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2運動的描述(同步輔導(dǎo))答案剖析_第1頁
Chapter2運動的描述(同步輔導(dǎo))答案剖析_第2頁
Chapter2運動的描述(同步輔導(dǎo))答案剖析_第3頁
Chapter2運動的描述(同步輔導(dǎo))答案剖析_第4頁
Chapter2運動的描述(同步輔導(dǎo))答案剖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第一章運動的描述一、質(zhì)點參考系和坐標(biāo)系課堂同步1 .由于計時器只能精確到1/100秒,在計時器無法區(qū)分快慢時,裁判通過照 片上所顯示劉翔的身體軀干最先沖過終點線的畫面而作出此判斷.這種情況下不 宜將運動員視為質(zhì)點.2 .以船為參照系的是“看山恰似走來近”.選取不同的參照系,描述的物體 運動可能是不同的,以船為參照系,人看到遠處的山向人靠近,而以河岸為參照 系,山是靜止的,船是運動的.3 . B4.在指定地點畫出直線坐標(biāo)系,讓同學(xué)們在坐標(biāo)系上集合整好隊,每個人 記住自己的坐標(biāo).下次集合時,每個人可以不管其它情況,站到自己的坐標(biāo)上就 行.課后鞏固1 . D2 . C、D3 . D4 . D5 .“

2、日落西山”說明太陽相對西邊的山向下運動6 .接力賽中要避免失誤,應(yīng)該是交接棒的兩同學(xué)速度相差不大或相對靜止.所 以最理想的交接棒是送棒同學(xué)不減速,盡全力跑;接棒同學(xué)在適當(dāng)?shù)臅r候開始提 前跑,直至交接棒時兩人相對速度不大.當(dāng)然交接棒要規(guī)定的區(qū)域內(nèi)完成7 .乙汽車的運動情況可能有三種:靜止、向西或向東但速度比甲車慢提速訓(xùn)練1 . C2 .例如: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 重山;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3 . A選科準(zhǔn)備1 . ( 1)研究飛機從北京到上海的時間,可以把飛機當(dāng)作質(zhì)點(2)研究火車 通過路旁一根電線桿的時間時,不能把火車當(dāng)作質(zhì)點來處理.2 .由于參照物選取

3、的不同,對于同一個物體,有時說它是靜止的,有時又說 它是運動的,這就是運動的相對性.以車為參照物,這位同學(xué)是不動的,以地面 為參照物,他是運動.一般情況下,我們在觀察物體的運動情況時,默認地面為 參照物.、時間和位移課堂同步1 . 略2 .略3 . B4 .略課后鞏固1 . B、D2 .時間:B、C、D 時刻:A、E3 . C、D4 . (1)路程是260m ,位移100m方向東偏北37 (2)位移5 .如圖1所示1(1)路程3 m ,位移2d ,萬向A T B(2)路程nd,位移2d,方向ATC(3)路程2nd ,位移06 . 200m7 . (1) 6m, x軸負方向(2) 4(3) 5,

4、 13m, x軸正方向8 .從早上起床到晚上上床,從同一點回到同一點,所以位移為0;而路程是一天 中所走路的實際路徑長度,要具體分析.提速訓(xùn)練1 ,時間B、C、D,時刻A2 . C選科準(zhǔn)備1 .略2. 根據(jù)題意畫出運動情境如圖2,設(shè)運動員從D瓶開始出發(fā),C D E F Gn o n n n圖2以后的運動中經(jīng)歷的是E (第一個瓶)、D (第二個)、F (第三個)、C (第四個)、G (第五個)、B (第六個),顯然運動員跑過的路程是DE段、ED段、DF段、FC 段、CG段和GB段的總和,路程是80m ,位移是從D到B的有向線段,則位移 大小是10m ,在這段時間內(nèi),共4次經(jīng)過出發(fā)點.三、運動快慢

