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得西山宴游記教學設計_第1頁
始得西山宴游記教學設計_第2頁
始得西山宴游記教學設計_第3頁
始得西山宴游記教學設計_第4頁
始得西山宴游記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感謝你的觀看始得西山宴游記教學設計一、文本分析本文選自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第四專題 “像山那樣思考” 中的第二板塊 “感悟自然” 。 本文的內(nèi)容是: 記敘游覽西山前后的經(jīng)過及所見所感。 本文的特點是:內(nèi)容選擇獨特, 極少言西山卻都在寫西山, 對游覽西山前后的記敘有詳有略; 語言清麗優(yōu)美, “若垤若穴” 、 “縈青繚白”等詞語突出景物之怪特;形式新穎巧妙,對照、 映襯等手法平添宴游之趣; 情感真摯含蓄, 抒發(fā)了作者懷才不遇的苦悶與傲然獨立的超脫。 “恒”等文言實詞和“其”等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具有典型性。二、學生分析學生需要從中學到的是: 選擇獨特的內(nèi)容, 運用清麗優(yōu)美的語言、 新穎巧妙的形式,

2、表達真摯含蓄的情感的寫作方法,以及“恒”等文言實詞和“其”等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學生已經(jīng)基本具備了相應的學習基礎: 在認知上, 對文言文的實詞和虛詞以及對照、 映襯等表現(xiàn)手法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掌握; 在情感上, 對寄情山水的釋然超脫也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認識和體會。 學生需要采用的學習方法是:誦讀涵詠法、查閱字典法、質(zhì)疑探究法等多種自主學習的方法。三、目標闡述(一)三維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能說出文言實詞“恒” 、 “隙” 、 “施”和文言虛詞“其” 、 “而” 、 “之”的意義和用法;( 2)能解釋本文對照、映襯等表現(xiàn)手法和效果;( 3)能背誦并默寫全文。2.過程與方法( 1)能在學習

3、本文內(nèi)容的過程中運用提問和探究的方法;( 2)能在體會作者情感的過程中運用誦讀和體驗的方法。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能感受西山景物的奇麗怪特;( 2)能體會作者懷才不遇的苦悶與傲然獨立的超脫。(二)教學重點能說出文言實詞“恒” 、 “隙” 、 “施”和文言虛詞“其” 、 “而” 、 “之”的意義和用法。(三)教學難點能解釋本文對照、映襯等表現(xiàn)手法和效果。(四)教學方法講授法、提問法和點撥法等服從于學生學習需要的方法。四、過程設計(一)激趣導入,初啟“宴游”之幕同學們,我們在初中已經(jīng)學習過柳宗元的一篇散文游記,說一說是哪篇? (小石潭記)至今,老師還能感受到小石潭的幽靜深遠和凄清冷寂。今天,

4、我 們要學習的是柳宗元的另一篇游記一一 始得西山宴游記(讓學生齊讀),一起 來感受另一番的山水風情。(設計意圖:通過回顧學習柳宗元的散文游記,激發(fā)學生興趣,導入新課學習。)(二)梳理字詞,明曉“宴游”之言首先,獨立梳理。學生先自主誦讀和梳理。誦讀前教師先引導,介紹任務、 要求和時間:請每人獨立誦讀課文,邊誦讀邊梳理字詞的音和義,一個也不放過, 每個都要過關(guān);邊看課文邊注意下面的注解,沒有注解的隨時查閱古漢語常用 字字典,從它原有的義項中查找答案,再適當參閱手頭資料;還是不懂的先用 鉛筆做上記號;時間12分鐘左右。組次,小組交流。梳理結(jié)束后,每人在小組內(nèi)主動交流自己的疑難;小組不 能解決的參與全

5、班交流,主動提問,主動解決,直至一一過關(guān)。然后小組檢測。 每人出兩三個字詞音義的題目,考考全組同學,在檢測中加深理解,鞏固提高。最后,教師檢測。在全體學生都認為自己已掌握了字詞的音和義后 (讓學生 自主舉手示意),教師將課前準備好的測試題通過多媒體亮出,要求解釋括號前 的字詞音義,全體學生一起開口說或一起動筆寫。 檢測一遍后教師冉亮出括號內(nèi) 的答案,邊亮邊誦讀一遍,以強化印象,加深記憶。本文共有三段,為保證學習 效果,將依次進行,逐段過關(guān)。下面只是樣例:題1:字音自余為修。人/包惴(zhu i)栗(l i)/則施施(y。而行/斫(zhu。榛莽/焚茅 茂(f/箕(j i)踞而遨/皆在衽(r時席之

