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秋季九年級化學上冊第一單元走進化學世界課題1緒言及物質的變化和性質習題(新版)新人_第1頁
2018秋季九年級化學上冊第一單元走進化學世界課題1緒言及物質的變化和性質習題(新版)新人_第2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6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答案:(1)沒有生成其他物質(2)生成了其他物質(3)不需要發(fā)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4)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基礎切也*油堵_ 樣*議*“從和HIjinvVj; vF f:1 什么是化學(1) 化學的概念化學是在分子、原子層次上研究物質性質、組成、結構與變化規(guī)律的科學。(2) 化學的作用1既研究自然界已經存在的物質及其變化,又研究和創(chuàng)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質。到目前為止,人類發(fā)現和合成的物質已超過3 000 萬種,如半導體、超導體和有記憶能力的新材料等。2化學在保證人類的生存并不斷提高人類的生活質量方面起著重要作用:a. 利用化學生產化肥和農藥,以增加糧食的產量;b. 利用化學合成藥物,以抑制

2、細菌和病毒,保障人體健康;c. 利用化學開發(fā)新能源和新材料,以改善人類的生存條件;d.利用化學綜合應用自然資源和保護環(huán)境,以使人類生活更加美好。辨誤區(qū)化學的研究對象化學研究的對象是物質,不是物體。物理學研究的對象是物體及其運動。物體和物質是有區(qū)別的。物體具有一定幾何形狀和體積,物體是由物質組成的。例如,桌子是一個物體, 而制作桌子的材料是物質。物質抽象,物體具體,物體的種類遠遠多于物質的種類。同一物質能組成不同的物體。【例 1】(山東淄博中考)化學科學的發(fā)展促進了人類社會文明的進步,化學已日益滲透 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你認為下列各項不屬于.化學學科研究范疇的是()A. 物質的運動狀態(tài)B. 物

3、質的組成和結構C. 物質的性質和用途D. 物質的制取和應用解析:化學是在分子、原子層次上研究物質性質、組成、結構與變化規(guī)律的科學。根據 物質的性質可以研究物質的用途和制取方法,但物質的運動狀態(tài)不是化學研究的范疇,而 是物理學研究的范疇。答案:A2.化學發(fā)展史人類認識化學并使之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經過了漫長的過程,可分為古代化學、近代化學、現代化學三個階段。(1)古代化學(對物質變化的探索階段)1火的發(fā)現和利用,改善了人類的生存條件,并使人類變得聰明和強大。2繼而人類又陸續(xù)發(fā)現了一些物質的變化,在逐步了解和利用這些物質變化的過程中, 制得了對人類生存具有實用價值的產品,如陶瓷、銅器、鐵器、紙、火

4、藥、染料等。課題1緒言及物質的變化和性質物理變化11、的變化 7化學變化:(2 的變化。質變物的化物質的變化和性質物質的性質物理性質:物虜(昭的11質化學性質:物城 2】的杵質.2(2) 近代化學(物質研究的微觀階段)1英國科學家道爾頓提出了近代原子學說,即組成物質的元素是由不可再分的原子構成的。2意大利科學家阿伏加德羅提出了分子學說,即物質是由原子和分子構成的,在化學變化中分子破裂成為原子, 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分子中原子的重新組合是化學變化的基礎。原子論和分子學說的創(chuàng)立,奠定了近代化學研究基礎,使化學成為一門真正的科學。31869 年,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發(fā)現了元素周期律并編制出元素周期

5、表,在元素周期律的指導下,利用元素之間的一些規(guī)律性知識來分類學習物質的性質,就使化學學習和研究變得有規(guī)律可循。(3) 現代化學(利用先進的儀器和分析技術對化學世界進行微觀探索)1探索利用納米技術制造出具有特殊功能的產品,使化學在材料、能源、環(huán)境和生命科學等領域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2近年來綠色化學(其核心是利用化學原理從源頭上消除污染)的提出,使更多的化學生產工藝和產品向著環(huán)境友好的方向發(fā)展,化學必將使世界變得更加絢麗多彩?!纠?2】化學成為一門科學開始于()A. 對燃燒現象的深入研究B. 對空氣組成的研究C. 用原子論和分子學說研究化學反應之后D. 英國科學家湯姆生發(fā)現電子之后解析:AX

