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文言文復習題_第1頁
八下文言文復習題_第2頁
八下文言文復習題_第3頁
八下文言文復習題_第4頁
八下文言文復習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與朱元思書練習題及參考答案一、給下列加粗的詞注音 水皆縹碧(     )   急湍甚箭(    )  泠泠作響(     )千轉(zhuǎn)不窮(    )  鳶飛戾天(     )   經(jīng)綸世務(wù)(     )互相軒邈(     ) 嚶嚶成韻(   

2、)橫柯上蔽(       )二、解釋下列加粗的詞。1從流飄蕩(           )2猛浪若奔(                 )3互相軒邈(           &

3、#160;)4經(jīng)綸世務(wù)者(            )  5皆生寒樹 (                )6、蟬則千轉(zhuǎn)不窮(          ) 7、窺谷忘反(      

4、;        )三解釋下列多義詞。1.絕:天下獨絕;猿則百叫無絕(           )       (               )2.上:負勢競上;橫柯上蔽     ( 

5、;          )       (               )3.直:直視無礙;爭高直指    (           )    

6、   (               )二、翻譯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2、素湍綠潭,回清倒影3青樹翠蔓,蒙絡(luò)搖綴,參差披拂4、斗折蛇行,明滅可見5、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wù)者,窺谷忘反6、負勢競上,互相軒邈7、急湍甚箭,猛浪若奔8、游魚細石,直視無礙。四、按要求寫出句子。1、寫登舟縱目總體感受的句子是:_。2、寫江上放舟自由情態(tài)的句子是:_。3、概括贊嘆富春江景的句子是:_。4、寫富春江水清澈的句子是:_。5、寫江流氣

7、勢磅礴的句子是:_。6、寫聽覺感受的句子是:_。7、賦予靜止的山以奮發(fā)向上的無窮生命力的句子是                                        。 五、填空1本文描寫的是

8、_景,作者是_朝的文學家_(人名)六、簡答題1本文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從哪一句可以看出其下文即將描述的內(nèi)容?答:_;_。 2、第二段第三句使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描寫了富春江水的什么特點? 3第三段“鳶飛戾天者-窺谷忘反”一句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情緒? 參考答案: 一、pio  tun  líng líng  zhuàn  yun  lì lún  xun     yng  k。二、1、順、隨。2、

9、飛奔的馬。3、高,遠。4、籌劃,治理。5、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冷之意的樹。6、轉(zhuǎn)通“囀”鳥叫聲。7、通“返”,返回。三、1、極、停  2、向上、上邊 3、一直、筆直四、1、風煙俱凈,天山共色。2、從流漂蕩,任意東西。3、奇山異水,天下獨絕。4、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5、急湍甚箭,猛浪苦奔。6、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zhuǎn)不窮,猿則百叫不絕。7、負勢竟上,互相軒邈。五富陽至桐廬的奇山異水之景。南朝,吳均。六、1總起  奇山異水。2使用了夸張、對偶和比喻的修辭手法,描寫了水流湍急的特點。3淡泊名利、避世歸隱  五柳先生傳一、積累與運用

10、1.給加粗字注音。好讀書(   ) 嗜酒(   ) 黔婁(   ) 銜觴(   )簞(   )     儔(     ) 吝情(   )2.解釋下列加點字。(1)先生不知何許人也_    (2)造飲輒盡_(3)性嗜酒_  

11、;            (4)每有會意_(5)不汲汲于富貴_        (6)極其言,茲若人之儔乎_(7)晏如_                (8)以樂其志_3、下列句子與原文不完全一致的一項是(  )A先生不知

12、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       B閑靜少言,不幕榮利。C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         D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4、對下列句子中加粗詞的理解不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體會)        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用)B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親戚)  造飲輒盡,期在