6、下/呀(xi 然/若容(di e/攢(cu蹙 (c。累積/悠悠乎與潁(hao)氣倒引觴(sh a ng滿酌題2:實詞包(常常)惴栗(憂懼不安)/其隙(指公務之暇)也/施施(緩慢行走的樣子) 而行/日與其徒(隨從)/意有所極(至)/上高山斫(砍伐)榛莽/箕踞而遨(游覽, 這里指觀賞)/若容(蟻穴邊的積土)/外與天際(交會)/心凝形釋(解除束縛)/ 然后知吾向(先前)之未始游/故為之文以志(記)題3:虛詞其(連詞,如果)隙也,則施施而(連詞,表修飾)行/以為凡是州之(助詞, 的)山水有異態(tài)者,皆我有也(表判斷)題4: 一詞多義窮:窮回溪(動詞,走到盡頭)/窮山之高而止(動詞,走到盡頭)/而不知其所

7、窮(名詞,盡頭)夢:臥而夢(動詞,做夢) / 夢亦同趣(名詞,夢境,夢中)始: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副詞,曾經(jīng)) / 始指異之(副詞,才) / 游于是乎始(動詞,開始)而:施施而行,漫漫而游(連詞,表修飾) / 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連詞,表承接) / 臥而夢(連詞,表承接) / 覺而起,起而歸(連詞,表承接) /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連詞, 表轉(zhuǎn)折) / 窮山之高而止 (連詞, 表條件, 才) /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連詞, 表修飾) / 而莫得其涯 (連詞, 表轉(zhuǎn)折) / 而不知其所窮 (連詞,表轉(zhuǎn)折) / 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連詞,表轉(zhuǎn)折)之: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tài)者(助詞,的) / 始

8、指異之(代詞,它,指西山) / 則凡數(shù)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助詞,的) /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助詞,的) / 不知日之人(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 故為之文以志(代詞,它,指游西山這件事)為:自余為修人(動詞,成為)/不與培壤為類(動詞,成為)/故為之文以志(介詞,為了)題5:通假字自余為僇 ( 同“戮” ,刑辱 ) 人/ 夢亦同趣(同“趨” ,往,赴)題6:成分省略居(于)是州(省略介詞“于” ) / (我)因坐法華西亭(省略主語“我” ) / 始指 (之) 異之 (省略賓語 “之” , 指代西山) / (我) 引觴滿酌 (

9、省略主語 “我” ) / 故為之文以志(之) (省略賓語“之” ,代指宴游西山這件事)題7:詞類活用日(名詞作狀語,每天)與其徒上高山 / 窮(形容詞作動詞,走到盡頭)回溪/臥而夢(名詞作動詞,做夢)/始指異(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異)之/ 窮(形容詞作動詞,走到盡頭)山之高(形容詞作名詞,最高點、頂點)而止 /箕踞(名詞作狀語,像簸箕一樣)而遨/ 縈青繞白(形容詞作名詞,青山,白水)/ 故為之文(名詞作動詞,寫作文章)以志/ 自遠(形容詞作名詞,遠處) 而至(設計意圖: 通過對文言字詞的自主梳理, 提升學生查閱字典和理解文言字詞的能力。 )(三)疏通語句,細讀“宴游”之文首先,獨立疏通。學生

