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導學案_第1頁
第一單元導學案_第2頁
第一單元導學案_第3頁
第一單元導學案_第4頁
第一單元導學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六年級科學下冊學習內容及目標學習內容本冊內容由“微小世界”“物質的變化”“宇宙”“環(huán)境和我們”四個單元組成。學習目標1.第一單元“微小世界”: ,將引領學生經(jīng)歷從肉眼觀察到放大鏡觀察,再到顯微鏡觀察的過程,讓學生觀察豐富多彩的昆蟲、晶體、細胞及微生物,使他們既了解人類觀察工具的發(fā)展歷程,又對人類探索微觀世界的部分成果進行梳理,擴大視野,提高認識。2.第二單元“物質的變化”: 學生將通過一系列的研究,觀察和認識物質變化是常見的自然現(xiàn)象,物質的變化分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兩種類型。在研究化學變化的過程中,學生將根據(jù)化學變化伴隨的現(xiàn)象,認識到化學變化的本質是產(chǎn)生新物質,從而將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區(qū)別開來

2、。 3.第三單元“宇宙”: 學生將在感知的基礎上,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處理,建立有關環(huán)形山、太陽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對月相、環(huán)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認識。希望他們能認識到宇宙是一個龐大的、運動變化著的系統(tǒng),不同宇宙空間分布著不同的天體。人類通過不斷的探索,將發(fā)現(xiàn)越來越多的宇宙奧秘。 4.第四單元“環(huán)境和我們”:從垃圾和水兩個主題出發(fā),學生將探究垃圾的來源、成分和處理方法;將探究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污水處理的方法等,從而對人類生活帶來的環(huán)境問題有一定的了解。真切地認識到環(huán)境問題是人類面臨的重大社會問題,并且能夠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開展環(huán)境保護行動。第一單元教學計劃年 級六學 科科

3、 學 教 師劉裕萍學習內容1.放大鏡 2.放大鏡下的昆蟲世界3.放大鏡下的晶體 4.怎樣放的更大5.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一) 6.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二)7.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三) 8.微小世界和我們學習目標知識與技能1.放大鏡和顯微鏡能將物體的圖像放大,使我們能看到物體的更多細節(jié)。2.為了能將物體的圖像放大,透鏡應該是透明的、中間較厚的,放大倍數(shù)與中間的厚度直接有關。3.細胞是生物生命活動的最基本單位,生物都由細胞組成。4.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廣泛存在著,它和我們的生活、生產(chǎn)、環(huán)境有著密切的關系。5.一些微生物太小,沒有放大鏡或顯微鏡便不能被看到。6.微生物是生物,具有

4、生物的共同特點,也有細胞組成。7.微生物有在特殊環(huán)境下生存的結構。8.物質世界和生命世界是多種多樣的。過程與方法1.運用手執(zhí)透鏡及顯微鏡觀察生物及非生物標本。2.學習使用適當?shù)钠鞑募凹夹g觀察細胞和微生物。3.通過文字、繪畫、討論等形式記錄、交流觀察結果。4.通過觀察實驗及收集資料,了解人類在探索微小世界方面取得的成果。并以多種方式交流及匯報。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1.發(fā)展探索微小世界的興趣。2.認識到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會促進觀察工具的不斷進步,觀察工具的不斷進步對促進科學的發(fā)展是十分重要的。3.認識到我們周圍的物質世界是可以認識的。4.對人類的探索精神和文明成果表示敬佩。李家鄢小學課堂教學導學案年級六學科

5、科學課型新授主備教師劉裕萍協(xié)作教師李小光設計時間2016.02.25授課時間總課時序數(shù)1導學教師劉裕萍學習內容1.放大鏡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放大鏡是凸透鏡,凸透鏡具有放大物體圖像的功能,用放大鏡觀察物體 能看到更多的細節(jié)。2.放大鏡廣泛應用在人們生活生產(chǎn)的許多方面。3.放大鏡鏡片的特點是透明和中間較厚(凸起)。 過程與方法:1.正確用放大鏡觀察物體。2. 比較用肉眼觀察和用放大鏡觀察的不同。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1.理解使用放大鏡觀察的意義。2.增強用放大鏡觀察身邊世界的興趣。學習重點 能正確使用放大鏡觀察物體的細微部分。學習難點 放大鏡是“凸”“透”鏡。學習準備 分組實驗器材:放大鏡、科

