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小學下冊信息技術教學計劃四篇》_第1頁
《關于小學下冊信息技術教學計劃四篇》_第2頁
《關于小學下冊信息技術教學計劃四篇》_第3頁
《關于小學下冊信息技術教學計劃四篇》_第4頁
《關于小學下冊信息技術教學計劃四篇》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關于小學下冊信息技術教學計劃四篇 時光飛逝,時間在慢慢推演,我們又將續(xù)寫新的詩篇,展開新的旅程,一起對今后的學習做個計劃吧??墒堑降资裁礃拥挠媱澆攀沁m合自己的呢?以下是精心整理的小學下冊信息技術教學計劃4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下冊信息技術教學計劃 篇1 學情簡介通過前三年的學習,學生對計算機的基本操作已經很熟悉了,并且學會了很多軟件的使用,能夠利用鼠標和鍵盤完成一些基本的錄入任務。但很多學生由于操作練習比較少,特別是鍵盤還很不熟悉,在字母錄入方面還需加強練習。本期教學目標及要求1、EXECL的基本操作。2、數碼產品概念及基本操作。3、云意識概念、云盤操作。4、培養(yǎng)學生互聯網自

2、我保護能力。提高教學質量 的具體措施1、利用機房的資源,讓課堂更加形象生動,增強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科的學習興趣。2、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作好過程性評價,盡量針對每一位學生做好分層學習要求。3、盡量做好學生機房的維護,保證讓學生都能有計算機進行練習。4、在教學中利用任務驅動,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搜集信息資料的習慣,以及嘗試利用團隊力量完成任務。5、注重課堂常規(guī)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從上課前就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利于學生的成長。作文教學計劃教學重點難點重點:1、EXECL基本操作。2、云盤基本操作和應用。3、進一步養(yǎng)成信息課上良好的行為習慣。難點:1、EXECL的應用。2、云盤的操作。單元課時安排周進度周次進

3、度周次進度1常規(guī)訓練11不同類別操作系統(tǒng)手機安卓2表格應用12手機軟件使用3制作表格一13病毒防范4表格運算一14信息安全及自我保護5表格運算二15復習6數碼設備采集信息二16期末測試7數碼產品使用技巧178云存儲應用189云盤一1910云盤二20 小學下冊信息技術教學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根據學校工作計劃和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意見以及學生的具體情況,明確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任務:培養(yǎng)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技術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技術素養(yǎng),為他們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二

4、、學生基本情況:本學期四年級共三個教學班,每班學生都有70多人,機房只有電腦30臺,呈現人多機少的情況,所以教學中只能將學生進行分組,安排兩至三人一臺電腦。四年級學生接觸微機這門課程時間不長,由于學生對微機的認識大多數來自生活的感性認識,了解微機的用途是打游戲、上網等感性認識,對于微機的基礎知識根本不了解,但多數同學由于認為其能打游戲的功能,因此對“微機”還比較感興趣,積極性還比較高。因此,在教學時要充分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發(fā)揮其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因為信息技術課并不像語文、數學那么枯燥、單調。相對來說學生覺得比較新鮮。但是這又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學生感興趣的并不是學習,而是打游戲。所以,學生對

5、計算機的認識還有待提高。要進一步對他們進行正確的引導。三、教材分析:本期教材是使用新編版,內容包括:信息技術與計算機,計算機的硬件和計算機的軟件,讓電腦開始工作-開機和關機,認識windows視窗的組成等內容。四年級的主要任務是讓學生認識計算機,了解計算機的用途及其組成,能夠正確地開機和關機,能夠輸入漢字等內容。四、教學重點、難點: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上機習慣,形成良好的信息素養(yǎng)。、五、教學目標:1、了解信息技術的應用環(huán)境和信息的一些表現形式。2、培養(yǎng)學生對計算機的感性認識,了解信息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yǎng)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3、初步學會開機、關機,認識計算機硬件及軟件的組成,認識