13、必醉 (往、到)C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吝惜)      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日(這樣)D其言,茲若人之儔乎 (輩,同類)     銜觴賦詩,以樂其志(酒杯)5、翻譯下列各句。(1)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2)銜觴賦詩,以樂其志6、填空。五柳先生傳的作者是_時的_,“五柳先生”是指_,“傳”的意思是_。本文以“_” 自托,描繪了一個愛好_、不慕_、安貧_、忘懷_的封建時代知識分子形象,表達了作者卓爾不群的_和_。7、翻譯下列句子。閑靜少言,不慕榮利。親

14、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二、閱讀課文選段,完成后面的題目。 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日;短揭穿結(jié),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1、解釋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詞。  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會意:  造飲輒盡

15、,期在必醉      造:            期:  簞瓢屢空,晏如也 宴如:  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日 蕭然: 2、填空。 五柳先生傳的作者是_,他是_代大詩人,我們學過他的一篇文章_,其中描繪了一個自由、和平、生活幸福的理想境界。有關(guān)他不阿諛權(quán)貴的“_”的故事也廣為流傳。 3、翻譯下列短語或句子:  曾不

16、吝情去留 譯文:  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日 譯文: 4、選段中的一個成語是_。 5、文中“不慕榮利”與下文“贊語”中的哪句相照應(yīng)? 答: 6、用“_”劃出文段中寫“五柳先生”“生活”的句子。 7、從表達方式看,文段主要用了_的表達方式,這部分內(nèi)容與下文的“贊”語的關(guān)系是_。8、文中最能表現(xiàn)五柳先生思想性格特點的四字短語是_和_。9、從文中可以看出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愛好)是_、_、_。10、談?wù)勀銓Α昂米x書,不求甚解”的看法。五柳先生傳練習題答案一、1、à  ì

17、0; á      ó  ì2.(1)何處    (2)到去;每每,總是   (3)喜好 (4)對精神實質(zhì)有所領(lǐng)會    (5)急切追求的樣子 (6)推究;代詞,指五柳先生類  (7)安然自若的樣子 (8)使歡樂3、B   4、C5、(1)不因為處境貧困而終日愁苦,不為了富貴而急切追求。(

18、2)一邊喝酒一邊作詩,來使自己的情志得到歡樂。6、東晉 陶淵明 陶淵明 傳記(指記載個人或群體事跡的文字) 五柳先生 讀書 榮利 樂道 得失 志趣 理想7、五柳先生安閑沉靜,不好言談,也不羨慕榮華利祿。親戚朋友知道他這種情況,有時就置辦些酒請他過去。他到人家那里喝酒總要把酒喝盡,愿望就是一定要喝醉。不為貧賤而憂慮,不熱衷于發(fā)財做官。喜歡讀書,不過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當對書中意旨有所領(lǐng)會的時候,就高興得連飯也忘了吃。二、1、 指對書中的意旨有獨到的體會。  往,到;希

19、望、愿望。  安然自若的樣子。  冷冷清清的樣子。 2、陶淵明 東晉 桃花源記 不為五斗米折腰 3、 態(tài)度率直,說來就來,說走就走。  簡陋的居室冷冷清清,遮不住風和陽光。 4、不求甚解 5、不汲汲于富貴。 6、“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日;短揭穿結(jié),簞瓢屢空,晏如也?!?#160;7、記敘 傳贊一體,互為補充,使人物個性更為鮮明8、閑靜少言  不慕名利(忘懷得失)9、好讀書  性

20、嗜酒   常著文10、“好讀書,不求甚解”是陶淵明先生對自己讀書特點的概括,他并沒有要求別人也這樣讀書,所以,這句話并沒有什么不好。另外,作者緊接著的一句話是“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即每當自己對書中的旨意有所領(lǐng)會,就會高興得連飯也忘記了吃??梢娝龅脚c自己投合的作品,讀書還是很投入的, 都做到了廢寢忘食。我們應(yīng)該聯(lián)系上下文,全面、客觀地理解這句話。馬說練習題及參考答案(2012-02-16 10:07:51) 轉(zhuǎn)載標簽: 雜談分類: 八下語文 一、填空馬說選自韓愈文選中的雜說。作者是唐朝的文學家,與柳宗元、歐陽修、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合稱唐宋