6、學書或報紙上的照片、計算機或電視機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鐵絲、普通玻璃片、平面鏡片、水。導 學 過 程導 學 過 程設問導讀:出示放大鏡:“看,這是什么?”(生:放大鏡)放大鏡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鏡來介紹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鏡??梢詮姆糯箸R的構造、作用、用途三個方面展開。合作探究:小組討論交流放大鏡的構造、作用、用途。展示交流放大鏡的構造鏡架、鏡片(如果學生能說出凸透鏡也可以)放大鏡的作用放大物體的像(可能學生會說“把物體放大”,提醒學生物體并未大)放大鏡的用途我們用放大鏡觀察校園里的生物、實驗中在老師指導下觀察花、昆蟲等。它是視力不佳者的助視器,還適用于電子產(chǎn)品檢驗、線路板檢驗

7、、集郵者欣賞鑒定郵票、珠寶商鑒定珠寶、公安人員用它觀察指紋毛發(fā)纖維等、農技人員用它觀察花蕊進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藝品的工匠工作時使用誰給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鏡的正確使用方法?請學生演示放大鏡的使用方法。根據(jù)學生的演示師講解正確使用放大鏡的兩種方法: 目、鏡、物三者,目不動,鏡動或物動。選擇一小塊面積,運用放大鏡仔細觀察圖片、屏幕、織物等看誰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將新發(fā)現(xiàn)用文字或圖片記錄在科學記錄本上。交流新發(fā)現(xiàn)后歸納:放大鏡把物體的圖像放大,讓我們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細微之處。放大鏡顧名思義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鏡片具有“凸”、“透”的特點)老師給大家準備的物品中有沒有像放大鏡那樣

8、能放大物體呢?請同學們找一找。匯報點評:放大鏡的鏡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點?(中間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鏡也叫“凸透”鏡。放大鏡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數(shù)也越大,由此推斷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數(shù)最大。鞏固練習:1.放大鏡是 ,它具有 的功能,用放大鏡觀察物體 能看到更多的 。2.放大鏡鏡片的特點是 。拓展延伸:嘗試著用一些簡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鏡,或者用你的放大鏡去仔細觀察身邊的物品,看看還會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二次備課板書設計 放大鏡 構造:鏡架、鏡片(凸 透 “凸透”鏡)作用:“放大”物體的圖像、放大細節(jié)用途:導學反思李家鄢小學課堂教學導學案年級六學科科學課型新授主備教師劉裕萍協(xié)

9、作教師李小光設計時間2016.03.01授課時間總課時序數(shù)2導學教師劉裕萍學習內容2.放大鏡下的昆蟲世界學習目標知識與技能:使用工具能夠觀察到許多用肉眼觀察不到的細節(jié)。 過程與方法:使用放大鏡觀察昆蟲身體結構的細部和活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1.認識到使用工具觀察擴大了人們的視野,可以觀察到更細小的物體。2.培養(yǎng)學生使用放大鏡觀察昆蟲的興趣。學習重點能通過放大鏡觀察到更多關于昆蟲的細節(jié)。學習難點用圖或文字記錄放大鏡下的昆蟲肢體及生活習性。學習準備分組實驗器材:昆蟲或昆蟲器官標本、放大鏡。教師演示器材:有關昆蟲形態(tài)構造和生活習性的多媒體課件。導 學 過 程導 學 過 程設問導讀:在地球上有

10、一個龐大的昆蟲家族,它們種類數(shù)量繁多,每一種都有著特殊的身體構造與特有的生活習性,由于它們個頭太小,常常被忽略。但有一些執(zhí)著的研究者,他們常與這些小家伙為伍并以觀察它們的生活為樂。比如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法布爾,他用整整一生的時間在田野里對昆蟲進行觀察,發(fā)現(xiàn)了許多昆蟲的趣事,寫出了著名的昆蟲記。讓我們來看看攝像機鏡頭下的奇妙的昆蟲世界吧!(播放有關昆蟲形態(tài)構造和生活習性的多媒體課件。)合作探究:昆蟲世界如此奇妙,看看我們能發(fā)現(xiàn)些什么?把你們的發(fā)現(xiàn)用圖或文字記錄在科學記錄本上。分組觀察:提供給學生各種昆蟲的標本或昆蟲肢體的標本。(可以利用儀器室原有的標本和蚊蠅蟑螂等常見昆蟲及其肢體為觀察對象。估計