5、的描述一一速度課堂同步1 . 3.5m/s , 12m/s , 7.75m/s2 .你算的速度是從工廠到路口的平均速度,而從地上的擦痕和車上速度計顯 示,出事時你的車速大于40km/h3 .乙是第一名,到達終點用時少的人運動得快4 .設(shè)兩車運動的位移為2s,乙車運動的時間為2t,根據(jù)平均速度的定義甲車 的平均 速度為v甲=-2s- =48km/hs s十VlV2乙車 的平均速度為v乙=V1t +V2t =50km/h2t課后鞏固1 .時間,位移;位移,時間;第1種2 .平均速度:C、E;瞬時速度:A、B、D3. A4. D5. B6. ( 1)衛(wèi)星信號傳播的距離大約是2X 36000km ,而

6、信號通過光纜傳播時,光 纜距離可以忽略,所以通過衛(wèi)星傳來的畫面動作時間要長一些.(2)光速C=3X 105km/s ,所以有x2 36000 km 延遲的時間劃=5= 0.24sC3 10 km/s7. 1.1m/s解析:客輪下行從九江到武漢共用時411 = 9小時40分=34800 s則客輪順?biāo)滦械膶嶋H速度V1 = 269000 m/s34800客輪上行從九江到武漢共用時 t2 = 13小時30分=48600 s則客輪逆水上行的實際速度v2 = 269000 m/s48600設(shè)水靜止時船的速度為v0 ,水流速度為V,船順?biāo)滦袝r,有船的實際航速V1 = v0+v'船逆水上行時,有船

7、的實際航速v2 =v0 -v'由可得v,=- 代人數(shù)據(jù)得v' = 1.1m/s2提速訓(xùn)練1 .16.1m/sd2 . v3V1V2選科準(zhǔn)備1 .參考方案1:根據(jù)車輪通過鐵軌交接處時發(fā)出的響聲估測火車速度步驟:從火車到兩根鐵軌結(jié)合處時發(fā)出的某一次撞擊響聲開始計時,并從此以 后數(shù)著車輪響聲的次數(shù).記錄在與時間內(nèi),響聲次數(shù)為n次,說明火車通過了 n根鐵軌,設(shè)每根鐵軌長I,則有火車速度v =t(火車提速后,鐵軌越來越長,甚至已出現(xiàn)無縫鐵軌.可將聽聲音測路程改為 觀察鐵路邊里程標(biāo)志測火車運動路程)參考方案2:從火車時刻表上查出兩地間的路程,用計時工具測火車運動 的時間,計算此段時間內(nèi)火車

8、的平均速度.2 .由上表可得,列車全程運行的時間t= 3小時5分=11100s ,南京到常州的 時間t1二1小時12分=4320s ,常州到無錫的時間t2=24分=1440s ,無錫到上海的時 間t3=1小時3分=3780s ,所以x 309 1000o全程的平均速度丫 = = 27.8 m/st 11100x1(144-6) 1000南東到常州 的平均速度 v1 = -1 = =31.9 m/st14320常州到無錫的平均速度v2 =5=(183-144)'1000 = 27.1m/st21440x3(309 183) 1000無 錫到上 海的平 均速度 v3 = -3 = = 33

9、.3m/st33780所以,列車從無錫到上海速度最快.16:00時,列車停在常州車站,所以此時的瞬時速度為零. 四、實驗理論:誤差和有效數(shù)字課堂同步B、C2 . B3 . 17.494 .測量自己的脈搏每分鐘跳動的次數(shù),作為計時工具.再測出正常走路時 步的長度,作為測量尺.測出s和t后測出速度.課后鞏固1 . (1) 2( 2) 5( 3) 22 .略3 . C4 . D5 .略6 . C提速訓(xùn)練1. 4, 2, 3, 3, 2, 3, 2, 42. B選科準(zhǔn)備1 .絕對誤差和相對誤差的定義式分別是絕對誤差=測量值一真實值相對誤差=絕對誤差真實值100%當(dāng)絕對誤差一樣時,真實值越大,相對誤差越

