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第五單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15講細菌真菌和病毒課件_第1頁
中考生物第五單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15講細菌真菌和病毒課件_第2頁
中考生物第五單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15講細菌真菌和病毒課件_第3頁
中考生物第五單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15講細菌真菌和病毒課件_第4頁
中考生物第五單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15講細菌真菌和病毒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第1515講講細菌、真菌和病毒細菌、真菌和病毒考點一考點二考點三考點四考點五考點六考點一考點二考點三考點四考點五考點六2.培養(yǎng)細菌、真菌的一般方法(1)配制培養(yǎng)基:將牛肉汁與瓊脂混合在一起,制成培養(yǎng)基。配好的培養(yǎng)基需經高溫滅菌冷卻后,才可使用。(2)接種:將少量細菌或真菌轉移到培養(yǎng)基上的過程。(3)培養(yǎng):將培養(yǎng)皿放在保持恒定溫度的培養(yǎng)箱中或室內溫暖的地方進行培養(yǎng)。3.細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條件,如水分、適宜的溫度、有機物等。考點一考點二考點三考點四考點五考點六考點二細菌1.細菌的發(fā)現荷蘭人列文虎克首次發(fā)現了細菌。法國科學家巴斯德首次證明細菌不是自然發(fā)生的。溫馨提示芽孢是細菌度過不良環(huán)境的

2、休眠體,不是細菌的生殖細胞??键c一考點二考點三考點四考點五考點六考點一考點二考點三考點四考點五考點六考點四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循環(huán) 在自然界的物質循環(huán)中,細菌和真菌能夠把動植物遺體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無機鹽,這些物質又被植物吸收和利用,進而制造有機物。2.引起植物和人患病有些細菌和真菌是營寄生生活的,它們能夠從活的動植物體和人體內吸收營養(yǎng)物質,導致動植物和人患不同的疾病。3.與動植物共生有些細菌和真菌與動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賴,彼此有利。考點一考點二考點三考點四考點五考點六考點五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1.細菌、真菌與食品的制作考點一考點二考點三考點四考點五

3、考點六2.細菌、真菌與食品的保存(1)食品腐敗的主要原因:食品腐敗主要是由細菌和真菌大量繁殖引起的。(2)防止食品腐敗所依據的主要原理是把食品內的細菌和真菌殺死或抑制它們的生長和繁殖。3.細菌、真菌與疾病防治有些真菌可以產生殺死或抑制某些致病細菌的物質,這些物質稱為抗生素。4.細菌與清潔能源和環(huán)境保護在沒有氧氣的環(huán)境下,甲烷菌利用農作物秸稈、人糞尿中的有機物分解產生的氫和二氧化碳結合生成甲烷??键c一考點二考點三考點四考點五考點六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一比較細菌、真菌和病毒考向:利用圖示或生活實際中出現的事件、事物,設置問題情境,考查細菌、真菌和病毒的結構、生殖等知識??挤ㄍ黄?對細菌、真菌和病毒進行

4、比較,找出它們之間主要的區(qū)別??挤ㄒ豢挤ǘ?下面是三種生物的形態(tài)結構示意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甲生物不具有細胞結構B.丙生物營腐生生活C.乙和丙生物都能形成肉眼可見的菌落D.三種生物的繁殖方式完全一樣解析:根據圖示可知,甲屬于病毒,沒有細胞結構,營寄生生活,靠自己的遺傳物質中的遺傳信息,利用寄主細胞內的物質,制造出新的病毒;乙屬于細菌,有細胞結構,但細胞內沒有成形的細胞核,能形成肉眼可見的菌落,靠分裂進行生殖;丙屬于真菌,有細胞核,能形成肉眼可見的菌落,營腐生生活,靠孢子進行生殖。答案:D方法歸納從結構上看,病毒與細菌、真菌的主要區(qū)別在于病毒沒有細胞結構,只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

5、組成。細菌與真菌的主要區(qū)別在于細菌細胞中沒有成形的細胞核??挤ㄒ豢挤ǘ挤ǘ粘I钪械纳锛夹g考向:以日常生活中所用、所見或所吃過的物品為例,考查人們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挤ㄍ黄?識記常見食品制作所用細菌或真菌及食品保存的原理和方法是解題關鍵。例2下列關于生物技術的應用,做法錯誤的是 ()A.利用酵母菌制作面包B.發(fā)酵都是由酵母菌完成的C.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D.利用干燥條件保存糧食解析:發(fā)酵是人們借助微生物在有氧或無氧條件下的生命活動來對有機物進行分解的技術。發(fā)酵所用的微生物有多種,而不都是由酵母菌完成的。答案:B考法一考法二探究探究:檢測不同環(huán)境中的細菌和真菌檢測不同環(huán)境中的細菌和真菌1.

6、探究目的嘗試用不同的方法探究細菌和真菌的分布。2.探究過程(1)制備裝有牛肉汁的培養(yǎng)基。(2)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究實驗方案的設計。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打開培養(yǎng)皿,暴露在空氣中510min。若檢測不同物體上有沒有細菌,需用消毒棉棒取樣,在培養(yǎng)皿上輕涂。(3)將兩個培養(yǎng)皿放在同一環(huán)境下培養(yǎng)。觀察現象。3.注意事項(1)取兩套培養(yǎng)皿的目的是設置對照,一套不做處理為對照組,另一套放在選定的環(huán)境中,作為實驗組。(2)本實驗屬于單因素比較,采集地點是唯一變量,其他條件都應完全一樣。(3)實驗前對兩套培養(yǎng)皿高溫處理的目的是殺死原有的微生物,保證培養(yǎng)皿上的細菌和真菌完全來自選定的環(huán)境。實驗前兩培養(yǎng)皿不打開,并且使

7、用無菌棉棒的目的同樣是防止微生物污染培養(yǎng)皿影響實驗效果。例在學習了細菌和真菌的知識后,某實驗小組的同學對洗手前后細菌和真菌數量變化情況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以下是該小組同學的討論對話,請你幫他們完成實驗并回答下列問題。甲:洗手前后,手上的細菌和真菌一樣多嗎?乙:利用培養(yǎng)基,怎樣證明手上有細菌和真菌呢?丙:將手上的細菌和真菌在培養(yǎng)基上接種時,需要設計對照實驗。(1)若以甲提出的問題進行探究,那么你所做出的假設應是。(2)請你幫他們將下面培養(yǎng)細菌和真菌的操作步驟進行排序:(用字母和箭頭表示)。A.培養(yǎng)B.接種C.觀察D.配制培養(yǎng)基,高溫滅菌后冷卻(3)依據丙同學的敘述,請你寫出實驗設計思路: (只要求答要點)。(4)在觀察現象時,發(fā)現兩培養(yǎng)基上的菌落都較小,且表面光滑黏稠,可判斷這是(填“細菌”或“真菌”)菌落。(5)請你預測實驗的結果。解析:提出問題后需要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作出假設。培養(yǎng)細菌、真菌的步驟可以根據事件發(fā)展的先后順序進行排序:先準備材料,然后接種細菌、真菌,再培養(yǎng)、觀察。在設計對照實驗時要注意合理控制變量。預測實驗結果也要根據生活經驗,對實驗可能出現的現象進行推測。細菌和真菌菌落的區(qū)別主要表現在形態(tài)、大小、顏色等方面。第(4)小題中提到的是細菌菌落的特點;真菌菌落一般比較大,呈絨毛狀或絮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