11、肉眼觀察學生的興趣不會太濃,而且因觀察對象小,肉眼的發(fā)現(xiàn)可能不會很多??赡艿陌l(fā)現(xiàn):昆蟲的身體有頭、胸、腹,有的昆蟲翅膀是透明的,昆蟲足上有勾)(待學生觀察得差不多不再有興致時,發(fā)給每組至少兩個放大鏡。如果每個學生自備的,可事先讓材料員收起來,等觀察時再發(fā)給大家)這些家伙比較小,讓我們用上放大鏡,看看會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同樣把你的發(fā)現(xiàn)用圖或文字記錄在科學記錄本上。閱讀第6頁觀察實例:蚜蟲和它的天敵草蛉。匯報點評:交流觀察發(fā)現(xiàn):學生通過實物投影儀展示自己的觀察記錄,交流自己組的觀察發(fā)現(xiàn)。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輔之以學生的相關課外知識,豐富學生對昆蟲世界的了解,激發(fā)學生研究昆蟲世界的興趣。教師事先也可以準備一

12、些關于昆蟲資料,在學生交流時用以補充。鞏固練習:使用工具能夠觀察到許多用肉眼觀察不到的 。拓展延伸:選擇一種昆蟲作為你們的觀察對象,看看它們是如何吃食、活動、筑巢把你們的發(fā)現(xiàn)記錄下來。可供觀察的昆蟲(供參考):蒼蠅、蚊子、蝴蝶、螞蟻、蟑螂、蚱蜢、蚜蟲、瓢蟲、蜜蜂二次備課板書設計 放大鏡下的昆蟲世界奇特的身體構造: 復眼由小眼組成觸角形狀結構各異足密布細毛,有鉤爪實踐活動:借助放大鏡觀察昆蟲的生活導學反思李家鄢小學課堂教學導學案年級六學科科學課型新授主備教師劉裕萍協(xié)作教師李小光設計時間2016.03.01授課時間總課時序數(shù)3導學教師劉裕萍學習內容3.放大鏡下的晶體學習目標知識與技能:一些固體物質

13、的內部有一定的結構,如果構成這些物質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間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規(guī)則的幾何外形,這就是晶體。 過程與方法:1.用放大鏡觀察常見固體物質的晶體。2.用圖記錄觀察結果。3.自制食鹽等晶體。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1.激發(fā)了解和探索晶體世界秘密的興趣。2.在欣賞各種晶體的過程中,感受自然的美。學習重點觀察放大鏡下的晶體。學習難點制作晶體。學習準備教師演示:晶體的相關圖片或課件、濃鹽水、滴管、自制的大晶體。  學生分組:放大鏡,食鹽一包、白糖一包、味精一包、記錄用的紙,玻璃片、夾子、酒精燈。導 學 過 程導 學 過 程設問導讀:1.畫一畫我們記憶中的白糖、鹽、味精的小顆粒

14、。上節(jié)課我們用放大鏡觀察了小小的昆蟲,今天我們要運用放大鏡來看一些物質。糖、鹽、味精是大家所熟悉的物質,首先請你在科學記錄本上畫一畫這三種物質的小顆粒。物質糖鹽味精記憶中放大鏡下2.放大鏡下的白糖、鹽、味精的小顆粒借助放大鏡觀察糖、鹽、味精這三種物質的小顆粒分別是什么形狀的。將放大鏡下的顆粒形狀畫在科學記錄本上。合作探究:交流借助放大鏡觀察到(食鹽和白糖都是立方體狀的顆粒,味精是柱狀的顆粒。)像食鹽、白糖、味精那樣,有規(guī)則幾何外形的固體物質叫做晶體。閱讀第8頁關于晶體的內容,欣賞第8頁各種晶體的圖片。老師也可搜索一些漂亮的晶體圖片讓學生欣賞,讓學生感受來自大自然的美麗與神奇。同學們可能會有這樣