10、小,所以,父親的測量結(jié)果相 對誤差小,更可靠.2 .如果測量工具的最小刻度是毫米,則168.50cm 是正確的.但在要求不是 很精確時,也可以寫成168.5cm五、實驗:用打點計時器測速度課堂同步1 . 220 ,電火花,偏小2 .限位孔,定位軸,上,先,后;接線柱線圈振片永久磁鐵振針 限位孔復(fù)寫紙定位軸紙帶3 .從A點開始每打五個點取一個計數(shù)點,計數(shù)點間只有5個間隔,則計數(shù)點 間運動的總時間為t=0.0 2 x 5s=0.1 s,每隔0.1s紙帶運動的位移分別是2.15cm、 2.89cm、3.74cm、4.32cm、5.15cm ,說 明紙帶作加速運動.x 19.55 -1.30A、F間紙

11、帶運動的平均速度為v= 36.50cm/st 0.1 5B點的瞬時速度可以用AC、AD、AE或AF段的平均速度表示,其中AC段 的平均速度最接近B點瞬時速度.AC 6.34 -1.30 ,vB v vAC = = = 50.4cm/st 0.1課后鞏固1 . B、D2 . C3 .減速運動,0.24s, 7.75X 10-2m , 0.323 m/s, 0.203 m/s4 .加速運動,65cm/s , 122.5cm/s5 . v&解析:設(shè)閃電速度為光速C,雷鳴速度為聲速v,雷電發(fā)生地的距離為x則有x 一工="v CCv;:tx 二C v因光速遠大于聲速,可近似認為x =

12、v&6.物體在AB段、BC段、CD段和DE段的平均速度大小分別是19.0cm/s、60cm/s、60cm/s、59.5cm/s ,物體運動的性質(zhì)是先加速,后勻速.1 90.解析:AB段的平均速度為v1 = - cm / s =19.0cm/ s 0.1,2.40BC段的平均速度為v2 =cm / s = 60cm / s0.04 1.20,,CD段的平均速度為v3 =cm/s = 60cm/s0.02DE段的平均速度為v4 = 238 cm/ s = 59.5cm / s0.04在誤差范圍內(nèi),可認為v4= 60cm/s ,則物體先加速,后勻速.圖3提速訓(xùn)練1 . 10V以下交流;限位孔

13、;復(fù)習(xí)紙;(n1 ) X 0.02 s; BAEDCF2.略選科準(zhǔn)備1 .不會打點;打點間隔無規(guī)律,不總6是每隔0.02s打一個點,但紙帶上看不出,而實際上打點間隔已不是0.02s內(nèi)物體 運動的位移;針與紙帶接觸時間過長,使“點”變成為“線”;不影響打點的時間 間隔,影響打點的清晰程度;對紙帶的影響和振針壓得太緊相似,是間斷的直線2 . 10.14 m/s ,第一個,第8個,v-t圖象見圖33.解析:設(shè)記錄的時間為ti、t2、位置(m)0102030405060708090100時刻(s)0t1t2,算出每段10m所用的時間和每段的平均速度第幾個10m的位移123, ,91010m位移內(nèi)的時間

14、Att1t2- t 1t3- t 2, ,一,一,、10每段的平均速度v AtV1V2V3, ,將每段的平均速度作為此段時間中點的瞬時速度,確定每點的坐標(biāo),/ tl 、 , t? - tl、 , t3 - tz、(1,Vi), ( +tl,V2), ( +t2,V3)222描點,連線.六、速度變化快慢的描述一一加速度課堂同步1 . 100m/s 2,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反 2.在相等的時間內(nèi)速度的變化相等:每隔1s速度的增加或減小(變化)相等4/左 0.3m/ s 0.6m/s0.9m/s 1 2火車:=0.3m/s1s 2s 3s汽車:2=2m/s2m/s _ 4m/s _ 6m/s1s 2s