6、對燃燒現象及空氣組成的研究只是對某種特定化學現象的研 究,并沒深入到化學反應的實質BXCV原子論和分子學說的創(chuàng)立,奠定了近代化學研究的基礎,使化 學成為一門科學DX湯姆生發(fā)現電子是在化學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之后答案:C3.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1)物理變化:沒有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如玻璃破碎、水結成冰、木材做成桌椅、鐵鑄成鍋等都是物理變化。(2)化學變化: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又叫化學反應。如木柴燃燒、鐵生銹、植物的光 合作用等都是化學變化。化學變化中常伴有發(fā)光、放熱、變色、產生氣體或生成沉淀等現象。辨誤區(qū)判斷化學變化的依據伴有發(fā)光、放熱等現象的變化不一定是化學變化?;瘜W變化的特征是生成了新物質,這

7、是判斷化學變化的依據。 例如:電燈通電時發(fā)光、放熱,但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蠟燭燃燒時發(fā)光、放熱,生成了新物質,屬于化學變化?!纠?3】世界是物質的,而物質又是在不斷運動變化的。下列是日常生活中常發(fā)生的一 些變化,其中都屬于化學變化的一組是()A 水受熱沸騰,酒精燃燒B. 剩飯變餿,鐵鍋 生銹C. 汽油揮發(fā),動物的呼吸作用D. 玻璃破碎,西瓜榨成汁解析: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他物質生成,這是判斷是否發(fā)生了化學變化的根本依據。A 中水受熱沸騰、C 中汽油揮發(fā)、D 中玻璃破碎及西瓜榨成汁都沒有生成其他物質,都 屬于物理變化。答案:B4.化學性質和物理性質(1) 物理性質:物質不需要發(fā)生

8、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如顏色、狀態(tài)、熔點、沸 點、硬度、密度、氣味等。3(2) 化學性質: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如可燃性、穩(wěn)定性。4釋疑點對物理性質的理解物理性質不一定是物質在物理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有的物理性質需物質經過物理變 化才能表現出來,如熔點、沸點等,而有的物理性質則不需要物質經過物理變化就能表現出 來,如顏色、氣味等?!纠?4】下列一些物質的自我介紹,其中介紹自己化學性質的是()CA. 我是紫紅色固體B. 我在自然界中硬度最大C. 我在常溫下是氣體D. 我會生銹 解析:AX涉及物質顏色,是物理性質BX涉及物質的硬度,是物理性質CX涉及物質的狀態(tài),是物理性質DV描述的

9、性質只能通過化學變化才能表現出來,是化學性質答案:D5物質的性質與用途的關系(1)物質的性質隨著外界條件的改變而變化,描述物質的性質時往往要注明條件。例如,當溫度改變時,水會發(fā)生三態(tài)變化;液體的沸點會隨著大氣壓強的變化而改變,壓強變小,沸點就會降低。(2)氧氣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性質氧氣二氧化碳物理無色、無味氣體,密度比空氣略無色、無味氣體,密度比空氣大,性質大,不易溶于水能溶于水化學能支持燃燒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不供給呼性質吸物質的性質及用途的關系物質的性質決定物質的用途,如酒精能燃燒,因此酒精可作燃料;物質的用途反映物質的性質,金剛石能切割玻璃反映了金剛石硬度大的性質?!纠?5】

10、下列物質的用途與化學性質相關的是()A 銅作導線 B 鐵制炊具C.黃金壓成金箔D.煤炭作燃料解析:AX銅作導線是利用銅的導電性(物理性質)BX鐵制炊具是利用鐵的導熱性(物理性質)CX黃金壓成金箔是利用金屬的延展性(物理性質)DV煤炭作燃料是利用煤的可燃性(化學性質)答案:D基本方法嶠本能力6如何判斷化學的研究范圍化學研究的范圍雖然廣泛, 但并不是所有的自然現象均屬于化學研究的內容,應根據化氮氣5學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作出正確判斷。(1) 內涵:研究物質性質、組成、結構與變化規(guī)律。(2) 外延:新材料的研制、新能源的開發(fā)、環(huán)境治理等。【例“6】一(山東威海中考)下列不屬于化學科學研究范疇的是()A.