15、的疑問:晶體是怎么形成的?像糖、鹽、味精這些日常用品,是不是工廠用機器將它們切碎成了這樣的形狀?不是的,自然界中有的晶體從溶液中誕生,如海水蒸發(fā)得到鹽的結晶。有的晶體是在一定的壓強和溫度下形成的,如火山噴發(fā)巖漿冷卻后形成礦物的晶體。我們可以嘗試著用蒸發(fā)水分的方法來制作鹽的晶體。匯報點評:制作我們的晶體(出示其他班級已經(jīng)制作的晶體)瞧,這便是用蒸發(fā)的方法得到的鹽的晶體,讓我們也來試一試好嗎?鞏固練習:1.一些固體物質的內部有一定的結構,如果構成這些物質的微粒按一定的,形成了的幾何外形,這就是晶體。2.食鹽和白糖都是狀的顆粒,味精是的顆粒。拓展延伸:我們得到的晶體很小,你們看老師這里卻有一個很大的

16、鹽晶體,你知道是怎么制成的嗎?參考第頁的方法,課外嘗試制作一個更大的晶體。二次備課板書設計 放大鏡下的晶體晶體:像食鹽、白糖、味精的顆粒那樣 規(guī)則幾何外形固體導學反思李家鄢小學課堂教學導學案年級六學科科學課型新授主備教師劉裕萍協(xié)作教師李小光設計時間2016.03.08授課時間總課時序數(shù)4導學教師劉裕萍學習內容4. 怎樣放的更大學習目標知識與技能:1.兩個凸透鏡組合起來可以使物體的圖像放得更大。2.顯微鏡的發(fā)明拓寬了觀察領域,顯微鏡是人類認識微小世界的重要觀察工具。過程與方法:1.用兩個放大鏡組合制作一個簡易顯微鏡。2.用自制的顯微鏡觀察周圍的物體。3.閱讀課文中列文虎克發(fā)現(xiàn)微生物的故事。情感、

17、態(tài)度、價值觀:1.認識到人類發(fā)明顯微鏡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2.科學的不斷發(fā)展,會促使技術不斷地改進,而技術的發(fā)展,又會促進科學研究的發(fā)展。學習重點懂得人類的不懈追求促進了顯微技術的不斷進步。學習難點自制簡易顯微鏡。學習準備分組實驗器材:兩個不同放大倍數(shù)的放大鏡、卡紙(或現(xiàn)成的紙筒)、剪刀、膠帶。供顯微鏡下觀察的物體,如花蕊,青苔,蠶絲,紙纖維,昆蟲的足、翅、觸角等,手電筒或小鏡子。 教師演示器材:兩個不同放大倍數(shù)的放大鏡,自制的顯微鏡,相關課件。導 學 過 程導 學 過 程設問導讀:1.如何放得更大?同學們我們已經(jīng)能熟練地使用放大鏡來觀察一些細小的物體了,但人類的探索欲望總在不斷地發(fā)展,放大鏡

18、不能滿足人們對微小世界繼續(xù)探索的欲望。如何能使我們看到的像放得更大呢?用顯微鏡,用電子顯微鏡2.介紹各種顯微鏡1) 最早的光學顯微鏡:荷蘭詹森父子制作的顯微鏡才是世界上第一架真正的顯微鏡。由一個凸透鏡和一個凹透鏡組成,它是光學顯微鏡。2) 電子顯微鏡:以電子束代替光束,用磁場代替透鏡。一下子把放大倍數(shù)提高到一萬倍。合作探究:1.怎樣放得更大?放大鏡何以變成了顯微鏡呢,在放大鏡變成顯微鏡的過程中人類進行了怎樣的思考與努力呢?我想當時人們首先想到的問題肯定是:如何放得更大?同學們,你們有什么辦法在現(xiàn)有的放大鏡的基礎上做到放得更大?2.我們自制顯微鏡1) 我們已經(jīng)知道增加放大鏡的凸度就可以增加放大的

19、倍數(shù), 但即使我們將凸度增到最大,它放大倍數(shù)也只能達到25倍左右。這個凸透鏡已經(jīng)不能滿足我們的需求,我們該怎么辦?2) 嘗試用兩個放大鏡觀察物體。調整兩個放大鏡之間的距離觀察物體,直到看得最清楚,然后移開一個凸透鏡,比較一下兩次看到的物體有什么不同。反復幾次,看看有什么發(fā)現(xiàn)?匯報點評:用自制的顯微鏡觀察周圍的物體。供顯微鏡下觀察的物體,如花蕊,青苔,蠶絲,紙纖維,昆蟲的足、翅、觸角等。鞏固練習:1.兩個組合起來可以使物體的圖像放得更大。2.的發(fā)明拓寬了觀察領域,它是人類認識微小世界的重要觀察工具。拓展延伸:閱讀課文中列文虎克發(fā)現(xiàn)微生物的故事。二次備課板書設計 怎樣放得更大肉眼看希望看到更多放大