15、3s火車、汽車的速度一時間圖象見圖4甲、乙甲乙汽車作初速度5m/s ,加速度0.3m/s 2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火車作初速度20m/s,加速度2m/s 2的勻減速直線運動課后鞏固1. . B2. C、D3. C4. B5. D6. 200m/s 27. 180m/s2,向上8.甲:010s內(nèi)做3m/s的 勻速直線運動,10s40s內(nèi)靜止,40s60s內(nèi)做1.5m/s 反方向的勻速直線運動,至60s末回到原點.乙:070s內(nèi)從靜止開始做3m/s2的勻加速直線運動,10s40s內(nèi)做速度30m/s的 勻速直線運動,40s60s內(nèi)做初速度30m/s加速度1.5m/s 2的勻減速直線運動,至 60s速度變?yōu)?/p>

16、零提速訓(xùn)練1 . 6m/s , 0m/s2. A表示物體作速度10m/s的勻速直線運動,B表示物體作速度3.3m/s的勻速 直線運動,C表示物體作初速度為0加速度為3.3m/s 2的勻加速直線運動,D表示 物體作初速度為15m/s加速度為1.7m/s 2的勻減速直線運動.選科準(zhǔn)備1 . B、C2 .甲表示在0 ti時間內(nèi)作速度減小的變速直線運動,tit2時間內(nèi)靜止.乙表示在0t1時間內(nèi)作加速度減小的加速直線運動,t1t2時間內(nèi)勻速直線運 動.丙表示在0 t1時間內(nèi)作勻速直線運動(速度設(shè)為v) , t1t2時間內(nèi)靜止,t2t3 時間內(nèi)作反方向速度大于v的勻速直線運動至回到原位置.丁表示在0ti時

17、間內(nèi)作勻加速直線運動(加速度設(shè)為a), tit2時間內(nèi)作勻速 直線運動,t2t3時間內(nèi)作加速度大于a的勻減速直線運動至速度為零12階段檢測6.BD2. D 3.7. B 8.10V以下,0.02s4. AB9. C0.1s5. BCD10. ABC(1)測量的距離如圖5所示,測量的數(shù)據(jù)填入下表各點到點1的距離x ( cm)相鄰點間的距離5 =Xn Xn(Cm )X2 X3 X4X5一2ITT1.851.851.85363.701.60根據(jù)相等時間間隔內(nèi)相鄰兩點間的距離變化5.301.306.601.107.708.500.80確定小車先勻速運動后減速運動.點2的速度,可看作點1、3間的平均速度

18、,x23.70cmV292.5cm / s2T 2 0.02s(2)有關(guān)物理的問題.例如:怎樣求點1、點7的速度?相鄰兩點間的距離減小有沒有規(guī)律?相鄰兩點間距離的變化與小車的運動有什么關(guān)系?等等.13.詩中描述了輕舟的運動,它是以萬重山為參考系的.14 . 0.25m/s5 m/s 2解析:(1)(2)a2“1瓦v2 t220m/s -10vm/ s20.25m/s240s0-10m/s2二-5m/ s2s15, 362.2 m解析:如圖6設(shè)鳴笛時火車到隧道口的距離為S,v車=80km/h毀m/s3.62s =$聲 S車=(v車 +v聲)t(v車+v聲) s =(也 340) 23.62=36

19、2.2m圖616.能.解:t時間內(nèi)發(fā)生N次振動,說明通過了(N 1)根鐵軌,則車速為(N -1)L v =t17. 10m/s ,方向與y軸負方向成53° 解析:設(shè)甲乙在某處相遇(如圖7),則有 X12 +602 =x2又 甲運動 的位移X1 =v1 t=80m乙運動的位移X2=V2t解得 V2=10m/s方向與y軸負方向成日,tan9 = % = 9 則 8 =53。60318. (1) 0s40s內(nèi)勻加速直線運動,加速度0.5m/s(2) 40s120s內(nèi)勻速直線運動,加速度為0(3) 120s 200s內(nèi)勻減速直線運動,加速度大小為0.25 m/s(4) 20s第二章勻變速直線