10、先自主誦讀和疏通。誦讀前教師先引導,介紹任務、要求和時間:請以句子為對象,邊誦讀邊梳理,將全文翻譯一遍;逐字逐句依次翻譯過來,不能漏譯或跳譯,不放過任何一個字詞;以直譯為本,忠實于每個字詞的固有意思,不能想當然;語句不通順或不完整時,可適當加上字詞,但加上去的要用括號標示; 無法直譯時方可意譯, 意譯要盡可能保留原來的意思; 無法獨立解決時才可參閱手頭資料,還是無法解決的用鉛筆做上記號;時間 8分鐘左右。其次,小組交流。梳理結(jié)束后,每人在小組內(nèi)主動交流自己的疑難;小組不能解決的參與全班交流,主動提問,主動解決,直至一一過關(guān)。然后小組檢測。每人出兩三個句子翻譯題,考考全組同學,在檢測中加深理解,

11、鞏固提高。最后, 教師檢測。 在全體學生都認為已掌握了句子的意義后 (讓學生自主舉手示意) ,教師將課前準備好的句子翻譯題通過多媒體亮出,全體學生一起開口說或一起動筆寫。 檢測一遍后教師再說一遍, 并隨時解釋翻譯的方法和技巧。 下 面只是樣例:( 1)意有所極,夢亦同趣。 心中想到哪里,夢也做到哪里。 ( 2)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tài)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認為凡是這個州的山水有奇異姿態(tài)的, 都為我所擁有、 欣賞了, 但未曾知道西山的怪異獨特。 ( 3)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遁隱。 千里內(nèi)外的景物近在眼前,種種景物聚集、縮攏在一塊,沒有能夠逃離、隱藏在視線之外的。 ( 4)悠悠乎與

12、顥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窮。 心神無窮無盡地與天地間的大氣融合, 沒有誰知道他們的邊界; 無邊無際,與大自然游玩,不知道他們的盡頭。 ( 5)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 心神凝住了,形體消失了,與萬物暗暗地融合為一體。 檢測完之后, 提醒學生不要過分依賴各種參考書, 要靠自己的知識和能力,一個個字踏踏實實地翻譯。(設計意圖: 通過翻譯文言語句, 提升學生的自主理解能力和文本研讀能力。 )(四)概括內(nèi)容,走進“宴游”之心首先,獨立概括。學生先自主誦讀和概括。誦讀前教師先引導,介紹任務、要求和時間:請認真誦讀課文,邊誦讀邊自主梳理,說說本文寫了什么內(nèi)容,用一句話進行概括,要求簡

13、潔、準確、全面(三個要求逐級提升) ;隨時在學習紙寫下來,細化、深化自己的學習;時間 10 分鐘左右。其次,小組交流。每人獨立完成后,在小組內(nèi)相互交流,并相互評判,說說達到了三級要求中的哪一級, 然后自我完善。 之后教師隨機抽點, 全班同學隨時插話,即時評判。最后, 教師談談自己的基本理解: 本文主要記敘了作者發(fā)現(xiàn)并游覽西山前后的經(jīng)過及所見所感。 文章開始先概寫平日游覽之勝, 繼而再寫西山之宴游, 在這里作者采用曲折入題的方法, 欲寫今日始見西山, 先寫昔日未見西山; 欲寫昔日未見西山,先寫昔日得見諸山,即先寫未得西山之游,然后筆鋒一轉(zhuǎn),折入始得西山之宴游。鋪墊充分,轉(zhuǎn)折自然,說明西山之游,既

14、是昔日游遍諸山的繼續(xù),又是一系列新的宴游的開始。文章緊扣“始得” ,前后照應,氣脈貫通,可謂新穎、巧妙、匠心獨具。在理解文章主要內(nèi)容的基礎上, 讓每人對本文第二段正面描寫的 “西山之怪特”進行梳理,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或說說感想,或說說評價,或說說疑問;但都要說得真誠、深刻、新穎(三個要求逐級提升) 。每人獨立完成后, 現(xiàn)在小組內(nèi)交流, 然后由小組長匯總本組深刻、 新穎的觀點,向全班介紹。最后, 教師也說說自己的基本看法, 與學生交流: 第二段正面寫游西山的情景,這段文字緊緊圍繞著“始”字展開。首先,作者發(fā)現(xiàn)了西山之“異” :他命仆人帶路,渡過湘江,沿著染澳,砍伐灌木雜草,焚燒枯落草葉,披荊斬棘,