21、八大家。學過的詩歌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解釋加粗字的意思故雖有名馬:即使          只辱于奴隸人之手:屈辱,埋沒。   駢死于槽櫪之間:并列而死       一食或盡粟一石:有時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飼”喂          才美不外見通“現(xiàn)”見&

22、#160;         且(況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一樣;等同       策之不以(按照)其道:馬鞭,引申為鞭打這里意為鞭策、駕馭  食之不能盡其材,通“才”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懂得         執(zhí)策而臨之:面對 其(難道)真無馬邪:通“耶”,表示疑問語氣

23、          其真不知馬也,恐怕三、按原文填空。1、明伯樂對千里馬命運起決定作用的句子: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2、表明千里馬“不以千里稱也”必然性的句子: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3、描繪千里馬終身遭遇的句子是:只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4、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是: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或:其真不知馬也。5、千里馬被埋沒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6、運用排比句式表達作者對“食馬者”強烈憤慨之情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7、本文的主旨是:其真不知

24、馬也8、有一句話叫做“世上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由此可聯(lián)想到馬說中的哪句話: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9、誦讀古文,與先賢對話,和智者交流,能讓我們獲得有益的人生啟示。韓愈馬說中的“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環(huán)境對人才的決定作用。10、面對不公平的待遇,表現(xiàn)作者憤世嫉俗心情的句子: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四、文章通過巧妙地比喻來闡述深刻的道理,指出“伯樂”“千里馬”“食馬者”的比喻義。千里馬人才伯樂識別人才之人食馬者不識別人才的封建統(tǒng)治者。五、課文寫了“千里馬”的那些遭遇?作者認為應(yīng)該怎樣對待人才?“遭遇”(見課文)。利用他們,讓他們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六、“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是什么?根本原

25、因是: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直接原因是: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七、找出文中刻畫食馬者愚妄淺薄的語句,采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在表達上有怎樣的作用?語句: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修辭:排比作用:表達了作者對食馬者的諷刺、批判、不滿。八、怎樣理解“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因為首先是沒有得到正常的喂養(yǎng),食不飽,本領(lǐng)根本表現(xiàn)不出來,所以和普通的馬都無法比,與食馬者的無知愚妄淺薄,才造成了這樣的原因。九、本文揭示了當時一種怎樣的社會現(xiàn)象?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政治主張?揭示了封建統(tǒng)治者埋沒人才、摧殘人才的社會現(xiàn)象。    表達

26、了作者希望統(tǒng)治者善于發(fā)現(xiàn)人才,重用人才,使他們充分展現(xiàn)自己的才能和作用。十、作者借“千里馬”不遇“伯樂”的遭遇,寄托了怎樣的思想感情?表達了自己憤慨和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感情。十一、請結(jié)合實際談?wù)勀銓Α笆烙胁畼罚缓笥星Ю锺R”一句的理解?寫出了伯樂對千里馬的決定作用,也寫出來了千里馬對伯樂的依賴關(guān)系。如果沒有伯樂,我們也要自己儲備知識能量,尋找機會,創(chuàng)造機會,為社會做貢獻。十二、本來應(yīng)該先有千里馬,后有伯樂,韓愈卻認為沒有伯樂就沒有千里馬,你贊同作者的觀點的?說說理由。贊同。因為在封建社會即使有人才,沒有伯樂的發(fā)現(xiàn)也會被埋沒甚至被摧殘。十三、你認為二十一世紀的青少年應(yīng)具備什么素質(zhì),才可能成為“

27、千里馬”?要有足夠的知識儲備,要有樂觀向上的態(tài)度,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也要擁有堅強的意志并愿意在這里工作。十四、對于人才,有人主張“待遇留人”假如你是一個部門的領(lǐng)導者,你將采取什么辦法把人才留???并簡要說明理由? 尊重人才,給他們施展的空間,讓他們愛這里并愿意留在這里工作和發(fā)展。十五、古往今來,曾有多少卓有才華的仁人志士被封建統(tǒng)治者埋沒甚至迫害過,這些人也由衷地發(fā)出了無言的感慨。試舉兩例。李白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劉禹錫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十六、龔自珍的“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與本文闡述的選拔人才的方法是否一致?為什么?不一樣。馬說是讓伯樂發(fā)現(xiàn)人才,龔自珍是上層領(lǐng)