20、運動的研究(答案)一.實驗: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guī)律課堂同步1 . :B、C、D2 .: BCEADF3 :B、Cxac 6. 45 - 1. 4024 . vB =% 10 m /s = 25. 2cm s/2T 2 0. 1VcXBD2T10.10 -3.55 二 10 m/s = 32.75cm/s2 0.1同理可得:vD =40.25cm/s; Ve =47.75cm/s因此F點的速度為vF =55.20cm/s5 由題意及圖示得 VB=16.50cm/s,vc=21.40cm/s,VD=26.30cm/s, VE=31.35cm/s,VE=36.30cm/s .(2)將圖線延長與

21、縱軸相交,交點的速度大小約為11m/s,此速度表示計時起點A的速度VA=11m/s課后鞏固1. B、C2 .(1)由表中可知,小車在13點之間勻速運動的速度就等于小車做減速運動 的初速度,約為5m/s ; ( 2)例如:小車運動到水平薄布面上速度為什么會減??? 小車速度減小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3 .(1)0.28m/s;(2)5m/s2.4 . 6.5cm/s, 12.5cm/s,0.3 m/s 2.5 .(1) VB=26cm/s, Vc=30cm/s, vd =34cm/s; VE=38cm/s.(2)由紙帶中B、C、D各點的速度關(guān)系可推斷,物體做勻變速直線運動,在相等時間 內(nèi)速度的改變

22、量相等,由此可得:VE=38cm/s.6 .(1) VB=14cm/s, Vc=17.9cm/s, VD=21.8cm/s; VE=25.85cm/s , VF=29.85cm/s.臼30.0 -10.0,2,2(2)圖略,a =cm / s = 40.0cm/s0.5提速訓(xùn)練1: VB=4cm/s, VC=6cm/s, VD=8cm/s; xef =22cm, VE=10cm/s2:汽車在前15s內(nèi)做初速度為10m/s的勻加速直線運動,末速度為30m/s ; 15s25s 內(nèi)汽車以30 m/s的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25s40s內(nèi)汽車做初速度為30 m/s ,末 速度為0的勻減速直線運動選科準(zhǔn)

23、備1 .:每條紙帶的寬度代表相等的時間,每條紙帶的長度代表這段時間內(nèi)的位移,而相 等時間內(nèi)的位移就表示這段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由于每段時間較短,所以這段時間 中點的速度就是這段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取每段紙帶上邊的中點,然后過這些點畫 出v-t圖象,此圖線的斜率就等于加速度a的大小.2 .提示:探究報告的內(nèi)容要有:探究目的、探究的假設(shè)、實驗器材、實驗步驟、 誤差討論五項。請參考前面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guī)律實驗報告來完成。二.勻變速直線運動速度與時間的關(guān)系課堂同步1 . :B2 . B、D3 .:總 時 間:t 總=3 + 12=21.25$+17s=38.25s課后鞏固1. . BCD2. 15

24、0m/s2,方向與初速度方向相反3. 10m/s,方向沿斜面向下4. (1)D;(2)A;(3)B;(4)C5. ( 1)起 重機在02s內(nèi)做勻加速上升,在26s內(nèi)做勻速上升,在670s內(nèi)做勻 減速上升,在1072s內(nèi)靜止,在1274s內(nèi)做勻加速上升,在1476s內(nèi)做勻減速 上升,最終靜止。(2) A)提速訓(xùn)練1 . (1)AB段做末速度為零的勻減速直線運動,BC段靜止,CD段做初速度為零的勻 加速直線運動,DE段做勻速直線運動.(2)火車或汽車進站然后出站的運動.3 3) a=1.5m/s 24 .利用紙帶求加速度可以有以下三種方法(1)先利用刻度尺量出相鄰兩點之間的距離,計算出各點的速度,

25、再取兩點的速 度和相隔的時間即可求出紙帶的加速度.(2)先利用刻度尺量出相鄰兩點之間的距離,計算出各點的速度,然后選取坐標(biāo),作 出v-t圖象,再求出斜率,即為紙帶的加速度.(3)利用紙帶折疊法.,、.,、 一 .25 .(1) 4m/s;( 2 ) 2m/s選科準(zhǔn)備1 .(1) vt為末速度,t為運動時間,2表示物體運動的加速度為2m/s2方向與初速度相同,4表示物體運動的初速度為4 m/s(2)圖象略.2 . Vt =vN;從結(jié)果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時間中點的2 2速度等于這段時間初、末速度之和的平均值.3 .-0.5m/s 2;7.5m/s;0三.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與時