20、鏡 (兩個凸透鏡組合)光學顯微鏡電子顯微鏡掃描隧道顯微鏡導學反思李家鄢小學課堂教學導學案年級六學科科學課型新授主備教師劉裕萍協(xié)作教師李小光設計時間2016.03.08授課時間總課時序數(shù)5導學教師劉裕萍學習內容5. 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一)學習目標知識與技能:洋蔥表皮是由細胞構成的過程與方法:1.學習制作洋蔥表皮玻片標本。2.使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用圖畫記錄觀察到的洋蔥表皮細胞。3.對比用肉眼、放大鏡、顯微鏡看到的洋蔥表皮有什么不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1.認識到細致觀察、詳盡記錄是重要的2.發(fā)展觀察生物標本、研究生物標本的興趣。3.懂得由于觀察工具的改進,人們才能觀察到許多自然界的秘

21、密學習重點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學習難點正確使用顯微鏡。學習準備分組實驗材料:洋蔥、小刀、清水、滴管、吸水紙、載玻片、顯微鏡、放大鏡。導 學 過 程導 學 過 程設問導讀:這是一個洋蔥,如果從它的內表皮上揭下一塊,你能看到些什么?如果用上放大鏡又能看到些什么?如果用上顯微鏡又能看到些什么?為了能更好地觀察它,首先我們要制作一個玻片標本。1) 在一個干凈的玻璃載片中間滴一滴清水2) 用鑷子把取下的洋蔥表皮放到栽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標本要平展開,不能折疊。3) 用蓋玻片(或另一個玻璃載片)傾斜著蓋到標本上面,放蓋玻片時,先放一端,再慢慢放下另一端,注意不要有氣泡。合作探究:學生以組為單位制作玻

22、片標本用肉眼和放大鏡觀察洋蔥表皮1.先用肉眼觀察洋蔥表皮,將看到的畫在科學記錄本上(或書上13)。2.材料員發(fā)給每位同學放大鏡,用放大鏡觀察洋蔥表皮將看到的畫到科學記錄本或書上。3.用肉眼和放大鏡觀察到的有何不同。如果我們將洋蔥表皮的玻片標本放到顯微鏡下觀察,又會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呢?師出示顯微鏡,介紹各部分的名稱、功能及使用方法每2人一個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不會使用的同學可根據(jù)13頁的提示進行操作。每組的材料員監(jiān)督大家進行規(guī)范的操作,對不規(guī)范操作且不改正的同學取消其使用資格。同樣將顯微鏡下的發(fā)現(xiàn)畫到科學記錄本或書上。匯報點評:(洋蔥表皮由一個個比較規(guī)則的多邊形組成。洋蔥表皮上的一個個小房間似的結

23、構,是洋蔥的細胞。閱讀12頁的資料,了解胡克發(fā)現(xiàn)細胞的故事。讓學生談談對細胞的認識。)鞏固練習:1.洋蔥表皮是由 構成的。2.肉眼和放大鏡觀察到的有何不同?拓展延伸:查找資料:細胞的作用。二次備課板書設計 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一)制作標本觀察洋蔥表皮結構導學反思李家鄢小學課堂教學導學案年級六學科科學課型新授主備教師劉裕萍協(xié)作教師李小光設計時間2016.03.15授課時間總課時序數(shù)6導學教師劉裕萍學習內容6. 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二)學習目標知識與技能:1.生物都是由細胞組成的。2.生物細胞的形態(tài)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生物的細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細胞也是不同的。3.細胞是生物最

24、基本的結構單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單位。過程與方法:1.觀察幾種植物、動物及人體的細胞。2.畫圖記錄顯微鏡下的生物細胞。3.閱讀資料了解細胞對生物的作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1.認識到細致觀察、詳盡記錄的重要性。2.發(fā)展觀察研究生物細胞的興趣。學習重點仔細觀察并用畫圖記錄顯微鏡下的生物細胞。學習難點能認真細致觀察、記錄。學習準備分組實驗器材:幾種動物、植物和人體的細胞裝片、顯微鏡。教師演示器材:多種生物細胞及細胞作用的課件或圖片。導 學 過 程導 學 過 程設問導讀:上節(jié)課我們觀察了洋蔥表皮,發(fā)現(xiàn)洋蔥的表皮是由一個個細胞構成的。(在黑板上張貼洋蔥表皮細胞的手繪圖片,盡量細致,用于給學生做示范