28、導到下層去選拔人才送東陽馬生序的練習題理解重點詞語 1.字音部分 缊( )袍 叱咄( ) 皸( )裂 媵( )人 容臭( ) 2.解釋下列加點加粗的字。 (1)不敢稍逾約: (2)弗之?。?(3)俟其欣悅: (4)負篋: 3寫出下列句子中加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釋。 (1)同舍生皆被綺繡。_ (2)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_ (3)四支僵勁不能動。_ (1)被 披,穿戴。(2)灌,罐,罐子。(3)支,肢,腿和胳膊 3.下列加點加粗字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走送之(跑) B.未嘗稍降辭色(顏色) C嘗趨百里外(曾經(jīng)) D.無從致書以觀(得到) 4.分組搶答,檢查復習效果 1. 致( )書以

29、觀 2.每假借( )于藏書之家 3. 走( )送之 4. 不敢稍逾( )約 5. 無碩師( )名人與游 6. 門人弟子填( )其室 7. 未嘗稍將辭色( ) 8. 援( )疑質(zhì)理 ( ) 9.或遇其叱咄( ) 10.俟( )其欣悅 11. 腰( )白玉之環(huán) 12. 緼袍( )敝( )衣 三.翻譯句子 1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 2以是人多以書假余 3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 4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 5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 6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7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小石潭記練習題 【閱讀訓練一】1、  解釋下列句中加橫線詞在文中的意思。 潭中魚可百許頭 俶爾遠

30、逝 2、 說明句中加橫線詞的詞類現(xiàn)象。皆若空游無所依 空: 斗折蛇行 斗: 蛇: 其岸勢犬牙差互 犬牙: 凄神寒骨 凄: 寒: 3、 用原文的語句回答下面的問題。說明小石潭是個人跡罕至的地方的句子是: “皆若空游無所依”跟上文哪句話相呼應(yīng): 描寫潭中魚靜態(tài)的一句是: 。寫其動態(tài)的一句是: 4、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作者山水游記的一大特點。想一想,作者在文中抒發(fā)了一種怎樣的情感? 5、 文中寫景中融有感情,試說說作者觀魚時是怎樣的心情,游覽到最后又是怎樣的心情? 【閱讀訓練二】1、  解釋下列句中加橫線的詞。 水尤清冽 往來翕忽 2、下列句中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A、伐竹取道 齊師伐

31、我 B、乃記之而去 停數(shù)日,辭去C、不可知其源 其真無馬邪? D、以其境過清 屬予作文以記之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4、簡要分析第二段景物描寫的特點。 、大約 忽然 2、名詞作狀語,在空中 名詞作狀語,像北斗那樣曲折;名詞作狀語,像蛇那樣蜿蜒爬行 名詞作狀語,像狗的牙齒那樣 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凄;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寒 3、伐竹取道 水尤清冽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 4、文章著意渲染了小石潭寂寥、凄寒、幽愴的氣氛,借以抒發(fā)了作者在失意苦寂處境中悲涼凄愴的情感。5、觀魚時的心情:“似與游者相樂”,在這種環(huán)境中,作者暫時忘卻了自身

32、的煩惱,產(chǎn)生了與魚同樂的情趣。游覽到最后的心情:“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浸透著作者凄苦悲涼和壓抑的心境?!耙云渚尺^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是寫觸景生情,憂傷至極,從此可以看出作者借山水,力求排遣郁悶的心情,但又最后無法解脫的深沉痛苦的心境。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解釋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 滕子京謫守巴陵郡    謫:  百廢具興       &