11、 將廢舊塑料變成汽車燃料B. 研制新型航空材料C. 研制新藥D. 研究地殼板塊結構及運動規(guī)律解析: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guī)律的科學。A、B、C 都是通過研究物質的性質來研究物質的用途,屬于化學的研究范疇。D 不是研究物質,不屬于化學的研究范疇,而屬于地質學的研究范疇。答案:D7.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比較物理變化化學變化概念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生成新物質的變化,又叫化學 反應現象物質的形狀、狀態(tài)等發(fā)生變化發(fā)光、放熱、變色、放出氣體、生成沉淀等實例木材做成桌椅、水變成冰、汽 油揮發(fā)蠟燭燃燒、木條燃燒、鐵生銹、植物的光合作用根本 區(qū)別是否生成新物質聯(lián)系化學變化過程一定伴隨物理變化,

12、而物理變化過程中一定沒有化學變化【例 7 1】加熱某種固體產生了氣體,對于這一變化的分析正確的是()A. 屬于化學變化B. 屬于物理變化C. 可能是物理變化,也可能是化學變化D. 既不是物理變化,也不是化學變化解析:判斷化學變化是否發(fā)生的依據是是否有新物質生成。化學變化伴隨許多現象, 如放熱、發(fā)光、變色、放出氣體、生成沉淀等,但它們不能作為判斷是否發(fā)生化學變化的根本 依據。固體受熱產生了氣體,可能是由物理變化引起的,例如,冰受熱生成水蒸氣;也可能 是化學變化引起的,如蠟燭燃燒生成水蒸氣和二氧化碳氣體。答案:C【例 7 2】下列常見現象中,不發(fā)生化學變化的是()A.天然氣燃燒B .大米霉變C.燈

13、泡發(fā)光D.鐵釘生銹解析:燈泡發(fā)光是燈絲將電能轉化為光能和熱能,沒有生成其他物質,屬于物理變化, 其余均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答案:C&化學變化和化學性質的區(qū)別描述某一物質的化學變化和化學性質時,由于敘述的語言相似,在判斷時易混淆。(1) 物質的化學變化是一個過程,而化學性質是物質本身固有的屬性。性質決定變化, 變化體現性質。(2) 描述化學性質時常用“能”“易” “會” “可以”等詞語 加以區(qū)別。描述化學變化時不使用這些詞語?!纠?8】下列敘述中:在通常情況下,水是無色、無味的液體;酒精受熱變成酒精 蒸氣;鎂帶能在空氣中燃燒生成白色固體;蠟燭燃燒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其中屬于化學性

14、質的是()A.B .6C.D .解析:變化是一個過程,而性質是固有屬性。屬于物理性質;屬于物理變化;屬 于化學性質;屬于化學變化。答案:D提示:對化學性質與化學變化的描述區(qū)別在于有無“能”“易”“可以”等詞語,有這些詞語的是對物質化學性質的描述,反之是對物質化學變化的描述。思堆拓展鋼Si環(huán)用9. 化學是一把雙刃劍化學科學的發(fā)展極大地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同時也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例如,塑料是人類的重要發(fā)明, 塑料袋的使用給人類生活帶來了許多方便,但如果濫用,則會出現環(huán)境難以消除的“白色垃圾”,成為“白色污染”,造成危害。因此,化學是一把雙刃劍。我們 應揚長避短,在享受現代文明的同時,還要清醒地