25、,引導學生細致地觀察記錄)今天我們要繼續(xù)用顯微鏡來觀察生物不同部位的結構,看看在顯微鏡下我們能發(fā)現(xiàn)些什么。合作探究:提供給四人小組兩張相同的裝片,裝片上要有生物及部位的名稱,組與組之間盡量不同。兩人一個顯微鏡一個裝片一張白紙。1.各組將所畫的細胞張貼在黑板上。2.如果先畫完的組時間充裕,可與其它組交換觀察用的裝片,以觀察更多種類的生物細胞。3.交流我們的發(fā)現(xiàn)。1) 觀察完畢后,各組將觀察工具及材料放到規(guī)定地點,準備交流觀察發(fā)現(xiàn)。2) 先讓學生自由地表達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發(fā)現(xiàn)。3) 根據(jù)自己的觀察和黑板上同學們的繪圖,說說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4.不同的細胞對于生命體有什么意義呢?5.觀看課件或小組同學

26、討論并填寫16頁的網(wǎng)狀圖。匯報點評:集體交流,完成細胞作用的網(wǎng)狀圖。如:血液中的紅細胞能運輸吸入的氧氣和產(chǎn)生的二氧化碳。我們身體里的白細胞能和病毒、細菌作戰(zhàn)。綠色植物的一些細胞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養(yǎng)料。細胞具有遺傳作用,能使特種的特征延續(xù)到下一代 鞏固練習:1.生物都是由 組成的。2.生物細胞的形態(tài)是的,不同生物的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 也是不同的。3.細胞是生物的結構單位,也是生物的功能單位。拓展延伸:觀看21頁資料庫的內容,結合自己課前收集的資料進行交流。二次備課板書設計 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二)一切生物體都是由細胞組成(張貼不同細胞的繪圖)導學反思李家鄢小學課堂教學導學案年級六

27、學科科學課型新授主備教師劉裕萍協(xié)作教師李小光設計時間2016.03.15授課時間總課時序數(shù)7導學教師劉裕萍學習內容7. 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三)學習目標知識與技能:1.用顯微鏡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2.在水中生活著很多形態(tài)各異的微生物。3.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構造和功能,以適應周圍的環(huán)境。過程與方法:1.在顯微鏡下觀察水中活著的微生物,用圖文方式記錄它們的形態(tài)和行為特征。2.發(fā)現(xiàn)微生物的生物特征。3.對照資料識別微生物種類。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1.發(fā)展對微生物進行研究的興趣。2.培養(yǎng)微生物具有多樣性和復雜性的意識。學習重點運用顯微鏡觀察認識一些水中的微生物。學習難點記錄并識別水

28、中的微生物。學習準備分組實驗器材:顯微鏡、水中的微生物如草履蟲、眼蟲等。滴管、載玻片、蓋玻片、脫脂棉。 教師演示器材:介紹微生物的圖片或課件。導 學 過 程導 學 過 程設問導讀:羅伯特·胡克最早在顯微鏡下發(fā)現(xiàn)了生物的細胞結構,而列文·虎克用他自制的顯微鏡發(fā)現(xiàn)了曾經(jīng)不為人知的奇妙的微生物世界,他在他的觀察記錄里這樣描繪:“大量難以相信的各種不同的、極小的狄爾肯它們活動相當優(yōu)美,它們來回地轉動,也向前和向一旁轉動”“狄爾肯”(拉丁文中“細小活潑的物體”的意思)就是后來人們常說的微生物。1675年,雨水成了列文虎克的觀察對象,他描述到:“我用4天的時間,觀察了雨水中的小生物,我

29、很感興趣的是,這些小生物遠比直接用肉眼所看到的東西要小到萬分之一這些小生物在運動的時候,頭部會伸出兩只小角,并不斷地活動如果把這些小生物放在蛆的旁邊,它就好像是一匹高頭大馬旁邊的一只小小的蜜蜂”。雨水中的小生物其實就是原生動物。1683年,牙垢成了列文虎克關注的對象,他發(fā)現(xiàn)人口腔中竟然躲藏著許多“小動物”,它們像蛇一樣用優(yōu)美的彎曲姿勢運動。他驚嘆地記錄道:“在人的口腔的牙垢中生活的動物,比整個荷蘭王國的居民還要多?!?這就是人類第一次觀察到細菌時發(fā)出的感嘆。今天我們借助顯微鏡來觀察和認識一些水中的微生物。1) 準備好一塊載玻片2) 在玻片中央放少量脫脂棉纖維3) 在池塘水或培養(yǎng)液中取一滴水滴在