33、#160;    具:    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于:                 屬予作文以記之      屬:之:              解釋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多義詞:

34、政通人和 至若春和景明                   屬予作文以記之 岳陽樓記                     用原文回答: 文中表達作者贊美滕子京的語句是    &

35、#160;                             。 表明作者寫此記的原由的句子是                 

36、60;                  。 劃分句子的朗讀節(jié)奏 乃重修岳陽樓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解釋加粗詞: 橫無際涯    橫:       

37、;       涯:          朝暉夕陰  暉:             前人之述備矣備:                 解釋下列

38、句中加粗的多義詞: 北通巫峽通:             政通人和通:                     予觀夫巴陵勝狀觀:            

39、60;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觀:                     翻譯下列句子: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 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前人之述備矣”與第一節(jié)中的          一

40、句相照應(yīng)。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解釋加粗詞: 連月不開 開: 日星隱耀 隱: 檣傾楫摧檣:      傾:      楫:      摧:          

41、;憂讒畏譏            讒:畏:           解釋下列句中加粗的多義詞: 濁浪排空空:            而或長煙一空空:          

42、60;  南極瀟湘極:                  感極而悲者矣極:              薄暮冥冥?。?#160;              薄如錢

43、唇?。?#160;              本節(jié)極力描寫湖上凄涼的景象,作用是                              。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

44、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沈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解釋加粗詞: 春和景明景:                  波瀾不驚驚:              

45、60;      寵辱偕忘寵:             偕:              解釋下列句子加粗的多義詞: 而或長煙一空或:             &

46、#160;         或異二者之為或:                        而或長煙一空一:               &

47、#160;       一碧萬頃一:                        在洞庭一湖一:                 

48、0;    把酒臨風把:                                   把問題弄清楚把:          

49、              劃分下列句子的朗讀節(jié)奏:                               用原文回答: 選文中描寫微波時水面月光的句子是。 

50、60; 選文中描寫無風時水中月影的句子是。 選文中抒情的句子是。 由“漁歌互答”,你能聯(lián)想到三峽中哪兩句漁歌?                                        

51、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

52、樂歟!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解釋文中加粗的詞。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心:                不以己悲以: 微斯人,吾誰與歸微:              歸:            

53、;  下列句中的“異”與“或異二者之為”中的“異”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漁人甚異之 B使內(nèi)外異法也 C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 D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 翻譯下面句子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本段中表現(xiàn)古仁人曠達胸襟的句子是。 文中表達作者遠大的政治抱負的語句是。選出下列各項中“之”的用法與“或異二者之為”中的“之”相同的一項是() A.予嘗求古仁人之心B.居廟堂 之高C.先天下之憂而憂D.處江湖之遠 文中“二者之為”中的“二者”具體指的是:(用原文回答) 答:。 文中“進亦憂”,“退亦憂”中的“進”與“退”分別指的是什么人? 進退 解釋文中加粗的詞“以”的用法。 屬予作文以記之

54、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                     

55、0;     根據(jù)要求填空: “古仁人之心”和“二者之為”的本質(zhì)區(qū)別是。 “微斯人,吾誰與歸”句中的“斯人”具體指          。 作為二十一世紀的青年,你應(yīng)該有怎樣的胸襟與抱負?   參考答案: 降職或遠調(diào)通“俱”全,皆在通“囑”囑托;代詞,這件事 和樂和煦記載古代的一種文體。 政通人和,百廢具興屬予作文以記之 乃/重修/岳陽樓 廣遠;邊日光詳盡通往通順看景觀這就是岳陽樓的雄偉景觀,前人的記述已經(jīng)很詳盡了。降職遠調(diào)的官員和詩人,大多都在這

56、里聚會,觀賞景物而觸發(fā)的感情,大概會有所不同吧?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 放晴隱藏桅桿;倒下;船槳;斷折讒言;害怕、懼怕天空消散盡極點迫近厚的反義詞,厚度小極力渲染悲的氣氛 日光起、動榮耀  一起有時或許全一片整個持、端介詞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浮光躍金靜影沉璧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思想感情因為沒有;歸依B“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后再樂。”或“擔憂在天下人之前,享樂在天下人之后?!辈灰晕锵玻灰砸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歟5A遷客、騷人居廟堂

