (750m)107.2910.75105.8310.160.6

8、40.50第13頁/共43頁第十三頁,共44頁。正常正常(zhngchng)RNFL(zhngchng)RNFL的的OCTOCT圖像圖像 視乳頭周圍RNFL幾乎占全視網膜厚度 圖像從左側開始展開 紅白色光帶為RNFL,藍色為光感受器層,較窄的紅白色光帶為RPE脈絡膜毛細血管層 上方和下方(xi fn)RNFL較厚,其次為顳側,鼻側最薄第14頁/共43頁第十四頁,共44頁。第15頁/共43頁第十五頁,共44頁。正常視乳頭正常視乳頭(rtu)的的OCT圖像圖像 經視乳頭掃描可見視乳頭邊緣略隆起,中央一凹陷 經視乳頭連續(xù)放射狀掃描,可比較(bjio)不同平面的視乳頭凹陷的大小 垂直掃描中見上、下象限

9、RNFL較厚,幾乎占視網膜全層 水平掃描見鼻、顳象限RNFL較薄第16頁/共43頁第十六頁,共44頁。第17頁/共43頁第十七頁,共44頁。正常正常(zhngchng)RNFL(zhngchng)RNFL厚度厚度 我國正常人RNFL厚度: 顳側 90.09 10.81m 上方140.27 10.60 m 下方140.27 9.70 m 鼻側 85.03 6.08m 與性別、眼別無關 與年齡(ninlng)有關第18頁/共43頁第十八頁,共44頁。 各年齡組視網膜神經纖維層厚度平均值(x s) 視網膜神經纖維層厚度(m)年齡組 眼數 顳象限 上象限 鼻象限 下象限 平均10 27 94.19 1

10、0.31 141.70 9.99 80.00 13.98 142.70 8.97 114.81 4.6520 - 27 92.93 6.90 145.22 10.17 89.07 9.92 140.63 10.12 117.41 5.1230 - - 28 90.82 10.63 141.96 9.73 86.61 10.72 142.11 11.52 115.71 5.2340 28 89.46 8.86 141.68 9.31 85.96 15.05 142.68 7.96 115.14 6.1450 22 88.36 13.92 138.72 8.66 82.09 15.42 137.0

11、5 8.45 111.31 5.2660 69 20 82.45 11.40 129.00 9.64 86.10 18.31 134.10 8.12 108.05 5.98 總計 152 90.09 10.81 140.26 10.60 85.03 14.01 140.26 9.70 114.11 6.08第19頁/共43頁第十九頁,共44頁。 不同性別各象限及平均RNFL厚度值均數比較(XS) 象限 男性(74眼) 女性(78眼) t值 P值顳象限 (m) 89.87 11.76 90.37 9.46 0.279 0.781上象限 (m) 139.95 11.21 140.69 9.80 0

12、.424 0.672鼻象限 (m) 85.94 14.19 83.82 13.79 0.925 0.356下象限(m) 140.72 9.69 139.66 9.77 0.667 0.506平均 (m) 114.31 5.91 113.83 6.33 0.480 0.632第20頁/共43頁第二十頁,共44頁。 . 不同眼別各象限及平均 RNFL 厚度值均數比較(XS) 象限 右眼 左眼 t 值 P 值顳象限 (m) 91.39 10.52 89.85 10.51 1.429 0.182上象限 (m) 139.60 9.13 140.21 10.96 1.349 0.567鼻象限 (m) 85

13、.27 15.30 84.52 13.92 0.575 0.612下象限(m) 138.34 10.06 140.07 11.68 0.510 0.155平均 (m) 112.66 7.52 113.52 6.97 1.439 0.158第21頁/共43頁第二十一頁,共44頁。 表 4.正常人各方位 RNFL 厚度(XSD,m)方 位(按右眼記錄)RNFL 厚度10:30 143.92 13.5711:30 141.21 15.7712:30 135.10 11.971:30 103.51 16.822:30 78.13 14.783:30 90.39 17.624:30 129.79 16.

14、045:30 146.73 17.396:30 144.74 13.017:30 92.46 15.628:30 79.92 10.679:30 103.52 10.22全周平均115.52 5.43第22頁/共43頁第二十二頁,共44頁。眼底眼底(ynd)異常結構的異常結構的OCT圖像圖像 厚度改變 厚度增加:視網膜水腫、視網膜囊腫、視網膜滲出、視網膜前膜形成 厚度變?。壕植炕驈浡暰W膜萎縮、瘢痕形成、遺傳性黃斑變性(binxng) RNFL變?。呵喙庋?、某些視神經病變RNFL增厚:有髓鞘神經纖維、視神經水腫第23頁/共43頁第二十三頁,共44頁。眼底異常結構眼底異常結構(jigu)的的OC

15、T圖像圖像 反射性改變 反射性增強:炎癥滲出、纖維化、硬性滲出、出血(ch xi)、新生血管膜、 反射性減弱:視網膜水腫、視網膜色素沉著不足、屈光間質混濁第24頁/共43頁第二十四頁,共44頁。眼底病變眼底病變(bngbin)的的OCT圖像圖像 特發(fā)性黃斑裂孔 1期裂孔:即將發(fā)生的黃斑裂孔 2期裂孔:小裂孔350m,有蓋貼附 3期裂孔:全層裂孔,有蓋或無蓋 4期裂孔:全層裂孔,玻璃體后脫離 板層黃斑裂孔 部分神經上皮丟失 假性黃斑裂孔 中心(zhngxn)凹成陡峭改變第25頁/共43頁第二十五頁,共44頁。眼底病的眼底病的OCT圖像圖像(t xin) 黃斑水腫及囊樣水腫 黃斑水腫 正常中心凹輪