30、棉纖維上4) 輕輕蓋上蓋玻片5) 用吸水紙吸去多余水分合作探究:搜索觀察顯微鏡下的微生物1) 將裝片放到載物臺上將要觀察的中心部分對準通光孔中央2) 調整好鏡筒的高度,使視野里出現(xiàn)較清楚的物體影像3) 移動裝片,搜索裝片上的生物4) 找到生物后繼續(xù)調整鏡頭高度使鏡頭下的生物圖像更清晰。匯報點評:鞏固練習:1.用顯微鏡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 。2.在水中生活著很多形態(tài)各異的 。 3. 通常都有特殊的構造和功能,以適應周圍的環(huán)境。4.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對環(huán)境有 的需求、對外界的刺激 、能 等拓展延伸:請學生思考討論以下問題:a) 除了水中有微生物,哪些地方也有微生物?b) 它們是如何生存的?

31、微生物對我們的生活有什么影響。二次備課板書設計 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三)水中的微生物(張貼顯微鏡下觀察到的微生物的圖片)導學反思李家鄢小學課堂教學導學案年級六學科科學課型新授主備教師劉裕萍協(xié)作教師李小光設計時間2016.03.22授課時間總課時序數(shù)8導學教師劉裕萍學習內容8. 微小世界和我們學習目標知識與技能:1.由于觀察工具的改進,使人類觀察的范圍擴大,發(fā)現(xiàn)了僅靠肉眼無法發(fā)現(xiàn)的自然界的許多秘密。2.人類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進了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和人類生活的改善。 過程與方法:1.總結人類在觀察工具開發(fā)及探索范圍擴大方面的成果,并用流程圖表示它們之間的關系。2.根據(jù)學習主題查

32、閱相關資料,并進行整理歸類、交流。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1.熱愛科學技術,敬佩人類在探索微小世界過程中不斷追求和善于追求的精神。2.知道我們周圍還有許多沒有被發(fā)現(xiàn)的物質及自然界的秘密。學習重點知道人類探索微小世界已取得的一些成果。學習難點收集整理資料,并進行展示交流。學習準備課前布置學生進行相關專題的資料收集,安排多媒體教室讓學生進行匯報交流。運用多媒體的學生需在課前將匯報材料放到教室電腦的桌面上,并進行試演示,以節(jié)省準備時間。導 學 過 程導 學 過 程設問導讀:這一單元,我們經(jīng)歷了人類對微小世界的認識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學會使用了兩種工具放大鏡和顯微鏡。在放大鏡發(fā)明前,我們用“肉眼”觀

33、察我們周圍的世界,那時我們所能觀察到的便是螞蟻等較小的動物。使用放大鏡最多能放大25倍,能使我們看到更細小的東西,看到更多的細節(jié),如印刷品及屏幕上的合成色彩的色斑。而顯微鏡的使用則讓我們清楚地看到了細胞和微生物,光學顯微鏡最大的放大倍數(shù)為1500倍左右,分辨率達到0.02微米。電子顯微鏡的最大放大倍數(shù)為1000000倍,分辨本領達到30埃。掃描遂道顯微鏡放大倍數(shù)為3億倍,分辨率可達0.1埃。在人類的不懈努力在觀察工具越來越先進,我們在微小世界領域所取得的成果也是卓著的,下面就請各組同學為大家介紹人類在微小世界領域的成果。(nm是納米,um是微米 1千米=1000米;1米=1000毫米;1毫米=

34、1000微米;1微米=1000納米;1納米10埃 Å)合作探究:1.課前布置學生分醫(yī)學、農業(yè)、電子、冶金、生物學等不同領域尋找相關資料。2.資料內容可以是人類對微生物、細胞、晶體、電子等微小物質的最新發(fā)現(xiàn)、研究成果及對它們的利用。3.將收集到的資料根據(jù)自己所學的專題進行整理歸類,然后以書面或電子作品的方式進行展現(xiàn)。可以是文字、圖片或圖文結合。匯報點評:在展示匯報的過程中,匯報的小組可與下面的同學進行互動,可以提問或回答在座同學問題的方式進行。聽了看了各組的展示內容,大家有什么想法?(讓學生自由地發(fā)表感想,感嘆微小世界的神奇,感嘆人類的不懈努力與聰明智慧)鞏固練習:1.由于的改進,使人