26、間的關(guān)系 課堂同步1 .第 4s 內(nèi)的位移:x = x4x3 =9.66.9m = 2.7m2 .汽車的停車距離:x總=x1 + x2 = 14m + 20m = 34m3 電梯上升的總高度為x 總=x1 +x2 +x3 = 10m + 80m + 10m = 100m 課后鞏固4 .2.25m/s 2,1.5 m/s5 .9 m/s3. 1000m4. 30m 或 50m5. A、D6. (1) AB階段做勻減速運動,加速度a=-2m/s 2;BC階段做反向勻加速運動,加 速度a=-2m/s 2.(2)最大位移在B點xm=9m.(3)物體做往復(fù)運動,位移x=5m,路程 s=13m 提速訓(xùn)練1

27、.8m/s2. 24m,27m3. :(1)6m;(2)5/6s,各運動 25m) 選科準(zhǔn)備1. B2.4 v/t3. (1) 4s; (2)24m四.自由落體運動課堂同步1. D3 . 4.05m 4 . 3.4s;18.7s課后鞏固1. B2. B,C3. 78.4m,4s4. 20 m/s;2s5. 2.75m6. 約 66s7. 0.5s;35m提速訓(xùn)練1 .提示:以人的高度估測塔的高度.2 . 20m/s,2s3 . D .提示:只要相鄰兩滴水滴下的時間間隔超過0.1s,人耳就能區(qū)分開兩滴水兩次的響 聲.n次聽到水擊盤聲的總時間為t,則水下落h高度的時間為t/(n- 1).由 h=2

28、g( t )2 得重力加速度 g=2h(n-1)2/t2n 7選科準(zhǔn)備一. 選擇題1 .物體從氣球掉落到落地的總時間t=t + t2=0.4+6.6=7.0s 物體落到地面的速度 v=gt2=10 x 6.6m/s=66 m/s2 . 2s.3 .答案:略階段檢測(總分100分)1 . CD2 . A3 . D4 . A、D5 . B、 D6 . C、D148 . C、D9 . C.10 . A11 . A12 . : CD二.填空題13 . 2m/s 2(s4s5 s6) -(s1 s2 s3)214 . 0.86m/s ; a =-2 12;0.64m/s 29T2三.計算題(以下每題10

29、分,計40分)15 . 100s16 . 1000m;24.14s)17 . 0.365s,上升了 13.93m)18.A做勻加速直線運動,速度公式為VA=(2+8t)m/s;B做勻減速直線運動,速度公式為 VB=(8-1.6t)m/s.(2)0.625s(3)8.75m第三章相互作用(答案)一、重力基本相互作用課堂同步1、C;2、D; 3、A ;4、略;5、如圖 3-42 所示圖 3-4324課后鞏固1、A;3、D; 4、ACD;5、BCD;6、略;7、略;L 8、2,2、C;提速訓(xùn)練1、BC ;2、C;選科準(zhǔn)備1、 B; 2、AB;二、彈力課堂同步1、BD; 2、D;3、如圖3-43所示;

30、4、通過a在e上所成像點位置變化觀察鋼絲的形變;5、形變量為1m時,彈簧產(chǎn)生的彈力為500N;在彈性限度范圍內(nèi),彈簧產(chǎn)生的彈力和形變量成正比.課后鞏固1、BC;3-45所示; 提速訓(xùn)練2、D;3、A;4、D ;5、如圖3-44所示;6、如圖1、BCD;2、C;選科準(zhǔn)備1、11.5cm,5.75cm;, mg mg 一 2、d = +7或 d=5mg 5mg3kl3k23kl 3k2、摩擦力課堂同步1、B; 2、BC; 3、D 4、0.25, 1.0 , 0.8; 課后鞏固1、C; 2、D; 3、BD; 4、C; 5、A;6、6N , 0.2提速訓(xùn)練1、D; 2、AC;選科準(zhǔn)備1、BD;2、AB

