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金匱要略》譯文部分_第1頁
張氏《金匱要略》譯文部分_第2頁
張氏《金匱要略》譯文部分_第3頁
張氏《金匱要略》譯文部分_第4頁
張氏《金匱要略》譯文部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金匱要略之痙濕暍病脈證并治張力豐 中醫(yī)學者一、相同點:三病皆由外因引起,初期有太陽表證。故而合為一篇。 二、主要表現:1、痙病,以項背強幾,口噤不開,甚至角弓反張,脈弦為主。類似于破傷風。2、濕病,以關節(jié)疼痛,或者發(fā)熱、身疼為主。類似于風濕熱。3、暍病,以自汗口渴、心煩溺赤、身熱脈虛為主。類似于中暑。三、原文:1、太陽病,發(fā)熱無汗,反惡寒者,名曰剛痙。2、太陽病,發(fā)熱汗出,而不惡寒,名曰柔痙。痙病分剛柔,汗出發(fā)熱不怕冷為表虛,無汗發(fā)熱怕冷為表實。3、太陽病,發(fā)熱,脈沉而細者,名曰痙,為難治。痙病脈弦,現在氣血不足,脈沉細,正氣不足。4、太陽病,發(fā)汗太多,因致痙。5、夫風病,下之則痙,復發(fā)汗,必

2、拘急。6、瘡家雖身痛疼,不可發(fā)汗,汗出則痙。太陽病發(fā)汗太過、風病下法發(fā)汗、瘡家等發(fā)汗均傷津,可以發(fā)病。7、病者身熱足寒,頸項強急,惡寒,時頭熱,面赤,目赤,獨頭動搖,卒口禁,背反張者,痙病也。若發(fā)其汗者,寒濕相得,其表益虛,即惡寒甚,發(fā)其汗已,其脈如蛇。此條破傷風的典型特點。惡寒,時頭熱,是太陽表證;頸項強急,卒口禁,背反張,是太陽陽明被熱邪傷津化燥;面赤,目赤,獨頭動搖,是風熱上受。后六句不做解釋,似與此段無關。8、暴腹脹大者,為欲解。脈如故,反伏弦者,痙。破傷風本來角弓反張,腹直肌緊張,現在緩解,故而欲解;但是脈象沉陷說明更加深重。9、夫痙脈,按之緊如弦,直上下行。痙主脈。10、痙病有炙瘡

3、,難治。怕傷津。11、太陽病,其證備,身體強,幾幾然,脈反沉遲,此為痙,栝蔞桂枝湯主之。太陽癥狀+身體強,幾幾然,脈反沉遲弦緊有力,應該汗出。栝蔞養(yǎng)津,桂枝湯解肌。12、太陽病,無汗而小便反少,氣上沖胸,口噤不能語,欲作剛痙,葛根湯主之。風寒外襲,邪氣影響氣機,邪氣不能外解則無汗,不能下行則無小便,只能上沖,口噤不語說明即將發(fā)作,葛根湯主之。13、痙為病,胸滿,口噤,臥不著席,腳攣急,必介齒,可與大承氣湯。陽明里熱,熱邪壅塞氣機則胸滿;口噤,必介齒,為陽明經循行癥狀;臥不著席,腳攣急,為欲發(fā)病。大承氣湯。我認為增液承氣湯更合適。以上是痙病治療。-14、太陽病,關節(jié)痛疼而煩,脈沉細者,此名濕痺。

4、濕痺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當利其小便。 濕邪為患,關節(jié)疼痛,古稱為痹。外濕導致關節(jié)疼痛,內濕導致小便減少,大便卻正常。應該利小便。大便反快是和小便不利比較而言。15、濕家之為病,一身盡痛,發(fā)熱,身色如熏黃也。濕邪內生,日久化熱可以導致發(fā)黃。個人認為,在這里不一定是風濕熱,可能是急性病毒性肝炎初期出現的關節(jié)疼痛,黃疸。16、濕家下之,其人但頭汗出,背強,欲得被覆向火。若下之早則噦;或胸滿,小便不利,舌上如苔者,以丹田有熱,胸上有寒,渴欲得飲而不能得飲,則口燥煩也。濕邪導致氣機阻滯,陽氣不能外達,故而頭汗出,本應通陽化濕,若用下法,傷及陽氣,濕邪更重,導致不同的變癥,出現上則胸滿,中則嘔逆,