35、類觀察的范圍擴大,發(fā)現(xiàn)了僅靠肉眼無法發(fā)現(xiàn)的的許多秘密。 2.人類探索的成果,促進了、和 的改善。拓展延伸:人類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進了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和人類生活的改善。但目前人類所看到的還只是物質世界的一部分,我們周圍還有許多沒有被發(fā)現(xiàn)的物質及自然界的秘密,對此我們人類探索的腳步是不會停歇的二次備課板書設計 微小世界和我們肉眼 能看清螞蟻等較小的動物 放大鏡 能看清小于1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東西 光學顯微鏡 能看清細胞和微生物 電子顯微鏡 能看清更小的組成物質的原子、分子導學反思第一單元練習題一、填空(每空1分,共40分)1、放大鏡又叫 ,它具有 功能,還能讓我們觀察到 很多觀察不到

36、的細節(jié),使我們獲得更多的信息。2、放大鏡鏡片的特點是 、 、 。3、放大鏡的放大倍數(shù)和 沒有關系,和 有關系 的放大鏡放大的效果倍數(shù)也越大。4、通過放大鏡觀察可知:布滿的彩色小鱗片其實是 ,蟋蟀的耳朵長在 ,蒼繩的眼睛是 。5、食鹽,白糖,味精的顆粒都是 幾何外形的固體,人們把這樣的固體物質叫做 。6、許多的巖石是由 集合而成,如花崗巖由 、 、 等礦物的晶體而成。 7、 的發(fā)明是人類認識世界的一大飛躍,把人類帶入了一個 ,它是人類認識 的重要觀察工具。8、荷蘭生物學家 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金屬結果的顯微鏡,為了能看到更小的物體,人們又研制出 和 ,電子顯微鏡可以把物體放大到

37、倍。9、大量的研究證明生命都是由 組成的, 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單位和結構單位。10、通過觀察我們知道電視機的屏幕其實是由 、 、 三種顏色組成。 11、魚缸里的水發(fā)綠是因為其中有 的緣故。12、 的建立被譽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fā)現(xiàn)之一。13、1663年,英國科學家 自制的復合顯微鏡觀察到了 。 14、在放大鏡和顯微鏡沒有發(fā)明之前,人人們只能用 、 、 、 、 五種感覺器官探知世界。 15、透明的物體不一定是晶體,制作晶體的方法有 和 。二、選擇題(每題1分,共15分)1、要觀察清楚花粉的樣子,我們需借助( B )來觀察。放大鏡 顯微鏡2、人的最高視力只能看清(B)的微小物體。厘米毫米毫米

38、、第一個指出微生物與人類健康的關系的人是(C)列文虎克羅伯特胡克巴斯德、我們用顯微鏡看到的物體是(A)放大了的正像放大了的倒像縮小了的倒像縮小了的正像、昆蟲頭上( C )就是它的觸角。A觸角復眼鼻子、下列物質中那些全是晶體( B )A玻璃、冰花、砂石牙齒、砂糖、堿松香、味精、白糖、英國物理學家(A)是第一個發(fā)現(xiàn)和提出“細胞”這個名稱的人。列文虎克羅伯特胡克巴斯德、下列物品中那些不具有放大的功能(B)裝滿水的燒杯透明的玻璃透明塑料袋裝水、用放大鏡觀察葉片比用眼睛觀察葉片更能看到(C)葉細胞葉片的顏色更細的葉脈、眼睛看上去比較光滑的物體,如果使用放大鏡來觀察,可看到該物體會變得( A)比原來更粗糙比原來更光潔比原來更迷糊、能放大物體的器具有下列哪些特點?(A)透明的不透明的中央向外凸的中央凹的 、蚜蟲對植物危害較大,但它也被別的昆蟲所吃掉,常見的蚜蟲的天敵有(C)瓢蟲蚊蟲草蛉、魚缸里的水自然發(fā)綠最可能的原因是(B)水中有一個綠藻水中的綠藻持續(xù)增加水本身變?yōu)榫G色、用顯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