31、D;四、力的合成課堂同步1、AC; 2、CD; 3、ACD; 4、BC; 5、D;5、0.4;7、0, 2;8、6、占八、位置,F(xiàn)1的大小和方向,F(xiàn)2的大小和方向;結(jié)點回到。位置.3、C;4、C; 5、B; 6、ABD; 7、6N;8、& 7N.課后鞏固1、ACD; 2、CD;3N , 4N ; 1N < F提速訓(xùn)練1、D2、AD選科準(zhǔn)備1、6F, 5F 方向;五、力的分解課堂同步1、BC; 2、AC;上;6、0.9N .課后鞏固1、AB; 2、AC;0.25提速訓(xùn)練1、略 2、 5F選科準(zhǔn)備31、mg 2、2、 B.3、A; 4、10Y3N ,方向水平向左;90N,垂直水平面向

32、3、D; 4、C; 5、C;6、B; 7、拉著省力;8、15 3N,135N六、物體間的相互作用測試1、D;2、AC;3、BC;4、BC;5、A; 6、CD;7、CD; 8、D; 9、D; 10、 BD; 11、 D; 12、A;13、3N , 4N ; 5N 14、2G;15、15N150N/m;16、 FL/d; 17、mmg ;18、 10N , 43.5N .sin -Scosi第四章牛頓運動定律(答 案)一、牛頓第一定律課堂同步1.C 2.A 3.D 4.BC 5.順序是“”;正確選項是B。課后鞏固1.BD 2.CD 3.C 4.D 5.B 6.如果足球不是在草地上滾動,而是以相同的

33、初速度在水平的水泥地上滾動,它滾動的距離要比草地上遠得多,這說 明由于阻力的存在才導(dǎo)致足球的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足球在草地上滾動時所受的 阻力大,運動狀態(tài)改變的快;足球在水泥地上滾動時所受的阻力小,運動狀態(tài)改變 的慢.所以在草地上盤帶足球時,為了不致于使足球停下來,必須不斷地用腳輕輕 地踢球.自行車的例子也是同樣的道理.提速訓(xùn)練1.B 2.C選科準(zhǔn)備1.當(dāng)汽車啟動時,綠燈亮;當(dāng)汽車剎車時,紅燈亮.當(dāng)汽車啟動時,汽車速度變大了,而金屬快由于慣性將保持原來的靜止?fàn)?態(tài),從而使綠燈所在的電路接通,所以啟動時綠燈亮;反之,急剎車時,汽車的速 度變小了,而金屬快由于慣性將保持原來的速度,從而使紅燈所在的電

34、路接通, 所以剎車時紅。二、實驗:探究加速度與力、質(zhì)量的關(guān)系課堂同步:1.C 2.B 3.C 4.D 5.變化了,因為速度的方向會改變課后鞏固:1.D 2.BC 3.B 4.CD 5.B 50g 6. 0.71 kg 7. 平衡摩擦力時,木板傾角過大;平衡摩擦力時,木板傾角太小提速訓(xùn)練:0.12N,圖略選科準(zhǔn)備:如果物體做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那么,測量物體加速1c 2x度最直接的辦法就是用刻度尺測量位移并用秒表測量時間,然后x=at2,a=W 2 t2 由算出。也可以在運動物體上安裝一條打點計時器的紙帶,根據(jù)紙帶上打出的點 來測量加速度。但在本次探究中其實也可以不測量加速度的具體數(shù)值,

35、這是因為 我們探究的是加速度與其他量之間的比例關(guān)系。因此,測量不同情況下(即不同 受力時、不同質(zhì)量時)物體加速度的比值就可以了。由于,a=,如果測出兩個初速度為零的加速度運動在相同時間內(nèi)發(fā)生的 t2位移XI、X2,位移之比就是加速度之比,即亙。a2 x21、探究保持物體的質(zhì)量不變時,加速度與力的關(guān)系實驗步驟略2、探究保持物體受力不變時,加速度與質(zhì)量的關(guān)系實驗步驟略三.牛頓第二定律課堂同步1.CD 2.BC 3.D 4.A 5.18m/s2,豎直向下 2 m/s2,豎直向下6.a1 = gsin 二-'gcos-;a2 =gsin 1gcos3課后鞏固 1.AB 2.B 3.BC 4.B