57、之高處江湖之遠來因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古仁人略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1、 解釋加點的詞。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     臨:到、靠近宴酣之樂,非絲非竹       之:的 環(huán)滁皆山也               環(huán):圍繞(環(huán)繞)     醉翁之意不在酒 

58、          意:情趣(意趣、興趣)    野芳發(fā)而幽香             發(fā):開放(開)    云歸而巖穴暝             暝:昏暗臨溪而漁  &

59、#160;              漁:捕魚(釣魚)雜然而前陳者             陳:擺開(陳列)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樂:以為快樂2、分別寫出“窮”字的意思。(2分)    (1)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60、60;           窮:窮盡、完結(jié)    (2)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窮:貧窮(窮困)3、太守為什么“醉”呢?請用自己的話概括。(2分)太守陶醉于四季山水景色之美;陶醉于太平盛世,政治清明。(為山水之景而醉,為滁人歡樂而醉,為宴會的豐盛而醉,為宴會中賓客的歡樂而醉)(2分)4、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3分)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譯文:給它(亭子)起名(題名)的是誰?是太守用自己的別號(醉翁)稱它(命

61、名)的。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譯文:野花開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樹木枝葉繁茂,形成一片濃郁的綠陰。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譯文:樹木茂密陰蔽,上下一片叫聲,是游人走后鳥兒在歡唱啊。醉翁亭記練習題(一)“環(huán)滁皆山也得知心而寓之酒也”【閱讀訓練】1、文中最能說明醉翁亭命名之意的一句話是“                        &#

62、160;       ”。2、下列句中加橫線的“之與“名之者誰”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醉翁之意不在酒 B、屬予作文以記之 C、兩狼之并驅(qū)如故 D、箕畚運于渤海之尾3、寫出文段中的兩個成語            、         

63、;   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                                          

64、;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

65、160;       1、  本語段的中心句是                                      

66、0;                 2、  解釋下列加橫線的詞。 瀉出于兩山之間也  瀉        有亭翼然  翼          飲少輒醉  輒

67、60;      3、  在這段文字中,作者用哪兩句話進一步說明“醉翁“二字的深意,把景與情直接聯(lián)系了起來?                                  &#

68、160;                                              (二)“若夫日出而林霏開太守醉也”?!鹃?/p>

69、讀訓練】1、  寫出“若夫日出而林霏開而樂亦無窮也”一段中寫春夏秋冬景色的原句。 春:                 夏:               秋:       

70、0;       冬:               2、聯(lián)系全文,可以從語段中看出作者表達的一種(   ) A、被貶之后的抑郁心情 B、與民同樂的思想感情 C、山水之樂  D、“醉”與“樂”的統(tǒng)一關(guān)系3、從選文看,太守醉并非因酒而起,而是由于     

71、;           和                   。4、語段表達了與民同樂的思想感情,這種思想境界,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也具有范仲淹岳陽樓記一文中所抒發(fā)的           &

72、#160;     的曠達胸襟。5、下列各組語句中叫橫線詞的意思相同的一組是(   ) A、往來而不絕者 帥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B、臨溪而漁 把酒臨風C、宴酣之樂 醫(y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         D、宴酣之樂 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6、下列各組中加橫線詞意思不相同的一項是(   )A、非絲非竹 無絲竹之亂耳&#

73、160;               B、往來而不絕者 以為妙絕C、行者休于樹 捕蛇者說                  D、雜然而前陳者 其一犬坐于前7、“前者呼,后者應(yīng),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描寫的是滁人出游的場面。通過這個場面,你能感受到什么? 

74、60;                                                                   8、歐陽修盡管被貶滁州,仍能有所作為。請結(jié)合自己生活實際,談?wù)勀銖闹械玫降膯⑹尽?#16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