6、windows窗口的組成。4、養(yǎng)成良好的計算機使用習慣。5、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學習方法和技巧,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覺性,鼓勵學生之間相互交流,進行某些創(chuàng)新設計。六、教學措施:本期主要采取課堂教師授課方式、學生自學方式和動手操作三種方式進入學習,適當進行一些小競賽及課堂評價的方式進行教學。其中學生自學和動手是最主要的。 小學下冊信息技術教學計劃 篇3 一、教學目標本冊學習旨在使學生通過自主的創(chuàng)造活動,感受信息社會、信息科學和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了解掌握信息技術知識和技能,提高信息處理的能力。二、教材分析本冊教材共分為二十三課,體現了全新的教育理念,注重對學生的綜合信息能力的培養(yǎng),充分

7、考慮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和學生的認知水平。三、學情分析六年級的學生,通過三年的信息技術課的學習,已經對信息技術這門課很熟悉了,他們已經懂得了一些關于信息技術課的基礎知識,掌握了計算機的基本操作,能利用畫圖軟件繪出簡單的圖畫,學習了Word文字處理以及利用因特網查找資源等知識。但是由于少數外來學生的底子很薄弱,會給課程帶來一定得困難。這部分學生需要從基礎學習,這些基礎教學將會穿插在課堂之中。四、 教學措施1、鉆研教材,認真?zhèn)湔n、上課,了解學生,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因材施教。2、以課改理念設計、教學積極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參與作用。3、組織學生合作學習培養(yǎng)團隊精神增強合作意識。4、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能有更多的

8、時間來練習,縮短學生之間的差距。5、.注意對不同的學生加以輔導和培養(yǎng)。對學有困難的學生加強個別輔導,對學有余力的學 生鼓勵他們開拓思維,勇于研究。6、加強自身業(yè)務水平和能力的提高,根據信息技術課的學科的特點,深入研究信息技術課的教法和學法,使每個學生學有所獲,學的輕松、愉快。 小學下冊信息技術教學計劃 篇4 一、學情分析四年級總共7個班,三百多名學生。人數多計算機太少,學與練不能很好的結合。通過一年信息技術的學習,大多數學生對這一課程產生較大的興趣;并有了一點的信息技術的操作基本技能、技巧。但是女生的動手能力比男生普遍要差一些。有電腦家庭的學生比沒有的同學要好的多,他們有時間去自學計算機的知識

9、。在本學期將接觸一個新的學習內容,認識一個新的網絡世界。在教學中,重視培養(yǎng)學生積極探索精神,鼓勵獨立性和創(chuàng)新精神,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后進生的指導,因材施教,分層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發(fā)展,從中體會到信息技術中的奧秘與樂趣。二、教材分析第一,滲透了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充分考慮了學生的年齡特點與認知結構,精心選取最實用、最前沿的內容,盡力克服以往“偏軟、偏微軟”的弊端,合理拓展了信息技術學科的內涵。第二,注重創(chuàng)設高度真實的學習情景,幫助學生根據實際需要,在真實有趣的情景中掌握使用的、易遷移的知識與技能。第三,將學生必須掌握的知識與技能分散到不同學年的實踐活動中,力求通過任務需求的提升引領學生螺旋上

10、升式學習。第四,鼓勵學生將學到的信息技術技能應用到其他學科領域中,以推動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的整合,實現信息技術作為學習對象與學習工具的雙重價值。第五,注重對相關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教育,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三、教學目標1、了解信息技術的應用環(huán)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現形式。2、建立對計算機的感性認識,了解信息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yǎng)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并養(yǎng)成良好的上機習慣。3、認識WORD窗口組成,掌握在WORD中輸入文字、編輯文字、編排數學公式、制作封面、制件書簽、在Word中插入表格圖片等,培養(yǎng)學生運用WORD解決生活學習中的問題的意識,培養(yǎng)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意識。四、教學重點1、文字的編輯。2、保存、打開文檔。3、文章的修飾。4、圖片的插入。5、文字工具的使用。6、復制、粘貼的使用方法。7、文章的美化。8、制作課程表。9、電子郵件的收發(fā)。10、附件的添加。11、郵箱的管理。五、教學措施1、以課改理念設計教學,積極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參與作用。2、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工具職能整合學科教學。3、發(fā)揮“小能手”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