36、D 5.A6.A7. 0 =arctan mg 8.F -maFN =m(g asin-), Ff = macos?.提速訓(xùn)練1.BC 2. 1.5g, 零3選科準(zhǔn)備1. 2人=0 aB=3g 2. 小球從拋出到落回拋出點的整個過程中,2其加速度一直在減小,所以剛拋出時加速度最大a £1_n+Kv,回到拋出點 a 1g vmm一,F(xiàn)2k時加速度取小a2 = = g 一 vm m四、牛頓第三定律課堂同步1.C 2.C 3.D 4.CD 5.物體對地球的引力 ;重力G,物體對彈簧的拉力6.物體A受到兩個力的作用,重力G和支持力N,。G和N是一對平 衡力,G的反作用力是物體A對地球的引力,

37、施力物體是A,受力物體是地球; N的反作用力是物體A對桌面的壓力,施力物體是A,受力物體是桌面課后鞏固1.BC 2.BCD 3.BCD 4.C (若斜面光滑,摩擦力為零,物塊對斜 面只有壓力,C正確;若斜面不光滑,物塊對斜面的摩擦力f =mgsing-ma ,方 向沿斜面向下。物塊對斜面的作用力,即f與N的合力方向應(yīng)介于豎直向下和垂 直于斜面向下之間但不包括豎直向下。)5.D 6B 7.1f 8. mg2+a2提速訓(xùn)練8N ,豎直向下(提示:先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求出桿對小環(huán)的摩擦 力,再由牛頓第三定律求出小環(huán)對桿的摩擦力,再以底座為研究對象求地面對底 座的支持力,再根據(jù)牛頓第三定律求出底座對水平

38、地面的壓力)選科準(zhǔn)備1m/s 2五、力學(xué)單位制課堂同步 1.ABCD BDEF 2.ABD 3.D 4.BD 5.( 1 ) ( B ) , ( 2) ( D ),(3) (C), (4) (A)6. (1) s,時間;(2) m/s 2,加速度;(3)N,力。課后鞏固 1.BD 2.CD 3.B 4.BD 5.AB 6.0.48N 。提速訓(xùn)練 1. 900N 2.2.25 X 103N選科準(zhǔn)備5s,37.5m .六.用牛頓定律解決問題(一)課堂同步1.D2.C 3.BD 4.C 5.v0 = 12m/s (汽車剎車后,水 平方向 只受一個阻力(即制動力)作用而做勻減速直線運動,直至停下,要求

39、汽車的初 速度須知(1 )汽車的加速度;(2)減速運動的時間或位移。加速度根據(jù)受力來計 算,題中所給的輪胎擦痕長度正是汽車的位移,條件足夠,問題可以解決。)課后鞏固 1.ACD 2.B 3.D 4.AC 5.CD 6.BC 7. s = s1 + s2 =157.1m8.木塊奇數(shù)秒內(nèi)做加速度為2m/s 2的勻加速運動,在偶數(shù)秒做勻速運動。經(jīng)過 8.5 s,木塊位移的大小等于40.25 m (提示:求木塊的位移時,求出第1, 2, 3, 4 秒的位移,找出關(guān)系,然后將它們加起來,并作討論。)提速訓(xùn)練 1.(1)反作用力;(2) 5m/s 2, 1.5 G 2.1.6 m/s2, 2.5s選科準(zhǔn)備 1. (1) t=4s (2) vmin =2m/s七.用牛頓定律解決問題(二)課堂同步 1.B 2.BCD 3.BD 4.C 5.150kg。課后鞏固 1.D 2.AB 3.C 4.C 5.ABC 6.B 7.V3G, G8.2m 或 4m提 速訓(xùn)練 1.AB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