15、認識到它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例 9】(山東煙臺中考)為紀念化學學科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對人類文明的貢獻, 聯(lián)合國 將 2011年定為“國際化學年”。下列對化學學科的認識中錯誤的是()A 化學為人類研制了新材料B. 化學的發(fā)展導致了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惡化C. 化學為人類提供了新能源D. 化學已成為生命科學的重要基礎解析:事物的發(fā)展大多都有兩面性,要用辯證的觀點看事物?;瘜W的發(fā)展利大于弊,它的發(fā)展對環(huán)境曾造成一定污染,但近年來“綠色化學”的提出,使更多化學生產工藝和產品向著環(huán)境友好的方向發(fā)展,不能片面地認為它的發(fā)展導致了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惡化。答案:B10. 對物質性質的探究物質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

16、如顏色、狀態(tài)、熔點、硬度、密度、氣味 等,這類性質叫做物理性質。物質在發(fā)生化學變化時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做化學性質。如可燃性、穩(wěn)定性等。探究物質的性質可以通過觀察、實驗等途徑,顏色、狀態(tài)、氣味可以由感 覺器官直接感知,熔點、硬度、密度、可燃性、穩(wěn)定性等可以通過實驗來測定。【例 10】(探究題)閱讀下列短文后,回答問題。1807 年英國化學家戴維用通電分解法制得一種金屬,并將其命名為“鈉”。他對鈉作了如下實驗:用小刀切下一小塊金屬鈉,切面呈銀白色,將其投入水中,它浮于水面,與水發(fā) 生劇烈反應,并在水面急速游動,發(fā)出嘶嘶聲,立刻熔化成一個銀白色的小球,逐漸縮小, 最后完全消失。根據以上內容,請歸納出

17、金屬鈉的有關物理性質。解析:金屬鈉可用小刀切割,說明金屬鈉硬度?。挥^察切面,可知金屬鈉為銀白色;金 屬鈉浮在水面上,說明金屬鈉的密度比水小;金屬鈉與水反應放出的熱量能使其熔化,說明金屬鈉的熔點較低。答案:(1)呈銀白色(2)質軟(或硬度?。?)密度比水小(4)熔點較低課題 1 物質的變化和性質一、選擇題(每個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1.下列物質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質的是()A. 鈦合金制人造骨B. 鹽酸除鐵銹C. 液氧用于火箭發(fā)射D. 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2. 下列變化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 ) 。A. 瓦斯爆炸 B. 牛奶變酸7C. 鐵生銹D. 霓虹燈通電發(fā)出紅光3. 以下變化中,一定

18、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 。A. 爆炸B. 燃燒C. 發(fā)光發(fā)熱D. 固體受熱變成氣體4. 以下敘述中,正確的是 ( ) 。A. 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一定同時發(fā)生B. 發(fā)生化學變化時,一定發(fā)生物理變化C. 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中都可能產生新物質D. 析出沉淀的變化一定是化學變化5. 我們生活在千姿百態(tài)的物質世界里,各種物質之間存在著多種相互作用,也不斷發(fā)生 著變化。下列生活中的常見變化中,只有物理變化的是 ( ) 。A. 紙張燃燒B.冰雪融化C. 食物腐爛D. 鐵釘生銹6. 有關鐵的性質中,屬于化學性質的是 ( ) 。A. 有導電、導熱性B. 有良好延展性C. 具有銀白色光澤D. 在潮濕空氣中易生銹

19、7. 某固體物質受熱后變化為該物質的氣態(tài),這種變化屬于 ( ) 。A. 一定是物理變化B. 一定是化學變化C. 可能是物理變化,也可能是化學變化D. 既不是物理變化,也不是化學變化二、填空題8. 判斷下列變化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礦石粉碎;火藥爆炸;輪胎爆炸;金屬生銹;鐵熔化;水沸騰;汽油揮 發(fā);食物腐爛;電燈通電后發(fā)光發(fā)熱;用高粱釀酒;?可燃物燃燒;?濕衣服晾干;? 銅抽成銅絲; ? 白糖熬成糖塊; ? 泥土壓成磚坯; ? 冰化成水; ? 燃放煙花爆竹。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_;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_。9. 煤氣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種重要的燃料, 它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是一 種沒有顏色,沒有氣味的有毒氣體。在標準狀況下,一氧化碳難溶于水,密度為1.25 gL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