5、下則小便不利。舌苔濕滑白膩。還可以導致上寒下熱的癥狀,下熱則可飲水自救,但是濕邪郁遏陽氣不喝,故而口燥煩也。丹田指小腹部。17、濕家下之,額上汗出,微喘,小便利者死;下利不止者,亦死。濕邪導致陽微,而后又誤下致壞證,虛陽上越,汗出如珠如油,奄奄一息。陰陽離決,二便失禁者死。18、風濕相搏,一身盡痛疼,法當汗出而解。值天陰雨不止,醫(yī)云此可發(fā)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蓋發(fā)其汗,法大出者,但風氣去濕氣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風濕者,但微微似欲汗出者,風濕俱去也。風濕邪氣在表疾病微發(fā)其汗的機理。不要大汗。19、濕家,病身痛發(fā)熱,面黃而喘,頭痛鼻塞而煩,其脈大,自能飲食,腹中和無病,病在頭中寒濕故鼻塞,內藥鼻中

6、則愈。寒濕頭痛,鼻塞而煩為主,兼有其它表現,大致相當于頸椎病或者鼻炎導致的頭部不適。可以桂枝湯加辛夷蒼耳子。20、濕家身煩痛,可與麻黃加術湯發(fā)其汗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長久濕邪困重不堪,又有新感風寒之邪,麻黃加術湯?;鸸ズ蟠蠛苟?,病必不除。21、病者一身盡痛,發(fā)熱,日晡所劇者名風濕,此病傷于汗出當風,或久傷取冷所致也,可與麻黃杏仁薏仁甘草湯。汗出當風或者久居濕冷,寒濕襲人,身體疼痛,日久寒濕化熱,發(fā)熱并日晡所劇。解表祛濕兼以清熱。麻杏薏甘湯。22、風濕,脈浮身重,汗出惡風者,防己黃芪湯主之。 氣虛之人感受風濕,故有汗出,防己黃芪湯。桂枝湯是營衛(wèi)不和,麻杏儞甘湯是風濕化熱,麻黃加術湯是本有風濕

7、,復感外邪。23、傷寒八九日,風濕相搏,身體痛煩,不能自轉側,不嘔不渴,脈浮虛而澀者,桂枝附子湯主之。若大便堅,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術湯主之。傷寒八九日,風濕相搏,身體痛煩,不能自轉側,指風濕在表;不嘔不渴,是指沒有明顯熱邪;脈浮為表,虛為表陽氣虛,而澀是指濕邪痹阻,桂枝附子湯通陽除濕。若大便堅,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術湯主之??梢岳斫鉃榉幒蟮淖兓?,出現便堅硬,小便自利,去桂加白術,也可以理解為本身病人大便干燥,又出現此病,小便自利,用去桂加白術。24、風濕相搏,骨節(jié)痛煩,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者,甘草附子湯主之。骨節(jié)痛煩,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

8、痛劇,是指疼痛癥狀太重。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者,均是陽氣不足,不能化水。用甘草附子湯。陽氣很虛兼有風濕。-25、太陽中暍,發(fā)熱惡寒,身重而痛疼,其脈弦細芤遲,小便已,灑灑然毛聳,手足逆冷,小有勞,身即熱,口開,前板齒燥,若發(fā)其汗,則惡寒甚;加溫針,則發(fā)熱甚,數下之,則淋甚。發(fā)熱惡寒,身重而痛疼,外感暑濕之邪;其脈弦細芤遲,暑濕傷及氣陰;小便已,灑灑然毛聳,是足太陽主人身之表,膀胱府內陽氣隨小便下行,表陽暫時不足;手足逆冷,小有勞,身即熱,口開,前板齒燥,若發(fā)其汗,則惡寒甚;加溫針,則發(fā)熱甚,數下之,則淋甚。可取清暑益氣湯。26、太陽中熱者,暍是也。汗出惡寒,身熱而渴,白虎加人參湯主之。田間勞作,感受暑熱,傷及氣陰。上條為本身素體不足,感受暑熱,又有外來寒濕。27、太陽中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