15、一直攀登到西山的最高處。 居高臨下, 放眼遠望, 數(shù)州之土壤皆在衽之下” 。 其次,作者描寫了西山之高: “岈然洼然” ,是頗為形象的摹狀; “若垤若穴” ,是十分貼切的比喻。用“尺寸”和“千里”構(gòu)成強烈對照,千里以內(nèi)的景物,仿佛容納于尺寸之幅內(nèi),都聚攏在眼底。再向四周望去, “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身邊青煙白云繚繞, 仿佛同天空連為一體, 無論朝哪個方向望去, 景色都是這徉。這繪聲繪色的描寫使讀者也好像身臨其境。 有了這種親身的體驗, 然后始知 “是山之特立” ,和那些小土山不能同日而語。(設計意圖: 通過概括文章內(nèi)容, 提升學生的整體感知能力和語言概括能力。 )(五)探究形式,賞析

16、“宴游”之妙首先,獨立探究。學生先自主誦讀和探究。誦讀前教師先引導,介紹任務、要求和時間: 請認真梳理語言表達的形式和技巧, 欣賞作者的表達之美; 通過梳理說說本文在表達技巧上有哪些特色, 有什么表達效果; 結(jié)合具體的語句, 形成個性化的理解。一要自圓其說,二要盡可能細致、深入;邊梳理邊在備用紙上寫下關(guān)鍵詞句,細化、深化自己的學習;時間10分鐘左右。其次,小組交流。梳理結(jié)束后,每人在小組內(nèi)交流,然后推選出小組代表向全班介紹。最后,教師說說自己的理解:一方面,作者巧用了比照與映襯的寫作手法。文章一開始, 作者就表明了被貶后的憂懼、 苦悶心情, 這與游山玩水的賞心樂事恰成鮮明對比, 給“山水之樂”

17、定下了一個悲涼情調(diào)。 自然景物的美好與社會現(xiàn)實的黑暗, 不協(xié)調(diào)地激蕩著作者的情感。 作者對游山的描寫, 也多從比照和映襯中表達自己的感受。 寫“未得”西山的“漫漫而游”, 正是為了反襯一識西山的驚喜;寫萬物的渺小,更顯示出西山的“特立”。另一方面,作者妙用了回環(huán)手法。 “無遠不到, 到則披草而坐; 傾壺而醉, 醉則更相枕以臥, 臥而夢, 覺而起,起而歸?!贝颂庍\用了頂針續(xù)麻的修辭方法,使得上下勾連,連貫而下。這種修辭方法的運用, 有助于表現(xiàn)游覽者那種要有所忘懷, 又要有所追求的情趣, 造成一種回環(huán)、 復沓的韻味。 它概括了一個接一個的漫游活動, 略去了無關(guān)緊要的交待性敘述, 強調(diào)了這些動作的連

18、續(xù)性和隨意性, 渲染了乘興而來, 漫不經(jīng)心的心情。(設計意圖: 通過探究文言形式, 提升學生的歸納總結(jié)能力和文本探究能力。 )(六)升華情感,酣飲“宴游”之瓊首先,獨立感悟。學生先自主誦讀和感悟。誦讀前教師先引導,介紹任務、要求和時間: 請認真梳理作者西山宴游的內(nèi)心體會, 感受文章的情感之濃。 通過梳理說說作者是如何抒發(fā)情感的, 有什么表達效果; 結(jié)合具體的語句, 形成個性化的理解。一要自圓其說,二要盡可能細致、深入;邊梳理邊在備用紙上寫下關(guān)鍵詞句,細化、深化自己的學習;時間 10 分鐘左右。其次,小組交流。每人獨立完成后,在小組內(nèi)相互交流,并相互評判。之后教師隨機抽點,全班同學隨時插話,即時評判。最后,教師說說自己的理解:作者寄情于景,托物寓志,通過敘事寫景,表現(xiàn)了寂寞惆悵、孤標傲世的情懷。例如,寫“披草而坐,傾壺而醉” ,正是他孤寂性格的表現(xiàn);寫西山“特立” ,正是他傲世蔑俗的寫照。實際上,柳宗元所描寫的西山一帶,只是一般的丘陵,并非崇山峻嶺。他不過是借景抒懷,在山水之間澆灌自己的情感, 賦予山水以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