16、廓消失,神經 上皮層間暗區(qū)或中心凹隆起 囊樣水腫 黃斑區(qū)隆起,多個(du )暗區(qū)被組織分割成數個小囊腔 中心性漿液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 神經上皮層隆起、色素上皮層隆起、神經上皮與色素上皮隆起第26頁/共43頁第二十六頁,共44頁。眼底病的眼底病的OCT圖像圖像(t xin) 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 發(fā)病2周:神經上皮層水腫、厚度(hud)增加,(光感受器層水腫) 發(fā)病2周后:神經上皮層內層水腫逐漸減輕,光感受器層仍水腫 發(fā)病1個月后:神經上皮層內層厚度(hud)變薄、光感受器層厚度(hud)恢復正常第27頁/共43頁第二十七頁,共44頁。眼底病變眼底病變(bngbin)的的OCT圖像圖像 中心性滲出

17、性視網膜炎 視網膜或脈絡膜下局限新生血管膜形成 年齡(ninlng)相關性黃斑變性 干性 色素上皮光帶不均勻增強 濕性 視網膜下或脈絡膜新生血管形成,伴滲出,瘢痕形成時光帶增強第28頁/共43頁第二十八頁,共44頁。眼底病變眼底病變(bngbin)的的OCT圖像圖像 黃斑下脈絡膜新生血管(xugun) 單純黃斑下脈絡膜新生血管(xugun) 黃斑下脈絡膜新生血管(xugun)伴神經上皮層漿液性脫離 黃斑下脈絡膜新生血管(xugun)伴脈絡膜視網膜滲漏 第29頁/共43頁第二十九頁,共44頁。眼底病變眼底病變(bngbin)的的OCT圖像圖像 視網膜前膜 視網膜前膜伴期黃斑裂孔形成(xngchn

18、g) 增殖型視網膜前膜 視網膜前膜伴假性黃斑裂孔形成(xngchng) 視網膜前膜伴板層黃斑裂孔形成(xngchng)第30頁/共43頁第三十頁,共44頁。眼底眼底(ynd)病變的病變的OCT圖像圖像 遺傳性黃斑病變 Stargardt病 黃斑中心凹神經上皮變薄 先天性視網膜劈裂 黃斑區(qū)囊樣水腫,被橋狀組織分割,后極部視網膜內外層分離 視網膜挫傷 黃斑區(qū)水腫、出血(ch xi)、黃斑裂孔、玻璃體視網膜牽引、黃斑區(qū)神經上皮層變薄第31頁/共43頁第三十一頁,共44頁。OCT檢測檢測(jin c)黃斑疾病的意義黃斑疾病的意義 能直觀的展現(xiàn)黃斑疾病的橫截面圖像 能鑒別( jinbi)黃斑裂孔是否存在

19、及分期,鑒別( jinbi)假性裂孔與板層裂孔 能觀察視網膜前膜的形態(tài),是否與視網膜粘連 能進行定量分析 能進行手術前后的對照研究第32頁/共43頁第三十二頁,共44頁。視乳頭疾病視乳頭疾病(jbng)OCT圖像圖像 先天性視乳頭小坑 視盤局部深凹陷或局部篩板組織缺失 視網膜神經上皮層脫離 視乳頭水腫 輕度水腫 視乳頭邊緣隆起(ln q),可見生理凹陷重度水腫 視乳頭高度隆起(ln q),生理凹陷消失成隆起(ln q)狀第33頁/共43頁第三十三頁,共44頁。異常異常(ychng)RNFL(ychng)RNFL的的OCTOCT圖像圖像 視網膜神經纖維層紅白色光帶(un di)減弱或消失 局限性

20、減弱或消失 彌漫性減弱或消失 局限加彌漫性減弱或消失第34頁/共43頁第三十四頁,共44頁。 POAG患者RNFL的OCT圖像可分為 局限性變薄或缺損、彌漫性變薄、彌漫性變薄并局限性缺損 不同時期(shq)青光眼,RNFL受類象限不同 早期: 12個象限占83.9% 進展期:12個象限占31.2%,3個象限 占39.32%,4個象限占35.9% 晚期: 4個象限占89.5%第35頁/共43頁第三十五頁,共44頁。 不同時期青光眼,RNFL受損類型(lixng)不同 早期:局限性占 83.9% 進展期:局限性占 31.3%、 彌漫性占 46.8%、彌漫+局限性占 21.9%晚期:彌漫性占 63.

21、2% POAG早期RNFL損害范圍小,主要局限在上下極,隨著病情發(fā)展,RNFL損害范圍擴大,呈彌漫或彌漫并局限性損害。第36頁/共43頁第三十六頁,共44頁。 正常人與POAG患者RNFL厚度比較 POAG 患者顳側、上方(shn fn)、鼻側、下方和平均RNFL厚度均比正常人減少 下方減少 47.74%、上方(shn fn)減少 42.32% 顳側減少 37.85%、鼻側減少 44.72% 早期POAG患者顳側、上方(shn fn)、鼻側、下方和平均RNFL厚度均比正常人減少 POAG患者RNFL厚度與視野平均缺損相關分析表明RNFL厚度減少,視野缺損增加第37頁/共43頁第三十七頁,共44頁。異常異常(ychng)RNFL(ychng)RNFL的的OCTOCT圖像圖像 不同時期青光眼RNFL受損的象限與類型有所不同 POAG患者RNFL厚度比正常人減少 早期、進展期、晚期POAG患者RNFL厚度有差異 OCT之RNFL缺損與視野(shy)有很好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